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素质下大学生法律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研究

摘要: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育是一项必须经过深入调研的系统工程。本文通过的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得目前大学生基本法律意识现状。分析出他们在面对法律时,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的内心体验,及他们的法制知识、法律观念和法律观点是否与我国法制社会相接轨。本文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深入分析法律意识的意识形态体系和法律意识的结构组成,考察公民法律意识的形成机理,这些都有利于我们研究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本文结合高校教育实际情况及校园外部法制环境,调查了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并从高校现行法律基础教育模式、普法教育、传统观念和市场经济体制、高校的外部环境几个方面进行了成因分析。进而指出了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举措,包括实行依法治校、优化法制教育、培养大学生法律价值的认同感、建立法律与道德“两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法律信仰体系。我国大学生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他们对法律认知是否正确,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法治化建设进程。对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实施调研,查摆问题,并根据成因给出对策,有利于培育出掌握法律知识、具有法律意识的高素质综合人才。法律素质的核心就是法律意识,大学生即将成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中流砥柱,他们内心能否信仰法律,并形成法律意识,则关系着我国法治目标的实现。为了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祖国法制建设的需要,必须加大法律意识培养的力度,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教育;法律信仰;法律意识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摘要

ABSTRACT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状况

1.3.1 国内研究动态

1.3.2 国外研究动态

1.4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2 法律意识的相关理论

2.1 法律意识的概念

2.1.1 法律意识的本原是法现象

2.1.2 认识论角度的法律意识形态

2.1.3 社会学角度的法律意识形态

2.1.4 功能性角度的法律意识形态

2.2 法律意识和法的关系

2.2.1 法是社会存在还是社会意识

2.2.2 法律意识是法产生的前提,还是法是法律意识产生的前提

2.2.3 意识客观不等于社会存在

2.3 法律意识的基本内容

2.3.1 法律知识

2.3.2 法律理想

2.3.3 法律情感

2.3.4 法律意志

2.3.5 法律评价

2.3.6 法律信仰

2.4 公民法律意识的形成

2.4.1 公民法律意识的形成机理

2.4.2 公民法律意识的形成特点

3 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原因

3.1 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3.1.1 整体法律意识认知水平仍待提高

3.1.2 缺乏法律信仰

3.1.3 对法律上知与行的反差

3.1.4 积极态度和消极心理并存

3.1.5 法律观点有偏差

3.2 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原因

3.2.1 高校现行法律基础课程较少

3.2.2 高校普法教育模式不够完善

3.2.3 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

3.2.4 高校外部的环境影响

4 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4.1 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2 有利于大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

4.3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3.1 法律意识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4.3.2 法律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保障

4.4 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4.5 有利于适应国内外新形势

4.6 有利于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

5 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举措

5.1 实行依法治校,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

5.1.1 加强高校法制教育的内容

5.1.2 把培养法律意识作为教学目的

5.1.3 根据教学内容安排社会实践活动

5.1.4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2 培养大学生法律价值的认同感

5.2.1 营造法制舆论氛围

5.2.2 注重家庭教育

5.2.3 加强司法公正

5.3 法律和道德“两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法律信仰体系的建立

5.3.1 法律与道德的冲突

5.3.2 法律与道德彼此渗透

5.3.3 法律与道德的功能互补

5.3.4 法律目的与道德理想的内在契合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上一篇:电子债权研究论文提纲下一篇:企业应用网络会计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