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知识点整理

2024-06-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峡》知识点整理(推荐7篇)

《三峡》知识点整理 篇1

知识要点整理

一.原文注释和翻译

原文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 注释;①自:在②略无:完全没有.略,完全,全部

③阙:同”缺”,中断

翻译: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原文2:重岩叠嶂(zhà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注释;①嶂,直立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②隐,蔽:遮盖

③自:如果

④亭午,正午。

⑤夜分,半夜

⑥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 翻译: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原文: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

注释;①至于:到了

②襄陵:上,漫上;丘陵

③沿:顺流而下;

④溯:逆流而上 ⑤绝:断

翻译: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只都阻隔断了.原文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注释;①或:有

②其:这,从白帝城到江陵的距离

③虽:即使

④乘奔御风: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奔,奔驰的快马。⑤不以:不如;以,认为,如

⑥疾:快

翻译:(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则)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原文5: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注释;①之时:的时节;时,季节,时节

②素湍:白色的急流

③回清:回旋着清波 翻译: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影子。

原文6:绝巘(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注释;①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绝,极;巘,山峰

②飞。飞泻

③漱(shù)冲荡

④其,它们,指怪柏

⑤清荣峻茂:水清,树茂,山高,草盛 ⑥良:实在,的确

翻译: 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原文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注释;①晴初霜旦: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

②肃:寂静

③属:连续不断;引:延长 ④响:回声

⑤转:同”啭”,声音曲折 ⑥绝:消失

翻译: 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原文8: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①故:所以

②渔者:打渔的人

③三声:几声.三,不表示确数

翻译: 所以打渔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三峡当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我的 眼泪就沾湿了衣裳)

二.常识

作者简介:

1.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鹿人,南北朝北魏时的地理学家,散文作家。他的著作很多,最有名的是《水经注》四十卷。《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关于课文

2.本文节选自《水经注·江水》。《水经注》是注解《水经》的,但本身又是一部内容丰富、独具风格的著作。它不但补充了我国水道情况,也记载了江河沿岸的地理古迹、景物、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等。是研究我国地理的重要资料,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著作。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三、阅读理解

1、概括每段段意。

第1段、总写三峡两岸山势的雄伟。第2段、写三峡夏天江水之大,水流之急。第3段、写三峡春冬的奇丽景色。第4段、写三峡秋季的凄清景色。

2、三峡总特点:雄奇险拔,山高峡长,清幽秀丽,3、全文的写作顺序

明确:全文从山、水两方面来写。

总写山,分写水,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景色。各自特点为:

山:连绵高峻、雄奇险拔——高峻美

水:

夏水:浩大湍急、迅猛凶险——奔放美

春冬之景:清荣峻茂、清幽秀丽——清幽美

秋景:林寒涧肃、凄清寂静——凄婉美

4、本文先山后水的原因:

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山峡的水又是最具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

这里字字扣山、句句写峰,只字未提水,但明处写山,暗中却涵盖了水。既写了山势的险峻,又写了江面的狭窄,为下文写夏水的迅猛作铺垫。

5、文章写水为什么不按四时顺序来写?

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是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下面不按秋、冬、春的顺序来写,而是先春冬合写,后单写秋天,也是按水势的涨落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顺势而下,合情合理。

6、结尾引用民歌的作用:

照应前文,突出了三峡秋天清幽寂静、山高峡长的特点;侧面渲染三峡秋天凄清哀伤的气氛,突出凄婉美;同时侧面表现了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7、长江三峡工程举世瞩目,请结合你对它的了解,说说这一工程竣工后,《三峡》中哪些内容将会改变?(举出两条即可)

(1)不会再有“沿溯阻绝”的情况。(2)水流趋缓,“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也不会再有。

8、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从文中也可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1):水流急。原句: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理由(2):落差大。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9、昔日美丽的三峡,如今更加闻名,并吸引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各位游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峻,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三峡欢迎您!

10、请写出你所积累的写长江的诗句。

(1)山随平里尽,江入大荒流。(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6)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7)早发白帝城(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四、语言品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答:通过侧面描写,渲染山峰的高峻、江面的狭窄。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答:运用比较的手法,突出地表现了夏日江水的迅疾。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

答:这两句的意思是: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林木山石)的影子。两句动静结合,以“回清”写“素湍”的动态,以“倒影”写“绿潭”的静态,极言江水这清澈;色彩鲜明,“素湍”见浪花之雪白;“绿潭”显潭水之清澈。

4、这样美的三峡,作者共用一百五十余字就描绘得如此出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令人称奇。请你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示例1:三峡的水美,你看夏水素湍急,有时早上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呢。

示例2:作者描写景物美,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 “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

示例3:课文的描写手法美,“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同时又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五、总结建构

1.主题:本文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壮丽的风光。2.写作特色:

(1)布局:独具匠心。(详见“课文分析”5)(2)全文描写注意动静结合,节奏有张有弛。文中写山为静,写夏水为动,写春冬景色静中有动,从文中局部来看,也是动静结合。(3)语言简练、生动,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六、理解性默写:

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文中从正面写山高峻、挺拔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3、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5、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全文描写江水清澈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6、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7、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的句子是“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8、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附:文言现象总结

一、通假字

1、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

2、哀转久绝(“转”通“啭”,声音曲折)二、一词多义

1、绝:

①沿溯阻绝(断)

②哀转久绝(消失)

③绝巘多生怪柏(极,极高)

2、自: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3、清:①回清倒影(清波)

②清荣峻茂(水清澈)

4、其:①其间千二百里(这,指白帝城到江陵的距离)

②飞漱其间(它们,代古柏)

三、古今异义:

1.或王命急宣(或:有;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2.虽乘奔御风(虽:古义:即使,表假设;今义:虽然,表转折)

四、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2、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响:动词作名词,回声)

3、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4、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

5、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五、特殊句式:

1、互文句

①重岩叠嶂(即“重叠岩嶂”)②隐天蔽日(即“隐蔽天日”)③林寒涧肃(即“林涧寒肃”)

2、并提句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应理解为“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应理解为“素湍回清,绿潭倒影”)

