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高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2023-01-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曾经在网上非常流行一段话:“小学老师说, 等你考到了重点中学, 你就解放了。中学老师说, 等你考到了重点高中, 你就解放了。高中老师说, 等你考到了重点大学, 你就解放了。等到了大学老师们的呼吁便是:‘同学们千万不要松懈, 现在成千上万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我们这分钟不努力, 下分钟便成了那个淘汰者。”这或许只是有些无事之人的课余调侃, 但是这又从某方面反映了一些潜在的东西。如现在的学生都以为大学就是自己学业的终点, 是终于可以释放自己青春的田园, 因此在高中拼尽自己的力量想要挤进大学, 但发现似乎有更大的问题在等着解决, 于是从心理上便形成了一种落差。但是往往大学生在高校里得到的都是相反的答案, 大学不仅不是青春的开始, 反而是青春的终点。各种证书, 考试, 考研, 以及找工作的压力, 让大部分人的成年礼在这样稀里糊涂的紧张的岁月中度过。根据调研显示, 大一的很多同学为当时的就业现状所担忧。这也成为很多大一同学迷茫的原因, 课余的时间很多, 但不知道要做什么, 不清楚自己喜欢的是什么, 没有自己的长远目标。然而, 这也不仅仅是大一学生的焦虑, 大二大三甚至大四都有学生有这样的反应。于是针对现在学生的这种心理状况, 很多高校也出台了相应的对策, 当然, 所谓学生最能亲身体会的便是高校的管理体制了, 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在校状况, 甚至是学生的一生。高校管理的过程从心理的角度也是一个心理调整和控制的过程, 它使人的心理保持在与生活情境相对应的正常心理状态, 正常状态是在心理平衡条件下蕴育而成[1]。下面根据学生如此的心理状态, 我们分别从内部教育机制, 教学方式, 以及学校的管理方式来分析讨论如何才能更好的解决这样的问题。

1 内部教育机制

所谓的内部教育机制, 就是该学校的运作模式, 学校的运作模式包括很多方面, 在这里笔者主要说一下学校的宿舍制度以及学校的奖励制度。

1) 宿舍制度。宿舍制度是学校在大学生宿舍所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 如什么时间就寝等。当代的寝室制度也是一个让人很头疼的东西。如果管的太松, 那么进入宿舍里面的人鱼龙混杂, 学生的财产和安全得不到保证, 如果管的太严, 学生就马上感到反感, 觉得自己没有自由还跟小学生一样, 因此把握这样的一个尺度真的很重要。在很多的高校里男生与女生之间的宿舍都是用铁门隔起来的, 这招貌似管用但实则不然, 很多学生依旧会针对铁门的弱处下手, 要不然就翻墙进入, 这不但没有达到当初需要的效果反而加强了学生的危险。还有便是出入不方便, 宿舍的按时锁门或者熄灯或多或少的给学生带来了许多麻烦, 这给那些晚归的学生一种错觉, 总觉得进不去宿舍就索性不回去了。现代的大学生几乎都已经成年了, 他们觉得自己有那个能力担当自己的安全, 而很多高校的做法是依旧把他们当做温室里的花朵, 把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固然没错, 但是人不能总是处于被保护的位置, 所以这样一味的保护从某方面来说也是一种潜在的危险。

对于这样的现象, 笔者自我认为普遍安全意识应该是最重要的, 安全的警钟时刻在学生的脑海中想起, 那么学生的安全自然也就有了保障, 因此一定要大力普及对学生的安全辅导, 从实例出发, 并有实景演习, 教学生如何应对意外。提高学生的自防自救是保证学生安全的关键。另外就是大力加强科技的运用, 监视器要随时开放并且保持可用, 宿舍的全方位都处于学校的监控之内, 让学生的各种状况都处于学校的掌控之中。

