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部年度工作计划

2022-09-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无论是我们生活还是工作中,计划总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帮助我们认清前进的方向,能让我们更顺利的实现目标,那么你会拟写计划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育部年度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体育部年度工作计划

教育部2004年度工作要点(摘要)

2004年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以农村教育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为重点,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不断兴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

1.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要求,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不断引向溅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组织实施《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2.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研究制定《2020年教育发展纲要》。根据党的十六大的总体要求,加强宏观思考和战略研究,勾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蓝图,努力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3.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把握好各项教育事业的发展节奏。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准确定位,科学制定发展目标和战略措施。做好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研究制定教育支持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政策措施。

4.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全面落实中小学德育大纲,制定《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继续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诚信教育,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法制教育和国防教育。促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做好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创建安全文明校园。

8.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进一步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大力宣传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全面准确地宣传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工作思路和重大部署,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引导和激励教育战线干部群众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认真做好第20个教师节纪念活动和宣传工作,在全国范围内表彰优秀教师,促进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

二、落实农村教育在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地位,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

9.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启动并实施“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以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为突破口,加强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建设。切实抓好中部农村地区的“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积极推进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高水平、高质量“普九”。认真做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妇女扫盲教育工作。

10.巩固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全面落实县级政府对教育的统筹管理责任。积极配合做好核定县级财力工作,落实中央、省、地(市)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增强财政困难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能力。完善农村中小学“保工资、保安全、保运转”的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继续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和“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确保校舍安全。推动各地制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标准并落实相应的保障措施,确保学梭正常运转。进一步扩大免费发放教科书范围,推动各地健全资助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助学制度。

11.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大力推进“三教统筹”。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课程和教学改革,在实现国家基础教育基本要求时,紧密结合农村实际,适当增加职业教育内容。继续开展“绿色证书”教育。实行灵活的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大力开展进城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全面实施“高校农业科技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充分发挥高校在推进“农科教结合”中的重要作用。

12。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着力抓好中西部地区试点工作,加强指导和协调,大力推进农村学校三种模式现代远程教育的建设。加强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和建设,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来源多样化。积极配合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

13.继续推动高中阶段教育快速发展。认真做好高中阶段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促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推动中西部农村地区县中建设,多种形式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发展幼儿教育。继续发展特殊教育。

14.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继续深入开展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实验工作并逐步推广,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切实加强围绕新课程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加强国家和省级新课程教学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加大中小学实验教学改革和技术课程实践基地建设力度。健全中小学教材审定制度和教材选用制度。坚持并完善小学升初中就近免试入学制度,研究制定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录取新办法。

15.坚持健康第一,大力開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推广《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提高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质量。健全学校卫生安全责任制和监测机制,做好饮食卫生管理和防疫工作。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教育。加强预防艾滋病教育和反毒品教育。继续提高艺术教育课程开课率及教学质量。

16.加快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做好编制核定工作,严格编制管理,建立编制报告和定期调整制度。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实行“资格准入、竞争上岗、全员聘用、合同管理”。严格掌握校长任职条件,积极推行校长聘任制。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学校服务期制度,引导和鼓励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到乡村任教,加大教师交流力度。

17.全面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加强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继续教育和全员培训。提高在职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以新理念、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为重点,开展新一轮教师培训。组织优秀教师高层次研修,加强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进一步加大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力度。

18.切实做好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继续推进东部对西部、城市对农村教育支援工作,建立“县对县”、“校对梭”教育对口支援制度。扩大城市和东部地区职业学棱面向农村和西部地区的合作办学、联合招生的规模。认真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

19.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工作。落实国务院“每年检查一次”的要求,组织对西部“两基”攻坚的督导检查。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加强对不同类型地区教育分类的督导和评估。建立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的机制。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中心,推动中小学校评估工作。加强督导机构建设和队伍培训,完善督导和监测手段。

三、加强高水平大学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2.继续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强化地(市)级政府的统筹责任,鼓励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下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实施职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33.实施“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工程”。面向就业、面向市场,进一步转变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指导思想。大力实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计划”,加快培养大批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实用人才。大力推广“订单”式培养模式,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强与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的合作,实行灵活、多样、开放的职业教育模式。

34.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统筹各种教育与社会资源,充分发挥普通高校和广播电视大学的作用,建设终身学习公共资源平台。积极推进建立非全日制教育培训学分认证与积累制度,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衔接与沟通。加强自学考试管理,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探索开放式继续教育新模式。

35.积极发展成人教育,推动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积极发展多样化的继续教育。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前引导性培训和工作岗位职业技能培训,广泛开展企业职工在职业余学习。

36.继续贯彻《国务院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加强民族教育工作。加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教育。继续加大“双语”教学和改革力度,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积极鼓励和引导高层次人才向西部高校流动,做好教育援藏、援疆项目工作,继续办好内地西藏中学(班)和新疆班。支持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办好一所较高水平的大学,支持高等院校扩大定向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和建设民族预科教育基地。

37.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加强語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加快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重视语言基础资源的建设。做好语言文字生活监测和社会咨询服务。加强评估、培训、测试和宣传工作,推进语言文字应用规范化。加大推广普通话工作力度。搭建高水平的语言文字平台,优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应用环境。

38.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建设以师范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为先导,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协调发展,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互沟通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推动教师培养模式创新,加强教育学科建设。研究制定教师教育机构资格认证标准和课程与质量评估标准。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召开全国教师教育工作会议,推进教师培养和在职教师继续教育改革。

39.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加快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和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的升级扩容工程建设,积极推进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与建设,促进建立国家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校园网建设工程,积极推进国家级教育信息化应用支撑平台建设。推动示范性网络学院、数字化校园、数字图书馆和数字博物馆建设。研究开发数字化实验和虚拟实验系统,创建网上开放实验系统。大力加强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培养。

40.大力促进民办教育健康持续发展。认真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推动《(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尽快颁布。按照“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原则,进一步促进独立学院健康发展。依法保障民办学校权益,认真落实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大力推进体制与机制创新,支持和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民办教育,促进形成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

41.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教育投入体制。推动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财政制度,依法落实教育财政拨款“三个增长”政策,保持教育经费持续稳定增长。认真做好部门预算工作,努力争取和落实重点建设项目经费。进一步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建立社会投资和捐资教育的有效激励机制。鼓励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发展校办企业。严格教育经费管理,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42.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全方位、高层次的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大吸引和支持优秀留学人才回国和为国服务工作力度。深化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改革,加大高层次人才选派力度。继续完普来华留学生管理制度,扩大和提高来华留学生的规模与层次。加快实施“汉语桥工程”,启动境外“孔子中文学院”建设,积极推进中美网络语言教学合作项目,改革和完善汉语水平考试管理办法。贯彻落实《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促进《《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细则》尽快颁布,积极引进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优质资源。继续加大教育涉外工作监管力度。进一步密切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合作与交流。继续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做好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议组织筹备和召开工作。

五、坚持依法治教,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教育工作管理水平。

43.完善中国特色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全力做好《义务教育法》修订工作,组织专门力量,尽快完成修订草案并上报国务院,力争尽早通过。全面启动《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和《学位条例》修改工作,开展起草《学校法》、《终身学习法》、《教育投入法》和《教育考试法》的可行性研究。积极推动各地制定配套性的教育法规和规章。

44.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改革教育行政审批制度,清理教育行政许可项目,建设相关配套制度。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教,规范教育行政部门在政策制定、宏观调控和监督指导方面的职能。完善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加强行政执法力度,进一步做好教育普法工作。加强科学民主决策。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实施教育电子政务示范工程,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共参与度。

45.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全面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招生、考试等工作中的不正之风。继续加大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力度,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推行“一赞制”,在城镇高中严格执行招收择校生的“三限”政策,进一步规范高等教育收费行为。加强对各项教育工程和项目的监督与审计。

46,进一步加强教育部机关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队伍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兴学习之风、实干之风和团结之风,建设学习型机关。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工作责任制,健全机关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深化直属机关干部人事工作改革,加强干部尤其是青年干部的培养培训。继续做好老干部工作和关心下一代工作。进一步改善机关工作条件和职工生活。

(本文第5、6、7、20、21、22、23、24、25、26、27、28、29、30、31条略)

第2篇:在教育部2000年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999年12月6日)

同志们:

辉煌的1999年即将过去,世纪之交的2000年就要到来。这次教育部年度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回顾和总结1999年的主要工作;研究和分析当前教育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具体郎署2000年教育战线的工作。下面,我谈三方面问题。

一、关于1999年的工作以及当前的教育形势。

1999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党全国人民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在三场重大的政治斗争中夺取了决定性胜利,各条战线取得了巨大成就。1999年对教育战线来说,也是很不寻常的:一年。这种不寻常,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两个重要文件,对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1999年,教育战线大事多、喜事多。党中央、国务院从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批转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江泽民总书记、朱镕基总理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李岚清副总理作了主题报告。在全教会之后,中央还在全国技術创新大会、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都专门谈到了教育工作,把教育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江泽民总书记在全教会上指出,要切实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设施,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地位。朱镕基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又用了很长的篇幅,专门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李岚清副总理近一个时期以来,就贯彻全教会精神多次作出指示,明确了我们2000年工作的重点。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把教育工作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为世纪之交和下世纪初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绘制了蓝图,指明了方向。

全教会的召开,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教育工作受到全党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到目前为止,先后有十几个省市召开了省级教育工作会议,许多党政主要领导同志亲自到会讲话,并从本地实际出发,研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提出贸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具体思路和意见。在中央的直接带动下,有18个省市作出决定,在未来三至五年内将省级财政支出教育经费所占比例每年提高1至2个百分点。可以说,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教育工作者深受鼓舞和激励、积极性空前高涨。

(二)各项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围绕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展开。加强德育工作,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对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指导。基础教育加大了课程教材改革力度,把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向题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学校德育、体育、美育和社会实践工作得到加强。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宗旨,启动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中等职业教育突出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加快了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的步伐,推动了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和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以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为“切入点”,全面推进高校素质教育工作,着手修订新一轮本科教学计划,把素质教育融人高等学校的专业教育之中,加强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迈出新的步伐。在1998年顺利完成国务院机构改革中撤并部委所属91所(加上两所未调整的共93所)普通高校管理体制调整工作的基础上,1999年年初解决了国防科工委系统所属25所普通高校、34所成人高校98所中专校、232所技工学校的管理体制问题。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我们正在落实现中央部门所属的242所高校的管理体制及布局结构调整工作。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高教管理体制改革连续迈出了三大步,解决了多年来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通过这三次调整,可以预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将发生历史性的变化,这将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在下世纪的更好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一步深化。在总结上海等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1999年11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在上海召开了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对这项旨在解决制约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的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推动了以政府主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局面的形成。在各方面的努力下,高校筒子楼改造进展顺利,“绝不把简子楼带入21世纪”的预定任务可以完成。

