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教学体系生物教学论文

2022-05-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实践教学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构成部分,且对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应用型本科院校视角出发,分析应用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与困境、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如何保障实践教学体系得以顺利实施。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多元化教学体系生物教学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多元化教学体系生物教学论文 篇1: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研究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普及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也悄然来临,未来发展中的智慧城市、交通、医疗、金融和城市规划等各领域都离不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于高校而言,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应运而生,如何构建专业的教学体系也是专业重点内容之一。在而今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对高校开设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实际需求和开设基础的分析,提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从教学内容和形式、课外实践等方面展开分析研究,希望对相关人员给予帮助和启发。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1 引言(Introduction)

大數据描述和定义了信息爆炸时代的海量数据,在信息资源量越来越丰富的背景下,对人们信息利用的能力也越来越提高。近几年大数据的概念被更多的领域普及应用,人们对大数据的认识和了解也越来越感兴趣和重视。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为我国在大数据领域的未来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随着国家政策大力扶持政府在一些关键领域的数据开放,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开启了我国大数据发展新时代。

推动大数据发展离不开大数据相关人才的支撑。自2015年8月国发〔2015〕50号文《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提出加强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大数据专业建设在各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设立大数据专业的学校数量呈指数级增长,教育部正式批复设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本科院校数量达到474所(含理科、工科共488个专业)、设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的本科院校有30所、设立“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的高职院校数量达到455所。

为响应国家重大战略,推动数据技术与产业应用结合的多学科、多行业交叉融合的新工科发展,探索新形势下兼具数据知识和应用视野的大数据人才培养尤为迫切,同时要凸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从而构建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更要以培养大数据技术人才为目的,满足各行各业对大数据应用人才的需求,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更高发展[1]。因而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应以时代背景、高校定位和专业本身的特点来构建体系,下面我们具体从几方面展开分析和研究。

2 时代背景(Background)

大数据并不是一个新鲜词汇,其实早在信息时代之前,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咨询公司就率先提出过大数据,最早大数据是生物学、物理学、环境学中的专有名词,在军事、金融,以及通讯领域也有所涉及和出现。但大数据的备受关注还是源于近年来计算机互联网的兴起和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都存在着大量的信息数据,这些信息数据都是非常纷繁复杂的,同时数量也是非常庞大的,这些数据经过搜索、处理、归纳、分析可以总结出基于数据事实的深层次规律,而这些数据规律对于进一步研究数据表象的行为规律有着很高的价值和参考依据。因此各行各业对能够掌握大数据采集和处理分析的高科技人才都有大量的需求,而就目前而言掌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的人才是很紧缺的,这就要求高校增设建立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的相关专业课程,以此来培养更多能够掌握大数据技术和应用的专业人才。高等院校申报专业成功只是起点,如何建设好该专业的教学体系才是重点,尤其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更是重中之重,而对于高职院校可借鉴的经验更是少之又少,加之大数据技术和应用是新兴的、多学科深度融合专业,高等院校建立专业后如何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面临着很多新问题。

3 高校定位(University orientation)

近几年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多次强调和提出,未来高等院校的转型和发展指导方向和意见,明确指出,高校应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互联网+、创新创业、“一带一路”等重要国家政策,找准转型发展的发力点和突破点,为社会国家提供更高价值培养更高素养的人才为更好地服务社会。这就要求高校在增设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同时,积极做好教学体系的构建,为更好地培养更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做好保障,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多种教育教学模式,尤其是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4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的专业特点(The characteristics

高校增设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之后,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上面临着许多问题。

4.1 培养方案难定

首先由于大数据和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都是新兴的事物,对于人类而言是前所未见的事物,而且产业发展也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针对其所需人才的培养方案并没有什么可参考的案例和方案,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处于摸索阶段,国外只是起步较早。其次从申报院校的角度,不同院校的教学宗旨不同,办学背景有异,尤其是职业院校,更是具有很强的行业特征,如何结合自己教学的特色制定符合自身学校的培养方案凸显自我优势,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2]。

