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员代表讲话稿

2022-06-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裁判员代表讲话稿

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在新一届政府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之际,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总结工作,分析形势,明确任务,很有意义。在这里,我谨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向与会的代表和同志们致以亲切的问候!

多年来,学会围绕党和政府工作大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机关党组要求,不断创新研究机制,突出重点,深入调研,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生态绿色行政、政府信息公开、构建政务服务体系、推进效能政府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和建议,发挥了参谋咨询的积极作用。同时,协助有关部门和地方开展政府改革管理创新实践,努力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成果。学会坚持严格管理,加强自身建设,凝聚力、影响力和服务能力有了新的提升。接下来,王澜明同志将代表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向大会作报告。希望大会深入总结五年来的成绩、经验、规律,认真谋划下一步工作思路,为学会的创新发展、科学发展、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下面,我就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进政府改革创新、加强学会自身建设,讲几点意见。

一、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迫切需要推进政府改革创新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本届政府开门做的第一件大事。同时,落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释放制度和机制红利,同样需要进一步推进政府改革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就像箭在弦上,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一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客观需要。过去30多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也要清醒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新阶段,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越来越凸显。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保持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进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关键还是要推进改革。其中十分关键和紧迫的一项工作,就是改革创新行政管理体制,不断克服体制机制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努力推进政府管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手段创新、作风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全面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二是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任务的迫切需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都提出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任务,并作为改革开放事业的一个重要环节。经过多年的探索努力,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成就,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但也要清醒看到,全面改革中涉及的一些深层次问题,都或多或少与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有关;一些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问题,甚至成为制约其他领域深化改革的绊脚石。为此,必须继续加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力度,为全面深化改革扫清障碍。新一届政府组成以来的这次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突出的特点是把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有机结合起来,把职能转变作为核心,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和抓手,已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但也要看到,工作和成就都是初步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还有十分漫长的道路要走。

三是建设现代化、服务型政府的迫切需要。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任务。推进行政管理科学化、现代化建设,是一个重大的时代命题。今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强调,要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同一天,李克强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提出民生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法治政府和简朴政府的概念。总书记、总理提出的这些概念,比较系统地构成了现代政府的内涵和特征。怎样建设服务型政府?怎么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不仅总书记、总理十分关心,社会各界也十分期盼,急需我们加大研究和工作力度,认真回答、加以破解。总之,就是要通过深化政府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不断完善行政运行方式,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效益、效果,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

二、着眼构建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重大问题研究,多出高水平、高质量成果

构建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是一个崭新的事业,没有先例可循。当前,行政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每一项改革都涉及权力运行和利益调整,矛盾、问题错综复杂,各种理念、思潮激烈碰撞。政府改革创新的阻力和困难前所未有,改革决策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前所未有。在这个过程中,尤其需要行政管理学会等研究机构,以客观的态度、开阔的角度、前瞻的视野,发挥专业优势,加强调查研究,深入思考问题,提供高质量的改革思路和系统化的政策建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特别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一要深入研究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目前,十八届二中全会确定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任务已基本完成,但政府职能转变依然任重道远,这项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次改革,强调把“放”和“管”两个轮子都要做圆。一方面,取消和下放不该管的审批事项,让市场的归市场,社会的归社会,释放市场和社会的活力。另一方面,改善和加强政府管理,把该管的事管住管好,加强市场监管,加强基层监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在搞活微观经济的基础上搞好宏观管理。下一步“放”和“管”两个轮子怎么运转好,怎样才更有效,需要继续探索。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意见》,这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全会精神,衔接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工作的重要举措。为此,还要进一步研究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职能配置和责权关系,努力实现科学配置;进一步研究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创新,通过制度安排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研究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不能简单照搬国外做法,而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立足我国现实国情,提出的意见建议,既要“好看”,还要“管用”,具有比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要深入研究机制优化和管理创新问题。要研究建立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按照政府的决策执行监督既相对分离又相互制约的要求,创新监督问责机制,完善绩效管理体系。要研究加强政府执行力,完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机制,理顺权责关系,做到既有分工又能协同。要研究政府治理能力建设,形成公共服务发展的新机制,利用市场机制、创新供给方式,积极稳妥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要研究完善基层政务服务体系,再造行政流程,缩短办理时限、规范程序、优化流程,不断提高行政服务水平。要研究建立政府网上服务机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服务渠道,优化服务环节,通过信息化促进业务观代化,使信息服务实现更全面的互联、更智能的应用,更加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

