部编本二年级语文教案

2022-11-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部编本二年级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部编本二年级语文教案

部编本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教学体会

摘 要:小学语文教育改革是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效办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改革要求也在不断细化和提升,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参与课程改革活动和学科建设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教材作為基础,促进学科教学模式优化。本研究以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为例,立足教材特点展开教学策略分析,希望教育观点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

引 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基于语文教育对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我们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要全面立足课改要求和教材特点,构建符合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有效课堂,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学实践活动质量。

1.立足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内容的教材特点分析

1.1体现儿童视角,保护儿童天性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课本中从单元主体和内容上来看,诗歌、小说明文、神话故事等课文选择都立足小学生视角,在趣味性和教育性上比较符合这一阶段的学生特点,像是单元小结中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立足小学生的语用能力养成和拓展学习需求,以儿童视角引导学生参与语文实践应用,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和语文素养提升。

1.2教材内容难度循序渐进

“部编教材”以书面语零基础为设计起点,平缓起步,稳步推进。步入四年级的语文学习之后,我们可以发现中年级的教材内容设置和低年级有明显区别,但是难度跨度并不是非常大,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特点。比如四年级教材在说明文内容选择上难度适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可以理解学习,为后续的说明文学习奠定了基础[1]。

1.3增强了互动性,防止课外阅读边缘化

在“部编教材”教材的互动性上做出了考量,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养成,同时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如四年级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等模块的设计,要求学生结合单元学习进行总结和知识迁移,在课外阅读上也融入了亲子阅读、全民阅读和自主阅读的思想,改变了传统教材设置上课外阅读边缘化的弊端。

2.教学建议

2.1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质量有显著影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中年级语文教学要求[2]。例如,在《秦兵马俑》的课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提前给学生步骤课前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优势,结合网络资源预习新课,课上检查学生的预习成果,包括生字词把握、课文历史背景链接等,然后学生对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课上提出,师生探讨,如笔者执教的时候就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秦朝统治残给人民带来很多苦难,但为什么课文说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力量与英雄气概’?”这样的提问是非常令我惊喜的,我要求学生首先组间探讨,之后提出小组观点,我再结合小组观点进行引导教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层次水平。

2.2立足儿童视角提升教学活动趣味性

儿童文学的主要创作对象儿童,其特点就是以儿童视角为主,我国小学语文教育逐渐将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纳入教材。儿童文学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要立足学生的兴趣特点,综合实现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教育价值[3]。笔者在指导教学实践的时候,在教学问题中融入趣味性元素,旨在激发学生好奇心和积极性,如,阅读教学《爬山虎的脚》,我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提问:“爬山虎的脚有什么作用呢?;你在生活中见过真的爬山虎吗?如果见过请你模仿一下。”学生的讨论热情一下子被激发起来,有的学生说出自己的经历,有的学生真的模仿起来,也有学生到教材中寻找答案。课堂教学氛围一下子活跃起来。

2.3完善口语训练,提升表达能力

立足教材设置特点,我们发现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是十分必要的。语文本身就做为语言学科,学生掌握语言表达能力是基本的学科教学需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实践指导中,要抓住文本教学和单元训练契机,强化语言交际能力养成。如《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的课时教学后,我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会,

提出一些具有引导性的话题,如“这封信对你来说有什么样的启示和帮助呢?你有过产生嫉妒心的时候吗?别人嫉妒过你吗?通过学习柯岩老师的回信你有什么想法?……”,让学生结合这些问题开展激烈讨论,同时作出价值观引导。

2.4利用微课资源构建高效课堂

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使教学资源获得了极大丰富,合理安排和利用微视频能够使小学语文课堂突破传统教学教学模式局限,在拓展教学上有了更大空间[4]。如《观潮》的教学过程中,我就结合微课形式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在了解观潮文化的同时,拓展学习课外知识,比如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地理原因,包括引力、地形以及季风影响等,这些微课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培养学生的课外拓展学习意识。我制作微课之后在班级学习平台上分享,学生结合视频内容链接课外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学科教学的综合效益的到了提升,符合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要求。

总 结:

综上,四年级学生处于中年级学习阶段,我们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要结合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兴趣特点,此外还要立足教材设置特点和内涵的教学要求,以自身的教学经验为依托,构建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科教学活动的完善发展和进一步的质量提升。基于现阶段小学四年级语文学科教学现状,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对教材的了解不完全,造成学科教学活动质量不足,这是我们当前需要积极关注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笔者在上文中做出了一些措施分析,希望观点可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赫娱.小学生语文在教学实践中回归图景激活言语实例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4,10(02):185-186,188-190.

[2]何忠孝,杨慧兰.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学刊,2014,22(06):102-103,105-106.

[3]濮坤.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4,20(10):105-106,108-109.

[4]尹红荣.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话语沟通策略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2):146-147,150-151.

作者:陈立国

第2篇:部编本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写字教材研究

摘要:识字和手写训练是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因为识字教学和手写训练是语文教育的开始,因为学生之后的语文学习必须基于识字和写字的基础。写作练习还必须基于丰富的语文知识。因此,扫盲和手写训练将在整个语文教育过程中进行,特别是在低年级,这是最重要的教学任务和重要的教学内容,这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语言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读写能力

客观地讲,识字和手写教学一直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因为小学语文教师习惯于根据小学教材中的内容组织语文教学,为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为语文教师积极组织扫盲和写作教学提供了方便。但是,汉字知识丰富多样,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经常选择以“嫁接法”来进行识字和手写教学,要求小学生重复拼音,重读联系。此外,低年级学生的记忆力不足,难以记住所有的汉字知识,因此他们无法很好的学习。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发展识字和写作教学策略,不断优化小学生的知识储备。

一、识字和手写训练教科书的特点

1.准确定位

“多找、少写”是编译部语文书写板的一项重要识别原则。为了实现这一原理,要开发一种为小学生创造学习环境的教学方法,所以必须从多个方面考虑编辑,并在汇编部分逐一进行。

2.灵活的方法

根据以前版本的教科书的汇编,小学的教科书中包括的“天空、地球和人”,“太阳、月亮、水和火。”等等。所有这些都显示了识字和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作用。新的词语集中模型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识字技能,并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改编和复制,以达到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能够以高质量的方式完成识字和写作,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和写作能力,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文教学的理解。

二、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写作能力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应采用多种视听教学方法,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在小学低年级进行语文教学时,老师要注意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运用叙事方式和进行情景对话,使学生积极融入教学中。此外,根据学习内容,老师可以组织小型游戏,让学生参加丰富的教学活动和语言游戏,在游戏过程中鼓励学生学习。

例如,在“小雨和沙子”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小雨落下时了解动植物的状态,老师应建立一个游戏表演场景,以学生为主要表演对象,并让他们参与表演。为了感受动植物的乐趣,老师可以将无聊的文字教学变成形象的表演,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2.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和交流

客观地讲,识字和手写知识为语文教学提供服务,并且与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的长期发展有关。因此,小学教师应积极组织实用的汉字练习,以便学生“边做边学”,让学生可以在特定的语境和实用的环境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并理解汉字的真实含义,从而进一步的优化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语文时,老师可以鼓励小学生使用简单的词语和句子来描述周圍的环境。例如,有些学生说:“教室窗户外面有一棵树。”有些学生说:“今天我穿了一双白色运动鞋。”有些学生说,“我有一双白色的手。”然后及时让学生对自己的描述进行分类,并编写适当的文字,以扩大学生对文字的认识,同时帮助学生总结使用特定的文字,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技能。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巧妙地获得文字知识,并及时提高他们的语言技能。

3.使用游戏了解新词

小学生的特征是健忘。因此,创建的游戏应该直观、有趣并且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通过在教室中创建有趣的游戏,不仅可以增强教室的氛围,而且可以让学生复习和巩固学到的新词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游戏吸引学生学习新词语,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安排了汉字教学,并相应地组织了一个“猜单词”游戏。游戏的具体规则是:教师将创建一张口头卡,以标记汉字和图片。例如,如果单词卡上的中文符号是“火”,则老师将在单词卡上粘贴燃烧火柴的图片并写上“火”;然后,学生可以自由地分为两组,一个人负责根据语言卡片进行适当的肢体动作,一些拟声词也可以用来形容这个词语,另一名学生会根据提示猜出这个单词;在游戏中,老师将对学生的分数进行计数,并且在指定时间内得分最高的团队将获胜。

4.尊重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小学生最显着的特点是他们更加活跃,在课堂教学的四十分钟之内很难集中注意。小学语文老师需要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尊重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并努力在学生专注的同时加深识字和写作的教育。

例如,通过教学生掌握“春、夏、秋、冬”四个词,老师可以将它们编成儿童歌曲,然后唱给学生听。基于尊重小学生心理特征的扫盲和手写训练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而扫盲和写作教学也可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结:

总之,识字教学和写作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以及小学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策略必须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记忆和运用语文知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提高自己素养和写作指导,并添加有趣而直观的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环境中去进行识字学习和动手训练,从而为小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彩云.部编本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写字教材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2):256.

[2]彭亚宁.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写字教学浅谈[J].青海教育,2018(10):25.

安徽省广德市东亭中心小学 242200

作者:陈淑艳

第3篇:“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提前识字”的编写新意与教学策略

先识常用字,后学汉语拼音,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编排的一大亮点。在语文学习起步阶段,教材安排了充满童趣的三字文识字、韵语识字、看图识字、象形识字、对对子识字等多种形式的识字方法,内容丰富,意蕴深厚,在激发学生识字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现“蒙以养正”的教学理念。

一、“提前识字”的编写新内涵

遵从母语学习的要求,“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编排了相对简单、儿童熟识度高的识字内容,凸显语文学习向儿童生活延伸的理念;编排了高频常用字,为学生提早阅读做铺垫;渗透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加强幼小衔接,开启语文学习大门

在拼音学习前安排了一个识字单元,打破了以往学生刚入学就学汉语拼音的传统。一方面,体现了对儿童学习规律的尊重。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汉字与他们的生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随时要用。诸如,学生的姓名、玩具的名称、动画片中人物的称呼等。学生喜欢汉字,觉得认识更多的字就可以自己看书、读故事,对学习汉字有着莫大的期待,可见,第一单元安排识字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发挥汉字对拼音学习的帮助作用。学生可以借助常用词语,根据汉字的读音,尝试逆向拼读,有效突破拼读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则,经过一个单元的识字,学生逐渐适应了小学课堂学习的方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可以有效地促进接下来相对枯燥的拼音学习。

(二)优先编排高频字,做好提前阅读铺垫

“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共要求认识300个字,书写100个字。其中要认的300个生字,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关于儿童字频研究的成果,把儿童生活、读书最需要先认识的300个字安排在语文教材中,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在字形方面,先安排独体字,再安排合体字,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要认识的40个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常用独体字。在字义方面,选择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最易理解的汉字,如“口、耳、目、手、足”等字,结构简单,在童书中使用频率高,而且易与其他汉字组合,构字能力强;再如“你、我、他、坐、站”等合体字,都是儿童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与学生交往、学习、生活密切联系,也是儿童阅读的故事中出现的高频字。通过对此类字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带有这些偏旁的汉字,例如“喝、吃、叫、唱”等,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自主阅读做好铺垫。

(三)增加蒙学内容,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增加蒙学内容,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部编本”语文教材的又一个特点。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安排的识字课:三字文识字《天地人》,引导学生认识世界;韵语识字《金木水火土》,引领学生亲近万物;看图识字《口耳目》,带领学生了解自己;象形识字《日月水火》,借象形图文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发展历史;对对子识字《对韵歌》,借对比诵读感受中华文化的韵味。五篇课文,文化气息浓厚,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此外,还借助中国传统元素,凸显汉字文化的意蕴。如开篇第一课六个大字“天、地、人、你、我、他”,充满了浓郁的中华书法元素。又如课文插图采用窗花、水墨画、国画、京剧脸谱等形式,较好地将中华古典文化的意境和韵味融入文本,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提前识字”的教学新策略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在教学中更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针对文本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识字方法,重视在语境中识字,在运用中识字,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一)凸显听读学习,在跟读中纠正“乡音”

音、形、义是汉字的三要素。读准字音,能说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对于学龄儿童尤为重要。但学生生活在不同地域、不同家庭,乡音各不相同。面对第一单元的40个生字,学生中普遍存在发音混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读不准,发音读不到位的问题。由于这个单元识字在拼音学习之前,因此,主要的教学方法是要靠多种形式的范读、听读和纠读。

新知学习伊始,教师范读非常重要,重点要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发音口型,听完整的发音,再进行跟读。范读和跟读的关键是要引导每个学生学习倾听与模仿,学生倾听的清晰度与完整度,直接影响认读的质量。在学生集体跟读的基础上,教师要倾听每个学生的发音,及时纠正。纠正读音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追求一天学会,但要持续跟踪,落实个别化听读。

在学习过程中,可多开展同桌之间的相互听读,纠正各自读音。相互听读时,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别人发音的优势,纠正自己不正确的发音,相互帮助,相互纠偏。还可以借助微课、录音进行听读,学习吐字清晰、铿锵有力地朗读生字,从读准字音到读得掷地有声。

(二)注重整体识记。在语境中学习巩固

儿童认识事物具有整体性,识字教学中要注重创设各种语境,帮助学生借助生活场景、生活经验进行反复认读,使识字向学生生活延伸。

提供直观图片,复现生活图景,在唤醒体验中整体识记。如第一课“天”字学习时,让学生看图片中的天气变化,读读词语“晴天、阴天、雨天”;教学合体字“地”时,出示图片,认认“草地”,找找“沙地”,看看“田地”,辨辨“山地”,通过各种语境,引导学生看图认读“地”,从而实现读准字音、理解字义的目标。