3、省略句

《三峡》知识点整理 篇2

关键词:高考复习,地理知识,整理方法

从近几年文综地理试卷来看, 彰显能力立意, 重视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和以基础知识为载体的思维活动。俗话说“基础不劳, 一切徒劳”。只有坚持“回归基础”, 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地理学科考查范围非常广, 知识内容庞大复杂, 复习时间又相当有限, 若单纯机械地“炒旧饭”, 不仅时间不容许, 而且达不到高考文综试卷的能力要求, 同时还会导致学生感到没有新意, 激发不起学习的积极性。整理知识的过程就是在人的思维参与下, 对知识进行加工的认知过程, 即是采取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推理等方法, 对知识进行处理, 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使之系统化、结构化、规律化、网络化的过程, 可以说这个过程也是知识的内化和能力形成的过程。在高考复习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归课本, 通过对地理基础知识、主干知识 (即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过程、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 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地梳理, 寻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规律化、网络化, 是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科内的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也是高考能否获胜的关键。

一、构建知识模式, 形成认知结构

希卢姆认为:如果懂得了基本结构中的原理, 有利于理解其他类似的事物。把一件事物放进构造好的模式中, 就不容易忘记。构建地理知识模式揭示知识的构成状况, 是构建认知结构的重要方法。运用地理知识模式, 指导学生学习, 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使学生认识地理问题有个基本思路, 分析地理问题有章可循, 以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

二、总结知识规律, 加深理解记忆

地理规律是指地理事物或现象在发展中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趋势, 是对许多零碎地理知识地有机统整。在高考复习中, 采取分类、归纳、整理、比较、假设推理、简图导出等方法将教材中的具有规律性的知识内容, 从部分到整体, 从一般到特殊, 逐步加以归纳分析, 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使其知识结构系统条线分明、脉络清晰, 化繁为简, 便于知识理解记忆。并引导学生将世界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图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结合起来对比, 运用“是, 不是”“不是, 是” (即应该是这种气候类型, 但为什么不是;应该不是这种气候类型, 但为什么却是) , 引导学生抓住共性的基础上掌握个性, 如赤道附近应该是热带雨林气候, 但在赤道上的东非高原为什么不是?澳大利亚的东北部、中美洲的东北部、巴西的东南部、马达加斯加岛东部远离赤道, 本不是热带雨林气候, 但为什么却是?

三、分析知识内在联系, 构建思维线索

实践证明:孤立地死记硬背地理知识, 只能学到一些零散的知识, 如果以某一思维线索整理, 就能获得一串的地理知识。因此, 在教学中, 要力求使学生建立起科学的知识结构, 通过变换角度 (如空间的分布、时间的顺序、因果的联系等) 或以某种载体来整合知识, 内化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运用知识的线索, 搭建知识间畅通联系的渠道, 由“知识点”连成“知识线”, 进而结成“知识网”。如以区域地理为载体, 对自然地理知识和人文地理知识进行重组:位置 (经、纬度及海陆位置) ——地形、地质——气候、自然带——河流、地下水——资源、能源——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环境问题——发展方向;在哪里 (区域定位) ——有什么 (区域特征) ——为什么 (地理特征成因) ——怎么样 (有哪些优势和存在哪些问题) ——怎么办 (如何解决和发展方向) 。

四、比较知识异同, 突出本质特征

比较法是地理学的重要方法。比较法可分:类比法———对同类事物比较, 包括同类同型事物的比较、同类异型事物的比较、异类而共性事物的比较等。纵比法——对发展过程各阶段、等级系统各层次、延伸方向各部分的比较。横比法——对不同地区的同一地理事物、或两个以上同类地理事物的各个方面等进行比较。中心内容比较法——以一个对象为中心, 分别与几个对象为参照进行比较, 以突出中心地理事物的内容。综合比较法——比较对象和比较内容都较多的比较方法, 内容全面、角度多样, 有助于全面了解完整的地理事物。通过比较知识异同, 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加深对要领的理解;加强知识联系, 便于掌握和扩大新知识;同时促进对知识的综合分析, 利于发展思维能力等。例如, 非洲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气候与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气候在成因和特征上存在的异同;中亚地区的干旱与西亚、大洋洲、北非、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侧等地干旱的成因和特点上的异同。

五、突出主干知识的多向联系, 形成知识网络

现代心理学表明:人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是通过将知识信息加以组织和编码储存在大脑中, 待遇要时提取的。这些信息越有序, 越能表现信息间的内在联系, 就越利于信息的储存和提取。系统论明确指出:各部分知识的相加不等于各部分知识之和, 知识的整体要大于各部分知识之和。因此, 在高考复习中, 我们可以从一个问题 (信息) 出发, 突破原有的知识圈, 充分发挥想象力, 以不同的角度去探索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 建立整体的知识结构和网络,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如气候知识, 我们可以从气候因素、气候要素、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气候分布、气候资源、气象灾害、气候评价、与土壤和动植被的关系、相关自然带、与地形的关系、与河流的关系、对工业的影响、对农业的影响、对水利建设的影响、对建筑和城市规划的影响、对交通的影响、对军事的影响、对洋流的影响、对旅游业的影响、对聚落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六、抓住主导因素, 把握区域总体特征

地理环境是由诸多环境要素综合的产物, 这些环境要素, 既有各自发生发展的过程和组成因素, 又处于与其他要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 对于每一处环境的形成, 必定有一个主导因素。因此复习时, 根据地理事物形成、发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 抓住主导因素, 构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教会学生整理历史知识的方法 篇3

目前,在历史教学中,不少老师还存在重传授轻方法的问题,学生跟着老师走,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老师上得累、学生学得累。针对这种情况,历史老师的当务之急是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

历史知识的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繁琐的过程,而且需要不断地积累、比较、整合等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这样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加工”过程,是对历史知识的整理、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过程,教会学生整理历史知识体系,是学生在知识层次的重要学习方法。

学生在整理知识体系时,首先,必须先对教材仔细阅读,才能找出知识点。一旦把知识点正确地整理出来,知识点就会在学生的头脑里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构成基础知识的立体之树。这样就能把握教材的脉络。下面就来和大家讨论一下关于历史知识整理的方法问题:

第一,根据时间顺序进行记忆。这是最常用的方法,比较容易掌握。例如:1921年中共成立,1923年中共三大,1924年国民党一大,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1926年北伐开始,1927年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7月国共合作破裂,最后宁汉合流。这样按照时间顺序就把这一段的历史知识有效地掌握了。

第二,根据事件内容进行整理记忆。这种方法能够使历史事件较为完整的呈现出来。例如:抗日战争,从1931年日本侵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1932年又制造了一二八事变,接着是1932年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然后1935年又制造了一连串的华北事变,再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正式爆发然后就是中共和国民党之间的第二次合作,展开了一系列的抗日活动,到1938年10月进入到相持阶段,1940年的百团大战还有1942年的國外战场的开辟,直到1945年8月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完整呈现了全过程。

第三,对比记忆。这种方法能够使知识横向联系紧密。比如:从汉至元中央集权的发展问题,汉朝时施行“推恩令”;到了唐朝地方上设置了“节度使”非但没加强中央集权反而削弱了中央的实力;到了宋朝军政财权全部收归中央使得权力空前加强;到了元朝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权力加强。这样我们可以看到只有唐朝的措施不得力,所以印象非常深刻,有利于知识的记忆。

第四,等距离时间记忆法。根据几个历史年代间的相等差距的记忆方法,好处是只要记住了其中的一个年代就可推算出其余的几个年代。如:相距两年1911年辛亥革命,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护国运动,1917年护法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依此类推还有相距五年、相距十年等。

第五,趣味记忆法。如讲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统治时期,要求学生记住当时的派别:大资产阶级、雅各宾派、热月党人、督政府、拿破仑,要求学生记成“大鸡鸭,热都拿。”这样就会在快乐中记忆,效果良好。

历史知识就像我们学习的汉字,只有把它们串联起来才能形成鲜活的文章,才能表达一定的意境,否则怎么能激起人们阅读的兴趣呢!所以我们要掌握方法来学习历史知识,让它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学习历史,不仅要了解人类社会的过去,更要从历史中获得教益,学会历史的智慧。对前人的失败和成功,我们不仅要客观、全面地看待,更要让其在今天现实生活中发挥参谋和借鉴作用,让历史和现实统一。

以史为鉴,古为今用,发挥历史学科对现实的指导作用,让学生用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来观察、分析当前社会热点,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所学过的历史知识来分析这些热点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摆脱所谓的“历史无用论”的困惑,感受历史的智慧。以上是我的一点浅薄见解,希望对学生的学习能有所帮助。不成熟的地方还希望各位同仁能提出宝贵意见,共同进步。

《三峡》知识点整理 篇4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并颁布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4年癸卯学制

1902年张百熙曾拟订《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未及实行。1903年清政府命张百熙等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重新拟订学堂章程,于1904年1月公布,即《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这是废除科举制度后第一个正式颁布施行的学制。

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

中国奴隶社会的教育,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名产生于西周,但“六艺”的起源早在原始社会已产生。

4、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旧有的统治秩序被彻底打乱,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都在发生深刻变革。“学在官府”的教育走向衰落,而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新教育形式──私学开始兴起。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由董仲舒提出,意思是废除其他思想,只尊重儒家的学说,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6、科举制度开始——隋唐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隋文帝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唐朝的帝王对科举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

7、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

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元代将《四书》作为教育和考试的内容,开创科举新先例,并得到了后世的沿用。

8、“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埃及教育

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学为文士”成为一般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9、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1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在《论语》中的教育思想,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意思是说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适时的启发学生,这符合教学原则中的启发性原则的要求。

11.墨家是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流派之一,主要代表观点有“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

12.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是《礼记》中的《学记》,这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西方历史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是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13.“因材施教”是孔子在《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这符合教育中因材施教的原则。

14.学习是指个体由于经验而引起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广义的学习包括人类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狭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

15.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16.认知内驱力: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在有意义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而稳定的动机;认知内驱力属于内部动机。

17.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根据迁移的性质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18.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的提取三个阶段。

19、“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出自《礼记.学记》。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表达了这样一种治学精神即,教育担负的最大责任不是传承知识,而是移风易俗.20、“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出自《礼记.学记》。意为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其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观。

21、“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出自《礼记.学记》。按照一定的时间或季节进行正课的教学,休息的时候也必须有各种课外作业。

22、“师严然后道尊” 出自《礼记.学记》。指尊敬教师才能尊敬他们所传授的学问

23、“君子之教,喻也” 出自《礼记.学记》。“喻”是启发引导的意思。君子的教化是善于晓喻,让人明白道理。

2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出自《礼记.学记》。意思是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而不是压抑学生;启发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作结论。

25、“学不躐等”出自《礼记.学记》。躐 liè 超越。学不躐等意思是学习不能超越次第,应循序渐进。

26、“教学相长”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意为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27、“循序渐进”出自《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28、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苏格拉底助产术是一种教学方法。它最突出的优点就在于,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考活动,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去寻找正确答案,因而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

29、《理想国》一书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对话录,对话录里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在他的理想国里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

30、《政治学》——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全书在对 100多个城邦政制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从人是天然的政治动物这一前提出发,系统论述了什么是对公民最好的国家。《政治学》被公认为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

31、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主张国家应对奴隶主子弟进行公共教育。使他们的身体、德行和智慧得以和谐地发展。

32、捷克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对学年制、班级授课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33、“泛智教育”——夸美纽斯,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主张每一个人都有应当接受教育。

34、《教育漫话》——洛克。《教育漫话》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将教育分为体育、德育、智育三部分,并作了详细论述。它强调环境与教育的巨大作用,强调在体魄与德行方面进行刻苦锻炼。

35、《爱弥尔》——卢梭(法国)《爱弥尔》描写了一个人从出生到结婚,到进入社会受教育的全过程,主张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

36、“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康德(德国)他认为人的所有自然禀赋都有待于发展,才能生存。

37、“白板说”——洛克(英国)。洛克认为人刚出生就像一个“白板”,每个人都是一样的,而人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后天环境的影响。洛克是外铄论的代表人物。

