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培养酒店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浅谈培养酒店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通用11篇)

论文——浅谈培养酒店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 篇1

浅谈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

作者: 蓝妍_____ _ 单位: 北京建设大厦酒店

职位: 房务部经理___

目 录:

一、酒店复合型人才的定义

二、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

三、如何培养复合型人才

四、培养复合型人才收到的成效

五、今后的战略目标及努力方向

浅谈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

内容摘要

随着航空城酒管公司成立,我们旗下的酒店由原来的三家酒店扩展到现在的六家酒店,重要岗位的员工和管理人员的紧缺成为摆在我们面前首当其冲的难题。那么怎么能让我们实现“一人多专,一专多能”?怎么能让公司真正实现集团化管理?是需要通过考虑和不断努力来实现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酒店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时成为复合型人才更需要具备多种条件,掌握多种技能。本文通过分析航空城酒店管理有限有限责任公司及北京建设大厦酒店今后发展的方向及趋势,探讨酒店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及策略。

关键词:酒店人才 复合型 培养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发展需要的不断提升,酒店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那么,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复合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多种条件,掌握多项技能,还要有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并能够在很多领域大显身手。如今,培养“复合型员工”“复合型管理干部”开始成为处于不同层次酒店的共同目标。作为航空城酒店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想实现连锁经营,就更需要不断的培养复合型人才。

一、酒店复合型人才的定义

所谓酒店复合型人才是指具有扎实的酒店相关岗位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熟练的技能技巧、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等一专多能的实用性人才。

复合型人才就是多功能人才,其特点是多才多艺,能够在很多领域大显身手。复合型人才包括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方面。

二、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

航空城酒管公司随着不断的发展和壮大,旗下已经拥有了六家酒店。2007年到2009年共承租和开业三家酒店,在每一家酒店开业之前均面临着人员不到位的困难。是什么影响和制约着我们,显而易见——复合型人才的紧缺。面临这样的问题,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企业在有发展意向及愿景前,就应该想到提前对员工进行综合性的培养,或者在日

常的工作中多发现人才,进行合理化整合,提早培养员工的综合素质及对各岗位的适应能力。同时,培养复合型人才还可为酒店精简人员,降低各项成本的支出。近几年整个酒店行业的人力十分紧缺,高星级酒店需要质素比较高的人才,而中国大型城市这几年的新开酒店实在太多,一时间根本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于是酒店人才从高层到一线人员都频繁跳槽,业主对于这些人才所支付的代价当然是给予更高的职位和薪水,这使得整个业内的人力成本急速上升。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才的作用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未来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对于用人企业来说,“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能胜”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重用。

“我们的主张是在保证高质量服务的前提下,尽量少地使用人员,那么这就需要复合型人才,即一个员工,他可以担当不同的角色,一人其实等于多岗多功能,那么我们总体所使用的员工数量就会比较少,尽管人均薪水可能比较高一点,但对于企业而言,总体的人力成本是可以下降的。”上海鹏利辉盛阁公寓副总经理孟庆德如是说。从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不仅可进行有些岗位的有机合并,还可降低人员成本,提高员工待遇。可见培养复合型人才对我们想实现集团化管理,尤为的重要。

三、如何培养复合型人才

从我们酒店的情况也可看出,培养复合型人才会为企业带来很多的益处。那么如何培养复合型人才,是我们需要探讨的话题。北京建设大厦酒店07年1月开业,当时前台接待与收银是两个独立的部门,前厅部又分有预定、礼宾、总机、大堂副理等多个岗位,共有人员31人。我4月份接手前厅部的工作后,经过仔细的观察,发现员工对待工作热情不高,对重复性的劳动产生厌倦情绪,对日后的发展不报希望,而且人员的流失也相对不协调。通过以上的分析,合理的对人员进行了调整及整合。首先,将收银员与前台接待两个部门进行了合并,一名接待的工作不仅包括登记入住还要完成结帐退房的整个接待过程,这样就将原有16人减至10人。其次将预定员与总机话务员岗位合并,变为总机预订部,工作内容也随之合为一体,人员由原来的6人减为4人;然后将大堂副理与前台主管岗位合并,大堂出现的各种投诉、宾客接待等问题都交由前台主管处理,撤除大堂副理岗。整合的前期部门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接着,对员工进行了为期较长的理论及实际操作的培训,让员工充分的掌握不同岗位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最终实现有效合并。不仅使客人能够得到快速有效的服务,员工掌握多项技能技巧对前景充满希望,而且酒店也实现人员精简的目的。截至08年上半年前

厅部由原来的31人减少为22人,一年可为酒店减少各种费用10万元左右;同时员工的工资及福利待遇得到有效提高,酒店与员工之间能够达到双赢。

09年初客房部经理调回航空城工作,酒店将两个部门合并,由我担任房务部经理,也是酒店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做准备。客房部与前厅部的合并,有效的使部门间的沟通更加及时顺畅,不仅促进了服务的改进及两部员工之间的相互理解,同时我也在这个过程中由对客房专业知识的不懂不会,到一点一滴的熟知;由前厅部经理一步步转化为房务部经理,在成为复合型人才的道路上努力着。

以上两点,是我们北京建设大厦酒店在培养复合型人才做出的一些工作,同时也收到了相应的成效。

业内人士分析,其实此前已经有不少业者意识到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和可贵性,但是由于这类人才实在稀缺,自己培养也是煞费精力,培养好了还要当心被竞争对手挖角,所以这类人才一直匮乏。

而如今金融风暴来袭,一些酒店业者为了维持生存和发展,反而开始实质着手培养复合型人才以“过冬”,长远来看,这对提升酒店行业人力素质将产生积极影响。

可见,酒店要想发展壮大,还要通过培养复合型人才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四、培养复合型人才收到的成效

那么,复合型人才会给企业带来什么成效呢?总结以上内容,可以得出:

1、培养复合型人才企业可以减少人员的流失。员工可以学到多项技能,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员工通过各项技能的培训及学习,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同时员工会对企业产生一定的归属感,愿意留在酒店发展,并可以为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设计。

2、可以增强酒店的向心力、战斗力。复合型人才的增多,使企业随时能够应付各种问题的出现,提高员工协同作战的能力,使其跟随酒店的步伐前进。

3、可为酒店节约人力、物力,达到真正“截流”的效果。比如,一般高端酒店的前台工作人员仅仅是负责客人的入住和退房服务,但在上海鹏利辉盛阁公寓,其前台可以被称为顾客关系专员,他们除了负责基本的入住和退房以外,还需要负责处理客人在酒店内的一些琐事,这就减少了一般酒店所需要的礼宾或其他客服人员。