三要深入研究加快转变政风问题。本届政府明确提出建设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法治政府,这既是政府改革创新的目标,更是转变机关作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要研究怎么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激励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敢于担当,勇于突破观念障碍和利益束缚,敢于趟险滩、啃硬骨头。要研究怎么更好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培养为民服务理念,把群众需求作为创新的重点,创建为民服务的体制机制、渠道路径和工作方式。要研究“官民互动”和“政社互动”的有效形式,积极引导群众参与政府管理和相关决策,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三方边界清晰而又互动合作的生动局面。要研究如何让行政权力在法律和制度的“笼子”内运行,贯彻依法治国精神,用法治思维创新政府管理,健全和完善政府决策程序,推行政务信息公开,确保从行为到程序、从内容到形式、从决策到执行都符合法律规定。要研究如何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将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与政府内部监督结合起来。

三、以建设一流政府智库为目标,苦练内功、强化自身,不断提高服务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智库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作出批示指示,要求加大智库建设力度,为中央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行政管理学会挂靠国务院办公厅,接近行政决策中心,具有其他学会和研究机构没有的优势。要立足自身实际,明确政府决策参谋助手的定位,以建设政府一流智库为目标,不断加强学会自身建设。对此,我提几点希望。

一是更加重视学习,打牢理论基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加强理论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要准确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创新的最新精神,掌握中央在新时期提出的重大理论、重大战略和重大部署,以及新一届政府提出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确保研究活动始终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开展。要深入学习行政管理和相关学科知识,研究行政学和公共管理理论发展趋势,借鉴各国行政改革的经验教训,总结我国近现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行政改革经验。要认真学习中国历史、中共党史、行政史,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社会中治国理念、文官制度、巡察体系等方面的精华,做到了解国情、洞悉传统、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为研究建设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系打好理论基础。

二是更加贴近现实,明确主攻方向。既要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和路线方针政策,做好政策解读和对策研究,又要立足国家战略和发展大局,深入研究行政管理体制中的系统性、前瞻性问题,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有机结合。要以问题为导向,及时掌握党和国家关注什么,着急什么,多研究政策之所缺,多解答管理之所难。要围绕政府改革创新的主要议题,深入调查研究,在调研中开阔思路,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通过总结各地改革实践,探求行政管理规律,把研究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改革动议和实施方案。要明确工作重点,紧扣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热点难点,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发挥专业特长和平台优势,多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三是更加重视协同创新,凝聚各方力量。在行政管理相关研究领域,目前有多个学会、研究会,还有众多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学会能不能树立自己的独特地位,关键还是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学会联系着一大批学有专长、术有专攻的专家学者,同时联系着富有实践经验的政府工作人员,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关键要有效调动这些力量,建立联合攻关和协作共享机制。要立足实际,以改革创新精神将学会的发展理念、运行机制与学会的组织特点、职能定位结合起来,凝聚各方研究力量、汇聚各家智慧,努力把学会建成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智囊团和思想库。协同创新的研究机制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参与和支持,各级政府要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为专家学者研究政府管理创造条件,政府主要领导要重视发挥学会作用,多出题目,多交任务,并给与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同志们!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我们提供了贡献聪明才智的广阔舞台。希望学会认清时代赋予的重要责任,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开创行政管理研究新局面,为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祝大会圆满成功!

作者:杨晶

第2篇:在中国道教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代表、各位朋友:

今天,来自全国各地的324名道教界代表相聚北京,隆重召开中国道教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总结工作,交流经验,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班子,共商中国道教发展大计。我谨代表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国道教徒致以诚挚问候!