38、提倡绅士教育——洛克。“绅士教育”的主题思想为:绅士要既有贵族的风度,能活跃于上流社会和政治舞台,又有事业家的进取精神,是发展资产阶级经济的实干人才;绅士应受体育、德育和智育等方面的教育。

39、“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

洛克是著名的教育家,提出了教育的白板说,认为个体之所以存在千差万别,是由于教育的缘故。

40、《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

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他写出了著名的普通教育学一书,是规范教育学建立的标志。

41、《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

杜维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和实用主义哲学家,是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他提出了新的三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和经验中心。他的思想指导了美国教育的变革。他的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

42、最早讲授教育学——康德

最早在大学中讲授教育学的是哲学家康德。

4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他提出了旧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学中心。他也是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的人。

44、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心理学基础上——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要成为科学,并且认为教育要成为科学,需要将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将教育心理学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

45、传统教育学代表——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的戴表,提出了教师中心,教学中心和课堂中心。

46、现代教育代言人——杜威

杜威是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他提出了新三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

47、教育即生活——杜威

杜威是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他提出了教育及生活,学校及社会的主张。主张学生在学校中应该学习到的是社会的直接生活经验。

48、“在做中学”——杜威

杜威作为现代教育学的代表,认为学校应该传递给学生的是生活的直接经验。而对于经验的学习应该在做中学。

49、儿童中心主义——杜威

杜威和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是直接对立的。赫尔巴特是教师中心论者。杜威是儿童中心论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儿童占有核心地位。50、当代《教育学》——凯洛夫(苏联)

凯洛夫出版了《教育学》这一论著,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是苏联第一本教育学论著。

51、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

人力资本理论将人力也作为一种资本。认为人才的能力对于社会发展和生产发展起着如同资本一般的重要作用。这一理论是有舒尔兹提出的。

52、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

内发论指的是个体的发展动因来源于内在。内在的基因和成熟机制绝对了个体最终发展成为什么样的人。内发论的代表人物在中国是孟子,在外国是弗洛伊德。

53、外铄论——荀子、华生

外铄论指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在于外在。外在的教育对个体发展起最终决定作用。华生是最著名的外铄论者。在中国的荀子也是外铄论者。

54、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

奥利地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是著名的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个体的精神疾病来源于潜意识的冲动没有合适的途径加以发泄。他注重研究异常心理,发表了潜意识的学说,从而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派。

55、把“课程”一词用于教育科学、教育科学倡导者——斯宾塞(英国)在国外,最早提出课程一词的是著名的教育家斯宾塞。

56、《大教学论》——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写出了教育名著《大教学论》,它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57、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用心理学的统觉原理说明教学的过程。认为教学的最终结果是形成知识与知识相互联系的统觉团。他认为教学的过程是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

58、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凯洛夫

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一种认识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互动引发的学生的认知活动和认知改变。

59、率先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率先提出教学具有教学性。所谓教育性就是指教学具有德育的功能,能够教育和提升学生的心理和品德。

59、率先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赫尔巴特。即教学不仅需要交给学生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他们学会做人。

60、“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启发式教学思想。

61、“学而时习之”出自《论语·学而》意思是学过的内容要经常练习它。

62、“温故而知新 ”出自《论语·为政》原文为:“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指学习过的知识),由此获得新的知识(指未学习过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当老师了。”

63、“不陵节而施”出自《礼记·学记》。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叫做合乎顺序。

64、“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学记》。意思是施教者杂乱无章而不按规律办事,打乱了条理,就不可收拾。

65、“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循序渐进、熟读精思是《朱子读书法》中的两条读书方法。

66、“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夸美纽斯。

67、“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因材施教”来源)——朱熹

68、最早从理论上阐述班级授课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69、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1862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70、“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马卡连柯(苏联)。体现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71、德育的认知模式——皮亚杰(瑞士)、科尔伯格(美国)。该模式假定人的道德判断力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与行为的发生。

72、德育的体谅模式——彼得·麦克费尔(英国)。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73、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班杜拉。该模式认为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体,人既能对刺激作出反应,也能主动地解释并作用于情境。

74、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75、论证班级组织,奠定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76、导生制又叫贝尔—兰卡斯特制,是由英国贝尔和兰卡斯特所开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的组织形式是这样的:教师上课时先选择一些年龄较大或较优秀的学生进行教学,然后,由这些学生做“导生”,每个导生负责把自己刚学的内容教给一组学生。导生不但负责教学,而且还负责检查和考试,完全是教师的助手。

77、“平行管理”教育思想——马卡连柯。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78、目标管理——德鲁克(美国管理学家)。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幼教部分:

1.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遗传、生理成熟、环境和教育因素,以及幼儿自身的心理和幼儿活动。

2.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心理发展的转折期。由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各种表现,所以也称为“危机期”。

3.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发展;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开始向有意性发展;情感由易外露开始向稳定和有意控制发展;个性开始形成。

4.学前初期的年龄特征(3-4岁):这一时期相当于幼儿园小班年龄。主要特点是:生活范围扩大;认识依靠行动;情绪作用大;爱模仿。

5.学前中期年龄特征(4-5岁):这一时期相当于幼儿园中班年龄。主要特点是: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开始能够遵守规则;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6.学前晚期年龄特征(5-6岁):这一时期幼儿的心理较之前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好学好问;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开始掌握认识方法;个性初具雏形。

7.关键期是指幼儿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但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的时期。

8.幼儿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幼儿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性想象发展,一般表现在: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从想象的单纯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9.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这个人主要是母亲,也可以是别的抚养着或与婴儿联系密切的人,如家庭其他成员。

10.婴幼儿依恋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映阶段(0-3个月);有差别的社会反映阶段(3-6个月);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岁);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以后)。

11.幼儿需要发展的规律:年龄越小,生理需要越占主导地位;同时,幼儿的社会性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强,并且需要的发展呈现明显的个性特点

12、学前教育之父——福禄贝尔

德国学前教育家福禄贝尔继承和发展了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奇的主张,1840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系统地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理论,他对于学前教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做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学前教育之父。

13、幼儿园教育的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儿童

《幼儿园工作章程》,明确规定了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14、格赛尔双生子爬楼梯实验——成熟优势说