延续前期进行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下半年乃至今后我们仍要继续将此项工作延续下去。前期我们已经通过培养复合型人才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远远不够,我们应

该将此项工作做的更扎实,为以后酒管公司发展扩大提供人才,真正做到连锁经营,连锁管理,各酒店之间人才共享。

五、今后的战略目标及努力方向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打造酒店的复合型人才是今后的大势所趋,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工作。要想真正成为酒店的复合型人才,不是靠纸上谈兵就能完成的,还要靠自己不断的学习和创新来实现。也就是说,做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我们今后的战略目标及努力方向。

由于旅游业、酒店业的发展越来越快,也越来越国际化。目前,传统的职业培养人才方式只适于初级服务人员培养,很难达到行业飞速发展所要求的服务水平。

要改变现状,首先就要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酒店管理干部复合型人才,从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入手,培养出同时具备逻辑思维能力、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外语能力、适应职业生涯及职业发展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其次,要加强各级人员专业知识的学习。酒店可让不同部门的员工及管理干部相互对调部门或短期去不同岗位进行实践训练,以此途径来合理培养人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许会发现被复合的员工被复合后,可能会比在原有岗位更有发展潜力,更有工作激情,比原有岗位的人员更适合这个位置。另一方面要常年聘请行业、企业的老师或高级管理人员授课,相当部分的酒店管理人员有着较高的职位和多年的酒店管理经验。(如本期的中层管理干部培训班,就能够提高管理人员各个方面的能力,应该长期不懈的搞下去)

再者,应建立一支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管理干部队伍,才能使酒店的高复合型人才日益增多。酒店管理干部没有时间和精力从事一线服务的机会。也很少有机会进修和培训;因此,加强管理干部职业素养建设是培养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条件。

最后,还要不断的创新,大胆的想象。通过各种岗位的有机合并来提炼复合型人才,打破惯性思维,把复杂的东西尽量简单化。

针对北京建设大厦酒店房务部现有的实际情况,结合本次培训的内容及心得,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首先,实现岗位的有机合并,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

台经理与客房经理,前台主管与客房主管岗位的复合。

其次,减少工作环节及工作流程,将各岗位工作程序尽量简化;

然后,通过培养复合型人元,可从中发现人才,挖掘员工的各项潜能,发挥到极致。最后,通过日常多对员工灌输成为复合型人才对自己的优势,对职业的选择面变宽,日后的发展前景远大,自我挑战、自我价值的体现,薪酬的大幅增加等方面,让员工想成为、愿意成为复合型人才,这也是企业最希望看到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北京建设大厦酒店乃至酒管公司下一步工作的发展方向。我们会朝着更高更远的方向努力前行!

参考文献:

论文——浅谈培养酒店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 篇2

一、不同高校对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的原则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活动中, 人们普遍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其中大部分专业教师认为,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应当不断融入一些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其道德价值观念, 奠定良好的英语文化知识, 培养高素质双语人材。另外, 还有一些教师认为, 英语教学应当以教材为本, 无需过多介绍其民族文化背景, 侧重培养学习者的双语应用能力即可。综合来看, 专业外语人才具备如下特点:有扎实的语言文化功底, 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思想及道德标准, 并能欣赏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学及艺术作品。无论是强调是“外语+专业方式”还是“专业+外语能力”都是积极的。因此, 培养外语人才应更加注重知识结构的合理化, 宽泛化及实用性。为适应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特点, 针对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的趋势, 以往那种只掌握外语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而别无所长的“纯外语人才”已无法完全满足社会的需求。而积极设法将英语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有效结合的方法才是与未来就业市场进行接轨的唯一途径, 培养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是高校英语专业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

二、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1.应着重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

当今社会, 随着对个人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原先那种知识面单一的“专才”培养模式已渐渐被市场淘汰。一些人的旧有观念认为大学教育就是职业教育, 外语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只能选择翻译、导游、或教师等行业, 不再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全面素质的提高上。这种现象必然导致其就业面狭窄, 却没想到有多少公司白领或CEO原本就是学外语出身呢?所以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 只具备一点点外语知识, 却没有宽广的知识面作基础, 将很难适应眼下社会对外语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我们的市场经济呼唤全方位、高素质、适应力强、有相当应用能力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2.走出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误区

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不再是单一培养那种只能进行简单英语对话却不具备独立思考、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人。恰恰相反, 那些头脑灵活、思路开阔、社会适应能力强的“不安分”分子在实际的工作中更受大家的欢迎。不管是“专业+英语”, 还是“专业+第二学位英语”或选修课等模式都不能仅仅理解为只是用英语加辅助专业课, 或者英语和其他一些相关知识的简单叠加。我们既要保住外语专业学生的优势又要具备一定过硬的专业知识。例如据人才专家预测, 到明年我国对外贸类人才的需求将达到180万~250万, 而目前已有的人才数量不到100万, 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贸易业务发展的需要, 人才缺口在百万以上, 外语外贸人才炙手可热。另外, 在培养模式的选择上, 还必须根据本校办学的实际和社会需要的实际, 创建出实事求是的人才培养模式。

3.有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改革

在以往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诸如教学方法太过传统、模式单一、仅以教师本人传授语言知识为主要方式等问题, 从而忽视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学生只能被动接受, 减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忽略了其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 培养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就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 改革陈旧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以社会需求和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 积极利用第二课堂、网络资源等进行个性化自主式学习,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和知识应用能力。

三、教学结构与课程设置的重新定义

首先, 我们要敢于转变原有的、保守的观念, 改变脱离生产和生活实际的状况, 在注重教材的基础上, 积极培养英语应用及复合型人才。开展多样化的分级、分类教学课程模块, 凸显网络化、立体化、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尤为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广泛接触各类题材和体裁的语言文字材料, 安排适量的任务主题活动, 如主题辨论、情景交流、写作等。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兼具时代特点。

四、结束语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 新老知识不断更新, 教育教学改革也是必由之路。进行多元化复合人材的培养迫在眉睫, 而我们的英语教学也要围绕这一特点, 将不断进行有实践性的探索和研究。在机遇和挑战并存面前, 我们不但要树立起足够的信心, 还要虚心向其它行业精英求教, 取长补短, 不断探索, 全心全意为高等院校外语教学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摘要:根据2000年《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规定, 结合21世纪的时代特点和要求, 我们应着重培养和设计出新世纪人才所需要的英语课程, 努力在新形势下, 培养出适合时代要求、具备宽广的知识面、思维敏捷、有一定相关专业知识、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关键词:英语课程,教学大纲,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国外外语教学.

