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分析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基于水势调控的复杂灌溉系统水量分配理论与方法

摘要:水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灌溉在农业生产中对保障粮食持续增产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我国水资源短缺,行业间用水竞争压力大,因此发展节水农业势在必行。但是,结合南方长藤结瓜灌区灌溉水从水源到田间的用水过程,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单一地追求节水效益而忽略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南方灌区基于合理尺度单元的水库和塘堰联合供水模式水量分配计算方法及模式失效风险评估方法有待完善;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综合评价方法计算流程复杂,主观性大,计算结果针对性不强。因此,本文根据田间尺度一中等尺度—灌区尺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问题之间的逻辑联系,首先在田间试验监测和灌区资料搜集整理的基础上,探讨了旱作水稻田间控势灌溉机制,确定了以土壤动物为指示物种的田间需水量阈值;再构建了基于“千公顷”灌溉单元的水库—塘堰联合供水模式水量分配模型,分析了供水模式的失效风险率及重现期;最后在灌区尺度进行效率分析,从而提出了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综合评价新方法。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分析了南方灌区水稻旱作模式作物产量对不同水分处理的响应规律,建立了南方旱作水稻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南方灌区水稻旱作田间试验实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对水稻生理状况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生育期推迟,产量相关指标下降;适用于研究区旱作水稻的水分生产函数模型是Jensen模型,分蘖期、抽穗开花期和拔节孕穗期为旱作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应保证充足的灌溉水量。对旱作水稻产量具有显著影响的指标为穗长、千粒重、株高以及相对抽穗期,用水量是通过影响这4个指标对产量造成间接影响。(2)揭示了南方灌区旱作水稻控势灌溉机制,结合AquaCrop模型模拟结果提出了基于土水势的灌溉控制指标。结果表明,灌溉水量在173.3m3/亩~194.9m3/亩的范围内不会对旱作水稻造成明显减产,对应的土水势控制下限为-32.5kPa,从而提出-30kPa 土水势作为该地区旱作水稻节水灌溉的控制指标下限。在-10kPa控制条件下水分生产率最高,达到2.85kg/m3,与常规灌溉形式相比水分生产率提高42%。(3)探讨了基于土壤动物指标的维护农田生物多样性条件下田间需水量阈值。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动物群落与土壤本底营养物浓度关系不明显;土壤动物个体数在水稻生育中期与排水沟水位显著相关,土壤动物生物量在水稻生育中期和后期与排水沟水位均显著相关;土壤动物群落个体数和生物量与亩均灌溉水量显著相关。初步确定田间灌水量阈值为180.6m3/亩~194.9m3/时,既能保证旱作水稻的产量,又能形成良好的田间生态系统。(4)构建了“千公顷”支渠尺度灌溉单元范围内水库和塘堰联合供水模式的水量分配计算模型,并针对供水模式提出了风险评估计算方法。结果表明,条件期望组合模式可以为人员提供决策思路,易于理解和掌握。其预测值与实测值拟合较好,88.9%的年份可以满足90%置信度的要求;最可能发生组合模式预测值和实测值纳什系数、均方根误差和R2值分别为0.998、84974.5和0.939,方法精度较高,能够为水库供水决策提供依据。优选出的Plackett Copul函数和No.16 Copula函数构建的模式风险评估计算方法,分析得出,在满足研究区灌溉保证率的条件下,工程失效的风险重现期由原先的4-20年提高到10~222年;从平水年、枯水年、特枯年三种典型年的角度分析,在塘堰实际供水能力下,以4年、10年、20年一遇作为渠塘联合调配模式失效风险的重现期进行预测,现有的渠道供水能力基本可以满足用水需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供水量,从而缓解用水矛盾。(5)研究了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综合评价新方法。结果表明,基于循环修正的组合评价方法弥补了单一评价方法结果不一致且说服力不强等问题,结合灌区与准则层各因素的综合排序,将灌区分为3类,对灌区节水改造建设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建议;基于PCA-Copula的综合评价方法解决了函数变量数目较多导致参数求解困难的缺陷,与熵值法及突变理论评价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在结果排序差、相关性检验两方面均论证了将PCA-Copula评价法引入到灌溉用水效率评价的可行性。同时,PCA-Copula的评价结果在0-1之间分布均匀,最大差值达到0.622,明显高于熵值法与突变理论评价法,有利于更直观地区别各灌区灌溉用水水平的等级。