借助生活情景,开展口语游戏,在反复运用中整体识记。如在学习“你、我、他”时,将认识新朋友与识记“你、我、他”相结合。第一步,师生谈话交流,再现交友场景,激发学习兴趣:“你叫什么名字?(出示字牌:你)他是你的同桌(出示字牌:他),他叫什么名字?我是你们的老师,我叫××。”第二步,三人一组情景演绎,选用字牌交友说话:“我是××,特别喜欢踢足球,你呢?”“我叫××,我也喜欢踢足球。他是我的好朋友,是踢球高手!”使学生在交友情景中运用生字,在运用中巩固识字。第三步,听唱儿歌《你我他》,屏幕中出现歌词,学生尝试跟唱,在歌曲语境中巩固识记“你、我、他”。

(三)重视朗读背诵。在诵读中理解感受

《天地人》一课虽然只有6个汉字,却包括组成世界最基本的三要素“天、地、人”。它源于《周易》,天覆盖万物,地负载万物,天地之间人为贵,天地人之和谐,表达了中国古代最基本的人文思想。《金木水火土》中出现了包含万物的“五行”,“五行”相生相克……对于初入学的儿童来说,理解难度非常大。因此,在教学时要通过多形式的诵读,以读代讲,在读中加深理解,感悟内涵,培养语感。

跟读。学生跟着录音读。如《天地人》《日月水火》,可以让学生跟着录音,学着古人的样子,摇头晃脑地读课文。学生通过跟读,學习词语连读,模仿课文朗读,对课文内容有初步了解就行。

对读。师生根据韵文的含义进行配对读。如《金木水火土》《对韵歌》,可以教师读上半句,学生读下半句。教师读上面一个词,学生对下面一个词,促进熟读背诵。通过朗读背诵,帮助学生理解句子与句子、词语和词语之间的关系。

表演读。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诵读。如《口耳目》两句诗,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加上动作,有表情地进行诵读。表演中包含着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同时使诗句生活化。

“部编本”教材的编排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需要我们更新教学理念,遵循儿童发展规律,选用恰当的方式,让教学更适应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帮助学生走好学习语文的第一步。

作者:娄屹兰

第4篇: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掌握部首査字典的方法,逐步养成阅读中勤査字典的习惯。

2.图文结合,通过朗读、讨论、讲解等方法理解名言的意思,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3.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十二月花名歌》,培养独立阅读兴趣,了解农历各月份开花的花名及其特点。 教学准备: 《新华字典》、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情境创设。

小朋友们,还记得小猪笨策吗?上个学期他学会了用音序査字査字典,打那以后笨笨就特别爱学习,字典成了他的无声小老师。走到哪儿,笨笨都会带上他的小老师,可是今天,笨笨又遇到了新难题! 2.明确目标。 (1)PPT出示。

笨笨说:我在任爷爷的书中读到一句话:“眼泪扑簌扑簌地流下来……”可是“簌”怎么读?不知道字的读音,我该怎么用字典找到这个字呢? (2)你知道笨笨遇到了什么困难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学会了语文园地二的査字典,你就能帮助笨笨解决困难了

二、学查字典 1.区分用法。 (1)(出示儿歌)请小朋友们先读一读书上的儿歌,注意泡泡图中的提示。 (2)同学们,读了提示,你们知道什么时候用音序查字法,什么时候用部首査字法吗?谁愿意告诉小猪笨笨?

(3)总结:知道一个字的读音时我们可以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掌握步骤。

(1)如果要在字典中用部首査字法查“狐”的话,该怎样做呢? (2)自学部首査字法的步骤和方法。

请小朋友先读一读书上的査字典步骤,看明白了,再说给同桌听听。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到学生的交流讨论中。 (3)交流部首查字典的方法步骤。 谁来说一说部首査字法有哪些步骤?

①确定所查字的部首和笔画数。

②从“部首目录”中找到相对应的部首。 相机提醒:以“狐”为例,“部首目录”对应的“三画”中只能找出“犭”和它所在的页码,而不是“狐”字所在的页码。 ③在“检字表”中找到要査的字的正文页码。 ④按照页码,在正文中就可以查到“狐”字了。 交流:字典上有“狐”字的哪些信息?(读音、意思、组词) 小结:遇到不认识的字我们就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4)出示填空,指名再说一说部首查字法的步骤。 要用部首查字法查“狐”字,可以分为(

)步。 ① 第一步:先确定这个字的(

),再数一数(

)的笔画,共(

)画。 ②

第二步:在(

)里的(

)画中找到部首(

)和它所在的页码。 ③ 第三步:在(

)里找(

)。再数数“狐”除去(

)还有几画,然后在相应位置找到“狐”和正文页码。

④第四步:按照页码,在正文中就可以查到“狐”字了。 (5)总结方法,出示部首査字法儿歌。

部首查字很简单,先把部首找,再来数笔画。

部首目录找页码,剩余笔画数清楚 检字表中査一查,让我快快找到它。 和学生拍手念,记忆部首查字法。

3.小试牛刀。

第一步:先确定这个字的(

),再数一数(

)的笔画,共(

)画。

第二步:在(

)里的(

)画中找到部首(

)和它所在的页码。 第三步:在(

)里找(

)。再数数“簌”除去(

)还有几画,然后在相应位置找到“簌”和正文页码。

第四步:按照页码,在正文中就可以查到“簌”字了。 (2)依据部首査字法的步骤,帮助小猪笨笨查到“簌”字。

三、训练提升 1.布置任务

同学们,掌握了部首査字法,下面的任务一定难不住你,动手试试吧!(出示书上的三项练习)

2.再练一练。学生独立在语文书上完成三项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帮助遇到困难的学生。 3.交流展示。

(1)和小组同学交流书中的练习。

(2)投影出示课本习题,并由学生汇报完成练习的情况,师生共同评议,给全部正确的学生点赞。 4.形成习惯。

(1)小朋友们,这节课你的收获大吗?你瞧,小猪策笨来感谢大家啦! 笨笨说:“感谢小朋友们的热情帮助,这节课我学会了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这下我就可以开开心心地独立阅读了。希望小朋友们和我一样,遇见不认识的字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2)你党得学会了部首查字法有哪些好处呢?你打算以后怎样和字典交朋友呢?

第二课时

一、趣味导人揭课题

小朋友们,小猪笨笨为了感谢大家教会了他部首查字法,这节课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一一好玩的句子和一首有趣的歌谣。

二、“日积月累”学名言 1.自主先学,读准字音。 (1)出示带拼音的三个句子。 (2)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

(3)和小组内的小伙伴互相读一读,比一比谁读得准。

(4)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读准“欲、施、规、矩”的读音。 (5)去掉拼音还会读吗?指名读,评价。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6)这几句话分别出自哪本书?谁能说说对《论语》和《孟子》的了解? 2.指导朗读,读通句子。

小朋友,句子不光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得通顺,细细品味 (1)指名读,将句子读准确,读通顺。 (2)师生对读、赛读,读出趣味。 3.小组讨论,理解意思。

(1)你读懂了哪句话的意思?和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吧

(2)指名让学生说一说对句子的理解,重点说一说是如何读懂句子的。 (3)理解句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指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意思是说交朋友的时候,一定要守信用讲诚信、重承诺。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是说没有规和矩,就无法做成方形和圆形的东西,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做法,否则无法成功。“规”指圆规,“矩”指曲尺。

(4)总结:这些简洁精练、生动形象的句子不光记录了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孟子的言行,还引领我们学会如何做人做事。 4.创设情境,运用句子。

(1)同学们,遇见下面的情况,你会想到我们刚刚学习的哪句话? (2)出示相关情境,指名说说句子。 ①小明不想打扫教室,却叫小刚去打扫。 ②花花和兰兰约好周六下午两点去公园,虽然那天下雨,但是花花还是按时赶到。 ③蕾蕾做事随随便便,丢三落四,你会用今天的哪句话劝勉他? 5.发现特点,背通名言。

(1)再来读一读这三句话,有什么发现? (2)指名说发现。

(3)小结:这几个句子精练深刻,有教育意义,而且是很有名气的人说的话,这样的句子叫“名言警句”。

(4)你还在哪儿见过这样的名言警句呢? 交流、补充 言必信,行必果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师生对读、背通三句名言警句。

三、“我爱阅读”识花名 1.引出歌谣。 (1)复习引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田家四季歌》吗?谁来背一背? 一年中的每一个月份也能给我们带来精彩,下面我们一起读读小猪笨笨带给我们的歌谣《十三月花名歌》 (2)板书:十二月花名歌。 2.自读歌谣。

(1)提出自读要求。

①自由朗读儿歌,注意读准文中的注音。 ②哪里读不懂,就在旁边做一个小标记。

(2)小组内互相检査朗读、正音,交流儿歌中不明白的地方。 3.理解歌谣。

(1)指名朗读,读准字音。强调“正”读第一声,“牡丹”“茉莉”和“石榴”的第二个字都读轻声。 (2)图文对照认识花名。

出示十二种花的图片,借助插图认识十二种花。

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些花吗?我们一起来说说它们的名字吧。 (3)读懂歌谣。 ①“姿百态、正上妆、案头供、斗冰霜”分别是写谁的?能看图说说你的理解吗? 九月菊花姿百态:九月,菊花盛开,姿态万千,各不相同,看看这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十月芙蓉正上妆:芙蓉花大而色彩艳丽,像少女上妆时那样漂亮。 冬月水仙案头供:水仙花清丽、馨香,大家都很喜爱它,常常被放在案头来欣赏,有些地方还盛行水仙迎春的风习。

腊月寒梅斗冰霜:联系语文园地一里面的古诗《梅花》帮助学生理解。 ②歌谣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

(4)这些美丽的花儿分别开在一年中的哪个月份?再来读一读儿歌,记一记。 (5)按歌谣中描述的顺序给图中的花儿排顺序。 (6)“正月、冬月、腊月”分别对应一年中的哪一个月份?歌谣里面的月份指的都是我们国家的农历月份。 4.通读歌谣。

(1)你最喜欢哪一个月份的花呢?能不能把它的样子读出来? (2)一边想象花的样子,一边有感情地通读歌谣。 (3)师生练习打拍子有感情地对读歌谣 (4)同桌打拍子合作诵读。

(5)看着图中的花儿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读歌谣。 5.拓展训练

你还知道哪个月份的花?能仿照歌谣的形式说一说吗?

四、布置作业

小朋友们,这些名言和 歌谣你都记住了吗?别忘了回家背诵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另外,你还知道哪些名言呢?试着找找看。

第5篇:2018部编本二年级教案第6单元

15.《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苦,感受大禹的顽强意志,读懂”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大禹的献身精神,从而了解大禹是一位伟大的英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复述课文内容,引读下面词语

滔滔 淹没 冲倒 无家可归 治理洪水 仔细察看 挖通 劈开 被制服 非常感激 伟大英雄 代代相传

2.齐读这些词语:想象故事。 3.理解“英雄”:什么样的人是英雄?

4.提出话题: 15课里被代代相传的伟大英雄是______? 大禹是做了什么事成了伟大的英雄的呢?齐读课题。 为什么大禹治水能成为伟大的英雄呢?

二、朗读感悟

(一)了解洪水的危害

1.观看洪水的视频:我们先来看看大禹治的是什么样的水? 2.交流

(1)说说, 你看到了什么?

(2)可以用第一小节的那个词来表达你所看到的? (3)把你看到和想到的这个词语所描绘得情景读出来。相机引导想象:读这个词语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会担心什么? “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 、“无家可归”

3.有感情的朗读第一小节:想象当时的情景有感情朗读。

4.小结:洪水多么凶猛啊,它夺走了人们的食物和家园,给人们带了巨大的灾难,人们没有吃的,没有住的,生活该多悲惨啊!

(二)感受治水的艰难 1.感受“决心”大。

(1)看到这样的情景,禹心中会怎么想?(提炼概括出“下决心”,有感情朗读这个词。) (2)出示“决心句”,朗读。 2.感受“治水”难。

(1)整体感知:他又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请你读出描写的句子。 你感受到治理洪水怎么样?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 (2)体会“察看句”

a治理洪水有多辛苦呢?先来看禹治洪水做的第一件事,出示“察看句”,指名读。 b交流:你看到禹在察看水流和地形时有多辛苦?

c引导: 看图,这就是千山万水,一座座、一条条,你能想象到要“走遍”会怎样的辛苦?走得路多脚疼,腰酸背痛,晴天,太阳当空照,会------,雨天,大雨滂沱,会--------, 刮风,被----- 下雪,被----- 多辛苦啊!读“走遍”“千山万水”

d小结:累、渴、饥、热、冷、疼、酸等等,这么多的苦,可以用一个词来说就是——(千辛万苦),读这个词。把这些苦都经历了,就是“吃尽”,读这个词。

e朗读:这么辛苦,禹抱怨了吗?怕了吗?放弃了吗?为什么?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禹? (3)体会“引导句”

a 出示句子读:察看才是准备工作就已经千辛万苦了,引导洪水流入大海就更加辛苦了,有多辛苦?读一读句子。

b交流:引导洪水流入大海就更加辛苦了,有多辛苦? c引导深入:为什么,这些事做起来更辛苦?有多难? 古今对比:看图,现在人怎么挖河,怎么劈山的?

