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思考

2022-06-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作文教学思考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个性化作文思考

【摘要】在语文学科中,作文是最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考察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一种方式。小学阶段不仅是学生语文写作的启蒙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兴趣与个性的时期。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写作训练,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基于此,针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个性化作文提出了自己的一点思考,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个性化

作文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写作是发挥学生个性、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通过一篇作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把握学生现有的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所以,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进行个性化写作,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个性化作文的意义

首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个性化作文是现阶段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尤其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越来越强调教育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发展特点,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等。而这正是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实施个性化作文的理论基础。只有对学生的个性给予充分的尊重,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另外,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语文作文教学依然再以高分为目的,作文课成了大多数优秀作文的欣赏课与背诵课。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降低了学生对于语文写作的学习兴趣,还无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很难呈现出一片具有个人特点的作文。

其次,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个性化作文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于教师写作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写作属于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与交流方式,是学生了解世界、认识自我的一种渠道。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是令教师头痛的一件事,固定的教学模式、低下的教学效率使得作文教学质量难以提升。而个性化作文可以给到教师以新的教学思路,帮助教师找到明显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方法。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个性化作文的常见问题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个性化作文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首先,学生参与语文写作的积极性没有被有效的激发出来。究其原因,与学生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着很大的关系,甚至部分小学生对语文写作有着浓浓的抵触心理,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其次,学生完成的作文流露的真情实感不足。例如,当组织学生围绕“父母之爱”进行写作的时候,大多数学生都会写父母冒着大雨、大雪背自己去医院的故事,内容惊人的相似。这样生搬硬套的内容,对于个性化作文的落实,对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

三、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个性化作文的强化策略

(一)激发学生对语文写作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对语文写作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写作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但是现阶段,很多小学生并没有对语文写作表现出应有的积极性,整体的写作教学效率也不甚理想,个性化作文就更无从谈起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有采取各种措施来激发学生对语文写作的兴趣与积极性。首先,教师可以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勇敢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训练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其次,教师可以要选择具有创新特点的写作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进行展开自由创作。通过这两种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进行语文写作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树立个性化作文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作文教学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的教学需求,只有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才能有效提升个性化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例如,当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的时候,就可以多写一些鼓励性的批语,激发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写作潜能。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课堂互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保证个性化作文教学效率。

(三)加强学生的想象作文训练

首先,教师可以在语文作文课堂教学中,播放一段恰当的影视资料中的故事片段,让学生对该故事的后续展开想象和延伸,以此来展开写作训练。其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想象作文训练的时候,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扩大学生的想象空间,同时又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和洞察力

现阶段,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着假大空的现象,而没有流露出真情实感。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力与洞察力。首先,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实践课题,让学生在业余时间用心观察我们的日常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多记笔记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随身携带纸笔,将观察到的、值得记忆的事物记录下来,积累写作素材。积累的时间越长,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越明显。

(五)重视学生优秀作文的展示

小学阶段的学生作文篇幅都不长,当学生完成作文训练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文章进行统一的批改与点评,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鼓励性评语激发学生对于写作的信心和积极性。例如,当学生写作时有着严重的丟字少字现象,教师就可以写出这样的评语“丟字就像下雨打漏伞,教师不愿你被淋”。这样的语言既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还不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更不会打消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反而还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认真严谨的修改作文。而教师也可以将学生的优秀作品或者进步明显的作品展示出来,让班级的其它学生进行借鉴与学习。这样,被展示的学生就会产生强大的自信,进而更加努力的进行个性化写作,而没有被展示的学生,也会从展示的作文中获得启发与灵感,也投入到个性化写作中。

(六)训练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

传统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总是以自己的标准来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评价。这样就容易导致教师辛辛苦苦修改好的作文,无法引起学生的重视,而学生不精无法理解教师的修改意图,还难以快速重塑写好作文的信心。但是个性化作文,又必须要重视作文的个性化修改,提升学生的写作质量。叶圣陶先生“有权修改自己的写作”这句话给到了我们启发,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自己作文的个性化修改。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让学生发现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并根据自己的想法去修改作文,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七)营造个性化作文教学氛围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营造良好的个性化作文教学氛围。首先,教师要突出學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大胆的发言,表达出自己的写作观点,通过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例如,以“妈妈睡了”为主题的个性化写作教学,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围绕“妈妈睡了”这一题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关见解的表达。当学生对写作重点有一个清晰的把握之后,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观点进行写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要想强化个性化作文,就必须要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树立个性化作文的教学理念、加强学生的想象作文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和洞察力、重视学生优秀作文的展示、训练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营造个性化作文教学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岳发勋.个性化视角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20):243.

[2]俞国方.试析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实现个性化作文的对策[J].小学教学研究,2018,(29):37.

[3]施会丽.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86.

作者:王春芳

第2篇:高中作文教学应对高考作文命题变化的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高考作文的命题也在不断变化,透过高考作文命题可以窥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中语文教师想要确保作文教学的质量,就要针对高考作文命题变化进行深入思考,把握命题变化的趋势,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转变学生的写作思路等,实现学生写作能力与成绩的提高。

【关键词】高考;作文教学;命题;策略

高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内容[1]。因此,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存在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統一的特点[2]。针对高中语文教学,教师需要重视作文教学,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体现个人的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3]。同时,在高考语文科目中,作文所占分值比重很大[4]。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与个人能力有关,而且与教师的教学质量存在紧密联系。高考作文的命题是存在变化趋势的,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对这一变化的方向、特点等进行把握,才能更好地开展作文教学,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5]。