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提出,儿童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顺序模式的展现过程:后天教养及经验并不影响儿童的发展。过分夸大生理成熟的作用。

15、人的大脑开始时只是一张“白纸”——白板说

英国17世纪教育家洛克提出“白板说”,认为人的大脑开始时只是一张“白纸”,没有任何特性也没有任何观念,人的一切观念都来自后天。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

16、幼儿园基本活动——游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17、游戏“剩余精力说”——斯宾塞

“剩余精力说”由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身体健康的儿童除了维持正常生活以外,还有剩余精力需要发泄。游戏活动是剩余精力的最好表现,是发散体内过剩精力的方法,剩余精力越多,游戏就越多。

18、我国幼儿园教育原则的一大特色——保教结合

保教结合的双重任务是我国幼儿园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幼儿园的社会使命,这一原则主要包括:保育和教育是幼儿园两大方面的工作;保育和教育工作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保育和教育在同一过程中实现。

19、有准备的环境——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教育的方法包括三个要素:有准备的环境、教师、教具。有准备的环境:这是蒙台梭利方案的基础,要求环境符合以下条件:秩序、自由、真实与自然、美感与安全。20、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福禄贝尔

福禄贝尔认为,亲子教育非常重要,而且首先必须教育母亲。福禄贝尔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联系,认为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

21、“学校和家庭的联系是完美教育的基础”——福禄贝尔

福禄贝尔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联系,福禄贝尔认为,亲子教育非常重要,而且首先必须教育母亲。认为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

22、“五指活动课程”——陈鹤琴

初一生物知识点整理 篇5

1.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3.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4.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5.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他们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

6.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生物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7.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相互连接,形成食物网

8.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9.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第二单元

10、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件。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

镜筒。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目镜和物镜—目镜是用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用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转动反光镜可以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物像的放大的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 11.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①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②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12.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①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的作用,还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②细胞质—细胞质内含有许多与各种生命活动有关的微细结构。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③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核内含有与生物的遗传有密切关系的物质——遗传物质

13.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

植物细胞除了和动物细胞一样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以外,一般还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4.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制作步骤:(1)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4)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注意不要在盖玻片下留下气泡。(5)经碘液染色后。(6)把制好的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5.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1)用滴管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2)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牙签从口腔腮壁处轻轻刮几下,(3)把牙签上附着的一些碎屑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涂几下。(4)盖上盖玻片,注意不要留下气泡。(5)经碘液染色后。(6)把制好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6.细胞膜的功能

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17.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1)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里的能量转换器(2)叶绿体: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3)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18.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这些信息其实就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19.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20.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21、说明人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2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①根、②茎、③叶,(属于营养器官)④花、⑤果实、⑥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23.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都是一个细胞的生物体,能独立生活,有一切生理活动。

24、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形态结构:多种多样的,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生命活动: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25、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由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肝炎等,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艾滋病也是由病毒引起的;口蹄疫,鸡瘟以及众多的植物病毒,给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人们一方面设法治疗和预防病毒性疾病,一方面利用病毒为人类造福。接种牛痘疫苗预防天花,口服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又叫小儿麻痹症),口蹄疫,鸡瘟等动物病毒也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方法进行防治,这些疫苗就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病毒。第三单元

27、区分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的分化。常见的藻类植物:水绵、衣藻、海带、紫菜。苔藓植物:大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一般具茎、叶,根为假根。常见的苔藓植物:葫芦藓、墙藓。

蕨类植物:大都生活中潮湿环境中,具根、茎、叶。常见蕨类植物:肾蕨、卷柏、贯众、胎生狗脊、满江红。

28、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1)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

① 取一粒浸软的菜豆种子,观察它的外形。② 剥去种子最外面的一层种皮,分开合拢着的两片子叶。③ 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子叶、胚根、胚芽、胚轴,看看它们各有什么。(2)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① 取一粒浸软的玉米种子,观察它的外形。② 用刀片将这粒玉米种子从中央纵向剖开。③ 在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被染成蓝色的胚乳以及未被染成蓝色的果皮和种皮、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看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9、区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常见的裸子植物:松、杉、柏、银杏、苏铁等等。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常见的被子植物:桃、大豆、水稻、玫瑰等等。30.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见七年级上册P90页

31、种子的主要结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点)相同点 不同点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都是一个细胞的生物体,能独立生活,有一切生理活动。

菜豆种子 有种皮和 无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子叶里。子叶两片。玉米种子 有种皮和胚 有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乳里。子叶一片。

31、种子萌发的条件

自身条件:种子必须是完整的,而且胚必须是活的。外界条件: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32、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

水分、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有机物。

33、桃花的结构 花柄、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子房)、雄蕊(花药、花丝)。

34、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

35、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36、导管的功能 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37、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产物

条件:光能、叶绿体 原料:二氧化碳、水 产物:有机物、氧气

38、植物的呼吸作用

植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第四单元

39说明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40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书P9)

睾丸是男性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生殖器官。卵巢是女性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的生殖器官。41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2)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42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人体内三大主要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43人体缺乏维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

缺乏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夜晚看不清东西)、干眼症等。缺乏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B1缺乏症)、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缺乏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维生素D可以促进磷、钙的吸收和骨质发育。44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书P32图、P34解读曲线图)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

消化道是一条长长的管道。消化腺可分为两类: 有的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如肝脏,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如肠腺。

45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都是分子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分解成简单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这个过程叫做消化。消化主要是通过多种消化酶的作用而进行的,除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以外,胃、小肠等器官中还有许多种消化酶。淀粉、麦芽糖、葡萄糖:脂肪、甘油和脂肪酸 蛋白质 氨基酸

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运往全身。胃能吸收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口腔 糖类开始消化的地方 唾液淀粉酶 胃 蛋白质开始消化的地方 胃蛋白酶

小肠 糖类、蛋白质、脂肪、都能消化 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 46关注食品安全

1、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有关营养成分,是否有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

2、根据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推算有没有过期。

3、购买蔬菜时,要看蔬菜的颜色是否新鲜,用手摸一摸是否硬挺,购买鱼肉时,看颜色是否有光泽,闻闻气味,买肉时还要看是否盖有检疫部门的印章。47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书P43)

