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孝敬父母的故事_血迹

2024-06-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让学生孝敬父母的故事_血迹(精选8篇)

让学生孝敬父母的故事_血迹 篇1

年近六旬的张老汉靠卖草药养家糊口,儿子正在上大学,一年几千元的学费对张老汉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张老汉不得不起早贪黑挖草药,尽管这样,药贩子依然将价钱一压再压,就在昨天,张老汉挖草药的时候不小心划破了手指,鲜血顺着指缝流向小臂,洇染了药贩子递来的一张纸币。

那是一张十元的纸币,张老汉小心地将它用绢布包起来装进贴身口袋,张老汉刚回到家儿子的手机响了,儿子的同学邀儿子去上网,张老汉忙伸手到袋中摸绢布,张老汉早已习惯了这种方式,大概儿子也习惯了。

张老汉一张张地将钱递给儿子,当递到那洇着血迹的纸币时,张老汉分明看到儿子眼睛里折射出的厌恶,但儿子还是接了,谁会和钱过不去呢?尽管它很脏。

张老汉一夜未眠,第二天像是做出了一件重大决定似的披了一件平常极少穿的衣服,戴上一顶草帽,喝一碗酒吃两碗红薯,蹒跚着向县城里去了。

儿子在县城的网吧玩了通宵,第二天准备和同学一起去跳舞,当儿子和同学经过县城最繁华的地段时,儿子看到一个似曾相识的人跪在地上,儿子不愿多想便随手将那张洇着血迹的纸币扔向了跪在地上的人。

“有钱人出手就是阔绰!”

“人家老爸做草药生意,有的是钱!”

“我有你这样的老爸也不枉此生!”

听着同学的赞赏和吹捧,儿子的心醉了。

跪在地上的人心却碎了。

傍晚在桌上,零钱和硬币居多,但有一张洇着血迹的纸币十分抢眼,是10元的。

让学生孝敬父母的故事_血迹 篇2

可是山下部落的人们不知道怎样才能爬到山上去。他们既不知道山上部落平时走的山道在哪里,也不知道到哪里去寻找山上部落,甚至不知道如何去发现他们留下的踪迹。

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派出了他们部落中最优秀、最勇敢的战士,希望他们能够爬到山上去,找回孩子。

他们尝试了一个又一个的方法,搜寻了一个又一个可能是山上部落留下的踪迹。尽管他们用尽了所有他们能想到的办法,但几天的艰苦努力也不过才前进了几百英尺。他们感到他们的一切努力都是无用的、没有希望的,他们决定放弃搜寻,返回山下的村庄。

正当他们收拾好所有的登山工具准备返回时,他们看到被绑架孩子的母亲向他们走来,而且是从山上往下走。他们简直无法想象她是怎么爬上山的。

待孩子的母亲走近后,他们才看清楚她的背上用皮带绑着那个他们一直在寻找的孩子。哦,真的不可思议,她是怎么找到孩子的?这个部落中最优秀、最勇敢的战士都迷惑不解。

其中一个人问孩子的母亲:“我们是部落中最强壮的男人了,我们都不能爬上那座高山上去,而你为什么能爬上去并且找回孩子呢?”

让学生孝敬父母的故事_血迹 篇3

父子俩坐在一棵大树下,父亲指着树枝上一只鸟问:“儿子,那是什么?”

“一只乌鸦。”

“是什么?”父亲的耳朵近来有点背了。

“一只乌鸦。”儿子回答的声音比第一次大,他以为父亲刚才没听清楚。

“你说什么?”父亲又问道。

“是只乌鸦!”

“儿子,那是什么?”