一、高考作文的概述

在高考作文当中,最为常见的类型是给材料作文。这种类型的作文命题限制较为严格,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类型的材料作文也在向着话题作文方向转变,限制会变得更为宽泛。对于这种类型的作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确保找到最佳的写作角度,在行文的时候要做到严丝合缝。给材料作文可以训练学生写作思维的严密性,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严格的给材料作文逐渐暴露出限制学生思想的弊端,无法体现学生的写作个性与特点。

与命题作文相比,话题作文的写作体裁更为宽泛,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自己最为擅长的写作文体。相关统计显示,在话题作文当中,绝大多数优秀作文的文体为散文。高考作文的命题虽然越来越宽泛,看似写作难度出现了下降,却是对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全面考查,包括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材料整合能力等。话题作文带有不确定性,可以体现学生的写作个性。但是话题作文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语言个性化太过强烈,强点题情况严重等。

此外,在高考作文当中,还会有漫画作文这种类型。无论高考作文命题如何变化,都是与当下社会生活的变化、发展相关的。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将重点放在学生写作思维、表达能力的培养方面,并且强调写作的实践性与时代性,引导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不断联系社会发展和时代变化[6]。

二、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随意性较强

在高中作文教学当中,很多教师存在教学随意性较强的问题。一些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利用自己对于某一类文体、写作内容的偏爱来开展教学,将教师本人的喜好、兴趣等强加在学生的身上。还有一些高中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完全遵循高考作文命题来展开,教学缺少灵活性,高考作文写什么,教师就带领学生练习什么内容。这种教学缺少有效的思考,教师未能把握高考作文所要考查的能力是什么,导致教学的质量不高,也无法提高学生对于写作的积极性[7]。

(二)忽视阶段性训练

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的阶段性训练,在学生刚刚升入高中的时候就开始按照高考命题的方式进行写作练习。这会导致学生一时难以接受,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无法跟上教师的写作教学思路。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将作文教学的总目标分解为不同的子目标,可以在不同学年和时间段推进,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确保学生逐渐掌握写作的重点,慢慢取得进步。

(三)评价方式机械化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作文的评价较为重要,可以及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掌握接下来的写作重点。但是,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在作文的评价中存在机械化、程式化的特点。一些教师在点评作文的时候语言较为呆板,缺少个性与激情,也没有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激励,导致学生没有将教师的点评放在心上,单纯关心作文的得分。长此以往,这种机械化的评价会导致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完全当作一项应付差事的任务[8]。

三、高考作文命题变化背景下的作文教学策略

(一)明确教学本质内容

高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当中需要严格明确教学的本质。很多语文教师认为高考作文考查的是学生的表达能力,但是表达只是作文的一种能力,学生的表达需要依附于个人思维[9]。一些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文笔优美,技巧娴熟,但是内容较为肤浅,这与学生个人思维能力不足有关。当下高考作文命题变化的一大趋势就是更为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培养思维,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积累素材,多在生活中观察和体验,在生活中发现灵感随时记录下来。

(二)反对套作与迎合

一些高中语文教师未能正确认识高考作文的命题变化,在教学中投机取巧,出现了套作和迎合的情况。这会导致作文写作出现“一材多用”的情况,造成学生在写作的时候用其他文章进行拼凑,出现了千篇一律的情况。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在作文教学中坚定方向,不要迎合阅卷人的喜好等,也不要抱着“一本万利”的心态。

(三)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在高考作文命题不断变化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如果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更好地面对高考作文,就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选择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造更为生动、融洽的写作氛围与环境,不断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比如,2017年山东高考作文是针对一段材料进行写作,材料的主要内容是一家书店为24小时营业模式,每日走进书店的人有市民、大学生,也有外来务工者与流浪者、拾荒者等,书店从来不会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认为只要有人进入书店,自己的工作就是有意义的。在讲解这个材料作文当中,高中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生活化情境,提示学生思考,如在生活中是否经常逛书店,在书店中遇到过什么样的顾客等。学生可以在思考的过程中将材料中的内容与个人生活进行联系,并且在写作的时候融入自己在书店阅读时的感受、思考等。这种生活化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材料作文的主旨,在写作的时候可以联系个人生活,让作文内容更为生动,形象,真挚,不会出现“假、大、空”的情况[10]。

(四)合理转变评价方式

对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来说,教师在高考命题变化的背景下,需要不断转变作文的评价方式。教师应当积极动员学生参与作文评价,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公。学生通过自评,可以找到自己在作文寫作中存在的长处和不足。

此外,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不同的小组,让小组成员互相评价对方的作文,提出自己的想法,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交流。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在评价他人作文的时候也能学会欣赏,并且让学生提高自审能力,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写作和表达。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拓宽个人思维,也能提高观察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自评和小组评价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在学生遇到问题或者出现争论的时候,适当进行干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以免在作文评价中出现不和谐的问题。

四、结语

高中语文教师要掌握高考作文的命题变化,并且了解高考作文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高中语文教师积极转变思路,并且结合高考作文命题变化的趋势、特点等来开展作文教学,确保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较好提高,保证高中作文教学的整体质量。这样才能促进学生高考作文成绩的提高,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熊丙奇.从浙江“满分作文”事件谈专业与舆论在评价上的边界[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20,9(05):23-26.

苏尹祯.通过高考作文命题改革研究作文教学新思想[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09):111-112.

殷晓.任务驱动型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与教学策略[J].教育探索,2020(02):27-30.

张祖荣.增强应用文写作意识 加强应用文写作训练——试论在高考作文中应用文的命题及其应对措施[J].应用写作,2020(01):42-46.

张虹.从高考作文命题看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J].文学教育(下),2019(10):105-107.

高海芳,刘宏英.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作文教学探微[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05):114-117.