——高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1999年我们从高考内容、科目设置到录取形式,都不同程度地加快了改革步伐。高考内容向着更加注重对考生的能力和素质考查的方面发展;广东省“*3+X”科目设置改革试点工作的进展,为进一步扩大试点积累了经验;高考录取手段有了重大突破,1999年有10个省、市、区进行了网上录取试点工作。高考改革为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条件。

——新一轮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以改革学校内部运行机制为重点,许多学校大幅度地精简机构,通过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体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优秀拔尖人才、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提高,一个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正在形成。

(三)教育事业有了大的发展。

——“两基”工作取得显著进展。1999年是本世纪末实现“两基”目标至关重要的一年,党和国家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9月到11月,全国人大五位副委员长带队赴有关省(区市)进行了《义务教育法》的执法检查。教育部党组先后三次召开会议,专题分析研究“两基”工作,进一步强调了坚持“两基”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的工作方针。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领导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进展顺利,对“两基”工作的督导力度进一步加大。经过各地的共同努力,到1999年年底,“普九”的人口地区覆盖率达到80%,青壮年文盲率降至55%以下,完成了预定的“两基”工作任务。

——高校扩招工作顺利完成。根据中央的决策,1999年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经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的共同努力,平稳、顺利地完成了高校扩招任务。据统计,1999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实际招生为280万人,其中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60万人,比1998年增招51万人,增长47%,在校生人数较上年增加76万人,增长22%;成人高等教育招生约116万人,较上年增长近16%。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录取率达到49%,比1998年提高了近13个百分点,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有史以来最高的一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的毛人学率预计可达到105%,比1998年的98%提高07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各地结合实际,量力而行,不同程度地扩大了高中阶段的招生规模,据10个省(市、区)的统计,1999年高中阶段招生与上年相比增长116%,初步估计全国高中阶段招生规模将比上年增长15%左右。

——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有新的突破。1999年以“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为标志的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进展顺利,特聘教授已有200余人到岗,其转换机制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意义深远。这些措施对加速各地和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导向作用,高校和社会各界反映良好。同时,还进行了优秀博士论文的评选,促进了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加强了吸引优秀留学人员回国的工作力度。

——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1999年在高校集中的地区建立一批大学科技园的工作开始启动,不仅很多高等学校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而且还得到了许多省市政府包括一些主要领导同志的积极支持,显示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对促进教育与经济、科技的紧密结合,孕育和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途径,推动高校师生更多地参与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现代远程教育有了进一步推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现代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教育科研网的提速和卫星电视教育网改造工作,使现代远程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并为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奠定基础。加紧了“虚拟学校”的论证和建设,加快了信息资源库建设和远程教育软件的开发。远程教育的发展将会对我国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的改革产生深刻的影响。

——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迈出新的步伐。1999年,国家加大了对北大、清华两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支持力度。并采取重点共建方式,由教育部分别与中科院和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陕西省、浙江省、国防科工委、黑龙江省共同重点建设若干所高水平大学。“211工程”进展顺利,一批重点学科得到了加强。

——教育经费总量有所上升。根据最近发布的1998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全国教育经费为294906亿元,比前一年增长1648%。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203245亿元,比前一年增长912%,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由前一年的249%提高到255%。1999年,仅落实中央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增加1个百分点一项,就又增加了28亿元。财政部和国家计委安排了147亿元的国债资金用于扩招,各地各高校也配套资金37亿元。并正式启动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试点,实施教育储蓄。一些地方也积极出台了增加财政教育投人的政策措施。这对于增加投人总量、缓解我国现阶段教育经费紧张的状况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经受了三场大的政治斗争的严峻考验,继续保持了教育战线的稳定。

全教会刚结束,我们立即召开了第八次全国高校党建会议,就高校进一步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部署。高校邓小平理论“三进”和“两课”改革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已全面实施新的“兩课”课程体系。虽然1999年突发事件较多,但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继续保持了学校的政治稳定。特别是在三场大的政治斗争中,教育战线也和全国人民一道经受住了严峻考验,表现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的强大民族凝聚力,特别是广大青年学生表现出极高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政治觉悟,充分显示出多年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成效。

(五)“三讲”教育取得明显成效。

自1998年底到1999年第一季度,中央决定在教育部开展”三讲”教育试点。当时正值全教会的紧张筹备期间,我们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边学习、边研究、边整改、边筹备,不断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在教育战线广大同志的支持和帮助下,通过认真学习、发扬民主、开门整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有效形式,使党组的同志及机关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在新时期全面推进教育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不少地方教委也进行了“三讲”教育。通过“三讲”教育,教育战线精神面貌有了新的变化,改革的意识更加增强,工作思路也更加明确,对于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即将过去的一年,是教育战线极不寻常的一年,也是成绩显著的一年。

回顾即将过去的1999年,我们也深刻地感受到:教育在面临难得机遇的同时,教育工作中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可以说,发展机遇越多,需要我们研究解决的难点、热点问题也就越多;教育受重视的程度越高,对教育的期望和要求也就越高。党和国家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在增强综合国力中的基础地位,把教育作为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设施。对此,我们既感到非常振奋,也感到责任重大。面对新的挑战,教育工作还有许多不适应,面临的问题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扩大发展规模成绩显著,但矛盾和隐患增多。1999年的扩招工作是得民心、顺民意的,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实践充分证明了中央决策的正确性。但是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宏观指导不够,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少数地方和学校出现“高收费”、“乱收费”和高校招生新的“双轨”现象。有些高校以建校费、赞助费转校转专业费等各种名目高收费。此外,客观上由于原有办学条件就紧张,又缺乏足够的准备时间和必要的投入,大幅度扩招导致本来就不宽松的办学条件更为紧张。还有,由于对国家资助贫困生的政策宣传、落实不到位,造成了极少数贫困学生因不了解政策没能去学校报到。这些问题虽是在扩招中难免出现的,但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引发许多不安定因素,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第二,关于民办教育问题。全教会召开后,社会各界对中央的《决定》中关于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的精神反响热烈,民办教育有了进一步发展。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政府对民办教育积极鼓励和支持的力度不够,缺乏新的手段和措施;另一方面,对民办学校发展如何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也不够。这些都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并加快民办教育的立法进程。

第三,关于职业教育问题。发展职业教育,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项重要政策,也是许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但在1999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滑坡。我们在高校扩招时特别注意加快高职发展,提出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的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和创业人才。但从目前反馈的情况看,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没有完全实现,高等职业学校学生报到率偏低。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面临的新的形势和问题。

第四,关于教师队伍素质问题。我们拥有1400万的教师队伍从总体上说,数量已经基本能够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但是,面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队伍暴露出许多不适应。有教育思想、观念和业务能力等基本素质方面的问题,也有队伍结构和管理上的问题,还有师德建设问题。已经引起社会有关方面的批评,成为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这是我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的。

第五,乱收费收费乱,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目前,“两基”工作中出现的农村初中辍学率明显增高的问题,原因之一就是学校收费过高,各种名目的收费给学生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影响了求学的积极性。城市中小学收费项目更加繁多。同时,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学校也存在规范收费的问题。

第六,如何正确引导极其活跃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热点问题的讨论。当前,社会各界对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关注很多,教育理论研究十分活跃。相比之下,我们的正确舆论引导力度显得不够。

二、关于2000年工作的主要思路和要求。

2000年的工作是很明确的,就是要认真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目前,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大政方针和主要目标都已确定,我们要做的是学习、学习、再学习,调研、调研、再调研,落实、落实、再落实。我在这里谈一些看法,供大家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一)加强德育工作,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形成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在新的一年里,要进一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战略部署和决策上来。加强德育工作,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力度。抓住关键环节,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坚定不移地把加强德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在全教会上,江泽民同志特别强调了这个问题。最近中央又专门发了文件,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要根据中央《决定》的精神,把德育工作有机地融人到各个层次和各个阶段的教育中去。通过有效途径和具体措施,落实大中小学各教育阶段德育目标递进层次的要求。遵循德育的总体目标以及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有针对性地调整和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和要求。通过循序渐进、相互衔接的德育工作,帮助和引导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的法制意识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要加强对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净化校园育人环境。特别要重视改进德育工作方法,克服形式主义,注重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第二,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深人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我们传统的教育模式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而忽视学生的主动性;教育方法上往往擅长于满堂灌,造成了学生学习被动、课业负担过重,这已影响到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时代的发展,正在促使教育从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转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为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培养。这些都要求我们尽快改变现有的教育观念模式和方法,树立新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观,广泛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以及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方面,大胆革新,创造经验,加强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第三,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紧迫任务就是要坚决把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问题由来已久。多年来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次全教会上,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举措,特别是有关调整教育宏观结构、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改革高考制度等,都为我们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问题,创造了很好的宏观环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增强做好“减负”工作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以治理学生用书为突破口,制止商业性推销活动进人校园,坚决果断地把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减下来,这是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实事,是我们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重点之一,一定要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四,组织实施以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为重点的基础教育教材工程。要制定符合学生终身学习和主动发展需要的新的教学基本要求,启动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建设,促进多样化发展,给地方学校、教师及学生以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充分发挥;要很好地研究解决现行教材的旧和窄、难和深以及过分追求学科体系完整的问题,切实克服教材课程脱离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脱离社会实际等弊端。对外语、思想品德、计算机三门课程的改革问题,已形成了初步指导思想和框架,要抓紧落实。在农村初中教育中,要进一步推广“绿色证书”教育。积极开展勤工俭学等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还要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要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广泛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强健体魄,锻炼意志,增强团结合作意识。

第五,继续推进高考制度及相关制度改革,在1999年的基础上向前推进一步。高考的内容要向着更加有利于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方向发展。在广东进行高考科目改革试点的基础上,2000年扩大到山西、吉林、江苏、浙江等省份;同时扩大录取手段改革的参与面,创造条件,使全国参加网上录取省市数高校数和考生数均超过50%。从2000年起,取消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派遣证”,加大学籍学历管理改革,并着手建立文凭电子注册制度,把文凭印制发放权交给学校。

第六,加大工作力度,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重视师德建设,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教师掌握和应用新教材、新课程能力的培训。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和信息传播技术,全面启动国家、省、地市三级教育培训。开展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工作,拓宽教师队伍来源渠道。加快师范教育布局结构的调整步伐,进一步改革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推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同时要加强薄弱学校和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2000年还要基本解决民办教师问题。

(二)坚持“两基”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确保“两基”目标如期实现。

2000年是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的最后一年,能否如期完成“两基”任务,关键在此一年。

第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两基”继续作为工作的首要目标,坚持“两基”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2000年,要将“两基”人口覆盖率从80%提升到85%,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都集中体现在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任务十分艰巨。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既要看到工作的难度,又要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同时,要不断研究新形势、新情况,找出新办法。还要注意研究民族教育的特殊性,提高双语教学水平,加强内地对口教育支援工作。