“爸爸,那是只乌鸦,听到没有,是只乌——鸦!”儿子已经变得不耐烦了。

父亲听到儿子的回答后,没有说一句话。过了一会儿,他突然站起身,慢吞吞地走进屋里。几分钟后,父亲坐回到儿子身边,手里多了一个发黄的笔记本。

儿子好奇地看着父亲翻动着本子,他不知道那是他父亲的日记本,上面记载着父亲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父亲翻到25年前的一页,然后开始读出声来:

“今天,我带着乖儿子到院子里走了走。我俩坐下后,儿子看见树枝上停着一只鸟,问我:‘爸爸,那是什么呀?’我告诉他,那是只乌鸦。过了一会儿,儿子又问我那是什么,我说那是只乌鸦„„”

“儿子反复地问那只乌鸦的名字,一共问了25次,每次我都耐心地重复一遍。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我知道儿子很好奇,希望他能记住那只鸟的名字。”

当父亲读完这页日记后,儿子已经泪流满面了。“爸爸,你让我一下子懂得了许多,原谅我吧!”

让学生孝敬父母的故事_血迹 篇4

他说,他的家乡在湖南农村,冬天没有暖气,也很少生炉子。他读小学的时候,每天都要和小伙伴们从五六里路远的地方赶到中心小学去上学。严冬时节,他们顶着星星赶路。为了抄近道,他们每天都要横穿一大片荒草坡。荒草茂密,露水浓重,等到了学校,他们的布鞋已经精湿了。他们的老师在门口摆开了一个个沙袋迎着他们。那用粗布缝制的袋子里,装了满满一袋热沙子。那是老师的爱人——孩子们的师母的“杰作”。她因为心疼孩子们冰凉的小脚,就弄来一口大锅,每天一早生起炉火把一锅沙子炒热,再分装在袋子里,让每个孩子把双脚舒服地藏在里面听课。教室门口那一双双精湿的小鞋,被她悄悄收走。她会利用炉火的余热,烤干那些鞋子,然后,再悄悄地把干爽的鞋子送回„„因为双脚被露水冰过,更因为双脚被沙袋暖过,当年的那个“孩子”长大后上了师范。当他成为一名小学教师,那来自岁月深处的爱与柔情时时赶来温暖他、提醒他,使他总被“怎样才能更好地为孩子们做些什么?”这样的问题幸福地追击。

他说,说到底,真教育其实就是对感恩之心的唤起,因为领受过,所以愿施与,因为愿施与,才会让更多人领受。如果一个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心怀厌恨,却奢谈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那无疑是荒唐可笑的。

这个老师的故事让我想起了一个叫安妮的美国女孩。安妮是不幸的,这个几乎全盲的女孩被送进“地牢”般的波士顿精神病院后,孤独、自闭,甚至会袭击“地牢”以外的人。但是,一个即将退休的老护士却不愿意放弃安妮。她一点点地接近她,每周都为她送来巧克力饼。在爱的感召下,小安妮的心智慢慢苏醒,不久就被“提升”到了轻度病房。后来,这个曾被判定是“没有希望康复”的小女孩终于被告知可以回家了。然而,她却拒绝回家,她执意留下来,决心把那个老护士所给予她的爱经由她的手传递下去。在安妮20岁那年,她走进了一个比她更为不幸的6岁小姑娘的生活,从而使这一天成为那个小姑娘“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从这一天开始,这两个不幸而又幸运的女子携手五十载,帮助上帝创造了奇迹。她们的名字是安妮·沙利文和海伦·凯勒。

我想,如果我们善于追溯,就一定会发现,在我们生命的上游流淌着一条多情的河流。那发源于石缝的涓滴,给了澎湃一个有力的昭示。一截老根被滋润,于是蔓延出了春天。

爱能促爱,爱能生爱。发源于“沙袋”的爱梦想着惠及整个沙漠,发源于“地牢”的爱梦想着施恩于最悲惨的人生。这个世界上确实失踪了很多东西,但是,爱一旦从我们的胸腔出发,就踏上了孕育爱、激发爱的旅程。爱的回响是这样真切,爱的回馈是这样丰赡!智者说:“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别让你的爱停驻、观望,让它出发,让它在自己不期然蔓延出的春天里获得永生吧!

