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九大演讲稿

2022-06-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思想开放的今天,演讲稿成为了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编写出逻辑合理、观点明确的演讲稿,可让我们获得更多的支持,让更多人愿意深入了解我们的观点。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十九大演讲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关于十九大演讲稿

老龄工作的十大看点十九大报告关于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机遇不可多得,也是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所作报告回归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初心、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未来使命,富含中国立场、世界眼光、人类情怀,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未来发展作出总体安排,同时,立意高远,视野宏阔,察今思来,对正在演变为全球趋势的人口老龄化挑战作出回应,并结合中国国情,借鉴老龄化先行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从党和国家基本方略层面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老龄社会的重大战略安排。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重要论述和十九大报告相关论述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中国共产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基本战略思想,描画出人类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和建设理想老龄社会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道路,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全党全社会必须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居今思远,从当前做起,从人人做起,全面付诸实施。

看点一:过去五年老龄工作高歌猛进老龄事业取得重大成就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我国老龄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和全球老龄化压力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严峻形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度积极的应对姿态,作出了一系列加强老龄工作和发展老龄事业的战略部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成就。

当前,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从2000年的48.8%提升到了2015年的60.9%,从全球老年人生活幸福满意度来看,中国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五年来,中央和地方上下共同努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应对人口老龄化相关事业领域不断拓宽,内容不断丰富,方式不断创新,为当前老年人的晚年幸福生活提供了保障和平台,这是当前全体年轻人口的未来希望,也是我国未来取得应对老龄社会伟大胜利的扎实铺垫。

看点二:防范未来重大风险做好及时科学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准备

关注未来风险并预先采取应对战略是现代国家治国理政的必然选择。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当前,放眼长远,把防范未来重大风险作为未来中国发展中的重大战略考量,其中,人口老龄化就是一个值得全党全社会长期予以密切关注并积极采取防范战略举措的重大风险之一。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主体结构深刻转型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既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又预示着人类社会从年轻社会向老龄社会、短寿时代向长寿时代的深刻转变,对发展的影响在本质上是结构性的。和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规模体量巨大、发展速度迅猛、地区差异显著,与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相叠加,加上“未富先老”“未备先老”,对未来中国发展的影响全面、深刻而持久。

一般来说,人类社会从年轻社会转向老龄社会,往往带来人口、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国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对于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来说,老龄社会带来的矛盾和问题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我们要居安思危,充分认识人口老龄化给我国未来发展带来风险的严峻性、紧迫性和长期性,树立伟大斗争意识,谋划长远,坚苦卓绝,扎实奋斗,全民行动,全方位做好战略准备,最大限度降低人口老龄化风险,最大限度发挥人口老龄化机遇活力,确保十九大既定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顺利实现。

看点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正确把握应对人口老龄化和老龄社会的理论脉络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想理论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探索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也是指导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建设理想老龄社会走中国道路的理论武库。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应对人口老龄化和老龄社会的科学理论论断,也提出了一系列加强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和产业的战略思想论断,这些论断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党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和共同建设理想老龄社会的行动指南。

1.老龄社会是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过程的重大国情

2000年,在人口学意义上说,全球已经迈入老龄社会。分地区来说,发达国家在上世纪中叶前后分别已经迈入老龄社会,预计到本世纪末所有发展中国家都要迈入老龄社会。届时,从真正意义上说人类将全面迈入老龄社会的发展轨道。由此来看,迈入老龄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趋势,也是全球范围内一个新的重大世情。如何适应人类社会从年轻社会向老龄社会的划时代伟大转变,这是现当代和未来全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历史性课题,也是对不同人类集团也即对所有国家的一个重大考验。

我国是在1999年迈入老龄社会的。发达国家迈入老龄社会与现代化同步行进,我国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任务尚未完成的情况下迈入老龄社会的。我国老龄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等相互交织,特别是人口基数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不高、相应制度准备以及人们的精神准备不足,一系列矛盾问题尤为凸现,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影响全面深刻而持久,既是我国未来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挑战,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个严峻考验。

1999年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迈入老龄社会日渐突出的矛盾问题,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成立了高规格的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統筹治理相关问题,分别制定了发展战略规划、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政策措施,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五年,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成就。但是,面对世界全球化、全球老龄化的外部压力,面对老龄社会背景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国应对老龄社会还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和短板。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老龄社会是一项伴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进程的重大国情。解决这些问题,补齐这些短板,迫切需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重新审视,作出新的战略性选择。

2.科学理解老龄社会的一般规律和我国老龄社会的特殊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只有找到科学规律,我们才能真正理清问题,透过现象摸到本质,掌握事物的发展脉络,找到科学的应对之策。

从老龄科学理论来说,人口老龄化是现象,它只是人类社会从年轻社会迈向老龄社会的重要标志,本质则在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的人类社会形态的变迁。自从人类诞生以来,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长期低下,特别是医疗科技水平低下,人类生育水平极高,但婴幼儿死亡水平较高,活到老年期的人口十分稀少,人口年龄结构十分年轻,人类长期处于年轻社会;工业革命启动的现代化进程以后特别是进入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人类经济社会水平逐步提高,近代医疗科技发展迅速,人类生育水平同样极高,但婴幼儿死亡水平快速下降,活到老年期的人口缓慢增长,人类同样处于年轻社会,少数国家开始迈入成年社会或者老龄社会。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经过五百年左右现代化进程的积累推进,特别是后期波澜壮阔的加速发展进程,人们的家庭婚姻观念、生育行为、行为方式、社会制度、文化模式等、特别是社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随着现代医疗科技水平的迅猛提升,婴幼儿和老年人口的死亡率大幅降低,导致人们生育越来越少,而老年人口随着寿命延长越来越多,从而引发人口年龄结构从年轻型经过短暂的成年型快速向老年型转变。