2005年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召开以来,中国道教协会按照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高举“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旗帜,服务国家大局,推进自身建设,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做了大量工作。支持举办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提供良好宗教服务,展示中国道教新的形象。拥护中央果断处置拉萨“3·14”事件和乌鲁木齐“7·5”事件,维护民族团结和宗教和睦,反对民族分裂和暴力活动。贯彻《宗教事务条例》,制定发布《道教教职人员认定办法》和《道教宫观方丈住持任职离职办法》,组织实施道教教职人员认定和道士证发放工作。加强自身建设,推动海南、山西、贵州、吉林等地成立省级道教协会,规范传戒、授箓等教务活动,制定下发《关于道教教职人员着装事项的建议》,开展 “和谐宫观”创建活动。重视道教人才培养,抓紧中国道教学院新校舍建设,拟定《中国道教学院十年(2010—2019)规划纲要(草案)》,启动“本科宗教课试用教材”编写工作,支持办好四川青城山道教学院、湖南南岳坤道班、上海道教学院和武当山道教学院,不断开辟道教人才培训新渠道。弘扬道教传统文化,举办国际道德经论坛,开展玄门讲经活动,举办“祈福中华,论道中岳”系列文化活动,启动《新编老子集成》、《中华道藏》线装本大型古籍整理工程及“当代道教的社会影响力”课题研究,组织一系列道教学术研讨、音乐汇演、书画展览等活动。开展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为四川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大地震、南方雨雪冰冻灾害、西南地区旱灾和台湾“8·8”水灾等灾区人民祈福解厄,组织捐赠约5000万人民币善款,发起“中华道教慈善行·帮困助学”活动,支持甘肃天水修建饮水工程。保护生态环境,继续实施甘肃民勤“中国道教生态林建设基地”项目,制定《中国道教界保护环境的八年规划(2010—2017)纲要意见》,并在由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基金会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主办的环境保护活动上发表,向世界展示中国道教生态保护智慧。深化同港澳台地区道教界的合作,联合开展了一系列交流活动,紧密了两岸四地道教界的联系。扩大对外友好交流,与30个国家和地区的道教组织和道教学者建立了友好联系,参与国际宗教对话,阐述中国道教的和谐主张,扩大了道教的国际影响力。总之,五年来,在任法融会长的带领下,经过第七届理事会的共同努力,中国道教协会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道教是在中华文化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传统宗教,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打下了很深的烙印。《道德经》被道教尊为圣典,以尊道贵德为纲领,充满了生命关怀、社会关怀、环境关怀的人文精神,其影响波及全球,是被翻译成外文版本和语种最多的中国典籍。道教教理教义中包含着崇尚和谐、尊重生命、慈俭谦让、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许多重要理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源泉之一,也是人类思想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人类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如何传承道教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弘扬道教教理教义中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宝贵理念,发挥道教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摆在中国道教界面前的重大课题。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道教虽然不断得到发展和取得进步,但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教职人员文化水平偏低、人才培养严重滞后、道教组织很不健全、宫观管理体制不顺、道风建设力度不强、部分宫观商业化倾向明显等等,与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期待还有相当距离,与道教自身所肩负的使命还很不适应。对此不能麻木不仁,一定要有危机感,树立忧患意识。中国道教协会第八次代表会议肩负着承前启后、振衰除弊的历史重任,希望与会代表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思考中国道教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明确发展方向,找准主要问题,确定工作重点,提出有效举措,努力开创道教健康发展的新局面。

借此机会提五点建议,供与会代表和新一届中国道教协会理事会参考。

一要大力培养人才。“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才是兴道之基、弘道之本。要牢固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把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为把道教的传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促进社会和谐的现实积极力量,为道教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道路,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要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群众中有威信、关键时起作用”的要求,努力造就一支宫观管理、讲经弘道、修持修养、学术研究、国际交流、道教教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道教人才队伍。要按照道教人才成长规律,创新体制机制,培育良好环境,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既注重内部培养,又注重外部引进。要集中力量办好中国道教学院,按照“尊道贵德,学修并进”的办学方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培训质量,把中国道教学院真正办成我国培养道教人才的最高学府。要大兴学习培训之风,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活动,建设学习型道教组织,提高教职人员的文化水平和信仰素质。在首届玄门讲经活动基础上,广泛开展讲经交流活动,大力倡导讲经说法风气,培养和锻炼出一批能讲经、常讲经的道长。中国道教界作为道教文化的传承人和守护者,要通过培养大批道风端正、学修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提升道教队伍的文化品位、信仰层次和精神境界,在新世纪树立中国道教的新形象。

