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孝敬父母事迹

2023-01-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小学生孝敬父母事迹

谈高段小学生孝敬父母道德教育

摘 要: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结晶。然而如今的社会潮流变化得越来越快,不孝敬老人的事情也越来越多。基于这样的背景,作为小学五年级班主任,更觉得肩上的责任重大。教师要思考孩子们进学校不仅要让孩子们学到知识,养成好的习惯,更应该教育孩子们始终要有感恩父母的心。

关键词:高段小学生;孝敬父母;道德教育

在我们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无私、最真挚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说不完的。可以这样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一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比海宽,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所以我们要爱我们的父母,那么,高段小学生又该如何孝顺父母呢?

首先我对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的典型的不孝敬父母的行为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1.顶撞父母

顶撞父母是现在高段小学生比较常见的不孝敬父母的行为。我班有这样的一个男生刘×,在学校特乖,特别听老师的话,可是一回到家里,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刘×的妈妈觉得很苦恼。由于她在城里打工,每周才回家一次,孩子由外婆照顾。一次刘×说脏话,外婆就批评了他,他就用脚把门重重地踢了一脚,然后就气冲冲地独自离开外婆家去别人家,途中还不接他妈妈打的电话,平时还常常冲外婆发脾气。

2.不做家务

现在的学生普遍缺少家庭责任感,认为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很多学生在家里很少做家务,所有的事情都要父母、长辈代劳。

3.不体贴父母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加上现在的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往往创造最好的条件满足子女的需求,一些同学却不懂得珍惜与回报。有的同学在父母身体不舒服、工作遇到困难甚至家庭遭到变故时,不能体贴父母的困难,反而提出非分的要求。

基于这样的背景,最近我班召开了《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活动,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们班的每个孩子都知道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我们感谢的人,特别是我们的父母。

活动如下(略写的):

班长1:是谁赋予了我們生命?

班长2:是我们敬爱的父母。

班长1:是谁给了我们温暖的家庭?

班长2:是我们敬爱的父母。

……

班长1:听小红讲真实的故事《地震中的母亲》。

班长2:聆听歌曲《感恩的心》。

班长1:我看到大家眼里含着的泪花,我知道大家已经被这个故事和这首歌曲深深地打动了,因为父母的爱,我们才如此幸福地生活着。

班长2:现在让我们用心思考,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感恩父母。

同学讨论后的结果有以下几点:

1.了解父母(如: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在什么时候,爸爸妈妈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

2.尊敬父母,对父母有礼貌,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不和父母发脾气

3.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父母负担

4.生活节俭,不乱花钱

5.碰到一些比较重大的事情,要和父母商量,征求和认真考虑父母的意见

6.有心事主动和父母说,经常与父母聊天(多和父母沟通)

7.努力学好各门功课,经常主动向父母汇报自己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不让父母操心

8.外出时,在征得父母同意后,应把去向和时间告知父母

9.父母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要诚恳地指出

班长1:同学们说得真好,那就让我们该说谢谢的时候,就大声地说出来,不要只把谢意埋在心里。

班长2:那就让我们该行动起来的时候,就大胆去做,不要把欲望的脚步停住。

班长1:行动起来。

班长2:行动起来。

合:用真诚的心,用真挚的爱回报我们的父母。

最后作为班主任的我说:“听了同学们心灵的表白,我真的非常感动,今天的班队会也让我们明白了,对于爱我们不能不停地索取,还要懂得感谢回报。生活中那些平淡温馨的故事每天都在继续,只要我们用心去聆听,用心去感受,你就会发现生活充满了爱,因为我们学会了感恩。虽然我们的父母相貌并不出众,没有光鲜的职业,但是他们对我们的关心,对我们的爱护,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讲清楚的,以后,希望同学们更加努力学习,回报你们的父母。”

我还根据这次班队活动,开展了与之相关的很多活动。如,让孩子们每周给父母洗一次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对父母说一句体贴或感激的话;为父母制作生日卡;在一些重要的节日里,给父母制作一张贺卡,写上一句祝福的话。这些活动要求孩子们完成后都要上传到班级群里,每周进行统计、表扬和监督,希望孩子们通过长期坚持完成活动,学会孝敬父母。

其实,孝不难做,关键在心。我们不仅要心里边想着让父母好,而且要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做力所能及的事,做到就好了,也不是说我们长到成年,才能行孝,跟这没关系。只要真正想去孝敬父母,无论在哪里,无论用什么方式,我们都能够表现出我们的孝心。

花儿感谢小草,小草感谢大树,大树感谢土壤。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孝顺父母要从小抓起,引导孩子们首先要感恩父母,然后感恩亲人,而后推广到感恩全世界。正如著名音乐家黄自谱写的主题曲《天伦歌》唱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同博爱,共享天伦。”实现人类共享天伦之乐的美好理想。

参考文献:

方珍.孝敬父母 学习感恩[J].中小学德育,2013(5).

作者:冷祥容

第2篇:爱祖国首先要孝敬父母

当今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自我意识强,思考问题和做事,皆从自己出发,不太考虑别人和别人的感受,所以,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还应对学生加强孝敬父母的教育。几年来,根据初中生年龄特点,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在教育学生“孝敬父母”方面抓三点:

一、教育学生谨身节用。懂得体贴父母

中国古代有句话,叫做:“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就是说,当子女的自己要节约一些,省俭一点,这样就能有足够的物力赡养自己的父母。虽然,现在的父母绝大多数都不需要上初中的子女赡养,但需要子女对父母体贴与理解。

如今的一些初中生,不顾家庭经济条件,电视广告最新推出什么,他们就攀比着吃喝什么;什么最流行,他们就穿什么;什么最高档,他们便用什么。用父母的血汗钱为自己买面子,给同学点歌、庆贺生日、无限上网、盲目追星……一些工薪阶层的父母为了满足孩子的欲望只得勒紧裤腰带,那些亏损企业提前下岗的学生父母更是苦不堪言。针对这些现象,我先是布置学生开展了一次中学生消费情况调查。让班干部收集古今中外名人论节俭的警句和名人故事。接着,请部分家长给我写信——亮家底、讲苦衷、提希望。再后来,就举行了一次主题班会,当场宣读家长来信,并请学生谈体会。这次班会,使学生触动很大,纷纷表示,要做到生活节俭,不向父母提出过分要求。

二、引导学生仿效榜样,学会尊敬父母

“敬”是“孝”的主要内容。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认为:“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大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父母,不仅要“养”,还要“敬”,否则与大马无异。现在的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多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他们对父母缺乏应有的尊敬和礼貌。家访时,一位因企业亏损而又身体不好而下岗在家的家长曾声泪俱下地讲述了她的孩子嫌她不会赚钱,没本事,穷酸,害得他在外面丢人现眼,低人一等,因而经常与父母争吵,怄气,摔东西。并出口伤人。了解这些情况后,我在全班开展了收集名人孝敬的故事活动,利用板报、班队课请学生刊登并分别上讲台讲述各自收集到的故事。如,房玄龄为继母尽孝,陈毅亲手为病母洗尿布等古今名人孝亲敬母的故事,极大地震撼了这位学生(也包括其他学生)的心灵。同时,又利用身边的榜样对他进行教育:我班班长是一位女孩子,她的家境也不富裕,但她从不与别人比吃穿,生活朴素,对人有礼貌,非常孝敬父母,在家里尽量多做家务,能让父母多休息,同时又刻苦认真学习,成绩由班级中等一跃位居年级第一,受到家长和老师的一致好评,被评为区“小孝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次次的教育,让这位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从此,他在家能孝敬父母,学习成绩也大有提高,令他父母感到欣慰。