还要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工作。

第二,要针对当前“两基”工作中存在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初中辍学率明显升高、中小学危房改造任务艰巨、面临初中入学的高峰、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等突出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集中力量解决这些问题。特别是要确保义务教育的经费来源,目前全国中小学校舍危房还有1000万平方米,还需要约30亿元的投人才能解决,各地要采取紧急措施,切实解决好这个问题;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和法律手段,力争把初中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重视解决处境不利的地区和人群的教育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初中人口高峰期的相应准备。

第三,坚持“积极进取、实事求是”的工作方针。在尚未实现“两基”的地区,要坚持进度服从质量的工作原则,防止和纠正不顾基础与条件,为赶进度盲目调整规划,忽视质量,突击达标的现象。同时,要加强“两基”督导工作,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普及初等教育的检查督导和推动工作,逐步提高少数民族的教育水平。在已经实现“两基”的地区,把工作重点放在“两基”达标后的巩固和提高上,不断提高“两基”整体水平。大中城市要向更高的目标努力。

(三)继续努力,做好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招生工作。

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步伐,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发展普通高中要注意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办学规模要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要正确认识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着力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办出特色,增强吸引力。要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要继续扩大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克服困难,以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要使各类高等教育年度招生总量、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率以及应届高中毕业生接受各类高等教育比例与上年相比有一定增长。2000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年度招生规模拟安排300万人左右,其中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拟安排180万人。

(四)深化体制改革,为加快教育发展创造条件。

第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要取得大的突破。2000年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人决定性的阶段。根据国务院的部署,今后除教育部和少数特殊行业部门外,其余中央部门不再管理院校。2000年,要基本完成现中央部委所属242所普通高等学校和106所成人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与此同时,还要加大布局结构的调整力度。希望各地和有关部门要切实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认真做好有关工作。随着中央部门院校管理体制改革进程的推进,把高等职业教育和大部分高等专科学校的设置权交给省级人民政府,高等专科学校的招生计划权也将放到省里,省级政府对教育的责任加大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任务也相应加重了,希望各地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同时要加大县级人民政府对学校校长、教师和教育经费的统筹管理。

第二,全面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高校集中的大城市要取得突破性进展。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在上海召开的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的精神,加快改革步伐,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目标。当前,工作的重点是学生生活后勤。我们要用创新的思路,加快学生公寓建设。特别要在地方政府的主导和政策支持下,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开辟多元投资渠道,加快建设进程,并按社会化的机制进行经营和管理。另外,还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水、电、气基础设施的改造,加快高校必需的教学基础设施、必要的体育设施、计算机网络和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从根本上解决高等学校后勤体制不适应、设施落后的状况,使学生生活、学习的基本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第三,系统研究民办教育发展机制和政策界限。当务之急是要系統研究新形势下民办教育的发展机制和有关政策界限,既要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制定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措施,也要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科学管理和合理规范,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要尽快完善民办教育的法律法规,吸纳民间资金发展教育,创造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政策环境。

(五)眼未来,面向世界,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2000年是世纪交替之年,我们的工作既要立足当前,更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要从长考虑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一,加快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和教育信息化的进程。要充分认识现代远程教育与教育信息化对21世纪教育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随着我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进程的加快,更要抓紧做好自己的工作,占领必要的阵地。我们已下决心在2000年完成CERNET主干线路提速工程,把主千网速率从现在的2M提高到155M或更高,基本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并与所有省会城市连通。同时将CERNET与广播电视教育系统结合,构筑远程教育体系基础平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将远程教育延伸到边远和农村地区,这样可有效地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提高教育质量。要制定一个计划,通过有效的途径将机关、企业淘汰下来的计算机调剂到边远和农村地区去装备中小学。

大力发展我们自己的教育软件产业,要采取竞争、开放、合作的新机制,培育教育软件产业。

第二,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办好一批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我们将在对“211工程”首期建设进行评估验收的基础上,与有关部委、省级政府一起抓紧做好二期工程的规划,加大投人力度。要集中力量支持办好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重点学科,并向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环境保护、生态农业等学科倾斜。2000年还要继续实施“长江学者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工程,加强出国留学等教育交流与合作,采取各种措施,支持出国留学,鼓励回国服务,培养、吸引和留住一批优秀人才,下功夫造就一批站在世界科学技术前沿的学术带头人和尖子人才。同时,鼓励本科生提早参加科研和社会实践,加强创业教育。

第三,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贯彻全国技术创新大会精神,2000年年初将召开高校技术创新工作会议,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要建设一批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努力为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服务。加强与有关方面合作,完成15个大学科技园区的试点建设,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一批高校的科技力量和成果向企业延伸,做好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区的相关工作。

第四,制定教育事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这是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过程中的第一个中长期教育事业规划。我们要在系统总结“九五”计划执行情况,深入分析教育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科学把握时代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

(六)继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开拓教育经费筹攢的新渠道。

继续落实中央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的工作,推动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努力增加本级财政中教育经费的支出,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三个增长”。依法加强对教育费附加的征收和管理,农村教育费附加实行乡征、县管、乡用,并保证完全用于教育;继续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发挥中央专款的作用,确保“两基”目标的如期实现。利用银行贷款加大校园改造和建设的力度,使学校的教学设施、体育设施、基础设施有较大的改善。继续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要以近期发生在山东的特大海难事故为鉴,高度重视许多学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争取各级政府增加投资,狠抓各级各类学校的危房以及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改造工作。

在努力增加投人的同时,要加强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非义务教育收费的政策措施,规范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收费,坚决制止各种乱收费和新的“双轨制”,对违反规定的要严肃查处。加强国家对贫困学生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使之家喻户晓,深人人心。

(七)切实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做好高等学校的稳定工作。

继续改进和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是全面完成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千意见》,把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摆到重要的议事8程,筹备召开第九次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充实和改进高校思想品德课和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继续抓好“两课”教材、师资队伍、学科建设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

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建设。要根据高教管理体制改革进程的发展,着力做好体制调整后有关学校领导班子的组建工作。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

继续做好教育战线的稳定工作。要特别注意高等学校意识形态的动向,积极做好有关工作,落实工作责任,继续保持稳定。

三、做好2000年工作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同志们,我们面临的任务是十分繁重的。2000年是落实中央关于教育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关键一年,也是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进人攻坚的一年。做好2000年的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认清形势,把握大局,掌握工作主动权。

在当今国内外新的形势下,要把教育改革进一步引向深人,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复杂的局面。这就更需要我们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水平,提高驾驭教育工作全局的能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分析和解决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既要遵循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保持相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要考虑教育事业所依托的社会经济的大环境,掌握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把握好工作主动权。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清醒地看到问题矛盾和隐患。

(二)要继续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教育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也为我们加快教育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全教会在教育思想、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育结构教育体制等诸方面都有新的突破,是一次解放思想的大会。落实《决定》提出的各项改革任务,要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给地方和学校以广阔的改革空间,鼓励大胆探索;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发展我们的教育事业。同时改革要积极稳妥、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不能大起大落。重大改革方案的出臺还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充分考虑到社会各方面和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加强工作的预见性。当前改革已进人攻坚阶段,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保持稳定尤为重要。我们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继续抓好对“法轮功”的斗争,善于见微知著,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保持和发展教育战线特别是高等学校稳定的大好形势。

(三)保持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防止片面性。

中央的《决定》和江泽民同志的讲话,对今后各级各类教育都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具体任务。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各级各类教育在现实发展中的关系,着力调整好教育的宏观结构。

在基础教育阶段,要注意区别沿海与内地、城市与农村基础好的学校与薄弱学校的不同情况,加强分类指导。根据各地不同实际,处理好普九”与发展高中的关系。要积极发展职业教育,避免严重比例失调。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要把调整结构和提高质量摆在突出位置。

进一步理顺发展思路,积极探索新的发展增长点。在城市,要增强特色和适应性;在农村,要探索实际需要的办学模式,加快发展。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确定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比例,充分利用教育有限资源,相互促进,提高办学效益。

高等教育要确保扩招之后基本的教学秩序、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根据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学科结构,注重发展高新技术相关学科,不同类型高等学校都要办出特色,形成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抓住机遇抓住重点、抓住关键、狠抓落实。

面对当前的大好形势和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抓住机遇,抓住重点,抓住关键,狠抓落实。对事关全局的关键性工作要紧紧抓住不放并取得突破,要及时解决好制约改革和发展的瓶颈性问题。总之,要狠抓落实。

2000年要紧紧抓住社会各方面反映强烈、中央领导多次批评的一些问题,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使这些方面的状况得到迅速而明显的改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及时地处理这些问题,给人民群众以明确的交待,维护教育战线形象,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教育工作的厚爱和支持。

(五)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加强政策舆论引导,提高决策水平。

由于教育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特征,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突出,世界各国政府都表现出对教育的极大关心和重视,在不同程度上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鲜经验。我们要积极推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加深人地研究世紀之交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以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希望同志们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放宽眼界,多做一些关系未来的研究,及时借鉴一切有益的经验,帮助我们把工作做得更有科学性、预见性。

还要加强政策法规研究、规划及预测研究,提高决策水平。

同志们,2000年工作做得如何,将对下个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的任务光荣而艰巨。现在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大政方针已定,我们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作者: 陈至立

第3篇:在教育部2000年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辉煌的1999年即将过去,世纪之交的2000年就要到来。这次教育部年度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回顾和总结1999年的主要工作;研究和分析当前教育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具体部署2000年教育战线的工作。下面,我谈三方面问题。

一、关于1999年的工作以及当前的教育形势。

1999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全党全国人民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在三场重大的政治斗争中夺取了决定性胜利,各条战线取得了巨大成就。1999年对教育战线来说,也是很不寻常的一年。这种不寻常,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两个重要文件,对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1999年,教育战线大事多、喜事多。党中央、国务院从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批转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江泽民总书记、朱基总理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李岚清副总理作了主题报告。在全教会之后,中央还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都专门谈到了教育工作,把教育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江泽民总书记在全教会上指出,要切实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设施,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地位。朱基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又用了很长的篇幅,专门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李岚清副总理近一个时期以来,就贯彻全教会精神多次作出指示,明确了我们2000年工作的重点。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把教育工作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为世纪之交和下世纪初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绘制了蓝图,指明了方向。

全教会的召开,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教育工作受到全党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到目前为止,先后有十几个省市召开了省级教育工作会议,许多党政主要领导同志,亲自到会讲话,并从本地实际出发,研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提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具体思路和意见。在中央的直接带动下,有18个省市作出决定,在未来三至五年内将省级财政支出教育经費所占比例每年提高1至2个百分点。可以说,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教育工作者深受鼓舞和激励,积极性空前高涨。

