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古典情诗

2023-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国十大古典情诗

中国古典爱情诗鉴赏

标签: 杂谈

一 原野上的热烈纵情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家,在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出现了一本诗歌总集,就是《诗经》。《诗经》大概是五百年的诗歌总集,今天我们能看到的有三百零五篇,里面写的最好的是爱情民歌,就是「风」的一部份。

<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手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余冠英先生翻译为︰幽静的姑娘撩人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暗里躲着逗人找,害我抓耳又挠腮。幽静的姑娘长得俏,送我一把红管草。我爱你红草颜色鲜,我爱你红草颜色好。牧场嫩草为我采,我爱草儿美得怪。不是你草儿美得怪,打从美人手里来。

年轻姑娘的大胆、俏皮,躲起来让男的寻找,而那男的那么急切,他刚开始很得意地赴会「约我城角楼上来」,结果到了那儿,女孩子却躲了起来,害他抓耳又挠腮。他害怕那姑娘是不是路上出事了?或者是女孩子变心了?我想在座的诸位很多人也有这样的体会。我有一次在美国演讲的时候,有一位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她是一九三几年的北大毕业生,她听完我的讲座之后过来跟我说︰「我想起往事了。」因为对日抗战的时候,她的男朋友约她「城角楼上来」,后来她的男朋友在抗战中牺牲掉了,她说着说着还哭呢。

我们通常都说中国人的性格像茶叶,含蓄、深沉,越泡越有味道,美国人的性格像咖啡,热烈但一冲就光了,美国人男女相见又是拥抱又是接吻,无限的热辣。

中国人呢,也许太太对丈夫很有感情,先把饺子包好,所有的感情都包到饺子里去了,然后一看,丈夫也许走进胡同里了,饺子就下到锅里去了,感情就是来得这么含蓄,其实我们中国人在最早的时候也不是这样的,看中国文学,中国人非常有性格的,也很热烈的。

<召南.票有梅>

票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票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票有梅,顷筐之。求我庶士,迨其谓兮!

梅子落地纷纷,树上还有七分。这梅子其实是象征着青春时光的流逝,岁月对任何人都是无情的,这姑娘觉得青春的时光要逝去了,于是急于寻找爱情。她说树上梅子还有七分,追求我的小伙子啊,切莫放过了良辰!她爱那个小伙子,她不说她爱他,而告诉那小伙子切莫放过了良辰。下面越说越热烈,她说︰梅子落地纷纷,树上只剩三成了。追求我的小伙子啊,就在今朝别再等!越来越急了,因为青春越剩越少了。梅子落地纷纷,收到我的篮子中。追求我的小伙子啊,你开一开口我就答应!你看热烈到这种程度,这不是我们后来想象的那样。

《诗经》主要是北方的民歌,在南方是《楚辞》,屈原有一组诗<九歌>,有的学者认为是一首很有规模的歌剧,其中的湘夫人,其实就是爱神,所以南方的文人诗词里面也有爱情。可是后来屈原有一个学生叫宋玉,他说了一番很大男子汉的话,很有点象征意义,他说︰「富天下之美人也,楚国也;楚国之美人也,瀛都也;瀛都之美人也,东邻也;东邻之美人,增之一分则长,减之一分则短;然,窥臣三年,臣未之许也。」

天下的美人都在我们楚国呢,楚国的美人是在都城里,都城的美人就在我们东边的邻居,这女的是美得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号了,但是她暗恋了我三年,我都没有答应她哩。这个又太大男人主义了,这里面显现的正是我们中国人的爱情问题,在哪里呢?大家看,几乎都是写女的怎么爱男的、追求男的,男的很少说我怎么爱那个女的,男的写诗也是写别的女的怎么爱我,在《诗经》的时候还不是很明显,《诗经》里面大概有十一首是男求女,有九首是女求男,有人还做过具体的考证,后来就很难看到男求女的诗句了,不过,李 商隐是个例外。

二 细腻婉转与粗犷纯朴

汉魏六朝爱情民歌后来的汉魏六朝,也有些民歌写得非常精彩,这时候的一个现象就是,南方人和北方人总是非常不一样,其实南北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唐代主要的诗人几乎都是北方人,而宋代的词人,除了辛弃疾,除了李清照,是山东济南人,还有贺铸是河南人,其它的都是南方人,文化已经南迁了,所以宋词的婉转、巧丽、细腻、婉约,跟南方的文化是大有关系的。

其实早在《诗经》里头就有这种趋向,《诗经》跟《楚辞》的风格不一样,南北文化就很不同。在汉魏六朝的时候也很不一样,北方人非常地粗犷、热烈,表达什么都是纯朴、直剌剌的;南方的民歌,则是用一些手法,写得非常婉转,比如说藕丝,南方不是莲花、莲藕很多吗?「丝」跟「思念」的「思」是相通的,「莲花」的「莲」跟「爱恋」的「恋」是相通的,其实古代「爱恋」的「恋」就是「爱」的意思。

民歌<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大家看在这首诗里每一句都出现什么字呢?就是「莲」,「莲」在这里是「爱」的意思,跟「恋爱」的「恋」是谐音,它不断歌唱着爱。鱼呢,则在莲叶丛中穿来穿去,也象征比喻青年男女们在莲花深处,在追逐、在调情示爱,那种快活、活泼的心情都写出来了。

汉乐府北方民歌<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 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你看它是怎么样的粗犷、怎么样的热烈,天哪,爱到什么程度?爱到火山爆发,爱极而呼,朝着天喊起来了,我要与你相爱,而且希望这种爱长命,使这种爱永远没有衰竭的时候。山会没有山峰吗?江水会都干了吗?冬天会打雷吗?夏天会下雪吗?天与地会合在一起吗?只有那五种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都发生了,我才跟你断绝。那就是绝对不可能背弃你,绝对不可能!

汉魏六朝的〈孔雀东南飞〉,这是一个婚姻的悲剧,而且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焦仲卿和刘兰芝,这说明在那个时代妇女的地位已经非常低微了。

唐代是用科举考试,是用诗取士,明清是用八股文取士,但在那个汉魏时代是以孝道取人的,你的名声要好,名声要好主要是你的德,你的德主要体现在你的孝,你对父母要绝对的孝,所以焦仲卿必得服从他的母亲。刘兰芝实在太可怜了,她漂亮、聪明、能干,她也孝敬婆婆,她没有一样不好。这首诗写得好在哪里呢?就写这女孩多么好多么好,她简直好极了,可是就因为她婆婆不喜欢她,所以她的命运就被断送了,两个人双双为爱情付出了生命。

《诗经》里也有弃妇诗.汉乐府里面「上山采靡芜,下山逢故妇」都是弃妇诗,所以也有很多说明妇女在那个时代,地位已经很低了。

相对于后代来说,那个时代的妇女还比较自由。《世说新语》里有些记载是很有意思的,西晋时有两位大文豪,一个是阮籍,一个是嵇康,他们两个人都是风采奕奕的美男子,他们俩有一个朋友叫山涛,山涛跟他们两个很好,而且很以此自豪,常常跟他太太说我有两个朋友多好多好,他太太就说你能不能把他们叫到我们家里来,让我偷偷地看一看他们,这个想法本身就很大胆了,结果山涛把那两个好朋友叫来以后,他太太就把窗户戳了一个眼儿看了一夜,看了一夜以后山涛就问︰「我这两个朋友怎么样啊?」他太太就说︰「你的风采神志比起他们俩来差远了!可是你的度量比他们大。」山涛还挺自豪的说︰「他们俩也这么说,说我度量比他们大。」不管怎么样,一个太太可以这样做,那还是满自由的了。