余树财.作文教学要回归生活——2019年高考作文命题评析及其教学启示[J].教育科学论坛,2019(28):24-26.

程丽娟.解码命题规律 有的放矢备考——2018高考作文命题初探[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2):49-51.

戴愉岳.高考作文给高中作文教学带来的思考[J].文学教育(上),2018(07):90-91.

刘庆龙.高考命题“城市化”:一个需要重新看待的问题[J].重庆高教研究,2017,5(02):30-36.

作者:蔡园

第3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基于个性化作文思考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部分。个性化的作文教学,不仅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关的策略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实践经验;作文策略;教学模式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体现学生的自我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还能够展现出学生的个性化要求,同时作文的分值在语文的整体分数中所占的比例较高,因此老师对于作文教学还比较重视。然而部分老师为了取得高分,出现了让学生背诵课文、生搬硬套的作文教學方法,这严重影响了学生个性化自我发挥和表达的能力。在新课改开展之后,传统的作文教学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当代小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个性化的作文教学不仅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下面就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关的策略展开研究探讨。

一、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的问题和不足

(一)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比例不协调

小学语文作文个性化教学虽然有一些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但是还是有很多问题存在。首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比例不够协调。大多数的语文教师会将理论知识放在第一位,没有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且,大多数教师是根据教学大纲来进行语文的教学活动,在作文的学习上经常生搬硬套。其次,教师没有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使得学生对作文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导致学习的气氛越来越差。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虽然理论知识是作文写作的基础,但是生活体验、学习状态、学习兴趣以及沟通交流也是写作文的重要因素。

(二)模板式写作过于死板

个性化的作文教学主要体现于学生的个性化特点,需要通过作文来体现自身的独特性,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彰显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思想特点。然而现如今大多数教师在对学生的作文教学中会使用套模板的方式进行讲解,通过各个作文的类型分析让学生按照规定的“范文”进行学习。如很多老师在学生考试前都会发放相关类型的作文让学生进行背诵默写,并对作文的写作格式、写作例子、写作方向进行强制性的规定,导致学生无法在考试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限制了学生再创造的能力。

(三)作文教学技巧单一,无法实现个性化指导

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不成熟,智力思维水平也处于发展阶段,生活的经历不丰富,对于世界的认知程度不高,对学习和吸收知识的能力也不相同,因此如果教师使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巧,很难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只会根据老师的要求去写作,根本不清楚写作的方法和目的,久而久之,只会出现大量的句子堆积的现象,作文没有想象力,也没有逻辑思维能力,只是低水平的模仿写作,大大降低了学生的个性化写作需求。

二、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基于个性化作文的策略

(一)加强作文写作的理论和实践的协调性

教师在进行作文写作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指导和教学,同时还要结合相关的实践经验进行融会贯通,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才能够真正达到作文写作的个性化要求。将小学语文写作的教学方法与个性化进行结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的写作体验,也就是写作的真实感受,需要小学生在写作时增强作文的真实性,充分利用真情实感是掌握基本写作技巧的首要目标,以情感人是小学生写作文最重要的情感体验。

(二)鼓励学生,提升学生自信心

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写作方向和思维点,有的老师看到“另类”的作文内容就会不假思索地“一棍子打死”,并未将学生的个性化进行分析和理解,这种行为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对作文顿时失去热情,无法再真正投入写作。由于每个学生的作文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在语言表达上虽然存在着问题,但是他的作文思想观念很新颖;有的学生在表达方面的修辞十分到位,但是他的思想观念和想法不够有创意。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看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作文中表现优秀的地方要及时进行表扬,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不断鼓励学生真正投入写作。

(三)丰富作文写作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老师要根据小学生自身的身心特点,来不断创新和改变学生写作技巧,通过个性化训练帮助他们建立个性化的写作思维方式,不断进行指导和丰富他们的写作内容。首先,老师可以选择一些范围广、空间大的写作题目,从而让学生从更广阔的范围来搜集写作的素材,不断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激发自身的个性化思维,同时再结合教师的合理指导,让学生在一个轻松舒适的范围内完成自身的思维向文字表达转换的过程,从而做到将自身所想转化为文字表达。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户外的观察活动,例如对户外动物的观察、对于景色的观察,从而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进行作文写作,有利于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能够不断提升和改善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个性化的作文教学能够充分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首先教师要做到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体验相结合进行作文写作,促进学生情感表达,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做到真情流露。其次,老师应当适当去表扬和鼓励学生,找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和不足,将鼓励和教育相结合,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最后,老师应当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技巧进行个性化教学,不仅能够让水平不同的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特点,还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提升学生作文写作表达能力的同时体现自身个性化特点。

参考文献:

王勇忠.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方法的创新实践[J].学周刊,2020(9):77-78.

作者:苗小琴

第4篇: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考

小学作文教学有很多好方法,只要应用得当,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就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入门教学――积累材料

如果学生脑子里没有词、句、段等基本的语言材料,没有相应丰富的词汇、多样的句式段式储备,写出来的文章又怎能做到用词确切,表达流畅,语言生动呢?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平时如何培养让学生积累材料呢?