让学生孝敬父母的故事_血迹 篇5

坐在飞往台北的飞机上,杨振宁博士想起了48年前在昆明读书的往事„„

1938年,即抗战爆发后的第二年,杨振宁以优异成绩破格考取了昆明西南联大物理系。三年级时,吴大猷教授给他讲课,使他对理论物理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第二年,他去吴教授家希望教授能指导他的毕业论文,吴教授欣然同意。吴教授的悉心指导,使杨振宁更加坚定了今后在理论物理研究领域里的主攻方向,甚至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来,杨振宁去美国继续深造,在理论物理研究方面有了不少突破。1957年,他与李政道博士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时,他想到了青年时代的导师,在给吴大猷教授的信中他写道:“学生这次获得殊荣,是过去先生悉心引导的结果,今日是学生感谢先生最好的时机„„”

飞机降落,杨振宁走下机舱,看到迎面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向他频频招手。“啊,吴老师,您身体还好吗?”杨振宁深情地紧紧握着吴教授的手。“振宁,想不到我会来台北与你相见吧!”吴教授又对他的学生说:“听说你要在台北组织一批朋友给我祝寿?”

“恩师80大寿,是学生应该做的。”

“不,不,我已向朋友们宣布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祝寿活动。”

师生俩走进机场餐厅休息时,一批新闻记者围上来进行采访。杨振宁一边回答记者的提问,一边忙着给吴教授端茶、递餐巾纸。他向记者们说:“吴老师是我一生研究领域中最早的领路人,没有吴老师在大学里对我的指导,就不可能有我的今天。”

第二天,台湾一家报纸在报道中这样写道:“杨振宁博士对他的恩师情谊之深,表现了中国传统的‘尊师重道’的美德。”

孝敬父母的故事 篇6

一感恩孝敬父母的故事

父母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从一个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他的生命就倾注了父母无尽的爱与祝福。或许,父母不能给我们奢华的生活,但是,他们给予了一个人一生中不可替代的——生命。父母为子女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当你受伤时,哭泣时,忧郁时,难过时,你可以随时回到这里,享受父母的爱,这,便是他们的幸福了。感恩父母,拿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只要能让他们感到欣慰,这就够了。央视曾播过一篇感人的广告:一个大眼睛的小男孩,吃力的端着一盆水,天真的对妈妈说:妈妈,洗脚!就是这样的一部广告时至今日,仍在热播,动人的原因,不是演员当红,而是它的感情动人心腑,不知感染了多少天下的有情人。很多人为其流泪,不止为了可爱的男孩,也为了那一份至深的爱,和发自内心的感恩。这样的事,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却又不愿去做。试问:“我们的感恩在哪里?”包拯辞官侍母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

--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二感恩他人

让感恩走进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吧!因为,感恩可以消解内心所有积怨,感恩可以涤荡世间一切尘埃,感恩是一种歌唱方式,感恩是一种处世哲感恩更是一种生活的大懂得了感恩,学会了感恩,每个人便都会拥有无边的快乐和幸福。智慧。

美国罗斯福总统的感恩

据说有一次家里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

罗斯福在回信中写道:“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好,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

一个生活贫困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

他的推销进行得很不顺利,傍晚时他疲惫万分,饥饿难耐,绝望地想放弃一切。

走投无路的他敲开一扇门,希望主人能给他一杯水。

开门的是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她笑着递给了他一杯浓浓的热牛奶。

女孩孝敬父母的励志故事 篇7

1陆佳丽,一个来自贵州屋脊韭菜坪山下的彝家女孩,家住赫章县珠市彝族乡韭菜坪村西泥组。是个阳光而略显羞涩的农村彝家女孩,现就读于赫章县珠市彝族乡初级中学七(7)班。品学兼优的她,与重病在身的奶奶相依为命14年。脸上却总挂着自信的微笑,明亮清澈的双眼仿佛可以洗净生活中所有的烦恼。

2004年,才有两岁的她,就承受人间最悲痛的苦难,爸爸还来不及告别,就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她甚至还来不及认清爸爸的模样,爸爸就走了。爸爸安葬好的第二天妹妹出生,母亲不堪生活的重负,改嫁到外省从此杳无音讯。由于生活的困苦,年老多病的的奶奶没有能力抚养兄妹三人,忍痛把妹妹陆阿芳托付给姑妈家帮忙抚养。从此奶奶带着陆佳丽和比大佳丽4岁的哥哥陆佳龙相依为命。