三、激励学生多做家务。学会关心父母

古人云:情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现在的家长为了子女更专心于读书学习,包揽了一切家务,以至于大多数中学生“高分低能”,甚至“低分低能”,自理能力差。有些学生习惯于父母对自己的悉心照顾,却很少关心整日为自己操劳的父母。为了促使学生将孝敬父母的道德观念转变为关心父母的道德行为,能让“孝”和“敬”真正落到实处,我设计了一份学生在家操行“一日规”。其中包括每天早起必须自己叠被,自己收拾房间,自己烧早餐,还有必须自己动手刷鞋、洗袜子和内衣裤,双休日在家帮父母买菜、打扫卫生。暑假里我精心设计的假期作文,如“我给妈妈当帮手”、“我学会了……”、“今天,自己也露一手”,目的在于让学生写自己亲手做的事、亲身经历与感受。新学期开学时,一些家长对我说他们的孩子变得懂事了,在家没事找事干,有事抢着干。

几年来。我从教育学生孝敬父母人手,让学生亲其亲,长其长,进而形成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热爱祖国的好品德,同时为形成良好的班集体打了坚实的基础,受到了家长、学校的一致好评。当然,这仅仅是个开始,对中学生进行孝敬父母道德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它不仅需要教师在学校付出辛勤的劳动,而且还要得到家长的配合与参与,在这方面,我会积极探索,尽量做得更完美些。

(责编 覃亮生)

作者:陈建裕

第3篇:儒家孝道与基督教孝敬父母的诫命

今天我针对“孝道”这个问题,来跟大家展开一些交流。我们一直以为我们传统文化、传统道德就是讲这个“孝”,好像西方人、西方文化他们不强调这个。其实这是一个误解。

我们先从中国儒家的一些经典讲起。《论语》在第一篇第二章里面就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孝”和“悌”,就是说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这是“仁”的根本,也就是说“仁”是从“孝悌”这个地方生发出来的。可见孔子对它的推崇是非常高的。

另外我们来看近几十年来发掘出来的一些古代竹简。在郭店《楚简》中间,有一篇《唐虞之道》,在第7第8简,就这样说:“孝,仁之冕也;禅,义之至也。”就是说“孝”是“仁”的冠冕;禅,就是禅让,指的是“义”达到一个最高的境界,所以把“孝”和“禅”放在一个最高的位置。“孝”指在家庭内部对父母的孝敬;“禅”指的是君臣的关系,把王位让给贤明、贤德的人,而不是传给自己的儿子。我们民间又有这样的说法:“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可见无论是从学术界,还是从民间来说,都对“孝”推崇备至,更不用说政界了。那么,我们就要问,为什么孔子还有后代的儒家都这么推崇“孝”?为什么一直到今天,孝道在中国还是很有影响力?我们的传媒、政府还有学者,都在大力推崇“孝”,为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可能想当然地认为就是应该孝敬父母,而没有特别地去思考:我们行孝出于一种什么样的愿望、什么样的动机,要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目标。一般来说,我们多从道德方面去解释,说这是报恩嘛,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我们应对父母有感激之情,所以我们要报答父母,就要孝敬父母。这是一种比较普通的说法,但还没有找到根子上面。包括前人的解释,像《尔雅·释训》的解释是“善事父母为孝”;《说文》的解释是“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都是这样一种讲法。现代一些学者,根据对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的分析,得出了一些新的解释:一种认为“孝”指的是“尊祖敬宗”,第二个含义就是“生儿育女传宗接代”。那么,为什么“孝”有这两方面的含义?这跟中国人对生命的看法是有相当大的关系的。

一般来说,儒家还有中国人对生命的看法、对人的看法是这样的:虽然也认为人是由身体和心灵组成的,不过在儒家和大部分中国人看来,人的身体更加重要,或者说我们对人的理解更多带有自然的倾向,强调自然性的身,而非精神性的心。有时是用身来代替心,或者来解释心。比如说“安身立命”“身家性命”“明哲保身”,这里面的身,其实不光是指身体,也指心灵,但是他就用一个“身”把这两者都包括了。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我们中国人见面打招呼,会说“你吃了吗?”,而西方人打招呼,他们会说:“How are you?”你好吗?他是问你感觉怎么样,他更偏向于人的心灵和精神一些。中国人的观念是民以食为天嘛,总是担心你是不是还没吃饭,有没有吃饱。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比如说待人接物啊,也主要是以吃为主。在中国接待朋友就意味着让他们吃好喝好。外国人他们彼此来往就不太一样,一个可能是吃饭都是AA制,他们觉得朋友相见更多是一个交流,他们还可能请你去参加一些高雅的文化活动,比如说,去听一场音乐会、看一场芭蕾舞演出等等。他觉得这样是对客人更好的一种款待。

由于看重人的自然性的身体及其需要,儒家在对人的心灵方面,基本没有形成一种独立的灵魂的观念,他认为心灵或者灵魂是附属在人的身体上面的。当然儒家也希望有人的灵魂存在,但是他没有一种稳定的确实的信念。比如说,清明节或者鬼节,有好多人都在烧纸给逝去的亲人。普通的中国人,不知道他到底是受哪个影响?中国人一般都是混合型的,儒释道的影响都有,所以他烧纸的时候,他还是希望自己逝去的亲人的灵魂在那里,能收到烧的纸钱或东西,但是你以为他真的相信去世的父母或者祖先能够收到这些吗?他又不真信。所以儒家在这个方面,很多的中国人都表现出一种矛盾:既希望灵魂能够存在,又不真正相信它的存在。这就是中国人的矛盾之处。

中国人“孝”,为什么强调“尊祖敬宗”和“传宗接代”呢?其实,这里面体现了中国人对永生的一种追求。“孝”实际上是中国人对永生的一种追求方式。每个人、每个民族、每种文化都是追求永生的,谁不希望活得更长久一点呢?谁不希望自己永远存在呢?但各民族各文化或者说在某种文化影响下的人,他们追求永生的方式、途径是不一样的。“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是中国人最主要的一种追求永生的方式:“我”肯定是要死的,但是“我”有儿子,“我”的儿子是“我”和我妻子生的,他遗传了“我”身上的一些东西,特别是做母亲的更有这种切身体会,觉得孩子就像她身上掉下的一块肉,所以,母亲跟孩子特别亲。即使作为父亲或母亲的“我”死去了,但是“我”的儿子还活着,好像他在代替“我”活着,因为他身上有“我”的血肉,有“我”的遗传,“我”的儿子他又会有孙子,儿子死了之后,孙子还活着,这样就“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我”的生命、我父亲的生命、我爷爷的生命,就好像一直延续下去了。其实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家族都是从远古走向未来的一条长河,涓涓细流也好,滚滚长江也罢,它都是要一直往前流的,这就是一种追求永生的方式。在中国人看来,女儿是不算自己家人的,因为女儿是要出嫁的,他一定要有儿子,儿子才能完成这个传宗接代的任务,把永生的愿望一步步地实现。那么,如果没有儿子怎么办?中国人也会想出别的一种办法,那就是“过继”,过继兄弟家或者亲戚家的一个男孩,算作自己的孩子。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收养,从外面抱一个男孩。如果既没有过继,也没有收养,而家里只有一个女儿或几个女儿,怎么办?还有一种方法补救,就是入赘,招上门女婿,招上门女婿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就是让你们家香火不断,祭祀祖先有人,上门女婿跟他家女儿生下的孩子,还是姓女方的姓,所以这个姓氏就保留下来了,家里祖先的祭祀就可以持续下去。

人的永生是跟人的记忆有关系的,以上所说是中国人追求永生所常见的两种方式。当然在《左传》里面也讲过大人物有所不同,“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这就是大人物所谓的“三不朽”。“太上有立德”是说这个人他有非常崇高的道德;“其次有立功”是说他为国家为民族立下了很大的功劳;最后是“其次有立言”,像孔子、老子留下了《论语》《道德经》,就应该算立言了。当然,普通人跟这个没有太大关系。即使是大人物,他们也会觉得有后代更靠得住些。孔子、孟子都有后代在世,他们的家谱也编得非常细致,一代接一代,多少代写得都清清楚楚。