从表面看,人口老龄化意味的少儿人口不断减少和老年人口不断增多,只是一个人口年龄结构类型转变的现象,但背后却是现代化作为根本推动者的人类社会形态的根本转变。在现代化推动的现代文明模式下,只要人们不愿意多生孩子,人们更愿意健康长寿,以人口老龄化为标志、以现代家庭、婚姻、生育行为、生活方式以及生产方式为根本的老龄社会将不可逆转,这就是老龄社会的一般规律。

我国的特殊性在于老龄社会提前到来超前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原因是我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前后人口过度膨胀,不得不采取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少儿人口急剧减少,造成人口老龄化提前到来。不过,如果等待不可抗拒的人口老龄化自然到来,人口数量过度膨胀会把我国推向贫困的深渊。

因此,计划生育国策的成功实施,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作为代价,才换来目前我国发展相对良好的人口条件。但是,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来看,我国老龄社会的到来的背后推动者仍然是现代化的根本推动。中国不可能超越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之外,恰恰应当主动顺应人类社会形态的客观发展趋势。

老龄社会同时也就是长寿社会,人口老龄化时代也就是长寿时代。和漫长年轻社会的短寿时代相比,在老龄社会条件下,人们的观念、生存和发展方式已经和正在发生一场深刻变化,社会结构和经济安排及其组织方式也已经和正在发生一场深刻变迁,如何应对这些深刻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也迫切需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重新审视,作出新的战略性安排。

3.准确把握老龄社会条件下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中国已经步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理清老龄工作思路,明确老龄事业发展战略,及时科学全面应对老龄社会,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本任务中的重要课题。

首先,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度科学识别我国老龄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这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当前我国所处历史阶段的重大判断,也是科学认识中国当代问题的划时代思维。我们必须运用这一新的划时代科学思维重新审视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历史时期老龄社会发展面临的相关问题。

1999年,我国开始迈入老龄社会,当时,人均GDP水平在800美元左右,未富先老的特征十分突出。同时,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在物质、精神和制度等诸多方面没有充分准备,未备先老的特征也十分突出。

但是,经过18年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艰苦努力,我国人均GDP已经突破中等收入水平并迈入中高收入水平阶段,应对老龄社会的战略安排和应有准备正在进行,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成就,“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已经不能表征我国老龄社会当前阶段的基本特征,需要重新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实际,按照习近平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划时代地科学识别我国老龄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

其次,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高度准确把握理想老龄社会建设的理论基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是把握中国问题的总钥匙,既是回答科学识别我国老龄社会所处历史阶段这一关键问题的总方法,又是把握解决老龄社会诸多问题的总思路。

一方面,当前,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物质经济基础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全社会的长寿预期业已明确,积极顺应老龄社会的舆论氛围十分浓厚,人民对老龄社会条件下如何在温饱生活的物质基础上能够健康、长寿、尊严和有意义地度过生命全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当代全体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之后希望强起来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自然更是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另一方面,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对老龄社会的物质、精神、制度等的基础已经具备,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我国经济总量大但人均财富少,应对老龄社会所要求的物质经济基础尚不雄厚。应对老龄社会的顶层设计初露雏形,但离成熟完善还有较大差距。应对老龄社会的制度体系框架基本建立,但要达到定型和可持续运行还有较大空间。应对老龄社会的政策体系框架基本确立,但系统性、协同性、落地性和持续性都有还需要花大力气整合完善。全社会应对老龄社会的精神准备已经形成共识,但化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应对老龄社会的体制机制正在改革创新,但要建成充分调动政府、市场、社会、家庭、个人共同行动的高效运行的体制机制还需要花最大力气努力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不仅以上诸方面还难以协同均衡发展,而且在城乡、地区等方面不平衡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这些问题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了当前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主要矛盾的具体体现,也是老龄社会条件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事业必须要解决的历史性课题。简言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老龄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就是迈入老龄社会之后日益长寿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与我们从年轻社会转向并适应老龄社会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的一切工作主要是解决问题的,但我们的一切工作又高于解决问题,这就是引领我们工作的理想和蓝图。

老龄社会的问题中国有,别的国家也有。老龄工作中国有,别的国家也有。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老龄工作唯有中国才有,这就是要把老龄社会条件下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新需要作为出发点落脚点,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解决当前老年人的各种问题的同时,建构理想的老龄社会,为满足全体中国人民老年期和未来各代老年人的美好生活、提升全体人民全程生命质量奠定基础。

再次,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两步走”战略目标高度重新理清老龄工作思路和老龄事业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未来30年我国发展作出了“新两步走”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要根据这一新的历史性重大战略部署,分析未来这两个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进程以及适应老龄社会可能带来问题的不同阶段性特征,对未来老龄工作的重点任务和老龄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重新作出战略性安排,确保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推动“新两步走”战略目标实现,确保老龄社会条件下满足全体人民的新期待。

最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全体人民共同建设理想老龄社会,助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不能靠敲锣打鼓,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老龄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人类诞生以来长寿梦想变现的重要标志,也是需要我们积极顺应的社会发展规律。

当然,从年轻社会转向老龄社会必然会带来诸多问题,应对不当甚至会酿成重大社会风险。但是,老龄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只要人人做好充分准备,再大的风险也可以化整为零。这就需要全体人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民行动”共同应对的要求,从现在做起,从人人做起,不懈付出努力。如此我们不仅能够战胜人口老龄化挑战,而且能够建设一个人人期待的理想老龄社会,实现全体人民拥有幸福安康尊严有意义的老年期生活的中国梦也是胜券在握。

看点四:把老龄工作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整体布局和“四个战略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这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对老龄工作的科学定位。全党全社会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行动,共同做好全域性影响的老龄工作。