呼吸系统中的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鼻是呼吸道的起始位置,喉是呼吸的通道,也是发声的器官。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47.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这种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 吸入的气体,顺着支气管在肺叶里的各级分支,到达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的肺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你吸气时,许许多多肺泡都像小气球似地鼓了起来,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这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48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1)血浆(形态):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透明液体。(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2)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A.红细胞:(形态)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特性)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 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功能):有运输氧的功能。B.白细胞:(形态):有细胞核,成圆球状。功能:防御和保护作用

特性: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C.血小板:形态: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功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49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血管种类 概念和功能 管壁 50心脏的结构和功能(P68图)

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P69图)主动脉连左心室,肺动脉连右心室,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之间,以及心室和动脉之间都有瓣膜,这些瓣膜单向开放的,只能沿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51人体的体循环和肺循环(P70图)

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流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经过体循环,鲜红的动脉血变成暗红的静脉血。

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最后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经过肺循环,暗红的静脉血又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52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53输血、血型和无偿献血 输血是时候,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P76表)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可输给的血型 A A、O A、AB B B、O B、AB AB A、B、AB、O AB O O A、B、AB、O 一次失血>1200~1500毫升 :发生生命危险

>800~1000毫升: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 >400毫升: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短期内会恢复正常 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鲜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

54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输尿管、膀胱和尿管是排尿的通道,而膀胱还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书P80)55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P81图)(P82图)

尿液的形成: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尿液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系。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壁起滤过作用。当血液

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

尿的排出: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人就会产生尿意,进行排尿,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排尿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还对调

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作用。56.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眼球的结构:(图)与视觉形成有关的主要结构是:角膜、虹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了视觉。57.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神经系统的组成 :

中枢神经系统 ——脑:1.小脑2.脑干3.大脑 周围神经系统 :1.脑神经2.脊神经3.脊髓

神经系统的功能 :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5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反射弧的结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如: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等简单反射,以及望梅止渴、谈梅分泌唾液等复杂反射。望梅止渴等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复杂反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

反射弧的结构:感受器 → 传入神经 → 神经中枢 → 传出神经 → 效应器 59.人体内几种激素的作用:(1)生长激素的作用:

侏儒症患者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身材矮小。巨人症患者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所引起的身材过高。(2)甲状腺激素:

缺碘会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幼年缺碘会引起呆小症。(3)胰岛素(胰岛分泌)

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引起糖尿病。59.技能训练:[设计对照实验] 见上年级下册课本P109页 60.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

(1)乱砍滥伐,开垦草原,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还会引起沙尘暴。(2)空气污染会形成酸雨。(3)水污染会破坏水域生态系统。

(4)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危害本地生物。(5)人类活动也会改善生态环境。第五单元 61.水生动物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鱼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一是靠鳍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用鳃在水中呼吸。62.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那有膈;用肺呼吸;心脏有完整分隔的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多为胎生、哺乳。63.变温动物和恒温的区别:

哺乳类和鸟类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它们都是恒温动物。其他动物的体温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属于变温动物。64.陆地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

(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比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

(2)陆地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4)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65.骨胳肌的结构和特性:

结构:肌腱: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 肌腹:中间较粗的部分

特性:肌肉无论受到哪种刺激(包括由神经传来的兴奋)都会发生收缩,停止刺激,肌肉舒张。66.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67.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在生态平衡中心重要作用(2)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68.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

(1)细菌的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2)细菌的结构: 有 :1.鞭毛 2.荚膜3.细胞壁4..细胞质5.DNA区域6.细胞膜 没有:1.叶绿体2.成形细胞核(3)细菌的生殖方式:①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由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②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③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 芽孢。④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⑤芽孢小而轻可随风飘散各处,落在适当环境中不能萌发成细菌。

69.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型: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有机物生活,并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无机物。

70.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利用现成有机物,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71.细菌和真菌的区别: 细菌:1.个体微小,体内没有成形细胞核。2.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后代。3.细胞内没有叶绿体。真菌:既有个体微小的种类,也有个体较大的种类,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能产生孢子,孢子能够发育成新个体。72.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① 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CO2,水,无机盐。② 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③ 与动植物共生:1.地衣(真菌和藻类共生)2.根瘤(根瘤菌与植

物共生)

72.技能训练:[评价实验方案] 见八年级上册课本P69页 第六单元

73、植物的主要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动物的主要类群: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74、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75、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我国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居世界第三位。

事业编制整理知识点 篇6

1.财政支出分类:按其补偿性划分,分为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其中转移性支出指政府单方面的无偿支出,它不能获得任何代价,包括补助支出、债务利息支出、捐赠支出等;按其支出的目的分,分为预防性支出和创造性支出,前者如国防,后者如经济、文教、卫生和社会福利支出等;按政府对支出的控制力划分,分为可控性支出和不可控性支出,又叫强制性支出和随意性支出,强制性支出指根据现行法律和契约规定必须如数支出的款项;按支出的受益范围分为一般利益支出和特殊利益支出;按政府职能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等;按照政府机构分为国防部支付、教育部支出、卫生部支出等。

2.激变论 循环论 直线论 庸俗进化论 均衡论

激变论(cataclysm)又称“灾变论”。一种用灾变来解释地壳运动和生物演变,否认生物自身进化的形而上学理论。

循环论:一种形而上学的发展观。认为事物的发展只有量的变化,而没有质的飞跃,象走马灯式地从一点出发,周而复始地回到原来的出发点。否认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质,否认事物的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螺旋形上升运动。

直线论指把事物的发展看成直线,否认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复杂性的形而上学观点。

均衡论,也叫平衡论,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哲学观点,主张事物的发展不是由内部矛盾引起的,而是外部矛盾引起的。把相对静止暂时平衡绝对化,认为均衡和渐变是事物的常态,运动的发展和飞跃是不正常现象。

3.管理学的有关知识:

决策的主要方法:确定型决策方法——盈亏平衡点法;风险型决策的方法——决策树法;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原则性方法。