那时候有挖土机、有卡车、拖拉机、铲车吗?要把那么多的河挖通,要劈开这么多座山,只能靠什么?多难啊!简直难以想象。读 “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 感受艰难。 d小结:这么艰难,禹怕了吗?放弃了吗?为什么?你感受到禹是个怎样的人?

e 朗读:禹治理洪水的决心多么坚定阿,不怕苦,不怕难,勇敢顽强地和洪水进行斗争,这都是为了什么?齐读这小节,一起来感受禹的这份英雄气概。

(三)感受“三过家门”的无私 1.出示:治理洪水是多么艰难,多么辛苦啊,禹用了13年的时间治理洪水,在这十三年里,有一件事特别感人,是什么事呢?读一读课文第3小节。

2.这个故事就是有名的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为什么那么有名呢?先来填一填故事里的那些数字。

3.抓住数字想象体会。

禹在外治水好多年了,好久没回家了,都不知道家里是什么样了,这一次看看快到自己的家了,他多想_____,想看看_____,想看看_____,想看看_____,如果进了家门就能_____,那多么幸福啊!可是,一想到_____,他就这样走了,这一次,他没进家门。 又过了好长的时间,第二次看看快到自己的家了,他多想_____,想看看_____,想看看_____,想看看_____,如果进了家门就能_____,那多么幸福啊!可是,一想到_____,他就这样走了,这一次,他又没进家门

又过了好长的时间,第三次看看快到自己的家了,家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他多想_____,想看看_____,想看看_____,想看看 _____,如果进了家门就能_____,那多么幸福啊!可是,一想到_____,他就这样走了,这一次,他又没进家门。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口,抬脚就能进去阿,可是他却,齐读“一次也没有进去看看”。

讨论感悟:他不爱自己的家吗?为什么一次都不回家看看? 4.通过“儿子”深化 禹的儿子十多岁了,为什么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难道禹不爱自己的儿子吗?

小结朗读:禹为了治水,为了让大家过上幸福的生活,而顾不上自己的家,自己的儿子,这就是伟大的“舍己为民”精神。这种舍己为民的献身精神多么令人感动阿,所以这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就成了千古美谈。谁记住了这个故事,按照课文说给大家听一听。配乐背诵第三小节。

三、总结拓展。

1.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禹不怕千辛万苦,不畏千难万险,无私献身地一心治理洪水,十三年啦,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洪水被制服了”,看图,看洪水在各条河道里乖乖地流向大海,不再乱跑,不再淹没农田,不再冲倒房屋,老百姓呢?看图(读“安定的日子”。) 2.看看,人们是怎么感激他的 称他为“大禹”,代代相传 舜传王位给了禹。

人们建立纪念馆,塑像等纪念他。

3、对照着“英雄”的意思,联系大禹治水的精神,说一说,大禹为什么被称作伟大的英雄? 像大禹这样,------就是伟大的英雄,我们为有这么英雄的祖先而无比自豪。齐读这个代代相传的名字------- 四.写字。(略) 板书 略

16、《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体会到朱德军长在“挑粮”运动中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教学重难点: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10个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第l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识字写字;学习第1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介绍课前收集的关于朱德的资料,师补充。

2、 板书课题。认识“朱、扁、担”三个生字。

3、 全班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不会读的生字注上拼音。

2、自由读课后生字,在同座互相认读课后生字,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3、全班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5、相机学习第1自然段。

三、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宝宝,认读生字。

2、说说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写后面的生字。

2、学习课文,体会到朱德军长在“挑粮”运动中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明确学习目的

1、复习生字

师:昨天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小朋友们还认识它们吗?谁能将这些生字宝宝,搬到朱德爷爷扁担两头的箩筐里呢?

2、(看插图)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

地势险要。191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师。

3、上一节课,小朋友们想知道有关朱德爷爷的扁担的许多事情,其中最想了解的是:朱德爷爷干嘛要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精读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第2—第4自然段:

1、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板书:挑粮上山)

2、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自由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板书:严密封锁,粮食奇缺)

3、说得对。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出示投影)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他穿着草鞋,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走起路来稳健利落,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常被他甩得老远。”

师: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导用敬佩的语气读。强调“满满的”。) 师:谁想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师:谁能给他一个评价?(指名评)这个同学哪儿读得好,可以表扬一下他。

4、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好好读读课文,想一想。(如果朱德不挑粮,可以更加专心研究国家大事;他们希望朱不要过度疲劳……)

5、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师:刚才通过大家的想象,把挑粮的困难再现到了我们的面前。是呀,这些就是战土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师:现在,你能用读表现出来吗?(指导学生读出心疼、关心的语气) 师:男女生比赛,比一比谁更关心朱德爷爷,更着急地把他的扁担藏起来?

6、真是“藏中见真情”哪!战士们这种情有没有实现?(没有) 师: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仍然) 师:朱德做扁担的行为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是的,朱德愿意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几分干劲) 师:是啊,朱德爷爷的一个“做”,让我们看见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这种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大家,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 (出示)(齐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 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7、让我们再次朗读第2一第4自然段,感受朱德爷爷的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三、写字教学

1、小朋友们,你们看朱德爷爷用扁担送给咱们4个字。(出示“任、切、材、防”)

2、请你们来观察一下,怎么记住“切”这个字?哪位小书法家愿意讲给我们听—下?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4、仔细观察一下,这4个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5、学生说,教师评。

6、学生练写。

四、拓展延伸

小朋友们在课后还可以找一些革命先辈的故事来读一读,增长自己的知识。 板书设计:略

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字,会认10个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课文,体会周总理和蔼可亲的形象和平易近人的作风,更体会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亲如一家、鱼水情深。 教学重难点: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书写正确、规范。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人情入境,读中感悟.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会认本课德望19个生字,指导书写4个生字;学习课文的

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 出示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2、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 师简介泼水节的来历及傣族的风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不会读的生字注上拼音。

2、自由读课后生字,在同座互相认读课后生字,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3、全班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的

1、2自然段。

1、 自由读课文的、2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 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上面写有“度、敬、赶、驶”四个字,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又是怎样记住它们的?(让学生了解撇的写法,学会运笔、顿笔写出笔锋)

2、书写时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教师范写“度”。

3、在书上描红。

4、在本子上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学写后面底个生字。

2、学习课文3-8段,体会周总理和蔼可亲的形象和平易近人的作风,更体会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亲如一家、鱼水情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里。而泼水节是傣族所特有的一个盛大节日。记得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格外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一起欢度节日,你们也想参加吗? 行,那就让我们一起度过这个——

2、齐读课题。

3、复习生字

二、自主探究,会文悟情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么过泼水节的?

1、白由读第3-6自然段,勾画有关句子。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

(1)先来看看傣族人民是怎么欢迎周总理的? 学生读出有关句子后,课件相机出示句子,顺序不限。 A、“一大早,人们敲起象脚鼓。兴高采烈地从四面八方赶来。”从中你体会出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抓住“一大早、兴高采烈、四面八方、赶来”等词体会人们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指名读、评议、齐读。 B、“为了欢迎周总理……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毽。”从中你体会出什么?(傣族人民用撒花瓣这种独特方式隆重迎接尊贵的客人,他们多么开心呀!) C、一条龙船驶过江而,一串花炮升上天空。从“一条条”“一串申”更能体现当时场面热闹非凡,人们激动万分。引读,表演:人们搬动地欢呼起来:“周总理来了!” 师生赛读。

D、配乐读第3自然段:

课件配乐(葫芦丝乐曲〈月光下的风尾们〉),伴着这婉转动听的乐曲。让我们也加入欢迎的人群,迎接周总理的到来! (2)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 A、学生读出有关句子后,相机出示句子o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同傣族人民一起载歌载舞。” a.说出表示动作的词:接过、敲着、踩着、载歌载舞。

b.谈体会:从周总理的衣着、神态、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平易近人)周总理和普通的傣家人一样,是那样的和蔼可亲。有感情地朗读。 B、“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一手拿着的树枝蘸水向人们泼洒。” a、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说一说。 b、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说—说。 c、演一演:配乐师生表演,交际互动,互相祝福。

C“他还乐呵呵地舀了一碗水……幸福的热泪和清凉的水一起流淌……” a、指名读,

b、说一说:说说姑娘和小伙为什么留下幸福的热泪?他们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C、周总理是多么的可敬可亲.姑娘、小伙的脸上已分不清哪是清凉的泉水,哪是幸福的热泪,他们已陶醉在这深深的祝福与关怀之中。此时,什么语言也无法表达他们的激动、兴奋、快乐、幸福! 教师范读,指名读,评议,男女生赛读。 引读“清清的水,祝福的水……是那么开心!” 课件展示泼水节的场面。

分组配乐有感情地朗读第3-6自然段。

五、释疑小结,激情升华

1、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幸福、难忘?

总理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把幸福和快乐送给傣族人民,与人民心连心.那么可亲可敬。

2、傣族人民沉浸在这幸福的回忆之中,让我们深情地读读第7-8自然段!

六、课外延伸,激趣探究

1、查找、收集周总理的有关故事、图片。

2、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风俗。

七、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分析结构。

2、教师范写“祝”。

3、学生描红1个、写2个,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略

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

语文园地六

第6篇: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15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大禹治水虽然吃尽千山万苦,却仍意志顽强的语气。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洪灾、无家可归”等,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汉字。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洪水的凶猛,了解大禹是一位为民造福的大英雄。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第

二、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一、导入揭题,复习词语

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齐读课题。

2、组词语 洪(洪灾)(洪水)毒(有毒)(毒蛇)蛇(毒蛇)(蛇尾) 兽(野兽)(禽兽)伤(受伤)(伤害)灾(灾难)(灾害) 难(灾难)(苦难)继(继续)(后继有人)续(后续)(继续) 退(后退)(退步)被(被动)(被子)耕(耕田)(耕地)恢(恢复)(天网恢恢)

3、你能用洪水淹没毒蛇猛兽恢复安居乐业上几个词语说说课文讲了生一个什么故事吗?

大禹治理的是什么样的洪水呢?快读读第一自然段吧。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读完了吗?在这段话中,你认为哪些词最能看出洪水的凶猛?把它们圈出来。 2. 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牲畜和百姓,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1)哪些词语写出了洪水来势凶猛?(泛滥淹没冲毁) (2)抓住这些词语,你能读出洪水的凶猛吗?

(3)淹没了田地,人们将——冲毁了房屋,人们将—— 谁再来读读?

3.多么悲惨呀!谁再来读读?

过渡:这一切禹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所以——

三、品读文字,精读感悟 学习第二自然段

板块一体会“治水”决心 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1.指名读。是啊,洪水摧毁了家园,害惨了百姓,真该治一治它!板书:治好它 2.谁愿意做禹,再把决心表一表?(决心还不够坚定!决心很大) 3.咱们一起来表表决心。(齐读,读好“下决心”)

过渡:禹这样想的,又是怎样做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小节,边读边画出禹做了哪些事情?

禹先做了什么?后做了什么?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 板块二感受大禹的无私

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据说禹为了寻找治水的好办法,他的脚跟泡烂了,脚上的皮磨破了,汗毛都磨光了。这么多的苦都尝遍了就叫做吃尽了” 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大禹?(„„„„)

第二课时

板块三感知“治水”之智 没有挖土机挖河,没有炸药炸山,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大禹劳动时怎么干的?多不容易呀!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生有感情地练读。 读到这儿,老师不由得想起了禹的父亲鲧(gǔn),他治了9年的洪水,采用的是堵的方法,治水没有成功。禹吸取了父亲的教训,这种引导洪水流入大海的方法叫——疏,治水最后取得成功,从这里你能看出禹是一个怎样的人?(聪明,爱动脑筋、肯吃苦、有智慧) 感受禹治水的艰辛和智慧。

过渡:禹治水13年中,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课文第三自然段就有一个,请小朋友读一读,然后请读得认真的小朋友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四、咀嚼数字,境中悟情 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1.大家读得很投入。谁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2.故事听完了,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谁刚才读得最用心!你会填吗?

3.出示: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禹的儿子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4.禹真的不想妻子和儿子吗?那为什么到家门口也不进门去看看?谁代表大禹说句话?

5.是的,禹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民造福,真是——大公无私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叫作——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齐说)

五、深悟文本,提升形象

1.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十三年啦,禹一心一意扑在治水的工作上,终于“洪水被制服了”,洪水像听话的孩子,在各条河道里乖乖地流向大海,不再淹没农田,不再冲倒房屋。

2.让我们怀着对大禹的感激之情,一起读读最后一段。

3.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你觉得这还是什么样的日子呀?(幸福、快乐、安居乐业)

4.假如你是老百姓,你想对禹说些什么?

5.是的,所以呀,大家非常感激大禹,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

6.为了纪念他,人们还为他塑了像,你能代表当时的百姓表达一下对大禹的感激之情吗?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像大禹这样的伟大英雄多得数不请,有:开天的盘古,补天的女娲,尝药的神农,射日的后羿„„课后,我们多读读这些故事,不知不觉,我们身上也会感染他们的优秀品质,也许有一天,你的名字也将代代相传。

六、指导书写,阅读链接 指导生字:洪、灾、难、道等

1.观察字形:这些字分别是什么结构? 2.师指导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五、作业:

1.教材上的第75页习题

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推荐阅读神话故事《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板书:

15 大禹治水

奔走 疏导开通

13年 三次过家门 一次也没进 安居乐业

16朱德的扁担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朱、攻、守”等于1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悟革命领袖不畏艰险、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识字、朗读课文。

2.难点:了解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对关怀人民的革命领袖毛主席产生了敬爱之情,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老一辈领导人。

2.课件或图片出示朱德像。认识“朱德”这两个字。 你们知识他是谁吗?