要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上重新认识老龄工作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性。从外部来看,人口老龄化态势正在席卷全球,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一老年人口大国能否战胜人口老龄化挑战,这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大考验;从内部来看,人口老龄化扑面而来,能否在未来“新两步走”战略中同步实现建设全体人民拥有幸福安康尊严有意义的老年期中国梦,关系老龄社会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也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全面检验。

全党全社会必须坚定信念,转变观念,提高老龄工作对国家发展全局和对全体人民福祉重要性的认识,撸起袖子加油干,确保十九大确定的目标顺利实现。

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整体布局上重新认识老龄工作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性。老龄工作不仅仅是为老年人服务的工作,也不仅仅是为全体人民老年期服务的工作,而是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整体布局、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工作。

我们必须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高度,科学分析主要矛盾在老龄工作领域的具体表现,深刻把握未来“新两步走”战略实施过程中老龄工作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结合点上可能产生的重大问题,按照十九大的总体要求,作出新的安排,确保老龄工作全方位助力宏伟目标的实现。

要从“四个戰略布局”上重新认识老龄工作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性。“四个战略布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我们树立老龄工作新观念、创新老龄工作方式和开创老龄工作新局面的重要理论基点和思想源泉。我们要深刻把握未来“新两步走”战略实施过程中人口快速老龄化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带来的新课题,抓住重点特别是突破口,创新老龄工作观念和方式,开创老龄工作新境界,确保在解决矛盾问题的同时助力宏伟蓝图落地生根。

看点五:实施新理念引领下的人口发展战略

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口发展作出战略性新安排,旨在为未来发展创造良好人口条件,有利于把人口老龄化及其压力置于可控范围内。“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也是未来我国人口发展战略的重要指针,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研究人口发展战略”。

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人口年龄结构快速老龄化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矛盾将日益严峻,这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人口领域的具体表现,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努力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老龄社会条件下人口年龄结构快速老龄化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矛盾。为此,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适时实施二孩政策,这是新时代党中央的重大人口新政,重大战略要旨之一就在于调整人口年龄结构,促进总和生育率向更替水平回归,预防人口过度老龄化风险。

同时,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幼有所育”“要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协调”,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新内容,惠及全民福祉在当前,优化人口结构在长远,是确保二孩政策落地、保持人口长期协调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十九大报告还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也蕴含优化农村人口结构、提升农村发展活力、防止农村人口过度老龄化风险的人口发展战略思维。

落实十九大精神,需要我们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前瞻到本世纪末以前的人口长远发展前景,紧盯“新两步走”战略目标,实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口战略,在确保人口数量、结构、质量和流动分布均衡发展的同时,努力把人口老龄化及其压力置于可控范围内,确保适应老龄社会的基础上顺利实现强起来的宏伟目标。

看點六:发掘机遇活力培育发展老龄经济

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作出战略性新安排,也富含应对老龄社会的经济战略思维,旨在顺应老龄社会,发掘经济新动能,为老龄社会条件下推动经济发展走出新路子。当今世界,所有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已成为老龄化经济体。

如何在老龄社会条件下发展经济,如何按照全生命周期和少儿人口、成年人口、老年人人口形成的新消费需求结构和成长性产业结构新格局,着力供给侧,战略性适应性转型发展以老龄产业为核心带动其他产业联动成长,形成新经济、新业态,这是当前和未来所有国家都要面临的经济新机遇和新难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在注重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强调积极看待老龄社会,在指出要“努力挖掘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要培育老龄产业新的增长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加快发展老龄产业。

全面把握十九大报告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新思想新论段,关于如何在老龄社会条件下发展经济,我们必须深刻领会。我们要看到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虽然迅猛,但新增老年人口都是低龄健康老年人口群体,加上相关战略政策有效实施,特别是科技强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大力实施,在未来“新两步走”战略中,广大老年群体可以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生力量,这也是国际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途径。总体看,老龄社会的到来给我国经济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

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是世界上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2050年前后我国老龄产业的潜力在100万亿以上。我们需要全面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未来“新两步走”战略部署,加快制定老龄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重点抓住老龄金融、老龄科技、老龄健康和中医医疗康复护理四个战略制高点,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老龄经济,确保老龄社会带来的巨大潜能变现,确保“新两步走”战略顺利实现。

看点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进老龄文化建设

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作出战略性新安排,也富含应对老龄社会的社会主义文化引领和价值取向,旨在从文化上引领全体人民顺应适应老龄社会,继承传统文化,创新社会主义新文化,在老龄社会条件下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如何从文化上应对老龄社会,如何从文化上塑造理想老龄社会,这是当今世界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最大难题。

从某种意义上上说,从物质上应对老龄社会相对容易,相反,从文化上应对老龄社会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难题。许多发达国家的有识之士把从文化上应对老龄社会的希望寄托于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十九大报告,我们可以自豪地看到,我国已经迈入新时代,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正在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人们的文化需求日益迫切、日趋多元。正如马克思认为:“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

现在,我们的问题是在物质丰富的同时,如何在老龄社会的背景下能够从文化上提升自己。诚然,在这方面,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正是我们应对老龄社会的文化资源。本质上来说,传统儒家文化的根本就是内仁外孝,内仁就是内在精神上追求使人远离动物界而成为人,外孝就是行为上体现内仁的精神,通过孝悌传达出来。

对此,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充分肯定,而且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的角度高扬儒家文化优良传统价值,强调“孝老”的当代意义,不仅贯通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而且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接地,更具凝聚力,同时,也为我们应对老龄社会提供了精神引领。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我们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结合老龄社会的实际,传承创新传统文化,大力发展适应老龄社会要求的多元文化,推动全体人民从文化上更加适应老龄社会,建树老龄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增添新光彩。

