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对联教学反思

2022-05-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奇妙的对联教学反思

浅谈对联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练。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合理巧妙地使用对联,既能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又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学生写对联,无形中又提高了学生的文学修养,可谓一举多得。

一、导入新课,兴趣盎然

中国的对联自五代十国始,历经千年,源远流长,好对妙对比比皆是。用对联导入课文,正是利用其知识量大、高概括性、高精确度等特点。讲蒲松龄的《促织》一课时,我就是利用郭沫若的“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一联导入新课的。

二、总结全文,画龙点睛

郭沫若先生比较著名的纪念鲁迅的挽联:“译书尚未成功 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我把这一长联放在学习郁达夫的《忆鲁迅》之后,鲁迅先生写下了激励国人的《彷徨》《呐喊》,是精神上的领袖,面对先生的去世,一个“惊”一个“痛”表现出作者痛惜之情,先生的去世是中国的损失,中国失去了一个精神领袖,文坛失去了一位文学大师,悲伤之情油然而生,故万国殡仪馆里到处都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捏紧的拳头”就更好理解了。

三、前挂后连,补充总结

在第一册第四单元中《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几篇课文都有一共同点,即强调语言的作用。而“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一联,用于课文间的过渡最好。

重点讲述邹忌用切身体会说服齐王广开言路,使得齐国实力大增,是不是达到重于九鼎之宝的效果?(是)这样既完成了课文的讲授,又突出了课文的重点,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也乐于接受。

四、试对对联,突破创新

在学习《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文后,学生们就用对联的方法围绕情节、人物发表了他们的看法,有生写道:“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怒鼎千秋;琵琶女悲弹琵琶曲,一悲传万世”。这联构思巧妙,把杜十娘和琵琶女放在一起作比较:两人同为名妓,都生得花容月貌,都有歌喉曲艺,结局又都是凄苦的,只落得一个“怒沉”,一个“悲弹”,揭示了下层妇女共同的悲剧命运。

文章是作者情感的反映,对联也不例外,必须借助于审美形象去表达自身的情绪,还要做到联中有我,在联中呈现出自己的风格。对联的学习和写作,可以增加学生文学修养,能净化心灵,合乎目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也符合大语文的教学观。新版教程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育。根据教材形式的不同,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把学写对联与教学结合起来,是件很奇妙的事情。

作者:张月清

第2篇:《奇妙的对联》教学反思

为了适应中考考试改革,切实提高学生语文审美能力和应用能力,我将高一的对联教学知识提前到初三下期来讲,开始有点担心孩子们不能很好地接受,因而我临上课时,改动设计了几个有趣的教学环节,把教学难度降低了,所以上课时,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应该不错,这使我明白:知识的传授始终要忠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上好课,收到扎扎实实的效果。

第3篇:《奇妙的对联》教学反思

福州市聋哑学校 李锦希

对联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种,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奇妙的对联》是高中语文必修1“梳理探究”中的一课。总体而言,《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这几堂课的课堂效果不错,学生的热情明显高于其他课型。我想,除了教学内容的因素外,还有一些值得我们思考。

第一,课前准备充分。课前,我提出了“什么是对联?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等几个问题,让学生自由分组,以小组形式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探究。同时,还准备了一些和对联相关的材料,比如对联小故事、对联的种类等,丰富学生的知识。我想,如何处理教材,如何使教材变得更生动,如何使普校的教材更好得为我们所用,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第二,师生互动活跃。从根本讲,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在处理《奇妙的对联》一课,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课前布置预习题,印发的资料,课堂上设置的活动环节都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课堂上,学生被调动起来以后,思维非常活跃,会有一些新奇,甚至奇怪的想法,这些想法很有可能超越老师的预设,比如同学们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句的理解就与我的预设有所出入。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当允许不同想法的存在,鼓励大家进行创新思维,对于学生的想法进行合理的引导,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思维的鲜活,灵动。否则,如果完全按照老师的想法,对不同意见采取打击压制的方式,学生会最终丧失对语文的兴趣。