关键词:控势灌溉;土壤动物;生物多样性;联合供水模式;水量分配;风险评估;灌溉用水效率;综合评价

学科专业:水利水电工程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作物需水量的计算研究

1.2.2 土壤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

1.2.3 灌区水资源分配及风险研究

1.2.4 灌溉用水效率评价研究

1.2.5 多变量分析计算研究

1.2.6 尚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水稻控势灌溉机制研究及模型

2.1 旱作水稻田间试验布置

2.1.1 试验设计与资料搜集

2.1.2 模型资料搜集

2.2 水稻产量响应规律分析

2.2.1 不同水分条件对旱作水稻生育期的影响分析

2.2.2 不同水分条件下旱作水稻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分析

2.2.3 不同水分条件下旱作水稻产量构成因子分析

2.2.4 不同灌水量对产量影响分析

2.3 水分生产函数模型

2.3.1 典型模型比较

2.3.2 Jensen模型精度评价

2.3.3 水分生产函数模型总结

2.4 模型简介

2.4.1 模型研究背景

2.4.2 模型基本原理

2.4.3 模型计算步骤

2.4.4 模型功能特征

2.4.5 模型现有应用

2.5 基于AquaCrop模型的旱作水稻生产力模拟

2.5.1 模型数据库建立

2.5.2 模型参数调试

2.5.3 作物产量模拟结果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考虑生物多样性条件下田间需水量研究

3.1 农田土壤动物生物量调查

3.2 数据统计与处理

3.2.1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2 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标

3.3 农田土壤动物群落对不同处理的响应

3.3.1 农田土壤动物种类和数量对不同处理的响应

3.3.2 农田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对不同处理的响应

3.3.3 不同处理农田土壤动物相似性分析

3.4 农田土壤动物群落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3.4.1 土壤动物群落与土壤环境因子关系分析

3.4.2 土壤动物群落与控制水位关系分析

3.4.3 土壤动物群落与灌溉水量之间的关系

3.5 考虑生物多样性的田间需水量阈值

3.6 本章小结

4 灌区水库—塘堰联合供水模式水量分配计算方法研究

4.1 相关理论研究

4.1.1 Copula函数理论简介

4.1.2 灌区“千公顷”灌溉单元的描述

4.2 水库—塘堰联合供水组合模式的数学表达

4.2.1 条件期望组合模式

4.2.2 最可能发生组合模式

4.3 研究应用

4.3.1 研究区简介

4.3.2 灌溉需水量计算

4.3.3 塘堰净灌溉水量匡算

4.3.4 边缘分布的确定

4.3.5 Copula函数拟合检验

4.4 成果分析

4.4.1 基于条件期望组合的水库供水量计算

4.4.2 基于最可能发生组合的水库供水量计算

4.5 本章小结

5 灌区水库—塘堰联合供水模式失效风险计算方法研究

5.1 水库—塘堰联合供水模式失效的数学表述

5.1.1 系统失效风险描述

5.1.2 水库—塘堰联合供水模式风险数学表述

5.2 基于预测精度的Copula函数优选

5.3 应用研究

5.3.1 基于Copula函数的联合供水模式失效风险分析

5.3.2 基于不同水平年的灌溉供水策略分析

5.3.3 两种优选Copula函数的分析研究

5.4 本章小结

6 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6.1 灌溉用水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6.2 灌溉用水效率评价循环修正方法研究

6.2.1 基本思路

6.2.2 求解步骤

6.2.3 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

6.2.4 组合评价方法

6.3 灌溉用水效率评价PCA-Copula方法研究

6.3.1 基本思路

6.3.2 标准化处理

6.3.3 主成分分析

6.3.4 PCA-Copula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6.4 应用研究

6.4.1 研究区概况

6.4.2 数据来源

6.5 基于循环修正的灌溉用水效率综合评价

6.5.1 单一方法评价结果分析

6.5.2 循环修正组合评价结果分析

6.5.3 灌溉用水效率主控因素分析

6.6 基于PCA-Copula的灌溉用水效率综合评价

6.6.1 主成分因子分析

6.6.2 优选边缘分布函数

6.6.3 灌溉用水效率综合评价

6.6.4 PCA-Copula评价法与熵值法及突变理论评价法的比较

6.7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主要结论

7.2 本文的创新点

7.3 本文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参与的项目及科研成果

二、参与的科研项目

上一篇:化学系论文提纲下一篇:初中化学教学问题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