(二)各项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围绕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展开。加强德育工作,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对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指导。基础教育加大了课程教材改革力度,把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学校德育、体育、美育和社会实践工作得到加强。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宗旨,启动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中等职业教育突出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加快了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的步伐,推动了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和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以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为“切入点”,全面推进高校素质教育工作,着手修订新一轮本科教学计划,把素质教育融入高等学校的专业教育之中,加强创新精神、业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迈出新的步伐。

在1998年顺利完成国务院机构改革中撤并部委所属91所(加上两所未调整的共93所)普通高校管理体制调整工作的基础上,1999年年初解决了国防科工委系统所属25所普通高校、34所成人高校、98所中专校、232所技工学校的管理体制问题。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我们正在落实现中央部门所属的242所高校的管理体制及布局结构调整工作。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高教管理体制改革连续迈出了三大步,解决了多年来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通过这三次调整,可以预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将发生历史性的变化,这将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在下世纪的更好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一步深化。

在总结上海等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1999年11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在上海召开了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对这项旨在解决制约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的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推动了以政府主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局面的形成。在各方面的努力下,高校筒子楼改造进展顺利,“绝不把筒子楼带入21世纪”的预定任务可以完成。

———高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

1999年我们从高考内容、科目设置到录取形式,都不同程度地加快了改革步伐。高考内容向着更加注重对考生的能力和素质考查的方面发展;广东省“3+X”科目设置改革试点工作的进展,为进一步扩大试点积累了经验;高考录取手段有了重大突破,1999年有10个省、市、区进行了网上录取试点工作。高考改革为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条件。

———新一轮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以改革学校内部运行机制为重点,许多学校大幅度地精简机构,通过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体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优秀拔尖人才、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提高,一个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正在形成。

(三)教育事业有了大的发展。

———“两基”工作取得显著进展。1999年是本世纪末实现“两基”目标至关重要的一年,党和国家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9月到11月,全国人大五位副委员长带队赴有关省(区、市)进行了《义务教育法》的执法检查。教育部党组先后三次召开会议,专题分析、研究“两基”工作,进一步强调了坚持“两基”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的工作方针。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领导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进展顺利,对“两基”工作的督导力度进一步加大。经过各地的共同努力,到1999年年底,“普九”的人口地区覆盖率达到80 % ,青壮年文盲率降至5.5 %以下,完成了预定的“两基”工作任务。

———高校扩招工作顺利完成。

根据中央的决策,1999年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经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的共同努力,平稳、顺利地完成了高校扩招任务。据统计,1999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实际招生为280万人,其中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60万人,比1998年增招51万人,增长47% ,在校生人数较上年增加76万人,增长22% ;成人高等教育招生约116万人,较上年增长近16%。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录取率达到49% ,比1998年提高了近13个百分点,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有史以来最高的一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的毛入学率预计可达到10 5% ,比1998年的9 8%提高0 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各地结合实际,量力而行,不同程度地扩大了高中阶段的招生规模,据10个省(市、区)的统计,1999年高中阶段招生与上年相比增长11 6% ,初步估计全国高中阶段招生规模将比上年增长15%左右。

———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有新的突破。

1999年以“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为标志的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进展顺利,特聘教授已有200余人到岗,其转换机制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意义深远。这些措施对加速各地和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导向作用,高校和社会各界反映良好。同时,还进行了优秀博士论文的评选,促进了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加强了吸引优秀留学人员回国的工作力度。

———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

1999年在高校集中的地区建立一批大学科技园的工作开始启动,不仅很多高等学校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而且还得到了许多省市政府包括一些主要领导同志的积极支持,显示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对促进教育与经济、科技的紧密结合,孕育和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途径,推动高校师生更多地参与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现代远程教育有了进一步推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现代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教育科研网的提速和卫星电视教育网改造工作,使现代远程教育提高一个新的水平,并为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奠定基础。加紧了“虚拟学校”的论证和建设,加快了信息资源库建设和远程教育软件的开发。远程教育的发展将会对我国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的改革产生深刻的影响。

———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迈出新的步伐。

1999年,国家加大了对北大、清华两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支持力度。并采取重点共建方式,由教育部分别与中科院和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陕西省、浙江省、国防科工委、黑龙江省共同重点建设若干所高水平大学。“211工程”进展顺利,一批重点学科得到了加强。

———教育经费总量有所上升。

根据最近发布的1998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全国教育经费为2949 06亿元,比前一年增长16 48 %。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2032 45亿元,比前一年增长9 12% ,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由前一年的2 49%提高到2 55%。1999年,仅落实中央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增加1个百分点一项,就又增加了28亿元。财政部和国家计委安排了14 7亿元的国债资金用于扩招,各地各高校也配套资金37亿元。并正式启动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试点,实施教育储蓄。一些地方也积极出台了增加财政教育投入的政策措施。这对于增加投入总量、缓解我国现阶段教育经费紧张的状况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经受了三场大的政治斗争的严峻考验,继续保持了教育战线的稳定。

全教会刚结束,我们立即召开了第八次全国高校党建会议,就高校进一步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部署。高校邓小平理论“三进”和“两课”改革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已全面实施新的“两课”课程体系。虽然1999年突发事件较多,但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继续保持了学校的政治稳定。特别是在三场大的政治斗争中,教育战线也和全国人民一道经受住了严峻考验,表现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的强大民族凝聚力,特别是广大青年学生表现出极高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政治觉悟,充分显示出多年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成效。

(五)“三讲”教育取得明显成效。

自1998年底到1999年第一季度,中央决定在教育部开展“三讲”教育试点。当时正值全教会的紧张筹备期间,我们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边学习、边研究、边整改、边筹备,不断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在教育战线广大同志的支持和帮助下,通过认真学习、发扬民主、开门整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有效形式,使党组的同志及机关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在新时期全面推进教育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不少地方教委也进行了“三讲”教育。通过“三讲”教育,教育战线精神面貌有了新的变化,改革的意识更加增强,工作思路也更加明确,对于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即将过去的一年,是教育战线极不寻常的一年,也是成绩显著的一年。

回顾即将过去的1999年,我们也深刻地感受到:教育在面临难得机遇的同时,教育工作中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可以说,发展机遇越多,需要我们研究解决的难点、热点问题也就越多,教育受重视的程度越高,对教育的期望和要求也就越高。党和国家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在增强综合国力中的基础地位,把教育作为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设施。对此,我们既感到非常振奋,但也感到责任重大。面对新的挑战,教育工作还有许多不适应,面临的问题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扩大发展规模成绩显著,但矛盾和隐患增多。1999年的扩招工作是得民心、顺民意的,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实践充分证明了中央决策的正确性。但是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宏观指导不够,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少数地方和学校出现“高收费”、“乱收费”和高校招生新的“双轨”现象。有些高校以建校費、赞助费、转校转专业费等各种名目高收费。此外,客观上由于原有办学条件就紧张,又缺乏足够的准备时间和必要的投入,大幅度扩招导致本来就不宽松的办学条件更为紧张。还有,由于对国家资助贫困生的政策宣传、落实不到位,造成了极少数贫困学生因不了解政策没能去学校报到。这些问题虽是在扩招中难免出现的,但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引发许多不安定因素,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第二,关于民办教育问题。全教会召开后,社会各界对中央的《决定》中关于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的精神反响热烈,民办教育有了进一步发展。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政府对民办教育积极鼓励和支持的力度不够,缺乏新的手段和措施;另一方面,对民办学校发展如何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也不够。这些都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并加快民办教育的立法进程。

第三,关于职业教育问题。发展职业教育,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项重要政策,也是许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但在1999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滑坡。

我们在高校扩招时,特别注意加快高职发展,提出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的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和创业人才。但从目前反馈的情况看,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没有完全实现,高等职业学校学生报到率偏低。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面临的新的形势和问题。

第四,关于教师队伍素质问题。我们拥有1400万的教师队伍,从总体上说,数量已经基本能够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但是,面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队伍暴露出许多不适应。有教育思想、观念和业务能力等基本素质方面的问题,也有队伍结构和管理上的问题,还有师德建设问题。已经引起社会有关方面的批评,成为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这是我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的。

第五,乱收费、收费乱,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目前,“两基”工作中出现的农村初中辍学率明显增高的问题,原因之一就是学校收费过高,各种名目的收费给学生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影响了求学的积极性。城市中小学收费项目更加繁多。同时,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学校也存在规范收费的问题。

第六,如何正确引导极其活跃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热点问题的讨论。当前,社会各界对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关注很多,教育理论研究十分活跃。相比之下,我们的正确舆论引导力度显得不够。

二、关于2000年工作的主要思路和要求。

2000年的工作是很明确的,就是要认真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目前,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大政方针和主要目标都已确定,我们要做的是学习、学习、再学习,调研、调研、再调研,落实、落实、再落实。我在这里谈一些看法,供大家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一)加强德育工作,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形成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在新的一年里,要進一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战略部署和决策上来。加强德育工作,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力度。抓住关键环节,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坚定不移地把加强德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在全教会上,江泽民同志特别强调了这个问题。最近中央又专门发了文件,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要根据中央《决定》的精神,把德育工作有机地融入到各个层次和各个阶段的教育中去。通过有效途径和具体措施,落实大中小学各教育阶段德育目标递进层次的要求。遵循德育的总体目标以及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有针对性地调整和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和要求。通过循序渐进、相互衔接的德育工作,帮助和引导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的法制意识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净化校园育人环境。特别要重视改进德育工作方法,克服形式主义,注重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第二,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我们传统的教育模式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而忽视学生的主动性;教育方法上往往擅长于满堂灌,造成了学生学习被动、课业负担过重,这已影响到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时代的发展,正在促使教育从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转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为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培养。这些都要求我们尽快改变现有的教育观念、模式和方法,树立新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观,广泛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以及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方面,大胆革新,创造经验,加强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第三,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紧迫任务就是要坚决把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问题由来已久。多年来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次全教会上,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举措,特别是有关调整教育宏观结构、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改革高考制度等,都为我们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问题,创造了很好的宏观环境。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增强做好“减负”工作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以治理学生用书为突破口,制止商业性推销活动进入校园,坚决果断地把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减下来,这是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实事,是我们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重点之一,一定要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四,组织实施以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为重点的基础教育教材工程。要制定符合学生终身学习和主动发展需要的新的教学基本要求,启动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建设,促进多样化发展,给地方、学校、教师及学生以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充分发挥;要很好地研究解决现行教材的旧和窄、难和深以及过分追求学科体系完整的问题,切实克服教材课程脱离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脱离社会实际等弊端。对外语、思想品德、计算机三门课程的改革问题,已形成了初步指导思想和框架,要抓紧落实。在农村初中教育中,要进一步推广“绿色证书”教育。积极开展勤工俭学等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还要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要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广泛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强健体魄,锻炼意志,增强团结合作意识。