[2]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4]王艾丁.论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文教资料, 2006, (19) :84.

论文——浅谈培养酒店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 篇3

【关键词】新医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经济活动出现了服务多样化、核算复杂化、管理精细化等特点,医院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旧的财务管理制度难以适应现代医院经济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新医院财务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电算化以其高效、便捷、准确、及时等优势成为了实现医院财务管理的必要手段,日益受到医院财务人员的欢迎。为了更好、更充分地实现会计电算化在财务管理当中的强大功能,满足医院科学化、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医院应尽快培养一支能适应新财务制度、专业技术过硬的会计队伍,尤其要加快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

1.当前医院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1.1财务人员不能尽快适应医院新旧财务制度衔接

医院由旧的财务制度向新财务制度过渡过程中,许多财务人员尽管参加了一些业务培训班,但大多是短期培训,时间紧、信息量大,不能及时消化新的业务知识,再加上平时自觉学习能力不强,对新的会计制度及核算方法的掌握并不十分牢固,在业务技能方面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

1.2手工操作已实现不了对成本管理的需要

新的医院财务制度要求医院对其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这是一种新的成本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进行成本核算,使得财务部门的业务量及精细化管理的程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如果继续采用原始的手工操作就无法实现这方面的需求。医院必须实现会计电算化,用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算账、报账、查账以及对医院的成本进行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

1.3缺乏专业的会计电算化人员

在医院财务管理中,虽然大多数财务人员已通过电算化培训,但与实际运用还有较大的差距,不少医院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记账员、出纳员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只能对日常的会计核算进行处理,对如何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则无能为力。同时会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十分薄弱,一般只懂得怎样去使用计算机,谈不上对计算机及财务应用软件进行维护、开发和利用。

1.4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

现代医院的财务管理已由过去的传统算账、记账方式转化成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电算化为手段、以科学管理为主导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但目前与之相矛盾的现象是:懂会计核算的财务人员对计算机的应用掌握不多;懂计算机的技术人员又不会会计核算;既掌握扎实的会计基础知识和技能,还对计算机和财务管理知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能充分利用现代化办公手段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少之又少。这些现象的存在已经成为影响医院财务进行科学化管理的瓶颈。

综合上述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除了医院实行会计电算化,提高会计电算化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外,更要加快培养“会计—计算机—管理”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技术骨干作用,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以促进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

2.培养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有效途径

2.1会计专业化培训

在医院不具备引进外部高级财务管理人才的情况下,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深度挖掘可塑性人才,将那些有一定的会计基础、业务能力比较强的财务人员选拔出来,加强新医院财务制度及会计制度培训,全面熟悉和掌握新财务制度核算方法,在工作中能得心应手地处理一些疑难业务。

2.2微机专业化培训

在会计专业化培训的基础上,要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培训,要求专业人员不仅能熟练地运用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熟悉信息化网络建设和维护,而且要对本部门使用的财务办公软件的使用性能和使用方法有一个全面了解和掌握,在搭建财务核算平台过程中能够科学地设计架构,合理设定各个环节的内部会计控制点,规范必要的和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使会计工作在运用电算化的过程中进一步的规范化、标准化。

2.3管理专业化培训

培训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和提高医院财务的管理水平。在会计、微机专业化培训的基础上,一方面要加强专业人员对医院经济管理、财务管理理论的学习,掌握和熟悉用于财务分析的各种经济指标,培养撰写医院经济分析报告技能,另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电算化会计的运算速度快、数据分析准确的长处,为单位预测、决策和控制等管理工作服务,提高会计分析和决策的能力,更好地实现会计参与管理和决策的职能,从而推进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推进医院财务管理现代化进程。

医院会计电算化的出现,是医改环境下医院管理现代化和会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由于它的出现,才使得财务人员逐渐摆脱了繁琐的手工操作,财务工作的重心也从过去简单机械的财务核算模式向科学化、精细化的现代财务管理模式转移。

有一点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实施给财务管理带来的重大变革,最终是由处于主导地位的人去实现的,所以只有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打造一支技术精干的财务队伍,培养一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才能够促进医院会计电算化向深层次发展,使财务管理工作更趋科学化、合理化,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现代化医院管理的需要。 [科]

【参考文献】

[1]胡志宏.浅谈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化[J].商业经济,2009,(5):42-45.

论文——浅谈培养酒店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 篇4

[关键词]教育复合型人才终身教育

[作者简介]倪志梅(1971-),女,江苏南通人,南通大学,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江苏南通226001)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9-0027-02

进入21世纪以来,大众化教育和全民化教育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单一的知识体系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校必须要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其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尤其值得关注。

一、复合型人才产生的背景

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物产丰富的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还不均衡,教育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高等教育主要以单一的、过度强调专业的教育为主,以培养专家型人才的模式为主,突出地体现了窄、专、深的课程体系特色。在我国生产力较为落后的情况下,这种“专才型”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满足各行各业的人才需求,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逐渐凸显,传统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相对较窄、文化素质相对不均衡、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必须要创造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或人才培养模式。

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要求必须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多样化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要想适应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就必须在教育思想、培养目标、人才规格、专业设置以及培养过程、课程结构、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培养多种类型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求。从1989年上海财经大学在人才培养规格上明确提出“复合型”概念开始,复合型人才培养问题受到了全国高等院校的关注和重视,部分立足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新专业开始出现。

二、复合型人才的内涵

所谓复合型人才,其核心仍然是“人才”,而复合型人才与其他人才的本质区别在于“复合”二字。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复合”是指不同的两者或两者以上的合成,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或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人才,又称为综合型人才和全面型人才。“复合”二字具有广泛而丰富的内涵,复杂但不混乱,合而不分,分而必合,能够自如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总之,复合型人才是符合21世纪需要的多元化、全面化的时代精英。

复合型人才的主要特征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应用能力强,素质全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根本就是要打破僵化的思想和做法,使学生能够在不同专业或学科领域内汲取知识和技能,并能良好地运用不同学科的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知识的宽泛性和技能的多样性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生存和生活基础,其所创造的社会价值也更具有广泛、丰富的内涵。具体来说,复合型人才具有以下特征:

1.知识方面。其一,知识广而丰富。复合型人才最基本的是要掌握两门或两门以上的专业或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方法,同时要能有效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因此,在具备丰富、多样的知识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些知识转化为实际的需要,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为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提供条件、打好基础,更为学生步入社会提供了一块实验田,从而减少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期,也为其学习不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复合型人才除了要具备多学科综合能力以外,还应具备其他类型的能力,如分析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交际能力、洞察能力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二,知识的转换与互融。复合型人才要具有多学科的知识和多角度解决问题的思维与方法,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发散思维,而是应该本着以理论指导实践,理论相互交融为基础,从而形成更新的知识和更新的方法,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新的技巧和方法。知识的转换与交融程度是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能否融合多学科知识并使其发挥综合作用,是判断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标志。

2.能力方面。其一,素质全面。素质全面体现在不但要把丰富多元的知识融于一体,从而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不是知识的简单相加,而是不同知识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并在多种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综合能力,在实践中发挥其综合功能。另外,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更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还具有自信、乐观、豁达的品质以及吃苦耐劳、对抗挫折的良好素质。

其二,具有创新性。江泽民同志曾明确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复合型人才可以通过对不同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转换与融合,实现对自 身原有知识和能力的超越,并能获得一种更新的思维、方法和技能,从而提升自己的实力,也就是能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法来应对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新的解决方法。这是复合型人才创造力的激发过程,也是复合型人才自如运用知识的重要体现。

总之,复合型人才既具有丰富而又全面的知识,又具有综合创新的复合型能力。一般来讲,由于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一以及高校培养的模式各异,所以高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教育工程。

三、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意义

培养复合型人才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而且对深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1.培养复合型人才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高等教育改革涉及教育理念的改变、管理体制的完善、教育内容的更新等。可见,高等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构建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坚实的科学知识基础和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模式。高等教育肩负的特殊使命决定了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必须坚持创新、改革、提升,从而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严谨的学习态度,为学生的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多学科知识的互融与转换,从而使知识转换成真正的生产力。从教育实践的角度看,高校人才培养经历了从重知识到重能力再到重素质发展的过程,这反映了高等教育不断追求发展与进步的历程,高等教育在不断追求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理念的同时,教育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因此,在全民学习和终身教育的理念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教育价值取向,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2.培养复合型人才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知识和技术的单一性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而有效地转换和利用丰富、多元的知识就成了时代的要求。知识经济的发展速度之快,使得社会各个领域在适应知识经济发展步伐的同时,也不得不重新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提升发展能力。特别是由于高等教育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所以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也要与时俱进。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各领域要尊重和鼓励复合型人才的发展与培养。因此,在摒弃过时的、单一的、保守的人才培养观念和模式的同时,要转变观念,培养大批具有复合型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知识经济的发展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高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途径与措施

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为学生提供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和方法。高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不但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更要服务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要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挖掘学生优良的品质。高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靠全社会共同的努力才能实现。

1.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复合型人才培养首先做到思想先行。观念的转变和思维方式的灵活运用,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坚实基础。因此,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必须突破传统的“专门化”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方式上打破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模式,拓宽人才培养的领域,使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突破传统的学科知识型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并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培养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复合型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就很难落实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思想与理念。所以,高校教师更应该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积极参加相关的继续教育培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另外,教师还应该博览群书,用宽广的教学视角和生动的社会案例为学生的学习发挥导向作用。

3.合理设置和安排课程。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是要有深厚的知识和多样的技能,这就需要合理、科学而又实用地设置和安排课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学习的方向,也才能不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视野扩展。复合型人才的教育课程应贯通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大领域。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自行设计课程。在设置课程的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性格和爱好,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还要考虑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后续继续教育问题,从而为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4.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高等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把知识转化成真正的生产力,所以,在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衡量指标就是,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在人才培养类型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也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突出实践性,重视和强化应用性,因材施教,把握好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提出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的要求。

五、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

培养复合型人才实现双赢 篇5

曾几何时,精通某一领域的专业性人才还是用人单位眼中的“香饽饽”,可随着行业的进一步细分,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开始关注复合型人才。毕竟相对于占需求量较少的“专才”,复合型人才才是企业决胜市场的关键所在。

一、复合型人才的涵义

所谓复合型人才,是具有宽阔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文化教养,具有多种能力和发展潜能,以及和谐发展的个性和创造性的人才。这个涵义相对比较模糊,但是我们可以明确地理解,复合型人才应当构建的基础是在专业性上。

复合型人才是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能力,而且在某一个具体的方面能出类拔萃的人,即有一项专业技能,并在另外领域有特长的;不仅在专业技能方面有突出的经验,还具备较高的相关技能,其特点是能够在很多领域大显身手。复合型人才包括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方面。

二、复合型人才的现状

市场上缺乏复合型,究其原因是长期以来高等教育的职能主要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毕业后让他们按专业方向“对口就业”就成为高教运作的基本模式。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多学科交叉融合、综合化的趋势日益增强。当今的时代,任何高科学技术成果无一不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晶,所以目前高校培养的“专业对口”的毕业生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遍通过实施减人增效,建立一支高素质、多能型,勇搏市场冲浪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企业为了适应日趋复杂的经营环境,都在设法建立弹性组织结构,要求职工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当公司经营方向或业务内容发生转变时,能够迅速实施人力资源转移。于是公司要求职工不能只满足于掌握单项技能,必须是复合型人才。

四、复合型人才的形成

要塑造复合型人才,在知识结构上应该体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体现在对人文社会科学内各学科的融会贯通;体现在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上。复合型人才培养是一项艰巨而又繁杂的工作,不仅要做好职工本岗位的应知、应会培训,还要进行定期的轮岗、培训。更要有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只有企业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它才能健康持续、有条不紊的进行。1. 提高综合素质,实现超越

要成为复合型人才首先要有极强的自觉性。当今社会的重大特征是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这一特征决定每个人都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个人既要拓展知识面又要不断调整心态,变革自己的思维。在原有的专业人才基础上努力向π型人才发展,所谓的π型人才就是在原有的T人才基础上努力发展与自身的兴趣、特长相符合的另一项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会两条腿走路,这样才能成为日益变化的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正如一位相声演员说过“他是相声界电

