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课后反思

2024-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自然的语言课后反思(精选16篇)

大自然的语言课后反思 篇1

本节课上完后,没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容量大,有虎头蛇尾之感。

课堂教学的时间分配不合理,由于学生在整堂课上回答问题时太拘紧,没能如期完成任务,有前松后紧之感。看来是自己对学生了解不足。

2.胆子小,不能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主体地位表现不明显。受自己教学理念束缚,对以学生为主的生本理念接受较差,放不开手,也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学,所以平时教学时引导学生学习时较多,不放心的地方太多,学生自学能力较差。

3.课堂调控能力较差,受课件束缚。

教学过程中不能随教学实际来调控课堂进程,受课件束缚,好像被课件牵着鼻子走。

本节课自认为较为满意的有以下几点:

1.说明文应该培养学生的几种能力都有意识的在培养。如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相关知识及能力。

2.注重语文课的语文味,如语言的品析、给图片配上解说词,从这几个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文的能力。

大自然的语言课后反思 篇2

一、对本节课的知识点的处理

单项式的乘法用到了有理数的乘法、幂的运算性质,而后续的多项式与单项式的乘法,都要转化为单项式乘法。因此,单项式乘法将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整式乘法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本节课涉及的知识点,包括同底的指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这些都是整式的乘法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一方面要求学生准确地用语言叙述,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数学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向着类比、联想发展,从而为单项式与单项式乘法的教学做好思想上和方法上的准备。再从实际问题导入,让学生自己动手试一试,主动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参照引例解决方法,教师先不给出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而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相互交流,最后由学生自己小结出如何进行单项式的乘法。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留给学生探索与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获得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从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语言叙述这个性质,这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述能力。

二、对本节课的例题和练习的处理

数学教学中的例题教学是重要环节。例题的选择既要突出基本知识点的运用、基本数学方法的展示,又要能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起到引导作用。学生学习例题的同时不断产生共鸣,思维不断地活跃,数学思维不断地升华。因此我除了继续采用教材例题中的两个题目外,还精心补充了几个例题,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在例题教学中,先让学生观察有哪些运算,如何利用运算性质和法则;分析后再动手做,同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的依据;提醒学生在单项式的运算中应该先确定符号。

练习是对学生学习知识的巩固,是提升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教师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反馈。除了教材后面的习题,我还做了变式训练、逆向思维训练,做到源于教材,活于教材,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发散性和灵活性,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潜能,活跃了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精神。判一判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这些判断题的讨论甚至争论,加强对运算法则的掌握,同时也培养学生一定的判断性思维能力。通过对两个例题的比较,让学生自己总结,在遇到积的乘方时,先做乘方,再做单项式相乘,并且提醒学生注意,系数相乘时不要漏掉负号。最后一个例题是个实际问题,这个实际问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在教学中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将运算性质法则应用在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对本节课教后的几点感想

本单元教材中对整式的乘法都是由数字到字母的推广和拓展,较好地运用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为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较好的平台。教材在本单元中很好地体现了数学的实际应用,创设了较好的数学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好教材提供的素材,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习成绩。教材对法则的推导应循序渐进,符合学生认知的特点,并为开展探究合作教育提供机会,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公开课后的反思 篇3

半期考试后,对于我上课的一节关于目标的课,我有着新的感悟。在课堂上我是讲的关于目标的内容,我根据同学们自己写的目标,谈到每个人给自己订目标,必须有着长期和短期目标,多说同学只有长期而缺少短期,所以我谈到如果只有长期而没有短期,那让我们行动动力不够,最终无法实现目标。我是这样举列的:“就像我爬楼梯,我在底楼最后我要到达我想到达的楼层,我必须一步一步的走上去,只有感受成功,才会喜悦,才会坚持走到最后。”

半期考试后我问同学们:经历了高中第一次考试,现在情绪是什么?多数同学低头不语,看的这一份难过,我又是这样总结的:失望和无助。为什么失望?因为从来没有经历这么高的总分,但也从来没有得到过这么低的总分,所以失望。无助是因为看着这样的分数,不知道该从哪里补?看着同学们这样的表情和一些行为,我不由的想到,我说过的那句话“只有感受成功,才会喜悦,才会坚持到最后”。现在才走一步他们没有感受到成功,而是打击,该让他们怎样相信自己,去前行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鼓足勇气树立自信继续前行

其实同学们多数是想学好的,只是不知怎样才能学好?包括很多差生或者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也这样想过甚至做过,我是这样看到差生的,不是他们不努力,是曾经努力过但没有看到收获,所以努力了没有收获,和不努力一样的结果,那还不如不努力,久而久之就成為差生,所以经历了半期考试,有一部分同学就这样了。一份耕耘,看不到一份收获。