二要创建和谐宫观。宫观是道教信众信仰皈依的场所,是展示道教文化的窗口,是道众清修之地。道教的固本培元重在宫观管理,道教的持续发展重在宫观建设。要通过开展创建“和谐宫观”活动,推动宫观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制订完善各项学习制度、清修规戒,探索丛林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相结合的宫观管理新途径。按照有关规定,认定道教教职人员,任免监院、住持,礼聘方丈。制定既承继传统、又适应当今道教发展的清规戒律,规范道众言行,整顿道风道貌,树立道门良好形象。按照国家宗教局颁布的《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办法》,规范财务管理,用之有度,回馈十方,做到公开透明,自觉接受监督。要秉承道教中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传统,抵制打着道教旗号故弄玄虚、神乎其神、违背科学和道教正统传承的现象。要以庙为家,但不能以庙养家,道俗有别,反对社会亲朋插手庙内事务。抵制商业化倾向,倡导文明燃香,杜绝各种封建迷信活动,把宫观建设成为环境幽雅、清净庄严、和合共住的道场。

三要加强团结合作。道教是一个讲团结、讲和谐、讲慈爱的宗教。己欲立而立人,欲正人先正己,无欲而心自正,加强道教内部团结,是践行信仰、提振道风的客观要求。要加强道协和宫观领导班子的团结,有事情共同商量,有困难共同解决,有责任共同担当,彼此相顾,诚恳相助,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良好局面。坚决整顿长期内争、软弱涣散的领导班子,共同抵制拉帮结派、勾心斗角、以权谋私、任人唯亲的不良风气。要增强中国道教协会与各地道教协会之间的协调配合,中国道协对各地道协要加强教务指导,主动搞好服务,帮助解决困难;各地道协要热情支持中国道协工作,自觉搞好配合,主动给予支持,实现良性互动,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把中国道教的事情办好。要促进全真派和正一派之间的和睦,两大教派同出一门,要彼此尊重,和睦相处,各展所长,相辅相成,共同致力于道教事业健康发展。

四要主动服务社会。发扬道教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努力增强国家意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坚持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道路。弘扬道教优秀文化,阐释道教教义教理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契合、相融通的内容,发挥重生乐生养生的传统优势,促进人的心身和谐和社会和谐,为推动科学发展贡献力量。宣传有利于优化生态环境的道教义理,提高环保意识,保护名山宫观,美化自然环境,营造人间仙境。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继续开展养老助残、捐资助学、救助孤寡、施药治病、修桥补路、救灾救急等公益慈善活动,积极探索服务社会的新途径、新方法,为国分忧,为民解难。

五要积极扩大交流。继续加强同港澳台地区道教界的友好往来,丰富合作内容,扩大交流领域,共同发展道教事业,合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尤其要发挥“同根同祖,道教的根在大陆”的教缘优势,加大对台湾地区道教界的友好交流,增进同台湾道教信众的同胞情、道友谊,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扩大同东南亚国家和欧美国家的宗教文化交流,参与国际宗教和平事业,展示中国道教“崇尚和平、崇尚自然”的文化魅力,增强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为天下太平、人类福祉作出独特贡献。

各位代表、各位朋友, 党和政府将坚持贯彻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落实《宗教事务条例》,促进宗教关系和谐,支持爱国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希望中国道教协会新一届理事会以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为新的起点,振奋精神,团结一致,开拓进取,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引领中国道教健康发展,团结道教界人士和广大信众为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王作安