工轮换担任若干种不同工作的做法,从而达到考查职工的适应性和开发职工多种能力、进行在职训练、培养主管的目的。在大企业中,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职工,被宣布进行横向流动,这已成为现代企业员工管理的普遍现象;是使员工成为多面手的有效渠道。

岗位轮换在企业经营上有很重要的作用。首先,岗位轮换制有助于打破部门横向间的隔阂和界限,为协作配合打好基础。其次,轮换有助于职工认清本职工作与其他部门工作的关系,从而理解本职工作的意义,提高工作积极性。除了在员工能力开发方面的作用之外,岗位轮换制度还可以满足个人求知欲,扩大知识领域,延长直线升迁的时间,防止既得利益现象的出现和发现管理上的弊端。

培养复合型专业管理骨干,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对于高级管理干部来说,应当具有对业务工作的全面了解能力和对全局性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培养这些能力,显然只在某一部门内做自下而上的纵向晋升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使干部在不同部门间横向移动,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并且与企业内各部门的同事有更广泛的交往接触。

论文——浅谈培养酒店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 篇6

1企业ERP应用及人才需求现状

自从1981年沈阳第一机床厂从德国工程师协会引进第一套MRPII软件以来,MRPII/ERP在中国的应用与推广已经历了30多年的风雨历程。但目前的现状却仍不容乐观,据统计,成功实施实现系统集成的只占10%-20%,没有实现系统集成或实现部分集成的只有30%-40%,而失败的却占50% ,并且在实施成功的10%-20%中大多为外资企业。除了实施成功率低下以外,实施后的应用成功率也不高,归根结底,都是ERP人才匮乏的现状所造成的。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社交软件、移动互联和云计算等新的应用模式的兴起,ERP系统的集成化和平台化趋势日趋明显,即帮助企业实现内部高度一体化、外部上下游的产业链协同以及兼顾商业化的融合协作等。因此,未来对ERP专业人才的需求更趋复合化,不仅是以往会操作ERP软件、懂得ERP基本思想、了解ERP基本原理的传统应用型人才,还应该是具有深厚的计算机技术功底、坚实的经营管理知识和能力、一定的ERP项目实施经验以及能把握现代信息系统发展和商业模式变革的习惯和思维等的人才,这对高校的ERP专业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因此,本文提出了融合知识、能力、素质和创新思维为一体的复合型ERP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及其实施策略,以期能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ERP专业人才。

论文——浅谈培养酒店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 篇7

1 复合型人才的内涵

复合型人才是具有复合型知识、复合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复合型人才, 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 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是智商与情商的结合。医学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应该具备以下素质。

基础扎实。基础知识是综合知识的根本, 是学习其他知识的指引, 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基础。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拥有扎实的基础, 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 在以后的工作中才能游刃有余。

知识广博。信息时代, 现代医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医学院校在教育内容上要紧跟变化的形势, 注重课程配套、知识结构的完整性,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开阔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能适应不同专业、跨学科领域的工作。

素质全面。素质是个人的才智、能力和内在涵养的综合体, 是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起点, 是区别成绩差异的个人特征。素质可以分为三类八种, 三类是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 八种是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审美素质、业务素质、劳技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人的素质是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结合中发展起来, 是以先天条件为基础, 在后天教育影响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和性质特点。我国积极推广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以学生的性格为基础, 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使学生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乐观的心理素质。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医学教育, 将对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勇于创新。创新是知识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 是人类对于实践的扩展性发现、创造性结果, 首先表现为个人行为, 不同领域表现为一种集体行为。创新是劳动的独特形式, 是实践的阶段性发展, 是社会存在的基本要素。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 运用已知的信息, 不断突破常规, 产生未知的新事物。创新的本质是突破, 突破旧的思维定势。复合型人才具备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产生了创新活动, 就具有了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懈动力, 也是复合型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

2 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在新的世纪、新的阶段, 我国实施了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决策, 人才强国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战略。单一型人才已经逐渐被复合型人才取代, 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符合医学教育发展的趋势。20世纪后期, 由于科学本身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科学与教育出现了从高度分化走向交叉综合的发展趋势[1]。长期以来, 我国的教育模式受前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 过于注重培养医学生的专业知识而忽视了人文教育。随着全球化的进程, 世界各国之间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影响到了医学事业。医学教育模式上,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校的扩招、劳动人事制度及就业形势的变化, 对传统医学生的培养模式提出了很多问题[2]。要求医学院校在培养医学生的模式上转变思想、与时俱进, 打造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随着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 新健康观念的形成, 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医务人员需要具备适合新医学模式的知识结构, 需要加强预防医学的教育, 需要增加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 采取适当措施使医学生早日接触临床, 开阔医学生对疾病的观察能力, 提高防病治病的能力。我国的医学教育必须走“三个面向”的发展道路, 转变教育观念, 适应世界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努力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

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是人类相互联系、互相合作形成的群体。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的发展趋势, 最终决定社会的整个发展进程。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由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所以培养拥有高科技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尤为关键。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工具。现代医学的社会功能越来越重要, 与社会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现代医学以人为本, 充分尊重人的价值, 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从医生治疗单个病人为主导转变为众多人群预防保健为主导, 从以医院为中心的医疗体制转变为以社区服务为中心的医疗体制。医学院校培养的复合型人才有力地推动了医学事业的发展, 进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更准确肯定了素质教育的价值, 重视综合素质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 探索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与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医学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是国家医学教育方针的具体化, 是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第一要素。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确立新的人才标准, 就是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 把品德、知识、能力和成绩作为衡量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标准。复合型人才是发展的主体和关键, 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工作任重道远。

有利于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医学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遵循共同的规律。因此, 现代医学人才必须具备全方位的知识智能框架, 即除了注重医学专业知识, 还要融合文学、艺术、伦理、法律、心理、社会等学科的知识, 着力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不断提升综合素质[3]。综合素质是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及各种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医学教育要引导学生树立整体生命观,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有利于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生命的维持受到规律的控制, 反映了整体生命内在联系, 决定了机体变化发展的趋势。认识各种规律为医学生探索生命的奥秘提供了有意义的指导。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开放性、多元化的模式, 注重医学知识与相关知识的培养, 注重医学与人文的结合, 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增强人才对不同领域的适应性, 有利于提高人才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有利于人才个性的发展。