六朝是一个美男子的时代,如潘安、夏侯占、谢郎,都是美男子,潘安和夏侯占出去,有时候女人会往他们身上洒花,那也是追星族,就像刘德华之类的出来了。所以不管怎么说,那时候的女子相对于后代来说还是比较自由的。

三 唐代的闺怨与李商隐的爱情绝唱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值得骄傲的时代,唐诗也是中国文学中最精彩的部份,尤其是盛唐。有人问我说︰「如果你是古人,你愿意活在哪个时代?」很郑重其事地问我,我说你呢?他说︰「我愿意活在宋朝,你看宋朝的文人一个个都是做大官的,而且宋朝的文人都可以跟很多**谈恋爱。」我说我大概希望活在唐代,虽然唐代的文人不像宋代的文人有那样的地位,可是唐代的文人充满了青春向上的力量,充满了朝气,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的气数到了正旺的时候.可是这个时代的妇女怎么样呢?

唐代有很多诗叫「闺怨诗」,在六朝的时候就有这些诗了,唐代尤其厉害,为什么是这样的呢?这有好多原因︰唐代的男人事业心特别强,要不就是参加科举考试,到长安去赶考去了;要不就像李商隐一样,到处漂泊,寻求一官半职;还有就是到外头经商去了,很少有男人觉得自己待在家里面会有出息,总是在外面奔波。中国的商业社会也是从唐代开始兴旺起来的,在长安城有东市和西市,当时的集市都是非常集中在这两个地方,正因为唐代是这样子的一个时代,所以闺怨诗自然就很多了。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不知愁」有盛唐的味道,春天「凝妆」,就是精心打扮了自己,然后上了翠楼,她的生活条件也是很优越的,忽见陌头,就是路边,杨柳色──杨柳青青,春天来了,这时想到她的春光,想到岁月白白地流逝,独守空房,所以在一剎那之间她产生了一个想法──悔教夫婿觅封侯。

为什么会有闺怨呢?因为唐代的女性都是鼓励丈夫到外头去做一番事业,唐代有一些男人去到边塞,参加争战生活,由此来谋取一官半职,都是很有事业心、企图心的,所以闺怨诗很多。可是唐代有一个痴情种,就是李商隐。

李商隐是中国古代男人最痴情的一位了,另一位还特别痴情的就是曹雪芹,还有晏几道。我个人认为李商隐的无题诗,很可能是一组诗,从他艺术上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艺术表现的功力,从他在诗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意绪,以及一些口吻来看,应该是他在晚年回忆他的往事所做。只是因为岁月的流逝,到了后来这些诗都散乱了,就都变成无题诗了。

李商隐<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有的人认为「兰台」应该是秘书省,李商隐三十多岁时在那里做校书郎,这应该是他三十多岁时写的。我想这首诗应该不是那样的,因为它充满了一种回忆的口吻。诗歌没有那么老实的,诗歌是空灵跳荡的。

「昨夜星辰昨夜风」,是多少年前的那个夜晚,好象昨天一样,而他对风的那种细微的感觉,也像是昨天晚上的「昨夜风」,为什么一直讲到「昨夜」「昨夜」,正是因为是好多年以前的事,他格外强调,才用「昨夜」。

「画楼西畔桂堂东」,就是在画楼的西边,桂堂的 东边,就是在这个地方,我们当年约会、相爱在这里,他充满了回忆的口吻。

那么李商隐他到底爱的是谁呢?李商隐跟他太太也是很有感情的,他有一首诗叫<夜雨寄北>「却话巴山夜雨时」,不过这些爱情诗在意思上非常隐晦,我们说就是很朦胧吧。台湾有一位很有名的老作家苏雪林,他的考证认为李商隐爱的是宋华阳;我在北大的老师他继续考证,也认为是宋华阳,宋华阳是一个女道士,这个不是普通的女道士,在那个时代本来就不应该爱女道士了,而且这个宋华阳是皇帝的女道士,只有皇帝才可以亲近的人,但李商隐就爱上她了,所以中国的朦胧诗从李商隐的时候就开始了。他写的诗非常的朦胧,这首诗还不是很典型的,<锦瑟>那首诗写得才是非常地典型。

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懃为探看。

我们通常都说相见难,他又翻新一层说「别亦难」,离别这种难跟相见的难是另一种难了,而且某种程度上是更伤心的难。古代人啊,真是断肠啊,一别就是终生不见。对朋友来说是这样,那对恋人来说则更是一种难了,别亦难哪,终生难见,而且如果是送宋华阳的话,李商隐可能再也见不到她了,所以他说得是非常痛心的。

东风在中国可以就是春风,「东风无力」,他们的爱情得不到任何的援助,没有任何人赞助他们,恐怕一切都是悄悄秘密地进行的,苏雪林先生太聪明了,她可以考证出宋华阳,在那个时代大概没有多少人知道吧。「百花残」就是他们俩之间的爱情,不得不凋谢。下面那两句是我们人人不得不知道的「春蚕到 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国传统的文人里面,有谁的诗句比这更热烈?春蚕吐丝,蜡炬成灰,都是一种奉献,是可以牺牲自己生命,为了爱情可以什么都在所不辞的这种精神,是铭心刻骨的爱,这两句真是高唱入云的爱情诗。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应该是一个从女方的角度,一个从男方的角度来写的,早上照镜子发愁,女子她怀念着她的恋人,她什么都不害怕,只担心岁月流逝使她变老,一个女人最主要是她的容貌,而且中国古代是女为悦己者容;「夜吟应觉夜光寒」应该从男的角度设想,这个男的就是李商隐想念着对方,望月怀人,深夜难眠,一定在月光下站了很久很久,应该感觉到夜光的寒冷了。

一个是「晓」,一个是「夜」,从早到晚,两个人都处在极度的思念中。「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懃为探看」,蓬山是海外三神山之一,「无多路」就是不太远了,青鸟是西王母的信使,在这里就是指信,就是说女方或者男方距离他不是太远,我可以用信来传达自己的深情,这是对自己的一种安慰,也是对爱情的一种渺茫的希望。大家再看,越往下写越绝望了,从希望到失望,再到绝望。

李商隐<无题>︰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鸡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刘郎是古代一个男子,他遇到了神仙女子,醒来后到天台山再找已经不见了。我们想想那神仙女子是永远见不到了,对李商隐来说,他所爱的那位宋华阳,她是被幽闭在重重深墙之内,见她好象比神仙女子还要难,所以说「更隔蓬山一万重」。

李商隐<无题>︰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囓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无题>︰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月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我想如果你不是爱得这么深沉热烈的话,你写不出这样的诗句的。然后相思有什么用处呢?有人说相思是一种甜蜜的思念,那是因为你明天一坐飞机就能见面了,所以是甜蜜的思念,如果你十年不见的话,恐怕就是一种痛苦的思念了。「惆怅」的涵义是不一样的,有的是甜蜜的惆怅,有的是痛苦的惆怅,这味道不一样。他说「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这清狂,我们都说相思的愁是闲愁,相思的疯狂是清狂,但是这并不是一种清闲的狂,而是一种痛苦的疯狂,伤心又有何妨呢?