一是熟读成诵,积累词句。小学阶段是人生中记忆力最旺盛时期,朗读和背诵,是学习语言的好办法,能发展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生理解文字的能力,促进写作,规范学生的书面语言,积累语言。在课堂上训练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要求学生要读得准确,读得有感情;通过背诵,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辞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又能从中领悟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方法,这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二是要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要写好作文,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心理学表明,儿童天性好玩好动。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征,有计划、有目的组织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春游活动、读书活动、演讲比赛、看电视、听广播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农村学生朝夕面对的青山绿水,常有摘野果、捉小鱼的乐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学会捕捉生活中精彩的瞬间,把丰富多彩的事物记下来。

三是创设条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充满自信地走进阅读,是为写好作文播下收获的种子。农村孩子手中可供阅读的课外书籍少之甚少,在这种状况下让学生去阅读,去积累词汇,无疑是纸上谈兵。为此,我在班级中增设了“图书角”,让学生尽可能地把个人的藏书拿到这里来,此外每到假期我都将给学生布置一道特殊的作业,那就是让家长给自己买一两本有意义的课外书籍,甚至还推荐性地开出书目,从而使家长们由没有习惯为孩子买书变成一种自觉的习惯。

四是要注意引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采蜜本”,鼓励学生把课内外读物中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摘抄下来,也可把对文中主人公的评价及自己读完后的感受写出来,随时翻阅欣赏、细细品味。或引导学生把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事,分门别类用日记或片断形式记下来,也可以用小卡片的形式摘录下来,还可以开展比赛活动等等。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营造作文氛围,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

二、热爱写作――兴趣培养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一是讲明道理,引起兴趣。教师要让学生懂得,作文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生活离不开作文。如学校要评选“优秀少先队员”,我就在班内开展了评选活动,选出优秀少先队员,然后让同学们讨论他为什么是“优秀少先队员”。最后我提出一个作文题目:记一名“优秀少先队员”。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了,也觉得写文章是实际生活的需要,就有了作文的兴趣和自觉性。

二是将作文教学巧妙地赋予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小学生活泼、好动,在玩中学,学中玩必定能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三是用富有魅力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在课堂上,我先将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提出问题:“谁能把这个故事完整地写下来?”并鼓励学生放开胆子勇敢地写。可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学生一听,个个迫不及待,互不示弱,拿起笔一鼓作气地将故事完整地写出来了。并且多数学生写得都很具体、生动,有些学生还增加了一些情节,使故事变得更有趣。通过这样形式的训练,学生既感兴趣,写作能力又得到了提高。

四是在教学中应将起点放低,激发他们写作积极性。学生写作时每一点成绩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他们从教师对待这些成绩的态度中判断老师对他们期望值的高低,老师要用诚恳的态度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成功。根据小学生喜爱表扬、鼓励的特点,每次习作要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要时刻抓住学生作文的闪光点,要及时发现学生作文的进步,及时鼓励学生,对差生更不能忽视,要努力去发现作文中的亮点,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作文进步的喜悦,增加写作的内动力,从而使学生爱上作文。

三、提升水平――讲解评改

我认为作文是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作文批改可看作是一种阅读的交流、一种心灵的沟通,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批改中,让作文批改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场地。

一是指导学生自己修改。学生写完作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要求学生首先检查自己写的选材内容是否合题意。然后检查有无错别字,句子是否通顺、连贯。哪些地方需要补充,哪些地方可以删去。最后把自己认为满意的一篇好文章,工整地抄一遍,使学生养成自我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二是指导学生相互改。教师要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要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们听,请同学们提出意见帮助修改。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又能使他们的作文进一步完善,起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作用。

三是教师要认真批改,并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对观察细致,表达得体,富有创见的作文,必须给予充分的肯定,写上赞扬、鼓励的批语。对语句不通或词不达意的作文,教师更应该重视。对这类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要适当降低要求,最好叫学生当面批改,不能不改,更应该详改,这样才能逐步填补他们过去缺陷的知识,使他们建立作文信心,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非一日之功。作为一名乡村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使小学作文教学不断提高,从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

第5篇:对高三作文教学的思考

6月11日至18日,有幸参加了2014年湖南省高考语文作文阅卷。结合两次阅卷期间的学习、揣摩、交流、思考,浅薄地谈谈对我校高三作文教学的建议。

1、注重审题。本次作文立意的角度多,而且作文题当中有“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的提示,所以我认为只要观点从材料来都是可以的。本此作文评分标准也有修改,那就是将一类文“切合题意”,改为“符合题意”,一类文和二类文对审题的要求相同。但并不是说审题不重要,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在审题立意上区分了档次。“用信念和意志铸就人生”,我认为是我看到的比较好的题目。其中有三点都包含了“心”、“个人努力”、“风景”。而不少考生只立足于其中的一个方面,有的甚至写“我的家乡”,或者“风景这边独好”,虽未判为偏题,但只触及材料的皮毛,与中心离得很远了。阅卷中看到一篇题为“哑巴说瞎子看到了彩虹”为标题的作文,他论述到:“曾看到这样一句话,还以为是一句笑话,后来才明白其中,只要用心,瞎子也能看到彩虹。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本次阅卷整体上考生切中题意的少,当然完全偏离题意的也少。在阅卷当中,通过题目揣摩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初步判断作文等级是很普遍的阅卷经验。

2、注重说理训练。整体感觉学生越来越不会写作文,言之有物的也不多。不少考生句与句之间缺乏关联,段与段之间没有联系,整篇文章未紧扣自拟题目,自拟题目与作文材料关系不紧。而这一次特别点出了两类文章,一类被核心组称为“华衣裹尸”或“老和尚的百衲衣”,语言华丽,但主要是材料堆砌,没有强有力的分析说理,对这类文章特别打压;而另一类语言稍朴实,但论述有力的却得到青睐。