4.预测方法: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前者包括专家调查法和德尔菲法;后者包括时间序列法和因果预测法。

5.国家功能一般分为:立法功能、司法功能、行政功能。

6.现代公共政策制定技术方法的发展趋势是应用“韧”技术,即将定量的“硬”技术和定性的“软”技术结合起来形成的更为科学的方法。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之间的关系是流动性与安全性成正比,与收益性成反比

7.金融工具按其流动性来划分,可分为两大类:(1)具有完全流动性的金融工具。这是指现代的信用货币。现代信用货币有两种形式: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可看做银行的负债,已经在公众之中取得普遍接受的资格,转让是不会发生任何麻烦的。这种完全的流动性可看作金融工具的一个极端。(2)具有有限流动性的金融工具。这些金融工具也具备流通、转让、被人接受的特性,但附有一定的条件。包括存款凭证、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它们被接受程度取决于这种金融工具的性质。

一般认为,金融工具具有以下特征:

(1)偿还期。偿还期是指借款人拿到借款开始,到借款全部偿还清为止所经历的时间。各种金融工具在发行时一般都具有不同的偿还期。从长期来说,有l0年、20年、50年。还有一种永久性债务,这种公债借款人同意以后无限期地支付利息,但始终不偿还本金,这是长期的一个极端。在另一个极端,银行活期存款随时可以兑现,其偿还期实际等于零。

(2)流动性。这是指金融资产在转换成货币时,其价值不会蒙受损失的能力。除货币以外,各种金融资产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完全流动性。其他的金融资产在没有到期之前要想转换成货币的话,或者打一定的折扣,或者花一定的交易费用,一般来说,金融工具如果具备下述两个特点,就可能具有较高的流动性:第一、发行金融资产的债务人信誉高,在已往的债务偿还中能及时、全部履行其义务。第二,债务的期限短。这样它受市场利率的影响很小,转现时所遭受亏损的可能性就很少。

(3)安全性。指投资于金融工具的本金是否会遭受损失的风险。风险可分为两类:一是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风险。这种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债务人的信誉以及债务人的社会地位。另一类风险是市场的风险,这是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随市场利率的上升而跌落的风险。当利率上升时,金融证券的市场价格就下跌;当利率下跌时,则金融证券的市场价格就上涨。证券的偿还期越长,则其价格受利率变动的影响越大。一般来说,本金安全性与偿还期成反比,即偿还期越长,其风险越大,安全性越小。本金安全性与流动性成正比,与债务人的信誉也成正比。

(4)收益性。是指金融工具能定期或不定期给持有人带来收益的特性。金融工具收益性的大小,是通过收益率来衡量的,其具体指标有名义收益率、实际收益率、平均收益率等。

7.公共政策评价的基本内容:规范,即确定评价得以进行的标准;信息,搜集有关评价对象的各种信息;分析,这是评价最基本的活动;建议,对后来的政策提出建议。

8.从经济学角度看,政府对受灾农民的救济属于积累的社会物质储备。

9.现代领导体制的类型: 首长负责制、委员会制和混合制

首长负责制与委员会制,是按领导集团最高决策人数区分的。首长负责制,又称独任制,即把法定的决策权力集中在一位负责人身上;

委员会制,也称合议制,即把组织的决策权力交给两位以上的负责人。层级制、职能制和并用制

按组织系统内部各机构的职权性质和范围来划分,有层级制和职能制的领导体制类型。层级制与职能制是在领导组织系统中,按纵横两个方面划分领导权限而形成的领导体制。

完整制和分离制

按下级所对应上级的数目来划分,有完整制和分离制的领导体制类型。

属于同一个领导层级的各机关,或者一个机关中的各个构成单位,所接受的上级指挥、控制和监督完全集中于一位行政首长或者是一个上级机关者,称之为完整制,或称集约制、一元统属制,即一元化领导。

同一层级的各机关,或一个机关的各构成单位,所受到上级的指挥、控制和监督不集中于一位领导者或一个上级机关者,称做分离制,或称独立制、多元统属制,即多元化领导。集权制、分权制和均权制

集权制与分权制,是按上下级领导权限的划分程度相区别的。

集权制是指一切事务的决策权均集中在上级组织,下级组织只有执行权而无决策权的领导体制。下级机关或下级领导者没有或很少有自主权,它只能按照上级机关的决定和指示办事;

分权制是指下级机关在自己管辖的权限内,能独立自主地决定问题,而上级组织不加干涉的领导体制。

10.劳动资料是生产过程中人们影响和改变劳动对象的物质系统,包括生产工具、动力和能源、运输和辅助工具,以及为实现各种劳动对象的最佳结合而必须的信息传递系统。

1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是以德治国的核心要素。

12.如果写慰问信的单位、个人不止一个,也都要一一写上。慰问信要写标题。

13.在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党完成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的标志是《关于建国以来当的若干问题的决议》。

14.行政决策体制构成:行政决策中枢系统;行政决策咨询系统;行政决策信息系统;行政决策监控系统。我国任何一级国家政权机关决策系统都有三部分组成:党的决策系统;人民代表大会的决策系统;人民政府的决策系统。

15.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作用是宏观调控的管理者,社会经济生活的调解者。

16.公告没有主送单位。

17.现代行政咨询机构的特点:集体性、科学性和相对独立性。

18.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9.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主要讨论的议题是国企改革和发展问题。

20.行政监督机关和审计机关都是双重领导制。

21.需要在首页标注签发人的文种是请示和报告。

22.邓小平的两手抓是指,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经济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23.《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使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概念,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做了阐述。

24.公文的紧急程度分为特急,急件。

25.国家行政机关监督的种类有哪些?