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诗是无题诗,只是把第一句「锦瑟无端五十弦」的头两个字用来作题目,它最后两句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说的多好啊!这一份深情,在当时已经是非常惆怅了,在今天回想起来,就更惆怅了,留待以后回想,更是惆怅了,只是当时已惘然。我们想想这是什么样的一种感情?所以李商隐把这爱情诗一写以后,后来的人就很难写爱情诗句了。

我有时很害怕有一些人写古体诗给我看,因为他写诗写得很激动,他全身心地投入,你能说他的诗不好吗?可他的诗又的确不好呀,那怎么办呢?这真的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你该说真话还是该说恭维话?很难,对不对呀?因为有一个很大的原因,不是我们今天的人变得笨了写不出来,是因为好诗好句都让古人写得差不多了。你想,「每逢佳节倍思亲」谁写的?王维写了,所以你就不能写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谁写的?王勃写了,你也不能写了;你还能写多少呢?尤其是在古体诗的框子里写。

四 宋代的秋千和李清照的相思之愁

宋词里面,有很多都有写到秋千,怎么回事呢?女人都被关在家里了,她们的青春时光都在秋千上晃来晃去,这也是很可悲的。后来有个戏剧,写个女的整天在秋千上晃来晃去,后来爬到墙头上去看到个男的,她就爱上他了。

当然明清的时代是更厉害了,大家都知道汤显祖的〈牡丹亭〉,在美国接连上演了好几次,美国人为什么对这个感到特别的狂喜呢?因为他写感情冲破一切、爱情的伟大。其实杜丽娘的感情说起来也是不太科学的,可是在当时却唤醒好多人,为什么呢?

这杜丽娘长到十八岁只见过两个男人,一个是她的老父亲,一个是她的老教塾先生,她的老教塾先生整天给她讲古诗,什么「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俅。」可是他把这解释成后妃之德,这跟爱情无关,所以杜丽娘有一天在丫鬟陪伴下到后花园走一遭,一看春花正开,于是就动了春情了。这一动了春情就不得了了,很热烈,结果梦中梦到了一个叫柳梦梅的书生,就相爱了。由梦生情,由情至死,还没见到那个真人就由情至死了。死掉以后,柳梦梅又看到捡到她的自画像,因为杜丽娘临死前画了一幅画,一看到她就爱上了她,又去扒杜丽娘的坟,结果杜丽娘又由情复活。这是传统礼教下的一种反动,明代的戏曲作家汤显祖就是要把情写得至高无上,由情可以死,也可以活。

宋代的词人是非常会享受的,原因是什么呢?唐代的灭亡主要是因为藩镇割据,朝廷失去了军队的权力,控制不了地方,所以赵氏兄弟打下江山之后,就「杯酒释兵权」,让那些功臣都辞官归田,好好地过日子享受去,饴养天年,一代一代可以享受下去。皇帝就是说你想怎么样都可以,就是不能拿到兵权,于是「享受」成了一种社会风气,宋代的人是非常会享受的。

会享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宋代的市民社会跟唐代又不一样了,唐代是在长安有东市、西市,做生意都集中在一个地方,宋代是不得了了,商品社会一下子发展起来,当时已经到了什么程度呢?北宋的都城是开封,开封城方圆已经是几十公里了,到了晚上是灯火辉煌,不要以为只有今天才有灯火,那时候琉璃瓦上都闹着灯,远观都是一片灯火通明,秦观的词「灯火已黄昏」就是这样的。而且开封城的**达到了好几万,一个酒楼三层,好多生意人、有钱人都往楼上跑,没钱的人就坐在楼下,跟我们今天差不多,是这样一个繁荣的社会。当时开封市还有一条御道,就是给皇帝坐车经过的道路,这条御道在史书上记载的是比我们今天任何一条路都宽的,连北京城的长安大街都远远不如它宽,中间是皇帝的御道,两边是御沟,再两边是平民的大道,再往边呢有商店,有中央机关,有大学,都混杂在一起了,所以极度地繁华,就形成了这种享受的风气。

所以我们看宋词有个特点,它从来不说它穷,杜甫一写诗就写他衣服补了一百个补钉,骑着一头瘦驴,杜甫和李白这点很有区别,李白老是「五花马」、「千金秋」,过得老是好日子,「金樽美酒斗十千」,杜甫就老是骑着一头瘦驴,那等于是你买一台三手车、四手车,就是这样了。

宋代的人很少在词里写到穷,全是富贵气。所以当时的这些词人,要嘛就像晏殊,或者是欧阳修这些达官贵人,官都做得很高,他们的家里就养着歌妓;要嘛就像晏殊的儿子晏几道,没有钱了,家庭破落了,还可以跟达官贵人打交道,然后跟人家的歌妓发生热烈的恋情;要嘛就像柳永这样的落拓才子,白衣卿相,整天

就是出入于歌楼妓院,柳永最后是穷困潦倒而死,还是**合力将他埋葬的,他也爱得很热烈,「执手相看泪眼」,两个人泪眼相望握着手,就是这么抽慉地哭着。最后要走了,「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好凄凉啊。可是下面的故事我们就不知道了,他很可能上岸之后,还有一个相爱的人,所以也可能他的离别的痛苦惆怅和相逢的狂喜是同时进行的。

宋代的爱情诗,常常是跟歌舞、歌妓之间的故事,这样的爱情很多,不论是周邦彦跟李师师、晏几道、柳永,很多都是这样的,包括欧阳修、苏轼也都是这样的。大家感受一下当时的女性过的是怎么样的生活,这阙词可以看出来,怎样解释宋代的秋千。

欧阳修<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说「庭院深深深几许」庭院深到什么程度呢?「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这个少妇一定是待在一个很有钱的家里,她家里的杨柳树,远看就好象云烟堆积,帘幕就是门窗,一层一层的无重数,过的是非常富贵的日子,可是她被深深地关在里面。「玉勒」就是玉做的马笼头,雕鞍就是雕刻的马鞍,这是指她丈夫,她丈夫跑出去了,「游冶处」游玩的地方在哪呢?

「楼高不见章台路」,章台路是汉代的一个游冶之地,在这里是指歌楼妓馆的地方。所以这女子被深深地关在家里,她只能登高盼望丈夫的归来,丈夫在外面鬼混,女子就这样死守在家里。「雨横风狂三月暮」,这是春天快要结束了,大好的时光快要过去了,我们中国人对春秋的感觉非常强烈,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中国是大陆性的气候,春秋特别短,尤其是春天,春光明媚,特别强烈。

那女子在美好的春天,最强烈的心愿就是希望丈夫归来,可是也已经到了三月暮了,又「雨横风狂」,花都要吹谢了、凋落了,而她等了一天,所以是「门掩黄昏」,一天也过去了,眼看着无奈的长夜又要到来了,「无计留春住」,没有办法挽留住春天的脚步,也是没法挽留住她的青春的时光。然后她「泪眼问花花不语」,她为什么问花呢?因为她的命运、她的青春就跟花一样,可是花怎么会说话呢?