翻开儒家的典籍,可以看到,他们对人的身体,还有子嗣是非常重视的。比如《礼记·祭义》里面说:“曾子曰:‘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我们的身体是父母的遗体,我是带着父母留给我的身体,或者说遗体,生活在世界上,我对我自己的身体,敢不尊敬吗?《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三篇中间也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所以中国人把身体包括头发,都看得非常重的。中国古人是不剃头的,比如“丈夫”的“夫”字,就是一个“大”字,上面加一横,大字就是代表一个人,上面的一横表示加上一个簪子,表示他成年了,可以称为“丈夫”了。曾子本人对自己的身体是非常看重的,在《论语·泰伯》八章第三节中间说:“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就是说,曾子得了大病,估计自己不久于人世了,所以他就把弟子们召集到跟前来,说:“你们掀开被子看看我的脚,也看看我的手。”为什么?实际上他是要让这些学生们看看他的脚他的手还完整不完整,就是说,我这一生带着父母的遗体生活,我有没有损坏毁伤父母的遗体?他这一辈子都是这么小心翼翼来对待自己的身体。今天我就要离开人世,就要去见我的父母了,我的身体还完整,我可以放心大胆去见他们了。可见中国古人对身体的看重,这个身体跟孝敬是有关系的。“孝”的开始就是说,你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因为这是保护你父母的遗体。

大家都看过《三国演义》,里面有一段故事,讲夏侯惇将军的事情:夏侯惇引军前进,正与高顺军相遇,便挺枪出马搦战。高顺迎敌。两马相交,战有四五十合,高顺抵敌不住,败下阵来。惇纵马追赶,顺绕阵而走。惇不舍,亦绕阵追之。阵上曹性看见,暗地拈弓搭箭,觑得真切,一箭射去,正中夏侯惇左目,惇大叫一声,急用手拔箭,不想连眼珠拔出;乃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弃也!”遂纳于口内啖之,仍复挺枪纵马,直取曹性。

这篇故事,我们看得真是目瞪口呆,惊心动魄。这个夏侯惇,大呼“父精母血,不可弃也”,就可以看到中国人对自己身体的看重。父母留给自己的任何部分,都不能够抛弃,宁可将之吃下去。我们可能不太懂这种情感,也觉得难以理解,但若你回溯曾子话语与整个儒家传统的话,就明白了。清朝军队入关的时候,他们想要在武力和精神上征服汉人。很多明朝人他们不愿意降服,一个标志就是他们不愿意像满族人那样剃头发。清代满人的头发跟汉人不太一样,满人要把额前稍微剃掉一点。汉人觉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所以,不愿意剃掉头发。清朝为了让汉人表示服从,就下一条禁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个命令是非常严厉非常苛刻的。但是很多汉人就是宁可死宁可掉头,也不要掉头发。

曾子也是非常孝顺的一个人,在二十四孝图里面,也讲到他孝敬父母的故事。曾子和母亲关系特别好。他少年的时候家里很穷,他常常到山上去砍柴,有一天他的朋友来家里拜访,他不在家他妈妈在,可怎么通知他呢?那个时候没有手机,但是她有手指,情急之下她把手指当手机用了,她咬了自己的手指。这时候曾子在山上砍柴,突然觉得一阵心痛,就觉得可能家里有事,母亲在召唤自己。所以他赶紧收拾柴火,下山回家。这个故事非常有意思,中心含义讲的是母子连心,儿子对母亲的身体状况各个方面都非常关切,非常了解,母亲哪里有点动静,他都知道,两个人好像是有一种内在的感应。曾子的这个故事就叫作《啮指痛心》,是一个关于“孝”的故事。

后来孟子就直接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关于后代的问题,孔子还没有这么明确地说,孟子则说得清楚明白。后来汉代的学者赵岐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做了注释。他说:“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第一种不孝就是阿谀奉承,指的是父母可能说了不对的话,而你还是说很好很好,使父母亲陷入一种不义的境地,这是一种不孝;第二种就是说,父母亲已经年纪老迈了,家里也很穷,但是你不出去做工干活,不养父母,这是二不孝;第三种不孝就是说,你已经老大不小了,但是你还不找对象,不结婚不生孩子,把你祖先的祭祀给断绝了。那么在这三种不孝中间,哪个为大呢?我们一般会认为是第二个,不赡养自己的父母亲这个为大,但是孟子讲的是第三者为大。就是说你不结婚,你没有子嗣,没有儿子,这是最大的不孝。此中原因就是跟“孝”的原初含义有关。因为你没有孩子,意味着你把你们家族的永生的愿望都给破灭了,断绝了,这是最大的不孝。所以,你看中国人骂人骂的最狠的是什么?就是说你“断子绝孙”!

对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种观念,明代意大利来华的传教士利玛窦有一个批评。他说:“譬若有匹夫焉,自审无后非孝,有后乃孝,则娶数妾,老于其乡生子至多,初无他善可称,可为孝乎?学道之士,平生远游异乡,辅军匡国,教化兆民,为忠信而不顾产子,此随前论乃大不孝也。然于国家兆民有大功焉,则舆论称为大贤。”就是说有些人可能没什么才德,但是他就觉得“无后为大”为不孝,所以他就娶很多妾,生很多孩子。光生很多孩子,别人就称之为“孝”,利玛窦觉得这好像不太合适。另外一种人,他真正地向往天道,遵从天命,为国家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他可能没有时间生孩子养孩子,在传统看来还是不孝。法国传教士马若瑟也作了类似的反驳:“吾闻之,古帝尧舜其大孝也与。夫其大孝也,是以尧生丹朱,舜生商均耶;抑因尧得舜,舜得禹耶?吾窃以为非以形传形,为大孝,惟以德传德,则孝大矣!三不然则三孝之中最小者,养也。今有人于兹,家贫而亲老,样焉则不娶,娶焉则不养,其如之何?不养为小,无后为大,务大而舍小焉。噫!与其不娶,毋宁坐视老亲饥而死与?虽凡人之心,实不可忍也。孝子之心,岂其能忍之乎?夫无后既犹不如不养,焉可谓之大不孝也耶?方孝孺云:宁无后而不敢以非礼娶,知失礼重于无后也。欧阳修云:荀卿、孟轲之徒,善为言,然道有至有不至。”(马若瑟《儒教实义》,见于周岩编校《明末清初天主教史文献新编》)所以,这里面还是有一些很纠结的东西。在今天关于儒家是不是宗教?是不是要成为儒教?还有很多的争论。有一些人把儒家当成儒教,当然他们这个教的含义,也是众说纷纭,有的就拿西方的宗教来比附或者比较,有的说这个教是教化的教。对此,严复有一个讲法,他说:“孝,则中国真教也,百行皆源于此,远之事君为忠,迩之事长则为悌,充类至义,至于享帝配天;原始要终,至于没宁存顺。盖读《西铭》一篇,而知中国真教,舍孝之一言,固无所属矣。”他认为中国的宗教其实可以称之为孝教。我觉得他这个讲法是很有道理的,其他的讲什么如教化的教、公民宗教等等,这些实际上跟永生没有什么联系,不能称为一个真正的宗教。宗教一定要解决人的生死问题,也就是永生的问题,这样才能称得上宗教。道德等各个方面只是宗教附带的一些功能。

那么,在这里我们要问儒家是不是真正解决了永生的问题了呢?我觉得还是没有真正的解决。因为人的个体生命,是一个单独身体和灵魂的结合。身体的部分,自然可以通过子孙的延续留存,但是人的灵魂是独立的,你的灵魂不可能遗留到你的儿子身上。特别是现在,很多子女跟父母都不一样,不是说他们长得不一样,而是说他们的志向不一样,想法、追求不一样,所以你说你的儿子好像替你活着,这个不太可能。有些人就是想让儿子或者女儿替自己活着,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这样做反而搞出一些很麻烦的事情出来。所以子孙的繁衍只能保证一个家族或一个种族的存在与持续,但是不能解决个体的永生问题。

