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

2022-04-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本文以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工作结合进行讨论,论述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本质区别的基础上,对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融合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度分析,继而着眼于现阶段事业单位内审工作与纪检工作结合与实施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理论探析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工作结合的影响因素,明确融合关键因素的基础上,试图提出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联合、紧密配合、建章立制等若干措施。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 篇1: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外部化探析

摘 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是事业单位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是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一种方式,旨在促进单位内部管理规范和效益提升。然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由于种种原因在审计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无法有效履行审计职责。随着近年来外部审计愈发盛行,本文试图引入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外部化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分析内部审计外部化可行性,实现途径,进而倡导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应与外部审计协调与配合,实现审计工作优化。

关键词:内部审计 外部化 协调与配合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是加强单位内部监督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内部审计的优劣关系重大,如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实现审计工作优化,已迫在眉睫。本文试图引入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外部化形式,探讨外部审计可行性和途径,以期重塑内部审计工作,达到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互协调与配合,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

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外部化可行性分析

1.内部审计的问题与不足。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在单位内部发挥作用不言而喻,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内部审计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对内部审计重视不够,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很多事业单位的领导对开展审计工作重视不够,认为本单位不需要开展审计,对审计机构设置不健全,而审计人员配备也较少,审计人员的素质也难以适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需要。二是审计机构不健全,内部审计工作难以达到独立审计要求,监督往往流于形式。很多事业单位审计机构未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往往与纪委部门并在一起,缺少相对独立的审计机构,无法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能。而只有内部审计机构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三是事业单位审计制度不够完善,工作也不够规范。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不像国家审计部门或专业审计机构,没有制定具体详细的审计准则和实施办法,法规制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事业单位在内部审计中,就会遇到审计工作无章可循,造成工作不规范,带有主观因素,审计质量和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2.内部审计外部化优势。所谓内部审计外部化是指将单位内部的审计职能部分或全部委托外部审计机构执行。实质上,内部审计外部化是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职能进行外延,拓展了单位组织的空间,是组织网络化和虚拟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相对于内部审计,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外部化委托了专业的审计机构,一是节约单位人力和物力成本。从经济角度来说,事业单位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可以减少审计人员的投入、教育培训等成本,挑选专业审计机构,获取更加优质的审计服务。二是提高审计质量、规范性和独立性。正是由于其专业性,外部审计的审计质量往往更高,审计更规范合理,在经济、组织、工作等方面都与被审计单位无关联,因此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能够站在一个客观公正的立场对事业单位进行审计,极大提高审计的独立性。三是促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提升。同事内部审计外部化还能给事业单位带来难得的学习机会,有力促进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通过与外部审计师密切协作,及时掌握和熟悉最新的审计要求和规范规范,提高审计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外部化对单位审计工作起到很好地补充和促进作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内部审计的问题和不足,缓解单位审计发展面临的矛盾,利用外部审计优势提高单位了审计工作质量。既然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能够为事业单位带来成本优势、审计质量和效果,并能克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那么选择外部审计是可行的。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外部化途径

从以上分析来看,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中不可或缺,这与事业单位特殊性有关,不能消除,只能加强。但要加强审计工作,引入外部审计就变得非常重要。针对事业单位如何实现内部审计外部化,本文通过分析事业单位审计工作和审计项目特点,提出以下三类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外部化途径。

1.事业单位关键工作审计外部化。关键工作是事业单位核心工作,重要的审计项目,正是因為重要,事业单位对其审计质量就更加重视,其审计要求也会更高。因此,适当引入专业性强的外部审计机构,协助做好关键审计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但也要注重外部审计机构可信度,毕竟讲单位的重要审计活动委托给外部审计人员,容易泄露单位信息,造成没必要的损失。因此,关键工作审计外部化,要慎重选择,应选择具有较强的专业胜任能力,资质较高、信誉较好、相对独立的审计机构,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2.事业单位基础工作审计外部化。相对于关键工作,基础性工作就是审计的日常工作,往往审计项目比较多,虽然不是特别重要,但费时费力。如果将这些基础性工作委托外部审计部门开展,即内部审计职能外包,可以有效解决内部审计人员不足问题,有效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还可以让内部审计人员从纷繁复杂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将时间和精力更专注于单位的重要工作上来。

3.参考外部专业审计机构的咨询建议。严格说来,参考外部审计机构的咨询建议,更像是请了个审计顾问,工作还是要内部审计来完成。通过采纳外部审计意见,咨询审计要点,对帮助和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是有非常大的好处。不仅能够获取有效的实践经验,及时请教审计难点和问题,得到审计工作建议,还能够一定程度减少请进来产生的较高费用。通过获取顾问咨询服务,有利于内部审计人员更好开展审计工作,取得较好的审计质量和效果。