所以「乱红飞过秋千去」,那花到处飘飞,那秋千空荡荡的。这就是宋代好多女性的生活,像深宫里面的这种生活,完全没有青春。

欧阳修还有一阙词说「绿杨楼外出秋千」,怎么回事呢?少女大概在家里,整天关在院子里,心急了,那秋千就打得很高,也荡到墙外边去了。最有趣的是苏东坡写的<蝶恋花>:

苏东坡<蝶恋花>:

花退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也算不得是一首爱情词,可是我们常把其中的一些句子用于爱情,尤其是当男孩子失恋的时候,总容易想到这一句「天涯何处无芳草」。「花退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这画面感是很强的,就像电影一样,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的。最后残余的花朵也都谢落了,杏儿才刚刚长出来,「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这是什么季节啊?应该是暮春时节,或者是初夏的时候,两句这初夏的景象就出来了。

然后说「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柳絮飘飞是春天的景象,然而春天的花朵都消谢了,连春天树上的柳絮也要飘飞近尽了,但是苏东坡是很达观的,他接下来就说「天涯何处无芳草」。然后他说「墙里秋千墙外道」,谁在墙里荡秋千?当然是个女的,那女的被深锁在家里面打秋千,「墙外道」,墙外站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苏东坡了。这就跟他上一句「天涯何处无芳草」连系在一起了,苏东坡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位文豪。结果你看他怎么样呢?「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他就是那个墙外行人,他怎么知道墙里面是一位佳人呢?不就是那笑声笑得很美吗?

那么美妙的笑声,但是声音越来越小,他只好走了。于是他说「多情却被无情恼」,他是多情,那女孩子也不算是无情,因为本来也没见过他。他这一首也不算是无情恼,其实他这种无情恼更是一种潇洒达观的情调在里边了。但是这句「多情却被无情恼」也是常常被我们用到爱情里了。

苏东坡这一生是到处贬官,他走得很远很远了,据说他有个妾叫王朝云,听到别人唱这两句「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的时候,就伤心得哭了,因为她想到她们到处飘泊;苏东坡倒霉到什么程度呢?被贬官到一个地方,还没有到那个地方,朝廷又下一道令,又贬得更远了。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奇女子,这个人如果是一个男的话,那是不得了的。我们知道宋代的文人大部份都是比较柔弱,因为宋代有一个风气就是「重文抑武」,还有一个原因刚才说了,宋代的文人大部份都是南方人,所以都写得纤丽婉转,没有那种豪迈之气,可是李清照有一些诗是写得不得了的。

宋朝南渡以后躲在杭州,当时的男词人都写不出这样的句子,她说「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生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我们想想三千年的历史,有谁有这样豪迈的声音,尤其女子里更是没有的。也许有人也写过,可是我们看不到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我们知道项羽宁愿自杀,也不愿过江东,无颜见江东父老,所以她这种精神是相当了不起的。还有她的<渔家傲>词写得是非常浪漫的,她简直就像是坐着宇宙飞船在太空中飞行,是非常豪放浪漫的。可是她毕竟又是个女性,所以她大部份的词还是相思,而且这些相思词句都写得非常好。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李清照她再聪明、她再了不起,女人也没有科举考试的机会,别的机会都没有,所以也只能打秋千了。秋千哪有多少快乐可以享受,就算小孩子玩玩几天也就玩腻了,更别说一个大人了,所以「起来慵整」是懒洋洋的。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记取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此又添,一段新愁。

她丈夫远走了,所以她整天都凝视着楼前的流水,「凝眸处,从此又添,一段新愁。」这是无理而妙,就是没道理,可是它很奇妙,眼睛充满愁绪,眼睛凝视的那个地方,那份愁又要往上涨了,「从此又添一段新愁」。

李清照<一翦梅>︰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醉花阴>︰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些爱情都是表现在相思上,因为古代的少妇、妇女都要待在家里,所以体现在这样的风格上。她的丈夫赵明诚,是当时丞相的儿子,是一个太学士,对她也非常好,他们俩喜欢收集古物,有时一边品茶一边就指着古书说,什么词句在什么书的第几页,马上要说出来,两个人要比赛。有时候太高兴了,两个人的茶就不小心倒到身上,她是个大才女,她丈夫也不得了。

我们知道中国丈夫有个坏毛病,一看妻子比自己能干,心里就承受不住了。据说有一回因为大家都说他的太太词写得好,他有点不服气,他就关在家里三天三夜不出门,写了好多好多的词,然后把他太太的词放在这里面,给他朋友拿去看,他朋友看完了以后说就这三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好,也不知道赵明诚当时是什么心情?这需要海一样的度量了。

当然她是很幸运的,但是她后来又改嫁了,就很不幸了,嫁给一个姓张的庸俗之徒,后来也闹了一场官司,因为李清照提出离婚,在当时不管妳有没有道理,妳是女的竟然敢提出离婚,怎么也要关妳半年的,当时的法律就是这样的,就算被男的打得死去活来,也要关妳半年。她因为是世家出身,有背景,大概关了两三个月就放出来了,已经是所谓的幸运了。

宋代还有一个词人叫朱淑真,她的相思词写得也很多,可是她不一定写给她丈夫的,她丈夫是个庸俗之徒,她最后在痛苦中死去。遇到一个好丈夫已经是女人的一种侥幸,一种幸运了。

五 明清只剩下了悼亡诗

明清的时候,爱情诗词中好的诗词不多了,为什么呢?一个是好的诗词都让别人给写了,这是一个很大的原因,难以为继,另外一个原因呢,明清的文人是非常迂腐的,八股文取士,你想那八股文考试能考得好的人,一定没有什么大情怀,都是一些像范进、周进之类儒林外史里的人物。所以好诗词真的不多。

遗憾的是后来明清诗词中好的多是悼亡诗,人都死了他才大动感情写一些词,这也是古代文人的遗憾,苏东坡、贺铸的悼亡词,潘安的悼亡诗,纳兰性德的悼亡词,都写得非常感人,所以他们对太太还是很有感情的,可是男人就不想对着太太把感情说出来,好象是要钓点身价似的,太太一死就控制不住了,于是就「十年生死两茫茫」,写得也是非常有感情的,所以我们也不要觉得古代的夫妻都是过着无情无义的生活,不是那样的。

真要说起来真是太多了,最后就归结成两句话,我们就是看到这些诗词,在中国的历史上,在每一块地方,每一个时间里都有爱情,人最希望得到感情生活,也

希望所有人都能珍惜感情生活,王实甫的〈西厢记〉有一句话「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

第2篇:中国古代十大经典苦情诗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苦情诗 来源: 杨杰的日志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苦情诗 一切景语皆情语。

10: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总评: 描绘了情人间的淡淡爱意。

《竹枝词》是巴渝一带的民间歌谣,古代民间通过对歌来表达爱意。指的是雷雨过后,一女子独自漫步在湖边,杨柳依依。突然听到对岸传来一阵山歌,歌声嘹亮,歌词全是情话。女孩一阵脸红,因为这些话都是对她说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东边还是艳阳高照,西边却下起了绵绵细雨。看似不是晴天,却又像是晴天。那种朦胧的初恋感觉,青涩而婉转,男子含蓄地表达了对这位美丽女子的爱慕之情。对岸的歌声,无指定对象,其实只是唱个一个人听的,所以才会有道是无情却有情。听不懂的也许只是听过就算了,但听得懂的人,怎会不知道歌词中表达的爱意。

经典指数:5

苦情指数:5

9: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评: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这首《蝶恋花》是一首怀人词,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起来,表现了一种执着诚笃的精神。形容为在追求思念恋人时,形容憔悴到了衣带渐宽的境界。在一般人说要放弃的时候,诗人却以一种终不悔的精神,表明了态度。也许诗人在事业和爱情之间,正做着艰难的抉择。诗人在仕途上迟迟得不到重用,一身才华报国无门,是不是该继续沉醉于温柔乡中,诗人并不是没有考虑过。情人此时不在身边,难免陷入孤独而惆怅的境地,人便渐渐消瘦。只能说在身体上,诗人选择了自我摧残,在精神却不放弃的思想境界。正是表明了诗人一种矛盾的态度。身体的自我消沉未必不是逃避现实的办法,诗人把精力全部投入到了思念佳人上,既是隐退,又是不屈的抗争。苦恋至此,情何以堪!