前面我们主要讲的是儒家的孝道,孝道的根源在哪里?就是对永生的一种追求。那么接下来我们讲讲《圣经》。《圣经》第一次讲孝敬父母是在《十诫》里。在西奈山上,上帝在两块石板上刻了《十诫》给摩西。其中第一条到第四条诫命是讲人应该怎样敬拜神,中心就是说要敬拜独一的真神,并且要按照合适的方式来敬拜他,不可拜偶像。而第五条诫命到第十条诫命是讲的人和人之间要怎样相处,其中第五条诫命就是讲人要孝敬父母,这一条在讲人和人关系的诫命里排在第一位的。后来在《新约》里又做了重申与强调,《以弗所书》(6:1-2)是这么说的:“你们做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理所当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久。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实际上这条孝敬父母的诫命,不只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而是唯一的带应许的诫命。这里应许就是说,你做到了孝敬父母,你就可以得到福,也可以得到长寿,所以我们看到神的心意是要我们去孝敬父母。在孝敬父母这点上面,基督教跟儒家的教导是一致的。当然各自的依据、根源不太一样。我们前面讲了儒家孝敬父母的根源在于他要追求永生,不只是个人的永生,而且是家族的永生。在基督教的信仰里面,孝敬父母并不是因为要永生(追求永生是用另外的方式解决的),人要孝敬父母主要是因为这是神的诫命、神的教导。

在基督教看来,父母特别是父亲是作为神的一个代表,派来驻在家庭里面,他代表了上帝。在这个家庭里面,他有三种职务:祭司、先知和君王。所以孝敬和顺从父母跟敬畏神是相关的,孝敬父母就得到一种很有力的支撑。

接下来我们看一看基督教、《圣经》怎样看待人的生命。《创世纪》(2:7)中说:“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这是讲人类的始祖亚当怎么被造。他的身体是用泥土尘土造的,他的灵魂是神给他吹了一口气,所以人是有灵的活人。人一方面有身体,来自于尘土,另外一方面他有灵魂,是上帝给他的。身体和灵魂的一个结合,他就成了一个有灵的活人,这是基督教对人的看法。身体和灵魂组成一个完全的人。身体是人的外形部分,是人灵魂的居所,是灵魂的帐篷或外衣。灵魂是身体生命的源头,是人生的命脉。说人身体和灵魂的统一体,主要是就此世而言的,即人在尘世的现实生活中,是以身体与灵魂统一的形式出现的。但人的身体与灵魂又具有可分性,人的灵魂离开人的身体,这就是他死了,即自然生命的死亡。人的身体是可以朽坏的,身体会衰老,死了之后埋在土里面会腐朽,会被虫子咬等等,但是人的灵魂是不朽的,不灭的。《圣经》里面讲得很清楚很坚定,不像儒家那样含含糊糊,希望有但不相信是真的。人的身体来自于尘土,也要归于尘土,但是人的灵魂到底去哪里呢?这就不一样了。《圣经》上说:信耶稣基督的是神和救主的,要上天堂;不信的会下地狱。

《圣经》里面是讲信耶稣基督是神,信耶稣基督为人的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免了我们的罪,这样的人就得永生,《圣经》里很多经文,都强调这一点。《约翰福音》说(17:3):“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所以在基督教里永生的问题是由认识耶稣基督,也就是认识神,这样来解决的。但这个信也不是靠自己,而是神的恩典,是神对人的拣选。神不拣选人,神不将他的恩典赐下,人是没有办法来相信的。《以弗所书》(2:8)是这样说的:“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

在儒家看来“孝”有三个层次,在先秦儒家经典《大戴礼记》中说:“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就是说孝敬父母有三种境界,最大的就是让父母受到尊荣,父母亲很欣喜;其次就是不要让父母受到羞辱;最低的就是要赡养父母,赡养父母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层次。“子云:小人皆能养其亲,君子不敬,何以辨?”(《礼记·坊记》)孔子对赡养父母也有个要求,不光是给他吃给他穿就够了,还要带有尊敬的心来赡养父母,不能对父母随随便便,对父母要有一种尊敬的心,包括在言语行为的一些细节方面都需要注意。第二个层次就是不辱,这涉及到精神层面了,前面敬也是涉及到精神层面,指“不辱其身,不羞其亲”(《礼记·祭义》),就是说你也不让自己的身体受到一些损伤、侮辱,也不要让父母亲感到羞愧,就是你不要做什么不好的事情,让别人在你的父母面前说:“哎呀,你怎么生这样一个儿子啊!干一些事情太出格了,太不像话了。”这样,你的父母会感到很受羞辱。这就是一种不孝。最高层次“孝”就是要尊亲,《孝经》所说的:“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这里就是讲要修身,要行道,行在天道之中,自己要扬名,也让你的父母得到荣耀。

其实在《圣经》里面也有这样的教导,比如《提摩太前书》(5:8)里说:“人若不看顾亲属,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还不好。不看顾自己家里的人更是如此。”他也强调要看顾自己的家人,这些跟《论语》跟儒家都是一致的,也都是讲要赡养父母。不辱,就是不羞辱自己的父母,这也是《圣经》里所强调的,比如诺亚方舟的故事。诺亚造了一艘大方舟,为了逃避大洪水,带着三个儿子包括儿媳妇,进了方舟。他们躲过这个洪水之后,诺亚年老了,他就有点放松了。他开辟了一个葡萄园,种植葡萄,然后酿酒,自己也喝酒。有一次,他喝醉了,赤身露体地躺在了那里,他的儿子含经过,就看见了父亲这种失态的样子,他去把他的两个兄弟也叫过来看。《圣经》里有明确的规定,就是不能够看自己父母的身体的,这是一种对父母的羞辱。含这样做实际上就是羞辱了自己的父亲,他的两个兄弟一个是闪,一个是雅弗,他们就不敢看父亲的身体,他们两个人拿了件衣服退了进去,把衣服盖在父亲的身上,然后等父亲醒来。父亲醒来之后,就诅咒了儿子含,祝福了另外两个儿子,就是让含去做他两个兄弟的奴仆。这是一个反面的例子。

《圣经》里面关于尊亲,使父母心里高兴快乐的教导非常的多。比如说《箴言》(10:1):“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叫母亲担忧。”《箴言》(15:20):“智慧子使父亲喜乐,愚昧人藐视母亲。”《箴言》(17:25):“愚昧子使父亲愁烦,使母亲忧苦。”《箴言》(23:24-25):“义人的父亲必大得快乐,人生智慧的儿子,必因他欢喜。你要使父母欢喜,使生你的快乐。”这些都跟儒家讲的是很相近的。《箴言》一直要人去寻求智慧,其中也指出:智慧到底在哪里。《箴言》(9:10)说:“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他们认为认识神,是最大的聪明,所以他们给儿女的教导也是让他们达到这样一个目标。像《箴言》(6:20-24)所说:“我儿,要谨守你父亲的诫命,不可离弃你母亲的法则,要常系在你心上,挂在你的项上。你行走,它必引导你;你躺卧,它必保守你;你睡醒,它必与你谈论。因为诫命是灯,法则是光,训诲的责备是生命的道,能保你远离恶妇,远离外女谄媚的舌头。”

