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培养的研究现状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从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概念和评价指标、国内外培养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研究现状、国内外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和对策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提升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提供借鉴。

关键词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培养;护理;综述

健康教育是一个教育活动与过程,它通过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和树立健康观念,使人们养成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干预方法为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1]。各国护理界普遍重视健康教育这一护理措施[2]。2012年,《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中提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公共卫生十大关键策略之一。在战略层面上显示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已受到我国高度重视,同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目前存在的若干问题与挑战也被提出[3]。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一部纲领性文件,推进了健康中国的建设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指出健康教育是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和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关键[4]。现阶段,国内各级医疗机构仍然是开展健康教育的主阵地,而护士作为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5],其健康教育能力直接影响健康教育质量[6]。本研究从健康教育能力的概念和指标体系、国内外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培养的研究现状、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以及提升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对策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提升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

1健康教育能力的概念和指标体系

健康教育能力指顺利有效地完成健康教育所必需的各种知识、才能和行为态度的总和[7],包括健康教育评估能力、沟通与学习能力、计划能力和实施能力与评价能力。根据仝慧娟[8]的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测评量表,量表总体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49,分半信度系数为0.935,专家对量表评定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0。评价标准包括4个维度、29个条目,总分145分。各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完全不符合计1分,不符合计2分,不确定计3分,符合计4分,完全符合计5分,总分≥116分视为具备健康教育能力[9]。具体表现为护理人员评估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需求、制定和实施健康教育计划、评价健康教育过程及效果、促进病人掌握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改变不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使其发展有助于康复的行为[8]。

2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培养的研究现状

2.1国外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培养的研究现状

在国外,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培训起步较早。培训对象包括医院、社区的护士,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基本知识、疾病健康教育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和创伤知情护理教育等方面,并通过问卷调查,从病人和护士两个角度评价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病人方面评价指标包括病人对疾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自我管理能力、满意度;护士方面则包括护士自信心和健康教育能力提升情况等。LaSala等[10]通过对护士的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技能培训对心血管疾病病人护理影响的研究,强调专业护士发展综合能力的重要性。Candelas等[11]研究护士健康教育培训对关节炎病人的影响,结果显示,护士健康教育培训可以促进病人对其疾病的自我管理,并增加病人满意度。Jones等[12]对护士实施创伤知情护理健康教育和培训,认为培训有助于护士更好地了解病人的创伤经历,改善护患治疗关系。Maguire等[13]对医护人员进行卒中健康教育培训后发现,病人发生卒中情况减少、病人满意度提高。在国外,培训者培训模式在健康教育方面开展较早。Marks等[14]先对社区卫生工作者进行健康促进培训,然后由社区工作者再对智障成人进行培训,认为培训者培训模式使受培训智障成人健康状况得到改善。Williams等[15]对护士进行艾滋病教育培训,结果显示,培训者培训模式增强了护士教学实践的能力和自信心。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健康教育者的健康教育能力进行了评价,并且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评价体系。国外常用的评价方法有标准化病人考试[16]、以表现为基础的发展系统(performance-baseddevelopmentsystem,PBDS)评价法[17]及问卷调查法[18-19]。

阅读大量外文文献后发现,国外虽已有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培训的相关文献,但是培养较少从与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直接相关的健康教育评估、沟通与学习、计划、实施与评价能力考虑。我国可以借鉴国外护士健康教育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工具,为我国培养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能力提供更多机会。

2.2国内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培养的研究现状

我国从1997年开始有护士健康教育意识及能力培养的研究[20]。对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主要为健康教育基本知识、疾病健康教育知识、沟通技巧和心理学、营养学、药理学等方面培训,方法主要有行动研究法、品管圈(QCC)管理工具、PDCA(计划、实行、检查和解决处理)循环管理法、培训者培训模式和卓越教学法,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价病人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满意度以及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和专科知识理论水平等。

吴碧昭等[21]通过观摩手术对外科护士进行健康宣教内容培训,发现外科护士健康教育能力评分和病情观察能力显著高于观摩前。黄小芬[22]通过微信平台对泌尿外科护士进行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宣教态度、健康教育技能和沟通技巧等方面培训,培训后护士健康教育的态度得到了改善,健康教育技能和总分得到了提高,认为培训有利于泌尿外科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提高和健康教育效果的增强。吕红伟[23]通过翻转课堂、角色扮演、视频教学等方法对非专科护士进行结肠镜健康教育专科知识和技巧培训,发现以上3种措施均有助于护士结肠镜健康教育能力的提高。俞琦等[24]应用行动研究法对社区护士进行理论培训(健康教育程序理论和健康教育相关支持理论)和实践指导(集体教育和家庭个体教育),发现可提高社区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和病人满意度。屠轶华等[25]通过融入行动研究法对整复外科护士进行健康教育手册和沟通技巧培训,培训后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护理能力和沟通能力均明显提升。乔秋阁等[26]报道对护士健康教育知识、沟通技巧和自信心进行培训,发现品管圈管理工具使护士在宣教时机、宣教内容和宣教方式上有所改善,且满意度有所提高。孙致敏等[27]通过PDCA循环管理法对生殖中心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和宣讲能力培训,认为该方法不仅有效提高了全科护士健康教育知识水平和健康教育宣讲能力,还提高了病人满意度。黄卫新等[28]研究培训者培训模式对12名低年资护士进行疾病理论知识、临床用药、营养知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心理护理等培训的效果,认为该模式使护士健康教育能力、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得到提高,且护患关系更融洽,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培训模式。孟燕等[29]研讨通过引入国外先进卓越教学原则,为护士提供更为系统的健康教育程序培训后,责任护士的计划性、引导性和关爱性得到提高,使他们更注重了解病人的个体本身。同时护士也提高了自信心和责任感。