4.2 专业教材的缺乏和选择

一般新开设的专业都会面临专业教材选择的问题,由于新兴专业教材的缺乏,很多学科体系内的教材该如何选择也是问题之一[3]。虽然现在普遍认为计算机科学、数学和统计学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的基础学科理论,但是由于现在的计算机科学、数学、统计学已经发展成了较为庞大的学科体系,到底这些庞大学科体系内容中哪些知识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的理论基础还不明确,这些学科涉及的深广度如何平衡和界定也同样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4]。

4.3 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大数据的兴起主要靠一些大型计算机互联网行业的推动和应用,包括其他一些领域,但是由于高校环境比较单一,在大数据的普及和应用上略显退步和落后,相应的自然也就缺乏一些专业的大数据师资力量,尤其是精通具体应用的实践操作型的师资力量,这对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也是非常凸显和短板的一个问题[5]。

4.4 硬件设备不足

由于其大数据的专业特性,教学内容主要以一些数据的收集、归纳、分析和研究为教学目标,而这些都要涉及具体的实践硬件设备,尤其是可用于实践教学的、具有现实价值的大数据本身,而且现在一些高校在教学硬件设备投入上也达不到大数据处理的需求水平上,還需进一步加大投入。

基于以上大环境和面临的一些问题,我们在研究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时候可以对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体系的构建和考核与评价三个主要内容为研究[6]。

5 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Choice of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人才培养的方向一般可以分为理论型和实践型,相对应的教学模式的选择也就有理论和实践两种模式的选择。理论型也就是研究型人才的教学培养要求师资力量雄厚,任课的老师专业素养需要较高,具备庞大的综合理论知识体系,同时也要求学生也要有较高水平的理论基础。实践型也就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更注重以实践为基础,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水平高低是检验应用型人才培养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在现如今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各行各业需要的也都是实践应用型人才,作为高等院校也越来越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因此高校更加注重将实践应用到教学内容体系都中作为重要的构建体系依据。

为了凸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解决自身缺乏培养方案师资力量短缺经验匮乏等不利影响,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上可以与国内外先进教学模式的高校搭建共育平台,如:厦门大学数据库实验室建设了国内高校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中国高校大数据课程公共服务平台”(平台官网),为教师开展大数据教学和学生学习大数据课程提供全方位、一站式免费服务,包括讲义PPT、教学大纲、备课指南、学习指南、上机习题、授课视频、技术资料等。还可以将国外的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的教学模式结合本地国情和本校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在根据现下软件公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技术为依据来定制课程。这种共育平台模式有助于国内的教学水准与国际接轨,引进国外先进科学的教学模式框架,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案例融入到人才培养的计划中。除此之外还可以解决自身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同时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借鉴的案例。在实际应用操作过程当中,应当注意理论与实践的交叉进行,充分保证实践教学的主导地位。

6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该先从层次上把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几个重要方面。例如,实践教学体系可以分为课程实验、学期实训、专业见习实习、企业实习、毕业设计和课外实训拓展等几部分。课程实验是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石,是以简单的验证实验和设计实验组成,目的是加深理解课程理论知识并训练实践基本技能。实际应用为主导下,实践课程的主题地位非常重要,为了避免理论课程的过多增加,在一些基本的理论课程知识基础上增设学期实训非常有必要,学期实训是一种综合阶段性的实践训练,对学生的综合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检验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集中性的实训更能加深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和专业技能的熟悉磨炼,并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加以思考和反馈,更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专业见习实习和企业实习都是为了让学生熟悉企业岗位的工作环境,了解实际企业工作当中到底所需的知识层次如何,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好充足的准备。毕业设计和其他课程实践拓展都是为了让学生自主学习加深专业理解的教学方式之一,也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在校期间的社团活动和课外创新活动,参与一些大学生创业创新计划等都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课外拓展途径,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更是为了将来步入社会奠定了一些实践活动的经验积累。