当然,中国的孝子也很多,像舜帝,他也是一个孝子,他的弟弟和他父亲对他不好,但是他还一直对父亲和弟弟很好。孔子一个弟子闵子骞,也是一个大孝子,在二十四孝图里面,有一个故事叫《芦衣顺母》就是讲他的故事。他早年丧母,父亲又娶了一个后妻,就是他的后母,后母又生了两个弟弟。后母对他的两个弟弟好,对他不好。冬天他的弟弟有棉衣穿,他却只有加了芦花的夹衣。有一次父亲要出门,叫他赶车,但是他因为衣服太单薄了,冷得打颤,把绳子掉落在地上,他的父亲就骂他,拿鞭子打他,打在衣服上,里面的芦花就飞了出来,父亲就知道儿子受到了虐待,他想要把自己的后妻驱逐出去。这个时候,闵子骞却长跪在父亲面前,请求父亲饶恕他的后母。他说了一句话很有名的话:“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这句话真的非常令人感动,他的父亲最后听了他的话。人心都是肉长的,他的后母后来也知道了这个情况,就回心转意,对待闵子骞也视同己出,这就是《芦衣顺母》的故事。

其实在《圣经》里面也有很多孝顺的故事,比如说,约瑟,他就是一个大孝子。约瑟是他父亲雅各和母亲拉结生的,雅各最爱拉结,拉结生了约瑟和便雅悯,这两个孩子是他父亲最喜欢的,他父亲当然还跟利亚还有别的女人也生了很多孩子。他们兄弟十几个,约瑟最受宠爱,就遭到兄弟们的妒忌。后来,有一次兄弟们就想害他,本来想把他害死,但又怕回去不好交代,就把他卖到埃及去了,回来跟父亲说他被野兽给吃了。后来他的兄弟和他的父亲遇到了很大的饥荒,全家人饿得快活不下去了。他的兄弟们就跑到埃及去逃难,但没有想到他们的弟弟约瑟在那里因祸得福。约瑟被卖后历经苦难,这时已经当了埃及的宰相了。他的兄弟去借米,作为宰相的约瑟看到了他们,他并没有计前嫌,而是把他的兄弟还有他的父亲都接到埃及去,给他们田地牛羊,让他们在那里生活,最后给父亲养老送终,为父亲举行了很隆重的葬礼。所以说,约瑟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孝子。按照儒家的标准来说做得非常好。

儒家的孝道也有一些局限,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局限就是:“事亲人也如事天。”就是把父母当作天、当作神来侍奉,这是有问题的。后来就由此而发展出来“三纲”,分别是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为臣纲。这就把人的一种自然的情感,变成一个很僵硬的东西,正如林安梧教授所说:“‘父’这时候不只是那血缘性的自然连接的最高象征,而且具有绝对的宰制性、权威性,‘父’不再只是‘家庭’里的‘父亲’,而且是整个‘社会’里的‘父权’。”(林安梧:《儒学与中国传统社会之哲学省察》)孝敬这种情感就被异化了,到后来,民间就发展出“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这样的一句话,把父母当作天来侍奉,这就把父亲的权威绝对化了。墨子对儒家的孝道就有一个批评,他在《墨子·法仪》中说:“天下之为父母者众,而仁者寡,若皆法其父母,此法不仁也。法不仁,不可以为法。”就是说普天之下做父母的人很多,但是真正仁爱的好父亲还是少,如果我们都去效仿自己的父亲的话,那就是法不仁。他这个批评是有道理的。我们想想实际情况也是这样,所以儒家在很长时间,都没有办法对这个质疑加以正面应对。后来,明末儒家朱舜水自己也承认这点是儒家的软肋,他在《朱舜水集·忠孝辩》中说:“父母之于子,不能如鸤鸠之心,均平而专一;或者有爱而不爱焉,或者怜其少而矜其愚焉;而不顺之子,遂以此为藉口也。”(《朱舜水集·忠孝辩》)就是说,父母的爱不像那鸤鸠鸟一样均平,父母他对每个子女的爱是不一样的,常言道十个指头都不一样齐。中国的父母可能特别喜欢最小的那个,老么。而老大往往干活比较多,挨骂挨打的频率也比较多。所以后来一些子女之间起纷争,特别是在照顾父母,赡养父母方面,互相推诿。有的时候,兄弟姐妹间会说:“你小的时候父母最疼你,现在就该你赡养吧;或者说:老大你一直担当家里的事,应该是你来赡养。老大又会说他的理由:我从小就吃苦,从小就挨打挨得多,为家里做的贡献也多,现在我该歇歇了。”

父母不对的时候,父母说得不正确的时候怎么办?儒家又说了一个方法,就是“谏”。“谏”就是规劝,委婉地规劝父母。在《礼记·内则》如下:“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说则复谏。不说,与其得罪于乡党州闾,宁孰谏。父母怒不说,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这就是说规劝父母要用非常好听的声音,好的表情,如果父母不听的话,你还是要孝敬父母;如果你老劝父母,父母烦了,怒了,把你打的流血了,你也不能怨恨父母,从地上爬起来,你还是要孝敬父母。《礼记·曲礼下》里说:“子之事亲也,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三次规劝父母还不听,你要哭着跟随父母。这对儒家是很大的难题,后来荀子对此作了变更,他说:“孝子所以不从命有三:从命则亲危,不从命则亲安,孝子不从命,乃衷。从命则亲辱,不从命则亲荣,孝子不从命,乃义。从命则禽兽,不从命则修饰,孝子不从命,乃敬。故可从而不从,是不子也。未可以从而从,是不衷也。”(《荀子·子道》)但这一大段话,也还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是父母大?还是变通的原则大?儒家一直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

《圣经》里关于孝敬父母的这一诫命和一些教导,就避免了这样的矛盾与尴尬。《以弗所书》(6:4)中说:“你们做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就是说孝敬不光是对子女的要求,对父母特别是对做父亲也有要求。经文强调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儿女。并不是说父母说的就是对的,而是要看父母的话语,是不是符合神的心意,是不是符合《圣经》的原则。这样,就避免了对权威的滥用。这样的教导在圣经里面还有很多,像《歌罗西书》(3:21)中说:“你们做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恐怕他们失了志气。”这告诉我们还是要尊重一些儿女的权利,要让他们能够做出自己的一些选择。不要过多的滥用做父母的权威。

在《圣经》里面,对做父母的和做儿女的都有一些要求。《箴言》(17:6):“子孙为老人的冠冕,父亲是儿女的荣耀。”前几年在中美青少年之间做了一个问卷调查,问:“你心目中所崇拜的人是谁?你想仿效的人是谁?最尊敬的人是谁?”很多中国孩子写的人物都是歌星、影星、体育明星等等,但是有不少美国的青少年,他们写自己最尊敬的、最想效仿的就是他们的父亲,或他们的母亲。从这里可以看出,美国的一些为人父母者,为儿女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现在有好多中国的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拼命想让孩子学习,可是他们自己没有做出一个很好的榜样。这是很遗憾的。

在这里我念一下,麦克阿瑟将军的父亲为他做的一个祷告词:

亲爱的天父,祈求您,让我成为一个比较好的父亲,教导我了解我的孩子,耐心地倾听他们想说的话,和蔼地回答他们的问题,让我避免打岔或驳斥。帮助我对他们有礼貌,就如同我希望他们对我有礼貌一样。禁止我嘲笑他们的错误,或将他们的言行视为可耻或可笑的。希望我永远不要因愤怒、怨恨而处罚他们,想藉以显示我的权威。帮助我,亲爱的主!藉由我的言行,让他们了解诚实的确可以带来幸福。减少我内心的不善,不要苛求他们有成人的成熟程度和判断力。让我不要剥夺他们想要为自己做事或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帮助我应许他们合理的要求,同时给我勇气拒绝可能会对他们造成伤害的特权。主啊!帮助我成为一个公平、正直、和蔼的父亲。让我得到他们的爱和尊敬,他们会想要学习我的榜样。这将是最高的赞美。阿门!