第五,继续推进高考制度及相关制度改革,在1999年的基础上向前推进一步。高考的内容要向着更加有利于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方向发展。在广东进行高考科目改革试点的基础上,2000年扩大到山西、吉林、江苏、浙江等省份;同时扩大录取手段改革的参与面,创造条件,使全国参加网上录取省市数、高校数和考生数均超过50%。从2000年起,取消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派遣证”,加大学籍学历管理改革,并着手建立文凭电子注册制度,把文凭印制发放权交给学校。

第六,加大工作力度,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重视师德建设,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教师掌握和应用新教材、新课程能力的培训。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和信息传播技术,全面启动国家、省、地市三级教育培训。开展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工作,拓宽教师队伍来源渠道。加快师范教育布局结构的调整步伐,进一步改革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推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同时要加强薄弱学校和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2000年还要基本解决民办教师问题。

(二)坚持“两基”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确保“两基”目标如期实现。

2000年是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的最后一年,能否如期完成“两基”任务,关键在此一年。

第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两基”继续作为工作的首要目标,坚持“两基”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2000年,要将“两基”人口覆盖率从80 %提升到85 % ,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都集中体现在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任务十分艰巨。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既要看到工作的难度,又要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同时,要不断研究新形势、新情况,找出新办法。还要注意研究民族教育的特殊性,提高双语教学水平,加强内地对口教育支援工作。还要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工作。

第二,要针对当前“两基”工作中存在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初中辍学率明显升高、中小学危房改造任务艰巨、面临初中入学的高峰、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等突出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集中力量解决这些问题。特别是要确保义务教育的经费来源,目前全国中小学校舍危房还有1000万平方米,还需要约30亿元的投入才能解决,各地要采取紧急措施,切实解决好这个问题;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和法律手段,力争把初中辍学率控制在3 %以内;重视解决处境不利的地区和人群的教育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初中人口高峰期的相应准备。

第三,坚持“积极进取、实事求是”的工作方针。在尚未实现“两基”的地区,要坚持进度服从质量的工作原则,防止和纠正不顾基础与条件,为赶进度盲目调整规划,忽视质量,突击达标的现象。同时,要加强“两基”督导工作,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普及初等教育的检查、督导和推动工作,逐步提高少数民族的教育水平。在已经实现“两基”的地区,把工作重点放在“两基”达标后的巩固和提高上,不断提高“两基”整体水平。大中城市要向更高的目标努力。

(三)继续努力,做好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招生工作。

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步伐,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发展普通高中要注意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办学规模。

要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要正确认识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着力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办出特色,增强吸引力。要构建人才成長的立交桥,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要继续扩大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克服困难,以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

要使各类高等教育年度招生总量、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率以及应届高中毕业生接受各类高等教育比例与上年相比有一定增长。2000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年度招生规模拟安排300万人左右,其中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拟安排180万人。

(四)深化体制改革,为加快教育发展创造条件。

第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要取得大的突破。2000年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入决定性的阶段。根据国务院的部署,今后除教育部和少数特殊行业部门外,其余中央部门不再管理院校。2000年,要基本完成现中央部委所属242所普通高等学校和106所成人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与此同时,还要加大布局结构的调整力度。希望各地和有关部门要切实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认真做好有关工作。

随着中央部门院校管理体制改革进程的推进,把高等职业教育和大部分高等专科学校的设置权交给省级人民政府,高等专科学校的招生计划权也将放到省里,省级政府对教育的责任加大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任务也相应加重了,希望各地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同时要加大县级人民政府对学校校长、教师和教育经费的统筹管理。

第二,全面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高校集中的大城市要取得突破性进展。

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在上海召开的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的精神,加快改革步伐,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目标。当前,工作的重点是学生生活后勤。我们要用创新的思路,加快学生公寓建设。特别要在地方政府的主导和政策支持下,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开辟多元投资渠道,加快建设进程,并按社会化的机制进行经营和管理。

另外,还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水、电、气基础设施的改造,加快高校必需的教学基础设施、必要的体育设施、计算机网络和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从根本上解决高等学校后勤体制不适应、设施落后的状况,使学生生活、学习的基本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第三,系统研究民办教育发展机制和政策界限。当务之急是要系统研究新形势下民办教育的发展机制和有关政策界限,既要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制定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措施,也要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科学管理和合理规范,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要尽快完善民办教育的法律法规,吸纳民间资金发展教育,创造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政策环境。

(五)着眼未来,面向世界,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2000年是世纪交替之年,我们的工作既要立足当前,更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要从长考虑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一,加快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和教育信息化的进程。要充分认识现代远程教育与教育信息化对21世纪教育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程的加快,更要抓紧做好自己的工作,占领必要的阵地。

我们已下决心在2000年完成CERNET主干线路提速工程,把主干网速率从现在的2M提高到155M或更高,基本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并与所有省会城市连通。同时将CERNET与广播电视教育系统结合,构筑远程教育体系基础平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将远程教育延伸到边远和农村地区,这样可有效地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提高教育质量。要制定一个计划,通过有效的途径将机关、企业淘汰下来的计算机调剂到边远和农村地区去装备中小学。大力发展我们自己的教育软件产业,要采取竞争、开放、合作的新机制,培育教育软件产业。

第二,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办好一批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我们将在对“211工程”首期建设进行评估验收的基础上,与有关部委、省级政府一起抓紧做好二期工程的规划,加大投入力度。要集中力量支持办好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重点学科,并向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环境保护、生态农业等学科倾斜。

2000年还要继续实施“长江学者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工程,加强出国留学等教育交流与合作,采取各种措施,支持出国留学,鼓励回国服务,培养、吸引和留住一批优秀人才,下功夫造就一批站在世界科学技术前沿的学术带头人和尖子人才。同时,鼓励本科生提早参加科研和社会实践,加强创业教育。

第三,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贯彻全国技术创新大会精神,2000年年初将召开高校技术创新工作会议,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要建设一批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努力为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服务。加强与有关方面合作,完成15个大学科技园区的试点建设,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一批高校的科技力量和成果向企业延伸,做好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区的相关工作。

第四,制定教育事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这是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过程中的第一个中长期教育事业规划。我们要在系统总结“九五”计划执行情况,深入分析教育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科学把握时代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

(六)继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开拓教育经费筹措的新渠道。

继续落实中央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的工作,推动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努力增加本级财政中教育经费的支出,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三个增长”。依法加强对教育费附加的征收和管理,农村教育费附加实行乡征、县管、乡用,并保证完全用于教育;继续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发挥中央专款的作用,确保“两基”目标的如期实现。利用银行贷款加大校园改造和建设的力度,使学校的教学设施、体育设施、基础设施有较大的改善。继续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要以近期发生在山东的特大海难事故为鉴,高度重视许多学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争取各级政府增加投资,狠抓各级各类学校的危房以及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改造工作。在努力增加投入的同时,要加强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非义务教育收费的政策措施,规范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收费,坚决制止各种乱收费和新的“双轨制”,对违反规定的要严肃查处。加强国家对贫困学生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七)切实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做好高等学校的稳定工作。

继续改进和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是全面完成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把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筹备召开第九次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

充实和改进高校思想品德课和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继续抓好“两课”教材、师资队伍、学科建设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建设。要根据高教管理体制改革进程的发展,着力做好体制调整后有关学校领导班子的组建工作。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继续做好教育战线的稳定工作。

要特别注意高等学校意识形态的动向,积极做好有关工作,落实工作责任,继续保持稳。

三、做好2000年工作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同志们,我们面临的任务是十分繁重的。2000年是落实中央关于教育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关键一年,也是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进入攻坚的一年。做好2000年的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认清形势,把握大局,掌握工作主动权。

在当今国内外新的形势下,要把教育改革进一步引向深入,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复杂的局面。

这就更需要我们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水平,提高驾驭教育工作全局的能力。

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分析和解決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既要遵循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保持相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要考虑教育事业所依托的社会经济的大环境,掌握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把握好工作主动权。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清醒地看到问题、矛盾和隐患。

(二)要继续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教育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也为我们加快教育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全教会在教育思想、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育结构、教育体制等诸方面都有新的突破,是一次解放思想的大会。

落实《决定》提出的各项改革任务,要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给地方和学校以广阔的改革空间,鼓励大胆探索;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发展我们的教育事业。同时改革要积极稳妥、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不能大起大落。重大改革方案的出台还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充分考虑到社会各方面和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加强工作的预见性。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保持稳定尤为重要。

我们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继续抓好对“法轮功”的斗争,善于见微知著,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保持和发展教育战线特别是高等学校稳定的大好形势。

(三)保持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防止片面性。

中央的《决定》和江泽民同志的讲话,对今后各级各类教育都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具体任务。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各级各类教育在现实发展中的关系,着力调整好教育的宏观结构。在基础教育阶段,要注意区别沿海与内地、城市与农村、基础好的学校与薄弱学校的不同情况,加强分类指导。根据各地不同实际,处理好“普九”与发展高中的关系。要积极发展职业教育,避免严重比例失调。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要把调整结构和提高质量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理顺发展思路,积极探索新的发展增长点。在城市,要增强特色和适应性;在农村,要探索实际需要的办学模式,加快发展。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确定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比例,充分利用教育有限资源,相互促进,提高办学效益。高等教育要确保扩招之后基本的教学秩序、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

根据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学科结构,注重发展高新技术相关学科,不同类型高等学校都要办出特色,形成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抓住机遇、抓住重点、抓住关键、狠抓落实。

面对当前的大好形势和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抓住机遇,抓住重点,抓住关键,狠抓落实。对事关全局的关键性工作要緊紧抓住不放并取得突破,要及时解决好制约改革和发展的瓶颈性问题。总之,要狠抓落实。

2000年要紧紧抓住社会各方面反映强烈、中央领导多次批评的一些问题,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使这些方面的状况得到迅速而明显的改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及时地处理这些问题,给人民群众以明确的交待,维护教育战线形象,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教育工作的厚爱和支持。

(五)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加强政策舆论引导,提高决策水平。

由于教育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特征,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突出,世界各国政府都表现出对教育的极大关心和重视,在不同程度上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鲜经验。

我们要积极推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加深入地研究世纪之交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以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

希望同志们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放宽眼界,多做一些关系未来的研究,及时借鉴一切有益的经验,帮助我们把工作做得更有科学性、预见性。还要加强政策法规研究、规划及预测研究,提高决策水平。

同志们,2000年工作做得如何,将对下个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的任务光荣而艰巨。现在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大政方针已定,我们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第4篇:土木工程系体育部年度工作计划