人才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同样是要分层次分阶段和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来形成的,实践教学体系涉及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中获取的经验,同时还应该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不可盲目进行一蹴而就。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应该互相交融而非彼此独立互不关联,这些分层次分阶段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应当形成一个在层次、形式、内容上具备一致性、连续性和完善性的一个整体交融的体系。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的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就应该形成一个完整融合的教学体系,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落实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当中,是提高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教学体系构建的重要课题。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大数据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消化吸收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高校应该秉承“产交融合、校企协同”的理念,构建针对自身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大数据实验实训平台生态系统,满足课程上机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科研训练等多方面需求,尤其要积极联合国内外领先的大数据基础实施供应商、大数据教学科研平台供应商、大数据课程资源提供方、大数据产品开发企业、大数据交易与服务供应商等五方面,共同构建大数据实验实训平台生态系统,努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优质的大数据实验实训平台生态系统。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大概就是这几个方面,无论从哪一个反面来讲都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教学指导,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能力为教学活动目标。学校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不可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从学生实际情况入手,以本校教学特色为基础,探索多方面教学实践活动,与国外先进教学模式高校为合作对象,积极引进国外不同的教学模式,创新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上有所助益[7]。

7 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为了保证一系列的教学落实,就必须要有考核与评价这个体系。考核与评价是督促监管学生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为此学校要制定一系列严格标准的考核与评价体系,确保学生能够重视和落实实践课程,对每一门实践课程都应该实行学分制,对符合考核标准的实践活动才可以给予学分。为了确保实践教学的效果,高校或者共育平台应该制定出一系列实训内容、实训计划、实践课程规划、考核评价标准和学分制等等细则。只有确立好考核评价的细则,才能确保实践活动的有序进行,才能督促学生投入更大的热情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当中去。实践教学考核和评价是整个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重要环节,是完善教学体系的重要举措,若想构建一个完整有效的并且高效率的教学体系,考核和评价这一系列的内容不容忽视[8]。

8 结论(Conclusion)

总的来说,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还有很远的一段路要走,未来大数据人才是重要应用型人才,高校在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中要提高实践教学活动的地位,实践是专业人才的检验标准,在人才的培养上不容忽视,只有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才能合理规划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Ji Huan,Ren Bo.Application of the Big Data Grey Relational Decision-Making Algorithm to the Evaluation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s(IJEIS),2018,14(2):43-55.

[2] 吕小光,姜乐,成青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6(09):132-135.

[3] 禹翔.高職院校大数据人才培养探究[J].智库时代,2018(32):276-277.

[4] 李建平.高职院校大数据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才智,2018(30):59.

[5] 贾万祥,徐红兵.高职院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10):102-103.

[6] 欧卫华,夏道勋,张仁津.“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软件导刊,2018,17(05):107-109.

[7] 卢荣伟.大数据时代地方高校应用统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4(45):162-165.

[8] 陈永平.大数据时代财经类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构建研究——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7,27(03):136-138.

作者:孙波

多元化教学体系生物教学论文 篇2:

应用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摘 要: 实践教学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构成部分,且对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应用型本科院校视角出发,分析应用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与困境、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如何保障实践教学体系得以顺利实施。

关键词: 实践教学 应用统计学 人才培养方案

一、学科的发展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无论是宏观的经济分析还是某一行业或企业对自身的发展做出预测与决策,其涉及的数据信息量越来越大,而预测和决策都离不开统计分析。社会、企业、民众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关注统计,且统计数据、统计指标、统计分析方法逐漸渗透到各个行业和日常生活中。随着时间的推移,2011年,统计学学科新增为国家一级学科。同时,确定了统计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分别是数理统计学(理学),社会经济统计学(经济学),生物卫生统计学(理学),金融统计、风险管理与精算学(经济学),应用统计学(经济学、理学)。袁卫(2011)指出应用统计学专业是一个开放的二级学科,凡是在前四个没有涉及的应用领域,都可以在应用统计学中进行设置,因此,应用统计学专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且其学科性质要求大力推广实践教学[1]。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如何加强应用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统计分析、统计计算、数据挖掘等实际操作能力,显得尤为必要。

二、实践教学的发展与困境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已有“黑板粉笔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人才培养和教学要求。在已有教学模式中,学生虽然掌握了许多理论知识,但是缺乏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难说其真正掌握了统计分析、预测和决策的方法。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应用统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更应注重方法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姜钰(2011)认为统计的实践教学体系涵盖了课堂上的案例教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实际问题的模拟实验、社会调查、毕业论文、校外实习等在内的整个过程[2]。李玉萍(2014)认为统计的实践教学体系应由四个部分构成,分别是课堂上实践教学、课程的综合实践教学、校外的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3]。