麦克阿瑟的父亲特别强调要了解孩子,要和蔼地对待孩子,要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话,要尊重他们自己做决定的权利,不要过分地要求他们,这都是非常好的。

另外一方面他也强调不要给孩子们更多的特权,要拒绝给他们一些可能会对他们造成伤害的特权,因为孩子不知道什么东西对他是真正好的,他什么都要。作为父亲,一定要知道有些东西可以给,有些东西是不可以给的。现在有些孩子出现问题,可能是由于父母给了他一些特权。如李天一这个个案,想一想,为什么后来他被送到监狱里去了,其中有一点,我觉得就是,他的父母给了他特权,他十六岁还没成年的时候,父母就给他买了豪车,他开那个车出了事情。这就是父母给了他一个不应该给的特权的后果。

下面是麦克阿瑟将军本人在二战初期,被日本人打得节节败退的时候,逃到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面,为他自己的儿子做的一段祷告:

主啊!教导我的儿子,在软弱时能够坚强不屈;在惧怕时能够勇敢自持;在诚实的失败中,毫不气馁;在光荣的胜利中,仍保持谦逊、温和。教导我的儿子,笃实力行,而不从事空想;使他认识您,同时也认识他自己;这才是一切知识的开端。我祈求您,不要将他引上逸乐之途,而将他置于困难及挑战的磨炼与刺激之下;使他学着在风暴中站起来,而又由此学着同情那些跌倒的人。求您让他有一颗纯洁的心,一个高尚的目标;在学习指挥别人之前,先学会自制;在迈向未来之时,而不遗忘过去。主!在他有了这些美德之后,我还要祈求您赐给他充分的幽默感,以免过于严肃;赐给他谦虚,使他永远记着真正的伟大是单纯;真正的智慧是坦率;真正的力量是温和。然后作为父亲的我,才敢轻声地说:“我总算这辈子没有白活。”阿门!

在这两个祷告词里面我们能看到,他们所注重的不是物质,不是钱财。他们主要讲的是品格,怎么样塑造自己和孩子的品格,其中,麦克阿瑟将军父亲和麦克阿瑟将军本人都强调了“诚实”。“诚实”是《圣经》中所多次强调的主要品德:“他是磐石,他的作为完全,他所行的无不公平,是诚实无伪的神,又公义,又正直。”(《申命记》32:4)“耶和华的眼目遍察全地,要显大能帮助向他心存诚实的人。”(《历代之下》16:9)麦克阿瑟将军的父亲说诚实可以带来幸福,将军自己说:“在诚实的失败中毫不气馁。”就是说重要的不是失败或者成功,而是诚实,这一点非常重要。而很多中国人主要看重的是失败与成功,而不是诚实。有些人宁可说谎也要成功。真正有品格的人宁可失败也要诚实,但是他们最后还是能够获得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还有,麦克阿瑟强调“真正的伟大是单纯”,这跟我们的观念也是不一样的。“真正的智慧是坦率”,我们可能更多的是绞尽脑汁,想各种办法,把别人弄倒或弄垮。还有他说“真正的力量是温和”,而不是摆架子,不是虚张声势。这句话也有《圣经》的背景,《诗篇》(18:35)中说:“你把你的救恩给我作盾牌,你的右手扶持我,你的温和使我为大。”一个真正自信的人、伟大的人、有力量的人,是温和的。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效仿自己。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西方的孝道是怎么样的。

(本文为作者2016年3月17日在中国古典学微信群里的讲座。由邢雪菲记录,已经作者审阅)

石衡潭,学者,现居北京。主要著作有《电影之于人生》《光影中的信望爱》《论语遇上圣经》等。

作者:石衡潭

第4篇:小学生孝敬父母事迹

看到了他那像花儿一样灿烂的笑容。

我是同学们的好榜样。六年来,我从不迟到、早退、旷课,从来没有缺交过一次作业,学习踏实,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不做小动作。做好课前认真预习,课后认真复习。就是因为我的勤奋和努力,才获得了优秀班干部的光荣称号。记得有一次上体育课,我们班上的一个男生打篮球是不小心摔伤了,出了许多血,我看见了,什么都没有想,和另外几个同学一起把他扶到了医务室。后来我得知他骨折了,正在医院治疗,已经好几天没有来上学了,耽误了许多课程。后来他回来了,只要一有时间,我就主动的帮他温习功课。后来他向我表示感谢,我只是笑了笑,告诉他:“没什么,同学之间就要互相帮助,这是我应该做的。”

千言万语无法表述我的心情,只是真诚地希望大家投我一票,因为我不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温室花朵,我是一朵不怕风霜的的梅花,我能经受住来自各方面的锻炼和考验并以身作则好好学习,遵守纪律,认真听讲,取得更优异的成绩,为我们兴海学校、为我们可敬的老师们、为我们XX班争光。

请相信我,我希望竞选成功,渴望得到你们的支持与关爱!

谢谢大家!

我叫xxx ,生于xx年xx月,是xx学校x年级x班的一名小学生。我在学习上认真刻苦,各科成绩都很好;在实践中能够勤于动手,敢于大胆实践,勇于开拓创新;在班级工作中,能出色地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并多次受到表彰。我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现,是同学们的好榜样。

一、刻苦学习,勇攀高峰

在学习中,我有着一股钻劲儿,不向任何一道难题低头。虚心好问是我从小养成的好习惯,正是这种好习惯促使我不断发展,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科的成绩好比芝麻开花节节高。每当遇到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我总会耐心地尽其所能,认真讲解。虽然我的学习成绩并不是班中的第一名,但我的这种学习态度是无人能及的。在成绩面前,我从不骄傲,我认为,这算不了什么,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必须不断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标。

二、团结友爱,乐于助人

我一直认为,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是一个学生的优良品质,祖国的美好未来需要大批的建设者,仅靠个别人的本领是不行的,如果能使全体同学都取得进步,那就是我最快乐的事。平时,我不仅和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在一起谈心得、交流学习经验,争取更大进步;还经常主动关心班里学习较差的同学,我总是不厌其烦的帮助后进生解答疑难、耐心讲解。

乐于助人也是我的一大特点。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为一名患白血病的孩子献爱心捐款活动,当我听了关于那位孩子的事迹后,心情非常沉重,感到自己的生活比他要幸福多了,想为他尽一些自己的力量。在和父母商量后,我把自己半年来积攒的所有零花钱全部捐了出去。象在班里帮助同学打扫卫生,借给同学们学习用具等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每一件小事都饱含了我对班集体的热爱和对同学们的友情,我一直坚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美好社会一天比一天好。”

三、快乐阅读,才艺相长

我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父母都是中学教师,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了我热爱读书的好习惯。从二年级开始,我就给自己定了一个“快乐阅读伴我成长”的长远读书计划,要求自己每天无论多忙,都要抽出至少半个小时进行课外阅读,并坚持写读书笔记和日记。几年来,我已写了好几本读书笔记和日记,并且有多篇作文在《济源广播电视报》等报刊上发表,自己连年获得了学校的“读书标兵”、“写作特长生”等荣誉称号,我家也被学校评为“书香家庭”,广泛的阅读丰富了我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也培养了我良好的道德情操。

我爱好广泛,除了阅读之外,我还喜欢旅游、摄影、剪纸、二胡还有舞蹈,几年来,我在父母的陪伴下,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波涛汹涌的大海、雄伟壮丽的神农山、历史渊远的晋祠、气势浩荡的兵马俑都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在游玩的同时,增长了我在课本中无法学到的知识,也让我的摄影技术大大提高。我非常喜欢拉二胡,每天坚持训练,有时完成作业后已非常困乏,但我仍然鞭策自己不敢懈怠。我喜欢舞蹈,在今年六一儿童节学校文艺汇演中,我和同学们自编自演的舞蹈《不怕、不怕》获得了二等奖。