第3篇: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在湖北省社会科学界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2008年11月18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在湖北省社会科学界第七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之际,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与会代表和全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湖北省社会科学界第六次代表大会以来,全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宣传研究,在筑牢共同思想基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高水平的决策咨询服务;全面加强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与交流,形成了一批富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优秀成果;广泛开展社科知识普及活动,在提高公众社科素质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这六年是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最好时期之一。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指导实践的思想理论武器。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开创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新局面。下面,我就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 提高认识、振奋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希望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勇敢地担负起新的责任和使命。

(一) 充分认识党的十七大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赋予的新使命,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党的十七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保证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希望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我们党在伟大实践中创造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同时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自己的贡献。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增强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同时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深入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为龙头工程,把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作为战略重点,把发挥思想库作用作为重要目标,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要基础,努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大发展、大繁荣。

(二) 充分认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希望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积极投身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来,深入持久地学习、宣传、研究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为湖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发挥思想库作用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在服务科学发展的认识上有新提高,在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上有新提升,在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上有新进步。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走向社会、深入基层,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宣传普及科学发展观,使之入耳入脑、深入人心。

(三) 充分认识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肩负的新任务,主动为湖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多作贡献。胡锦涛同志在视察我省时指出,要把湖北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这是党中央对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定位,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明确了目标和方向。省第九次党代会规划了我省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蓝图。随着国家加大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力度,沿海地区产业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方案,湖北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希望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认清形势、振奋精神,深化对世情、国情、省情的认识,紧密结合湖北的实际,不断研究探索推动我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途径,为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推动湖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推动湖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需要社科界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希望广大社科工作者紧紧围绕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更好地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更好地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

(一)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服务意识。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学风,也是深化和拓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途径。哲学社会科学只有研究好、回答好现实提出的问题,才能体现自身价值。目前,湖北最大的实际还是发展不够,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主要任务。希望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树立和强化中心意识、大局意识、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准确认识现阶段湖北经济社会运行的新特点,全面把握当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任务,深刻理解科学发展的新要求,精心策划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课题,集中力量开展超前研究、跟踪研究,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和智力支撑。

(二) 把握湖北发展大局,明确服务重点。近几年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难题。今年以来,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给我省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和考验。要实现把湖北建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目标,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很多,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也还存在一些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希望全省社科工作者围绕破解发展难题、丰富和创新发展思路,保持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积极贡献聪明才智,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撑。

(三) 紧贴湖北发展实际,提高服务水平。一是要开展战略性研究。战略性问题事关方向、事关全局。希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围绕关系湖北发展的重大战略,进行前瞻性研究和科学论证,使之不断丰富和完善。二是要开展关键性问题研究。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努力寻找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突出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比如,如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如何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把湖北的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三农”工作,尽快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如何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等等,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形成具有湖北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三是要开展对策性研究。哲学社会科学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重大现实问题攻关方面发挥作用,为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重点工作谋划行动方案和工作举措。比如,如何破解资金短缺、能源紧张、土地供应不足等难题,如何有效改善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食品安全等方面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都迫切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提出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三、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实现湖北由社科大省向社科强省的跨越

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方针政策,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和支持。经过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湖北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健全,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别、有特色的科研组织和机构,科研队伍发展壮大,科研实力雄厚,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科研成果丰硕。但大师级学者还不多,话语权和影响力还不够;决策咨询、对策研究等社科成果转化率不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还不大;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富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精品力作还不多,与社会科学强省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希望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进一步解放思想,在体制机制、研究方法、人才培养等方面开拓创新,努力构建具有湖北特色的现代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湖北由社科大省向社科强省的跨越。