有些应用型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构建适合本校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但实施效果并不显著,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完整性。实践教学体系在设置过程中应该考虑其设置项目的完整性、设置项目之间时间安排的合理性与连贯性、实践教学师资的配套性等。如果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完整性,在实施过程中就会产生各种问题。如实践教学项目较少、项目之间存在重复或时间设置顺序错乱、师资不足导致有些实践课程不能正常开设。

(2)实践教学方式缺乏多元化。在实施实践教学过程中,有些课程负责人可能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案例讲解或者在实验室带领学生进行实验的验证分析。实践教学缺乏针对周边或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缺乏以项目推动实践教学等方式,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动手操作能力差,缺乏从专业角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践教学财力、物力保障不足。实践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涉及专业化实验室,有些院系虽然有实践教学相应课程,但相应的配套实验室并没有建设完成或正常投入使用,这将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同时,实践教学如果需要分析周边实际经济问题或社会问题、对外交流学习等,就需要一定的资金保障,而如果相应的资金保障不足将影响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

(4)专业教师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全面。有些教师在实施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对实践教学认识片面,认为实践教学即为验证性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将课本上的案例或练习让学生利用统计软件进行简单分析即为实践教学,而忽视对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以项目推动实践教学、以校企合作推动实践教学,这将影响实践教学效果。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在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要求遵循一定的原则。本文从应用型大学角度出发,分析应用统计学专业设置实践教学体系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1.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需符合社会需求。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其体系设计应该考虑社会实际经济问题的解决,而不能仅停留于理论分析、理论验证等。

2.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差异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各个院校的应用统计学专业应该根据自身院校特点、所处位置、师资队伍等因素制定带有自身特色而非同质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3.实践教学活动的各环节应互相关联。在制定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开设实践教学的项目,而且要考虑各环节之间的关系,而不能将各环节看成彼此相互独立。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因素

1.课程实验教学

课程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视角,在专业课程核心课程中,可设置实践课程的包括统计学原理、应用回归分析、企业经营统计学、试验设计与方差分析、统计质量控制、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计量经济学、预测与决策、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与R软件等。在开设时间的设置上,统计学原理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要先于其他课程开设;应用回归分析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要先于计量经济学开设;试验设计与方差分析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要先于统计质量控制开设;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与R软件两门课程的实践环节可能会涉及其他课程知识,其实践环节开设在最后。在课程知识体系的关联上,应用回归分析与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环节可适当进行整合,将应用回归分析实践教学环节作为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环节的铺垫。试验设计与方差分析与统计质量控制实践教学环节可适当进行整合,将试验设计与方差分析实践教学环节作为统计质量控制实践教学环节的铺垫。在借助统计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有目的性地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思维的能力,增强分析问题能力。同时,实验教学老师需重视课程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分析技能,为了避免验证性实验教学,在开设实验课的过程中,可以考虑理论课与实践课分离。

2.综合实训教学

首先,学生对所学知识需有一定的认识,并能对所学知识进行融合。其次,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已掌握几种常用统计软件并能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最后,学生能根据分析结果撰写统计分析报告。因此,综合实训教学应开设在大三,并以项目课题、实际经济问题的解决为导向推动综合实训教学。在设置过程中,综合实训教学需进行模块化,同时,避免不同模块内容同质化,需要指导老师对综合实训教学项目的内容进行精心准备。综合实训教学包括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某一实际经济问题利用所学知识撰写调查分析报告,并在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对其成果进行汇报;指导老师组织学生参加统计建模大赛,在建模大赛的过程中,学生需将实际经济问题在一定条件下进行量化、设定分析指标、构建模型、搜集数据、统计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及经济问题背景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在上述两个基本模块基础之上,指导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衍生,并对综合实训效果进行总结并在后期加以改进。

3.社会实践

除了统计模拟实验室以外,学生还需要到真实的环境中,分析周边热点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社会实践项目是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社会调查实践。其实现方式可以多样化,如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去企业调研、去其他院校交流或統计培训、参与校内外市场调查项目的调查与分析等。社会实践能够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定认识,这种认识不是停留在理论上,而是在社会生活中。同时,社会实践能够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热情,并根据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增强专业技能。

