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法律案例教学论文

2022-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在学习法律知识中,面对一些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他们难以真正明白其含义。因此,如何提升中职法律教学的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掌握法律知识,也成为了教师探究的主要课题。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中职法律案例教学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职法律案例教学论文 篇1:

在中职法律课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摘 要] 中职法律课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为了推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过程中拥有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能够营造课堂氛围,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对法律课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时转变教学模式,提高中职法律课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中职;法律课;案例教学法

法律课是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德育教学课程。其老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与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提高对法律知识的深度了解,从而成为一个懂法、守法的好公民。法律课教学在中职课程中属于内容较多的学科,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也较为广泛,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那么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感觉很枯燥、抽象,因此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如果想要完全达到中职法律课教学案例的目的,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就必须应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一些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了解到,案例教学方法在中职法律课中能够起到一定的应用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优点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法律课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根据相关的课程内容需求,通过制定想要的教学案例,通过形成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讨、思考、交流等活动,指导学生深度了解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中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推动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都是最基本的学习目标,同时也是推动教师教学方法的一种取向。在中职法律课中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学生思想相对来讲较为活跃,而且对外界的信息量了解也较为广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应用到中职法律课教学中来了。例如,法律课教学在诸多学科中理论性非常强,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又很难理解其中的内容含义,就凭借着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同时也很难激发学生对其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利用案例教学法可以给学生提供较为真实的案例,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学习感到轻松、自在,因此有利于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也可以大胆地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沟通,同时也有足够的时间展示自己的才能,久而久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

对中职学生来说,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本来就不强,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较多,那么他们就很难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因此,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中,一般情况下,学生都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同时对知识的记忆力也并不理想。从整体形式上来看,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案例分析后,就可以相应地总结出其法律知识,且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法律知识的重要性。案例教学法是将实际生活和书本上的知识相互结融合起来,这样学生通过思考,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就更加清晰、明确,从而有效深化学生对法律意识和法律制裁的理念。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

在案例教学法主要是选取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案例,从一些较为特殊的方面进行教学。案例教学的模板主要作为反映真实的问题,因此,中职法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挖掘生活中有关法律的实际案例来进行教育,对其案例要认真进行阅读了解,形成独立思考,详细进行探究和正确评价。通过一些相关的法律案例就能够说明其中的原因,同时中职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就会逐渐形成自主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及创新能力,此外也能主动学习,学会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通过一些相关法律的案例来探讨中职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工作纠纷案、工伤案,这些能让学生懂得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一)运用案例深入新课

教师在上课前就根据相关的案例来提出一些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面进行思考研究,深入了解新学的知识,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正确思维,促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融入学习状态过程中。随后,学生和老師就可以根据引入的案例来进行学习探究,这样就能有效达到教学效果。

(二)运用案例阐述法律知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为了能够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教学内容,然后就设计了一些案例,让学生通过解析案例来掌握其教学内容。例如,中职学生在法律课教学中学习到财产的所有权时,就可以使用相关的案例来进行探讨:李某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一栋房子,并且很快就搬到里面去住了,这样的行为是指占有权的体现;到了后面他把房子出租给了夏某进行使用,这样是他所行使的使用权力;而且他每一个月跟夏某收取1500元的房租费,这样是叫收益权;最后他再把房子卖给了杨某,这行为就叫做处分权。这样一个较为明确的案例就能够使在教学中复杂的理念演变得明确化和形象化。

(三)运用案例巩固法律知识

在教学完一些内容过后,教师可以提出有一定难度或者是有针对性的相关案例,然后进行测查,巩固学生所学过的有关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严格要求中职法律教师在介绍案例发生的具体情况后,提出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过的法律知识来探究解决发生的问题。然后教师还要根据学生所提出来的不同建议和意见进行评价,再给出正确的答案且要说明其原因。例如,在利用一定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观看《今日说法》名为《无人驾驭的青春》的相关视频,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故意伤害罪所构成部件以及遵守法律与平安的联系等方面的相关法律知识。

三、运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精选案例

案例教学主要是以实际生活中一些案例来作为最基本的教学模式。开展中职法律课教学案例应该遵循真实性、接近性等有效原则。典型性主要指所使用的案例必须具备一定的代表性,能够有效说明和明确所要讲述到的法律知识,让学生学习一些典型的案例时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法律精神中一些最真实的成分。较为真实的案例主要指在生活中所发生的一些实际事件,真实的案例在较短的时间内以及空间上都必须贴近实际生活。这样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的过程中就显得非常简单明,同时学生也容易接受这样的教学方法。

(二)呈现案例

中职法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過呈现案例的形式来进行讲解,利用相关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讲述,利用一些多媒体设备来进行展示、观察法庭审案,让学生进行表演。因此,中职法律教师应该利用一些较为先进的资源,如多媒体教学方法、视频查询资料等相关形式来展示案子发生的具体情况。例如,可以通过现代化技术将《今日说法》《经济说法》等相关节目中的经典案例带入课堂教学中来,这样就能够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一边看书,一边进行思考,然后进行探究分析,根据一些典型的案例带出一般的法律知识。

