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区李市供电营业所10KV配电线路运行管理的思考

2023-02-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引言

江津区位于长江中上游, 三峡库区尾端。东西宽80公里, 南北长100公里。地形南高北低, 以丘陵与低山地貌为主, 其中丘陵占78.2%, 低中山占21.8%。江津区李市供电营业所共有6条出线回路, 主干线41.2841km, 支线153.438km, 用户资产8.750km。

2 本所运行中的常见故障

2.1 雷击事故

蔡家变电所供电范围是南部山区, 每年的雷雨季节, 雷电较多, 而10k V线路一般没有避雷线, 沿途地形较空旷, 附近少有高大建筑物, 线路易受雷击, 造成绝缘子击穿或爆裂、断线、避雷器爆裂、配电变压器烧毁等。

2.2 安全距离不足

夏季雨水多, 树木生长快, 造成树木与架空导线 (非绝缘导线) 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够, 一遇刮风下雨极易造成导线对树木放电或树枝断落后搭在线路上, 甚至会发生整棵树倒在线路上, 压迫或压断导线, 引起线路事故。

2.3 动物危害

山区鼠、蛇、鸟等动物较多, 鼠、蛇等爬到配电变压器上造成相间短路, 鸟同时从柱上开关上起飞时造成相间短路。

2.4 设备因素

引线间或引线与设备端子间连接不良, 接触电阻较大, 导致引线烧断设备端子, 接线柱损坏;因过电压等原因造成的绝缘闪络、爆碎, 甚至绝缘击穿, 设备损坏;因跌落式熔断器等开关设备的动静触头接触不良造成的触头烧毁、损坏及设备缺相运行;绝缘子破裂, 导致接地或绝缘子脏污导致闪络、放电、绝缘电阻降低, 跳线烧断搭到横担上;避雷器、跌落保险、柱上开关质量较低或运行时间较长未能定期进行校验或更换, 击穿后形成线路停电事故;导线接头电阻较大, 运行时因接头高温氧化而烧断等。

2.5 人为因素

山区道路崎岖, 弯道多而急, 一些机动车驾驶员操作不当或违章驾驶, 将10k V配电线路电杆碰撞倾斜或撞断, 引起线路故障;犯罪分子为贪图蝇头小利而置电网安全不顾, 盗窃电力设施, 造成的倒杆等重大恶性事故。

2.6 管理因素

运行管理中巡视不到位, 对导线在运行中磨损、断股等缺陷以及设备缺陷等未能及时发现;检修质量不高;责任考核不落实等。这些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点, 使一般缺陷扩大为紧急缺陷, 直至发生设备故障。

3 运行管理措施

3.1 雷雨季节前, 认真检查台区的避雷装置, 及时校验和更换

不符合运行要求的避雷器, 在柱上开关、电缆头等处安装避雷器;更换、安装耐压等级高的绝缘子, 提高其耐雷水平;检查、整改接地装置, 定期测试接地电阻, 保证线路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0Ω。

3.2 采用新技术、新设备, 推广采用架空绝缘导线, 避免树枝

碰线、他物接触、大风风偏等造成线路导线接地、相间短路或断线等故障, 提高线路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3.3 对配电变压器、配电线路上的绝缘子、避雷器等设备, 定期进行试验、检查, 及时处理设备缺陷, 提高运行水平;

对早期投运的高耗能老旧设备, 逐步淘汰。

3.4 在配变运行中, 须严格按额定容量配装高、低压熔断器, 平时做好负荷测量工作;

对配电线路加装分段开关, 各分段分别与相邻的馈电线路加装联络线路或联络开关, 当故障或检修时, 可以通过原有的电源和相邻回路相线路完好区段供电, 以缩小故障或检修的停电范围, 减少停电时间和户数。

3.5 加大导线截面积, 缩短供电半径;

完善计划停电、故障停电;对检修作业流程、故障检修流程进行梳理, 尽可能缩短和消除各个工序作业时间之间的等待时间间隔, 避免停工待料及工作等待。

3.6 在交通道路的杆塔上涂上醒目的反光漆, 在拉线上加套红

白反光标志管, 以引起车辆驾驶员的注意, 减少或杜绝车辆碰撞杆塔的事故。发动群众护线, 宣传《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加大对电力设施盗窃者的打击力度。

4 结论

10k V线路和设备发生故障不仅给供电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影响广大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我们供电可靠性和优质服务的水平。供电部门应加强运行人员的业务培训, 提高综合素质;建立激励机制, 使运行人员思想到位、巡线到位、处理故障到位;合理安排检修计划, 按期进行线路检修, 对影响线路安全的重大缺陷和事故隐患进行处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积极应用新技术、新设备, 预防线路故障发生, 提高线路供电可靠性, 保证电网的安全、经济和稳定运行, 更好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

摘要:10KV配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与用户直接相连的环节, 其线路长、设备数量多、负荷分散、运行中要承受机械和电气负荷及各种天气因素的影响, 故障几率较大。为保证10KV配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必须加强运行管理。

关键词:10KV配电线路,安全运行,运行管理

上一篇:浅谈通信工程项目在国民经济转型中的价值下一篇:页岩气压裂增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