2) 奖励制度。有奖励便会有动力, 很多学校把奖励当成激励学生的一种手段, 但是有时候奖励会变成一种腐蚀良心的药剂, 使得许多学生为得到荣誉而不择手段, 这从某方面增加了学生的危险性甚至学校的危险性。

我们从高等学校的人际关系来说明完善的奖励制度是多么的必要。首先, 高等学校的人际关系的丰富性, 在学校里, 全部的教育和教学活动, 都是在人际关系的过程中进行的。学校成员不仅年龄跨度大, 成员复杂, 而且教养水平不一。其次是人际关系的差异性, 每个人在交往水平上的差异是相当悬殊的, 在大学生中有淡于交往的谦谦君子, 也有热衷交往的“现代派”, 从这两种鲜明的对比当中, 足见高等学校在人际反应倾向的差异之大[1]。

从“复旦投毒案件”中我们可以发现同寝室的同学危险指数最高, 从奖励这方面来说同寝室也是危险性最大的。大家从高中毕业, 在大学处于相同的起跑线, 然而过了一个学期这样的差距便会很明显。现在的大学生本来心理压力就很大, 如果奖励制度不合理的话很容易触到学生心底那根最敏感的线,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现在本来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不自信普遍存在, 心理承受力弱, 不能容忍被忽视, 尤其是在奖励制度上, 一旦不公平便会引起轩然大波。有些学生甚至为了一点奖学金不惜到处诋毁同学和收买人心, 如果不严加规范的话势必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现在大学生的一个脆弱表现在容易轻生, 这也是自我价值没有得到体现, 而这种体现也是直接跟奖励挂钩, 因此, 一个十分公正完好的奖励制度对于大学生来说其实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如何完善这样一个奖励制度?笔者认为, 首先公正是一个奖励制度的基本, 当然很多高校都实行公正的奖励制度, 但是这种公正是需要学生认同的公正, 即这种公正是学生伸手摸得着睁眼看得见的东西。第二是奖励的多元化, 大学生可谓是三百六十行, 行行都有精通的人, 奖项可以多元化, 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 也可以用忙碌的生活填充那些空虚的心。第三是奖项量大化, 奖的项目要多而且量也要多, 曾记得还有某项节目的参与奖, 也就是所谓的优秀奖或者鼓励奖, 这样不仅不会打击参赛者的热情, 而且还会鼓励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而这也从一些方面减弱大学生不自信的现象。

2 教学方式

现在很多大学推崇开放式的教育。所谓的开放式教育, 就是与传统的教育相悖, 不再是那种老师是老师, 学生是学生的死板的教育。在这种开放式的教育里, 学生和老师没有很明显的沟壑, 不必太拘泥于师生之礼,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老师也可以不耻下问。但是在这种比较开放的教学方式中, 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教书与育人之间, 教书是手段, 育人才是目的。这是规律, 教书必须育人, 这要求教师能运用这个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做好育人的工作[2]。

表面上大学的教学方式给人的是一种比较开放的感觉, 老师的教学方式多样, 同学们上课也比较自由, 但这其中包含着如下的几点问题:尽管我们老师的教学方式多样化, 但依旧是以讲授为主, 也就是说, 老师们依旧是按着书本或者对着课件向同学们传授知识, 学生也差不多都是被动的接受, 虽然老师和学校经常使用讨论法想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但效果不明显, 学生习惯了从小到大的教学方式, 到了大学依旧没有改变, 课堂上的学习环境貌似轻松自由, 其实同学们的思考方式还是没有改变, 这样的自由, 是被传统的理念所束缚的。

以提高人的素质为宗旨的世界性教育改革浪潮方兴未艾, 美国“高素质教育委员会”1983年提出《国家处在危险之中》的报告, 发出警告说:全国学校充斥着资质平庸的学生, 这将威胁到美国国家民族的前途[3]。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知识可以改变国家, 我们需要全方面发展的精英, 而这也跟我们的教育方式紧密相关。