4.毕业实习

在大四时,组织学生去金融机构(含银行、证券、保险、投资机构等)、政府部门、大型企业的有关统计岗位实习,实习工作职责如下:

通过毕业实习,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密切学生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为学生即将开始的工作做好准备。

四、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的保障

实践教学体系对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有着重要作用,但其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许多挑战。因此,为了保障实践教学体系得以顺利执行,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

积极研究实践教学问题,主动开发和设计实践教学项目,切实保证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切实做到工学结合,适当安排专业教师去统计局、调查公司等与专业相关单位去实践以保证课堂实践教学和社会实用结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二)完善统计实验室的使用功能

统计实验室的功能将对实践教学体系产生重要影响,功能齐全的统计实验室不仅能保障本科生开设统计学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教学,还能为专业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教学和科研环境,是承接校外课题及申报科研项目的基础。

(三)教学实习基地多元化

除了与统计局、金融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外,还要与跟专业需求较大的市场调查咨询公司、大型企业加强合作实习基地的意向,作为应用统计学专业的教学实习基地。教学实习基地多元化可以充分保证学生能深入统计部门、市场调查与分析的实践工作中。

参考文献:

[1]袁卫.机遇与挑战-写在统计学成为一级学科之际[J].统计研究,2011(11):3-10.

[2]姜钰.多元化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1-93.

[3]李玉萍.立体化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J].大学教育,2014(4):115-116.

[4]黄明凤.对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几点思考[J].统计教育,2005(11):32-33.

[5]许涤龙,周四军等.构建统计学专业课程实验教学体系[J].统计教,2005(4):4-8.

[6]李培岱,王飞.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J].教改探索,2014(8):80-81.

基金项目:长江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3042)

作者:叶发强

多元化教学体系生物教学论文 篇3:

新形势下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与探索

摘 要:以学生为本,以社会为指向,以健康为主线,针对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构建多层次课程实验、多领域实训实习平台、多样化培养途径、多重性保障机制为支撑架构的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社会体育专业;教学模式;实践教育

Key words: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social sports major;teaching mode;practical education

實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并相对理论教学独立存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总称[1]。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2],成为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体育专业着重培养的是社会应用型实用人才,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要求较高,可以认为:实践教学环节在社会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中至为关键,实践教学的效果直接决定了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目前,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严重滞后,已经成为制约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必须建立新的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1 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国内高校的调研情况来看,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着课程设置滞后、实习机制固化、创新创业不力等突出问题,具体可归纳为“四个缺乏”,阐明如下:

1.1 实验课程内容设置缺乏自身专业特征

鉴于历史原因,我国许多院校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方案及教学环节安排都是借鉴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体系制定的,课程体系和体育教育专业基本上是一致的[3]。课程设置通常是在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与运动人体科学等已有课程基础上进行筛选组合而成,导致课程内容往往是各专业现有课程的一个“拼盘”[4],缺乏自身的专业特性。受此影响,社会体育专业很多实验课程内容仍然没有摆脱以竞技为序设置知识点的格局,例如运动前后尿液红细胞、白细胞、蛋白质的测定,无氧功率的测定,反应时的测定;动作稳定性测试,深度知觉测试;短跑动作技术分析;血乳酸的测定、血尿素的测定、尿肌酐的测定等等,这些涉及运动训练范畴的基础实验内容与社会体育专业应用环境较为疏远,所学与所用彼此脱节,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关注度和主动性。

1.2 实验课程的实验内容缺乏逻辑串连

社会体育专业实验课程主要涉及体质健康监测与管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伤害防护与治疗、体育心理学、运动营养学、体育健身理论与方法、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等普遍开设的基础学科,每一门课程都有对应的实验内容,并且有些课程还有课程设计环节,最后还有专业综合实验,综合进行实践能力的训练。但是各个实验内容往往局限于每一门在授课程的认识区间范畴,无法将本专业内相互联系的课程内容贯通起来,使学生学习后对核心概念仍缺乏深刻理解,重要知识能力没有得到有序提升。例如对于社会体育专业核心课程内容——运动处方实验,上述课程都不同程度与之涉及,虽然在讲授上各有侧重,但反映在实验课内容上几乎没什么差异,都是依据运动处方的几个要素设计实验科目,针对性不强、实验内容简单重复、耗费人力物力不说,实验效果可谓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好似一份丰富的菜肴却被做成杂乱的食物拼盘,胃口全无,还浪费了食材。