3、文体意识要加强。其实这次命题有一个小变化,那就是出题时要求为“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其实出题人已经暗示这次比较适合写记叙文,但整体上记叙文还占不到所有考生选择的20%。而我们不少考生在作文时仍存在文体不明的情况,有的就每段以“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为开头,然后加一个示例。在阅卷当中,真正出漂亮的并列式分论点的学生都不多。我们高三每一次模拟考试,都允许学生写记述文或议论文,这一做法存在一些弊端,不少考生只选一类,或者两类居中长期文体不分。能不能在模拟考试中,先分后总,先专考几次记叙文,再专写几次议论文,纠正学生的问题不分问题,后面再两类文体和练。在阅卷中,发现一些明显为美术、体育专业学生写的文章,特别是美术生他们结合自己的专业训练感受写记叙文,都判了比较高的分,整体上比学了三年的文化生在作文上的得分还高,这一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4、模考阅卷评分要注重区分度。高考这两年平均分都为42点几分,今年比去年略低,这可能会成为一个趋势。我们平常阅卷不防也参照这一尺度,但要注意的是要拉开距离,注意区分度。阅卷老师要有自己的标杆,也要让学生基本熟悉评分尺度,让他们在每一次作文后知道自己进步在什么地方,不足在哪里。没有必要因为深温或降温刻意改变评分标准,把作文作为总分高低的调节剂,让学生搞不清作文应该怎样提高。

5、注重书写。短短9天时间,一天学习掌握标准,后一天扫尾,在差不多在7天时间内每位老师要阅卷3000份。虽然限定了速度,从最开始的50秒到40秒,到最后的25秒,但是后面老师都很疲倦,基本上是机械作业。所以书写成为一个看似不太重要的重要标准。整体感觉书写工整的很少低于40分,书写潦草的很少上50分,因为老师们总会存在这样的心理,书写漂亮的可能是学习比较认真的学生,从漂亮的字迹当中寻找优点;从潦草的字迹中吹毛求疵。而且阅卷中会存在一定误判的情况,好作文没有被发现,差作文得了高分,误判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考生字迹引起的。特别是在阅卷时,为了阅卷方便,显示的比例都调整为68%左右,也就是说电脑中看到的字迹比你在试卷上的还小些,所以对那些写蚂蚁字的学生一定要纠正,他们在阅卷时会吃亏。

6、培养学生健康的思维。在本次阅卷当中,发现了比往年多得多得自杀文,少数考试思维偏激,或者不健康。有刻意求新,用甲骨文或韩文写的,甲骨文那那篇很多老师都很佩服,翻译出来后还基本符合,但核心组只判了36篇;有自言自语、调侃老师的,基本判了0分;有认为“这是最傻村官”,但评价为“有些事只能说不能做,有些事只能做不能说”,判分很低。阅卷时,一篇文章让人感受到这位考生思想积极(有普遍的价值观),学习勤奋(读了很多书)、学习认真(字迹一丝不苟)、灵活聪明(有闪光点),能够看到以上的一点或几点,老师们肯定会动一些爱才之心,作文肯定也得人青睐,反之不然。

7、材料积累方面。有老师调侃作文里都是感动中国人物,教材里的苏轼、李白。虽然说这些材料不是不可以运用,但感觉这些材料有点像万金油,而不少考生对材料并没有深入理解,也没有个人独特思考,所以让人感觉很烦。我觉得可以建议每位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深入掌握一两位人物,掌握他们一两件具体事例,把事例写深、写精,写出独到,如能这样,一定能让人眼前一亮。

感觉考生作文整体水准不高,34万份试卷当中,50分以上的比例并不高,虽然提高考生作文成绩非一日之功,但我觉得提高的空间很大,也并非无章可循。

第6篇:我对作文教学的思考

小学生提到写作文,特别是农村孩子写作文,出现最普遍的反映就是“没东西写”;教师批改作文,感受最深的也是学生作文太过“骨感”。学生对作文缺乏激情,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无奈,是小学作文教学中最容易出现的状况。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过于局限课本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太过于局限课本。大多数教师都认为,按照课本教,不会有错。其实,作文教学就忌讳框框条条的束缚和写作方法的机械教学。这样不仅抹杀了学生写作的激情,更扼杀了学生的自由思维带来的创新性。面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不在乎用华丽的辞藻、不在乎有相当系统的思维性,只要合乎天性,贴近生活的真实性便可。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挥其形象思维能力,只要求能把一件物品描述清楚,讲述一件事情让人明白,但前提是真实性和原创性。这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能力,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遵循儿童思维的发展规律。

其次、缺乏互动交流

现在的小学作文课,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填鸭式教学。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过少,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得到教师的鼓励和适当的纠正的机会更少。学生上课主要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教师不太顾及到学生的感受,处于一种盲目教学状态。

再次,题目要求雷同

现在的小学作文课上对作文题目的要求相对过严,不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限制了学生的思路,不利于思维的充分发展。作文题目的雷同导致了学生写作内容的雷同,这是必然趋势。学生对该题目没有一定的社会经验积累和素材,或者不感兴趣,就开始参照作文书,导致雷同现象。

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改进呢,我觉得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提倡自由教学

思维具有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不能被统一。在作文教学上,应该多让孩子使用比喻,这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前提。所谓的比喻其实就是对比,找出万物之间的相似之处和联系。不能用课本上的框 1

架固定了儿童的思维能力的自由发挥,多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多学多观察。叶圣陶先生曾提出:作文教学首先强调生活的积累,其次是精蕴的探求,最后才是表达的技巧。对于小学作文教学,仅仅是教学生一些基本的东西,重在于培养学生对写作的爱好,而不是培养一个作家。其实,儿童天性爱玩,对于有趣的事,充满好奇。这些都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必须注意之处,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可以在小学教学中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教师多采取交流式教学法等形式比较自由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形象思维的力量,对比较抽象的字、词、句、段,尽可能引导学生依靠形象思维去理解。并配合形象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多利用多媒体,让声音、图片拓展学生思维。