三、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相关建议

显然,事业单位采取内部审计外部化有诸多好处,但也有局限性,更不能取代内部审计。单位应根据自身审计工作特点,合理选择外部化形式,选择恰当的外部审计机构,以确保审计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

1.要继续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是单位极其重要的监督活动,不能削弱,还应加强。通过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认识,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使之直接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独立行使审计职责。同时,建立健全单位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实现内部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防范审计风险,使内部审计有章可循。加强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培养,着力提供审计人员综合素质,选择素质过硬,能力突出,品行良好的人员充实到单位内部审计队伍中,以适应审计工作需要。

2.适当开展内部审计外部化。事业单位要突破传统思维禁锢,转变管理方式,根据单位工作特点和需要,合理选择外部审计类型和审计机构,选择那些审计质量信得过,具有较强专业性和独立性的审计机构,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外部化来实现单位目标。通过借助外部审计机构的专业化审计,可以弥补单位内部审计的问题和不足,节约成本,还可以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同时对内部人员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和锻炼机会。

3.加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协调与配合。事业单位要提高审计质量和效果,就应加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协调与配合,合理开展内部审计外部外,充分利用外部审计资源。事业单位不能完全受托外部审计机构,要加强与外部审计机构的协调、沟通,并对其审计工作加以监督管理。同时,积极加强与外部审计机构沟通与联系,相互交流工作经验。对于内部审计人员来说,就是参与外部化审计工作,创造了学习机会,通过向外部专业审计师学习,提高其审计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也应努力维护好单位利益,积极配合和支持外部审计机构开展工作。对于外部审计人员来说,就是表明审计的专业性和客观性,充分利用内部审计成果,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孙勇.浅析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视点,2009(9).

[2]张国伟,胡洁.对我国企业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9(23).

[3]王红侠.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问题探讨[J].陕西农业科学,2010(6).

[4]辛丽华.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探讨[J].经济师,2009(2).

作者:王婷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 篇2:

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工作的结合

本文以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工作结合进行讨论,论述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本质区别的基础上,对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融合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度分析,继而着眼于现阶段事业单位内审工作与纪检工作结合与实施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理论探析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工作结合的影响因素,明确融合关键因素的基础上,试图提出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联合、紧密配合、建章立制等若干措施。分析中发现,二者同为事业单位重要组成机构,不仅体现在事业单位服务层面,更在完善反腐体系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中具有重要价值。

一、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间的本质区别

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本质的共性为二者具有监督与检查的重要职能,但从二者细致工作分析,二者存在一定分离性,主要体现在二者具体工作、工作侧重点不同。因此,如何以单位发展为核心,建立二者相互融合影响模型,催化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高度融合是现代事业单位面临的重要命题。

(一)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其广义泛指增加单位价值、改进组织经营的咨询活动,其狭义体现在独立性、客观性、严谨性、严肃性的咨询过程,帮助组织实现目标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方法对单位存在的显性风险、隐性风险评价、改进,进而控制、治理风险与问题,为其他部门工作提供良好基础。

(二)纪检监察

《党章》明确规定:“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检查党的路线、政策、方针和决议的执行情况”。这一理论也进一步加深了监督机关为事业单位不可或缺的重要部门,以保障政令通畅、廉政建设、维护行政纪律、提高薪资效能和改善行政管理为主导,对事业单位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和精神内涵。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融合的重要性

(一)促进事业单位全面管理

通过纪检监察硬化内部审计,可规避内部审计工作中的若干不足。如:纪检监察规范性、制约性,在一定程度上可硬化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合理性,通过纪检检查规范化管理与执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得到了相应的保障。而事业单位管理层经济活动中,通过内部审计与纪检部门的有机融合,实现由内而外的规范性监督,可保障单位经济活动的可行性。因此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结合,可促进事业单位内部管理规范化,一方面可保障企业规避经济风险,另一方面可促进企业经济活动合理化,实现事业单位良性发展。

(二) 规范事业单位财务活动

通过对二者属性分析来看,都是以事业单位经济行为即运作规范为核心,在纪检检查与内部审计相互融合的机制上,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二者相互监督。例如: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可通过内部审计、纪检检查内部、外部双重检查,并在检查的过程中无形建立制约性、约束性,通过监督手段可对事业单位财务活动全范围核算,有效避免事业单位存在不良行为,可促进事业单位持续发展。特别针对资金出现问题的事业单位,考虑到会计真实度不高,这种情况下通过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的双重审查,通过双重监督与规划,实践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合理化,并通过深入分析与了解,可帮助事业单位避免再次出现类似财务问题。