从人类发展来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吸收世界各民族多元文化,坚守中华文化基本立场,走出一条从文化上适应老龄社会和建设理想老龄社会的中国道路,这将是中国对人类文化发展的新贡献。

看点八:以人民为中心着力发展公民老年期社会事业

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作出战略性新安排,也富含应对老龄社会的全方位思维,旨在从人民根本利益上谋划布局,为全体人民建构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社会安全网,勾画出新时代全体人民幸福生活的新蓝图,引人期待。

十九大报告立意长远,关注老龄社会条件下全体人民实现长寿梦想过程中的终生幸福,重点从生育、健康、教育、就业、医疗、住房、养老以及面向老年人的服务体系等领域周密长远部署,既是全体人民实现长寿梦想的保障,也是全体人民今生与后世的希冀,更是我们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和建成理想老龄社会的信心所在。十九大报告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事业的发展框架,也是我国从社会事业领域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路线图,更是我们建成理想老龄社会的新方向。我们需要深刻学习,全面把握,认真落实。

看点九:坚持党对老龄工作的统一领导

老龄社会是世情国情,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新的社会形态。如何适应老龄社会,建成理想老龄社会,我们面临的挑战不是临时的而是长期的,不是方面性的而是全局性的,能否做好涉及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全域性老龄工作,关键在于党的统一领导,关键在于党动员全民行动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

老龄工作不是专项工作,涉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既是当代人老年人的福祉所在,更是当代年轻人的未来期待,需要我们党引领全体人民,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清醒认识基本国情,科学安排基本国策,着力健全老龄工作体制机制,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行政、部门密切配合、群团组织积极参与、上下左右协同联动的老龄工作机制,形成老龄工作大格局。

看点十:全球老龄社会条件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景无限美好

历史的辩证法表明,老龄社会是人类的福祉,但适应老龄社会和建成理想老龄社会是新的人类问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构想的伟大实践中,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不仅要应对自身老龄社会的问题,同时,还要对人类构建理想老龄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躬逢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老年人口是人类史无前例的进步事业的伟大盛事。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足够的政治经济文化优势,为实现全体人民幸福安康尊严有意义的老年期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

党的十九大在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历史基础上,全面总结十八大以来老龄工作的创新探索,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老龄新政,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全党全社会共同行动应对老龄社会的思想理论武库,需要我们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共同铸就全体人民全生命高质量的人生辉煌,而这,正是中国强起来宏伟目标实现的重要标志!对此,全体人民应当充满信心!

作者就职于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

作者:党俊武

第2篇:关于十九大报告提出教育转型的建议

一、教育转型迫在眉睫

经济社会转型是今年两会热点之一。有企业家提出,中国的乔布斯在哪儿?其实,至少是同等重要的问题还应包括:在转型中出局的亿万普通劳动者如成千上万工人、农民甚至中产人士如何在经济社会转型中取得主动?经济社会转型中国民的学习需求和教育需求发生了哪些根本性变化?工业化时代形成的教育理念、体制、板块、模式、内容等等能否满足这些需求?教育仅仅是民生问题,还是影响和最终决定我国经济和社会转型速度、成败的基础性和先导性的战略问题?是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框架中“修修补补”,还是教育同样需要转型,需要一场与时俱进的深刻的教育革命?以上问题,关乎国运长久,不可不察。

中国特色经济社会转型迫切要求教育转型。人类社会正在急速向新的社会形态即知识经济和网络社会转型。转型之快让全球各国都有点“措手不及”。中国的转型进程至少有两大特色与教育密切相关:一是中国面临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网络化社会的双重转型,双重转型带来的阵痛和挑战同时并交织发生;面临由于教育理念、体制、模式、内容、方法改革的滞后造成的人才和国民总体知识、技能、素质尤其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准备严重不足。二是中国40年中从GDP不到美国十分之一快速成长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已处于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风口浪尖之上,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规模之大、速度之快、挑战之多元、复杂,历史罕见,全球罕见,创新人才的数量、质量和培养、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快速转型的最大瓶颈。通过教育转型,走出瓶颈,既迫在眉睫,更需要相当长时间。即使是正确的教育改革,其效果的显现,也需要一兩代人的努力。时不我待,需只争朝夕。

中国教育要不要转型?回答应当是肯定的。且看当今世界,教育转型已非预言,而是现实:教育应当开放、灵活、包容、终身、泛在、互通等新的教育理念应运而生,根据这些理念探索和创立的新型学习和教育模式层出不穷,新的教育生态正在生成并向传统教育的理念和模式提出严俊挑战,挤压传统教育机构的领域和生存空间,迫使传统学校改革创新,并将在这一新旧博弈的历史进程中逐步从边缘走到中心。服务于工业化社会的传统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教育,重心是人的青少年阶段,模式是封闭的工业化流水作业,统一规格、统一内容、统一模块、统一考核,教育板块化,板块之间森严壁垒、难以逾越,等等。无疑,传统教育理念、制度、体制、内容、模式、方法已经很难或者说不可能满足经济和社会急剧转型带来的全民、多样、多重、终身、泛在和紧迫的学习需求和教育需求。引领中国特色经济和社会转型的五大理念中创新为首,可是,我国教育从幼儿园开始,主要精力都用在培养、考核学生背诵和复述一系列标准答案的能力,并以此最终决定学生学业乃至一生的命运,学校成了扼杀而不是培育我国国民和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冲动和创新能力的地方。这种状况如不下决心予以改变,不仅会长期拖住我国经济社会平稳转型的后腿,而且,希冀我国依靠全民总体素质和人才的数量、质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走到世界前列,跨越全球化重重障碍,引领全球化进程,也将步履艰难。经济和社会转型呼吁教育本身必须转型,呼唤一场新的深刻的教育革命。与时俱进,实现教育转型升级,乃我国百年大计,刻不容缓。