针对这样的问题, 可以有以下的解决方式:首先我们必须加强教师的技能培训, 这种技能不只是说要强化文化知识, 而是每个老师都要培养自己一种专属的特点, 一种吸引人的教学特点, 每个老师都要有自己的特色。其次要扩展教学方式, 什么实验法、探讨法等等, 总之要打破讲授法为主的局面, 我们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大学主要是要完善学生的内部素养构成, 为此高校必须在强化学生知识的同时加强其内部素养的养成。最后要不断研究教学的理论方法, 找出适合现在大学生最能够接受教学方法并将其传播。在《给教师的101条建议》中有:教师的魅力, 师生关系, 教师的课堂管理是一个成功教师的三大重要标准[4]。

3 学校的管理方式

曾仕强曾说:“管理的理念便是管事理人。”当代高校的管理问题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 如管理效率低, 管理理念不到位等等, 这都是制约高校发展的一个很重大的问题。一个高校的管理方式决定这个高校以后的发展前途。因此管理方式十分重要, 于是我们分别从管事和理人这两个方面探究现代高校管理理念存在的问题。

1) 管事。管事方面我们可以直接从学校处理事情效率来看, 从大的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是管理机制的问题, 在现在的高校管理机制下, 好像做一件事情很难调动各方面的力量, 管理层级的人太多, 导致相互推诿, 办事效率不高。然后就是办事的手续繁杂, 这样的办事特点给学生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曾经有学生为了办一个走读手续走了学校的十多个部门, 拿着需要填的表一个一个部门的盖章, 这样的办事手续不仅耽误了学生的很多时间, 而且也给相应的部门带来了麻烦, 因为部门之间的隔阂很多工作也形成了相互推诿的局面。

针对管理的这两个大问题, 笔者的建议是, 建立健全高校有力的管理机制, 实施民主管理, 让学生监督各个管理人员做事的情况。管理职责划分明确, 采取有效的奖惩制度。

2) 管人。管人方面我们直接从学生入手, 因为学生才是真正需要学校管理的。现在的大学都对学生实行每周一集合的制度, 网友也曾戏称这是小学时候的班会。这种集合自然是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周末本来就是学生自己的休假时间, 学生可以有更多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去做一些自己的事情, 但是周末的集合使得整个周末都变得不完整。辅导员或者班主任更是无奈, 集合主要是看学生有没有安全的在学校, 一群成年人却像小学生一样被照看着, 虽然这是出于学生的安全考虑, 但笔者认为确实有很多不便之处。还有就是激励制度不完善, 这个主要是针对管理层人员说的, 因为学校的工资奖金都是直接跟科研成果挂钩, 管理人员由于工作的性质很难得到相应的薪酬保证, 为此也造成管理人员心理不平衡而导致工作效率下降。

对于周末集合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完全可以由学生解决, 设立一个签到制度取代集合制度或者由班级负责人确认每个同学的安全, 这样即使麻烦一个人而不会耽误整个班级人的时间, 而班级负责人则从另一个方面补偿。而第二个问题可让学校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 从根本上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尽管当代高校的管理体制远不止这些, 但俗话说得好,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量变会引起质变, 当我们把最简单的问题有效的解决好, 那么中国高校的管理体制一定会一跃千里, 成为世界的楷模。

摘要:在当代社会, 随着大学生意外的层出不穷, 社会对高校的管理体制也越来越关注, 简明有效的高效管理体制越来越成为一所大学得到认可的标准。因此本文立足现代高校的普遍现状, 从大学生的心理出发, 进而从内部教育机制、教学方式以及学校的管理方式来讨论当代高校管理体制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高校管理,教育,制度

参考文献

[1] 车文博.高等学校管理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130, 371.

[2] 母国光, 翁史烈.高等教育管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276.

[3] 毛家瑞, 孙孔懿.素质教育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8.

[4] 安奈特.L.布鲁肖.给教师的101条建议[M].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7.

上一篇:陵两优268连作晚稻直播高产栽培技术下一篇:浅谈高校秘书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