(二)遵循思维规律

儿童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是需要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儿童只有逐步从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导的思维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概括性为主导的思维形式,才是教学进一步深化的关键和主要目的。在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巧妙地加以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在学生作文的实践中,在正确学生对于事情的感性描写外,适当引导学生组织语言和对文章结构逻辑的初步涉足,引导学生把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巧妙结合,对于作文的教学有进一步的重要意义。

(三)培养创新能力

不要太过于拘泥学生作文题目,发挥学生的自我创新思维能力。语言也不要太过于拘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对自然生活的观察,贴近生活,巧妙运用一些比喻、拟人的形象描写写作手法,加深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在足够掌握经验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从而,在作文教学中,增强学生创新的信心,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观察生活。

以上是自己在教学的实践中得出的一些心得体会,我认为能做到这些,并达到应有的效果,学生作文水平就会有所提高。2

第7篇:关于创新作文教学的思考

翠屏区南广镇中心校 王齐林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及素质教育的推进,传统作文教学背景下的作文教学弊端日益呈现,作文教学现状亦不容乐观。学生写作表现在作文中,往往是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不会措词,其问题的结症是我们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形式,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习惯于老师给他们命题、提示,甚至提供题材。这种照葫芦画瓢的结果是: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没有任何新意。作文教学没有创新,就没有创新作文。

一、回归生活与自然,强化作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在教学中,我们有义务教会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这也是作文教学能够胜任的使命。可以说,亲近自然是作文教学的手段,更是作文教学的目标。当学生为一草一木而感怀的时候,当学生为一山一水而动情的时候,他们的作文便有了需要表达的思想,而他们的人格、他们的情趣同样会得到一次难能可贵的提升。

新课标在关于写作教学的建议中就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尝试和努力。

首先,教育学生关心生活,亲近自然。我们应该把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与课外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比如组织一

些参观、访问、游览活动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作文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做到“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其次,作文要贴近生活、表现生活。根据作文教学与生活联系的原则,可以大力提倡学生写自己熟悉的、有感悟的东西,努力发掘并表现身边平凡生活的美和意义,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只要有了生活的底子,有了对待生活的正确态度,有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学生作文自然就会血肉丰满,有真情实感了。虽然它也许还很稚嫩,但它毕竟是一种真实的、鲜活的、可贵的生命的活动,是创作主体个性的张扬。记得某年高考以“战胜脆弱”为话题的作文,居然有7%的考生编造父母“去世”之后自己如何“战胜脆弱”的“感人”故事。其实,哪怕是写高考前自己克服困难、复习时的坚持、同学师生间互相关心鼓励时的坦诚等这类看似俗套的选材,但因为它是亲身经历,便有了真情实感的芬芳,也远比那种编造父母去世之类看似惊天动地,实则空虚无物的选材,更能打动人心。

二、贴近学生实际,优化作文指导艺术

教师在指导习作时,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优化作文指导艺术,逐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我认为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四方面。

1.培养良好的写作兴趣,养成每天习作的习惯。“兴趣是先导。”要采用多种办法激发学生写话、作文的兴趣。如用美丽的风景、高兴

的时刻、同年龄小伙伴的佳作,激发学生的爱慕之心:也想写一写、试一试。鼓励学生一有想说的话,不论是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就把它写下来,每天写一点。教师对写得好的要表扬,对敢于写的要鼓励,对不大敢写的要帮一帮。于是,渐渐形成写话、作文的风气,在老师的指导下越写越多,越写越好。学生在老师的不断鼓励中看到自己的成功,培植了自信心,期待下一次的成功。久而久之,他们就对写话、习作有了兴趣,并养成了习惯,那么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2.关注学生的想象力,肯定学生有创意的方面。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一旦让它释放出来,会给我们一次次惊喜!所以我们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想象力,激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创造之母。”平常,可以通过写想象作文来培养学生敢想、爱想、会想、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让学生给一些学过的课文续编情节,看图编童话故事,想象未来的自己以及科幻故事等。在这个过程种既要及时肯定表扬学生有创意的方面,又要给予方法上的指导,以防止学生恣意漫笔、天马行空、毫无章法的反复试误,乱写一通。

3.教育学生自读作文,做到作后自行修改作文。文章是写出来的,好文章却是改出来的。所以指导学生自行修改十分重要。要教育学生写好之后要多读、多思、多改。修改作文的过程,正是修正思想的过程。久而久之,自然会写作文了。

4.鼓励学生大量阅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我们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就要引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爱读书、善读书、读名著的习惯与爱好。另外,要提供机会让学生对阅读后的感想发表看法,

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阅读的感受;也可以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一方面是检查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同时也为学生相互交流提供素材。这样,学生的阅读量增加了,阅读知识丰富了,写作也就自然有了保障。

创新作文教学,解放每个孩子充满灵性的思维和灵魂,让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真实的作文安营扎寨,我们老师责无旁贷。

第8篇: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标准的提出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指出了方向,我所解读出来的信息是:“积累+兴趣=习作”。

积累是习作的基础。积累包括阅读积累、生活积累、写作方法与技巧的积累等。阅读积累培养的是学生的语感,生活积累能为写作提供素材,写作方法与技巧的积累能使学生在习作的天空中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兴趣是习作的保障。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体会到在习作时有快乐,有开心,有感动,有幸福,有温馨,他们才能乐于表达,才能写出属于他们的好作品。

一、积累:

1、阅读积累:

阅读积累要从语文起步阶段开始。

低年级时,借助语文报、作文导报等资源,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

利用好班级环境,做好阅读启蒙。从一年级开始,我班的每位同学就都订阅《语文报》,每天的早读时间,就是学生的读报时间,每天清晨学生不仅从朗朗的读书声中,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美妙,还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读报体会。