四、老师助手,同学榜样

无论在家在校,我都能够受到正确思想的教育和熏陶,因此,我像一棵充满生命力的小苗儿,在阳光雨露的哺育下茁壮地成长。在同学中,别看我长得瘦小,但是一名挺懂事的“小大人”,老师和同学都很信任我。我勤勤恳恳地为班级为同学服务,成了老师的小助手,对老师交给的任务,我总是做得有条不紊。身为英语科代表,除了帮助老师收发作业,还经常帮助老师给其他同学讲解辅导,真正成了老师的小助手。几年来,我上学从不迟到或早退,上课专心听课,独立思考,认真完成各科作业。见到有同学违反了学校规定,我会毫不犹豫地上前指正。有时遇上个别同学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闹起来,我总是主动上前劝阻,并跟他们讲些“同学之间要团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道理。常常能使犯错的同学静下心、沉下气来承认错误并表示坚决改正。

我的每一个点滴进步,都和各位老师的辛勤培育是分不开的。班主任老师给了我极大的鼓励,每年班主任给我的评语都是:思想进步,成绩优秀,关心集体,热爱劳动,要作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等等。

第5篇:小学生孝敬父母先进事迹

她叫祁惠,今年11岁,在陈滩小学五年级读书,她是班长,还是学校少先大队的宣传委员,她是父母的好女儿,爷爷、奶奶的好孙女,老师的好帮手,同学们的好榜样,村队的好少年。

很小的时候她就懂得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还是三年级时她就学会了洗衣服,四年级时就学会了做饭。从小就知道使用礼貌用语,向长辈问好,深受村队居民的喜爱。她的父亲经常出外打工,母亲也是一天到晚忙在田地里,看到父母这么苦、这么累,她悄悄的把父母的脏衣物揉洗干净,把屋子打扫的干干净净。放学后她还抢着为父母作饭、盛饭、洗刷锅碗。有好吃的她首先想到的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去年夏天至今,她母亲因患有严重腰椎疾病卧床休养,小小的她早早的背上了生活的重担,她父亲在外打工,每天中午、下午做饭的活计就落在了她的身上,放学后她总是急匆匆的往家里赶,作饭洗锅、喂猪。中午两个半小时的午休时间忙完家务后,她还要到田地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玉米、水稻拔草。看着这么小的孩子这么懂事,这么小就担上了生活的重担,队上的许多村民自愿到地里帮忙。周围邻居还把饭作好送到她家里,都夸她是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在学校里,她也不忘对同学们讲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要善待父母,尊敬长辈和老师。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他同学。在学校召开的家长座谈会上,她的事迹打动了所有的家长和学生,她的父母非常感动,流出了激动的热泪,她爸爸说:“有这样的好女儿没白活,再苦再累也值。”

学校的朗诵比赛、学会感恩主题征文比赛她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孝敬父母月”活动中,她的表现是最优秀的。学校组织的“学会感恩”演讲比赛,她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她的演讲把全校的学生都打动了,许多孩子不由自主的留下了热泪。我校推荐她参加了中心小学的“学会感恩”演讲比赛,她同样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又被中心小学推荐参加了青铜峡市的小学生“学会感恩”演讲比赛,她特有的清脆声音、感人的事迹、激情的演说更是博得了阵阵掌声。许多小听众的眼睛都湿润了,活动完后抢着和她交朋友。

她品学兼优,善于团结同学,热心助人、人缘很好,和同学关系密切,同学们都愿意接近她,更因为她乐于助人,在班上威信很高,同学们只要有困难,就会去找她。她只要力所能及,都会伸出热情之手竭尽全力地帮助他们,从不推辞拒绝。如有的同学书不会读,她一句一句地教;有的同学应用题不会解她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给讲解。同学感冒了,她帮着取药、倒开水。她还喜欢活动,篮球场上,乒乓球台旁,经常有她和同学们活跃的身影、清脆的笑声和欢呼声。老师也非常欣赏她的才智和为人,时时刻刻关心呵护她的成长,她尊敬师长,说话温和有礼貌。对学校的宣传工作认真负责,用她那百灵鸟般的歌喉,为同学们播送着红领巾广播内容。

她,时常面带微笑,一脸书生气,一眼望去并没什么特别,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学生,乐于助人,工作负责,成绩优异,全面发展。她自上学以来,一直勤奋好学,加上聪明才智,因此获得了骄人的成绩和荣誉。一年级时就荣获全校讲故事比赛一等奖。三年级获中心学校写作比赛一等奖,演讲竞赛一等奖,四年级获语、数双课第一。还是我校的小乒乓球冠军。年年被评为陈袁滩镇“优秀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今年又被评为吴忠市“三好学生”,在一年一度的孝敬父母活动中,她均被评为“好孩子”,并多次在各类比赛中为班级,学校赢得荣誉,是同学们心中的好榜样。本学期,她毅然决心拿下语、数双课第一,以此报答父母和老师的厚爱。

第6篇:小学生孝敬父母尊敬老人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她叫祁惠,今年11岁,在陈滩小学五年级读书,她是班长,还是学校少先大队的宣传委员,她是父母的好女儿,爷爷、奶奶的好孙女,老师的好帮手,同学们的好榜样,村队的好少年。

很小的时候她就懂得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还是三年级时她就学会了洗衣服,四年级时就学会了做饭。从小就知道使用礼貌用语,向长辈问好,深受村队居民的喜爱。她的父亲经常出外打工,母亲也是一天到晚忙在田地里,看到父母这么苦、这么累,她悄悄的把父母的脏衣物揉洗干净,把屋子打扫的干干净净。放学后她还抢着为父母作饭、盛饭、洗刷锅碗。有好吃的她首先想到的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去年夏天至今,她母亲因患有严重腰椎疾病卧床休养,小小的她早早的背上了生活的重担,她父亲在外打工,每天中午、下午做饭的活计就落在了她的身上,放学后她总是急匆匆的往家里赶,作饭洗锅、喂猪。中午两个半小时的午休时间忙完家务后,她还要到田地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玉米、水稻拔草。看着这么小的孩子这么懂事,这么小就担上了生活的重担,队上的许多村民自愿到地里帮忙。周围邻居还把饭作好送到她家里,都夸她是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在学校里,她也不忘对同学们讲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要善待父母,尊敬长辈和老师。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他同学。在学校召开的家长座谈会上,她的事迹打动了所有的家长和学生,她的父母非常感动,流出了激动的热泪,她爸爸说:“有这样的好女儿没白活,再苦再累也值。”

学校的朗诵比赛、学会感恩主题征文比赛她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孝敬父母月”活动中,她的表现是最优秀的。学校组织的“学会感恩”演讲比赛,她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她的演讲把全校的学生都打动了,许多孩子不由自主的留下了热泪。我校推荐她参加了中心小学的“学会感恩”演讲比赛,她同样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又被中心小学推荐参加了青铜峡市的小学生“学会感恩”演讲比赛,她特有的清脆声音、感人的事迹、激情的演说更是博得了阵阵掌声。许多小听众的眼睛都湿润了,活动完后抢着和她交朋友。

她品学兼优,善于团结同学,热心助人、人缘很好,和同学关系密切,同学们都愿意接近她,更因为她乐于助人,在班上威信很高,同学们只要有困难,就会去找她。她只要力所能及,都会伸出热情之手竭尽全力地帮助他们,从不推辞拒绝。如有的同学书不会读,她一句一句地教;有的同学应用题不会解她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给讲解。同学感冒了,她帮着取药、倒开水。她还喜欢活动,篮球场上,乒乓球台旁,经常有她和同学们活跃的身影、清脆的笑声和欢呼声。老师也非常欣赏她的才智和为人,时时刻刻关心呵护她的成长,她尊敬师长,说话温和有礼貌。对学校的宣传工作认真负责,用她那百灵鸟般的歌喉,为同学们播送着红领巾广播内容。