当然,我也认识到自己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一节好课层次的高低首先在于教学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由浅入深的教学思路,合理的材料,讲练结合的做法,都在教学设计中完成,而这些的优劣决定着这一节课能否成为上乘之作。我上的是《奇妙的对联》的第一课时,原先的教学设想是在积累有关对联的知识、欣赏对联的同时,对先前的词性、词语结构等语法知识进行复习。后来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这样的设计太过繁琐、死板,有点约束了学生的发挥,而且影响了后面的进度。在听了几位老师的评课后,我开始反思,是不是有更好的处理方法,有的时候一堂课太过追求面面俱到反而会导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后果。

以上这些,是我的一点体会。如果我把这些试着运用到其他课型中去,是不是也会有更多的收获呢?

第4篇:奇妙的对联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大家怎么一个个都正襟危坐、如临大敌的样子?因为来了很多老师来听咱的课。那今天咱们这里真可谓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呀!(以对联的形式板书)此句出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把这两句单独提出来,它就可以成为一副对联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奇妙的对联世界。(幻灯片展示课题)

二、关于对联的常识

1、起源: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秦汉以前,民间每逢过年就悬挂桃符以避邪,而到了唐以后,就有了贴门神的习俗,哪两个门神呢?(生答秦叔宝、尉迟恭)此风保留至今。现在我们不仅贴门神,还贴春联,用来表示美好的祝愿。相传最早的春联为五代孟昶所作(幻灯片展示此联)

2、对仗:字数相同、结构相当、词性相同、语意相关或相反、平仄相对(不作要求)。师逐条适作解释,后以黑板上的“群贤毕至”联为例分析其对仗特点。

3、平仄:仄起平收。对联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平声在现代汉语中指阴平和阳平(一声和二声),仄声在现代汉语中指上声和去声(即

三、四声)。以本班运动会口号“凌云塔下展风采;黄河水滨扬威名”联析平仄、对仗。此联不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更符合我们在运动会上的表现(高一九班勇夺运动会团体第一名)

4、书写与张贴:竖行书写,无标点,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三、名联赏析

生齐读《笠翁对韵》选段,回顾对对子的要求;析“孙行者”联、茅盾纪念馆联。

1、赏析书院学堂联

傍百年树;读万卷书。(白鹿洞书院联,以万卷书对百年树,妙。中国古代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题东林书院联,要求读书人不仅要读圣贤书,还要闻窗外事)

补充欣赏联(幻灯片展示如下)

得英才而教育;以山水为性情。(信江书院联。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此地亦山水圣地,有山曰白云,有水名黄河,我们更应寄意山水,陶冶性情。)

何事关心,二月杏花八月桂;是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玉屏书院联。关心者、催我者,实非杏桂,乃光阴也)

2、赏析文学名人联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眉山三苏

韩柳欧苏各有千秋:韩如潮、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海。[板书])

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奋,著成信使照尘寰。(韩城司马迁祠 刚直不阿,挺身直谏为李陵,正气凛然;遭刑下狱,发愤著书究天人。)

补充欣赏联(幻灯片展示如下)

韩潮文学百川汇;公起文章八代衰。(韩文公祠联

苏轼誉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影响深远。)

门前学种先生柳;岭上长留处士坟。(陶渊明祠联

先生自号五柳先生)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太白楼联 )

3、历史人物联赏析

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郭沫若题武侯祠联

忠则出师,孝则陈情)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岳王庙联

佞臣指秦桧,“无辜”对“有幸”,妙。)

补充赏析(ppt展示如下)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韩信祠联

知己指萧何,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两妇人指一洗衣妇和吕雉。寥寥数语概括淮阴侯一生大事,妙绝。此间故事可讲与学生听,增强趣味。)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诸葛亮一生之功绩尽在于此)

4、欣赏风景名胜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武侯祠联

行军打仗,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七擒七纵,打得对方心服口服。诸葛之善用兵,可见一斑。然则六出祁山,举全蜀之兵取强魏,过矣。)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用问答手法指点江山,写出洞庭湖之山川形势、地理环境;妙用典故、名人诗文、传说逸事,描情绘景尽在于兹,可谓妙绝。)

补充欣赏,ppt展示如下:

白云黄鹤传千古;汉水长江汇一楼。(黄鹤楼联

崔颢之《黄楼楼》被尊为唐人七律第一;汉水、长江于武昌相汇)

铁板铜琶,大江东去;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赤壁联

妙用诗词、典故。此处可讲“铁板铜琶”的典故)

仰观白云聚何处散何方飘渺无尽;俯瞰黄河来无头去无尾亘古如斯。(白云山联

古人登高必赋,诸君可于闲暇日游此胜景,畅抒情怀。)

四、奇联妙对欣赏(ppt展示如下)

昨夜敲棋寻子路;近照对镜见(颜回)

二船并行,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八音齐奏,笛清(狄青)难比箫和(萧何) 。(谐音联)

操天下头等事业;做人间顶上功夫 。(谜语联、职业联)

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分片切瓜,竖八刀横七刀。(拆字联)

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偏旁皆为五行,妙。然则下联之意境与上联相去甚远。近人有对“桃燃锦江堤”者,甚好。以“燃”对“锁”,同妙。然五行排序与上联不同,可惜。)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回文联)

日落香残,免去凡心一点;炉熄火尽,务把意马栓牢。(谜语联

谜底:秃驴。和尚不可三心二意、心猿意马。)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弥勒佛 顶真联) 小结:对联包罗万象,雅俗共赏。赏析对联要看对仗之妙、用典之妙、化用诗词之妙;也要析意象、悟情理、感谐趣。

五、牛刀小试

我们学了对联的相关常识,又欣赏了如此多的名联和奇联妙对,下面咱们就各展其才、各逞其能。

曾与二三子游终南山,途径一小庙,上曰:“五行土德厚;三才地道深”,请试猜此庙名。(土地庙)

体育场门口有联:“挑战运动极限;彰显艺术完美”,试看此联有何不足之处。 接下来我出上联,请同学们对下联(由易到难) 出句(由易到难): 香炉寺 福如东海

认认真真办实事 讲台小天地 冬去山明水秀 缘木求鱼

凌云塔下抒凌云壮志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江淹施耐庵

白水泉边少女妙(拆字联)

六、总结

对联可谓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兼容并包,雅俗共赏。可言志,可抒情;可记事,可状景;可警世,可醒人。包罗万象,博大精深。

课后要求:

1、熟悉对联的相关常识,学会对对子。

2、积累一些名联,留意以后生活中见到的对联。

3、学会赏析对联,掌握一些鉴赏对联的方法。

第5篇:《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对联基本知识:起源、平仄、对仗、关联等。

2、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品味鉴赏名联,提高文学修养,生发浓厚兴趣。

3、学会拟写简单的对联,了解对联有关题型。

二、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对联知识,领会对联的奇妙,生发浓厚兴趣。

2、难点:尝试对对联。

三、学习方法:情境 启发 讨论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PPT出示几幅对子(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对联的兴趣)

十口心思,思君思国思社稷 八目共赏,赏花赏月赏秋香

(二)展示交流(“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

1、你知道对联的发展历史吗?

明确:起源于唐---五代后蜀孟昶题于桃符板上“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发展于宋---王安石有诗云:“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当时春联盛行的写照。盛行于明清---对联形式多样化,除了春联,还出现了名胜联、挽联、行业联等,还涌现出不少擅长撰联的行家,出版有对联创作与研究的专集,不断开展有对联的征集与竞赛等活动。(关键词:桃符)

2、总结对联的拟写要求。 (1)字数相等,互不重复。

上下联同一位置不能出现相同的字,这在对联中叫“合掌”,“合掌”是对联的忌讳。 (2)结构相当,句式相似。

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停顿要相似。 (3)平仄相对,协调和谐。

对联讲究平仄的要求是:第一,对句平仄要相对,即上下联对应位置的字应平对仄,仄对平;第二,上联末字为仄声,下联末字为平声。这样的对联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和谐。 当然对联也有严式和宽式之分。严式要求严格遵循对联的平仄要求,宽式则只要求句型相同,平仄大体相对即可,以不害意为主。

(4)对仗工整,内容相关。

即要求上下联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并要求内容相关,表意明确,形成整体。

(三)探究总结(“读你千遍不厌倦”——欣赏对联)