3.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朱德的什么事呢? 板书:朱德的扁担,请你们读一下课题。

4.课件或图片出示扁担图,也可出示实物。认识“扁担”这两个字。 这就是扁担,谁知道用它可以干什么? “扁担”这两个字怎么记。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圈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遇到不懂的词句和问题作记号。

2.小组学生互读、互查、互教生字读音,互相解疑。 教师巡视,了解生字认读情况。 3.集体认读生字词。 朱(朱德)(朱红)德(德行)(品德)扁(扁担)(压扁)担(担子)(扁担) 志(志气)(志向)伍(队伍)(行伍)敌(敌人)(敌军)抽(抽到)(抽签) 陡(陡坡)(陡峭)难(困难)(难办)斗(北斗七星)(升斗)仗(打仗)(仗势欺人) 疼(心疼)(疼痛)根(树根)(根本)料(意料)(预料)敬(尊敬)(敬爱)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手势告诉老师,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2.请三名同学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看谁能读正确。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这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先评读,再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朱德和大家一起挑粮。战士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后来朱德在扁担上写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大家就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担了。] 4.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 (1)什么是“斗笠”? (2)“会师”“不料”是什么意思?

(3)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不藏了? 5.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采用不同方式解疑。 (1)利用实物、图片、插图解决以下问题:

(2)引导学生带着质疑3读课文,找有关的句子,初步了解战士为什么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的原因。

①让学生带着质疑3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②让学生读有关的句子,说说战士藏扁担和后来又不藏的原因。 (因为战士心疼朱德,所以要藏他的扁担。后来大家敬爱他,不再藏他的扁担。) 板书:心疼敬爱

(四)研读、感悟、理解战士为什么心疼朱德。

1.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哪些地方让战士心疼,找出相关的词句。

2.小组交流。结合自己找的词句,谈看法,互相补充。

3.集体交流。

学生先读找出相应的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看法,教师相机指导。

重点研读以下句子。随学生发言投影以下句子,随机在重点词下面点点。 (1)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从“不远”这个词看出敌人离井冈山很近,是要进犯井冈山。朱德到山下挑粮会遇到危险。

(2)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①想想“五六十里”是多远,要走多长时间。(天不亮出发,开黑才能回来。) ②陡峭的高山,你有什么感觉?(难爬、累、喘不过来气。)

想想朱德还要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走这样难走的路就更难更累了。 ③指导朗读:评读、赛读。 谁能把挑着粮爬这样的山,来回走五六十里那种艰难的感觉读出来。

(3)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①朱德穿着草鞋,肩上担的满满的一担粮食,走那么难走那么长的山路,实在让人心疼。

②朱德白天挑粮,晚上还不能休息,而且不是一个夜晚,是整夜整夜地研究打仗,他太累了,太辛苦了。

③想想朱德最需要的是什么?(休息) ④让学生进入角色。

如果你是红军战士,你会对朱德同志说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练读,小组交流读、个人展示读。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

上节课我们通过读书、讨论,知道了战士心疼朱德,所以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大家想,朱德找不到扁担,没办法去挑粮,就可以多休息一会儿。

(二)研读读课文,感悟理解。

这节课,我们再认真读书,找找大家因为什么敬爱朱德同志,而不藏他的扁担。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请你们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找找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找到答案的。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体研讨。教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悟理解。 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看法。

(1)课件出示句子: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①朱德为了不让大家再藏他的扁担,就在扁担上写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②从“不料”这个词看出朱德这样做是大家没想到的。从这句话能看出战士藏扁担是挡不住他和大家一起挑粮,共度难关的决心。 (2)课件出示句子: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①大家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所以越发敬爱朱德同志。 ②从“越发”这个词看出大家更加敬爱朱德了。

③大家对朱德产生了敬爱之情,所以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④再联系上文,想想大家都敬爱他什么? (勇敢、不怕危险和战士同甘共苦等)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

(三)总结谈话。

读了《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战士心疼朱德而藏他的扁担。当大家看到““朱德的扁担”五个字,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而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朱德的扁担》是朱德同志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的象征。在1958年已是72岁高龄的朱德同志还亲临十三陵水库劳动,和大家一起挑土筑坝。

(四)拓展。

关于朱德同志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请你们课后收集有关他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五)指导书写。

1.让学生读、描字帖中的字,找出难写的字。 2.小组研究书写方法。

3.教师课件演示指导。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6朱德的扁担 战士们藏扁担 朱德找扁担 (以身作则,同甘共苦)

17 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会写本课生字,会认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了解,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难点: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在我们国家的南部有一个优美的地方,那里的风土人情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我要介绍的地方就是云南的西双版纳。西双版纳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傣族人民最有特色的节日就是泼水节,这么开心的活动大家想去体验一下吗? 2.教师(板书:泼水节)相机认识生字“泼”,左右结构的字,左边写得窄一点,右边是个发,水泼头发,泼泼泼。

3.教师播放傣族泼水节的课件,初步感受泼水节的热烈场面。 4.谁知道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傣族)

5.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介绍一下你查的资料。(每年凤凰花开的时候,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6.谁知道傣族人民居住在哪儿?(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西双版纳地区)

7.再观察图画,图上的人们表情怎么样?穿着什么手里拿着什么?

(人们喜气洋洋,兴高采烈,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漂亮,头上包着头巾,多数人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周总理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人们手里有的拿着碗,有的包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

8.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工作十分繁忙,还抽出时间与傣族人民一起共度泼水节,把幸福和欢乐带给了傣族人民,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总理和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

9.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为什么说这次泼水节难忘?下面我们一起走近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思考:

(1)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泼(泼洒)(泼水)度(度过)(一年一度)敲(敲门)(敲打)龙(龙舟)(龙船) 驶(驾驶)(行驶)容(容易)(笑容)踩(踩到)(踩死)铺(铺上)(铺开) 盛(盛饭)(盛满)碗(碗筷)(大碗)祝(祝福)(祝愿)福(福气)(有福) 健(强健)(健康)康(安康)(康复)寿(长寿)(寿命)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初读情况(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主要讲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的情景。)

4.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领读,齐读。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1~3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这短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凤凰花开时就是泼水节到来时,凤凰花是什么颜色的? (火红火红的)

(2)指名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今年”指哪一年?(今年周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人们特别高兴。“今年”指1961年)

(3)齐读第3自然段,看看傣族人们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画出描写人们动作的词语。(敲起赶来撒满欢呼) 如果把“赶来”换成“走来”行吗?为什么(“赶来”有“急切”的意思。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大家都愿意来到最热闹的地方欢度节日,最重要的是听说周总理也来参加今年的泼水节,人们早就想亲眼看一看总理,大家恐怕来晚了,赶不上和周总理一起联欢,所以起了个大早。)

人们把最鲜红的凤凰花瓣撒在地上表示什么?(表示人们对总理的无限热爱,这是傣族人民迎接最尊贵的客人和最亲的亲人时的一种礼节。由此可以看出总理在傣族人民心中的地位。

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还准备了什么?读一读有关句子。 “一条条”“一串串”说明了什么?(江面驶过很多轮船,很多的花炮齐放,场面非常热闹。)“欢呼”一词表达了人们的什么心情?应该怎样读?(人们渴望见到总理,今天愿望终于实现,人们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用欢呼声表达自己的情感。读时声调要高,要表达出傣族人民激动、高兴,情不自禁的心情。)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指名读,齐读。 3.学习第4~6自然段

(1)读第4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一自然段介绍了周总理的外貌和神态以及总理敲着象脚鼓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的情景。)

(2)看图上总理的服装,他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画出这一段中描写总理动作的词语,说说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接过、敲着、踩着、跳舞。说明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和人民是一家人。)

(4)小组学习第5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总理向傣族人民泼水,为人民祝福。傣族人民向周总理泼水,祝他健康长寿。)

(5)齐读第6自然段,这一段写了什么?(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把节日热烈、欢愉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4.学习7~8自然段

(1)这两个句子各用上叹号表达了什么?“幸福哇”“难忘啊”提到句子前面起突出和强调作用。

(2)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难忘的?(因为周总理来到这里,把幸福欢及好的祝愿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3)齐读这两个自然段,体会“难忘”。

四、总结

我们为有这样的总理而感到骄傲与自豪,让我们齐读课文,来表达我们队总理的热爱吧! 1.齐读课文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填空,再读一读。

()的地毯()的龙船()的头巾 ()的花炮()的泼水节()的山峰

(鲜红的地毯漂亮的龙船水红色的头巾好看的花炮难忘的泼水节高高的山峰)

二、自学生字

1.小组互查生字的读音。

2.说说怎样记住这几个生字,哪儿容易错,相互提醒。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2.识记生字,对号入座

3.指导书写。学生仿写,写在书上的田字格里。 4.给生字组词。

四、巩固生字,新词。

五、总结

本课生字较多,希望同学们选择最巧妙的方法,准确记忆。

板书设计

17 难忘的泼水节 周总理傣族人民

泼呀,洒呀笑哇,跳哇

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

教学目标:

1、看懂图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讲故事。

2、培养学生通过合理想象,完整讲述故事的能力,培养认真倾听和乐于表达、交流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爱阅读的习惯。 重点难点:看懂图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讲故事。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前活动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明确要求

1、早就听说我们二年级一班的孩子们个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能写善画,很会看图讲故事、编故事呢?

2、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看图讲故事、编故事。有没有信心?再大声一点!

3、请你们把书打开81页,这节课我们要看这幅图编一个完整的故事,听老师读图下的两段话,看看有会么要求?(板书:看——想——说)

二、观察图意,指导方法

1、引入课题,出示图画。

(1)请你们看,图中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事? (2)学生自由看图,看懂了举手向老师示意。

(3)孩子们:请把书放好,看大屏幕。你们看懂了?

2、观察图意,分图说话。 (1)幻灯片出示第一幅图

①、看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②、他们吃饭是在什么时候呀? ③、他们在什么地方吃饭呢?

④把时间、人物、地点、事情连起来说说。板书:(吃饭) (2)幻灯片出示第二幅图

①大家看看第二幅图,图上又来了谁?

②孩子在做什么?爸爸开门做什么?(板书:看书) (3)幻灯片出示第三幅图

①仔细观察第二幅和第三幅图,看看孩子和爸爸有什么变化? ②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第三幅图。 (4)幻灯片出示第四幅图

①餐桌前是谁和谁?谁不在?猜猜他做什么去了? ②同学们刚才说得真好,那第四幅图谁来说说呢? (5)幻灯片出示第五幅图 ①猜猜妈妈可能会说什么? ②谁能来说说? (6)幻灯片出示第六幅图

①猜猜第六幅图可能画的什么? ②把你想像的画面用语言进行描述。

3、完整叙事,交流评价。

(1)那你们能把六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请看要求,(幻灯出示)齐读,按要求试着跟你的同桌说说。请同桌同学互相补充。

(2)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介绍一下?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完后可以评价,也可以补充。

(3)你觉得自己说得怎样? (4)抽生评价。

三、创设情境,表演故事

1、刚才同学们编的故事都很不错,你们愿意做个小演员,把你们编的故事演一演吗?(幻灯出示图片),读题目要求,想一想:这个故事需要几个角色:小明、爸爸、妈妈,剩下的小朋友就请做观众,对于成员的表演提出合理的建议,然后轮流进行表演。好,现在开始吧!

2、小组代表上台进行故事的表演。

四、感悟故事,拓展升华

1、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2、师: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这节课大家学到了很多:A、养成阅读的好习惯。B、学会了怎么样说清一件事。C、在交际活动中,培养了认真倾听、合作的良好交际习惯,老师把大拇指送给你们!。

5、老师还给大家推荐一部非常好看的书《绿影仙踪》,我们也能从中学到很多知识。

五、总结:亲爱的小朋友们,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很美好、很可爱,同时,书中也有许多乐趣,让我们畅游书的海洋吧!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生活中的车船的方式,认识生字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2、学会根据词语的意思猜测多音字的读音。

3、要求学生熟悉句号、感叹号、问号,掌握句号、感叹号、问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

4、学习“我的发现”,会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等方法识字。

5、积累关于励志的名言,培养阅读和积累励志名言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名言的魅力。

6、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通过认识生活中的车船的方式,认识生字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2、要求学生熟悉句号、感叹号、问号,掌握句号、感叹号、问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 课时分配: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学生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另外组词: 轿(轿子)(花轿)救(救命)(营救)摩(摩的)(摩托车) 托(拜托)(托住)防(预防)(防止)渔(渔夫)(渔民) 货(货车)(货物)科(学科)(科目)考(考察)(考试)

2、读生字:自己读、同桌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3、讨论:你还知道哪些车或船?

下雨车,下雨车,边下雨来边唱歌。洒水车 长长一条龙,走路轰隆隆,跨河又钻洞,呜呜向前冲,载客又运货,运输立大功。火车

用脚踩,不需要用汽油的车。自行车

要排队等,一个一个投币才能坐的车。公共汽车 失火的时候一定需要它帮忙。消防车

抓坏人的时候,警察就会开着它出来。警车 小朋友真棒!都猜对了

4、小结识字的方法。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看谁读得准。 盛开床铺种子好人分别 盛饭铺路耕种好客水分 重新高兴口号干净难忘 重点兴起号叫干活灾难

2、看谁能给这些多音字注上拼音。

3、师出示正确的拼音,生检查自己的注音情况。

4、说一说,我们学过的多音字还有哪些?