中年级时,引导学生读书。三年级第一学期放假时,我们推荐学生利用假期读两本儿童类的小说。开学后,为了让读书活动能延续下去,我让学生们把他们读过的小说带到了课堂。学生们纷纷利用下课时间去阅读小说,勾起他们阅读的欲望,在班级当中形成了浓厚的读书氛围。什么杨红樱系列、伍美珍系列、《昆虫记》《青铜葵花》《草房子》等等,在我班的桌面上都能看到,不止孩子们享受了一次读书的盛宴,连老师们也跟着一饱了眼福。

2、生活积累: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希望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世界。因此,我鼓励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不断地积累作文素材。

有一次,下午第三节课时,天突然暗了下来,窗外飞沙走石,树摇叶舞,一场暴风雨眼看就要来临了,我发现好几个同学停下了笔望向窗外,我本想批评他们,但转念一想:何不利用这次机会让他们好好观察一下呢?于是,我让学生们都停下了笔,望向窗外,提醒大家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同时,家庭作业也临时改成了小练笔。第二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方式,真实地记录了这次雨加冰雹的天气。过了几天,在写一篇关于“爱”的主题作文时,孙荣金同学就把雨天奶奶心疼自己,背着自己回到家中的事情写了下来。习作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温馨的画面:雨水汇成了小溪,奶奶背着孙女,孙女打着雨伞;到家后,孙女给奶奶拿毛巾、帮奶奶换衣服,给奶奶倒热水,把自己和奶奶之间的“爱”表达得淋漓尽致。我发现一次生活的观察、体验,就是一篇优秀的习作

周冠阳同学每天都用自己的眼睛仔细地观察着班里的每一个人,他把班级发生的一些小事记录下来,试图写出自己的小说。王兆轩同学能够经常性地把时髦语言写到自己的习作当中,爸爸、妈妈、同学是他习作中的主角,爬山、开party、帮助他人、旅游等是他的生活积累。从他的一篇篇习作当中,你就可以了解他的爸爸和妈妈,了解他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到他的幸福与快乐。

3、写作方法与技巧的积累:

曹志刚老师有一个观点“作文不是教出来的。”我举双手赞同。如果作文教学只是靠两周一次的作文课,我想效果是不会太好的。我们要利用好教材这个资源,把写作方法和技巧的训练巧妙地穿插到阅读教学中。

例如:在教学第一单元时,我觉得《火烧云》这篇课文在写作方法和技巧方面有比较突出的特点。所以我在讲课时侧重引导学生分析写作方法,之后,我让学生闭上双眼,为学生

范读课文后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谁给你带来了这样的美景?使学生体会到,好的作品能够为人们描绘出用画笔都无法勾画出来的美轮美奂的自然景观,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习作中学生或是运用丰富的颜色描写,或是运用排比句式进行细节描绘,或是侧重变化的动态描写,都能够把分析课文的所得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虽然大部分还有些生涩,不够完美,但我坚信,只要学生敢于尝试,总会有进步的。

二、兴趣:

1、创造生生互读互评的交流平台:

学生的每次习作都是写在一张稿纸上的,收上来后,我先批阅。大纲中指出:第

一、第二学段可从写话、习作入手,以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因此,我在批阅作文时总是以鼓励为主,所给的分数也是比较高的。对于写的比较好的习作,我还会为他们贴上小花,以资鼓励。

批阅好的作文,我会装订成册,放到班级的公共书桌上,以供同学之间交流传阅。每次有新的作文出现时,学生就会三三两两地围坐在那里,对习作指指点点、品头论足。作文好的同学,每每都是喜上眉梢的;被指出缺点的同学则受到刺激,感到不好意思,大有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意思。一打装订好的习作,经过无数同学的翻阅,有的卷了边。有的掉了角,但我一点都不心痛,从这些伤痕累累的作文纸上,我看到了学生作文进步的希望。

四、批改作文时的滋味:

什么是作文?曹志刚老师是这样说的:作文是生命,是心灵,是情感,是尊严,是荣耀。作文是本真的袒露,是压抑的冲动,是秘密的公开,是温馨的表白,是内在的觉醒,是跳跃的音符。听起来好美,批起来好难。我特别理解为什么小学阶段作文不叫作文,叫“习作”了。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的水平是真真的有限,全班二十五名学生的习作只有两三篇还像个样,其他的我只能逼着自己往下读。怎么办?学生写了,忍着看也要看,不想批也要批。我把武功中的“忍功”发挥到了极致。为了鼓励学生,我尽量从那二百多字里面去找有用的句子,把它们圈画出来,并写上旁批;如果遇到像样的好句子,那更是大大的夸奖一番,期盼着下次会遇到更好的句子养养眼,当然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互读交流时,能够从那些红圈圈中得到启发,有所收获。

经过一段时间的忍耐,我发现学生会说话了,偶尔还能从众多的习作中读到几篇我认为好的,慢慢地,批改作文已经不再是我的负担。习作已经成为了我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的一座桥梁。

第9篇:中学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文教学包括讲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大内容。一般的语文教学方法是将讲读课与作文课完全分开来进行教学,认为两者联系并不十分密切,而且也很难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于是在讲读课上只进行范文教学,不搞作文教学,关于作文教学的内容或存在的问题则放到作文课上去教授、解决。其结果,无形中留给学生一个错觉,似乎讲读课文与写作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的学生甚至更错误地认为不上语文课照样能写好作文。根据这些情况,多年来,我在讲读课上努力探索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大胆实践,除结合讲读课进行改写、缩写、扩写、补写(想象片段)、写作读后感等多种作文的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之外,还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首先,提供材料,积累资料。?

