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法律教育与中职生法律素质的提高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职教育中, 培养学生职业观、职业技能以及道德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中职教育在社会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社会在不断发展, 犯罪以及侵权行为也在逐渐增多, 中职生的犯罪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这就要求中职教育中必须要加强法律教育, 提高中职生的法律意识, 这对于学生的健康学习与成长是极为重要的[1]。但是目前中职生的法律素质还不高, 需要中职教育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全面开展和落实法律教育。

一、中职生法律素质的现状

中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同时也应注意到中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中职法律教育教学中, 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还不到位, 法制观念以及法律意识不强, 这主要是受到中职教育特殊性的影响。中职教育相比于其他普通教育是存在一定的特殊性的, 中职教育是以技术教育为主要内容, 中职生学习法律知识的条件是有限的, 他们基本上不了解法律概念与内容, 法律水平比较低, 缺少必要的法律常识。而且中职学生中, 大部分认为法律就是制裁和惩罚, 不知道还可以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由于受到年龄以及知识方面的限制, 中职学生的法律意识以及观念还比较薄弱, 有数据表明, 在我国的违法记录中, 中职学生要占到总数的4成, 这可以充分表明我国中职生的法律意识淡薄[2]。而且由于中职学生的年纪比较下, 社会经验不丰富, 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以及因素的影响, 并且他们的意识中存在着一些错误的理念, 法律意识不强, 对法律中的内容持怀疑的态度, 并不相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在实际生活中, 中职学生的维权意识也不强, 遇到问题时, 一般崇尚暴力解决, 不会用法律的武器维护和捍卫自己的权益。他们做出违法的行为时, 还会存在侥幸心理, 认为主要隐藏躲避的好, 就不会被法律制裁。

二、中职学校法律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定位不明, 重视不足

自2002年起教育部就提出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 然至今中职学校对法律教育仍未有明确定位, 没有把法律教育当作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来抓。法律教育缺乏领导组织机构, 缺乏长远规划和近期具体目标、计划安排, “说起来重要, 干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仍然存在, 甚至有些中职学校将法律教育排除在素质教育之外, 以甩包袱的方式把中职生推向社会, 这必然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展的进程。

(二) 课程设置不当, 教学方法单一

现行中职法律教材几经修改, 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观, 可读性较强, 但在课程设置上仍有缺陷。一方面, 课程形式过于简单, 重理论轻实践, 重讲授轻练习;另一方面, 课程设置未体现不同专业对法律的不同需求, 往往以一概全, 忽视了学生对法律的不同需求。在教法上, 很多中职学校仍停留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学生被动地接受, 枯燥乏味的讲学使中职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教育实效不高。

(三) 师资薄弱, 专业性不强

中职院校在调整传统专业的过程中, 由于部分专业被取消, 造成部分专业教师闲置, 专业对口的教师不多, “双师型”教师比例更少。绝大多数中职学校法律教育者整体素质不高, 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法律课程基本上是由思政课教师担任, 既缺少必要的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 又缺乏实践经验, 甚至有教师以错误的教学观念误导学生, 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三、中职生法律素质提升的有效策略

(一) 加强法律教育重视, 完善法律教学体系

中职院校需要提高对法律教育的重视程度, 认识到当前中职生法律意识薄弱, 法律素质较低现状, 加强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重视, 在今后遇到问题时能够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中职学校应加强法律基础教育, 认识到法律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法律素质的重要渠道。在法律教育教学中, 加强教育资金的投入, 保证法律教学相应教材器具的提供, 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法律课程, 使法律课程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 如果有必要还应增加法律课程的课时。

同时, 法律教师还应对法律教材的编写提高重视程度, 使法律教学内容能够及时得到更新。当前社会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 社会思想意识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因此法律教育教学内容也应紧跟时代部分, 积极创新与改变, 使其能够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3]。由于中职教育存在一定的特殊性, 因此在选择法律教材时, 需要从设计实际出发, 使法律条文的实用性得到增强。教师也需要密切关注法律条文的制定以及修改, 将最近的法律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避免沿用陈旧的观点, 对学生的学习以及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二) 创设法律学习氛围, 提升法律教育的实效性

中职学校的法律教学中, 为了实现更好的法律教育效果, 应积极加强法律知识的教育宣传, 使校园中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通过校园论坛、广播以及网络平台、条幅等形式加强法律知识以及文化的宣传, 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促进自身法律意识的提升。在法律教学中, 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在掌握法律知识的同时, 还能够利用法律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将社会作为法律知识学习的第二课堂, 将法律意识以及观念逐渐融入到实际生活中, 使学生能够受到积极的影响与启迪[4]。法律知识的学习不能进依靠课堂, 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 通过家庭教育, 补充中职学生的法律知识, 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更好的理解法律知识、运用法律知识。

(三)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升法律教育效果

中职学校的法律教育中, 教师是法律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是学生法律知识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的法律素质能力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教师需要具有较高的素养, 全面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 为了更好地促进中职法律教育的效果, 应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努力强化中职院校的师资力量, 促进法律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教师的言行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因此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能力的提升, 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法律知识的指导与教学。中职学校也应定期组织教育开展再教育工作, 为教师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 使很多具有法律知识的教师能够走出去接受教育培训, 利用全新的知识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 并将法律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法律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敢于打破传统教学理念以及模式的束缚, 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 积极开展模拟教学, 使学生的视野得以拓宽, 能够更了解法律, 强化法律意识以及观念。

四、结语

综上, 当前中职院校的学生在法律知识和意识观念上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中职学生是国家以及社会未来的建设者, 其素质能力将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因此必须药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素质, 能够学会利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中职院校应加强法律知识的教育, 转变教学理念, 完善教学课程体系设置, 创设法律学习氛围,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为中职学生法律意识能力的提升打造良好的环境。

摘要:中职教育是教育阶段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职教育的开展旨在为社会培养初级的应用型人才, 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近些年来, 中职教育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与重视, 中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也逐渐扩大, 中职学生在未来社会以及国家发展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到, 中职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诸多问题, 中职生的法律素质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这是中职教育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本文就中职法律教育与中职生法律素质的提高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中职,法律教育,法律素质

参考文献

[1] 何李媛.中职法律教育与中职生法律素质的提高[J].教师, 2012, 23 (23) :87.

[2] 莫瑞深.中职法律教育与中职生法律素质的提高[J].亚太教育, 2015, 17 (17) :149.

[4] 周琳.中职德育课融入法律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教学探究[J].职业, 2016, 2 (2) :108.

上一篇:晚期妊娠羊水过少与胎儿窘迫的相关性研究下一篇:非胸腔镜下改良微创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护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