5、我会选一组多音字说话。

6、请同学交流汇报。

7、感受标点符号的奥秘。 句号:表述完整的一句话。 问号:用于问题的末尾。 感叹号:又称惊叹号、叹号,用于句子结尾,表示惊讶。主要用在感叹句的句末,表示强烈的感情。

8、学生试着给3个句子打标点。

(1)一阵秋风吹过树叶像蝴蝶一样飘落下来 (2)我们去公园玩公园花真多呀 (3)这棵树的叶子真奇怪是什么树呢

9、想一想一般以什么词结尾的句子打问号?什么词结尾的句子打感叹号?

10、你能说一句问句和感叹句吗?

三、我的发现。

1、先观察,再读一读,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巴—把爸吧 包—饱抱炮 方—放防房 青—清晴情 马—妈蚂吗

2、请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3、体会形声字的特点。

4、感叹中国汉字的魅力。

四、我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多音字引入新课。

二、日积月累

1、师:孩子们知道我们今天要积累什么吗?

2、打开83页,读读:

(1)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 (2)志当存高远。

-----《诫外生书》 (3)有志不在年高。

-----《传家宝》

3、读了这3个句子,你还想再了解些什么?

4、简要了解出处及用法。

有志者事竟成,意思是指有志向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告诉我们人生要自己去拼搏、去奋斗,在风雨中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南朝《后汉书•耿弇传》中《临淄劳耿弇》(刘秀):“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志当存高远,志:志向。存:怀抱。是指人应当怀抱高远的志向。出自《诸葛亮集•诫外甥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有志不在年高,下句是无志空长百岁。指年轻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纪大。也指只要有志向,岁数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心里有远大的志向要从小就培养,心中没有理想,到老也是白活。

5、想一想,这3句话有什么共同点?

6、同桌交流:你有什么志向?有什么目标?长大以后要做什么?

7、全班交流。

8、师小结:作为小学生,我们也要有自己的理想,只要心中有了理想,我们便会为之奋斗,最终取得成功。

三、我爱阅读:鲁班造锯

1、读一读。

鲁班是我国春秋时期有名的工匠和发明家。相传木工用的锯,就是鲁班发明的。 有一回,鲁班领着大家建造一座宫殿,需要很多大木料,于是让他的徒弟们上山去砍树。当时还没有锯,砍树全靠斧子,一天砍不了几棵。鲁班很着急,就亲自上山去看。

山很陡,鲁班抓住树根和杂草,一步一步往上爬。忽然,他的手指被一根小草划破了,流出血来。

一根小草怎么会这样厉害?鲁班仔细一看,发现小草的叶子边上有许多小齿。他在手指上试了试,一拉就是一道口子。这可提醒的鲁班,他想如果用铁打一把有齿的工具,在树上来回拉,不是比用斧子砍快得多吗? 鲁班马上回去打了一把,拿到山上一试,果然又快又省力。 鲁班就这样发明的锯。

后来,人们不断改进,制造出了各种各样的锯。

2、想一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3、讨论:鲁班是根据什么来造锯的?

4、和同桌讲一讲鲁班造锯的过程。

5、鲁班根据小草上的小齿便发明了锯子,那人们还根据大自然中的哪些动植物及现象有了新的发明的?

6、请同学交流。

7、拓展:你想根据生活中的哪些特别进行发明创造?仔细想一想。

四、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第7篇: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3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和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理解诗题。

1、小朋友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鹳雀楼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古时候,经常有鹳雀鸟飞临居住这座楼而得名。它位于黄河东岸,体壮观,结构奇特,气势雄伟。很多诗人登上鹳雀楼,俯临黄河,留下许多诗词名篇。而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最为有名。

2、板书课题:登鹳雀楼

解释每个字:登,登这个字在《青蛙看海》这节课已经学过了。凡是带有撇和捺的字写时要舒展一下,登这个字下面是个豆。鹳,这个字是本诗中笔画最多的一个字,这个字右边是只鸟。雀,上面是个小字头,雀这个字,小字头我们在脚尖的尖中学过这个部分,那下面部分是“隹”部,隹这个字一般都跟鸟有关,比方说“小鹰学飞”中的“鹰”,雁过留声中的“雁”都有隹部,所以它指的一种鸟,凡是带有隹部的这个字,写的时候距离要紧一些。

“楼”古时候的楼都是木制结构的,那木当偏旁的时候把捺变成点。楼这个字是左右结构的字,作为偏旁时要把木写得小一点,这叫做左窄右宽。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出示诗中带斜线是的作用?(停顿) 学生读题目(登鹳雀楼)

所以诗的标题应该这样读,登 / 鹳雀楼。 全班齐读。 生再读。 录音机范读。

2、诗会读了,要想弄清是的意思就要弄清每个字的意思,现在让我们和诗人一起登上鹳雀楼看一看你们看。

要想学一首古诗,要先把它读好,那你再把诗读一遍,把生字宝宝认一下。 楼(楼房)(高楼)依(依靠)(依然) 尽(尽头)(尽力)欲(欲望)(欲念) 穷(贫穷)(穷人)层(云层)(层次) 瀑(瀑布)(飞瀑)布(一匹布)(瀑布) 炉(火炉)(炉子)烟(烟雾)(烟气) 遥(遥远)(遥望)川(山川)(四川)

三、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问“想不想接受一下老师的挑战?”

1、检查生字 鹳雀楼一共三层。那么每一层都会给你们带来一些生字宝宝。如果你们读准我们就可以一层一层的登上去了。

①现在看第一层:谁来读?“入层”其中“层”是平舌音。 ②第二层我要交给你们加大点难度了。三个字了。 依河目

③第三关,那我再加大点难度。 最后抽查一下,随便从中挑几个字。

现在我们三层楼都登上了,没有难住你。那如果你能接受住下一个考验,你就能站在最高的一层楼上看到美丽的景色了。你想不想看?

2、再出示易混淆的生字

指导写字,注意笔顺。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观察教师运笔,重点区别“人”“入”的写法,强调第二笔捺的位置,可采用儿歌指导记忆: “人”“入”笔顺都相同,不同之处要分清,“人”字捺在撇下面,“入”字捺在撇上边。千:去掉一笔是“十”。 明白区别之后在手掌心写这两个字。

四、品读诗句

1、刚才让大家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小朋友们是不是发现古诗跟我们平常的课文比起来有点难理解啊。但小朋友别着急,让我们先来看看书上的插图,图上画了什么呀?(在哪里看他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感觉怎样?)

2、我们再来仔细地读诗,先读诗的第一句话。示“白日依山尽”,指名读。问:白日指么?(必要时解释为何称“白日:可能是因为想和早上初升的太阳区分开来,所以称为白日可能是因为当时山谷里的云雾很重,遮挡了太阳的光线,使得太阳看上去成白乎乎的了)怎样呢?看图,读句,想。 依山是说太阳下沉时是怎样的?(紧挨着西山)依山尽是说太阳——指名再说说这句诗绘的情景。

我们来把这个壮观的情景画下来吧?怎样画呢? 简笔画:连绵起伏的山让生添画“白日”,再次感受“依山尽”。 多美的夕阳下山图呀!这句话谁能读好?指名读,评,(“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或她读了什么样的情景?)再指名读,齐读。 3那第二句写的什么呢?读“黄河入海流” 这句诗向我们描述了怎样的情景?指说。从这句诗的哪里知道黄河水流向大海?(入海流,那我们能用我们的朗读表现黄河入海的雄浑的气势吗吗?指名,评,读出气势。

4诗人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正挨着群山下沉,脚下的黄河水正滚滚流入海。诗人观察的视野是多么开阔呀!这景象是多么壮丽啊!我们把这句话连起来读读,好好欣赏一下这种壮丽的景观。(示第一句话)指名,两边赛读,齐读。

5真有气魄呀!此时的诗人他在鹳雀楼的哪里呀?看着这样壮观的情景,诗人在想什么 引读——

引:千里目指想怎样?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必须要—— 哪个字表示还要登楼?示“更”。(只要再登一层就足够了吗?一层并不是真的一层,是还要往上的意思。)

引导说:诗人想:要想——,就必须要——。(如果站在原地的话,再好也只能看到那景色)这是因为——?让生试说。(登高才能望远) 引出——所以中国就有一句俗语叫做:站得高,看得远。 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了一首美丽的诗,现在我们一起跟着王之涣的脚步一起来看下这首诗(播放歌曲)

多美丽的景色啊,白日、远山、黄河、组成了一幅壮美的景象,让我们也胸襟大开,想要登高远望,看到千里之外更开阔更高远的地方,真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呀!这首诗的最后两行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有人在作文中用到它,也有人把他当做自己的座右铭,激励自己追求更高的理想。

今天老师也想把这首诗送给大家,当我们想要自己编的更优秀时,就对自己说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激励自己。

当我们遇到困难想要退缩时,我们也对自己说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鼓励”自己。

不管什么人,不管做什么事,我们都要更上一层楼 今天我们更上一层楼,明天我们就会欲穷千里目。 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望庐山瀑布》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语“生紫烟”“挂前川”,体会“飞流”“直下”“落九天”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设计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有谁愿意来背一背你记住的古诗?有没有李白写的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大家知道李白的诗还真多呀!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

(李白生卒年月701-761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号称诗仙现存诗900多首风格飘逸、豪放想像丰富、气魄雄伟)

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

1、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2、读题目,谁能用这个“望”字组词?你觉得在这儿应该用哪个词更准确些?解释题目的意思。(指名回答)

3、我们来看看庐山,看看庐山的瀑布。(看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4、都是静止的图片,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课堂里了能领略到庐山和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色。请看光碟。

5、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

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6、看了这些优美的风景,你想说什么?

三、初读,检查预习

1、全班自由读。2、学习生字,分别是庐、瀑、炉。

3、师范读全诗。学生边听边学习老师的读法。

4、指名读,师生纠正错误。

4、全班齐读这首诗。

四、合作探究

1、师:刚才检查了同学们的读,老师看出同学们的预习做得很好。下面,我们该做什么

了?(学生回答)理解诗意。好,下面我们分小组来合作学习。

要求:四人一组,通过读注释、查字典、看插图来理解诗的意思,无法解决的问题记下来。

2、学生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五、全班交流

1、通过交流,你解决了什么问题?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来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

2、指名汇报。

(1)日照香炉生紫烟 “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生”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加以理解。日:太阳。香炉:香炉峰。紫烟:紫色的烟云。生:升腾起(变成了)。 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师指导朗读,要读出如仙如幻的感觉。 (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离瀑布较远。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 “挂”、“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块儿是什么意思?挂:悬挂。前:前面。川:河流。挂前川: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 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3)飞流直下三千尺“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水流快、山势陡。真有三千尺吗?(没有,那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呢?为了表现山非常高,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古诗中经常用这种方法,比如我们学过的: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等等„„

(4)疑是银河落九天 “银河”、“九天”各指什么?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 九天: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诗句的意思是什么?疑:怀疑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无余。

师指导学生感受诗句所描写的壮观景象,朗读的时候要表现出气势。 (5)让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

六、指导朗读

1、师出示录象,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

2、学完了这首诗,你的体会是什么?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教师要给学生范读,要读出语气、感情。 注意古诗韵律和节奏。

七、作业:

给《望庐山瀑布》诗配画,或者将诗改为一篇文章。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生紫烟

挂前川气魄雄伟 三千尺景象壮观 落九天

9.黄山奇石

教学目标: 1.学习会认的14个生字的正确读音,掌握会写的8个生字的笔划笔顺;

2.读熟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教学重点:识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2.搜集黄山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小黑板: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山上有许多形状奇特的石头,人们给它们起了有趣的名字。

2.师用曲线划出“黄山风景区”。

同学们,你们去过黄山风景区吗?请你来谈谈。

3.师介绍: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对黄山的精辟评价。古人还有“天下名景集黄山”之说。1990年,黄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黄山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风景区的面积约154平方公里,有大小72个山峰,其中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三大主峰都在海拔1800米以上。黄山有四绝,即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

(1)“闻名”是什么意思?“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

(2)除了黄山风景区闻名中外,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风景区或成就闻名中外?

4.理解“奇特”

奇特什么意思?黄山风景区什么很奇特?(石头)

这篇课文写的就是黄山风景区奇特的石头。

5.板书课题:

二、范读课文

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特的石头?用“——”划出,交流

三、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

2.标序号,读通课文;

3.完成课后

2、3题。

检查自学:

1.注意“状”和“琴”的写法。

2.“形”和“雄”的部首(右边)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交流课后

2、3题。

“每当„„时候„„就”的上半句表示时间,后半句是说在这样的时候,谁(或者什么)会产生什么情况。“就”是连接词,并且还有必然性的意思。

四、熟读课文,理解第一节

1.小组朗读课文,理解第一节两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交流:

第一句:地理位置。

第二句:写山上多奇石,人们根据它们的形状,通过想象和联想,给它们起了一些有趣的名字。既点明了题意,又有“启下”的作用,同时又是全文的总起。

3.齐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5人分节朗读,要求读通句子,说说: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特的石头?