1.3 创新创业活动和教学实践环节缺乏有机融合

就现实而言,大部分高校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尤其是全民健身上升国家战略新形势下校内校外实践环节结合不够,与服务对象、服务环境脱节。例如国民体质监测及结果分析、慢性病运动干预的指导、不同人群体力活动水平建议、体育赛事项目策划、拓展与户外运动实施方案等这些与社会密切的实践科目要么蜻蜓点水,要么无的放矢,这样一来,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专业素质及其职业准备密切相关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明显缺失,难以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背景下市场对社会体育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现实要求。

1.4 实践教学评价与考核缺乏严格要求

就调查来看,多数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列入教学计划的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比重、比例并不低,但从结果来看,普遍反映本专业实践教学效果不佳。实践教学内容陈旧落后、实践教学平台单一、教学模式僵化应该是主要原因。尤其体现在实践教学考核形式单一,考核要求简单,缺乏对专业能力培养效果严格要求,缺乏对实践教学环节真正有效的激励机制等方面,学生不够重视,教师干起来也没有成就感,最终造成实验教学缩水,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走形式,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要求降低甚至被忽视,严重影响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整体质量。

2 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1 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理念

新形势下社会体育专业要以学生为本,以社会为指向,以健康为主线,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育教学思想[5],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抓手,做到实践能力与专业素养、职业素质协调发展,建立新的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2.2 建立“四多一体化”的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平台

依照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理念,建立多层次、多样化、多领域及多重性的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大平台,有效提升专业竞争力及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见图1)。

2.2.1 多层次课程实验

多层次课程实验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社会体育专业课程实验可分为以下几类:

1) 基础性实验课程类。主要包括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和体育保健学等代表课程的基础实验。例如骨、关节、肌肉以及心脏和肾脏等的解剖,人体安静和运动时血液、尿液、汗液成分的测定,心、肺功能的检查与分析以及运动损伤常规检查方法等实验。这些基础性实验作为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必备的人体机能及运动科学知識结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突出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在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基础性实验课程阶段的学习,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实现从基本理论到基本技能的过渡。

2)综合性实验课程类。这些实验往往包含一个复杂系统,需要综合运用基础性实验所培养的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才能顺利完成一个实验任务[6]。例如包含体成分、骨密度、平衡能力、运动负荷评定等系列实验构成的人体动态体质测评,需要了解影响人体运动能力的各种内外因素,根据各个实验环节基础数据导出、汇总、分析才能得出结果。这类实验在培养动手能力的同时,着重实验全程的综合调控,这些实验可以为下一步学生进行相关主题课程设计打下实践基础。通过综合性实验课程阶段的学习,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实现从基本技能到综合应用的转变。

3)设计性实验课程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备理论应用能力、实操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多种综合能力,社会体育专业所涉及的这类实验范畴其实验内容往往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例如健身人群膳食调查与营养配餐方案、健康评价与运动处方、拓展与户外运动组织方案、赛事筹划与运作设计这些实验科目都可归为此类。这些实验不仅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综合性专业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经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具有很大益处。通过设计性实验课程阶段的学习,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实现从综合应用到项目开发能力的融合。

4)创新性实验课程类。这一层次的实验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的科研项目研究,导师可以给出研究方向,课题选题、课题内容完全由学生自主决定,研究成果具备一定社会效益及经济前景。例如国民体质监测测试软件系统改善研究,运动介入亚健康的预防与评估、慢性病与运动促进的量级关系、全民健身运动的分级界定以及约球吧软件的开发等等,这些创新性实验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创造条件,突出学生的个性培养,为具有社会体育科技创新潜质的学生提供施展机会及环境(实验仪器设备、场地器械、创新创业基金)支持。通过创新性实验课程阶段的学习,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实现从项目开发到创新创业能力的跃升。