1、以成语对子为例,深入体会对联四大特点: 望梅止渴 画饼充饥

(通过此例,带领学生进一步体会对联平仄、上下联、语法结构、内容相关的基本知识。)

2、通过下列对联,了解对联三种形式:正对、反对、串对;体会对联中修辞的效果;为拟写对联打基础。

(读、悟、析)

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第 1 页 共 4 页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但愿人皆健 何妨我独贫

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四)对联种类

1、按用途分类

①通用联——春联

②专用联——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

2、按字数分类

①短联(十字以内);②中联(百字以内);③长联(百字以上)等。

3、按修辞技巧分类

①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

②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③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4、按联语来源分类

①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

②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

③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

④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

5、其他分类

①节令联:是指有特定的应时性或纪念性、内容多为一般的咏物、抒情、议论、祝愿的对联。 ②喜庆联:又称贺联,是指除节日庆祝以外的、内容上带有某种特定祝贺性质的对联。 ③哀挽联:又简称挽联,指的是用于吊唁亡人的对联。 ④名胜联:是指张贴、悬挂、雕刻于风景名胜处的对联。 ⑤行业联:是指其内容为针对某一行业、部门或领域的对联。 ⑥题赠联:是指题赠给他人的对联。

⑦杂感联:是指没有特定对象,而内容包罗比较广泛的对联。 ⑧学术联:是指带有某种学术性质的对联。

⑨趣巧联:是指比较突出趣味或技巧而相对不注重内容的对联。

(五)实战演练(“牛刀小试显身手” ——拟写对联)

1、加字对联

坐——请坐——请上坐

(例:茶——敬茶——敬香茶)

2、将下面对联补充完整: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玫瑰花 春香

(例: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3、把下列句子中的画线部分改写成一副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饰语。 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奋战,长江截流工程终于胜利完成,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例:上联:斩断长江千里水 下联:锁住三峡无数峰)

4、下面是南京瞻园的一副对联,下联的顺序已被打乱,请按对联要求调整下联的顺序和结

第 2 页 共 4 页 构。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 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 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例: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5、根据上联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下联:桃芬芳,李芬芳,桃李芬芳。 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 日增辉,月增辉,日月增辉。

6、请以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里的“橘子洲头”作为陈述的对象,为所给的上联写一句下联。

上联:康河桥边多情游子作别西天云彩 下联:橘子洲头热血青年追问大地主宰

(六)课堂探究

1、请同学们选择下联,并说明理由。

以成语为对,上联“望梅止渴”下联: A (A.缘木求鱼 B.画饼充饥) 答案“缘木求鱼”或“画饼充饥”。分析“缘木求鱼”、“画饼充饥”与“望梅止渴”的平仄,教师指导认为在合乎情境的情况下,“缘木求鱼”在平仄上对得更工整。以此例说明平仄、上下联、语法结构、内容上相关或相对的对联基本知识。

2、写出上联“骑马踏花归”的下联: 举杯邀月饮 (答案:“举杯邀月饮”。上联出自李白诗句“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再结合对仗知识引导学生,难点是“踏花归”对“邀月饮”。)

3、补出上联的空缺处,使之与下联构成内容完整,音韵和谐的对联。 秋露横江, 苏子 月明 游赤壁 ;冻云迷岭,韩公雪拥过蓝关。 答案:(苏子)月明(游赤壁)

(七)链接高考

1、为2005年春节晚会上出现的一副对联的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选配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A.五千年盛世欣太平今日 B.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C.九万里中华创锦绣未来 D.十三亿尧舜建古国文明

2、福州乌山的王琵琶亭有一副对联,上联:一弹流水一弹月。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句是( A )。 A.半入江风半入云 B.一味清凉上月时 C.二分明月万梅花 D.三月细雨春妩媚

3、下面是旅居台湾的孔子第77代嫡传孙孔德成写给在大陆的二姐的对联中的上联,请为它选填下联。

上联:风雨一杯酒;下联:( C )

A.天涯共此时 B.羁危万里身 C.江山万里心 D.千里共婵娟

(八)拓展阅读

对联的起源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

第 3 页 共 4 页 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ú)”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ǎ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如何贴对联