文献综述发现,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水平高低不等,存在开展健康教育自觉意识不强的现象;护士掌握的健康教育理念及知识、沟通技巧与人文关怀不足,不能完全满足病人的需要[2];健康教育内容简单,主要针对特定疾病,且健康教育的方法单一、时间掌握不准;健康教育时缺少对病人实际意愿和价值观的评估,导致病人及其家属参与健康教育的意识不强,影响了健康教育的预期效果。

3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

随着健康中国计划的实施,学校、社区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不断重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升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亟待解决。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护理管理、护理人员和病人方面。

3.1护理管理方面

在护理人员中开展健康教育能力培训,需要制度保障和组织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中规定了护士的教育义务,但在具体实施条件中尚没有规定护士的职称和学历等,导致职称、学历不同的护士在同一起点开展健康教育,这不仅浪费了人力资源,护士开展健康教育的积极性也受到打击。此外,我国目前尚缺乏健康教育评价标准体系。美国护理认证委员会已制定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如从病人行为改变、健康状态和自我照顾技能等不同层面设定健康教育的评价标准[30]。我国由于健康教育评价标准体系尚未建立、科学的评价工具缺乏,影响了健康教育工作的展开[31]。

3.2护理人员方面

护理人员的职称、年龄、护龄和学历不同程度地影响健康教育能力。刘继红等[32]在测评与分析临床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时,指出护理管理者在制定护理人员健康教育培训计划时可将职称考虑在内。茹周琴等[9]调查了某医院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1岁、护龄≥10年、职称为中级以上和学历为专科及以上是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促进因素。同时,护士的理念没有及时更新和相关知识、技术的欠缺也是影响健康教育能力的因素。孙玉红等[33]报道,仅20.9%护士认为临床护士是最佳健康教育者。有调查表明,87.5%护士的健康教育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明显缺乏,给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带来了阻碍[34]。张振路等[2]报道,56.1%护士觉得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不够,满足不了当前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另外,教育时机不恰当,形式和方法单一,造成护士对病人健康教育效果不佳,影响了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的积极性。临床上只通过口头教育和宣传资料进行健康宣教,导致病人的接受水平较低[35]。

3.3病人方面

随着护理模式向以病人为中心转变,健康教育也应以病人为中心。护理人员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时,应充分考虑病人的健康需求和意愿、个体特征和价值观。如病人信任护士、健康信念和学习动机强、文化水平高等[36]会增强健康教育效果。

4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培养的对策

4.1护理管理方面

作为护理管理部门,为提升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能力,应转变管理理念,建立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医院应对发展健康教育活动高度重视,开展有组织、有实施、有评估的全院健康教育[37]。还需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完善考核体系[38-39],健全质控及反馈机制[35]。

4.2护理人员方面

提升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能力,首先要转变观念,强化健康教育角色意识,树立健康教育服务理念。护理人员应意识到护理职责不仅仅是药物和注射,维护人体健康已成为护理工作的神圣职责。护理人员应跳出狭隘的传统护理,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形成整体、系统、社会和心理的新视角,构建预防为主的“大护理概念”[37]。其次要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包括为护理人员提供专业培训,如专家培训和学术讲座;要加强沟通能力,与病人沟通时言语通俗易懂且语气温和,创造一个和谐的谈话氛围,同时注意倾听,准确收集病人信息;要拓展学习范围[37],护士既要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健康教育技能,也要有行为学、教育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学识,成为具备T型知识结构的人才[35]。最后,要掌握健康教育时机,施行个性化教育。李吉瑞[40]通过对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提高了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4.3病人方面

护理人员的权威性和可信性直接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如专科护士比卫生人员宣教更容易改变人们的态度、行为。教育者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情感作用于人们态度中的情感成分,可产生态度的改变[36]。在准确评估病人的意愿和价值观后,根据受教育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提供宣教内容,如生理需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此时病人容易接受。只有使受教育者形成比较稳定的观念或信念,才能使人的行为动机产生力量[36]。

5小结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实施,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的重要举措在于健康教育。护理人员作为施行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必须具备较强的健康教育能力,才能更好地实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因此,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提升是临床护理亟待解决的问题,应该引起护理管理人员的重视和关注。开展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现状和影响因素研究,制定合理的对策,并在具体实施中不断改进完善,能有效提升护士健康教育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22.

[2]张振路,郑淑君,谢文,等.提高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实践与成效[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66-768.

[3]任学锋.“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对我国健康教育事业发展的几点启示[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12):1142-1144.

[4]郭清.“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路径[J].健康研究,2016,

上一篇: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论文下一篇:护士长任职教育护理心理学课程中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