懂事的哥哥看到了家庭的困苦,初三毕业就辍学外出务工,从此,照顾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这个年仅14岁女孩柔弱的肩膀上,家中主要靠种地为生,有时她也会挤出点时间上山挖草药换一点微不足道的收入来贴补家用。当她看见别人家用马来驼游客上石林可以赚一些收入,于是每到周末就向邻居家借来马鞍子,用自己家的马驼游客上石林游玩,近两公里的山路一次收入10元钱,但是佳丽觉得已经不错了。奶奶身体不好,长期劳作导致双手变形、腰椎疼痛,重点的东西都拿不了,每个星期天小佳丽都要给奶奶背水把水缸背满,准备一些生活必须品。小小年纪的她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享受着快乐的时光,却把家庭的重担放在自己柔弱的肩上——上山背洋芋、背苞谷,在家背水、喂牲口,去地里割草喂猪都是她经常做的事情。周末晚上睡觉前,还要为生病的奶奶捶背,洗脚,尽自己所能为奶奶减轻病痛的折磨。多年以来,面对生活的一切磨难,她没有选择放弃,总是跌倒了又爬起来继续向前走。

一个贵州彝家女孩的孝心故事

2在学校,佳丽同学对待学习认真刻苦,脚踏实地,每一次作业都按老师的要求认认真真的完成,遇到不懂的问题,虚心请教老师。通过她的坚持,成绩得到了提高,成为了班级的佼佼者。升入中学后,英语这门学科对于零起点的她来说学习压力比较大,但是她坚持比别人早起,把上过的单词和课文一遍又一遍的朗读,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她对待同学也是一个热心人,遇到同学生病或有困难,她都会热情的帮助别人。同学生病了,她比谁都着急,午饭不吃,书包不收拾,都要坚持把同学送到家里。在读小学时,从家到学校有1个小时的山路要走,她总是天不亮就起床,放学了还要回家帮助奶奶做家务,家务忙完,已是夜深人静,这时才是她温习做功课的时间。就这样坚持着,在进入中学后,她更加阳光健康的生活学习着,在遇到不懂做的作业要么和同学们共同探讨,要么就是不厌其烦的去请教老师。懂事的她舍不得花钱坐车,每个星期五下午回家星期天回学校都要走4个小时的山路。提起陆佳丽同学,左邻右舍,老师和同学无不称赞,都说是一个懂事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虽然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但是小佳丽看上去还是那么的阳光那么的极积,当我们见到她时,她亲切的称呼我们“老师”,并邀请我们过段时间再来他家做客。当谈到哥哥时佳丽说“我哥是为了让我好好读书,减轻家庭负担才选择出去务工的,我很内疚也很无助,我只想好好学习将来找个好工作,给哥哥买一个大大的房子,一家人生活在一起。”谈到奶奶时,明显看见小佳丽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想起奶奶,我就不会累,奶奶已经为这个家庭操碎了心,落下了一身病,我将来一定要考卫校当医生,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治好奶奶的病,让奶奶多享受几年好生活,让像奶奶一样的人都能健康生活”。

让学生孝敬父母的故事_血迹 篇8

爸爸跟妈妈都老了

在孩童的时候

因为年轻的时候他们太疲惫了

我经常幻想自己拥有神力

声音不再响亮

可以阻挡爸妈的衰老

皮肤也不再光鲜

但岁月没有情感

就连头发都花白了

它把妈妈的头发都染白了

他们奔忙了一生

把爸爸的个子都磨的矮了

真得很累了

而我终于懂得了爸妈的辛酸了

他们活了大半生

只为了家庭跟子女

爸妈总把最好的留给子女

无怨无悔的付出

即使自己很委屈

心都快碎了

爸妈总企望子女成为龙凤

直到他们走路的步子慢了

即使自己很苦闷

听话儿的耳朵背了

这是怎样的一种无私的爱啊

子女才发现

世界上

他们真得老了

没有一种爱比父母的爱更深情

这一切改变悄悄的来临

作为子女

等看见的时候

怎能感受不到呢

时光却再也追不回了

又怎能不感恩呢

马鹏飞的孝心故事

这是一位14岁男孩每天几乎不变的生活:

