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现状及完善路径分析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网络的普及化使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得到了更多的联系, 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为生活所带来的便利, 但是网络为我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 也埋下了个人信息泄露和侵害的隐患, 逐渐的个人信息的保护以及立法问题得到了人们的关注。作为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的基础, 民法必须针对个人信息的保护问题进行明确, 即对个人的信息权进行确立, 有效的遏制侵权行为的发生, 从而对公民的个人信息进行保护, 维护信息社会的长治久安。

一、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现状分析

(一) 《民法通则》关于个人信息权的相关规定

《民法通则》可以说是公民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的基础和依据。在其第五条中, 明确的规定, 法律保护法人和公民的合法民事权益, 任何组织以及个人不可以对其进行侵犯。并且在其第五章中对公民的荣誉权、肖像权以及名誉权和姓名权都进行了规定, 而且其第六章则可以作为个人信息侵犯行为的追究依据。

(二) 《侵权责任法》关于个人信息权的相关规定

相较于《民法通则》, 《侵权责任法》对于民事权益做了更为详细的规定, 虽然在其第二条中对于民事权益的规定中, 对于公民的个人信息权并未进行规定, 但是可以对其解释进行扩大, 使之延伸至个人信息权之中, 在追究侵害个人信息权时, 可以对此法进行使用, 是目前的进行个人信息权益保护的基础法律依据。另外, 该法也率先的对网络侵权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进行提出, 实现了对个人信息权利的保证。

二、个人信息权益民法保护完善路径分析

(一) 对现有的制度体系进行完善

公民权利保护的基本法即为民法, 是对人们行为进行规范的依据和准则, 而民法最佳的个人信息权益保护的路径为事前的防御以及事后的救济二者之间的结合。首先, 事前的防御, 对个人信息权进行确立。个人信息权即是民法中的人格权, 也是宪法中所规定的基本人权, 而为了最大范围和程度上对人权进行保护, 对社会的各方利益进行平衡, 需要做到对宪法人权在民法中进行细化, 从而对个人信息的流通和社会的规范进行保障。在民法中, 对于人身权需要进行一定的补充, 完整个人信息权内容的一般规定, 确立民法保护个人信息权的前提。其次, 事后的救济, 对民事责任进行明确。目前, 针对信息侵犯的救济而言, 其形式较为单一, 而且受到相关原则性法律的限制规定, 难以对侵权的主体进行明确的界定, 导致责任承担环节难点重重, 因此需要做到对信息权责任的构成要素、以及原则和责任承担形式的明确。而且, 针对处分的相应流转问题, 则非常有必要进行违约责任的引入。

(二) 需要建立个人信息权益专门的法律

针对目前所面临的个人信息权益保护问题, 不是单单的进行法律制度的设立就可以解决的, 而是要在此基础之上, 进行法律整个体系及理念的更新, 同时还需要对相关的法律进行完善和协调。信息保护法的出台, 可以作为民法特别法, 对侵权责任法以及民法通则中所存在的缺陷进行弥补, 进而实现对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的丰富。

(三) 对享有个人信息权利公民的保护意识进行增强

无论是进行个人信息法律的完善, 还是建立个人信息权益专门的法律都是外在的制约和规范, 但是想要从根本上对个人信息的侵害和泄露问题进行解决, 同样需要信息主体加大对自身信息的保护意识。尤其处于科学技术发达的时代, 网络及各种信息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 加强自身的个人信息防范意识也变得十分必要和重要。例如, 在网站上进行相应的申请和注册时, 需要确保网站的安全和真实, 针对个人重要信息的填写需要慎重。

三、结语

总而言之, 信息社会网络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由此而引发了一系列的信息安全及个人信息侵害问题, 我们需要以实际的情况出发, 在剖析我国目前个人信息权利保护现状的同时, 对其保护的途径进行完善。通过分析我国目前的民事立法, 可以发现在个人信息权利保护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于信息保护的实际需求, 因此为了更好的对公民的个人信息权利进行维护, 仍需要相关部门找出症结, 实现对个人信息权利民法保护的完善。

摘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引发相应的信息泄露问题, 这对于个人信息权利的全面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加大对个人信息侵害等问题的监管和处置力度。而为了对个人信息侵害问题进行妥善的处理, 切入点即为民法基础, 实现对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目前现状的剖析, 对立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 在积极借鉴国外立法框架和模式的基础之上, 与我国司法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 达到个人信息权保护民法完善的目的。

关键词: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完善路径

参考文献

[1] 罗昆.个人信息权的私权属性与民法保护模式[J].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37 (3) :86-90.

[2] 肖少启.个人信息法律保护路径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19 (4) :119-126.

[3] 刘芙, 金春梅.浅析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的现状及完善路径[J].法制与经济 (下半月) , 2014 (10) :21-22, 25.

上一篇: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研究下一篇:原材料品质变化对于混凝土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