行政监督方式

(一)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与事后监督

最典型的事前监督是听证会制度。最典型的事后监督是国政调查。

(二)长期监督与暂时监督

权力机关代表的质询活动是一种较为典型的暂时监督。长期监督一定会伴随相应的、稳定的监督主体和规章程序。

26.企业经营战略的特征:全局性、长远性、抗争性、纲领性、相对稳定性。

27.市场体系的特点是,统一性、开放性、竞争性、有序性。

28.市场管理组织指市场自身的管理和组织体制,它包括三类市场管理和三种管理手段构成的管理体系。管理组织系统的构成:第一类是国家设置的市场交易活动的监察管理机构,如审计、工商、物价、税收等机构;第二类是市场流通的技术管理机构,如计量标准、测试、质量监察、环保等机构;第三类是社会性和群众性管理机构,如消费者协会、质量监督协会等民间组织。

29.信息是普遍联系的基础,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正确的说法是物质世界的固有联系是信息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30.组织传阅作为公文管理活动的组成部分,其传阅的依据有两个,一是文中的传阅范围,二是领导人批办一件中提出的传阅范围。

31.辩证的否定包括如下三方面内容: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

32.外汇储备不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

33.内蒙古自治区于1947年5月1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1955年10月1日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于1958年3月5日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于1958年10月25日成立;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成立。

34.2005年,我国已经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

3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所要解决的任务是在全民族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问题。

36.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就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出5个要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改革创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坚持教育的权益性和普惠性,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重视教育质量,梳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简历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兼职规模和质量的统一。

37.政府作为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社会组织相比较,具有政治性、权威性,法制性。

38.行政效率包含着三个互相联系的要素:一,效益要素。行政活动的社会效益是评价与测定行政效率的前提和基础;二,经济要素。在行政管理领域,提高行政效率的主要途径在于减少投入,经济要素在很大程度上是个行政投入量的问题。从经济角度讲,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主要是降低行政费用。三,时间要素。时间是行政效率不可缺少的条件。在行政效率问题上,时间的意义有:时间是完成行政任务的基本条件。任何行政任务的完成,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时间是一般人类劳动的自然尺度;时间是具体行政活动的现实尺度。

39.企业自主创新包含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再创新。

40.十六大报告指出,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结合点是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41.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小行星、卫星、彗星和流星体。

42.离职学习超过一年的公务员应当办理转任手续。

43.细化决策方案主要包括:制定工作程序、安排工作次序、计算工作时间。

44.根据公文来源,在一个机关内部分为收文和发文。

45.依据十六大的规定,能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有:政府

《三峡》知识点整理 篇7

2009年6月12日, 江苏省《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正式出台。这份文件的颁布, 一方面, 为中小学规范办学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 又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背景下, 如何调整策略, 应对挑战, 从而减负增效, 保证教学质量, 这是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现实课题。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 学校在很多方面进行了探讨, 例如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提高学案的有效利用率、如何提高作业练习的有效性等, 并在日常教学中加以实践。在此过程中我发现, 知识整理在教师提高课堂“教”的效率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方面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知识整理的意义

减负增效并不意味着减掉所有的学习任务, 同时又要提高学习效率, 而是要通过“完成适度的学习任务, 更好地达到学习效果”, 因此, 知识整理在这方面有一定的意义。

1.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依托学案, 对重点知识分层梳理, 让学生从预习、上课、课后对知识全面进行网状建构,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有效提高课后巩固、复习效果

依托“复习巩固练习、早晚读材料”, 再次对重点、易错、易混知识点等, 以归纳、对比、变式练习等方式巩固。

3. 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借助知识整理和错题整理, 除了有效复习重点知识, 还能培养整理、归纳的良好习惯, 并且能逐步培养良好的反思能力。

三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知识整理使用的具体策略和实际效果

1. 依托学案, 进行重点知识梳理

第一, 根据单元重点知识, 特别是一些难点, 系统地整理在学案上, 易于学生把握, 并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后自主学习的效率。如在教授非谓语动词时, 把该语法在考试中的重要考查点列出, 并配以“思考”的问题,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并且减轻了学习负担。

第二, 对新旧知识点前后联系、比较, 便于学生在复习原有知识的基础上, 更快地掌握新知识。我校使用的牛津版教材的语法呈现较散, 某些语法会散落在几本书上, 如定语从句、时态等, 所以适时地复习、再加上新授内容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第三, 用不同的方法呈现知识点, 如定义法、归纳法、演绎法等。根据知识点的类型, 需采用合适的呈现方法,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如语法的教授我们一般采取定义、归纳法, 在此基础上, 再用演绎法, 让学生自主探讨, 并解决问题。

2. 依托错题集, 进行错题分类整理

第一, 对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 如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连词、时态语态、情态动词、特殊句式等。

第二, 对易混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如词义辨析, break up/down的区别。

第三, 在整理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 注重在情境中的运用, 培养学生在语境中掌握知识点。

第四, 重视书面表达中的易错词汇、句型纠错整理。这对提高学生整体书面表达能力是有效的途径。

3. 依托巩固练习, 进行重点知识巩固

第一, 每周练习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 重点巩固学案中的重点知识。

第二, 每两周一次的周末练习以强化基础知识为主。

4. 依托早晚读材料, 进行课本和练习中的重点知识的再现和拓展

第一, 每周印发早晚读材料, 及时归纳、整理所学的内容, 充分利用平时的练习材料中好的词句, 紧密结合所学课本知识, 提高知识的复现率, 对教学内容也是非常好的延伸。

第二, 提高早晚读效率, 让学生有目标、分层次地进行记忆。以往学生早读总是捧着一本书读单词, 读书效果差。现在利用早晚读材料, 学生能对课本知识进行有效记忆。

5. 教师督促学生, 及时进行知识整理和反思

第一, 教师应科学指导学生进行知识整理。如对学案的知识点如何进行“加工”, 列出自己的疑难点等。

第二, 教师应培养学生质疑、反思、释疑的能力。在知识整理的过程中, 通过小组讨论, 学生除了能有效掌握知识, 也获得了与他人合作的机会。

第三, 教师应培养学生定期进行知识整理的习惯 (每天、每周、每月) , 各个阶段目的应有所不同。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大部分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 自主学习效果有一定提高, 课堂教学效果也有明显改善。

四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知识整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 许多学生有拖拉现象, 半途而废, 不能持之以恒。

第二, 部分学生不善于科学地进行整理, 有时只是盲目摘抄, 不能进行自主思考。

第三, 由于班级人数较多, 教师的指导不到位。

上一篇:2024-2025第二学期六年级数学组计划下一篇:4月份总结和5月份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