(一) 构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体制机制。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理顺体制,整合资源,建立起既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又符合哲学社会科学自身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一是改革管理体制,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学术规律,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主动性、积极性。二是创新研究机制,树立协同攻关理念,鼓励各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社会科学内部各学科之间打破壁垒,建立协作机制,加强交流合作,开展联合攻关。三是构建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统一的评价体系,规范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制度,营造公平、公正的学术氛围。在抓好基础研究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决策咨询和应用对策研究,不断提高科研成果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四是建立完善成果转化应用的体制机制,把服务决策、服务发展的水平作判断科研成果价值的重要标准,大胆探索借鉴市场机制,强化对重大课题的扶持力度,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切实提高科研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 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社会科学精品力作。湖北科教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基础学科理论研究扎实,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独树一帜。我们要充分重视并利用这些优势、特色学术资源,加大投入,巩固地位,增强品牌意识、精品意识,着力打造精品力作,努力推出影响深远的传世之作,不断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水平与质量,增强学术研究的竞争力。要围绕庆祝建国60周年、庆祝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等重大课题,提早谋划,精心组织,培育并打造一批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的学术精品,推动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三) 努力探索人才队伍建设的新途径。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靠人才,发展靠人才,出精品也要靠人才。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创新型人才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和宽松环境。要优化人才结构,在加强基础学科、优势学科、特色学科人才培养的同时,加大应用学科的人才培养力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队伍。要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和学风建设,倡导德学双馨,提倡为学与做人、做事相统一,自觉担负起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树立并维护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良好形象。要加强中青年学者的培养扶持,争取在各学科都培养一批中青年骨干,同时还要努力推出一批学贯中西、汇通古今,在国内有较高权威、在国际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大师。

四、 加强领导、创造条件,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供有力保证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离不开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支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领导。

(一) 不断提高领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认真研究和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规律,改进领导方式,提高领导水平,增强驾驭意识形态复杂局面、引领社会思潮的能力。要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经常给社科界出题目,经常就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听取哲学社会科学界专家的意见,注重把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运用于各项决策中,运用于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上。要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广交朋友,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加深了解、增进感情。

(二) 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要认真落实好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各项政策,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投入,规划建设一批哲学社会科学基础设施,在经费保障等方面积极扶持一批重点科研项目,努力改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条件。要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单位的领导班子建设,着力提高领导班子的思想理论水平,确保理论宣传阵地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中。

(三) 充分发挥社会科学组织的重要作用。省委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要进一步加强对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指导、组织、协调和管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对各级社科联组织的领导,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要通过加强党的领导和社科联自身建设,使社科联真正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之家”。要加强对全省社会科学学术团体、研究中心、研究基地的指导、管理和引导,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合力。

同志们!伟大的时代,呼唤着哲学社会科学的大发展;创新的实践,期冀着哲学社会科学大繁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湖北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新局面,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责任编辑 张国强

第4篇:裁判员代表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里,我们我校全体师生,满怀喜悦的心情,以精神饱满的姿态,欢聚一堂,隆重举办春季田径运动会。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对这次运动会的召开,表示最真诚的祝贺。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我校春季田径运动会,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我们就要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学习,加强体育锻炼,使自己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为今后成才打下扎实的基矗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运动会,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认真实施新课的具体体现,就是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培养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具体体现。

为了成功地举办这次运动会,我代表大会全体裁判员向大会宣誓: 1.公正执法,严格裁判,要严格按照裁判规则,全体裁判员都要及时到位,客观、公正地履行裁判职责。给每一个运动员的付出,进行正确的评价和裁判。

2.听从领导,服从指挥,服务同学希望全体运动员,认真参加各项体育竞赛运动,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和技能,努力以最好的成绩为班争光,为学校争光。最后,预祝本次运动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宣誓人:某某 20xx年11月19日

第5篇:裁判员代表讲话稿

文县城关一小2010年秋季田径运动会

裁判员代表讲话稿

郭文娟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在这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金秋十月,我们全体师生,满怀喜悦的心情,以饱满精神的姿态,欢聚一堂,隆重举行文县城关一小2010年秋季田径运动会。这是我校“5.12”地震灾后新校园建成后的第一次运动会。我谨代表全体裁判员对本次运动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筹备本次运动会的全体工作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