经典指数:5.5

苦情指数:5.5

8:秦观—《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评:离别的爱情,人约黄昏后。

这首诗在现代社会已经演变成了经典偷情诗句。鹊桥相会,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想想,多好的一对啊!可是明明相爱却不能在一起,只能暗渡陈仓,择日而约。人世情人节一年只有一次,其余时间只能苦苦等待。遗憾啊,只怪造物弄人,两地分割,飞星传恨。但是心有灵犀,即使银河迢迢又怎能阻隔两颗热恋的心呢?即使一年只有一次,即使必须靠喜鹊搭建桥,也要飞来相会,共诉相思啊。于是柔情似水,干柴烈火。只可惜佳期如梦,逝者如斯。好不容易相见了,却又要面临分离。归路在即,相见时难别亦难,一步三回首,迟迟不忍离去。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既然我们是相爱的,何必在乎朝朝暮暮呢?

经典指数:6

苦情指数:6

7: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评:帝王的爱情,如民间的爱情,也是有喜有忧。世俗之爱,被拆散的爱情!

这首诗是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连身为皇帝都不能自己做主的时候,必须牺牲自己的爱妃,那是怎样的一种无奈啊。我不知道当时唐玄宗是否有楚霸王告别虞姬时的那种悲壮,但他肯定是不忍看到自己心爱女人的血的。这个杨贵妃真是有魅力啊,三千宠爱在一身,竟惹得从此君王不早朝。也许这不是她的错,男人好色思倾国,但从来都是女人来承担骂名。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一笑,竟玩笑点燃烽火台,引六军皆怒。最后导致亡国的责任都推到了褒姒身上,留下一笑倾国的骂名。吴三桂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为了陈圆圆,当上了民族的罪人。男人动起真情来,真的什么都可以不顾。只可惜,唐玄宗爱美人,更爱江山。让他做选择的时候,他还是选择了忍痛割爱。“宛转蛾眉马前死”,是怎样的凄凉和悲壮啊!杨贵妃含恨而终,从此与唐玄宗天人永割。可是堵物思人,曾经的誓言,油上玄宗心头:生愿比翼,死亦连理。也许对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来说,天长地久还有尽头,惟有这份恨啊,绵绵无期了!

此诗是白居易借对历史人物的咏叹,寄托自己的心情之作。诗人年轻时与出身普通人家的姑娘湘灵相爱,但由于门第观念和风尚阻碍,没能正式结婚。

经典指数:6.5

苦情指数:6.5

6 李商隱—《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

总 评:借物喻人,爱到苍茫还恨少。隐晦,不伦之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由人生的無奈說起,见面不容易,离别时变得难舍难分。特別是在春风无力、百花凋谢的季节,这样的场景更使人惆怅。然后诗人写到相思如蚕吐丝,至死方休,人伤心落泪亦蜡炬如,成灰始尽。 思念一个人至此,要到死方尽,泪成灰始干。这首诗写得很隐晦,从离别之景,写到相思之苦,心境非常之凄凉。

一句相思之言,让诗人吟成寻死成灰。诗人似乎有难言之隐,或许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只能以思念寄托相思之情。这种痴情,当是惊风雨,泣鬼神!

苦情指数:7

经典指数:7

5 欧阳修—《 玉楼春》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评:痴加上恨,孤绝如此之痛,不是单恋是什么?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论及欧词此句时,乃谓其“于豪放之中有沉着之致,所以尤高 ” 人间有情痴,痴成了一种恨,为什么要这么痴心呢?这种痴是与生俱来的,人在风月里变得更痴了。景触动了情,思念便开始了。就像酒不醉人,人自醉一样。我不恨你,但是你为什么还要在我面前,惹我生气呢。

不是花动,而是心动了。就像一个男孩子喜欢一个女孩,很痴情。女孩觉得这事与己无关。但事实是:你为什么要长得让这个男孩喜欢呢?男孩得不到女孩的心,还安慰自己,一切都是我的错,与她无关.呵呵,如此痴情一片.即使此时笑语能得人,但得人未必真情意.这是人世间的无奈之情,所谓落花有意随流水,而流水无情.至此,诗人才感慨而发: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我是那么爱你,但你却是不爱我的!

苦情指数:7.5

经典指数:7.5

4 李商隐 《锦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总 评:青春的爱情,迷茫的爱情,纪念消失的爱情!

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直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每个烂情的男人背后似乎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爱情。在应该珍惜的爱情面前没有珍惜,直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这是一段失去的爱情。不管是曾经相爱的,还是不曾说出口的爱,都随着时间渐渐消逝了。唯有记忆是那么清晰可见,连空气中都弥漫着离别和伤感的味道.惆怅啊,时间的脚步流逝的太快,来不及蓦然回首了.诗人最后既像是释然,又像是悔恨: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既然已当成追忆,为什么还要怪当时惘然呢?矛盾之语,正是情人之心境.

苦情指数:8

经典指数:8

3 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总 评:痴心一片,忘情人间。弃妇之爱,惊天动地.

虽然这是一首描写春怨的诗词,但是这句泪眼问花花不语,当真是人世间最痴情的句子。一个人,不管是怎样爱了,恨了,怨了,不知道有几个人会到诗中主人公的境界的。丈夫有了外遇,一腔怨恨积蓄已久.一日赏花,不想却会伤春,悲从心来.意乱情迷间,把眼前的花当成了自己的丈夫,喋喋不休.人已痴恨至此,当是至情至爱.这句诗真是字字血泪啊。泪眼问花,已物人不分.花却不语,更是悲伧啊!想想自己痴情一片,对方却一点反应都没有。最后,花终于也禁不住她的苦苦追问,再无力承受这份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痴情,乱红飞过秋千去.花也只是萎谢了,就像她人一样,落得满地狼籍,肝肠寸断.痴心之下的绝望,感人至深。一个被丈夫抛弃的女人,如此痴心,当是人世间第一痴情种!