3 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我国现阶段的医学教育, 主要以生物医学模式为基础, 培养治疗型医学专业人才, 为卫生事业输送了大批人才, 为保障人民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 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 医学教育开始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 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4]中关键是人才培养。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3.1 调整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是教育的核心, 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基础。调整课程结构要以社会分工为前提, 与学科基础相适应, 遵循科学规范的原则, 遵循医学教育规律, 遵循课程体系的综合性和统一性。同时, 要从社会对医学生的需求出发, 结合医学教育改革的实际, 大胆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此外, 要处理好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 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的关系, 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出现了一些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 必须做出正确的判断, 以提高课程结构的合理性、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及时调整课程结构。调整传统课程, 增加新兴学科和跨学科课程, 加强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理的课程结构能推进医学与人文交叉体系建设, 开展医学与人文课程研究, 发展医学与人文交叉学科。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 建设一支道德品质优、教学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尤为重要。加强思想教育, 建立良好竞争机制, 使教师思想向健康方向发展。教师要以健康的思想教育学生, 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以高尚的情操陶冶学生, 以高尚的灵魂影响学生, 以人格的魅力感染学生,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这就是教师良好道德品质的体现。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具备了“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 以满腔热忱去感染学生, 才能对学生产生震撼心灵的力量, 并拥有持久的影响力。教师用良好的品格点亮学生智慧的火花,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用最灿烂的微笑迎接每一天太阳的升起。教学是一项技术, 绝不是简单的知识讲解和传授, 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组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的专业性、综合性技能。教学是一门艺术, 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活动。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精神积极进行教学法改革, 充分利用资源辅助教学。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给青年教师提供更多攻读学位、业务进修、岗位培训的机会, 可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队伍向年龄结构年轻化, 学历结构高层化, 职称结构合理化发展, 有利于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3.3 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经济竞争的核心。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是贯彻党的方针, 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对疾病认识程度的提高, 社会对医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5]。医学教育担负着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主要责任, 成为了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力量。医学院校需要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 鼓励医学生勇敢探索, 发现新规律, 丰富新体系, 形成新思想;培养医学生大无畏的进取精神和勇往直前的开拓精神, 激发医学生永不满足的求知欲和永无止境的创造欲。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是一项系统的人才工程, 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的全面配合。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为医学生创新的宗旨, 以培养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目标, 营造“严谨、求实”的创新氛围, 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医学院校的目的。复合型人才能通过不同学科知识融合, 达到对原来能力的超越, 能用一种新的思维方法思考遇到的问题, 提出新的解决办法。这种新的思维方法和解决办法就是创新能力的体现。针对医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 加强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造就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社会在要求复合型人才拥有知识的同时, 强调拥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创造性实践的前提, 是创造力发挥的前提, 是成为复合型人才的前提。

各行各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情况都不同, 根据我国当前医学教育模式的特点, 医学院校应该立足国情, 不断探索, 总结出一套完善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摘要:21世纪, 医学教育改革出现新局面, 面临着新的挑战。医学教育的进步, 有赖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仅有扎实专业知识的医学生, 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医学院校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 是医学教育实现“三个面向”的必经之路。作者就复合型人才的内涵, 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以及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医学教育

参考文献

[1]黄敏, 王安富, 李连宏, 等.“医+X”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J].医学与哲学, 2008, 29 (6) :59-63.

[2]王翠翠.医学生人才培养多元化模式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 (4) :28, 55.

[3]凌保东, 李春平.现代医学发展趋势与高等医学教育的应对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 (6) :20-21.

[4]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2011-4-24.

论文——浅谈培养酒店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对策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推动下,我国的旅游业逐渐得到了快速发展,酒店服务业的需求量也随之不断增长,酒店服务行业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为了能够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很多酒店都在积极通过加强管理来提升自身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以增大客户的满意度。为了满足市场上对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黑龙江省的44所高职院校都开设了酒店管理专业,但是很多高职院校所培养出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却远远不能满足酒店管理的需求,这反映出了当前黑龙江省高职酒店管理教学模式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以完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

1、黑龙江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

目前黑龙江省的部分高职院校在设置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课程时,并没有充分贴合我国酒店管理的实际需求,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也没有设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得整个酒店管理教学存在“跟风”现象,难以体现自我竞争力。

1.2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脱节

酒店管理专业作为一种服务性质的专业,在教学上教师应当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上进行人才培养。但是在黑龙江省的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学模式中仍然是采用师本位的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到酒店管理的行业特点,并且其所设置的教学内容也与行业实际需求严重脱节。在此教学模式下所培养出的学生都很难快速适应酒店管理的实际需求。

1.3忽视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作为服务行业,酒店管理对管理人员的智力要求并不高,但是 却非常注重管理人员的情商、基本素质和职业道德等非智力因素。如所掌握的知识面较广、基本素质较高、职业道德高尚、具有很强的服务意识以及良好的文化修养等等,除此之外,还对管理人员的应变能力、服务技巧、沟通能力、亲和力和服务态度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现如今在黑龙江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却过于注重对其专业知识和酒店管理理论的学习,而忽视了对其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所培养出的学生往往在从事酒店服务行业时难以放下“架子”,自然很难实现良好的酒店服务,因而在就业中常常受到各种挫折。

2、提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水平的措施

基于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提出了加强教学改革,转变教学理念,积极采取提高黑龙江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水平,促进酒店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的教改要求。基于此,笔者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具体如下所示:

2.1以行业为先导,进行市场调研,有效调整专业

随着酒店业的发展壮大,新的岗位需求不断出现。我们将适时组织教师及企业人员共同参加人才需求调研、超前预测分析工作。根据岗位需求情况,设置或调整专业,确保所培养的毕业生符合行业需求。

2.2以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在方案的制定中贯彻适应性、整体性的质量观。在企业提供岗位需求的基础上,由我教研室教师与企业精英、行业专家等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通过分析岗位(群)对知识、能力、素质等基本要求,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2.3修改和调整课程设置的内容和思路

在设置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时,应当积极转变观念,摒弃原本照搬国外或国内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模式,结合当前我国酒店行业的实际管理需求,以够用、必需为衡量课程内容的设置标准。将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需求紧紧联系在一起,积极构建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为目的的现代高职技能课程体系。并重点突出酒店管理专业的基本特色,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增大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具体内容的理解,以全面培养学生的酒店管理技能。

2.4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师

酒店业是一个服务性行业,酒店专业教师的良好职业意识及道德素质结构是必备的,它包括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及良好的劳动观念和服务意识。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采用多种形式培养专业师资;鼓励教师参加并取得国家劳动部门组织的各种资格证书或服务操作技术证书;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现代教学手段,扩大师资培养的规模;鼓励教师参与酒店经营部门中高级管理工作并能担任部门经理以上职务,以提高酒店专业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5实践教学硬件建设与项目开发