目前,无论统编初中和高中的语文教材,还是我们的省编初中语文教材,其入选范文,总体上说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今文章的水平。这就为在讲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运用范文向学生提供写作材料,帮助学生积累写作资料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学生在写作文,特别是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往往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写。这除了缺乏生活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阅读面太狭窄,知识贫乏,占有的写作资料太少。根据这种情况,在讲读课中,我特别注意将范文中的内容教给学生作为写作材料,作为学生写作的“流”。譬如,我把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吴晗的《谈骨气》、鲁迅的《〈呐喊〉自序》、陶铸的《崇高的理想》,以及江泽民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等课文中关于爱国主义方面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英雄事迹、理论阐述及名言佳句等介绍给学生;对《廉颇蔺相如列传》、《荆轲刺秦王》中廉颇、蔺相如、荆轲等历史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颂扬或批判。这样就为学生写作以爱国主义和革命理想为内容的作文提供了材料。同时,我在讲课时,非常注意启发学生对范文中提供的写作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加以灵活运用。如省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说“勤”》(作者林家箴)列举了大量事实:马克思用了40年时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其中做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终于写成了《资本论》;司马迁从青年时代起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才完成了被誉为“千古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课文中的大量材料,使学生们无论从感性上,还是从理性上,都深刻地懂得了“勤”能出成果,“勤”能出智慧和“勤”能补拙的事实和道理。这不但激发学生去勤奋学习,而且使他们掌握了大量的写作有关“勤”与成就、智慧及补拙的事实材料。?

我觉得,利用讲读课向学生有意识地提供作文材料,提高了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和灵活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和写作文的兴趣,读写结合,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水平。?

其次,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技巧。?

在讲读教学中,许多教师经常是从鉴赏的角度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作品的写作特色。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如处云里雾中。在学生的眼里,他们总觉得课文中的那些写作技巧是与自己的写作实际无缘的、用不上的“阳春白雪”,因此,学生对教师们津津有味地讲解范文的写作特色不大感兴趣。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求把讲解范文的写作特色同引导学习和运用范文的写作技巧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范文的写作技巧中吸取写作经验,然后逐步地将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例如《荷花淀》、《百合花》、《药》、《苦练》等课文中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是作品的一个重要特色。我在讲解作品的那些写作特色时,密切联系学生描写人物时往往只满足于人物动作的笼统抽象的描写而不能给人以具体且细微的形象这个实际,在启发学生体会课文中关于细节描写的内容时,非常明确地告诉学生,细节描写成功的关键,一是用好动词,二是抓好动词的修饰语的运用。如鲁光的《苦练》(浙江省编语文教材)中有这样两段关于人物的细节描写:?

袁伟民从筐子里抓起一只球,突然向她扔了过去。招娣敏捷地往后退了几步,稳稳地将球垫了起来。不等她站稳,“砰”的一声,又一个球从教练手里飞到她的左边。她斜身飞一般地迎了过去,球垫起来了,人却摔倒在地上,她就势一个滚翻,又从地上站了起来。?

她的加练任务是救十五个球。如果失误一个,就算负一个球。她玩命似地向球飞扑过去,滚翻起来……渐渐地,她的双眼发沉了,脸色苍白了,但她仍然不顾一切奔跑着,飞扑着,滚翻着。当救起第九个球时,她倒在地上起不来了。?

这里连续的动作细节描写之所以出色,关键是运用了一连串恰当的动词,以及用来修饰动词的状语。学生对动词的运用比较重视,而往往忽视对修饰语即状语的运用。指出这两点后,就指导学生进行描写人物动作细节的单项训练,如写《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思考》、《栽树》等作文,规定其中必须要有一两个关于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镜头。这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作品中细节描写的艺术特色的理解,而且初步掌握了一些描写人物细节的实际本领。这种教学,由于教学目的明确,教学过程是课文与作文的结合,教学效果自然好,教学效率也高。此外,还可以根据一些范文的写作特色,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在叙述中进行插叙,采撷诗词,运用典故、故事、传说等表现手法,这对培养学生学习写作复杂记叙文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写作复杂记叙文的能力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在讲读教学中,对作品中的局部写作特色加以理解,并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是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那么,能否利用一些优秀作品全方位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呢?我的回答也是肯定的。譬如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从艺术性上看,文章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接着紧紧地联系唐庄宗盛衰转化过程的实际,进行扬抑结合的对比论证,在论证过程中又通过严密的推理,逐层深化论点,最后又使观点升华:“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这篇文章,对指导学生写作议论文,特别是写作读后感文章,有着非常直接的借鉴作用。作者在论证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仅理足气壮,而且通篇结构甚为严谨。所以,《古文观止》的编者吴楚材和吴调侯评点这篇文章说:“起手一提,包括全篇之意。次一段叙事,中后只是两扬两抑。低昂反复,感慨淋漓,直可与史迁相为颉颃。”清代文学家沈德潜则评论说:“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伶官传序》不仅在论证的内容上抑扬顿挫,而且在文字的语势上也是抑扬顿挫的。文章时而高昂,时而低沉,具有章节变化之美。明代文学家茅坤以“此等文章,千年绝调”来赞誉《伶官传序》,这是深得其中真谛的。所以,我教学这篇文章时,常常从文章学的角度指出其文的奇妙和高超,启发学生从文章的结构、立意、语言、论证方法等多方面地向《伶官传序》学习。后来,学生在写作时,既有模仿,又有创新,学生们普遍感到对写作读后感的指导和启迪极大,受益匪浅,甚至觉得终生管用。对于优秀的中外名著,如果我们能从文章学的角度指导学生的作文,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教活了,学生也学活了,语文教学的质量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上一篇:一周工作计划总结表下一篇:科普宣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