2.交流板书

二、学习课文

(一)第二节“仙桃石”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节,弄清每句话的意思。

2.指名读,讨论理解:仙桃石奇特在哪里?请你用曲线划出有关词句。

归纳板书:①形状像桃子;②巨大;③似乎是从天上仙人那儿飞下来的;④险,“只有底部一小块挨着下面的石盘子”;⑤牢,尽管它与下面的山石接触面很小,但它还是“牢牢地站在那里”。

3.在引读和提问中理解:

看到形状像桃子一样的巨石,就会使人想象到——(它似乎„„落地太快)。因为它飞得太急,落地太快,所以——(只有„„石盘子)。因此第

2、3两句是作者的想象。

第3句是什么关系的句式?(因果)通过想象将“仙桃石”神化的两个词是——(似乎、也许),突出了仙桃石的奇,也使文章生动有趣。

(继续读)尽管——(这样„„)还是——(牢牢„„)。这组关联词是什么关系的句式?(转折)进一步写出了“仙桃石”之奇。其中的“这样”就是指——(只有„„石盘子)。

4.齐读并小结:我们通过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读懂了第二节,了解了仙桃石是块奇特的石头。

(二)第三节

过渡:猴子观海是块怎样的石头呢?

1.自由朗读第三节,找出写这一节的主要意思的句子用“——”划出。

交流:形象逼真

2.再读课文,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理解这一段是怎样把“猴子观海”写具体的。

(一动不动,蹲,仿佛在观看)——拟人手法。

(三)第四节

过渡:我们用学习第三节的方法学第四节。

1.首先请自读,找出写这一节的主要意思的句子用“——”划出。交流。

特别有趣

2.再读,请你用曲线划出“金鸡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特别有趣在哪儿的句子。交流。

3.这写冷冰冰的石头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它写活了,让人觉得它们确实有趣呢?(拟人)请你用小圈圈出描写“金鸡”姿态、动作的词和“五老”神态、心情的词。自读体会。

4.引读:

“金鸡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特别有趣,——(每当„„啼叫),可是,当你爬上天都峰,再回头看那“金鸡”时——(那只„„走来)。原来“金鸡”和“五老”是同一山顶上的一组大石头。

同一组石头为什么会有两个有趣的名字?书上哪句话中哪一个字告诉我们?

小结:同一组石头,作者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却不一样,真是特别有趣。

5.齐读第4节

(四)第五节

1.读文,课文详细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五老奔天都还介绍了哪些?有没有具体写?为什么?

2.作者怎样简单写的呢?再读有关内容。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第四节;

2.仿照课文写法,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一个来写,看谁写得最生动。 【板书】 黄山奇石

猴子观海抱蹲望 仙人指路站伸指 仙桃石飞落

金鸡叫天都伸对叫

天狗望月仙女弹琴狮子抢球------ 【作业设计与布置】

★该句子,划去括号申不合适的字。 1.“仙桃石”是黄山岩石中的一种(其、奇)石。

2.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鸡蛋的形(壮、状)又各不相同。

3.课程表里的各门功课都要学好,其中语文、数学(尤、龙)为重要。 4.人能产生(巨、具)大的力量。 ★组词。

徽(

) 尤(

)陡(

)状(

)臂(

) 峭(

) 微(

)龙(

)徒(

)壮(

) 避(

) 消(

) ★★在括号里对上合适的词语。

( )的云海( )的山峰 ( )的画家

( )的风景 ( )的岩石 ( )的雄鸡 ★★1.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 ) 2.黄山的怪石多有趣啊( ) 3.你去过黄山吗( )

4.妈妈,你带我去黄山玩一趟吧( ) ★★★按照课文内容填空,再读一读。 (l)“猴子观海”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 (2)“仙人指路”远远望去,真像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鸡叫天都”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仙桃石”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练习

黄山不仅因奇石而闻名,还有著名的“云海”。请你收集有关这方面的材料读一读。

10.日月潭

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月潭名称的由来和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的思想感情。

2、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丽。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学会生字和新词。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树立祖国统一的意思。

教学资源:中国地图、有关台湾的资料、图片、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 出示中国地图,找到台湾。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祖国的宝岛-一台湾。在台湾省中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在其中的一座高山上,有一个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湖,它也是台湾最大的湖。出示课文插图,板书课题,这个湖就是一一(指读课题)〈日月潭〉。 2. 读准课题,了解“潭”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 学生自由读课文. (1).课前要求: 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 湖(湖水)(湖面)绕(围绕)(缠绕)围(包围)(围巾) 胜(胜利)(胜出)央(中央)(央求)岛(小岛)(岛屿) 华(华丽)(中华)隐(隐身)(隐约)约(约定)(约好) 纱(面纱)(纱布)童(童年)(童趣)境(环境)(仙境) 引(吸引)(引出)客(客人)(请客)

(2).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加拼音的生字词,指名读学生喜欢的.读得好的词.读得正确的词全班跟读. (2)对照图画读课文,感知字义词义. (3)去掉拼音,用多种形式读生字词,巩固识字.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 以情激趣. 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日月潭的美景。 2. 自读感悟. 可围绕以下几个问题理解感悟,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象. 3. 合作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质疑课题。 1.出示以下生字词:

附近、环绕、茂盛、隐隐约约、建筑、清晰、朦胧、仙境。

2.同学们,这是我们第一节课交的生字朋友,大家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检 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开火车认读、小组读、男女读、齐读。)

3.上一节课同学们已经展示了自己课外收集的有关日月潭的图片和资料,这一节课老师就带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并且解决4.上一节课我们质疑提出的几个主要问题,好吗?齐读学生质疑问难提出的问题: 日月潭在什么地方?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二、朗读感悟、自主参与。

1、自读感悟:请同学们四人小组轻声读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来的这些问题哪些能解决、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哪些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和同学交流讨论。

2、小组合作读书、交流讨论质疑提出来的三个问题。

3、全班交流汇报自读感悟的成果: (1)日月潭的位置:

师: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读第一自然段)

师:课文是怎么写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能把这两句话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吗?

说话训练:日月潭在(

)

。 (第一句话说日月潭在台湾省,第二句说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教师引导学生把

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日月潭在台湾省台中市附近的高山上。”) 能把这两句话读好吗?指导朗读:指名读---生生评读---相机示范读--- 自由放声读。(突出“最大”和“高山”) 请同学们在读读第一个自然段,看看这个自然段除了介绍日月潭在什么地方以外,你还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第二句话)

你有不明白的词语吗?让学生质疑“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二词。

请同学们看看图,看能不能找到答案,帮帮这位同学?(出示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的意思) 鼓励积累:

你最喜欢哪些词语和句子?(指名读) 同学们也喜欢吗?喜欢的就把它划下来。(鼓励积累好词好句) (2)日月潭名 (3)字的由来:

谁通过读书知道了日月潭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指名汇报读有关句子) (评价:聪明!一下子就答对了)

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划出写名字由来的句子。(指名汇报)

4、出示以下句子,比较感知,指导朗读:

(1)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2)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请同学们看一看、读一读,同样是向我们介绍日月潭名字的由来,这两句话到底有什么不同呢?(用词形象、生动、具体、准确) 对呀!作者用词真的很形象、生动、具体、准确!第二句话中用了一个“圆圆的”和一个“弯弯的”,使人明白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能把它读一读吗?(指名读---生生评读---男女生赛读)

4、鼓励积累:喜欢这句话吗?咱们把它画下来,课后把它积累到我们的“好词佳句本”中好吗?

三、日月潭的美景:

1、师:日月潭的风光怎么样?美吗?谁能告诉老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写了日月潭的美丽风光?(指名汇报)

2、默读

三、四自然段,思考:这两段分别写了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指名汇报,教师板书:清晨、中午、晴天、雨天) 3、师:你喜欢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把描写你喜欢的景色的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给同桌听,并告诉他你觉得日月潭这个时候的景色怎么样? 自由选择朗读自己喜欢的“清晨”、“晴天”、“雨天”三个不同画面,感悟景色的特点。

4、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感悟景色的特点,并进行朗读指导: ①、汇报“清晨的景色”:

A、谁喜欢“清晨”的景色?(指名读)

B、湖面上飘荡着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看不清,蒙蒙胧胧的) C、除了飘着薄雾的日月潭以外,你还看到什么?(灯光、晨星)(板书:隐隐约约)

D、字词训练、调动积累:我们已经学会了很多像“隐隐约约”这种形式的四字词语,能说一说吗?

E、看到“隐隐约约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能把这个早晨的日月潭读出来吗?(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薄的”、“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

F、指名读---生生评读---相机示范读---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G、鼓励积累:清晨的日月潭真美呀!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吧,咱们课后再把它积累到“好词佳句本中”。(鼓励积累好词好句) ②、汇报中午太阳高照的景色:

A、谁喜欢“晴天”的景色?(指名读) B、想看看“艳阳当空”的日月潭吗?现在看到的日月潭,一切都很清晰。(板书、理解“清晰”)

C、看到太阳底下的日月潭,你有什么感受?能把你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指导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 D、指名读---师生评读---相机示范读---找伙伴读---师生合作齐读。 E、鼓励积累:你喜欢哪些词句?把你喜欢的画吧下来。(鼓励积累好词好句) ③、汇报日月潭蒙蒙细雨的景色:

A、谁喜欢“雨天”的景色?(指名读)

B、想看看“细雨蒙蒙”的日月潭吗?(理解并板书“蒙蒙胧胧”) C、对比理解“清晰和朦胧”,鼓励学生积累这一对反义词。

D、看到蒙蒙胧胧的日月潭,你有什么感受?能把你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E、指名读---师生评读---相机示范读---指名小组赛读---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F、鼓励积累:你喜欢哪些词句?把你喜欢的画吧下来。(鼓励积累好词好句)

4、读思结合、加深体验。

1、师:日月潭的风光实在太美了,老师真想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赞美一下日月潭的风光,该用什么词语好呢?(学生可能会回答“景色优美、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景色宜人、美不胜收、山河壮美、湖光山色”等,待有学生回答“风光秀丽”一词时,马上切入课文)

2、师:课文是怎么写的?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3、指导学生朗读最后一句话:示范读---赛读---生生评读---齐读。(突出“风光秀丽”和“许许多多”)

4、引导背诵。

四、诵读全文。

1、宝岛台湾的日月潭风光秀丽,你喜欢吗?你最喜欢课文的哪部分?把你们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可以的话把它背下来。

2、试背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积累运用、综合实践。

1.激发积累兴趣,教给积累方法。 师:你喜欢日月潭吗?课文用了很多好词好句把日月潭写很美很美,课堂上同学们已经积累了好多,课后我们就把刚才画下来的好词好句收集到你的“好词佳句锦囊袋”中。

课后还有这一些,喜欢的话也可以把它摘抄下来。老师出示“读读记记”中的词语:

隐隐约约

群山环绕

树木茂盛

名胜古迹

蒙蒙细雨

风光秀丽

点点灯光

湖水碧绿

太阳高照

许许多多

2、谈感受、升华教育:

A、师:刚才同学们游览完日月潭,有什么感受呢?能谈一谈吗?(相机进行爱国、爱家乡的教育,并激发渴望回归的感情)

B、师: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景色如画!其实我么的家乡番禺,我们的化龙也很美!要是我们的宝岛台湾也能早日回到祖国妈妈的怀抱,那该多好呀!

3、给予展示的机会,鼓励实践运用。

师: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台湾、热爱台湾,课后让我们把搜集来的这些图片配上一两句话,可以的话争取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下节课我们来办个“台湾在我心中”的图片展,大家都来当当小导游,介绍介绍我们的宝岛台湾,好吗?

六、指导写字

1、学生书写,体会字的结构和书写规律;

2、教师巡视,展示学生作业,

板书设计 10.日月潭 台湾最大的湖

台中附近山名胜古迹 日潭月潭风光秀丽

11.葡萄沟

教学目标:

1.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孩子在葡萄沟游览一番,在情感的世界里深深感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感受维吾尔族老乡的勤劳热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识记“葡萄沟、碉堡”等词语,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梯田”、“山坡”、“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及句子。 4.运用采访、角色朗读、节目表演等形式,在整体感悟课文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教学重难点:理解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 教具学具:

葡萄沟图或相关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自主设疑

1、听说新疆的吐鲁番有个好地方(板书:好地方),想去吗?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日月潭》这篇课文了,那大家喜欢“日月潭”这个地方吗?为什么?(生述)现在,老师要再带领大家一起去参观一个与日月潭一样美丽的地方,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看图生述) 葡萄沟这个地方可真美呀!大家喜欢“葡萄沟”吗?(生述)师揭示并板书课题:葡萄沟。

2、质疑:你都想知道关于葡萄沟的哪些信息呢?

预设:葡萄沟在哪里?(出示幻灯片,找一找葡萄沟)那你们知道这个地方为什么要叫“葡萄沟”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或者工具书解决。) 沟(山沟)(水沟)产(生产)(产品)梨(香梨)(雪梨) 份(月份)(年份)种(种树)(种植)搭(搭配)(搭档) 棚(凉棚)(草棚)淡(淡然)(清淡)够(足够)(够好) 好(爱好)(好客)收(丰收)(收拾)城(进程)(城里) 市(市民)(市长)留(留下)(去留)钉(钉子)(图钉) 利(利益)(利用)分(水分)(盐分)味(味道)(气味)

2、通读课文,注意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并及时引导学生自主解决。

3、检查朗读情况。游戏识字。

三、“提示”引路,自读探究 1 、导读:

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葡萄沟在什么地方呢?那里是干什么的?都出产什么水果呢?人们最喜爱什么水果?

