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未知的自己笔记

2022-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遇见未知的自己笔记

遇见吟诵,遇见更好的自己

古人读书的状态有高、低、朗、默、急、缓、恬、苦、长、短、细、漫等,所以有高歌、高唱、高吟、高咏,也有低歌、低唱、低吟、低咏;有朗歌、朗唱、朗吟、朗咏,也有默歌、默唱、默吟、默咏。所有这些方式,统称为“读”,今天则称为“吟诵”。曾文公云:吟诵声出金石,飘飘意远。徐健顺老师说,吟诵若明珠拂去泥尘,陡然间艳照四壁。噫,虽渊云之墨妙,严乐之笔精,金闺之诸彦,兰台之群英,赋有凌云之称,辩有雕龙之声,孰能摹吟诵之美,状吟诵之情者乎!

——题记

2015年11月份,我去无锡参加了一个全国经典语文教学观摩活动。当时,陈琴老师的一节吟诵课触动了我的心灵,让我感到了强烈的震撼。

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吟诵,虽然之前也知道旧时私塾老先生是用吟诵教学生读书的,但并没有亲耳聆听过。说实在的,对这种传统读书法,我内心颇有抵触和反感,因为,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指导朗读都是反对拖腔与唱读的。真没想到,那天陈琴老师的吟诵课竟能一下子触动了我的心灵。她吟诵的是辛弃疾的《破阵子》,我忽然发现,古诗文只有通过这样的吟诵才能诠释诗文意境,才能再现诗文场景,才能触摸并还原诗人的情感。

2016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堂教学研究”总课题落地东明,单位领导要求我担纲申报一个研究课题,不知为什么,我一下子就想到了一年前在无锡接触到的吟诵。我决定藉此机会,深入学习研究,把吟诵引入课堂。和单位领导商议后,我当即牵头成立了课题组,申报了“让古诗文吟诵走进课堂教学研究”的子课题。

2017年春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网络里看到山东语委发的“寻找私塾老先生”的通知,当时脑子里马上就想到了自己的两位老师,一个86岁,一个96岁,从年龄上看他们二位应该都上过私塾。于是我立刻联系了其中一位老师,并向其求证上私塾的事情,老先生信心满满地说——上过。我直接打电话给市语委办的王平老师,王老师非常热心,当即与东明县教育局对口科室联系并拍板敲定了采录日期。终于在立夏前的一天我们成功采访了两位老先生。如果单从吟诵的角度衡量,这次采录的结果似乎并不理想(两位老人竟然不谙吟诵,他们所谓的吟诵仍然是现在的朗诵),但两位老先生的学养与高洁人格还是让我们为之肃然起敬。我们的吟诵进课堂教学研究仍是原地踏步,并没有多少实质性进展。于是我就常想,要是能有机会系统学习一下吟诵,那该多好!

天赐良机,我从县教育局得知,山东省语委要举办一个吟诵骨干教师培训班,但限制人数。于是,我费尽周折,总算争取到了一个自费旁听的名额,尽管如此,内心深处仍然无比感恩。感谢徐健顺老师,感谢省语委办的李志华主任,感谢菏泽市语委办的王平老师,同时也感谢县教育局以及我们单位的领导对我这次去济南参加培训学习给予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我认真聆听了徐健顺老师的讲座,觉得豁然开朗,明白了很多很多。徐老师告诉我们,学做吟诵必须先学做人,吟诵的最大意义在于传习雅言之道,培养君子之风。它的表现形式,是让人感动而不是好听。吟诵不仅是依字行腔,依义行调,还在于因声求气,听从内心。

徐健顺老师独创出了“六线谱度曲法”,有了这个工具,就可以为所有的古诗文度曲,这让古诗文吟诵不再是信马由韁,随心所欲,而是吟有规则,咏有方向。掌握了这项本领,就会发现,吟诵既有规可循,又灵活多变,这为吟诵的传承、普及、推广大开方便之门。