苦情指数:9

经典指数:9

2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点评:这是苏东坡的爱妻王弗死后,有一天他梦见亡妻之后写的感怀诗。朴素真挚的深情,沉痛的生离死别,每读一次就更为其中的深情所感动。阴阳相隔,重逢只能期于梦中,苏东坡用了十年都舍弃不下的,是那种相濡以沫的亲情。他受不了的不是没有了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是失去了伴侣后孤单相吊的寂寞。“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在梦里能够看见的,也全是逝去亲人往日生活里的琐碎片断。因为在那些琐碎里,凝结着化不去的亲情。在红尘中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执子之手是一种境界,相濡以沫是一种境界,生死相许也是一种境界。在这世上有一种最为凝重、最为浑厚的爱叫相依为命。那是天长日久的渗透,是一种融入了彼此之间生命中的温暖。

苦情指数:10 经典指数:9

1、《雁邱词》 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点评:当年,元好问去并州赴试,途中遇到一个捕雁者。这个捕雁者告诉元好问今天遇到的一件奇事:他今天设网捕雁,捕得一只,但一只脱网而逃。岂料脱网之雁并不飞走,而是在他上空盘旋一阵,然后投地而死。元好问看看捕雁者手中的两只雁,一时心绪难平。便花钱买下这两只雁,接着把它们葬在汾河岸边,垒上石头做为记号,叫作“雁邱”,并写下了这首《雁邱词》。遥想双雁,“天南地北”冬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几回寒暑”中双宿双飞,相依为命,一往情深。既有欢乐的团聚,又有离别的辛酸,但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它们分开。而“网罗惊破双栖梦”后,爱侣已逝,安能独活!于是“脱网者”痛下决心追随于九泉之下,“自投地死”。古人认为,情至极处,“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死相许”是何等极致的深情!

苦情指数:10 经典指数:9.5

第3篇:中国古代十大情诗,美极了

一,《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点评:这是苏东坡的爱妾王朝云死后,有一天他梦见亡妾之后写的感怀诗。朴素真挚的深情,沉痛的生离死别,每读一次就更为其中的深情所感动。阴阳相隔,重逢只能期于梦中,苏东坡用了十年都舍弃不下的,是那种相濡以沫的亲情。他受不了的不是没有了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是失去了伴侣后孤单相吊的寂寞。"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在梦里能够看见的,也全是逝去亲人往日生活里的琐碎片断。因为在那些琐碎里,凝结着化不去的亲情。在红尘中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执子之手是一种境界,相濡以沫是一种境界,生死相许也是一种境界。在这世上有一种最为凝重、最为浑厚的爱叫相依为命。那是天长日久的渗透,是一种融入了彼此之间生命中的温暖。

二,《卜算子》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点评:李之仪的这首小令仅四十五字,却言短情长。全词围绕着长江水,表达男女相爱的思念和分离的怨愁。开头写两人各在一方相隔千里,喻相逢之难,见相思之深。末句写"共饮",以水贯通两地,沟通两心;融情于水,以水喻情,情意

同样绵长不绝,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热切的期望。全词处处是情,层层递进而又回环往复,短短数句却感情起伏。

三,《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点评:这首诗表达了长年行役于外的将兵思念家乡和妻子的心情。其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句,倾倒了无数身陷爱河,渴望美满爱情的人,成为山盟海誓的最好代言。生生死死悲欢离合,我曾对你说过,我会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这是爱的最高境界,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经的起平淡的流年。

四,《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点评:出自于汉乐府民歌。这是一首情歌,是主人公自誓之词:海枯石烂,爱情仍然坚贞不变,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诗的主人公在呼天为誓,直率地表示了"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之后,转而从"与君绝"的角度落墨,"山无陵"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深情奇想根本不可能发生。这就把主人公生死不渝的爱情强调得无以复加。

五,《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

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点评: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诗中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内在节奏上重叠反复的形式,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六,《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点评:《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最后一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

七,《雁邱词》 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点评:当年,元好问去并州赴试,途中遇到一个捕雁者。这个捕雁者告诉元好问今天遇到的一件奇事:他今天设网捕雁,捕得一只,但一只脱网而逃。岂料脱网之雁并不飞走,而是在他上空盘旋一阵,然后投地而死。元好问看看捕雁者手中的两只雁,一时心绪难平。便花钱买下这两只雁,接着把它们葬在汾河岸边,垒上石头做为记号,叫作"雁邱",并写下了这首《雁邱词》。遥想双雁,"天南地北"冬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几回寒暑"中双宿双飞,相依为命,一往情深。既有欢乐的团聚,又有离别的辛酸,但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它们分开。而"网罗惊破双栖梦"后,爱侣已逝,安能独活!于是"脱网者"痛下决心追随于九泉之下,"自投地死"。古人认为,情至极处,"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死相许"是何等极致的深情!

八,唐代歌谣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点评:单看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表达了作者对年长很多于自己的爱人的一种遗憾和眷恋。但由一篇凄美的网文《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让这首诗得到升华,大家可以搜一搜,这篇文章是最好的注解。

九,《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点评:这是唐代诗人元稹为其情人崔莺莺写的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话的意思: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诗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

十,《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点评:这首诗表达了对意中人的思念爱慕之情,全诗紧拓"春愁"即"相思",却又迟迟不肯说破,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象大白。词在相思感情达到高峰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感染力更强。末句表达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因而广为流传。

注:(帖点古典照片是为了营造一个文化氛围,千万别只看美女,要看诗哦,不然就真买椟还珠了哈。。(*^__^*) 嘻嘻……)

第4篇:古典诗歌单元“爱情诗”教学设计

广州培英中学

卢彦元

教授对象:高中一年级

课型:古典诗歌鉴赏

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的六首诗歌:《静女》、《氓》、《孔雀东南飞》、《迢迢牵牛星》、《上邪》、《饮马长城窟行》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必修课程的“阅读与鉴赏”要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辩能力和批判力。学习古代优秀作品,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因此本课教学遵循感觉、鉴赏、思考、领悟、应用、发现的学习路径,以师生、生生合作的听、诵、读、析、写为基本的活动形式。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流利、富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并能够准确表述。

3、掌握《诗经》、乐府、民歌诗歌结构和表现手法的特点,对作品的艺术形象和技巧做出个人评价。

4、体味作品展现的爱情情感,形成健康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准确表述作品基本内容。

2、能够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艺术形象和技巧。

教学难点:

用比较法阅读文学作品。

教学时数:3课时

课前准备:

开学之初已布置学生背诵《静女》、《氓》、《迢迢牵牛星》、《上邪》、《饮马长城窟行》、《孔雀东南飞》精彩章节。上课前一周内完成如下的预习作业:

1、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2、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扫清文字读音、词义理解的障碍。

3、借助辅导资料和《语文基础知识手册》掌握《诗经》、乐府诗、民古代民歌的基本常识和特点。

4、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合作小组,每一个小组约为5—6人。

5、各小组自行准备好诵读的音乐背景。

6、根据各自的兴趣,就课文中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行质疑。 教师做好课件,充分准备好教学使用的材料。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春华秋实,是自然规律;少男慕情,少女怀春,是人之常情。一个《牛郎织女》的故事,妇孺皆知;一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戏剧,老少同唱。这不,走进高中语文新教材,同学们也会发现这里也有不少的爱情诗!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第2页的目录,说一说第四单元古典诗歌里边有几首是爱情题材的诗歌?(生回答:《静女》、《氓》、《孔雀东南飞》、《迢迢牵牛星》、《上邪》、《饮马长城窟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几首爱情诗。读了它,同学们就会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就会知道什么是中国传统的爱情观,同时也会明白:人生之路不总是一帆风顺,爱情也不都是甜如蜂蜜,夏花不结秋果,爱情,只有在适宜的季节,适宜的土地,才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二、诵读