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八九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但“葡萄沟”这个地名,却只提到什么水果呢?(葡萄)“葡萄沟”出产了那么多水果,照理应叫“水果沟”,为什么要叫“葡萄沟”呢?等我们学完了这篇课文,大家就知道原因了。

2.为什么人们最喜爱葡萄沟的葡萄呢?哪一个自然段回答了这个问题? 朗读第二自然段。

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呢?(师:大家喜欢葡萄干吗?你们想不想知道它到底是怎样做出来的吗?)哪个自然段回答了我们的疑问?朗读第三自然段。

3、你们喜欢“葡萄沟”这个地方吗?为什么呢?

四、多元对话,合探解疑(重点)

(一)学习第二段同桌交流汇报。

1、老师就带你们去葡萄园玩一玩好不好?说去就去,快把书打开。

2、葡萄沟到了。快看看葡萄种在哪儿?(学生读文后,画图理解“山坡、梯田”。)

3、赶快登上山坡,用你们的慧眼仔细瞧瞧这里的葡萄生长的怎样?(学生可能会说枝叶,也可能会说葡萄可以按顺序学习) (1)让大家一起画图理解“茂密”。 (2)这山坡上茂密的葡萄架就像什么?教师用手势表演让大家感悟出是“凉棚”)老师只画了一个凉棚,难道只有这一个棚吗?(让学生发现句中的“一个个”,并说说自己的理解)赶快钻进去感觉如何?(引导学生创造“凉快”、“凉爽”、“舒服”等词语或句子引导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4、快抬头看,透过茂密的枝叶你发现了什么?(引导读书上的句子,看看葡萄沟的葡萄有什么特点)

(1)用图片,认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葡萄,悟出葡萄颜色的不同。

(2)出示“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在比较中悟有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在词语中的“光”中发现) (3)实物演示“一大串”,同时悟出“一大串一大串”之意。

小结:这葡萄串儿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颜色这么多,种类这么多,而且水灵灵的,像一个个玛瑙,晶莹剔透,真是美丽极了!让我们美美的读一读。(板书:五光十色,让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5、下面我们要演一个节目,老师扮演新疆老乡,谁愿意到前面表演? 看,新疆老乡来了!

(1)小朋友你们好!欢迎你们到葡萄沟来玩儿,汉族小朋友长的真可爱,你们猜猜我是哪个民族的?你知道“维吾尔”是什么意思吗?(学生知道就让他们介绍,不知道教师就介绍:维吾尔就是联合协作的意思,我们新疆还有哈萨克,回族,汉族,这些民族联合协作团结向上。)对我们新疆的葡萄沟的葡萄印象如何?(训练学生口语交际时,有意指黑板的画面,适当鼓励引导学生用上刚才学习的好词佳句) (2)“我”摘下最甜、最美的葡萄让你们“吃个够”是怎么吃?(鼓励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体会悟这个词)

(3)请送给老乡一句话,哪怕是一个词也好!(通过表演和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同时,让学生感悟老乡的热情好客„„)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嘛。(版书热情好客)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赶快夸夸老乡吧(带着感受读课文)

6、感情朗读:

过渡:如此优美的语言,大家难道不想美美地读一读吗? (1)先听老师读,大家闭目想象画面。 (2)带着自己的想象朗读这段话。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评读) (4)引导学生评价,以评促读。

(二)、学习第三段

多么热情的老乡呀,非要带咱们去阴房看看,想想阴房是什么样。(发散思维,让学生异想天开)不过。他还有个问题要考者你:“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读课文,看幻灯片,再讲一讲,可以创造语言,只要意思对即可。)

7、观察葡萄干。(让学生观察后发表意见,把感受到的讲讲根据学生的感悟板书:色鲜味甜)

五、审视文本,放胆质疑

1、回顾课文,自主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最大收获是什么? 预设:第四段(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看出来,同学们参观游览的真心。大饱眼福,大饱口福。就要离开葡萄沟了,难道你就没有什么话要说?新疆老乡要咱们留言,哪怕写一句话也好呀,现在请同学们签名留言。

(动动笔,把对葡萄沟之行的感受写下来,此环节既是对课文的总体认识,又是感悟、交际的训练)

小结:千言万语化做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板书:把“好地方”前面加上“真是个”句号改成叹号)没有发言的同学一起读一读。

2、旅游到此结束,回家把见闻讲给爸爸妈妈听。

六、拓展延伸,提升认识

夸夸自己的家乡,收集家乡的资料。

板书:

11.葡萄沟 出产水果品种多 葡萄五光十色 葡萄干色鲜味甜

老乡热情好客真是个好地方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火车票让学生认识生字:昌、铺、调、硬。并能学习这种方法

认识生活中的生字。

2、教育学生认识比喻句,了解比喻句的特点,学习使用比喻句。

3、让学生学会联系句子了解词语的意思。学会使用词语。

4、让学生了解留言条的用处,并学会学写留言条。

5、学习“我的发现”,让学生了解颜色的分类。

6、积累并背诵关于风景名胜的名言。并学着搜集相关的名言。

7、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通过观察火车票让学生认识生字:昌、铺、调、硬。

2、让学生了解留言条的用处,并学会学写留言条。

3、积累并背诵关于风景名胜的名言。并学着搜集相关的名言。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好课件

学生:准备一张火车票或其他车票。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火车票让学生认识生字:昌、铺、调、硬。并能学习这种方法认识生活中的生字。

2、教育学生认识比喻句,了解比喻句的特点,学习使用比喻句。

3、让学生学会联系句子了解词语的意思。学会使用词语。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火车票让学生认识生字:昌、铺、调、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孩子们,你们所认识的字是从哪里认识的?

2、孩子们交流各自的识字方法。

3、引入新课。

二、识字加油站。

1、观察大屏幕上的车票,说说上面有哪些不认识的字。

2、认识上面的生字:昌、铺、调、硬、卧、限、乘 昌 (新昌)(昌盛)铺(店铺)(铺子)调(空调)(调解) 硬(坚硬)(强硬)卧(卧室)(卧铺)限(无限)(有限) 乘(乘客)(乘法)

3、读生字:同桌读、抽生读。

4、拿出课前准备的车票,和同桌一起看看上面还有哪些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认一认。

5、讨论: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认识新字。

三、字词句运用。

1、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像什么?说一说。

2、试着说一说。

3、学习句子:

(1)弟弟的鞋像鸟窝。 (2)爸爸的鞋像小船。

4、读词语:

柳条 云朵 枫叶 椅子 路灯 胡子

5、你能用刚才那样的句子也说说上面这些物体吗?

6、学生全班交流。

(1)柳条像姑娘的发丝。 (2)云朵像羊。 (3)枫叶像邮票。

7、师:你有哪些理解词语的方法?

8、读句子,理解句子里词语的意思。

隐蔽:即隐藏,这里指小灰兔藏在草丛里面。 烦恼:困难,拿不定主意,心烦。

流连忘返:这里指山水像画一样美,让人流连其中,舍不得返回。

四、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留言条的用处,并学会学写留言条。 重点难点:

让学生了解留言条的用处,并学会学写留言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你们遇到过有事外出,但家里有没人的情况吗?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办呢? 揭示新课:学写留言条

二、学习留言条。

1、阅读留言条。

留言条 妈妈:

外婆做了我爱吃的红烧肉,我就不在家吃饭了。外婆还要给你们带些好吃的,晚饭您少做点儿菜。

小新 11月4日中午

2、看看留言条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应该怎样写?

3、重点部分是正文,想想正文应该怎么写?

三、学写留言条。

1、从下面选择一种情况,写一张留言条。 (1)去办公室还书,老师不在。

(2)通知小芳明天上午九点到学校参加书法小组的活动,但是她家里没有人。

2、学生写留言条。

3、分小组交流留言条。

4、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写得好的,在全班交流。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我的发现”,让学生了解颜色的分类。

2、积累并背诵关于风景名胜的名言。并学着搜集相关的名言。

3、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积累并背诵关于风景名胜的名言。并学着搜集相关的名言。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二、我的发现。

1、请孩子们自由读,看看有什么发现。

2、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同桌互相交流,想想还有其他颜色吗?

4、全班交流。

三、日积月累。

1、出示名句:

(1)桂林山水甲天下。 (2)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3)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2、自由读一读,不会读的字拼拼音。

3、看谁能熟读成诵。

4、想一想:还有哪些描写风景名胜的名言警句。

5、搜集描写风景名胜的名言锦句。

四、我爱阅读。

1、请孩子们自由阅读画家乡。

2、自由读,想一想: 画家乡

孩子们爱家乡,也爱画自己美丽的家乡。

涛涛的家乡在海边。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那个在海边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

山山的家乡在山里。她画的山那么高,水那么清。房前屋后都是又高又大的树。画上的山山,提着小竹篮,正要到树林里去采蘑菇呢。

平平的家乡在平原。她画的平原那么平坦,那么宽广。有金黄的稻子,雪白的棉花,还有一大片一大片碧绿的菜地。屋前有鸡、鸭,屋后有高高的竹子。那个正在田野上奔跑的小女孩,就是平平。

青青的家乡在草原。他画的草原一眼望不到边。草长得又绿又密,羊群在草原上走来走去。一匹骏马从远处奔来,青青正骑在马上赶着羊群。

京京的家乡在城市。他画的城市那么美。宽宽的街道,高高的楼房,还有一座座街心公园。那个正跑向图书馆的小男孩,就是京京。

小朋友,你的家乡一定也很美,请你画出来吧! (1)文中讲了哪些同学的家乡? (2)他们的家乡在哪里?

(3)他们的家乡都有些什么特点?

3、请同学汇报。

4、你觉得阅读的乐趣在哪?

五、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第8篇:部编本二年级上7-8单元完整教案

第七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大自然中的自然景观,选择了《古诗二首》《雾在哪里》《风》《雪孩子》这几篇文章,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八”,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48个生字;会写2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似、散、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理解文章内容,清楚文章大意,体会作者的感情,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学会欣赏文章的语言,体会语言的优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会认48个生字;会写2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似、散、累”。 2.掌握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语言,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感悟课文优美的语言,学习课文的写法和用词,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课时安排

18.《古诗二首》„„„„„„„„„„„„„„„„„„„„„„„„„„ 2~3课时 19.《雾在哪里》„„„„„„„„„„„„„„„„„„„„„„„„„„ 2~3课时 20.《雪孩子》„„„„„„„„„„„„„„„„„„„„„„„„„„„ 2~3课时 语文园地七„„„„„„„„„„„„„„„„„„„„„„„„„„„„ 2~3课时

18.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似”。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4.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2. 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夜宿山寺》。 3.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

1.背诵《静夜思》,介绍诗人李白。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讲解题目的含义。

二、读通古诗,认识生字。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生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圈出诗中的生字,努力做到正确、流利。 3.指名读词语、古诗,在读中学习生字。

三、理解字词,了解诗意。

1.再读古诗,思考问题:你从哪句话看出山寺很高?作者站在这么高的楼上是什么感受呢? 2.想象自己处于作者的境地,会是什么感受。 3.结合自己的感受再读古诗。 4.朗诵比赛。

四、指导书写,尝试背诵 1.指导书写生字,老师范写。

2.结合诗意与课文插图来背诵,比一比谁背得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似”。 2.朗读、背诵古诗《敕勒歌》。 3.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这美丽辽阔的大草原名叫敕勒川。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它的民歌,叫《敕勒歌》。(板书:敕勒歌)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提出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2.老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读书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纠正读音并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三、熟读课文,了解诗文。 老师提出要求:

1.把诗句读流利。想想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2.你读懂了哪些词句,还有哪些词句不明白,把它画下来。 3.教师提问: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4.教师指导学生按节拍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四、指导书写。

1.读要求会写的字:阴、似、野、苍、茫。 2.按结构记忆字形。 上下结构的字:苍、茫。 左右结构的字:似、阴、野。

3.指导书写:让学生观察字帖的字,然后描红和书写。 板书设计

19.雾在哪里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深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4.感受文章对“雾”的描写,结合自己的体会。 教学重难点

1.识字、朗读课文;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 理解课文内容,得出自己的感受。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识字、朗读课文;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揭示课题。

1.回顾谚语:我们积累过关于天气的谚语,能谈谈你们知道雾的哪些知识吗? 2.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见过的雾是什么样的? 3.展示云遮雾绕的山川、云雾弥漫的树林等图片。

二、读文识字,整体把握 。

1.教师示范读,学生听读,并圈画出不懂的字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读课文,指导学生反复练读有难度的句子。 4.借助拼音,自读词语。

三、朗读感悟,学习方法

1.默读课文,想一想淘气的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引导学生发现获取信息的方法。 2.学生自由读雾说的几句话。

3.教师示范指导,前三句读出淘气的感觉;后两句读出思考后有了新主意的惊喜。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词,观察本课要学的生字,分析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2.动笔临写。 3.给出评价和评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感受文章对“雾”的描写,结合自己的体会。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得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认读生词。

2.回顾课文内容,导入新课。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自由读第2~4自然段,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内容练习说话。

2.朗读第

5、6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好顿号的停顿,理解和体会“甚至”的含义。 3.同桌互读课文第7~10自然段,边朗读边想象画面。

三、练习说话。

1.想象说话:淘气的雾朦朦胧胧,像一层纱笼罩着大地,它还会把什么藏起来?出现什么情况? 2.出示图片,开拓思路:出示云雾弥漫的山川、树林、学校等图片。 3.同桌练说,说出所示景物的特点和情趣。 板书设计

20.雪孩子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累、奔”。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明白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了解课文内容,明白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的道理。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累、奔”。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课件出示谜语:“说是花,不是花,不长叶子不结果,没有树根没有杈,漫天遍地都是花。”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谜底吗?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2.引导同桌合作分自然段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并评议。 3.组织全班齐读。