首先要区分门的上下首。在面对大门时,右手方向为上首,左手方向为下首。贴对联时上联贴上首,下联贴下首。

其次是区分春联的上下联。一般有以下四种区分方法:

一是按音调平仄分。春联比较讲究音调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笑”(“笑”是仄音),“福满人间万民欢”(“欢”是平声)。

二是按因果关系分。“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方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因为只有“城乡富”这个“因”,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

三是按时间先后分。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比如“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

四是按空间范围分。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这副春联中“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国”在后。

第 4 页 共 4 页

第6篇:《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的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音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3、尝试对对子。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尝试对对子。

教具:多媒体

时:1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投影:四幅不同场景,里面各有一副独联。)

白板上出示了四副画面,虽然场景各不相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知同学们发现了没有?(都有对联)是的,对联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婚嫁节日有喜联,丧事悼念有挽联,名胜古迹有楹联,店铺门头有行业联……可以说,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珍珠,它既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投影:书法艺术对联),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对联,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去领略一下对联带给我们的独特魅力。

(投影:奇妙的对联)

本节我们将达成如下学习目标:(投影)

、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言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3、尝试对对子。

二、【讲解第一知识模块:认识对联】

我们先从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考试的一道题目说起。当时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出国文试题,其中一题是对对子,上联是“孙行者”,要求对出下联。结果答案五花八门。下列几种都是当时的答案,你认为哪个比较好?如果你是改卷的老师,你给哪个答案打满分?

(投影:上联——孙行者

下联——韩退之祖冲之王引之胡适之)

(学生回答,老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学生回答“…”老师追问“为什么呢?”然后,老师明确。)

【中国港台武侠小说作家梁羽生认为“祖冲之”最佳,乃天造地设。周祖谟对的“胡适之”得了该题的满分。】

刚才同学的回答很好,都知道对对子应该去“对”。下面我们出示几副对联请同学们朗读几遍,讨论归纳对联的特点。

(投影)(请学生大声朗读对联)

请同学们说一下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能发现几条就说几条。不要求面面俱到,说出一点也可。请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积极肯定。很多学生都能回答上要求对偶,老师可及时出示投影,并追问学生“对偶在形式上有什么要求?”)

在我们一中,原来都有春节期间在教室门上贴对联的习惯,有个班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你帮忙检查一下,看看帖的对不对?

(投影)(学生可能看得出来张贴的不对,老师就追问“为什么”)

(老师明确:)对联的张贴,以面对读者右边为上,左边为下,对仗工整的对联要求上联的尾字是仄声,下联的尾字是平声。我们简称为“仄起平收”。

刚才出示的对联原来上下联的位置颠倒了,需要调换一下,那就要靠我们运用平仄的知识来做出判断。

结合同学们的发言,我们可以发现,对联对联,顾名思义,既要“对”,有要“联”,对联有如下特点和要求:

(投影: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一、“对”

对仗工整:字数、词性、结构相同

平仄相对;仄起平收

二、“联”

内容相关

什么叫内容分相关呢?比如我们新婚节日的对联要喜庆,丧事悼念的对联要悲伤等,上下联之间都要符合情景并且意境统一。(“大漠孤烟直,小狗尾巴弯”)

下面我们再通过几个小练习巩固一下同学们对对联特点的掌握。

(出示投影:练习)

三、【讲解第二知识模块:鉴赏对联】

通过以上题目,同学们都认识了对联,但我们不仅要识其形状,还要赏其神韵。(投影)传说知县郑板桥于大年三十走出县衙,到大街小巷了解民情,无意中看到了一家大门上贴着一幅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身边的衙役都不解其意,郑板桥看后,立即命令身边人从家里送来衣物和粮食。同学们你能看出这副对联蕴含的深意吗?(缺衣少食)

对了,这是比较有趣的“隐字联”。对联虽小,却凝聚着我们民族的智慧,蕴含着我们民族的文化精髓。有时候,一个对联,不啻一篇优美的文学作品。

下面我们共同欣赏几副对联。请同学们朗读几遍。

(投影:出示如下几副对联)