早上5点30分起床,先烧两壶开水,晾成温水,灌到暖壶里,留着给奶奶白天喝;然后照顾奶奶穿衣服、洗脸、打针、喂药,接着做饭,收拾好碗筷后,去上学。下午放学后,一溜小跑回家,伺候奶奶吃饭、洗脚后,开始做作业,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

这是一个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从5岁起,这个男孩用柔弱稚嫩的肩膀,艰难地挑起生活的担子,9年如一日地照顾体弱多病的奶奶,书写了一篇大孝至爱的感人传奇。

这个男孩叫马鹏飞,辽宁省沈阳市147中学初一学生。

“奶奶,你不要怕,我就是你的眼睛”

1995年9月11日,一个小生命降临沈阳一个普通的家庭。47岁就抱上了孙子,张子凤高兴得合不拢嘴,给孩子起名“马鹏飞”,希望他能“展翅翱翔”。

但好景不长,小鹏飞出生不久,父母相继离家出走,奶奶成了他唯一的亲人。祖孙俩生活虽不富裕,却也能维持生计。

祸不单行,在小鹏飞5岁的时候,身患糖尿病的奶奶得了糖尿病合并症:双目失明、颈椎病、心脏病、末梢神经坏死。为了治病,张子凤不得不卖掉仅有的房子,开始了漂泊的日子。

还在懵懂之间的小鹏飞,就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担。

那些无比艰辛的日子,小鹏飞至今记忆犹新:“5岁时,我第一次炒菜,炒的是干豆腐丝,炒糊了;油也溅到了脸上。奶奶很心疼,流着泪,都吃了。”

奶奶身体越来越差,住进了医院。看着幼小的鹏飞,张子凤感到说不出的绝

望。小鹏飞24小时陪护着奶奶,困了就在病床旁趴一会。他不停地安慰道:“奶奶,你不要怕,今后我就是你的眼睛,帮你看东西;我就是你的拐棍,给你领路。”一边说,一边用小手轻轻地擦拭着奶奶的泪水……

邻居送来了香喷喷的烧鸡。小鹏飞一口也舍不得吃,他舔着手上粘着的油说:“奶奶,这鸡味真正,真是八珍的。你多吃些,眼睛就能看见了。”在场的医护人员、患者、陪护的人,都感动地掉下了眼泪。

小鹏飞7岁那年,奶奶得了肺炎,高烧不退;到了晚上,病情越来越重,喘不上气,意识有些不清,大小便失禁。幼小的鹏飞为奶奶脱下脏衣服,一点一点用温水擦干净奶奶的身子,又为奶奶擦上爽身粉,换上干净衣服。看着奶奶安静下来,小鹏飞又把换下的脏衣服用小手一点点洗净。

看着孝顺、懂事的孙子,奶奶心疼地哭了。小鹏飞一边给奶奶擦着眼泪,一边逗奶奶说:“奶奶不是臭奶奶了,奶奶变成香奶奶了,变成香奶奶了!”

“我是男子汉,我是家里的顶梁柱”

生活的磨难,让年少的鹏飞格外懂事。8岁起,家庭里里外外的事儿,小鹏飞都管了起来。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包拯辞官照顾父母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

三句半《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少年》

甲:敲锣打鼓响起来

乙:我们三个走上台 丙:上台说件什么事

丁:说感恩

甲:感谢父母养育恩

乙:感谢社会哺育恩 丙:感谢老师教育恩

丁:往下说

甲: 感谢朋友帮助恩

乙:感谢对手激励恩

丙:感谢生人接济恩

丁:说得好 甲:感谢同学友爱恩

乙:感谢长辈宽容恩

丙:感谢万物滋养恩丁:真不错 甲:滴水之恩涌泉报

乙:知恩图报不能忘 丙:世间百恩孝为先

丁:要记牢

甲:父母恩情似海深

乙:人生莫忘父母恩 丙:生儿育女世代传

丁:自古今

甲:鸟兽尚知养育恩

乙:父母不敬敬何人 丙:为人子女要孝顺

丁:莫忘恩

上一篇:学习周智夫先进事迹心得下一篇:建筑材料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