2010--2011年度的工作,我们希望能够在第六届学生会优秀的领导下有所进步和突破,首先按时按量完成系里下达的任务和工作,并在完成院里组织的活动基础上,组织几次土木系自己的体育活动,丰富同学的课余生活,让大家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大家参与体育赛事的积极性。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一、在系主席团的带领下,完成接待新生的工作,并且及时安排新生入住寝室,在接待期间,体育部的每个人都会尽心尽力,热情的接待每一个来报到的新生,让大家感受到新一届土木系学生会的风采,证明自己,这样也能很好的影响即将注入我系的新血液,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热情,让他们也能有着积极的心态,在接下来的四年大学生活中过的有意义,有价值。

二、土木系第六届学生会新干事的招聘工作。体育部计划招收3到4名新干事,协助完成以后体育部的工作。体育部选择新干事主要原则是,喜欢体育运动并擅于组织体育赛事,有一定的组织经验和比赛经验,有体育特长的新生优先考虑。

三、第四届“新生杯”篮球赛

时间:2010年10月中旬

具体介绍:由体育部指导和承办,新生杯篮球赛以系里各年级为单位参赛。新生杯篮球赛是备受广大师生欢迎的我系传统赛事之一,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历届比赛均吸引包括留学生在内的广大同学参与,掀起了校园体育健身的浪潮。

四、一二•九大合唱

时间:2010年12月9日

具体介绍:为纪念一二•九运动,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在12月9日举行

全院大合唱比赛。使“一二•九”更加深入人心,让这种精神永远在校园延续。体育部会积极响应文艺部的号召,组织新生报名参加,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提高我系新生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培养我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五、广播操比赛

时间:2010年12月中旬

具体介绍:这是我院的传统比赛,并且我系一直保持着优异的成绩,连续三年夺得团体以及仿真的冠军,让土木系成就了不败的神话,当然,这里不开各位辅导员对体育部工作的支持,以及其他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才创造了这么好的成绩。但是,又是即将来临的新困难,面对土木系的540名新生,这无疑对体育部的每个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我们坚信,只要大家有信心,我们就一定能成功,每个人都会为了荣誉而奋战到底。

六、第一届“团结杯”足球赛

时间:2010年11月初

具体介绍:体育部指导,系学生会承办,团结杯是我系初次准备举办的足球赛。

(1)活动旨在通过体育增加学生之间交流,提高我校体育竞技水平。

(2)通过足球这项团体项目培养同学们的整体意识及团体协作精神,展现同学们的团结拼搏积极进取精神。

这是2010年下半年到2011年初的工作安排,主要以系里活动为主,并且为2011年4月举行的运动会选拔人才做准备,力求稳中有进步,有突破。我们体育部会在这一学年里认真完成本部门的工作,积极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完成主席团下达的工作安排。

土木工程系体育部 2010年9月2日

第5篇:体育工作年度报告

(2015——2016第一学年)

无梁殿镇中心小学 2015年12月

无梁殿镇中心小学体育工作年度报告

根据县教育局精神,对照《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试行)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坚持软件从严、从实的原则进行自查评估,现将自查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概况

我校共有15个教学班(1----6年级),在校学生672人,现有教职工83人。我校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指导,认真贯彻体育课标的要求, 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学校坚持“健康第一”、“以人 为本”理念,遵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享受健康成长的快乐。

二、提高认识 我校把体育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之中,建立了校长领导、教导主任负责体育工作制度。学校领导在教师会上向全体教职工传达文件精神, 认识此次工作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和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措施,并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通过学习,大家都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决心共同把体育工作做好。

三、制定方案

为了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工作工作,学校制定了体育工作方案。我们采取自下而上的办法,先由广大教师对照条例和规程进行个人自查,再对照资料目录中的内容进行自查,最后由学校体育组协同教导处认真细致地进行全校自查,并收集、 整理资料,最后由体育组统一进行资料的分类整理。

四、自查评估情况:

1、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努力构建优质群体。 教育、教学的不断革新,呼唤着能适应教育发展,不断进取的优秀教师人才。着力打造一支学习型、科研型的体育教师队伍是我校通过管理促体育工作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校注意抓好教师的师资培训,鼓励和支持教师们外出学习,组织教师参加各级的教育科研活动。通过参加各种师资培训,提高了业务水平。我校教研组每学期都要组织开展专题研究课观摩和研讨活动。并积极组织评比竞赛活动。通过评比竞赛活动,我校青年体育教师都在压力与成功中获得了不同的发展,逐步成长为合格、优秀的体育教师。

2、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完善各项器材设施 学校谋发展,硬件是关键。以创建教育现代化学校为契机,在经济许可的前提下,我校积极添加各项体育器材。学校在资金面紧缺的情况下,仍多方努力,坚持对体育活动场地进行改造完善,计划规划活动场地,能满足师生进行体育教学、课外活动的需要。今年一共支出1.1万元经费。

3、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确保正常体育教学秩序。我校按国家颁布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了体育课程:一到二年级每周 4 节体育课;三到六年级每周 3 节体育课;按照《体育课程标准》和体育课程常规的要求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学校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并纳入学校的常规检查,同时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 30 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充分保证了学生每天都能进行体育锻炼一小时。

4、管理到位,责任到人,顺利开展体育工作。

(1)我校按“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组建了由周迎春校长为组长,顾成民副校长为副组长,徐志超、沈倩倩等体育老师为组员的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到人。校长熟悉有关体育工作政策法规,负责学校体育的全面工作。学校制定体育工作计划、总结,评定先进时,能把体育列入重要内容。经常组织学习上级文件,研究学校如何开展体育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具体工作有指导、解决问题有办法。领导还经常深入与老师们一起研究开展体育工作,如体育节、校运会、冬季长跑、大课间活动等等,校长与行政们都带头参加。正是这样一支体育工作团队,确保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学校的全面落实,使学校体育课程的开设真正了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也确保了将学校的体育工作能常规性地列入校级工作日程和校级发展规划,还确保各项体育经费能按上级要求在校级预算中予以落实,我校有200米运动场和2个篮球场、标准七人制足球场一块等体育场地,以及全民健身器材11套,体育器材基本达到省级器材配备的要求,由陈冲老师负责管理,对体育器材的管理能经常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确保体育器材使用的安全性。对体育器材的数量、品种、添置和损坏有明确的记录,学校每年还拨款购买一定的体育设施设备。并做到了有计划地逐年添置充实体育器材。学校现有专职体育教师3人、兼职教师1名,学历均达到有关文件的要求。体育教师能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具备从事体育教学所必需的基本功,有较强的组织体育竞赛和训练能力,学校也能考虑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执行教育行政部门对体育教师工作服装配置及室外补贴的有关规定,在体育课课时计算和职务职称评定时与其他科目的老师一视同仁。

(2)抓好体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学科研能力。 体育教学工作放在学校体育工作的首位,提高教学质量是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进行体育教学的改革。“健康第一”是体育新课标的课程理念,切实抓好体育课堂教学是落实这一课程理念的前提。上好每一节体育课,40分钟要质量;学生有笑声、有汗水。要落实好“课标”的新理念,改革学习方式、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这就需要每一位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认真学习、不断反思,才能更新教育观念,才能准确地理解“课标”精神,才能恰当地选用新的教法和新的学法。为此,我们体育教师之间或学校之间不断听课、评课,交流经验;从而使得我们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积极撰写教学心得、笔记和体育论文,并上送参加评选。让每位教师能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并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实践,学校要求每位体育教师在每学年至少承担一节研讨课和一节反思课,这样既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也促进了教师经常性地对教学工作和公开课进行反思总结,以帮助他们逐步认识和掌握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新的规律。

5、积极开展阳光体育“冬季长跑”和“两操一活动”;增强师生体质。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通过开展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磨练我校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勇于进取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有效的提高我校学生体质特别是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掀起阳光体育运动的新高潮。学校“两操一活动”是反映学生整体面貌的形象工程,是学校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抓好“两操一活动”更能促进学校的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一年来,体育组继续严格规范广播操进退场的纪律及做操质量,做到出操静、齐、快,动作规范、美观。体育组召开了学校体育委员会议,加强体育检查小组工作的领导,做到定人定班定时间,督促两操一活动的正常开展,并落实了体育检查结果每周点评制度。针对有的年级广播操质量不高的情况,体育组还组织了各年级的广播操比赛,以比赛促质量,大大地提高了全校的出操质量。学校的眼保健操则主要由少先队大队部负责检查评比。而我校的“大课间活动”则是我校体育工作的一大亮点,它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组织有序,深受师生喜爱。并于10月份成功举办了我校两操比赛。以两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得我校形成良好的精神面貌,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性和纪律性。

6、搞好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

课内课外紧密结合,加强学生的健身观念,能初步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体育观。学校每学年将充分利用体育节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运动会,鼓励全员参与。根据活动安排,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校内年级竞赛活动,如班际跳绳比赛、拔河比赛、等。通过这些体育活动,不但活跃了校园的文体生活。而且又确保了每一个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体育组鼓励学生自带体育器材:跳绳、毽子、篮球、羽毛球等体育器材回来,让他们在课间或活动课时间练习,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达到锻炼的目的。并掀起了一股体育健身活动的热潮,从而增强了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

7、齐抓共管,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工作。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为顺利完成学年度体育《标准》测试工作,提高我校体育《标准》成绩,期初学校制定《健康标准》的达标计划,要求各达标班级认真开展《标准》训练和测试工作,在顾成民副校长的领导下,由体育组牵头,以一到六年级班主任为组织者,以任课体育教师为指导,体育教师、校保健教师协同配合,齐抓共管,共同组织实施,积极发动全体适龄健康儿童踊跃参加体育锻炼,高要求、高质量地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活动,主要是进行了肺活量、身高、体重、跳绳、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50米、50米*8等项目的测试。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本学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顺利进行,全校学生的测试成绩良好。健康测试合格率达90%,其中优秀级占0.31%,良好级占9.26%,不及格10%。

8、持之以恒,科学训练;勇创佳绩

学生课余训练和竞赛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活跃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后备体育人才具有积极意义。为更好地统筹安排各教师资源,做到教练员、运动员、训练时间、训练场地器材的四落实,学校教导处和体育组及早地制订了切实可行的体育类竞赛的训练分工计划和各训练队的训练规划。

五、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2015 年,我校体育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 上级主管部门对我校的大力支持。但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体育方面村小没有专职教师,硬件设备不达标,专用场地不到位,器材室里建设没有达到规定标准, 器材数量不足,跟不上教学需求。教师外出培训学习较少,有待提高。我们认识到,要抓好学校的体育工作是一件艰苦的长期的任务,要坚持不懈努力。

六、下一步的打算

今后我们认真落实体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体育卫生教育的一项基本目标来抓,同时加强教师工作责任心的培养,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教育能力,积极创造一切条件,克服一切困难,想尽一切办法,把我校的体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6篇:体育工作年度报告