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说说你最欣赏其中的哪副对联?为什么?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

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2、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悼念鲁迅挽联

上下联尾化用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名《呐喊》、《彷徨》,一语双关,既赞扬了鲁迅先生那种为唤醒民众而振臂高呼,为革命事业而奔走呼告的“呐喊精神”,又慷叹鲁迅先生逝世后对文坛带来的巨大损失而文坛从此“彷徨”的现实。本联虽为挽联,但哀惋而不乏磅礴之气,格调悲壮而意境恢宏。特别上联中的“领”字,为“带领”之意,很令人感受到先生的卓著勋劳和崇高形象。

3、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岳阳楼楹联

上联概括地写岳阳楼的自然景观,登高望远,尽收眼底。下联暗引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由眼观的湖山联想到百姓的忧乐,切景切事,抒发爱国情怀。

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自勉联

这幅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象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仅十六字,却气势磅礴,用比喻手法,表现了作者宽广磊落的胸襟和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品格。

通过从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优秀的对联以其语言之奇、手法之妙和意蕴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我们的文化大观园,希望同学们在余时间多多采撷(xié)。

下面我再出示一些名联,请大家大声朗诵几遍,通过朗读再感受一下对联的魅力。

(投影)

四、【讲解第三知识模块:认识对联】

【过渡】其实对于对联,我们要想深入的鉴赏其神韵,还要亲自去对对联。(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事要躬行。)有一个苏小妹三考秦观的故事。

(投影)传说新婚之夜,苏小妹欲试新郎秦少游之才,将秦拒之门外并出对曰:双手推开窗前月。秦少游左思右想不得其对,徘徊长廓。苏东坡风状,虽替妹夫焦急,却又不便代劳。突然,他灵机一动,拾起一块石头,投进院子的池塘里。秦少游听到“卟通”一声,顿时领悟,脱口而出:一石击破水中天。苏小妹闻声大喜,于是房门打开,苏小妹笑盈盈地站在门边,秦少游欣然入内……

你们看,对联竟然有如此大的魔力,那么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的学习一下对对子。

(投影《声律启蒙》)《声律启蒙》节选: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对地,雨对风。大路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

到底如何对?古人有提示。《声律启蒙》我们齐读一下。

同学们再大声朗读两遍。

下面,我们就来对对子。看一下谁反应快,对得好。

先来点简单的。(投影)

同学们反应很快,那我们整点难的。(投影)

接下来,我们看看这几个句子:

(投影)

三、为下列对联拟下联。

、A上联:扫千年旧习

下联:树一代新风

B上联:祖国山河好

下联:神州面貌新

2、A上联:静聆雨润绿草

下联:笑看风拂红花

B上联:学海无涯千舟竞渡

下联:书山有路万众争攀

(老师小结拟写对联的要点)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拟写对联需要注意一下两点:

(投影)

①审清“出句”结构

②善于联想和想象。

根据以上要求我们再来训练一题:

四、根据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

下联:炎黄子孙德才兼备展宏图

(如果时间充足,就让学生去黑板,如果时间不够,直接让学生口头回答。)

(老师明确答案。)

结束语:同学们,珠联妙对,万古犹传风雅趣,珍语佳句,千年仍飘翰墨香。今天,我们了解了对联的特点,初步领略了对联的独特魅力,当然,它中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还需要同学们继续挖掘并传承和发扬。

现在,让我们来做本节的最后一题:(投影)学习对联,我会,我要会,我一定要会。传承文化,______________我一定能行。我们大声齐读一遍。

下!

第7篇:《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高中必修一《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的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音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3、尝试对对子。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尝试对对子。 教具:多媒体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对联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婚嫁节日有喜联,丧事悼念有挽联,名胜古迹有楹联,店铺门头有行业联„„可以说,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珍珠,它既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对联,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去领略一下对联带给我们的独特魅力。 (投影:奇妙的对联)

本节课我们将达成如下学习目标:(投影)

1、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言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3、尝试对对子。

二、【讲解第一知识模块:认识对联】

对联对联,顾名思义,既要“对”,有要“联”,对联有如下特点和要求: (投影: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一、“对”

对仗工整: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 平仄相对;仄起平收

二、“联”