(三)讨论案例

在中职法律课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促使中职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主动性和积极性,当学生了解到相关法律知识后,应该培养他们的实践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因此,中职生在法律课教学中占主导地位,他们在参与案例讨论中所达到的程度就是评价该案例所实施的效果关键部分。课堂上案例探讨的过程中,同时必须重视老师的主导性,而学生是主体,从而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的目的来对相关案例进行学习和探究,从而激发学生认真学习思考的态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主动发言,掌握好探讨问题的时间和取向,让学生根据实际案例来指出相应的理论性知识。中职学生在课堂上的重要角色就是扮演好自己,把自己的实力完全挖掘出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就是主体,积极参与老师开展的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自主探讨、分析、领悟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综上所述,在中职法律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高效解决在中职法律课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中职法律课程一般情况下都是为了促使大部分学生的个人素养能够有所提高,因此,运用相关的案例教学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中职法律课教学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有效提高中职学生的整体能力,把法律课程中一些较为复杂而又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变成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当前作为中职学校的法律教师应该利用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作为出发点,从而使案例教学法能在中职法律课教学中得到有效运用,充分挖掘其案例教学法的效能,使中职法律课教学效果能够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家福.浅谈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法律课教学中的运用[J]. 科教文汇,2014(29):160-161.

[2]朱江彬.浅谈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法律课教学中的运用[J].广西教育,2011(15):69-70.

[3]王淑梅.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法律课教学中的运用[J].时代教育,2015(7):262.

作者:陈滨

中职法律案例教学论文 篇2:

中职法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应用探究

摘要: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在学习法律知识中,面对一些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他们难以真正明白其含义。因此,如何提升中职法律教学的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掌握法律知识,也成为了教师探究的主要课题。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了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以及在中职法律教学应用案例教学法应该遵循的原则,并据此提出了可行性策略,以期能够提升中职法律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法律教学;案例教学法;应用探究

一、案例教学法综述

案例教学法最初是由哈佛商学院提出的,此种教学模式的提出,解决了教育中的两难情境。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和激励者。传统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的学习成果需要到提问或者测试环节才能体现出来。

而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可以随时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法律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就是由教师选择与教学内容相符的、真实的、经典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如此,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知识,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让学生懂得如何依法办事、依法维权,从而为法制社会的构建贡献一份力量。

二、中职法律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學法的原则

(一)案例要典型

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所选择的案例会直接影响教学效率。为此,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分析教材内容,判断应该选择的案例类型。在从大量的案例中进行筛选时,教师需要注意所选择的案例需要是典型的,如此,学生才能透过教师所展示的案例触类旁通, 真正明白这一类的法律问题应该怎样处理。此外,鉴于学生耐心有限,不喜欢枯燥的法律知识这一现象,教师还应该注意为学生挑选一些较为简单的案例。

(二)案例要真实

中职学生已经接近成年,他们有自己的判断力,若教师为他们挑选的案例是编撰的,那么学生不仅不会受案例的影响,掌握法律知识,规范自己的言行,甚至会认为教师所讲的法律问题, 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为此,在为学生选择案例时,一定要挑选真实发生过的。如此,才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不自觉陷入情境中,从而深受启发,掌握法律知识。

三、中职法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注意引导,培养分析能力

在中职法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目的,就是诱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法律知识的探究中。为此,教师就需要注意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案例,钻研其中的法律知识。由于中职学生基础知识水平与理解能力都十分有限,所以他们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故此,教师也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以便学生找到正确的思考方法,分析出案例中潜藏的法律知识。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时, 教师不能为学生搭建桥梁,直接告诉学生下一步是什么,而是应该为学生指点迷津,指明方向,让学生自己去搭建知识的桥梁, 如此,既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法律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探索能力。

(二)小组合作,培养自学能力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想要独自完成知识的探索,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是较为困难的,为此,教师就可以让他们寻找志趣相投的伙伴组成学习小队。如此,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就能及时请求他人帮助,从而尽快攻克难点;当学生探究出法律知识时, 也可以与他人交流,体会分享的快乐。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不能当课堂的旁观者,而是应该注意在班级中游走,关注不同小组内的学习进度以及讨论成果,并据此判断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此,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其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需求等更加吻合。当然,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若发现其观点存在明显的错误,也可以加入学生的讨论中,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帮助学生回归正途。

(三)课堂总结,提升综合能力

学生通过合作对案例进行分析后,必然会得到感悟和心得。若在教学环节,教师不注意让学生进行总结,而是直接展开课堂教学,那么学生就会认为自己的分析过程是无意义的,从而使自信心受到严重的打击,而不愿意再自己分析案例,学习法律知识。为此,当学生完成对案例的分析后,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对自己的探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在班级中展示出来。面对学生所展示的成果,教师不能敷衍的仅用“对”“不对”等来评价, 而是应该深入分析每一项内容,并据此做出最为中肯的评价。如此,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激励下,重拾学习的信心,提升学习效率, 发展综合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是提升中职法律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为此,教师就需要对案例教学法进行综合分析,并掌握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原则,然后从课堂引导、小组合作,以及鼓励学生课堂总结等方面展开案例教学。如此,学生才能真正借由案例教学法掌握法律知识,提升综合能力,为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莫瑞深 .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法律教学中的应用 [J]. 广西教育,2017(14):92-93.