之前,我不认识省语委办的李志华主任,能与李主任结缘也是因为吟诵,参加培训学习之前,我和李主任只通过一次电话,从声音判断,似乎是一位老学究。见了面,才发现李主任充满活力,青春不老,几天的培训中发现,李主任是个十分真诚的人,心直口快,不虚伪,不做作,从不隐藏自己的观点,有时说话非常难听,甚至让人下不了台,但却是推心置腹,赤诚相见。平心而论,李主任绝对是个干事业的人,看得出,他对慵懒散、假大空现象,对做表面文章的人简直是深恶痛绝,主张实打实碰,直奔正题,入木三分。乍一看,李主任言辞刻薄,不近人情,像个大老粗,事实上,李主任在几位老师讲课中的每一次插话,对学员发言的每一次点评无不是话语殷殷,语重心长,无不是画龙点睛,一语中的。课堂上,关于套调问题的争论,李主任的观点既是理性的,清醒的,又是包容的,一分为二的。良药苦口,不得不说,李主任是一个有思想,有观点,有远见,有卓识,有独立人格的人。

国光红老先生的“诗律七讲”很朴实也很实用,但限于年纪和方言的问题,感觉听国老先生的课有点迷糊,且观点模糊。尽管如此,仍为老先生执着的精神所感动。上一代的知识分子里,有无数像国老先生这样人,他们的人生境界,他们的治学态度,可谓治疗当下学术界浮躁之风的一剂良药。

年轻的于琮老师是一个非常适合搞学术研究的人,她真诚、朴素、善良又有人文情怀,她的课备得精透,讲课很有条理,每堂课,她都想将经典的知识尽可能详细地传授给我们学员,但限于时间关系,于老师只能忍痛割爱。课堂上,她的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七绝赏析,让我们仿若穿越到大唐,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过去从来没有认识过的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堪称唐诗七绝里的压卷之作,从于老师的解析中知道,安史之乱,王维迫受伪官,余生忏悔不已并出家修道。于老师诗礼相继的吟诵传承之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吟诵探究视觉,如果我们能躬身实践之,打开自己心门的同时也定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我非常同意于老师的说法,做好吟诵要靠背后的文化、精神、人格的支撑,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底色,浓得化不开的人文情怀,应该也必须是我们学习吟诵时努力追求的东西。感谢于老师,你帮我找到了比吟诵本身更重要,更有价值的人生追求路径!

盛建东老师的方言吟诵采录讲座,让人耳目一新。给我们启示的不是他的吟诵采录流程,也不是他成功采访了多少私塾老先生,而是他在采访背后梳理出的那许多厚重的关于原野、关于失落、关于寻根、关于传承、关于认同的文化思考。的确,盛老师的痴迷与执着,“不是在打捞古董,而是在发现生活”。他的采访成果耐人寻味之余给我们更多的是赞叹和感动!

听了梁士国老师的报告,让人油然而生敬意的不是他有多么深厚的学养,而是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儒脉寻踪的沉醉。梁老师穿行于琅琊闾巷,追寻儒脉踪迹,聆听吟诵绝响,探求私塾铎声。他的奉献精神让人感动,正像徐健顺老师说的那样,他是在用中华文化精神做教育。他不辞劳辛,奔波寻访,探寻出了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的路径。与徐健顺老师,李志华主任,于琮老师,盛建东老师一样,称得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道者和守护神。

关于梁士国老师的吟诵课堂,我的一点看法是,他为我们展示出一个古诗文吟诵课的新思路,课堂的前半部分让人耳目一新。不过,后半部分对诗的分析讲解太过繁琐,一下子偏离了吟诵的轨道。吟诵课教学的优势恰恰在于能通过声音让孩子体悟情感,理解诗意,倘若再回到串讲分析诗意的老路上,势必让吟诵成为客串和点缀。

短短一周的培训学习不知不觉就结束了,人回到了单位,但我的心还停留在省总工会职工之家的会议大厅里,徐老师、李主任、于琮老师的精彩讲解言犹在耳。“童蒙养正”,经典是民族精神的根,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遇见吟诵,就能遇见更好的自己。让国学经典堂堂正正地走进校园,早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徜徉浸润于经典的吟诵里,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镌刻进每一个少年儿童的灵魂之中,可谓雄关如铁,任重道远。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担起弘扬民族文化的重任,为华夏文明的传承与发扬光大竭尽绵薄之力。

作者:薛洁

第2篇: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

遇见未知的自己

------------读书笔记

王谦

文字开始于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一个男子下班路过一条漆黑的暗巷,看到一名女子在仅有的路灯下找东西。她着急的模样让他不禁停下脚步,想帮忙。

“你在找什么?”

“我的车钥匙,没有它我回不了家!”女子说。 “在哪丢的大概?”

女子指向另一个暗处,“在那,掏钱包的时候掉出来了估计”。 “那你怎么在这里找?” “那里没有灯啊!怎么找得到?”