(三)完善事业单位监督体系

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随着现代化社会高速发展下,我国事业单位管理模式从传统单一化、局限化逐渐演化成为多元化,虽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市场需求,但從实质角度分析,管理缺乏实质性监督,而通过纪检检查与内部审计的有机结合,可在监督体系上形成互补。如审计部门审计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或或因某些监督手段的监督范围存在限制性,导致监督过程中出现诸多漏洞,这一现象在实际监督中屡见不鲜此外,单方面内部审计监督会出现不公平、不科学的情况,因此,事业单位如想平稳发展,纪检监察与内部结合的形式具有促进价值。二者结合不仅体现在完善制度的工作形式上,更主要的是要将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的实质性工作进行融合,实现有机协调互补。

三、当前事业单位内审与纪检监察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工作职能定义不到位

机构领导阶层对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主要表现为认为监督管理工作就是规避日常工作中出现的漏洞,把监督工作解读为服务工作,没有提供良好的监督权限、监督范围和监督深度。机关事业单位纪检干部和审计人员存在着严重的消极心态,经常采用的懒惰、推诿、不作为的工作方式,使内部审计和纪检监察制度相形见绌,但从总体上分析,多方面的原因都是由于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视不够,导致审计部门和纪检监察人员素质不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管理不力。

(二)内部审计未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

内审工作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在事业单位内部发挥着重要的经济监督作用,其主要工作包括对事业单位进行事前、事后和过程的全面审计,在审计过程中,要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切实围绕部门和单位既定的总体目标进行有效的监督。但是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目标制定缺乏有效性,主要表现在没有向审计部门提供具体的监督目标和监督计划,从而导致审计工作不能发挥实质性监督作用。

(三)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

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是影响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工作相互融合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主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开展,部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要结合自身的相关制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但多数单位内部审计制度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原有的内部审计制度早已不能适应事业单位高效率发展的新形势,也不能有效地保证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资金安全,审计部门对其工作制度认识不足,未履行应有的审计监督职责,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审查标准降低,审计工作失去价值,加之有关制度的不断完善,监督方式老化,是审计部门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事业单位应正视自身的审计制度建设,积极创新和完善具体措施,使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工作相结合。

四、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工作的结合的有效措施

试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即: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与纪检检查监督方向如何一致;事业单位与纪检检查具体工作内容如何融合;面对这个问题,笔者通过分析与实践得出:事业单位可通过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明确审计监督价值的基础上,定期展开检查工作,以此增强防范风险能力、审计工作价值。切实强化纪检检查力度的基础上,制定联合工作形式,召开联合工作会议,商讨与制定审计范围、内容、对象;实质工作中二者应建立沟通机制,硬化融合监督时效性,益处保障事业单位内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具体如下。

(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实现信息共享

通过定期召开联合会议,建立稳定的合作模式,共享、交流内部控制信息,制定年度合作计划,协商实施方案,确定具体的审计对象,明确审计范围、审计方法,明确各自的监督细则等措施,以保证审计监督工作的有序开展。内审和纪检监察双方都具有监督属性,因此,在监督过程中,双方要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协调、沟通。在合作工作中,纪检监察部门可通过掌握信息如调查信息、群众反馈信息等有关资料移交审计部门,而审计部门在掌握资料后可确定审计重点,保障审计质量的同时,提升了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审计部门审计过程中,对事业单位存在不合理、不合规以及违法乱纪等现象问题,可通过合作方式移交纪检监察,以便纪检部门进行查处。

(二)加强联合,定期组织风险排查

审计署和紀检监察机关的主要职责是检查和监督,不直接负责具体业务,如加强两者的统一性,从全局出发,积极查找各部门存在的问题,认识各部门存在的风险隐患,对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有促进作用。审计部门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结合纪检部门的信息来源,对投资热点、违规问题等具体事项进行重点审计,发现业外部门存在的违法违纪现象,及时预警管理部门,加强内部管理防范措施,同时对相关部门存在的问题进行审计和执法检查,切实堵塞管理漏洞。