她,时常面带微笑,一脸书生气,一眼望去并没什么特别,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学生,乐于助人,工作负责,成绩优异,全面发展。她自上学以来,一直勤奋好学,加上聪明才智,因此获得了骄人的成绩和荣誉。一年级时就荣获全校讲故事比赛一等奖。三年级获中心学校写作比赛一等奖,演讲竞赛一等奖,四年级获语、数双课第一。还是我校的小乒乓球冠军。年年被评为陈袁滩镇“优秀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今年又被评为吴忠市“三好学生”,在一年一度的孝敬父母活动中,她均被评为“好孩子”,并多次在各类比赛中为班级,学校赢得荣誉,是同学们心中的好榜样。本学期,她毅然决心拿下语、数双课第一,以此报答父母和老师的厚爱。

第7篇:孝敬父母先进事迹

孝顺“美”少年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语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告诉我们不仅要孝敬父母、爱护子女。还要尊敬其他的老人、像爱护自己父母一样爱护其他老人;像爱护自己子女一样爱护其他的小孩。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提倡的尊老爱幼的民风民俗,是孝道的表现。

我在学校是一个认真学习讲文明有礼貌的学生,课前我能认真收集资料并做好预习,上课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任务,还能抽出时间认真阅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不管何时,我见到老师和同学都能热情礼貌的打招呼,平时与同学团结友爱,热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我都踊跃参加。

我从小就懂得孝顺父母,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故事,却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表现出来。妈妈身患癌症,爸爸整天上电脑玩游戏,自己用幼稚的肩膀,帮劳累一天的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每次放学帮妈妈去买菜,协助妈妈做好晚饭, 每逢吃饭时,也总是等妈妈坐下了,自己才坐下动筷子,有好吃的,我总是先让妈妈吃,然后再自己吃;吃饭从不挑食,也不掉一粒饭,总是把碗里的饭吃得干干净净才完事。饭后帮妈妈洗碗、捶背、揉肩、打洗脚水、洗衣服……把自己的事情都打理好,从不让妈妈为自己操心。妈妈生日那天,我早上早早的起床,和好面后,偷偷的拿起刀切面,等水开了,我把面条下进去,尽量不弄出一点声响,等面做完了,妈妈也醒了,我主动给妈妈端过去,大声地说:“妈妈,您辛苦了,今天是您的生日,我祝您生日快乐!”妈妈激动的流下了热泪。同时虚心倾听爸爸教导,想方设法劝阻爸爸玩电脑,引导爸爸参与家庭活动,使爸爸更多的理解妈妈,关心妈妈,融洽了父母关系。是爸爸妈妈的精神支柱,更是爸爸、妈妈的“贴心小棉袄”。每次出门,进家门总是和家人打招呼,经常把学校发生的趣事和大人分享,遇到困难时也能主动和家人交流寻求帮助……我用自己良好的行为影响着我身边的同学们。

孝心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的美好情感—单纯的甜美的,自然地,它给予我们的是生活的阳光,生活的雨露。《三字经》中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其文。”,自古以来,孝敬父母就是人类必备的美德,在此真诚地希望,我这朵孝顺之花越开越艳,越来越美,越开越沁人心脾。

孝敬其实很简单,平平凡凡才是真。让我们的每个学生都做个感恩孝敬的孩子!

第8篇:孝敬父母先进事迹

孝顺“美”少年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语有云:“老吾老以及人

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告诉我们不仅要孝敬父母、爱护子女。还要尊敬其

他的老人、像爱护自己父母一样爱护其他老人;像爱护自己子女一样爱护其他的小

孩。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提倡的尊老爱幼的民风民俗,是孝道的表现。

我在学校是一个认真学习讲文明有礼貌的学生,课前我能认真收集资料并做

好预习,上课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任务,还能抽

出时间认真阅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不管何时,我见到老师和同学都能热情礼貌的

打招呼,平时与同学团结友爱,热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

我都踊跃参加。

我从小就懂得孝顺父母,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故事,却在生活的点点滴滴

中表现出来。妈妈身患癌症,爸爸整天上电脑玩游戏,自己用幼稚的肩膀,帮劳累

一天的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每次放学帮妈妈去买菜,协助妈妈做好晚饭, 每

逢吃饭时,也总是等妈妈坐下了,自己才坐下动筷子,有好吃的,我总是先让妈妈

吃,然后再自己吃;吃饭从不挑食,也不掉一粒饭,总是把碗里的饭吃得干干净净

才完事。饭后帮妈妈洗碗、捶背、揉肩、打洗脚水、洗衣服……把自己的事情都打

理好,从不让妈妈为自己操心。妈妈生日那天,我早上早早的起床,和好面后,偷

偷的拿起刀切面,等水开了,我把面条下进去,尽量不弄出一点声响,等面做完了,

妈妈也醒了,我主动给妈妈端过去,大声地说:“妈妈,您辛苦了,今天是您的生日,

我祝您生日快乐!”妈妈激动的流下了热泪。同时虚心倾听爸爸教导,想方设法劝阻

爸爸玩电脑,引导爸爸参与家庭活动,使爸爸更多的理解妈妈,关心妈妈,融洽了

父母关系。是爸爸妈妈的精神支柱,更是爸爸、妈妈的“贴心小棉袄”。每次出门,

进家门总是和家人打招呼,经常把学校发生的趣事和大人分享,遇到困难时也能主

动和家人交流寻求帮助……我用自己良好的行为影响着我身边的同学们。

孝心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的美好情感—单纯的甜美的,自然地,它给予我们的是

生活的阳光,生活的雨露。《三字经》中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

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

见闻。知某数,识其文。”,自古以来,孝敬父母就是人类必备的美德,在此真诚地

希望,我这朵孝顺之花越开越艳,越来越美,越开越沁人心脾。

孝敬其实很简单,平平凡凡才是真。让我们的每个学生都做个感恩孝敬的孩子!

第9篇:孝敬父母先进事迹

古语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告诉我们不仅要孝敬父母、爱护子女。还要尊敬其他的老人、像爱护自己父母一样爱护其他老人;像爱护自己子女一样爱护其他的小孩。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提倡的尊老爱幼的民风民俗,是孝道的表现。

我是×××人,我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母亲是残疾人,走路不方便,父亲就靠种地供养我们姐弟三人。我从小就利用放学和节假日的时间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更是不敢随便乱花一分钱,深知父母的不容易。长大后,我如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教师这一崇高的职业,让我更深一步地体会到“孝”的真谛。我努力用爱和行动诠释什么是孝,做尊老敬老的表率。我上有父母、兄长,下有孩子,我们家是一个团结和睦的家庭。

让我一生都不能忘记的就是那次,母亲因腿脚不方便不慎摔伤,最后导致瘫痪。那时我还在中学教学,正好教初三毕业班,既不能耽误课程又要照顾老母亲,我就学校,医院两头跑。我给母亲喂饭、擦洗身子、按摩身体,更是找来笑话书给母亲讲笑话,让母亲暂时忘却身体的疼痛。有时一晚上也睡不了几个小时,即使这样我也没耽误孩子们一节课,更是在母亲的床前尽到了自己的孝道。一个多月过去了,经过我的精心照料,母亲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转,虽然不能再

走路了,但全家人还是特别高兴。

母亲一瘫痪就是十余载。在这些年里,我下班的第一件事就是陪母亲聊天,帮父亲做饭,给母亲洗脸擦身、喂汤喂药、端屎端尿,隔三差五给老人洗澡换衣,让老人随时干净清爽。后来我娶妻生女,我又多了一个帮手就是我妻子,我们一起践行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母亲开心快乐地度过了晚年。

我常说:“谁都有老的那一天,我自己也有女儿,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女儿才会孝敬我。”我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我觉得:孝敬老人,照顾妻子,疼爱儿女,让全家人幸福,他自己才幸福快乐。

我就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对于父母不管付出多少心血、多少汗水,这都是我应尽的义务。深知父母恩,行孝不辞劳。

上一篇:怎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下一篇: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