[2]陈娜 . 中职法律课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应用探讨 [J]. 法制博览,2019(22):292-293.

[3]张田萌.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学校法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曲阜师范大学,2019.

[4]林秀云 . 实例述真知——分析中职法律课堂案例教学的应用 [J]. 现代职业教育,2021(02):112-113.

作者简介:王韶许(1970-),男,汉族,河南许昌人,本科, 许昌工商管理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法学。

(许昌工商管理学校,河南 许昌 461000)

作者:王韶许

中职法律案例教学论文 篇3:

中职法律课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应用

摘要:法律课堂理论性很强,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学习难度比较大。若是课堂教学单单是理论教学,难免会枯燥乏味,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效果不好。案例教学模式是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式,这些案例是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在中职法律课堂教学活动中,案例教学法是其重要的课堂教学方法之一。它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来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提升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中职法律;课堂教学;案例教学

法律课堂的理论性很强,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学习难度比较大。若是课堂教学单单是理论教学,难免会枯燥乏味,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效果不好。案例教学模式是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式,這些案例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因此,在法律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材具体内容,依据实际情况,巧妙引入具体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从而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掌握相关法律理论,提升法律素养。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不同之处,在于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索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符合当前的教育目的。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首先,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法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若是运用传统模式进行教学,学生难免会感觉枯燥乏味,课堂效果自然不会太好。然而,若是通过案例教学引入课堂教学内容,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案例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加强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中职学生的生源以农村孩子居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偏弱,对于法律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因此,面对中职法律课堂所讲的内容,他们难免感觉难以理解。若是死记硬背,提高的不过是考试的分数。此时,案例教学法发挥了极大的优势。通过教师有效引用相关案例,再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加以讲解,对所讲案例深入发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用的最终目的。

最后,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中所应用的相关案例,都是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实际事例,是具有代表性的法律问题。这易于培养学生对相关法律问题的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法律问题的实践能力,对于学生经验的积累,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讲授方式

就是教师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穿插法律相关案例进行讲解。这一过程,教师应遵循以下两点原则:一是教师所讲的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短小精悍,内容不能过长。二是所讲案例要紧密结合课堂内容,能够从案例中得到一般性的法律结论,让学生可以借此案例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有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课堂所讲的知识点。

(二)讨论方式

就是教师阐述法律案例,并提出相关的法律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这不但会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采取分组的方式进行讨论,自由组合成几个小组,增加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共同思考,踊跃提出自己的见解。当然,个人的见解要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最后,学生讨论结束后,各个小组发表自己的见解,由教师进行最后总结,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法律建议。在讨论期间,学生的观点可能与正确结果有所误差,此时教师不应打断、纠正。讨论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考虑问题的能力,过程相比结果来讲更加重要。

(三)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法律是为了保护社会大众而产生的相关行为规范,离不开实际生活。因此,教师可根据当前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可以邀请警察、法官、检察院等相关人员进行法律讲座,或是组织学习观看相关的法制栏目,如“法律讲堂”等。这些实践活动对学生来讲意义重大,对加强他们的法律认知有着重要作用。

三、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法律课堂应用所遵循的原则

首先,案例选择方面,教师应选取与当前教学内容相关的、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课堂教学。所谓典型案例,是指符合当前学生法律认知水平的真实案件,便于学生理解,同时联想到教学内容,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反之,如果选取的案例超过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不但不能加深对已学内容的理解,还会浪费课堂资源,让课堂效果适得其反。

其次,教师的引导作用。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中职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文化基础普遍偏弱,法律意识相关薄弱,接触法律的机会少之又少。大多数学生甚至缺乏最基本的法律意识,因此,教师要针对中职学生的现状,在法律教学过程中,不应一味地要求学生完成某项任务,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对法律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为基础,才能提升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欲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法律武器与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做斗争,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服务。

最后,课堂资源的合理分配。案例教学法相比传统教学有着很大的优势,但是课堂资源毕竟有限,教师应合理把控课堂时间,合理分配课堂资源,避免因案例的呈现而消耗太多的课堂时间,一定留有时间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和总结。这犹如画龙点睛之笔,看似简单,却是尤为重要的一部分。

总之,案例教学法在法律课堂上的应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这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有着非比寻常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玉芬.案例教学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7,(15):120-121.

[2]庄西真.谈谈案例教学在职业学校教学中的应用[J].职教论坛,2008,(6):25-28.

作者:加娜尔·叶尔江

上一篇:文化项目策划书下一篇:土地征用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