一、基本情况

苍溪县文昌镇白岩中心小学校位于苍溪县城以东,距县城将近100公里。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现有班级13个,学生三百余人,附设幼儿园1个,幼儿教师3人,在园幼儿100余名。教职工26人,其中专职体育教师2人;现有体育器材室1间,体育器材配备基本达标,达标率60%左右,现需配备达标的资金缺额为3万元;全校体育教师都达到大专及以上学历,全部符合国家规定学历。成立以体育教师为主的体育课外活动小组,其中包括篮球、足球、乒乓球、毽球、跳绳等。

二、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

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坚持以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等三个规范性文件为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法规。从“全面发展、健康第一”的思想出发,面向全体学生,扎实地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坚持以篮球项目为重心,普及足球项目为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强化学校体育工作内部管理,努力实施体育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体育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构建优质群体。

学校一直把优化学校体育师资队伍作为提高体育工作水平的重要方面来抓,不断充实教师队伍,学校现有专职体育教师2名,为了保证体育教育质量,学校选派体育教师邓复、李萍到县城参加培训,学校每年在体育教师培训方面的

1 经费支出达到近两千元。因此我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学校现有体育器材基本达到配备标准,拥有篮球架一副,乒乓球台6张,学校新购买的乒乓球拍、篮球、足球、跳绳等器材共计200余件,使用金额6000余元。

(三)加强课程管理,确保教学质量。

我校严格执行国家教育课程管理计划,按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程,并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授课,充分发挥体育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学校

一、二年级每周每班为4节体育课,三至六年级每周每班3节,学校不以任何理由挤占、挪用体育课时间,同时每天上午开展40分钟的大课间操活动,下午有40分钟的课外活动,保证了阳光体育锻炼的实施。学校每年都要举行学生冬季运动会和教师冬运会。全校师生一起锻炼,共同拼搏形成了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四)坚持规范操作,落实健康监测制度。

为顺利完成学年度体育《标准》测试工作,提高我校体育《标准》成绩,期初即特制定学校《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计划,要求各达标班级认真开展《标准》训练和测试工作,在德育主任唐春梅的领导下,由体育老师牵头,多方努力,齐抓共管,共同组织实施,高要求、高质量地完成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活动。经过体育组统筹安排,班主任、体育课任课老师的合作,全校13个班级342名学生完成了体育健康测试工作。学校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对我校体育工作开展自我评估,对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梳理,重点对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这样有利于我校今后体育工作的更好开展。

(五)高度重视足球课程和足球训练活动。

学校重视足球活动的开展。按上级要求在课程中每周安排1节足球内容的体育课,要求体育教师精心备课和上课,分学段普及足球运动。初步了解足球的发展历史,掌握足球基本技能和足球知识,激发同学们热爱足球运动的情感,形

2 成勇于拼搏、敢于竞争、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并把在足球活动中形成的精神迁移至更广泛的学习生活中去。进一步丰富大课间活动,成立以四年级为主的校队由邓复负责指导,

五、六年级校队由李萍负责,并且为每个队员建立了个人档案,切实保证了每周2次以上的训练量,在训练的过程中,以校本教材为依托,从而达到训练内容系统化的要求。

三、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主要问题

1、学校体育教育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善。根据学校现状,学校运动场,运动器材配备还不够充足。学生数在增多,但体育教育经费相对有限,器材配备相对不足,个别活动还不能大面积开展。

2、由于各方面原因,体育教师队伍还不能达到定期定时培训,教师的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从而更加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3、部分农村留守学生监护人对体育教育认识不足,在配合方面显得不够积极主动,使体育教育活动开展面不够大,有些被动。

(二)改进措施

1、积极利用布局调整时期规划场地,争取上级领导的重视和有力的支持。

2、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新课程下的各种活动,争取外出培训机会。

第7篇:体育年度工作报告

体育工作年度报告

学 寄料小学体育工作年度报告

寄料小学体育工作,继续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坚持以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等三个规范性文件为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法规。从“健康第一”的思想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个性,扎实地开展素质教育,狠抓内部管理,努力实施体育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体育课程改革探索。现就本学年学校体育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努力构建优质群体。

抓好教师的师资培训,鼓励和支持教师们外出学习,组织教师参加各级的教育科研活动。通过参加各种师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在教学中,各教师积极实施课改要求,转变观念,用创新的思维,改革课堂教学的模式,从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好习惯。从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出发,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实践,增强了科研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所制定的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上好每节课。并做到经常性地对教学工作进行检查、总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认识和掌握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新的规律。

二、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确保正常教学秩序。

我校按国家颁布的课程计划,

一、二年级每周每班4节体育课;三到六年级每周每班3节体育课;定时按课程表上课。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开足上好体育课,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通过体育教学,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

三、大力开展课外活动,不断提高运动水平。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必然延伸。我校积极落实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每天上下午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充分保证了学生每天都能进行体育锻炼一小时。100%学生参加每周的体育活动,精选教师有计划地进行精心指导。根据学校特点,有计划开展社团和的训练活动,在教师的带动下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各类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课外生活,提高了学生锻炼的信心,对加强学生体质,推动我校体育工作健康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

通过一系列体育竞赛活动,丰富了学生课外生活,充分调动师生们的积极性、责任心,尽量让更多的同学能够参与到比赛中去,普及、加强学生的健身观念,初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

四、坚持规范操作,落实健康监测制度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为顺利完成学年度体育《标准》测试工作,提高我校体育《标准》成绩,学期初即制定学校《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计划,要求各班级认真开展《标准》训练和测试工作,在主管副校长的领导下,由体育老师牵头,多方努力,齐抓共管,共同组织实施,高要求、高质量地完成了测试活动。

五、经费落实、保障有力

1、重视场地器材建设。学校每年都对体育场地、器材进行维修和保养,每年安排经费保障正常体育活动的开展,并有专人负责。

2、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相关要求,逐步配齐体育器材设施,并切实落实体育室器材借出登记、管理制度。每学年对体育器材的数量品种、添置、损耗有明确的记载。

总之,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在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同时,逐渐地形成了一种校园文化:学习中,迎难而上,战胜挫折,走向成功的彼岸;工作中,迎难而上,千帆竞渡,开创崭新的局面。“迎难而上”已成为学生内心深处的是一种信念,一种品质,一种走向人生辉煌的不竭源泉。今后,我校还将在体育工作中不断努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汝州市寄料镇寄料小学

第8篇:年度体育工作报告

田庄小学2016年度体育工作报告

2016年我校体育教学工作从全面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出发,牢固树立和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进一步从观念上理解和认识了实施素质教育、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性和重要性,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思想指导下,我校体育工作始终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健康心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根据2016年工作计划的要点,很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并取得优异的成绩。现报告如下:

一、体育课开课率

我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照区教体局关于统一执行国家、省市课程计划的补充通知的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1-2年级体育课每周为4节,3年级每周体育课为3节。开课率为100%。

二、教学实施总体情况

1、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我校切实抓好体育教学工作学习落实“课标”的教育理念,改革学习方式、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学校要求教研组做到学期有计划,有总结;活动有分工,有措施;成绩有纪录;资料有积累。分管领导定期检查。要求体育教师根据学校场地器材条件,认真备好课,做到备课、备人、备场地,充分利用40分钟的课堂教学,抓好学生的体育常规教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有机地结合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学校领导定期和随机检查教案,随时进行听课和评课。

2、要求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反思,努力钻研,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因地制宜上好每堂体育课。学校主要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1)抓常规纪律; (2)抓安全教育; (3)抓运动密度; (4)抓锻炼实效。

3、树立课外活动是课内体育教学的延伸的教学观念。体育竞赛活动和群体活动是体育课教学工作的实效的检验。只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才能更好地开展体育竞赛活动和群体活动,促进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学校要求体育教师凡是学校开展的竞赛活动和群体活动,都要对学生加以指导。这样既推动了竞赛活动和群体活动的开展,反过来又促使学生重视体育课的教学,提高了体育课的实效性和学生的兴趣。

三、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情况

1、学校从领导到教师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学校体育活动建设的开展,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积极贯彻“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推进体育大课间活动为重点,蓬勃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同时把体育活动与促进和谐校园等紧密结合,培养成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和体育文化素养,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由此,学校组建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健全领导网络,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2、学校将阳光活动建设落实到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中,并提到校行政议事日程。经常深入实际,检查督促,研究解决体育活动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3、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开足上好体育课,全校各年级均按有关规定开齐开足体育教育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每周定时定点上课,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通过体育教学,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

四、学校经费投入情况

我校将保障体育、卫生经费作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重点,采取分级管理、分类推进的办法,多方筹措,保障学校体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各项体育卫生活动的正常开展。

五、教学条件改善情况 我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合理使用体育经费,满足教学和竞赛工作的需要。重视场地器材建设,根据教育部去年印发的《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逐步配齐体育器材设施,并切实落实体育室器材出借登记、管理制度。学校现有跑道1个,篮球场3个,乒乓球桌10台,乒乓球拍35副,跳绳100多根,垫子36块,实心球113个,排球40多个,篮球50多个,垒球100多等体育活动基本器材。教学条件逐年改善。

六、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1、学校现有体育兼职教师3名。

2、在教学中,各教师从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出发,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实践,增强了科研意识,提高教学质量。并做到经常性地对教学工作进行检查、总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认识和掌握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新的规律。根据所制定的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上好每节课。

七、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1、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我校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使100%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以上,要求每位学生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

2、多方努力,齐抓共管,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登记工作《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也是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之一。为顺利完成学年度体育《标准》测试工作,提高我校体育《标准》成绩,学期初即特制定学校《健康标准》达标计划,要求各班级认真开展《标准》训练和测试工作,经多方努力,齐抓共管,共同组织实施,积极发动全体学生踊跃参加体育锻炼,高要求、高质量地完成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活动。本学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顺利进行,全校99.4﹪的学生达到了合格标准。

八、存在困难及问题

1、场地建设还需要规范,体育锻炼器材还比较薄弱,难满足学生锻炼多方面的要求。

2、资金缺乏,学校对体育教育经费投入比较少,体育经费的不足使学校体育设施得不到充分的补充,破损的器材不能及时维修,给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留下严重的事故隐患。

3、受安全因素的影响,一些体育活动教师不敢大胆组织学生开展,学生难以起到锻炼的效果。

4、部分教师还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尤为突出。一些教师随意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学校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时没有得到真正的保证,经常被挪为他用,或是用于语、数、其他课程,或是用来开会、排练节目等。

九、下步打算

体育工作今后的打算:一是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加强体育基础设备设施器材建设。积极组织各类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三是进一步加强体育教师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实施体育工作的本领;四是加强宣传,努力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进一步提高体育工作质量,促进体质健康发展。