看完觉得很荒唐,好笑,同时也觉得我自己不可能会犯这样的错误。这也便成为我读下去的动力,就是想看看张德芬怎么用几万字来说服我。

说实话看到这个题目我没有想到,文章会以故事、对话的形式展开,居然会有个主人翁叫若凌还有一个懂得很多道理的老者。

作者借老者之言表达的观点我大部分是赞同的,甚至在看到这本书之前有想过这些问题,例如第四章里的快乐和喜悦的论述。快乐时由外而内,金钱、权利等会让人产生快乐的感觉;喜悦更多是由内而外,发自内心的。奋斗过后的成功,雨水洗刷过的自然美景会让人产生喜悦之情。就像物质和精神一样很多人先要满足于物质,然后才会去追求精神。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不快乐?那是因为我们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学会用潜意识的方式去处理情绪。

第十二章 遇见难得的知音:

可能有些人一辈子也体会不到知音的感觉,我有很好很好的朋友,也有很了解我的朋友,我想我还没遇到知音,我希望有天能遇到。最近看了陈宝国拍的《老农民》让我感动的不是为了美好生活更拼搏、抗争的故事和激情。而是两位老人互帮互助,相互较劲,一路拌嘴,斗争到老的生活,也许知音就是这样一个伴。如果这样那我已经有了这样的朋友。也许不是吧!

没想过心灵鸡汤里会扯上运动,第十四章 瑜伽

我是很喜欢运动的可以最近几年变懒了,体重也上来了。运动不止是对身体健康有好处,去体会体会吧,运动也是一种习惯!

第十五章 饮食与健康

去年爸爸得了胃穿孔,做了手术,一连喝了几个月的粥。一天中午,我帮爸爸去买粥,他说:“买袋榨菜吧,不行就用水过一过我在吃,应该没事吧。”我深深的体会到一个健康的胃对我们的重要性。我不顾医生的嘱咐,为爸爸买了一份凉拌黄瓜,我拒绝不了爸爸这样简单的要求。

我不是个乐观的人 第十九章 情绪障碍

我不是一个乐观的人,我想我该深刻的思考这个问题,解决的,也许很难。说不定快乐也是一种习惯。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烦恼,比如对某人的讨厌、对工作的烦恼、对待遇的不满等等,都是我们自己人为地在放大。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来自你对事情的解释。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因为那个是你对事情的解释。

拥有再失去第二十三章 爱过、痛过、哭过之后—臣服的体验 想想也算经历了一场痛彻心扉的恋爱。人生的路总有很多不明白。经历过才懂。不是去不懂得珍惜,不选择不知道结果,只能去做,去痛,过了就好了。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是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语。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所以我们必须时常检视自己的思想,挑战自己的信念。当我们不得不面对各种不好的事情时,产生的所有负面思想都只能让我们自己更狼狈而已。我们得想想,当我们的手指着别人批评的时候,有几根手指对着我们自己呢?这个时候老人教导我们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臣服,因为任何程度、任何形式的抗拒都是徒勞无功的。而臣服往往会给你带来不可预见的好处,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

真的是白费力气。正因为你把能量充分关注于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更好的解决之道,帮助你脱離眼前的困境,或是你不喜欢的情境。”“所以破解情绪障碍直到,最重要的是臣服”心态,一切才会走向完美。

很多亲历过或结合自己的生活你会更明白!读书让你提前知道,在面对和选择时变得坚定不慌张。

遇见未知的自己。未知的我—王文 斌。

第3篇:《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

《预见未知的自己》,我常常也在想,未来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子?我的工作、我的生活又会以一种怎样的形态出现在我人生的旅途中?现在的我,正如许多大学生一样,对未来很迷茫,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虽然现在还不曾感受到就业的压力、生活的紧迫,然而,大学时光也似流水,不经意间已哗啦啦地流逝了,而种种所要面临的考验也会接踵而至、迫在眉睫。一切的一切,不容我小视,更不得不考虑。