1、听《氓》和《饮马长城窟行》配乐朗读。

2、指导诵读。

① 四言诗的节拍一般是二二,五言诗的节拍有二二一或二一二。 ② 根据诗歌情感基调,注意诵读语音、语调、语速的变化。

3、诵读比赛活动。

①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或章节诵读。

② 诵读形式不限,由小组成员讨论后确定下来,可以单人、男女双人、小组等形式,也可以邀请其他小组或全班同学一起参与。 ③ 每一个小组派出一名同学但任评委并商定评分标准。 ④

教师评点活动情况

三、小结:诗歌的语言不同于其它文学样式的语言,尤其是古典诗歌的语言节奏感特别明显,能够反映作者感情的起伏。郭沫若在论诗的节奏时说:“情绪的进行自有它的一种波状的形式,或者先抑而后扬,或者先扬而后抑,或者抑扬相间,这发出来便成了诗的节奏。” 古代诗歌作品风格多样,其中所表达的情感也千姿百态、丰富多彩,或慷慨激昂,或哀婉低沉,或轻松活泼,或缠绵悱恻,因此,吟诵时也应该有所区别。用贴近诗歌情感的语音、语调、语速传达出诗歌的情感,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把无声的文字中蕴涵的情感变为有声的可感知情感,再现作品的艺术境界。这节课的诵读,我们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和凄婉,也领悟到了诵读对学习古典诗歌特殊意义重要性,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给大家在今后的古典诗歌学习中提供一个的好方法。

四、布置作来:

①课后再认真诵读6首诗。②概括每首诗的内容大意,品味诗歌形象的异同。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用声音抒唱了爱情的美丽,用耳朵聆听了爱情的凄艳。这一节课,我们用眼睛寻找爱情的光芒,用心灵探索爱情的真谛。

二、研读

1、这六首诗分别给我们展示了怎样的爱情?请各小组讨论后写出每首诗的的内容大意。

讨论归纳后明确: 《静女》:诗歌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的口吻描写了与恋人约会的情景,描绘了“我”见到恋人前后的不同心情。

《氓》:诗歌以第一人称“我”(女青年)的口吻描述了一个妇女被丈夫遣弃后,回忆当初恋爱、结婚的经过以及婚后的遭遇,诉说了自己对不幸婚姻的痛苦、悔恨之情。 《孔雀东南飞》:诗歌描述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因家长迫害而离别、抗婚、殉情的悲剧故事。

《迢迢牵牛星》:诗歌借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表现织女星的相思之苦和哀怨,表达了渴望夫妻团圆的强烈愿望。

《上邪》:诗歌描述了一位女子对天发誓,永远忠于爱情。 《饮马长城窟行》:诗歌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抒写了对远出未归的丈夫的思念和自己孤凄无依之情。

2、比较六首诗歌,它们都有哪些共性?

讨论归纳后明确:①没有确切的作者。②主角都是女性。③格律不严格。④都抒唱爱情。

3、诗中的女性形象都一样吗?你能说说她们给你的印象吗?是哪些诗句或字词让你有这种印象的?

讨论归纳后明确:不一样。“印象”的答案可五彩缤纷,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下面略举一些例子: 静女:文雅美丽(静、姝、娈)

俏皮活泼(爱而不见)

真诚大方(贻我彤管、自牧归荑)

氓太太:美丽善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勤劳能干(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对爱情全心投入、专一(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女也不爽) 对爱情产生怀疑、哀怨(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静言思之,躬自悼矣。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刘兰芝:漂亮(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知礼(上堂谢阿母;十六知礼仪)

聪明(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勤劳能干(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

对爱情忠贞(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性格倔强刚烈(临走前的打扮及最后的殉情)

织女:思念丈夫魂不守舍(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相思的无奈(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上邪》女主角:直率大胆(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对爱情忠贞不渝(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饮马长城窟行》女主角:对丈夫日思夜梦(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

我傍,忽觉在他乡)孤苦无依(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4、这些女性的爱情或美丽或苦涩,你是如何评价她们对待爱情的态度?从她们身上你又获得什么启示? 自由讨论发言,答案不拘。

二、小结: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一直是文学的母题之一。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有大量爱情题材的作品,今天我们学习的6首诗就是其中的一朵小浪花,这些诗歌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广阔而美好的情感世界,既有初恋甜蜜的遐想,也有婚姻痛苦的怨恨,既有对执着爱情的礼赞,也有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无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爱情都有了一定的认识,爱情的成长需要有适宜的季节和土壤,夏花不结秋果,希望每一位同学认真对待自己的情感,在适宜的季节和土壤再播种爱情的种子,这样才能收获丰硕的果实,否则,带给大家的将是无尽的痛苦。

三、布置作业:课后查阅资料,每人收集三首古代爱情题材的诗歌并作点评。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从内容和形象两方面鉴赏了六首诗歌。今天,我们将从艺术表现手法的角度更深入的品味诗歌的韵味。

二、品读

1、请一位同学讲述《诗经》的基本常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共十五《国风》,诗一百六十篇;《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颂》包括《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鲁颂》四篇。 《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所谓“赋”,用朱熹《诗集传》的解释,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2、“赋、比、兴”是古典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请把六首诗中运用了这几种表现手法的诗句找出来并简述其作用。 赋: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氓》);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缕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孔雀东南飞》)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上邪》)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迢迢牵牛星》)

比: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

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氓》)。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饮马长城窟城》)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

作用:赋能能了的叙述事物,抒写感情;比能够以具体形象的诗歌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再现异彩纷呈的物象;兴起到调节韵律、唤起情绪烘托或渲染环境气氛的作用。

三、拓展阅读

学生出示收集的诗歌并稍作点评。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设计说明:

古代诗歌单元是必修课模块

(一)的第四单元,教材所选的诗歌容量大,共有11首诗歌,课时安排又比较紧张,一般都只能安排8或10课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每一首诗都要具体研读是不可能的。语文课标明确了语文的课程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在设计本课时,我特别注意到了对学生人文情感的熏陶,把诗歌单元中同一类型的题材组织起来进行教学。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充分认识到了诗的教化功能,认为“不学诗,无以言”,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所谓“兴”,就是说诗能激发人的情感,能兴起人的好善恶恶之心,从而陶冶性灵,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正是处于十五六岁的花季年龄,对爱情开始有了朦胧的意识。因此,我就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诗歌的特点设计了本课例。旨在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必要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形成健康的爱情观,让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不断接受其所属社会的文化、规范和价值观的影响,并逐渐形成自身独特的情感、态度。

第5篇:十大爱情诗及爱情诗常见意象

十大爱情诗

一、

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

短松冈。

点评:

这是苏东坡的爱妾王朝云死后,有一天他梦见亡妾之后写的感怀诗。朴素真挚的深情,沉痛的生离死别,每读一次就更为其中的深情所感动。阴阳相隔,重逢只能期于梦中,苏东坡用了十年都舍弃不下的,是那种相濡以沫的亲情。他受不了的不是没有了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是失去了伴侣后孤单相吊的寂寞。“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在梦里能够看见的,也全是逝去亲人往日生活里的琐碎片断。因为在那些琐碎里,凝结着化不去的亲情。在红尘中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执子之手是一种境界,相濡以沫是一种境界,生死相许也是一种境界。在这世上有一种最为凝重、最为浑厚的爱叫相依为命。那是天长日久的渗透,是一种融入了彼此之间生命中的温暖。

二、

李之仪《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点评:

李之仪的这首小令仅四十五字,却言短情长。全词围绕着长江水,表达男女相爱的思念和分离的怨愁。开头写两人各在一方相隔千里,喻相逢之难,见相思之深。末句写“共饮”,以水贯通两地,沟通两心;融情于水,以水喻情,情意同样绵长不绝,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热切的期望。全词处处是情,层层递进而又回环往复,短短数句却感情起伏。

三、

《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点评: 这首诗表达了长年行役于外的将兵思念家乡和妻子的心情。其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句,倾倒了无数身陷爱河,渴望美满爱情的人,成为山盟海誓的最好代言。生生死死悲欢离合,我曾对你说过,我会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这是爱的最高境界,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经得起平淡的流年。

四、

《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点评:

出自于汉乐府民歌。这是一首情歌,是主人公自誓之词:海枯石烂,爱情仍然坚贞不变,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诗的主人公在呼天为誓,直率地表示了“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之后,转而从“与君绝”的角度落墨,“山无陵”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深情奇想根本不可能发生。这就把主人公生死不渝的爱情强调得无以复加。

五、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点评:

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诗中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内在节奏上重叠反复的形式,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六、

《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点评:

《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最后一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

七、

元好问《雁邱词》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点评:

当年,元好问去并州赴试,途中遇到一个捕雁者。这个捕雁者告诉元好问今天遇到的一件奇事:他今天设网捕雁,捕得一只,但一只脱网而逃。岂料脱网之雁并不飞走,而是在他上空盘旋一阵,然后投地而死。元好问看看捕雁者手中的两只雁,一时心绪难平。便花钱买下这两只雁,接着把它们葬在汾河岸边,垒上石头做为记号,叫作 “雁邱”,并写下了这首《雁邱词》。遥想双雁,“天南地??”冬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几回寒暑”中双宿双飞,相依为命,一往情深。既有欢乐的团聚,又有离别的辛酸,但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它们分开。而“网罗惊破双栖梦”后,爱侣已逝,安能独活!于是“脱网者”痛下决心追随于九泉之下,“自投地死”。古人认为,情至极处,“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死相许”是何等极致的深情!

八、

唐代歌谣《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点评:

单看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表达了作者对年长很多于自己的爱人的一种遗憾和眷恋。有一篇凄美的网文《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让这首诗得到升华,大家可以搜一搜,这篇文章是最好的注解。

九、

元稹《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点评:

这是唐代诗人元稹为其情人崔莺莺写的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话的意思: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诗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

十、

柳永《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点评:

这首诗表达了对意中人的思念爱慕之情,全诗紧扣“春愁”即“相思”,却又迟迟不肯说破,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相大白。词在相思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感染力更强。末句表达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因而广为流传。

爱情诗常用意象

爱情诗词中有很多意象,从不同的角度委婉的表达出诗人的心中的那份深藏已久的爱意,意象大概可以分为三类:植物类、动物类、景物类。

植物类有杨柳、芳草、花卉、芦苇等,我们耳熟能详的诗词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白居易《长恨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动物类有鸿雁、鸳鸯、黄莺、比翼鸟等,“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清平乐》)、“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只羡鸳鸯不羡仙”、“在天愿作比翼鸟”(白居易《长恨歌》)。

景物类有明月、楼、庭院、兰舟、江水,其中有“蓬莱宫中日月长”(白居易《长恨歌》)、“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蝶恋花》)、“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李清照《一剪梅》)、“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

第6篇:西方爱情诗与中国爱情诗的比较

西方愛情詩與中國愛情詩的比較

中國詩歌源遠流長,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記錄了中國遠古時代的詩歌特點;古詩十九首開文人詩歌的先河;魏晉六朝詩歌奠定了中國是個的基礎,唐詩集集大成而放義彩;現代詩另闢蹊徑,開新詩之先河。中國詩歌在長久的流傳中不但數量眾多而且大放異彩,成為中國文化的寶藏。西方詩歌也有著長久的歷史,追溯到《荷馬史詩》應算是西方最早的詩歌了吧;中世紀英雄史詩為西方詩歌描上來玩濃墨重彩的一筆,至

18、19世紀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的興起,更是為西方詩歌帶來了一次繁盛。朱光潛先生認為,中西方詩歌在情趣方面有些多異同,比如人倫,自然,宗教哲學等。現在就從人倫方面略談一二。

朱光潛先生在《試論》中認為“西方關於人倫的詩中大多以愛情為中心,而中國愛情雖多,但並未讓愛情將其他人倫抹去。朋友的交情和君臣的恩惠在西方詩歌中不甚重要,而在中國詩中則幾乎與愛情詩占同等位置。”那麼就拿中西方都和多數量的愛情詩來說吧。中西方愛情詩的源頭都是很長遠的,如中國早在《詩經》中便有許多關於愛情的作品,如《關雎》、《子矜》等篇章;而在西方,騎士制度中騎士對貴婦追求的典雅愛情,而反應這些愛情的如“小夜曲”“破曉歌”等騎士抒情詩是近代歐洲愛情詩的先驅。同樣多的愛情詩中中西雙方所表達的方式卻是不盡相同的。

首先是在內容方面,西方愛情詩多寫戀愛追求心儀之人的心情,如裴多菲的詩“我願意是樹,如果你是樹上的花;我願意是花如果你是露水······”這些詩直接表達男子的女子的追求面對她們的愛。而中國詩歌中卻較少這方面的作品,雖然也有《關雎》、《靜女》等表達了男子對戀人的追求和等待的焦急心情,但中國愛情詩中較為有名的多是反映夫妻生活的或是悼亡詩。如《詩經·衛風·氓。》而最為出名的就是悼亡詩,如潘嶽的《悼亡詩》如蘇軾的《江城子》等,所以西方的愛情詩多明快清朗而中國的愛情詩卻多幽怨苦痛。

其次由於內容的不同,中西方愛情詩的語言也有各自的特點。西方愛情詩血多熱烈而富有激情,如普希金的《願望之火》中寫道“愿望之火在血液中燃燒/我的灵魂已为你刺伤/吻我吧/你的亲吻比美酒和香脂更甜更香/当欢乐的一天逝去/走来了夜晚的暗影/把你温柔的头靠在我的怀里吧/让我也能够睡得安静。”直白顯露,直接表達自己的心情和願望感情,應該屬於王國維《人間詞話》中“隔”與“不隔”中“不隔”的範疇。而中國的愛情詩在語言上卻是有著朦朧而隱晦的特點,多善用比喻、象徵都手法,如《詩經》中的《木瓜》一章就通過贈送貴重的禮物來表達“永以為好也”的願望,就算是現代詩也多如此,如舒婷的《致橡樹》也是用橡樹為象徵,總是旁敲側擊,為從正面入手,及至l李商隱的《無題》就更是意象眾多,朦朧的如霧裡看花了。所以中國愛情詩很少有像西方愛情詩那種用呐喊的方式表達感情的。

中西方愛情詩的不同多是由其歷史淵源的,西方的騎士制度抬升的女子的地位,西方的文化制度下頁較注重個人感情的抒發;而中國儒家制度下,女子的地位及其低下,只作為男人的附屬品出現,而于愛情方面多是內斂的。總之,中西方愛情詩雖多有不同之處,但也各有千秋,是值得互相借鑒的。

上一篇:房地产专题讲课提纲下一篇:县地税局党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