4.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开火车认读。

三、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8个会写字,引导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范写。 3.强调书写要点。

4.组织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布置作业。 课件出示作业:抄写8个会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明白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的道理。 2.巩固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明白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开火车认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

1.引导学生学习第1自然段。

过渡:雪后,大自然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课件出示第2~3自然段,引导学生自由读。 3.引导学生学习第4自然段。

引导学生带着开心的心情读这个自然段。 4.引导学生学习第5~9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5~8自然段的图画(网上找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话。 (2)启发学生思考:小白兔是如何得救的? 5.引导学生学习第10~14自然段。

(1)提问:雪孩子哪里去了呢?小白兔看到这样的场景,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段落。

三、续编故事。

1.课件出示:以《雪孩子又回来了》为题,想象小白兔与雪孩子再次见面了会做什么,说什么。 2.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3.组织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拓展识字。 2.学习拟声词,学会赏析词语和句子。 3.学会想象,试着描述自己所想象的画面。 4.辨析字形字音,发现特点。 5.积累诗歌。

6.了解绕口令的特点,能正确读准“鸭”和“霞”的字音。了解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并从中发现乐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8个生字,积累词语;熟练运用部首查字法学习生字,并赏析词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绕口令。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

一、识字加油站 1.学生自学生字。 2.老师指导学习生字。

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熟读生字。

4.老师指导学生结合课本插图和多媒体播放的图片,朗读词语。

二、字词句运用

1.用部首查字法查出下面的字,再填一填。

(1)给出一个生字“亏”,指导学生说出它的部首和笔画。

(2)说明部首查字法的使用情况,示范用部首查字法查所示生字的步骤。 (3)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课文练习。 (4)全班交流,评议。 2.描述词语描写的景象。 (1)全班齐读词语。

(2)讲解重点字的意思,启发思考。 (3)这些都是描写天气的四字词语,可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拓展,积累更多的词语。 (4)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学习拟人句。

(1)老师讲解什么是拟人句。 (2)根据课文所给句子仔细讲解。 (3)学生试着说拟人句。

三、写话

1.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图片内容。 2.引导思考接下来会发生的情景,给出范例。 3.要求学生写一写。 4.全班交流,给出评价。

第二课时

(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一、展示台

1.展示第一组词语,讲解写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展示第二组词语,引导学生发现加点字的特点,辨析形近字。

3.读第

三、四组词语,发现加点字有什么特点,两组词语中的加点字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4.全班读这些词语,书写词语。

二、日积月累 1.借助拼音朗读诗歌。

2.指导朗读,小组朗读,比赛朗读,读准字音,感受韵律。 3.背诵诗歌。

三、我爱阅读

1.话题引入,导入阅读《数星星的孩子》。 2.自由读文章,把握文章大意。

3.讲述文章描写的故事,理清文章的脉络,分析文章的人物。

4.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张衡身上的精神品质,拓展关于张衡的知识,启发思考。

第八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选择了《狐假虎威》《狐狸分奶酪》《纸船和风筝》《风娃娃》这四篇故事作为课文内容。从内容上看,《狐假虎威》《狐狸分奶酪》为我们描绘了一只狡猾的狐狸形象,《纸船和风筝》讲述了松鼠与小熊间难能可贵的友谊,《风娃娃》意在让学生明白做好事光有美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对别人是否有用。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八”,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我爱阅读”。

在教学本组教材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感情朗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中理解课文内容,并在读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把语言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62个生字;会写3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转、闷、俩、便、扎、漂、号”。 2.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3.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用想象、质疑、比较、讨论、评价等学习方式,感悟故事中的人和事,引导学生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主动读故事的兴趣。

4.领悟故事蕴含的道理,明辨是非美丑,懂得该怎么做事情以及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在阅读中主动识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让学生在朗读和想象中感悟语言,感悟故事中的人和事,培养学生读故事的兴趣,使他们乐读故事,会读故事。

3.利用情境说话、角色体验等方法,让学生感悟事理,明辨是非,培养学生看问题、想问题的能力。 单元课时安排

21.《狐假虎威》„„„„„„„„„„„„„„„„„„„„„„„„„„ 2~3课时 22.《狐狸分奶酪》„„„„„„„„„„„„„„„„„„„„„„„„„ 2~3课时 23.《纸船和风筝》„„„„„„„„„„„„„„„„„„„„„„„„„ 2~3课时 24.《风娃娃》„„„„„„„„„„„„„„„„„„„„„„„„„ 2~3课时 语文园地八 „„„„„„„„„„„„„„„„„„„„„„„„„„„„ 2~3课时

21.狐假虎威

教学目标 1.会认17个生字;会写8个字;掌握多音字“转、闷”。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学重难点

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2.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狐假虎威”这一成语的意思,并能正确运用。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7个生字;会写8个字;掌握多音字“转、闷”。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2.小组交流生字词学习方法。 3.课件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自主识字。 (1)引导学生用合适的方法自主识字。 (2)引导学生用组词的方法巩固识字。 4.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

2.标出课文自然段,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思考问题: (1)课文共几个自然段? (2)故事中的狐狸是怎样狡猾的?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

(3)第2自然段中,“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表现了狐狸怎样的心理活动?

四、巩固生字,布置作业。

1.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巩固本课所应该掌握书写的生字词。 2.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狐假虎威”这一成语的意思,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生字词。 2.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3.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

1.指导学生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2.思考“假”的意思,并深入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再用“狐假虎威”造句。 3.再读课文,师指导朗读。

三、总结课文,感悟拓展。

1.教师小结:《狐假虎威》是一个有趣、深刻的故事。大家在生活中既不要当那只狐狸,也不要当那只老虎。

2.请同学们猜想接下来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小组讨论,说一说。 板书设计

22.狐狸分奶酪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掌握多音字“俩、便、结”。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学重难点

1.学习重点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2.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让学生在朗诵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增强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与朗读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掌握多音字“俩、便、结”。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自由读文。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

(2)根据课本上的读音读生字,多读几遍。 (3)和同学一起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检查初读课文。

(1)课件出示带注音的生字卡片,先读生字,再读课文。 (2)齐读,开火车读。 (3)赛读。

三、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标出课文自然段,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写了几个人物?

(2)用自己的话讲述狐狸分奶酪的过程。 (3)启发学生思考狐狸分奶酪时的心理活动。

四、巩固生字,布置作业

1.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巩固本课所应该掌握书写的生字词。 2.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让学生在朗诵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增强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与朗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生字词,认读。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

1.综述故事发展过程,指导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

2.注意在表演过程中要表现出狐狸的狡猾之处,以及熊兄弟俩的失望与生气。

三、总结课文,感悟拓展。

1.小结: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学生需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以及体会狐狸的狡猾之处。 2.狐狸说他分得很公平,谁都没多吃一口或少吃一口,他说的对吗?想想熊兄弟俩会怎么做? 板书设计

23.纸船和风筝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扎、漂”。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正确交朋友和维护友谊。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词

2. 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认识到友谊的可贵。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扎、漂”。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中“我会读”的导学图片,引导学生齐读。 2.导入新课,读好“风筝”。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件出示长句,指导学生读准、读通。

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 3.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小组里交流识字的方法。 4.设置识字情境:“摘果子”游戏,巩固识字。 5.重点学习“抓”和“哭”两个字。

6.指导学生自主完成“我会写”中其余6个生字。

三、朗读段落,品读感情。

1.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指导读出小熊“乐坏了”的心情。

2.教师边用语言叙述,边板画小溪、纸船,贴出小熊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模仿小熊表情、动作,体会“乐坏了”的意思,进行情境朗读。

3.教师板贴松鼠图片,指导学生体验并朗读第5自然段。 4.播放音乐,指导学生合作朗读第1~6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从本课中找到表示祝福的语句,把它们写在卡片上,送给周围的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2.引导学生正确交朋友和维护友谊。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认识到友谊的可贵。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进入角色

1.讲讲小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的故事。 2.导入新课。

二、情境创设,体验朗读。

1.教师配合哀伤的音乐,范读课文第7~11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7~11自然段,汇报读完后的感受。 3.利用图片区别“漂流”和“飘荡”,交流,延伸训练。

4.指名朗读第

8、9自然段,请学生扮演松鼠和小熊,老师进行采访:松鼠,你为什么还折纸船?小熊,你为什么还扎风筝?

5.讨论交流,体会小熊看到“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这句话的感受。 6.情境体验:如果你是松鼠,你会主动放这只纸船吗?

三、生活感知,布置作业。 1.你和小伙伴吵架后,会怎样做?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24.风娃娃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号”。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3.引导学生懂得风妈妈说的“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这句话中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品读课文,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号”。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教学重难点

初读课文,了解风娃娃都做了些什么事。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猜谜激趣: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 2.板书课题:风娃娃,引导读题。

二、读文识字。

1.提出自学要求:一边读一边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组织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效果。

(1)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字。

(2)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生字:自由读、齐读、抽读等。 (3)开火车读词语。

(4)出示带有词语的句子,读通读顺,巩固字词认读。

三、借助语境,识字学词。

1.出示三幅插图,引导学生回答:风娃娃到了哪里?做了什么? 2.观察图画,读课文后交流。

3.你从文中哪几个自然段中找到答案的,指名读第2至6自然段。

四、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会写字。 2.口头组词,试着写一写。

3.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感受,教师相机范写、指导。 4.教师指导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5.小组内合作,书写本课会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2.引导学生懂得风妈妈说的“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这句话中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品读课文,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一、求助信导入

1.出示风娃娃的求助信,质疑,风娃娃遇到了什么烦心事? 2.导入新课。

二、研读中感悟。

1.出示第1自然段,师提问:风妈妈让风娃娃去做什么?

2.出示第

2、3自然段,指导学生朗读感悟,想一想人们是喜欢还是责怪风娃娃? 3.自由读课文,品读句子。 4.学生合作学习,汇报。

5.指导学习第4~6自然段,交流人们是喜欢还是责怪风娃娃,说说理由。 6.指导朗读第4~6自然段。

7.课件出示:“风娃娃想:帮助人们做好事,真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你认为这句话对不对呢?为什么?

8.师朗读第7自然段、思考:如何理解风妈妈说的话?

三、对话中明理

1.知道风娃娃做的这些事后,你能不能对风娃娃说一说,哪些事做得好,哪些事做得不好? 2.学生交流。 3.情景对话。

出示风娃娃想的两句话。 4.全班交流。

风娃娃凭着力气,为人们做了那么多件事,可人们还要责怪他?风娃娃想不通,我们来帮帮它。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1.通过“识字加油站”认识10个生字,引导学生学会分类词语。 2.学习拟声词,学会运用拟声词。 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注意汉字的结构,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4.积累与“动物”相关的词汇,体会词语的意思,并能够合理运用。 5.阅读《称赞》这篇文章,把握文章大意,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个生字,正确认读词语,能正确分类词语。 2.引导学生学习并能够正确使用拟声词。 3.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正确书写汉字。

4.对学生进行阅读的方法指导,使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

一、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动物的特点。 2.让学生分组讨论词语分类的标准。 3.请小组派代表发言,说说有哪些分类标准。

二、字词句运用

1.猜测词语读音,再选词填空。

2.让学生猜测词语的读音,小组讨论、交流。

3.指导学生把词语读准确,引导他们发现词语的特点——拟声词。 4.讲解拟声词适用的情况,再选词填空,指名读句子。

5.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联系生活实际想一下除了这里给出的拟声词,还知道哪些拟声词,并说说这些拟声词适用于哪。

三、书写提示

1.出示4个生字,要求学生观察它们的结构特点。 2.师说明“左右”结构的字在书写时应注意的地方。 3.师范写,生描红、临写。 4.全班讨论书写的好方法。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一、日积月累

1.出示词语,让学生借助拼音尝试朗读。 2.老师带读,读完说说这些词语的特点。 3.指名说说这些词语里说到了哪些动物。

4.指导学生发现每列词语的特点,再让学生想想类似的词语。

二、我爱阅读

1.谈话导入课题《称赞》,引发学生猜想。 2.自由读文,小组讨论文章的主要内容。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讲了什么。

4.引导学生感悟称赞的意义,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第9篇:2017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 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4 名,男生34名,女生30名。经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汉字积累量,不过对偏旁部首的认识还不熟。汉语拼音巩固率一般,音序清 晰,这为本册的音序查字法打下了基础。写字姿势正确,但有部分学生因身体原因及习惯不良,需再加强写字习惯的督促。大多数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较好。本学期计划进行每天中午半小时学生的自由阅读时间,每月一次班级读书会活动,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二、 教材分析

二年级教材包括一个识字单元和七个阅读单元,识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二单元,穿插在阅读单元之间。在第一单元之后,安排了“快乐读书吧”。在全书最后,安排了几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每个单元内部的具体安排如下:课文3-4篇、口语交际(间隔安排) 、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 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三、本册的重难点是:

重点:认识常用汉字450个,会写汉字250个。 难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教学目标 1. 识字写字

(1)认识常用汉字450个,会写汉字250个。 (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3)巩固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学习使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4)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5)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 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4)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6)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3. 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能记住并讲述主要内容。 (4)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5)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

五、教学措施

1.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成功的体验,参与班级中的管理工作中来。 2. 在拼音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插图,教学多媒体,在语境中学习,培养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 优化课堂行为,备好每一堂课,使学生上完课后都能有所得,都有充实感。

4. 开展班级读书会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并大胆的分享读书的心得体会,读书的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上一篇:人事服务承诺书下一篇:宜州基层党建工作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