2.2.2多领域实践学习平台

社会体育专业涵盖体育基本技能、体育综合素质、体育创新思维三个层次的实践能力训练,为此搭建的实验室(或实验中心)、校内外及与社会共建实训基地、创新教育基地,是社会体育实践教学体系中基本技能、综合素质、创新思维训练,特别是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持平台,其作用显而易见。

根据社会体育专业的特点,一是由实验室(或实验中心)组织学生,利用每年全国国民体质监测、每年9-12月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及教职工体质测试工作进行实践;利用大型校运会举办对大学生身体机能进行监控,结合所学推拿按摩,进行运动损伤与康复实习,拓展课程学习内容,保证学生基本技能和方法的训练;二是利用校内外及与社会共建实训基地,让学生直接参与校内所有场馆的对内、对外经营管理和项目运作,广泛参与校内外赛事、群体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利用创新教育基地提高其实践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创业经验与素质,使学生在真实的实践当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2.3 多样化实践能力培养途径

实践教育相对于理论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形式多样化且必须具备开放式实践教学管理环境,随时满足实践教学需求[7]。鉴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宽口径多维度导向,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实训、实习实践教学应打破传统整齐划一集中化模式,依照学生不同专业方向及职业倾向,内容设置可供选择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模块,组织形式上采用集中与分散相互结合,有的放矢,学以致用,通过实训、实习实践教学阶段的学习将专业实践、社会需求、职业取向结合起来,并在整个实践锻炼过程期间,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8],把大学生参加创新活动科研活动作为其完成学业的一部分,纳入大学生成绩的考查,给予学分奖励[9],在此基础上创造条件,让学生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早进团队[10]。根本解决实习期闲而无事的现象,基于能力递进切实提高社会体育应用型人才培训质量。

2.2.4 多重性实践教学保障机制

新形势下,高校应该转变传统上“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专业发展观念和模式,更加重视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并将其提升到与理论教学同等的地位[11]。首先在社会体育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提高体育实践课堂的有效教学。主动适应和配合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实现自身专业的成长与发展。其二在制度上确立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全学程四年一贯制,不仅落实培养方案有关实践教学学时、学分及其所占比例,更重要的是必须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课内、课外协同发展,整合相关教学资源,通过多重性社会网络协同作用,形成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流程中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整合的集合链优势;其三,倡导产学研结合,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依靠自身的优势和渠道,通过联合的方式,建立各具特色的校外学生实践、实习基地,并给予部分资金支持,发挥和巩固学校和行业部门既有的联系,通过多种组织形式,很好地将体育与专业、社会、职业取向结合起来,根本改变社会体育专业实习难、实践弱化问题。

3 结语

实践教育是以实践教育的思想理念为指引,通过课堂内外的各个教学环节,构建和创新实践教育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7]。本研究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为指向,以健康为主线的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理念,通过搭建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营造激励性创新创业环境,对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有益探索,旨在建立新的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模式,从而为解决当前这一重大难题开拓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肖伟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4):81-84.

[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司函〔2001〕4 号)[Z].2001.

[3]曲洪刚.职业素质培养下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5,23(23):45-47.

[4]田雨普.社会体育专业教育的困惑与抉择[J].体育与科学,2009, 30(6): 68-70.

[5]付坤,李静,高青,王金国,凌振宝.高校工科类专业创新实践教育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7):221-255.

[6]刘小河,马洁,管萍,付兴建,刘丽华.自动化专业“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0):27-30.

[7]管芳,胡鸿志,郭庆.面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育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2):17-19.

[8]汤佳乐,程放,黄春辉,曲雪艳,徐小彪.素质教育模式下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88-135.

[9]王伟伟,董利飞.浅谈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教育时空,2011(4):221.

[10]刘艳,孟威,孟令军,姜丹,孟庆繁,滕利荣, 逯家辉.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6,35(1):166-168.

[11]周进国.新形势下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J].体育学刊,2016,23(2):98-101.

作者:周伟 周静

上一篇:三峡区域电力通信网研究论文下一篇:信用社主任的竞聘演讲稿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