回首这过去的一年,岁月记载了我们工作中辛勤的汗水,记载了操场上那与孩子为伴的欢笑。总之,学校决心在上级教育部门领导下,依靠全体教师,以“新课改”为契机,一如既往地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加大教科研力度,在工作中齐心协力、更新观念、努力钻研、开拓创新,“争一流,创特色”,为我校学校体育工作的腾飞而努力奋斗。

田庄小学

2016年12月

第9篇:体育部2010-2011年度上半学期工作总结

2010-2011学年度上半学期 西安财经学院学生会体育部

-------二○一○年十二月

体育部期末工作总结

随着冬意越来越浓, 2010-2011学年度上半学期西安财经学院学生会的工作即将结束,其中体育部的工作也暂时告一段落,在临近尾声的阶段,特对体育部在本学期的工作进行总结,找出我们在工作中的优点和弊端,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方向。

在这个学期中,我们体育部的每位干事本着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宗旨,积极认真的贯彻学校的各项政策方针,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紧密围绕学校的学生工作,紧跟学生会在学风建设、制度建设、文体活动、日常管理等诸多方面积极开展的各项工作。不仅加强了自身建设,而且不断的进行自我超越,为同学构筑了一个服务他人、锻炼自己、展现青春、放飞梦想的舞台,为了学校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一份力。我们体育部依旧秉承校学生会体育部历年的目标和宗旨:尽我们的全力,办好各项体育活动,让同学更好的的了解我们的体育部,并且积极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为促进校园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校风,创建省级“精神文明校园”而努力。在过去的这一个繁忙的学期里,在团委老师的关心与指导下,在广大同学大力支持与鼎力协助下,经过全体学生干部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工作,体育部基本完成了学期初的工作计划,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本学期,我部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迎新活动————

金秋九月,新学期伊始,每每此时学校又有新一届的同学来校报到。为了更好的服务新生,方便非本地学生报到,学校特组建了迎新工作队,我们体育部也参与其中全力配合学生会以及学校做好迎新工作。体育部的全体成员都积极参与了此次迎新活动,无论是在火车站接人,还是在校内服务点为同学们提送行李,都给新生及家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树立了学生会秉承其宗旨为了一切同学的形象。 部门纳新————

又是一年交接时,到了新的一学期, 新入学的大一同学急需一个施展自己的舞台,西安财经学院学生会作为大学校园学生组织的主体,很快成为同学们跃跃欲试的目标,且刚升上大四的同学因为忙碌于毕业论文或是考研或是找工作不得不放下学生会的工作去创造自己的另外一片天地,因此学生会也需要加入新的血液。在开学不久,学生会便紧锣密鼓精心策划了学生会纳新大会。体育部积极进行纳新工作,精心准备了纳新方案,挑选适合的同学进入我们体育部这个大家庭。让我们部门能在新的学年里有新的面貌,新的力量。此次纳新活动经过初试——笔试——复试三大过程后圆满成功,共有40名新人进入体育部这个大家庭,为日后的体育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体育部部门内部结构重组————

本学期为了积极响应学生会对各部门内部重组建设的要求,体育部领导班子特根据干事的个人简历以及对每个干事的长期观察调整了部门结构。我部门将除部长副部长之外的全体成员分为秘书处、宣传处、外联处、人事处及体育活动实践处五个小部门,各司其职,明确各部门工作范围,每个小部门设处长一名副处长两名。经过改动重组后,每个人都能各尽其职,发挥自己的特长,并大大的提高了体育部的工作效率。

积极配合参与迎新晚会————

迎新晚会是每学年初学生会工作的重头戏,为了慰问刚军训完疲惫不堪的大一新生,让大一新生对学校有更近一步的了解,给大一新生奉献一场丰富多彩,有影响力的视觉盛宴,由团委主办学生会承办经过近一个月辛苦排练的晚会终于出炉。体育部全力配合学生会开展此次工作,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出现在哪里。舞台上,音响旁,幕后,化妆间,到处可以看到我们体育部干事的身影。迎新晚会是新干事初次参与学生会工作,使他们对学生会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知,同时增进了干事之间的熟悉度,锻炼了干事们的调节能力。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迎新晚会顺利落幕,且体育部的工作得到了学生会主席团的首肯。

西安财经学院足球联赛————

足球一直是我校的运动强项之一,在去年的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中校足球队更是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绩,为了继续推广足球项目在我校的影响力,为足球队选拔新的力量,加强校足的实力,我校的传统比赛院足球联赛于十月初拉开帷幕。作为组织校体育活动的一份中坚力量,体育部积极配合体育教学部完成此次活动。在活动中,我部主要负责了搬运比赛器材、记分、记录比赛结果及维持赛场纪律等工作,与体育教学部完美配合,推动了比赛的顺利进行。我部干事在工作过程中其公正公平的工作原则、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得到了体育教学部老师们的肯定和运动员们的一致好评。与此同时,通过此次协助工作提高了我部干事的工作能力,促进了干事在学生工作方面的成长,加强了学生会体育部与体育教学部的合作力度。联赛的圆满结束更进一步激发了我部干事的工作热情及对未来工作的信心。

代表校学生会参加趣味运动会————

十月初,社团联合会举办了第二届趣味运动会,并特邀请校团委与校学生会派出代表队参加,校学生会抽调了体育部全员组成代表队参加了此次趣味运动会。细雨霏霏,抵挡不住同学们的热情,甚至为此次活动增添了别样的氛围。作为校学生会的代表,体育部干事们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尽显学生会风貌,并在比赛项目中,奋勇拼搏力争上游。尤其在拔河项目中,体育部干事在部长的带领下,一路过关斩将力战群雄,杀入决赛,将我部的团队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通过此次活动,反映了校学生会积极向上、团结一致的精神面貌,体现了体育部干事们热情飞扬、吃苦耐劳的人格魅力,获得了其他学生组织的广大好评。 副部竞选大会————

这一年来,体育部一直在为把自身构建成制度完美、作风严谨的部门而不懈努力。我们深知,一个好的团队首先得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需要优秀的工作组织核心和精神领袖。所以,在本学期十月二十七日,体育部举行了副部竞选大会。此次副部竞选人员主要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大二干事,而大一干事作为评审也参与其中并为各位竞选者投出了自己宝贵的一票。在竞选过程中,竞选者们的演讲或慷慨激昂或真切中肯或感情饱满又或坚笃谆谆,让大家看到了他们对工作的认真和努力,更充分反映了体育部这个团队的凝聚力。此外,全体部门成员更加深刻的意识到作为体育部一员所肩负的责任,也提高了干事是部门主人公的意识。副部竞选大会为体育部更好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一方面,在此次竞选中两位副部脱颖而出为体育部的领导班子增添力量;另一方面,通过互相交流拉近了干事之间的关系,增强了干事的团结意识,激发了干事的工作热情。

切实响应我校创建“省级文明校园”号召参与的各类活动———— 众所周知,创建“省级文明校园”是我校本学期的主要工作指导方向,因此学生会在本学期全力配合我校开展各项有关创建省级文明校园的活动。“绿色校园”青年服务队本学期更加活跃,我部作为校学生会的代表之一,每逢双周周一,积极组织部员进行清扫活动,彻底清扫了体育教学部等清洁区的每个死角.活动中,每个干事都发挥了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精神,为创建一个美丽绿色的校园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在审查阶段由校学生会组织的巡检队也成为校园的一大亮点,我部特抽调精英干事参与到巡检队中,巡检当中凭借阳光健康的精神风貌,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良好的工作态度,不仅给同学们起到了榜样作用,还给前来审查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获得院领导充分的肯定。

举办西安财经学院首届三对三男子篮球大赛及全明星之夜———

为了切实推动“阳关体育”在我校的开展,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增进各系之间的感情,促进篮球爱好者之间的交流。为同学们打造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充实大学生校内生活,树立自身的形象,展现大学生的运动风采。我们部门总策划并组织了比五人制篮球赛的规则更简易,比五人制篮球赛的平台更宽阔,比五人制篮球赛的发挥更自由的“首届男子三对三篮球比赛”。此次比赛我们做了清晰明了的赛程安排。不仅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而且让同学们都参与其中,去观察,去猜测,让活动的影响力不断上升。每天的比赛结果或是队员们的精彩表现更是成为同学们茶余饭后闲谈的话题。 值得一提的是全明星之夜,清晰的流程和精心的准备使当晚精彩纷呈,热闹非凡。比赛之后我们总结了此次比赛的优点和不足。为以后组织活动做好基础。此项活动由我部自主举办,全体干事的积极性和热情都空前高涨。大家在活动中学习工作方式并创新工作思路,积累工作经验且开拓了视野。大一新干事纷纷表示在活动中体会到了自主工作承担责任的辛苦和意义,也享受到了主人翁的精神和实际参与活动的快乐。

部门内部拓展训练——— 此次部门间拓展运动也是一次创新的活动。为了使部门干事能够更加团结,互相了解,增强大家的责任感和感恩意识,我部于12月5日下午在操场举行了首次部门间拓展训练,文艺部干事一同参与。参与拓展训练的干事们都全力以赴,积极参与其中。一个下午的训练时光使大家都难以忘怀。此次训练也达到了我们所想要的训练目的。同时得到了学生会主席团及各个部门的赞扬与肯定,并相继组织类似的拓展活动。

协助兄弟部门办好各项活动————

我部不仅与体育教学部老师密切配合,协助体育老师完成教学任务组织活动,还以创建省级文明校园为契机,与各兄弟部门团结在一起共同努力用实际行动打造和谐文明的绿色校园。在生活部“我最喜爱的楼管阿姨”的评选活动中我部干事协助生活部干事搭建场地发放选票并维持秩序,使整个评选活动井然有序,在学习部的知识竞赛和女生部的爱心大使评选活动中我部干事也积极参与支持并协助兄弟部门的工作。活动中,我部干事发扬并推广了体育部不怕累不怕苦的精神,不仅与兄弟部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打造了团结互助的平台,还在活动中积累了相关工作经验,并于处事待人方面提高了个人的综合能力。对于我部协助部分的工作,得到了其他部门的高度赞扬。

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不论工作大小难易我们都积极参与完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汲取本学期活动中的宝贵经验,注意本学期活动中的各项不足,力争上游,将下面的活动做到尽善尽美。同时积极响应我校创建省级“文明校园”的号召,切实推动“阳光体育”在我校的实施,打造出更多精品的活动,并且进一步确立学生会的宗旨: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指导思想,全心全意为全体学生服务,代表广大学生利益,反映学生意愿,沟通学校领导及各部门与学生的联系,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以全面发展。总的来说体育部的工作都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和同学们的支持,是相对成功的。尽管还存在着些许不足之处,但我们会通过自我批评,相互讨论的形式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老师的忘心指导,争取不断进步。我们依然会以一种求实的精神,满怀激情的态度做好以后的工作,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体育部会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西安财经学院学生会体育部

二零一零年十二月

上一篇:新时代使命担当观后感下一篇:学生会工作学习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