按照与企业技术同步的原则,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设计实验室、实训中心,所开发的项目重在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争取在新的一年与假日、裕宁等酒店企业进一步达成共识,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既利于本专业学生实训,又利于对社会服务,一举双得。另外要进一步加强校内各实训室的建设。

2.6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加大再造力度优化教学方法 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极其丰富的酒店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必须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废除注入式的满堂灌,推行互动式、研讨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独立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由传授知识为主转向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教育与能力的训练,使学生通过教学不仅能掌握系统的酒店知识,而且还能获得独立思考与更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2)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基于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过于注重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管理技能以及智力开发,而忽视对情商、素质与道德的培养这一问题,必须要积极转变思想,改进培养方向。这是因为酒店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服务性行业,在某种意义上说,态度、人际技巧、情绪控制等非智力因素比单纯的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更重要。因此教师在平时授课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反复的心理训练,不断提高他们认识情绪和控制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认知他人和人际协调的能力、忍耐力及自我安慰的能力,潛意识的力量非常巨大,学校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潜意识,使他们在服务过程中碰到困难时能积极的解决问题,同时也能积极自我安慰,坚持到底。

3)综合素质和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保持酒店业持续可发展的关键因素是酒店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具备良好的职业意识、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娴熟的操作技能,这样的学生才能够有条件在酒店企业中充分施展才能。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服务意识,注意仪容仪表,说话文明礼貌,培养吃苦耐劳的品德和较强的组织纪律性。

3、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黑龙江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必须要引起相关教育者的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来解决问题,改进教学模式。以此来培养更多优秀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来适应当前不断增长的酒店管理人才需求,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增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满足社会行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刘福军成.《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出版社,2007

[2]贺丽霞.《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研究》,2008.5

[3]蔡敬民,陈啸.《走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理论架构与实践探索》,2013.01

作者简介

冯霞,就职于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人文社科系,教师,主要从事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的专业教学工作。

复合型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方式 篇9

摘要: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单位有机结合培养复合型的医学检验人才是新形势下医学检验教育发展的创新思路。近几年来,独立的医学检验企业迅速发展,促进了医学检验事业的发展,同时科研理论和技术的快速进步,对医学检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产学研复合型医学检验人才是新形势下医学教育改革的趋势。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医学检验;产学研结合;医学检验公司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量先进仪器和技术的采用,医学检验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由于其自身的不足,如起步晚、创新能力低、技术整合能力差等,严重限制了其发展[1]。根据自身特点,开展产学研结合教育,培养复合型的医学检验人才,是新形势下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2]。产学研结合在医学人才培养中是一种新型的复合型教育模式,是指企业单位、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过程或活动。其内涵可以概括为:它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学生实验和科学研究有机结合,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人才的教育模式[3]。

一、医学检验教育的现状

1. 教学方面

医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在传统的教育中,大多偏向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即便是实验教学中,也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即根据事先选定的实验内容,老师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的注意事项,学生只需按照要求去做,不必思考实验的真正目的,很少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再加上现代化仪器与技术的快速发展,实现了仪器的自动化和试剂的商品化,学生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就更少了,很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甚至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并且自身学科间缺乏沟通,对理论综合运用能力低。教学内容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学生一般都是被动的接受,缺乏积极探索、自主学习的意识。

2. 科研方面

医学检验专业由于学科起步晚,学科的科研氛围相对薄弱,整体科研水平相对较低,医学检验人员对科研价值认识不足。多学科间缺乏交叉综合,一些科研方法及技术不能融入课堂及实验过程,不能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思维。缺乏对科研领域新理论和新技术的认识,及自身科技检索水平不高的限制,检验人员不能及时掌握最新的科研动态,对当今科学发展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认识不足,自主设计科研性、综合性实验的能力较低。检验医学生进入临床操作阶段,在工作中多是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重复性的工作,学生在检验过程中动手不动脑现象严重,导致科研素质相对偏低。

3. 企业方面

现代化的检验技术在促进医院医学检验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另一个产业,即医学检验公司的发展。医学检验公司,就是独立医学实验室,产生

于医疗服务的专业化分工,将原本属于医院检验科、病理科的诊断业务外包集中检验,具有显著的规模效应。浙江等地大幅降低临床检验价格(估计20%左右),促使大量医院将诊断业务外包,独立实验室行业快速发展。开始的新医改鼓励居民基层就医,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将其不具有检验能力的项目外包,助推独立实验室行业快速增长,近几年增速达40%。目前国内有50多家独立实验室,如迪安医学检验中心、金域医学检验中心、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高新达安医学检验中心等,由于医疗水平及观念差异,不同地区发展差异较大,行业正处于全国范围的网络建设阶段。卫生部统计的国内独立实验室行业创收仅占整个临床检验规模的1.4%,相比成熟国家的30%有很大差距,因此独立的医学检验实验室发展空间巨大。现在中国医学检验界进入了规模化阶段,需要形成强大的实力集团,这就需要包括高等院校、检验中心、有实力的检验科,以及厂家、科研单位共同参与进来,以尽快完成产业整合。只有学校、科研单位、企业三方形成一种真正的良性互动,才能有效提升我们国家医学检验的水平。

二、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的`探讨

1. 更新思想观念,发展医学检验的产学研结合教育

大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主动参与到学习、实践中,大胆的对理论知识实验过程提出质疑,自己根据兴趣设计实验。同时要改变对科研单位、企业公司的看法,不能只将思维固定在医院,忽视对企业、科研单位实习、科研的重要性。让产学研结合教育变成一种观念,而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

2. 实施教学改革,促进产学研结合教育

有研究显示学校是核心因素,是产学研结合培养复合人才最大的影响因素,这就包括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配套的课程体系、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等[4]。因此应首先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课程设置的目标,把文化科学知识体系、能力培养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知识、能力、素质三大功能协调融合[5]。搞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打破传统课程结构,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力求构建以学生基本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形成全新的产业促专业,专业带产业的产学研结合科学体系。同时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产学研结合教育的保障[6]。