书的一开始就说“活出你想要的人生”,它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白领阶级的女性在找自己丢失的钥匙,然而她不顺着丢失的地方去找,因为那里太黑,反而在其他地方乱找。因而从一开始,她就找错了方向,所以再怎么努力都是徒劳无功。这样的故事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很多方面都会找到它的影子。从这类故事中可以折射出,在很多方面我们都是自己思想和情绪的奴隶。快乐固然是人人都想要的情感,可是苦难往往更会激发一个人的潜力;痛苦虽然是人人不愿接受的,但它却让人在逆境中更加坚强;贫困虽然是人人不想接受的,但它却能激励人奋起勃发。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在仰视别人,可是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视着。富人有时候并不一定都那么光鲜亮丽,他们也会孤独,他们有时候是物质的富裕者,却是精神的缺失者。而穷人也不一定那么卑微,他们也有自己的安逸与快乐。所以很多事情都需要我们辩证地去看待,正如央视当家花旦董卿所言:“每个人本身就有不同于别人的地方,不需要刻意区别,只要把你身上的东西展示出来,就是你的风格。

我们希望能够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找回真实的自我。这不正应证了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北京青年》里“重走青春”的主题吗?的确,作为90后,我们应该充分激发我们的探索、创新、勇于冒险、寻求自我的精神世界,不要局限于自己所不喜欢的、把自己束缚和压抑的环境中而委曲求全。我们应该永保理性的头脑、用青春的激情与活力去拥抱生活。

在序言里,张德芬的一句:“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真可谓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从小没有离过家的孩子们必须要明确这一点,不要让自己的依赖性滋长,我们要学会坚强、学会独立、学会成长。从步入大学的第一天开始,我就有一个信念:告诉自己要坚强。虽然很多时候也有过迷茫、有过胆怯、更有畏惧,但是还是要以破釜沉舟的气魄逼着自己全力以赴去勇往直前。

在若菱与老人的故事里,一直围绕着“爱”、“喜悦”与“和平”这五个字眼推动着故事发展,进而使老人帮助若菱找回失落的自己。

若菱也算是事业颇有成就的女强人,可是在面临家庭问题的琐碎时,在久婚不育、夫妻关系越趋冷淡、在处理婆婆与小姑的关系问题上她也会束手无策。就像她说的:“结了婚,就成了你家,我家,我们的家”。的确,很现实的问题,也许这里面的点点滴滴我们还不曾体会,但在不久的将来这就会是我们所要面临和处理的很现实的问题。这个世界中的每一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我们所扮演的种种角色会遮盖真实的自我,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以一颗平和的心去与别人好好相处,以喜悦的姿态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人。

所以好好善待你生命中的每一个人,无论他们对你是好,是敌视,还是不满,我们都要以最真实的自己、最善意的方式去诠释我们自己,做好自己。一切的一切,都将会沉潜成你生命中最亮丽的文化底蕴!加油!

第4篇: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

我是谁?我不是谁?道可道,非常道。

1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的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

失落了真实的自己:

2快乐时有外在事物引发的,它的先决条件就是一定要有一个使得我们快乐的事物,所以它的过程是由外向内的。

3喜悦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一旦拥有了,外界是夺不走的。

4真正的爱,无条件,不求回报。

5有些父母的确可以表现出真爱的特质,但是很多父母却是以爱为名,把孩子视为自己的财产,让孩子为他们而活,而不是尊重孩子自己的生命历程。

角色面具

6死亡来临的时候,会把所有不能代表真正的我们的东西席卷一空,而真正的你,是不会随时间、甚至死亡而改变的。

能量争夺战

7我们通常认为,空间是空的,而物质是实在的。可事实上,任何物质本质上都是空的。很多现代伟大的物理学家告诉我们,即使看起来像固态的物质,也包括你的身体在内,它们的内部是百分之百的空间——原子和原子之间的距离,远超过它自身的尺寸。在所有的原子和分子的内部空间里,粒子其实占据了很小的空间,其余全是真空。而且事实上,这些粒子是不断的消失和出现的,像音符的波动一样,是振动的频率,也就是能量。

第5篇:遇见未知的自己

来一场心灵的旅行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最近看了张德芬的畅销书——《遇见未知的自己》,很受启发。文章以一位都市白领阶级的女性为主角,经由我们每天都可能遭遇的各种事件,逐渐把眼光从外在的世界转向我们内在的世界,继而发现我们大多数人竟然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糕的是我们是思想和情绪的奴隶。一个幸运的机会下她遇到一位老者,老者就像一位智者,女主人公在他的指引下,改善内在的状态,进而改变了外在的世界。最终女主人公寻得内心的平和,就像春茧破茧而出,迎风飞扬。

我们所在的城市中许多人一直在追求外在的事物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比如金钱,名利,地位,权势,在不断的追求中满足欲望中,成为一种习惯,如上瘾一般,戒除不了。于是,人就陷入到贪婪和占有的漩涡之中,以至于渐渐累到失去自我,以至于连“我是谁”这个基本问题都看不起清楚的地步。正因为失去了真实的自我,追求的是内心真实需要以外的东西,所以,占有得越多,迷失的越严重,内心就更迷茫痛苦。所以,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家庭中,压力越来越大,失望越来越多,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常常困惑——我为什么常常不快乐?