(三)紧密配合,推进干部离任审计工作

离任审计前,审计机关应向纪检机关了解被审计单位和个人的情况,如是否有群众举报等。离职审计工作中,应着重将干部对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视度、配合度作为考核标准,纪检监察对表现良好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基于奖励,针对懒做、推诿的审计人员应通过谈话等方式了解情况,进而视具体情况处理。并在极为与审计部门密切配合下,建立沟通机制,共同建立离任审计的各项标准。

(四)建章立制,为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工作结合提供制度保障

健全的组织机构和保障机制对于促进纪检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资源共享、人员配置合理化具有重要影响,建立由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纪检监察小组,由纪检监察机关主要负责人组成,组织协调纪检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的协作工作,实现纪检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之间的信息交流,在此基础上建立纪检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之间的信息交流机制,为纪检监察机关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事业单位正处于发展和转型的关键阶段,根据市场发展环境和社会现状等分析,重视细节问题处理,在事业单位管理活动中融入现代管理理念和方式,进一步明确和认识内部审计和纪检监察的重要价值,为现代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广东恒生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作者:谭笑仪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 篇3: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问题和应对途径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意义重大,对我国国有资产的管理起到促进作用,并且能够推动内控制度的完善和改革。本文通过阐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意义,揭露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出现的弊端,从而探究相关应对途径和改进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做到与时俱进,积极转变传统思想,加强对内部升级工作的重视和管理,除了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外,还要改革创新内部审计方式,提高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意义

(一)有助于创建系统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控制机制并不完善,效果也不显著,这就给所存在的问题带来了庇护和遮掩。科学合理的内控制度可以有效地解决各项问题和矛盾,一旦制度出现漏洞或者不合理,就会变为问题的保护伞,甚至严重威胁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和工作作风。而利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则可以高效、合理地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从而促使其能够更加完善和创新,并且及时发现实际问题,进行改革和跟进。

(二)有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关乎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廉政问题,只有不断地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水平,才能够有效地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和谐发展,从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由于反腐倡廉、从严治党的需求,以及确切地保障案件涉及人员的合法权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都应该得到显著提升和增强。只有审计工作质量得到提升,就可以及时处理性质恶劣的案件,产生较大的威慑力,对于违纪人员和腐败分析给予沉重的打击,从而推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

(三)助于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提升,直接关乎到我国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经营效益。近几年,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和收益都很低。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可以找出违规使用资金的例子,并且严惩贪污现象,规避腐败滋生。同时,也可以提升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力度,保障国有资产的合理运营,推动单位的廉政建设。对于违规现象和不法行为,审计工作可以定期进行内部抽查,从而达到威慑作用。针对上任领导在任期间的审计工作也要严格评判,判断是否履行自身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是否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借助公正的评价来打击违法经济活动,加强行政事業单位的廉政建设。

二、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不足

(一)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近几年,随着国家廉政建设的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基层企业都在加强经济活动核查,纪检部门对于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重视。在习主席的引导下,我国反腐建设达到了高峰,对违法违纪行为的审查能力也在快速进步,特别是党中央重点重视和强调反腐建设。但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设立专门的审计岗位,通常都是临时兼职,严重缺乏专业审核人才,审查力度远远不够,因此还是无法完全避免违纪现象的存在。

(二)内部审计的法制制度不完善

可操作性和可借鉴性都不强,导致实际审计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严重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虽然目前有章可循的审计法规有《审计法》、《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等,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在相关部门和行业都不具备实操性,尤其是在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对于规范审计人员自身行为和审计程序合规等还不具备指导性,从而进一步导致审计人员在检查或评价经济活动时缺乏强有力的依据。

(三)内部审计人员缺乏专业培训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在面临违法违纪的案件审核时,都不能深入地去调查案件的真实内容,思维不够缜密,也不具备逻辑性,因此无法及时判断案件的阶段和状态,造成了内部审计工作陷入了被动的局势。正是因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核人员缺乏专业的培训,知识层面太过于简单,并且新旧知识结构不能很好地衔接起来,从而导致了纪检和审查的能力不足。目前,很多内部审计人员还是按照传统的办案形式和经验来处理审计工作,不及时更新行内的知识系统,对于新时代案件的特点无法及时把握,从而导致了审计能力低下的局面。

(四)错误认识内部审计工作的定位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的任务,当审计任务下发时,从财务部门临时借调成员组建审计小组,并且只是对于季度报表进行查阅,对员工进行抽查式谈话,最终形成审计结果和报表上交上级交差。正是错误地定位审计工作的核心,才会导致一系列的表面工作和形式主义出现,实际存在的问题一直无法改善。甚至审计人员认为自己在事后发现错误进行纠正就是圆满地完成审计任务,其实审计工作的重点在于预防,应该在核查过程中提前发现隐藏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而不要产生损失再来挽救,这样会陷入被动的局面。所以说内部审计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要贯彻落实到每一项工作,坚持原则不动摇地开展审计工作。