二、促进教育转型的三点建议

我国教育转型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改革教育体制,更新教育内容,满足全民学习需求,服务经济和社会转型,促成中国特色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教育转型升级,同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一样,是一个大趋势,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历史进程,同时又是一个新的历史起跑线:在传统教育体制中先进的可能落后,后进者可以超越。本着这一精神,我就如何启动我国的教育转型进程提出如下三点建议。

第一,转变观念是关键。一个时代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一旦形成,其稳固性往往超过其赖于生存的经济和社会体制。西方人也承认,大学是最不愿意改革自身的。即使中小学校,改革转型也意味着学校使命、教育内容、工作程序、教师职业要求、工作方式等等诸多方面的重塑,意味着学校宁静的打破。在我国,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更与我国经济和社会体制、国民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文化、传统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启动教育转型的进程,绝非易事,必须首先从转变理念开始,从领导开始,从领导机关开始。转变理念则必须首先从面对和认识变化了的世界、变化了的经济、变化了的社会、变化了的学生、变化了的学习群体、变化了的学习需求提出问题开始,展开讨论,逐步引向深入。没有教育理念的突破和转变,就不可能有教育转型的发生。时间将证明,以新的理念为指导、以促进教育转型为目的的教育创新和改革和在传统理念和传统框架中寻求的种种改进的结果将大相径庭。要顺应潮流,转变观念是首要关键。

第二,鼓励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鼓励创新教育模式,鼓励建立充满活力、激励创新的新的教育生态。教育转型的一大趋势是在新教育理念指引下新型教育模式不断出现。建议鼓励和积极引导成片、成地区、成系统的学制、课程、教学、考试、升学制度、质量标准修订的整体、连环改革创新试验,探索新模式,建立新体制,坚决改变学习即死记硬背和一考定终身的状况,解放学习者,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和精力发展自身的兴趣、特长、爱好和天性,养成独立思考、标新立异、热爱创新的素质、能力和潜力。鼓励和持续支持我国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战略转型的进程,重视其对引领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和转型,探索我国经济和社会转型进程中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探索在14亿人口的大国如何又多、又省、又好地发展教育,实现教育平等、社会公平和稳定,大面积提升我国国民素质和国家竞争力的战略意义。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和斯坦福大学发起的慕课的启示,远远不是课程上网。通过慕课,打破传统的单一的课堂面授,推行因应知识经济和网络社会学习需求的双模式、多模式开放办学和混合式学习才是真谛和趋势。应当鼓励并支持我国传统高校探索双模式、多模式办学和混合式学习,鼓励和支持他们与新型教育模式的联网、合作、互补、共赢。鼓励和引导一切利用网络技术创建新的学习和教育模式,包括企业大学、社会大学和各种网上培训和教育,只要它们有利于满足亿万民众学习需求、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国家兴旺发达、有利于形成充满活力和推动创新的新的教育生态。从我国国情出发,顺应潮流,主动积极推进教育模式的创新和改革是推动教育转型、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和任务。

第三,加强领导、制定支持鼓励教育改革创新的规划和政策是实现教育有序平稳转型的必要保证。我们需要从我国国情出发,高瞻远瞩,提出和明确教育转型的方向,制定具体规划和我国教育转型战略,精心选择关键领域和突破点、试验区,扎扎实实,逐步和稳步向前推进,经过一两代人的持续努力,基本实现我国的教育转型升级。

(本文摘自搜狐网)

作者:王一兵

第3篇:学习贯彻十九大党章关于增强“四个自我”能力的要求

【摘 要】党的十九大新修改的党章增加了“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中,我们要贯彻落实好这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十九大;党章;四个自我;自我净化

党的十九大党章修正案在总纲部分党的建设总体要求中,新规定了“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内容,体现了从党的内在机制建设上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强化“打铁必须自身硬”,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新形势下对全党提出的新要求。

一、增强“四个自我”能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

“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是指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通過制定党内法规、对党员提出要求、发挥组织作用等方式,维护组织运行,增强党的肌体的免疫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党的肌体充满生机活力,从而更好地领导革命和执政的能力。刘少奇曾经指出:“如果把我们党比作一个人的肌体,那么,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肌体,它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医治那些暂时的、局部的感染到的病毒,而且在医治病毒之后,更会增强身体的免疫力。”[1](P.415)“自我净化”强调要具有自我认知、发现自身不足、过滤灰尘杂质的能力,能够依靠党内监督发现和解决党内问题,依靠自身的力量清除肌体内部的毒素废物,从而保持肌体的健康。“自我完善”是指有自我塑造的能力,要求党员正确认识自己,既看到自身的特点和长处,也能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能够向更高的目标看齐,始终做到高标准、严要求,使自身更加完美。“自我革新”强调具有革除自我缺点不足的勇气和能力,能够做到自我批评,在自我认识、自我解剖的基础上,克服自身的缺点错误。“自我提高”强调要有提升素养、提高本领的能力,能够通过学习和锻炼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得到提高,不断实现自身创新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主要因素。“四个自我”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角度从严治党,强调增强党的自身免疫力这个内在因素,加强党的自身机制建设,增强党员的自身素质的提高,保持党组织永远充满生机活力,完全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四个自我”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自我净化”是前提,是其它三个“自我”的基础。“自我完善”是内在动力,“自我革新”是关键环节,“自我提高”是最终目的。“四个自我”能力是对党组织和党员的基本要求,全党都要切实遵守。只有不断提高“四个自我”能力,才能排出党的肌体内部的毒素,保持党的肌体的健康,使其充满生机活力,使党永远坚强有力。