1、二八法则

我先让同学们了解“二八法则”用百分之二十的时间获得百分之八十的效益。例举:以在这次考试中只考300分的同学作为例子,让他们看到希望,300分(3年后)480分。增加180分,每科增加30分,3年用900天学习那每天每科增加0.03分。0.03分是个从来没有看到的低分,用这样的计算方法让同学们树立自信。

2、相信机遇会降临在付出而不是等待的人身上

其实实现目标,并不是一步一步走到最后,有时机遇一来就很快实现,但我们却不知道机遇什么时候降临。就和走楼梯一样,如果你选择等电梯,可能你等的时间远远长于你走的时间,但同样有可能你走着走着电梯正好就赶上了,关键在于你需要走,需要前行。

二、学会寻找成功

高中的学习生活,让同学们感受的是单一。作业考试在作业在考试,如果没有成功的总结,我相信更多的人感受的是累、打击,累、打击还是累、打击,那最后是放弃。

所以,让他们知道成功是什么?并学会寻找成功是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那成功是什么呢?

我所理解的成功不象字典的解释:达到预期的目标;而是用申继亮教授的一句话这样说:“成功不是和别人简单比较的结果,而是做最好的自己”。所以不是别人考第一,别人就成功,你就没有成功;不是考差差了就一点成功就没有了;所以我认为每一个同学不是只有考试才总结自己的成功,而因该每天都有成功。所以时常总结成功不仅有助于了解自我,同样有助于树立自信。

这不由自主的让我想起曾经读过的一首诗:

“做一个最好的你”

如果你不能成为山顶上的高松,

那就当棵山谷里的小树吧,

但要当一棵溪边最好的小树,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棵大树,

那就当丛小灌木;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丛小灌木,

那就当一片小草地,

我们不能全是船长,

必须有人来当水手。

这里有许多事让我们去做,有大事有小事。

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身旁的事。

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

那就当一条小路,

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

那就当一颗星星。

决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

而在做一个最好的你。

正如诗中写到的决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是做最好的自己。把自己要做的最好,首先应该认识自我,清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有着什么样的能力?自己适合学文还是学理?三年后自己选择什么样的专业?这些都是高中学生需要考虑的问题。

其次,每个人在朝着自己目标努力同时,学会利用时间。每个人都应该过着有目标的生活,在朝着目标努力的时候,要学会分解来安排利用时间,每人每天都有24小时,但24小时却有着不一样的效率。在时间安排上我们应该学会给事情分类,每一天都有四类事等着我们去做,紧急且重要的事,紧急但不重要的事,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例如,在自习课堂上,发现手机在口袋里振动,多数人都会拿出来看一下,看到一条短信我们会做什么?同学们回答最多的是回复短信,一节自习课或许就在短信中度过,所以这是因为紧急但不重要的事在浪费时间。还有同样因为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浪费我们时间的例子。

最后,学会调节情绪。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都会遇到太多次的挫折。这些挫折会带给我们很多负面情绪,当这些情绪出现时,它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我们要做的是先接受负面情绪,再来优化调节情绪。

课文《敬畏自然》课后反思 篇4

为了更好的学习本文,多读是非常必要的,在读中,学生感悟到文字的严密性,道理的深刻性,对敬畏自然也有了更多的认识。本文学习之初,就有预习,更是齐读了两遍,还有在自读中思考问题。多读仍是学习语文的法宝。 文体的学习,我以为还是非常必要的,课文内容学生可以很容易的理解,但是议论性的文章如何层层展开,确是非要得到老师的讲解不可,要突出文体学习,要遵循文体特点设计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重点是赏析语言和达标测试。本文的语言富有哲理性和思辨性,并且非常优美。我让同学画出最喜欢的句子,并用批注的方式加以赏析。并提示同学可以用标、圈、画,写的方式做批注。大多数同学都能够做的较好,只有个别同学没有完成。同学在展示时,都是争先恐后,积极发言,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这一节课,我能够紧扣目标,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勾画圈点法、问答法等学习方法,是学生在四十分钟内完成本届课教学任务。这里面虽然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比如,在一些问题的问法上,使学生感到迷惑。语言表达不精练。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努力克服这些缺点,上好每一次课。

大班语言聪明的阿凡提课后反思 篇5

因为每个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欣赏文学作品的数量越多,他对其中一些重要的或是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性格特点了解的就越多,那么,对他一生的发展、性格的成熟就越有帮助。通过欣赏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在头脑中构建一个集善良、勇敢和智慧于一身的鲜明人物形象。