三、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及时改变思维方法,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

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人员应该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摒弃传统的思想观念,转变落后的审计工作形式,对于案件审理时要维持理性和严谨性,对于违法违纪行为要加强监管和检测,最好是防范于未然,预防大于治理,但是审核确定违法犯罪行为后,一定要严加惩治。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模式要随着政策和制度的改变而进行创新,不断改革内部审计的办法,每个人坚守好自己的职责,培养崇高的责任感,把握好审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增强全体工作人员的审计意识。在整个审计工作程序里,确切的任务要落实到每个人员的身上,并且责任终身制,并且检验人员、审查人员和审核人员不能由同一人担任,且不能存在亲属关系,这样才能确保审计工作落实到实处。

(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改革审计审核模式

传统的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人员一般都是来自同一个单位或者部门,属于关门式的审计模式,由于涉案人员和审计人员存在密切的利益关系,对于审核过程有着极大的阻碍,存在蒙蔽式的维护作用。因此,內部案件审计模式应该加强创新,在立案和收集证据的过程中,审查人员和审核人员要共同翻看案件档案,倾听涉案人员对于案件的表述,及时发现案件中隐藏的隐形问题,并且高效且快速地应对和解决,从而保障案件可以圆满地结束。所以,为了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单位应该单独设立审计部门,不要将纪检部门与审计部门合为一体,并且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定期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和现场答疑。在审计组织架构上也可以进行改革,审计部门和纪检部门应该独立并且不属于单位的下层机构,只需要直接对接单位最高层领导,这样才能保障审计人员工作的公平性和安全性。

(三)提高审计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增强内部审计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人员在选拔时应该严加把控,不仅在道德层面上进行管控,在专业素养上也要严抓。在挑选审计人员时,应该要求审计人员具备法律意识,对于相关法律法规有所了解,并且获得相关等级的证书。同时审计人员不得与部门或单位其他人员存在亲属关系,还要兼备责任性和使命感,秉持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去开展审计工作。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质量直接取决于审计人员的能力和道德修养,只有审计人员能够端正自身的态度和行为,才能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除了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设置外,还要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不定期展开组织谈话,密切关注审计人员的心理活动和思想变化。同时还积极鼓励优秀的审计人员分享成功的审计经验,从而带动良好的工作风气,确保审计工作不是浮于表面的虚假。此外,审计人员要有大格局的观念,时刻审视自身的工作定位,深刻认识到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不断地反馈到审计工作中,从而提出利于审计改善的建议。

(四)加大宣传力度,积极配合审计工作

在行政事业单位里,应该加大审计工作的投入和宣传,从管理层到基层都要灌输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从而确保单位从上至下的重视。事业单位可以通过独立部门设置、高薪专业人才招聘以及政府发文等形式进行宣传,声势浩荡地普及审计意识和相关知识,促使每个事业单位人员不排斥审计工作,做到“身正不怕影子斜”的浩荡。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人们也可以从新闻上得知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不是审核调查一个人的档案资料就是存在违法违纪行为,而是一种正常的工作流程,确保工作每一环节都公平公正。只有通过内部单位和政府条文的宣传和普及,全体员工才能真正地接受审计调查,并且摒弃以往的狭隘观念,全面支持审计人员的工作开展。在审计工作中,直属领导应该密切关注审计工作进展,对于遇到困难的案件应该及时介入调查,给予审计人员最大的支持和帮助,从而保障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安全性。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具备一定的特殊性,与纪检单位有相似性,因此国家层面应该出台相关的审计条文和规章制度,确保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这不仅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最佳保障,也是审计工作人员的底气和最大的支持,这不仅代表着国家的信任,也代表着人民对于审计人员的信任。当然,每个事业单位都有着其特殊性,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在相关法规上进行修改,确保符合内部审计条件,从而有效地保障审计质量。

四、结语

总而言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有效保障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还可以高效地运行国有资产,实现赢利双收的局面。然而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依靠国家、单位以及工作人员的共同合作和支持,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政府条文的宣传以及审计人员的自律三者缺一不可。因此,作为一名事业单位的审计人员,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职责,不辜负国家和人民的信任。

(作者单位: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外滩街道办事处)

作者:陈婳

上一篇:置业顾问月总结下一篇:银行半年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