3. 加强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促进医学检验的发展

论文——浅谈培养酒店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 篇10

不少院校对于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定位都是差不多的,因为各个院校在该专业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都与中国传媒大学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般的院校都是参考中国传媒大学的培养模式,造成很多学校在培养人才的方式上都雷同。因此,笔者建议,转变过去落后的思想,重新审视该专业的定位,增加该专业培养人才的途径,同时也要增加学生专业生存的技能。以上海戏剧学院的主持艺术专业为例,尽管其也将专业定位在广播电视媒体上,但是走的却是非传统路线,而是立足于综艺节目上。

3.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为适应社会形势提出的就业要求,学校在专业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场控能力和现场主持能力,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的融合和灵活变通,花大力气培养学生个性和创新意识,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形成具有高度辨识性的个人风格,同时,在实践模拟中要针对实际工作容易出现的情况进行多样化演练,一方面提升专业能力,一方面开拓创造性思维。此外还应该重视实习环节的指导性教学,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尽快熟悉将来要胜任的工作形式。

3.3尊重个性,因材施教任何教学活动的教学主体都是学生,在播音主持教学中也不能例外,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教师应当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魅力,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发、培养和引导,针对学生个性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使学生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同时能够规范自己的言行、形成三观端正、品行高尚且具有个人特色的主播风格。

3.4基于网络平台培养创设播音主持人才培养

本文认为立足于网络平台,促进该专业的发展是相当有必要的。对于媒体融合平台来说,综合了音频、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内容,其功能都是相当丰富的,因此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实现教学,并让学生进行多角度的交流。这就需要信息发布者强化自己文字输入和相应的网络技术运用能力,将音频视频与规范的播音主持技巧结合起来。

4结语

如果把播音主持专业也放到市场竞争中,能够凸现其综合竞争力的主要方面就是培育复合型人才的战略思想,而事实上,在市场化社会发展进程中,无论是播音主持专业还是广电发展事业,一直都置身于激烈的竞争体系内,所以要想在这样的市场环境里立住脚,必须从意识层面开始改变思路,加大各方面的投入、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一方面为广电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推动广电事业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做好优秀人力资源供给,让更多具有特色和职业素养的大众媒体主播人为人们生活带来精彩纷呈的精神大餐。

参考文献:

论文——浅谈培养酒店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 篇11

关键词:高校,创新,艺术人才

一、培养创新型艺术人才是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我国自古就有学以致用的说法。为学者必须要适应市场的需要, 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 体现自身的价值。而作为众多门类学科中的艺术类也不能脱离市场的制约。因此, 随着人才和用人单位的市场主体意识的逐渐形成, 艺术人才也必须遵循市场发展的规律, 才能在新时代继续发展。否则, 必将走向衰败, 被时代所淘汰。

在现代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 市场也在不断的变化, 人才的需要也是每一年都在变。随着人们艺术品位的提高, 对于艺术人才——艺术工作者以及高校的艺术学生和老师, 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继承传统艺术的基础上, 市场需要大量的创新。从艺术教育中的美术教育这20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各大学纷纷从传统艺术向实用艺术方向扩展。以美术为例, 过去的传统意义上的美术分为纯绘画艺术与工艺美术。专业也不过是国、版、油、雕等基础美术专业。而到了如今则分为了纯绘画艺术与艺术设计2大门类。更是出现了环境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设计、视觉传达、动画多媒体等新兴专业。由此可见, 市场对于艺术人才的需要, 决定了现代艺术的发展, 也决定了高校艺术人才的培养方向。

现代市场是需要不断的创新才能生存的。在这个激烈竞争的时代, 只有不断的革新、创新才能适应市场。在这种大环境下, 无论你的艺术造诣有多么高, 设计的产品多么富于创意, 画出的画多么的美, 最终都要经过市场的考验, 因为最终的决定权在消费者。因此,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 我们高校必须培养创新型艺术人才。

二、培养创新型艺术人才是响应国家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要求

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而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非常大。用人单位需要能跟市场接轨的具备综合素质的高效人才。作为艺术类或者说艺术设计的大学生, 必须遵循市场的规则, 才能有出路, 有发展。针对目前的就业形势和需要, 国家提出大学生自主创业。作为高校培养大学生, 也应该贯彻执行国家所倡导的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精神。

在这种形势下, 旧有的教育模式必须改变和改进。在教育理念中融入“创新”, 在教学活动中要力争“创新”, 在课堂实践中指导学生进行“创新”, 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培养艺术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做到这些, 才是响应国家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要求。

三、培养创新型艺术人才对推动艺术向前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艺术的发展本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我们了解艺术发展的历史, 掌握艺术发展的规律。从中我们发现, 艺术从最开始的单一的表现形式, 到现在丰富多彩的种类繁多的艺术门类, 是无数艺术先辈创新的结果。从最初的岩壁绘画到文艺复兴前后的油画, 再到现代的装置艺术, 影画时代的发展, 这本身就是通过不断创新来完成艺术的进化的。这里面有技术层面的创新, 有创作理念的创新, 有美学鉴赏的创新, 还有思维方式的创新。

作为高校艺术人才培养的摇篮, 必须把“创新”的观念灌输给新一代的大学生, 让他们在继承前辈艺术经验的同时, 培养自我创新意识。他们才是艺术发展未来的希望, 他们才是将来艺术“创新”发展的主力军。

四、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的方法

(一) 建立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的理念

思想指导行为, 因此必须在观念上有所改变, 才能在行动上做出调整。我们首先要在高校中建立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的理念。以创新为先导, 发展多元化办学模式, 把我们的教育理论转化为能动的实践。从学院的观念转变创新开始, 逐级逐步贯彻给教师, 再传达给学生。这样通过教育理念的创新, 逐步实现教学方法和艺术人才培养的创新。

(二) 采取“走出去, 引进来”的新型教育模式

我个人认为, 在当今就业高度市场化的环境下。艺术专业的大学生, 不能再“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躲在象牙塔里面不问世事。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培养出一些“书呆子”。应该打造与行业接轨的教学环境, 具体上应该做到“走出去, 引进来”。所谓“走出去”就是要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通过建立这些实习基地, 为艺术高校的学生创造发挥艺术才能空间,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所谓“引进来”就是要多聘请一些知名设计师或者知名的艺术家、企业家来对学生的创新规划进行指导。艺术的学生思维活跃, 有理想, 有抱负。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时候就需要有经验的艺术前辈加以指点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规划和理想。

(三) 高校教师的指导下, 鼓励艺术高校学生自主创业

上一篇:安徽工程大学校园网下一篇:高中优秀谈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