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复合应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研究

2022-12-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为探讨研究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复合应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 该研究对2009年2月—2012年4月收治50例患者进行观察治疗,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治疗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其中男28例, 女22例, 平均 (52.5±1.4) 岁, 梗死部位:19例为前壁, 24例为下壁, 7例为复合壁。所选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 (1) 存在典型的由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胸痛病症; (2) 心电图呈现出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所具有的动态演变图形; (3) 心肌酶与心肌损伤的标志物是正常值的两倍以上且呈现出动态变化;符合以上任意2项的患者即可入选。排除标准:在两周内出现咯血或胃肠道溃疡等活动性出血病人;患有出血性疾病、血液病或者是有出血倾向的病人;有恶性肿瘤或是肝肾功能障碍严重的病人。

1.2 方法

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25例, 两组患者均在30 min内将尿激酶150万U静脉泵入, 观察组接受300 mg氯吡格雷复合300 mg阿司匹林, 第2天口服75 mg氯吡格雷, 1次/d;口服300 mg阿司匹林, 1次/d, 3 d后改为口服100 mg, 1次/d;对照组患者接受300 mg阿司匹林, 第二天口服300 mg, 1次/d, 3 d后改为口服100 mg, 1次/d。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与再闭塞率, 患者在90 d时的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凝血指标。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症状全部消失或是基本消失, 提前出现CK-MB峰值;有效:患者的疼痛程度、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有显著缓解;无效:治疗后症状无变化;恶化:治疗后症状加重。

1.4 心电图判定标准

显效:ST-T下移到等电位线;有效:ST-T下移幅度为0.05-0.2 mV;无效:ST-T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幅度低于0.05 mV;恶化:ST-T在治疗后的缺血改变加重。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 观察组患者90 d时的左室射血分数较高,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比较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变化,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酶的时间均出现明显升高现象,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再闭塞率显著降低 (P<0.05) ;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如表1、2、3所示:

注:总有效率相比较, χ2=12.056, 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一种心肌缺血性坏死, 是在出现冠状动脉病变的情况下, 冠状动脉血供产生急剧下降或是中断现象[1], 使得相应的心肌出现长时间严重的急性缺血, 造成心肌坏死[2,3]。大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是因为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 在这种病变的状态下, 再形成冠状动脉血栓或者是造成冠状动脉痉挛。所以, 大部分急性心肌梗死的出现都会有以下相似的病理及生理变化, 也就是由于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血管痉挛、血小板激活及斑块破裂等一系列较为复杂的过程与血流动力学产生相互作用, 最终造成冠状动脉血栓的形成以及血管阻塞[4]。通常认为, 在冠状动脉血栓的形成过程中, 血小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出现破裂、胶原暴露或内膜损伤时会引起血小板迅速激活及附着, 此外, 损伤部位处血小板的激活会由于生长因子的释放而产生微血栓, 另外, 促使局部凝血系统发生功能紊乱, 造成血栓形成。

氯吡格雷属于血小板聚集抑制剂的一种[5], 氯吡格雷对二磷酸腺苷和其血小板受体相结合可以起到选择性的抑制作用[6], 防止通过二磷酸腺苷产生的糖蛋白复合物出现活化现象, 所以对血小板聚集可以起到抑制作用, 氯吡格雷一定要通过生物转化才可以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氯吡格雷除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外, 还可以阻止因二磷酸腺苷造成的血小板活化发生扩张, 对因其他激动剂所诱导产生的血小板聚集也会产生抑制作用, 但氯吡格雷无法对磷酸二酯酶具有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肠溶阿司匹林经由对环氧合酶的途径起到不可逆地抑制作用, 使花生四烯酸无法转化成血栓素A2, 进而无法使血小板出现黏附聚集。临床上广泛使用阿司匹林来进行基础抗栓治疗, 然而该药作用温和, 应用数日小剂量阿司匹林才会起到充分抗血小板聚集的功效, 很多研究显示[4,5]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能够加强抗血小板聚集的能力。

综上,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复合应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良好, 能够有效改善病人的症状,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尤其是适宜于无法进行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的抵抗性检测, 或是无法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的一些基层医院。

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复合应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 择来院治疗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25例, 观察组患者接受氯吡格雷复合阿司匹林治疗, 对照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与再闭塞率, 患者在90d时的左室射血分数及凝血指标。结果 对照组患者相比, 观察组患者90d时的左室射血分数较高 (P<0.05) ;两组比较凝血酶原时间 (P>0.05) ;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酶的时间均出现明显升高现象;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再闭塞率显著降低 (P<0.05) ;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复合应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良好, 能够有效改善病人的症状, 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急性心肌梗死

参考文献

[1] 陈丽萍.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应用于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作用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19) :94.

[2] 颜红兵, 马长生, 霍勇, 等.美国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升高心肌梗死治疗指南[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7:12-87.

[3] 吴荣辉.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26) :10-12.

[4] BowryA, BrookhartM, Choudhry NK.Mata 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lop idogrel Plus asp irin as compared to antip latelet monotherapy for the prevention of vascular events [J].Am J Cardiol, 2008, 101 (7) :960-966.

[5] 赵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与单用阿司匹林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作用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1) :25-26.

[6] 刘健, 郑彬.氯比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36) :60.

上一篇:脑梗死患者抑郁焦虑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下一篇:水泥搅拌桩加固软土路基的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