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移民城镇留守初中生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最近, 我对一所移民城镇初级中学做了调查:390名学生中:其中双亲不在家的有146个, 占38%;只有单亲在家的152人, 占40%;既便双亲在学生身边的, 多数是早出晚归, 与学生相处时间甚少。这组数字远远高于农村留守儿童比例:根据人民网2011年5月3日的调查报告数据统计, 调查的11个省的留守儿童情况来看, 农村留守率平均为26.1%, 最高为51.3%。由于库区绿化, 退耕还林移民越来越多, 三峡库区移民城镇留守初中生还将进一步增加。移民城镇留守初中生这种现状, 对其身心发展十分不利。因此, 研究库区留守青少年问题, 对加强库区移民后期建设, 具有特定历史意义。

1 三峡库区移民城镇留守初中生心理特征

三峡库区移民城镇留守初中生具有中国留守儿童的一般心理特征, 但又比他们更深刻, 更具鲜明性。

1.1 胆小封闭, 易暴躁

徐露, 三年级学生, 周五被两个社会青对年强行带到包间唱歌, 幸亏老师发现及时, 当晚被救回。事后问她为何不给老师反映, 她极不情愿的说“怕挨打”。像她这样的情形在移民城镇初中生中, 不是个例。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 对人生、对社会、对生活的一些看法, 与爷爷奶奶或亲朋又谈不到一块。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 性格内向。在调查中发现, 有50%以上的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月左右和孩子联系一次, 很多父母一年才回家一次, 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 这种长期与父母分离的孩子遇到问题易走两个极端:要么害怕, 要么采取过激行为。

1.2 自卑心理及其严重并产生抵触情形

中学生攀比心理极强。而对三峡库区留守初中生来说, 和其他同学相比, 这种反差更大。父母不在身边本身就让他们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 加上和其他同学相比, 学习上的反差, 生活上的反差, 能力上的反差, 更是从内心深处深深刺激了他们, 觉得事事不如别人, 低人一等。有的自暴自弃, 不求上进;更严重的是不参与任何活动, 采取逃避, 对任何事情产生抵触。据调查, 仅有10%的孩子能够自觉学习。还有不少孩子上网成瘾, 荒废学业, 义务教育没有完成就流落社会。通过对初三毕业生的调查:其中有30%左右的学生就读普高。60%左右的学生读中职, 10%初中毕业生就外出打工。

1.3 孤独无聊导致早恋

初中阶段正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也是青春期发育的重要时期。三峡库区城镇留守初中生由于内心的空虚, 青春期的萌动, 加上认识的不足和缺乏监管, 少男少女谈情说爱蔚然成风。

2 三峡库区移民城镇留守初中生行为特征

2.1 生活自理能力弱

三峡库区移民城镇留守初中生由于没有什么劳动任务, 另有“四老”的溺爱, 几乎不参与任何劳动, 惯成了“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不良习气。大多数自我控制能力不强, 生活习惯不良, 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在家里不听带养人教导, 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城镇非移民市民子女虽然劳动机会也很少, 但他们的父母在平时生活中, 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

2.2 行为自控能力差

三峡库区移民城镇留守初中生的行为主要表现在:我行我素, 随意性强, 意志力不强, 这是他们的生活、学习的经历造就的。在家, 在社会, 无人监管, 基本上一切行为都是我行我素, 其正确与否无人评价;在学校, 初中学习任务较重, 老师除了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监管外, 其他方面督导较少。根据认知规律和生长特点, 初中生的行为及认知及需得到肯定和指点。但在留守初中生身上, 就缺少肯定和指点的机会。久而久之, 其认为得不到巩固和发展, 造成了“我行我素、顺其自然”的性格。

2.3 寻求“保护伞”

三峡库区移民城镇留守初中生由于缺失亲情关爱保护, 他们遇到问题, 是不会轻易告诉家长和老师的。他们往往采取的行为是将情况告诉他们的“哥们”。他们所谓的“哥们”是哪些呢?社会青年较多, 其次是在校比较顽劣的同学。他们相信“哥们”, 他们认为“哥们”能帮他们解决一切。这种现状, 在移民城镇初中生中, 占很大比例。这是与他们胆小的心理及没有信任感的个性特性所导致的。正是由于“哥们”的帮助, 在移民城镇初中生中, 拉帮结派, 打群架, 早恋的现象居多。给社会造成了极大危害。

3 如何实施教育培养三峡库区移民城镇留守初中生

三峡库区移民城镇留守初中生的现状不仅使移民家庭发展部健全,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下滑, 更重要的是影响今后三峡库区的建设和发展。家庭, 学校, 政府及社会都要相应配合, 担起拯救之职。

3.1 家庭应尽“监护”之职

三峡库区留守少年现状直接原因主要是由父母造成的, 亲情的缺失是造成“留守综合症”的动因。作为父母外出打工要三思而后行, 多考虑考虑孩子, 孩子的前途比金钱重要。如果家庭经济确实困难, 可让文化程度稍高的一方留在家中监护子女, 一般以母亲为主, 母亲心细, 有耐心, 孩子更愿意与她们交流。父母都外出务工的, 如果条件允许, 可让其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即使在外打工, , 一定要及时了解子女的情况, 一方面利用书信或电话定期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 让孩子感到父母的关爱, 家庭的温暖, 另一方面向老师和临时监护人即使了解孩子学习生活等个方面的情况。另外, 寻找“代理”, 既要能辅导孩子学习, 又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3.2 学校应履“教育”之职

经调查, 三峡库区移民城镇中学重在追求升学率, 对于留守学生, 关注很少。作为学校, 教育教学工作要两不误。对留守中学生, 学校应做好以下工作:

(1) 实行留守学生的普查登记。在新学期学生报道时将父母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及临时监护人的情况, 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 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 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普及实行教职工结对帮扶或学生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 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使留守儿童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座谈会, 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开设亲情电话, 让留守儿童的父母知道校长、班主任等老师的电话, 加强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3) 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有序的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 组织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把乡土文化引进课堂, 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和推行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把评价过程变成教育引导的过程, 对学生产生约束力, 实现由纪律和自律的转变, 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中, 多把机会留给留守学生, 帮助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障碍, 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树立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

(4) 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 建立心理咨询辅导站。特别是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 与由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交流。及时排除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帮他们养成健康的, 积极向上的心态。

(5) 注重培训。尽可能对临时监护人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常识, 开展一些座谈会, 让他们了解孩子, 更好的引导和教育孩子。同时, 要充分的利用春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黄金季节”, 召开家长会。从观念上, 方法上和行动上对他们进行指导。

3.3 政府应担“行政”职

在近几年, 政府出台了许多文件, 也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关爱留守儿童, 但是“只打雷, 不下雨”或者说“走过场”的情形较多。更多情形是把这个责任下放到学校去实施, 对于学校, 是否能够完全担负此责, 值得商榷。我认为:政府不仅从意识层面引导广大人民关爱留守儿童, 更要以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落实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3.4 社会应掀“关爱”之风

现在社会爱心士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做了大量的工作, 但几乎都停留在送物、送书或者净化环境方面。留守儿童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帮助, 解决内心的空虚, 才是拯救留守初中生的关键的。我们呼吁, 社会爱心士与留守儿童结对, 让他们的情感世界丰富起来。

总之, 三峡库区移民初中留守中学生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 既牵涉到教育方面, 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经济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 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 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的工作, 更远的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因此, 三峡库区移民初中留守中学生教育及成长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 使大家自发自觉的来关爱、帮助他们。

上一篇:论现代汉语中的女性侮称现象下一篇:血液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