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强调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主张党要有自我净化的能力。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的共产主义者同盟时,就在他们亲自制定的同盟的章程中对盟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求“每一个支部对它所接收的党员的品质纯洁负责。”列宁领导苏共时提出了共产党要有“铁的纪律”,对党员的要求是很严格的,指出“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世界上只有我们这样的执政党,即革命工人阶级的党,才不追求党员数量的增加,而注意党员质量的提高和清洗‘混进党里来的人’”。[2](P.222)“四个自我”能力的要求,强调党要具有维护自身健康的免疫力的能力,能够不断清除体内不健康的毒素,促进健康的新鲜正能量的增长,时刻保持党的肌体的健康,即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完全一致。

二、增强“四个自我”能力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

拥有比较完善的自我净化机能,是一个政党成熟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工人阶级政党,从建党伊始就非常重视自身建设。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围绕中心任务开展党的建设,制定一系列关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制度体系,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自我净化提高的机制,对保持党的肌体的健康和先进性、纯洁性起到了积极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建设中重视自我革新和自我完善。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针对党内存在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强调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实行一系列“纠正党内错误思想”的措施,保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革命根据地建设和红军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抗战时期的延安整风是一次在全党开展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开创了以整风的形式整顿党的思想、作风和组织的先例,促进了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提高,增进了全党的团结,纯洁了党组织,提高了战斗力,实现了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成为执政党奠定了基础。

党在全国执政后,在坚持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经验基础上,结合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使自我净化能力不断提高。执政初期,针对党内存在的骄傲自满、贪图享受的情绪和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等问题,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等一系列整党整风运动,惩处了党内腐败分子,纯洁了党的组织和党员队伍,对全体党员进行了深刻的思想教育,保证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开展。改革开放以来,在开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作中,开展了整党运动、“三讲”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使全体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对保持党的肌体的健康起到积极作用。

历史的经验昭示我们,只有不断提高“四个自我”能力,切实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才能保持党的肌体的健康,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坚如磐石。

三、增强“四个自我”能力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任务

增强“四个自我”能力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早在80年代末,邓小平就谆谆告诫我们“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3](P.314)改革开放40年来,党的建设取得很大成就,但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依然存在,腐败如同顽固的病魔侵蚀着党的肌体。全面从严治党不仅要有强力猛药,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肌体免疫力,达到标本兼治的疗效。如果丧失自我净化能力,则整个肌体的运行受阻,其生机活力就会受到严重危害。因此,保持健康的体魄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的素质,永葆生机活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必须要不断提高“四个自我”能力。

(一)健全党内政治生活制度,规范“四个自我”全过程

增强“四个自我”能力的着眼点是党的自律,关键是要抓好党内法规的落实,重点是要严格党的组织生活。严格的组织生活是保证党的自我革新能力的重要制度,也是实现自我革新的重要手段,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只有严格的组织生活,才能保持党的肌体的健康。要落实好党的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党章党规党纪,过好双重组织生活,要虚心听取和接受群众的批评意见。要落实好组织生活会制度,保证在组织生活會上每个党员能够深刻剖析自我,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开好党员大会,切实尊重和保证党员的民主权力。要上好党课,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和理论修养。严格组织生活注重实效,决不能走过场,要防止新的形式主义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出现。

(二)强化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四个自我”的实现

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增强党自我净化能力,根本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的要求,抓好党内监督制度的落实,健全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一是严格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各项要求,党委要认真承担主体责任,纪检监察机关要履行好监督职责,党员要把党内监督作为自己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加强党内上下级、同级之间的监督。要按照新颁布的党务公开条例的要求,落实该公开的党务事项,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保障党内民主制度的贯彻落实。要加强巡视制度和巡察制度,实现巡视巡察全覆盖。加强问责制度,该问责的就要实施问责,保证党的纪律的严肃性。二是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落实《党内监督条例》提出的“鼓励和支持党员在党内监督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要求,实行对查实的举报线索按照一定比例予以奖励的“奖励举报制度”,纪检监察机关设立专门机构,接受群众投诉、举报、检举,对举报者的人身财产权予以保护。三是建立对权力的制约机制。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要求,积极建立对领导干部行使公共权力的制约机制,破解“一把手”监督难的问题。党委做出的决策,应有纪委书记、党委委员的附议,才能生效。地方政府的决策,应有地方人大、党的纪委的附议,才能生效。

(三)完善党员学习教育机制,增强“四个自我”能力的自觉性

增强“四个自我”能力一靠制度,二靠教育,对党员的思想教育必须要抓紧抓好。一是要不断充实和完善学习教育的内容。开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武装头脑的教育,深入学习其深刻内涵、重大意义,从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学习党的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使命感。二是要不断创新党员教育的方式方法。借助于网络、多媒体等教学媒介,加强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鼓励研讨式、情景模拟式等教学,提高教学的生动性,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加强警示教育,不断提高教育的效率。三是要强化党员学习教育的考核评价。建立学习档案制度,把党员参加学习教育的情况列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促进党员干部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09.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马雅兰]

作者:刘家贺

第4篇:十九大报告党课讲稿 解读十九大报告

关于十九大报告,你必须知道的“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极不平凡的五年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党的创造力

五年来,我们勇于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顽强意志品质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 1

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三个“必须”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个“伟大”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五个“更加自觉”

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 3

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八个“明确”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 4

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全党要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

一、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四、坚持新发展理念。

五、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八、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九、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十一、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十

二、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十

三、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

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战略安排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第5篇:十九大报告关于党建的内容

十三、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全党要清醒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一)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全党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既充分发扬民主,又善于集中统一。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二)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三)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突出政治标准,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统筹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工作。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各级党组织要关心爱护基层干部,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推进党务公开,畅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监督党的组织和干部、向上级党组织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增强党员教育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工作。