书中由不快乐这个话题引申提出了小我的存在,什么是小我,就是受外界的一切而影响的自己,什么是外界的一切呢,也就是说金钱,名利,地位,权势,以及一切身边发生的事情,包

括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虚荣,这些都是小我的表现,小我会被身体里的潜意识所控制,也就是说有时候有些事情你会不由自主的去想,去争。而做到了也未必就会得到真正的快乐,即使是快乐,也是来自外界的,一旦外界的让你感觉快乐的源头不在了,自己就会很痛苦的。其实在我看来,自己对于外在一切的认知,观念都是自己内心、身体、细胞中的记忆的投影,也是我们潜意识的投影,我们会选择性的接收我们熟悉的事物,看见的是我们潜意识里面想让我们看见的东西,其他东西大脑会自动排除掉。

我们认识到小我的存在后,我们会想办法去改变,去追求真正需要的爱、喜悦,和平。然而外界的一切不能给予我们这些,即使追求也得不到,所以我们会转而向内心向自身寻找爱,喜悦,和平。也就是书中所强调的寻找真我,确实我相信大多数人对于“我是谁”这个问题的回答都停留在名字思想职位代号上,很少去认识真我是怎样的,事实上每当我们想这个问题的时候内心是茫然的,就连自己也不知道真正的自己是怎样的。你会发现认清自我也是一件很难的事,像书中所说那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外在环境影响着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让我们容易失落真实的自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的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

书中的老人教会我们要用潜意识的方式去处理情绪。记住老人的教导:“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

功,你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要你那个内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虚假认同。”我们常常用许多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标准,来约束自己,也来衡量、批判他人。这些就是我们每日所想的基础,可是我们从来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基础,从来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正确性。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我们会根据我们的经验和掌握的知识去判定它,不管它带给我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其实大多数是因为我们的思想导致的。很多事情,并不是它自然的发生,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是我们自己选择他们这样的或那样的发生。就像书中所说的,事件本身都是中立的,因为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正如书中说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的反映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方面又被刺激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我们要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会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快乐不快乐的决定权在于自己,事情的最后结果也是自己的选择,和别人无关。我们要经常自省,正视自己的想法,真正的快乐是自己给予自己的,别人给不了,也无法给予,不要找错了方向。 想要快乐,首先要平静的接受生活中的不快乐,正视我们的不幸,学会“臣服”于自己不完美的人生事实,甘心的去接受,慢慢找

到一条可以使自己喜悦的路,不要活在以前,只活在当下。

虽然这本书我只读了两遍,还没完全融会贯通,也没进行什么具体的实践,但我通过它进行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它安抚了我内心浮躁、悲观和欲望,它将深奥的人生哲理简单叙述,将修行理念置于其中,比起禅宗佛学等等思想显得有些粗浅,却让人更容易感悟理解。它教会我,当我在面对生活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时,常保持观照内心并惜福感恩的心态。

当我独处,静静的享受自己的世界,不再不安,不再焦虑。因为,外面没有别人。

第6篇:《遇见未知的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

最近我看完了《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看完之后触动很大。我们应该都在心里问问自己“我是谁?”

我们的名字只是一个代号;我们的工作、职位也只是暂时的,如果换了工作,“我是谁”的内容还是会改变;我们不幸或是幸运的命运也只是一个身份的认同,也不是真正的自己。

我们为什么常常会不快乐,因为我们迷失了真实的自己。快乐是取决于外在的东西,一旦那个令我们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我们的快乐也随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我们的内心深处油然而生。

所以我们经常和朋友在一起聊天、逛街的时候很开心,看到笑话或者喜剧会笑一下,可是那些东西一没有了,我们又变回冷漠的自己。佛学也说过“相由心生”,如果我们内心充满喜悦的话,我们的脸上应该是时常带着微笑的。

我虽然看完了这本书,但是要真正领悟到其中的内涵,找到自己内心的爱,喜悦,和平,还有很长的一段路。我们想要更接近自己内心话需要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的进行。书中教的方法首先要和我们的身体对话,倾听身体的讯息。瑜伽就是一个跟身体联结的好方法,还要多注意饮食问题,多注意身体的感受的话,就可以避免很多疾病问题的困扰了。