内容相关

什么叫内容分相关呢?比如我们新婚节日的对联要喜庆,丧事悼念的对联要悲伤等,上下联之间都要符合情景并且意境统一。(“大漠孤烟直,小狗尾巴弯”)

三、【讲解第二知识模块:鉴赏对联】

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都认识了对联,但我们不仅要识其形状,还要赏其神韵。(投影)传说知县郑板桥于大年三十走出县衙,到大街小巷了解民情,无意中看到了一家大门上贴着一幅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身边的衙役都不解其意,郑板桥看后,立即命令身边人从家里送来衣物和粮食。同学们你能看出这副对联蕴含的深意吗?(缺衣少食)

这是比较有趣的“隐字联”。对联虽小,却凝聚着我们民族的智慧,蕴含着我们民族的文化精髓。有时候,一个对联,不啻一篇优美的文学作品。 下面我们共同欣赏几副对联。请同学们朗读几遍。 (投影:出示如下几副对联)

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说说你最欣赏其中的哪副对联?为什么?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

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2、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悼念鲁迅挽联

上下联尾化用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名《呐喊》、《彷徨》,一语双关,既赞扬了鲁迅先生那种为唤醒民众而振臂高呼,为革命事业而奔走呼告的“呐喊精神”,又慷叹鲁迅先生逝世后对文坛带来的巨大损失而文坛从此“彷徨”的现实。本联虽为挽联,但哀惋而不乏磅礴之气,格调悲壮而意境恢宏。特别上联中的“领”字,为“带领”之意,很令人感受到先生的卓著勋劳和崇高形象。

3、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岳阳楼楹联

上联概括地写岳阳楼的自然景观,登高望远,尽收眼底。下联暗引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由眼观的湖山联想到百姓的忧乐,切景切事,抒发爱国情怀。

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自勉联

这幅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象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仅十六字,却气势磅礴,用比喻手法,表现了作者宽广磊落的胸襟和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品格。 通过从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优秀的对联以其语言之奇、手法之妙和意蕴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我们的文化大观园,希望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多多采撷。

四、【讲解第三知识模块:认识对联】

其实对于对联,我们要想深入的鉴赏其神韵,还要亲自去对对联。(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一个苏小妹三考秦观的故事。

(投影)传说新婚之夜,苏小妹欲试新郎秦少游之才,将秦拒之门外并出对曰:双手推开窗前月。秦少游左思右想不得其对,徘徊长廓。苏东坡风状,虽替妹夫焦急,却又不便代劳。突然,他灵机一动,拾起一块石头,投进院子的池塘里。秦少游听到“卟通”一声,顿时领悟,脱口而出:一石击破水中天。

你们看,对联竟然有如此大的魔力,那么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的学习一下对对子。 (投影《声律启蒙》)《声律启蒙》节选: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对地,雨对风。大路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 到底如何对?古人有提示。《声律启蒙》我们齐读一下。 同学们再大声朗读两遍。

下面,我们就来对对子。看一下谁反应快,对得好。 先来点简单的。(投影)

同学们反应很快,那我们整点难的。(投影) 接下来,我们看看这几个句子: (投影)

三、为下列对联拟下联。

1、 A.上联:扫千年旧习

下联:树一代新风

B.上联:祖国山河好

下联: 神州面貌新

2、 A.上联:静聆雨润绿草

下联: 笑看风拂红花 B.上联:学海无涯千舟竞渡

下联:书山有路万众争攀

(老师小结拟写对联的要点)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拟写对联需要注意一下两点: (投影) ①审清“出句”结构 ②善于联想和想象。

根据以上要求我们再来训练一题:

四、根据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 下联:炎黄子孙德才兼备展宏图

(如果时间充足,就让学生去黑板,如果时间不够,直接让学生口头回答。) (老师明确答案。)

结束语:同学们,珠联妙对,万古犹传风雅趣,珍语佳句,千年仍飘翰墨香。今天,我们了解了对联的特点,初步领略了对联的独特魅力,当然,它中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还需要同学们继续挖掘并传承和发扬。

上一篇:第一堂班会课的主题下一篇:教案书写之三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