(五)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坚持以上率下,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继续整治“四风”问题,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坚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赋予有干部管理权限的党组相应纪律处分权限,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只有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在市县党委建立巡察制度,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力度。不管腐败分子逃到哪里,都要缉拿归案、绳之以法。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建设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七)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增强党自我净化能力,根本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深化政治巡视,坚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不动摇,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制定国家监察法,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改革审计管理体制,完善统计体制。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

(八)全面增强执政本领。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增强科学发展本领,善于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增强依法执政本领,加快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加强和改善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同志们!伟大的事业必须有坚强的党来领导。只要我们党把自身建设好、建设强,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一定能够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第6篇:关于十九大报告学习的内容

学习十九大报告的五个思考:

一、学习十九大报告、贯彻十九大精神,我们把有组织地学习和自发自觉地学习结合起来

今天我们是有组织地学习,接下去更需要自觉地学习。十九大报告里每一句话都意义深刻,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息息相关,对我们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无论是战略谋划、业务发展,还是文化建设、组织队伍建设和工作方法都具有强大的指导意义。

二、学习十九大报告、贯彻十九大精神,我们与进一步加强传化党建工作、深化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传化党建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实践,已经成为推动传化健康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集团党组织与经营组织形成了“目标同向、作用互补、相互监督、共同发展”的有机体系。经营组织继续全力支持党组织在新的时期进一步加强企业党建工作,与时俱进,继续为员工健康成长和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继续为非公经济领域党建创新实践提供新做法、新经验。

总书记对传化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作出的重要批示,一直鼓舞和鞭策着我们,我们将继续以政策和机制建设为关键抓手,全面深化“合伙人计划”与“创客平台”建设,推进以“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伙伴关系建设,让创业的激情充分释放,让创新的智慧充分焕发,让创造的成果充分共享,绝不辜负总书记对我们的期望。

三、学习十九大报告、贯彻十九大精神,我们与集团战略谋划和明年工作部署安排有机结合起来

“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要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我们的企业经营发展的各个方面,成为驱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战略上,我们将以推动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为核心目标,形成“生产制造与生产性服务协同发展的新生态”,持续为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

在策略路径上,首先致力于全面建成“传化网”智能物流平台,并通过智能物流的发展,引领传化各产业板块全面理解供应链、全面应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全力创新、培育供应链金融等增值服务,把整个传化集团打造成为“开放、共享、共生、连接”的大平台。

四、学习十九大报告、贯彻十九大精神,我们与打造有梦想的团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有机结合起来

传化的团队,永远是有梦想、有胸怀、有情怀、有担当的团队。我们坚定做国家战略的追随者、实践者、建设者,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身体力行,共筑“中国梦”。

围绕实体经济主战场,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已经奠定的先发优势,乘十九大东风全面发力,建成“传化网”智能物流、萧山科技城两大生产性服务业支撑平台,深入推进化工板块向平台化、服务型转型发展,从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塑,为中国制造2025作出应有贡献。

结合三大国家战略,完成“传化网”“10枢纽160基地”全国网络的系统布局。落实国家“人工智能重大发展专项”,依托“国家工程实践室”,建设“智能物流示范园区”,建设世界一流的物流战略研究院,协同各方力量,争取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率在2020年降至12%以下,2025年降至10%以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物流降本增效和提升我国经济竞争力作出我们的贡献。

五、学习十九大报告、贯彻十九大精神,我们与进一步发展好社会事业有机结合起来

传化的发展根植于社会,始终不忘回馈社会。从出资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到“联乡结村”帮扶;从扶贫济困,到助医助学;从“春风行动”,到尊老扶老;从突发事件,到自然灾害„„传化积极伸出援手。今年“传化慈善基金会”已经正式成立并良好运行,我们以此为平台,凝聚各方爱心力量,更多地参与到“精准扶贫”等行动中去,为社会文明进步做出更大的努力。

让我们在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十九大精神为强大动力,鼓舞斗志,坚定信念,追逐梦想,为开创传化新30年新征程,为谋划和开展好明年工作,而共同努力奋斗!

第7篇:十九大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师兄师姐们: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叫做《无悔青春时,不忘初心梦》 我从小就很热爱运动,高中时,我被选入校队。起初是对新鲜运动的好奇。后面冗长的训练让我身心疲惫。比赛迫在眉睫,我的状态还是很不好。身边的朋友都劝我:“嘿,中国足球这么垃圾,别练了,你救不了国足的!”我望着他,紧攥着拳头。其实最终我还是坚持下来了,虽然每天都是重复、沉重的体能训练,虽然每天都是烈日当空汗如雨下。但当我穿着湛蓝色的球衣站在广阔的绿茵场地上时,我的心脏砰砰直跳。我知道中国已经崛起,中国体育如日中天,中国足球早已今非昔比!我要证明这项源于中国的传统运动是不容小觑的!现在,路过一些小学我经常会看见很多穿着宽大足球服的少年小将们,他们背着大大的书包,一脚一脚聚精会神地踢着自己网中的足球。有志青年即为希望!我看着他们,心里很是喜悦——中国真的很牛!我们渡过了许许多多难关、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难,我们是这样的无畏无惧,因为我们现在正当年少,因为我们背后有强大的祖国!