我们通常认为,空间是空的,而物质是实在的。可是事实上,任何物质本质上都是空的。很多现代伟大的物理学家告诉我们,即使看

起来像固态的物质,包括你的身体在内,他们的内部几乎是百分之百的空间——原子和原子之间的距离,远超过它自身的尺寸。在所有的原子和分子内部空间里,粒子其实占据了很小的空间,其余全部是空的。而且事实上,这些粒子是不停的消失和出现的,像音符的波动一样,是振动的频率,也就是能量。

我们因为与自己生命的源头失去了联结,失去了能量的来源,所以不断的向外求取,以获得能量。比如:控制他人,用权利驾龄他人,获得别人的关注、认可、喜爱,或者证明自己是对的、好的、高人一等的。

知道了能量这个概念的后,我就它带到了生活中。我发现其实我们常见的公司会议也是一场小小的能量争夺战,一些人就会为了让别人认同自己,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而在争夺能量,试图让自己的能量影响别人,改变别人的观点看法。正能量和负能量都能对身边的事物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又时候我们常发现心情不好的时候经常会碰到倒霉的事一样。

作者还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从自身上切实能做到的小习惯开始,比如日常的饮食习惯和每天检视自己产生的负面情绪的事物和深层原因。好习惯要持续21天才可能转化为潜意识中的习惯,我希望自己也可以从小的改变开始,使心灵得到一定的成长。

第7篇:遇见未知的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暑假期间,在朋友的推荐下,我读了一本华语世界第一部身心灵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接下来谈谈我读后的想法。

这本书的作者张德芬,曾经的台视知名女主播,美国加州大学MBA。2002 年开始,她受到启发与指引,辞去高薪的工作,专心研修各种不同 的心灵成长课程以及心理治疗方法,体悟了许多灵性及个人成长方面的心得。2007年6月在台湾出版第一本有关身心灵成长的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名列台湾各大书店畅销排行榜,读者反应空前热烈。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最初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浅显的把它理解为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做自己想做的事,做真实的自己。而看完《遇见未知的自己》后才知道这话的意思是: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身出来的结果。

因为对于心灵类的书籍我以前并不感兴趣,觉得太过唯心,所以刚刚开始接触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它很深奥,很难懂。但还是耐着性子往下读。故事是从一个冬天的雨夜,在荒郊野外的山区,一个没有手机、没有汽油的孤单女人开始。该故事的主角若菱,名校毕业,拥有令人羡慕的高薪白领工作,但心中却不时的自问:为什么我不能拥有想要的生活?为什么我不快乐?为什么我如此之不幸,没有父母的爱,失去丈夫的爱,终日面对婆婆的尖刻、冷漠,甚至多年不孕不能拥有自己的孩子?惶论拥有任何生活的任何寄托。。。我该如何当自己生命的主人? 在一个下雨的寒冷冬夜,若菱巧遇一名智慧老者,在与智者数度交谈的过程中,她渐渐填补不快乐、挫败的心灵缺口,找寻回最真实勇敢的自我。

其实我们所有的情感都来自于自己本身,所有信息的过滤也是通过自我,我不否认这个世界的物质性,但对于每一个人而言最终的输入与输出却依旧来自于自我。喜欢书中的这样一个解释概括起来说就是:喜悦与快乐的不同在于喜悦是发自内心的,是不会随着物质的消灭而灭失的;但快乐却相反,它来自于外部,是随着外界的某些你所追求的刺激的出现而产生的,一旦这个刺激消失了那么你的快乐也就随之消失了。快乐不快乐决定权在自己,事情的最后结果也是自己的选择,和别人无关。不停的向外界抓取,去抓本不属于我们的东西,当然会痛苦,当然会失落。所以我们要正视自己的想法,真正的快乐是自己给予自己的,别人给不了,也无法给予,切不要找错了方向。

这本书给我带来一些对生命对生活的认识,以及做人的态度与原则,让我学会了更宽容,更包容的对人对事,让我学会了时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与情绪.让我在心灵成长的路上又有了新的进步,让我开始真正的关心自己,并且学会如何真正的关心自己.让自己的心慢慢平和,沉淀下来,去慢慢体会喜悦,和平.

上一篇:让生活走进地理课堂下一篇:电大会计专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