为了确保本次运动会顺利进行,我代表全体裁判员庄严宣誓:在运动会期间,严格遵守大会纪律,坚决服从裁判长指挥。在比赛过程中,严格遵守竞赛规则和裁判员纪律,严格履行裁判员职责,做到严肃、认真、公正、准确。尊重参赛选手,文明裁判,尊重客观事实,决不徇私舞弊,以良好的道德风尚,为我校运动会添上靓丽的一笔,圆满完成各项裁判工作。我相信,我们裁判员与运动员一定能友好合作,共同谱写我校运动会史上绚丽的一章!同学们,让我们以这次运动会为起点,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奋勇前进!最后,预祝各代表队取得优异成绩!预祝本次运动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2010年10月19日

第6篇:裁判员代表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为了确保本次比赛顺利进行,我代表全体裁判员庄严宣誓:在本次运动员中,我们将以强身、健身、提高体力素质为宗旨,认真履行裁判员职责,坚决服从裁判长指挥,严格遵守竞赛规则和裁判员纪律,严格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基本原则,尊重参赛选手,文明裁判,严肃认真,不循私情,秉公办事,为运动员创造成绩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我们也希望各位参赛运动员能够拿出你们最好的水平,努力拼搏,勇争第一,取得优异成绩,为班级争光,为学校添彩。

最后祝运动会取得圆满成功。

2011.10.21

第7篇:裁判员代表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在这春风浩荡,阳光明媚,处处洋溢着团结、奋进、友谊氛围的美好时刻,我们满怀喜悦的心情,以精神饱满的姿态,欢聚一堂,共同迎接我校一年一度的春季运动会。此时此刻我陶醉在青春的海洋,看着大家一张张清秀阳光的脸庞,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澎湃。

我们感到十分荣幸,为确保大赛顺利进行,在此,我代表全体裁判员庄严宣誓:在运动会期间,遵守大会纪律,服从裁判长安排,听从指挥,严格遵循运动会各项竞赛规程,尊重选手,尊重观众,尊重客观事实,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肃认真,公正裁决,决不徇私舞弊,认真履行裁判职责。努力为运动员提供良好的比赛氛围和高效优质服务,以良好的道德风尚和专业的裁判素质确保大会圆满成功!

同学们,拥有知识也必须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那么,请以这次运动会为起点,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奋勇前进!让我们并肩携手,在人生的跑道上直面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在追求卓越的生命旅途中飞扬起青春的风采,舒展开快乐的情怀!

最后,愿各班代表队能取得比赛成绩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也预祝此次大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2017年4月27日

第8篇:裁判员代表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为办好此次技能竞赛,我代表大会全体裁判员向大会宣誓:

1.公正执法,严格裁判,要严格按照裁判规则,全体裁判员都要及时到位,客观、公正地履行裁判职责。给每一个选手的付出,进行正确的评价和裁判。

2.听从领导,服从指挥,希望全体选手,认真参加各竞赛项目,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和技能,取得最好的成绩。

最后,预祝本次技能竞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全体裁判员

选手代表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裁判、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很荣幸代表物探公司2012年技能竞赛船舶工种参赛

选手发言。请允许我代表所有参赛选手向给予本届大赛关心、指导和支持的各位领导、各位教练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谨代表各位参赛选手在本次比赛中保证做到以下两点:

1、严格遵守赛场纪律尊重裁判尊重对手保证大赛顺利进行。

2、认真对待比赛赛出成绩赛出水平赛出风格。

最后,预祝本届技能大赛圆满成功。

第9篇:裁判员代表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裁判员、全体运动员:

值此阳光明媚、鲜花盛开的季节,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全县中小学田径运动大会。我代表全体裁判员庄严宣誓:在比赛中本着“严肃、认真、公正、准确”的八字方针,严格遵守最新田径裁判法则,认真裁决各项比赛,做到秉公执法,不循私情,以严格、认真的态度,公正、准确的行动,热情服务的宗旨来确保大会赛事的顺利进行。并希望全体运动员在比赛中“赛出友谊、赛出风格、赛出佳绩”。

最后,预祝本次田径运动大会圆满成功!

全体裁判员

2006年5月25日

上一篇:合同工程完工验收范本下一篇:作业一的案例分析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