小时候爷爷老喜欢给我讲他青年时刻苦练兵,行军打仗的故事。而我也总问我那喜欢宣扬“毛主席”的爷爷,党到底是什么?我往往余音未落,爷爷就用激动的双手拉着我说:孩子,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对,你也许觉得这是一句很俗气的话,但是每每当我爷爷说起这句话时,我都能看见,他眼底闪烁的星星,那五颗代表勤奋、求实、刻苦、创新、理想的星星,是五星红旗最闪亮的颜色。

九十六年来无数的党员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一座又一座历史的丰碑。从湘江湖畔的烟雨迷朦,到“八一”南昌起义的第一声枪响;从遵义会议的力挽狂澜,到陕北窑洞的运筹帷幄;从天安门城楼的国旗飘扬,到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正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一步步迈着坚实的步伐,引领着中华民族走向胜利和辉煌。

小时候,我特别期望成为一名人民的子弟兵,因为我始终记得在512汶川大地震的时候,电视上那一帧帧闪过的的画面中,我们的英雄们,我们的人民子弟兵们,他们硬是用肩膀抬起了一大块楼板,救出了压在下面的号啕大哭的孩子;在余震不断的夜晚,他们不敢懈怠一丝一毫,工具还没有运送过来,他们用他们的双手一抔一抔的挖„„他们用那刚强的血肉之躯和坚定不移的强大信念恪守着祖国的每一位公民„„他们迷彩服上扛着的是共产党人忠诚的使命;他们挺起的,是我华夏民族不屈的脊梁。中华儿女,大爱无疆,理想之星,不可泯灭!

四年过后,我将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也会站在这三尺讲台上,给我的学生们讲述我曾经的理想。是的,我兴许无法上战场披荆斩棘,无法为生活在水深火热的人们带来安全的后盾。但是,我希望我用我心中那还在燃烧的熊熊烈火激励我身边的人,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牢记无论你身处何方,这个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家都是你坚实的后盾!我热爱我的国家,我热爱这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说到这里,我的演讲已经接近尾声,我突然想起总书记在青年代表座谈会上对我们说的一句话:看似寻常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我们的人生路很长,前进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喜悦也有哀伤。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无悔青春时,不忘初心梦!

第8篇:十九大演讲稿

青年的奋斗、感恩十九大

尊敬的评委、朋友们:

大家好,沐浴着党的十九大精神光芒,我怀惴着万分喜悦的心情,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关于十九大的感想。我是XX单位的X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青年的奋斗!

我们是生活在祖国腾飞期间的幸运一代,我们目睹了祖国的科技、经济等各

十九大精神给出了我们当下的主题——新时代、新目标、新征程。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不仅要内化于心,还要外化于行。我是一名(XX职业)人,从投身于(XX职业)的那一天起,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伟大使命,就与我融为了一体。我将继续肩负使命,以饱满、热情和踏实的态度,为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以及“建设健康XX(你自己所在的地方)”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迈入新时代,风起扬帆正当时。青年潮头立,接力奋斗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总书记的话铿锵有力,激励青年人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十九大精神传递着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坚定信心,凝聚起当代青年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我们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在新征程中勇担历史使命,去书写人生的华章。

我相信,只要我们积极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项伟大事业,用青春去谱写奋斗的美好乐章,人民的美好生活将如期而至。

谢谢大家。 项发展日新月异,作为当代的青年,我为我们祖国有这样的成就感到无比自豪!

第9篇:十九大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非常荣幸今天能参与此次主题演讲活动。

在刚刚结束的党的第十九届代表大会上,我们听到了来自就业、健康、收入和教育、扶贫等关乎你我的个方面,传来许多振奋人心的消息,真的让人由衷地感叹,我们可亲可爱的祖国真的是越来越繁荣富强。那么,都有什么样的好成绩呢

比如说,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我们的国家仍然实现了年均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300万人以上,相当于四个乌鲁木齐市的全部人口还要多,

比如说,基本医保已经覆盖95%以上人口,健康中国战略、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已经进入实施阶段,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岁以上!

比如说,教育事业迈上新的台阶。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程度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人人学习、处处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正在到来;

比如说,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五年来,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年均脱贫人口1200万以上;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

还比如说,我国居民经济收入实现了持续性增长,在有些年份,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甚至要快于经济增速!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带领拥有十三亿人口的中国走上富强之路,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世界奇迹,骄傲的不仅是你我,许多外国友人也忍不住为我们中国打CALL,埃及共产党总书记,萨拉赫阿兹利说,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富强的道路上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俄罗斯资深记者瑞依罗克约说,能来华报道十九大,是我从业20多年以来,最骄傲的事情。这里我想由衷的说,厉害了,我的国!

回顾过去,我们激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任重而道远。在和平年代,没有战争,没有硝烟,了不起的身影总是出现在最艰苦、或最平凡的岗位上。孔繁森、李素丽、焦裕禄、陈金水等这些把做好平凡的本职工作作为人生追求的时代楷模,有着共同的人生信念,那就是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把自己的宝贵青春和满腔热血奉献给了我们的可爱的祖国和人民,作为祖国税收事业的未来,我们年轻一代税务干部担负的责任与使命不言而喻——艰巨且神圣。我们也应当同他们一道,把自己的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用行动更好的阐述,人民公仆的意义。也许,疲惫时,我们会被日常繁杂的工作遮住了望眼,但是想一想,我们的每一项细小的工作的工作是在给为国聚财,为民收税这项事业打基础,柜台那边的纳税人,是我们党正在努力让她收货获得感、幸福感的人民,渺小的自己,是在实现中国最大、最重要群体的利益,是建设祖国的浩荡大军中的一份子,就会瞬间充满了力量与斗志。

我们作为一名公务员,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作为国家利好政策实施的最后一公里,最后一个人,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我们应该,也一定要努力学习,勤于思考,在态度上,刻苦努力,善于钻研,不断适应新形势对自身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作风上一丝不苟,兢兢业业,找准执法与服务的最佳结合点,通过实实在在的服务,将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中。

“始于纳税人需求,终于纳税人满意”, 让我们的服务从一杯清茶,一个微笑的浅表层,深入到高效率服务的核心点,这既是税收管理理念的突破,也是依法征税、文明征税的崭新内涵,既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税收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树立地税部门在群众中良好形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未来的航向。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时代,亲爱的同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谱写税收文明的新篇章,为祖国明天的腾飞奠定基础,为祖国未来的蓝图添加色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上一篇:再也没有中考作文下一篇:建设银行卡营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