《聪明的阿凡提》这个故事,选自幼儿园《大班建构式课程》。针对这一个故事的特点,导入部分我采用录像形式,观看阿凡提动画片,然后和幼儿谈话。老师:你知道刚才这个人是谁吗?他是哪里的人?看过他的动画片吗?听过他的故事吗?这一部分重在摸清孩子现有的知识水平。展开部分主要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教师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重在吸引幼儿对故事的兴趣,然后进行提问:你认为阿凡提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引导幼儿概括出了故事的名字。进一步问:故事中一共有几个主要人物角色?他们分别是谁?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大官?这些提问促使幼儿对故事进行回忆和想象,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提问方式。第二个环节是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画面可以帮助幼儿加深对故事的记忆,提问可以帮助幼儿加深对故事的理解。第三个环节是让幼儿戴上道具进行表演,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对故事表演的兴趣。虽然也是三遍故事,但是每一遍都有所侧重,每一遍都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吸引幼儿,所以才不会使幼儿兴趣递减。结束部分仍采用录像的方式,在一片欢歌笑语中,幼儿与录像中的阿凡提同喜同乐,进一步体验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师在故事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幼儿领会作品的技能。所以在教学中,我主要指导幼儿掌握两种学习方法。一种是学会倾听,一种是学会表述。倾听是一个输入的学习过程,表述是一个输出的学习过程。

语言《乌龟怪脾气》课后反思 篇6

问题一:教师未完全吃透教材,此活动主要呈现出的是乌龟诙谐幽默的形象,要孩子感受到这一特点,就要求教师将诗歌念得有节奏,语气能够随着情节的变化而变化。而活动中,教师并未念出诗歌的节奏感,反而淡化了幼儿对内容的理解,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也没有帮助。

调整:教师应学会挖掘教材中的价值点,将真正有用的交给孩子,此次活动是培养孩子朗诵能力的好机会,帮助幼儿深刻地感受朗诵中节奏语调的变化。因此,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朗诵诗歌的能力,注意把握好节奏,将诗歌的趣味性呈现给孩子。活动中,教师也可以让孩子表演表演诗歌中的角色,帮助他们更深刻地了解诗歌传递的情感。

问题二:在细致阅读后图片不需要再呈现,因为孩子头脑中已经有了这一表象,再呈现出来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倾听。如幼儿自主阅读这一环节就显得多余了。

调整:第三张图片应在教师朗诵诗歌后半部分后再出示,这样有利于幼儿更专注地倾听;教师完整朗诵时不需要指着图片,这样只会分散孩子注意力;之后的自主阅读环节也可以删掉,因为图片都一样,孩子也已有了图片的印象。

问题三:教学中不应出现太浓重的说教成份,最后一环节的说教太过明显。

调整:经过一堂课下来,孩子们都了解了不爱说话的危害,教师再跟孩子说就显得啰嗦,所以这部分可以删掉。

问题四:教具应保持卫生,教师不应将书本放在地上。

调整:教师可将书本放在桌上,待到阅读环节再引导幼儿搬椅子在桌上翻看。

“平面图形的密铺”课后反思 篇7

在这堂课的导人上,我完全按照教学目标进行设计。课程一开始我就创设情境,开展活动:1.进行图案欣赏,让学生感受平面图形密铺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从潜意识里对密铺有初步的印象。从上课情况来看,学生欣赏图案时很专注,对图案有了很深刻的印象,这对于下一步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完全达到了我的设计意图。2.开展“我做小小设计师”的活动,请同学们分小组自己设计地砖花纹,然后把每个小组的设计贴在黑板上展示,对每组的同学都提出表扬和鼓励。这时我没有告诉学生设计地砖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实际上设计地砖需要注意不能有缝隙、不能重叠、要能铺成一片。为什么我不告诉学生这些呢?第一。地砖是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学生很熟悉,可能有部分同学能够注意到这个问题;第二,如果我先讲了这个问题,会使学生把注意力全放在如何使设计中不能有缝隙、不能重叠、要能铺成一片上,有可能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第三,如果有的学生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设计出来的图案不满足这个要求,那么我可以请其他学生指出他的不足,给他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在今后遇到同类问题时,他可以先思考再动手操作,养成良好的习惯。3.提出问题:每个小组的设计是否都能符合实际生活的要求?(有些不符合)哪些小组的设计不符合实际生活的要求?为什么不符合?(有空隙,或重叠,或不能铺成一片)由这些提问很自然地过渡到讲授新知识。

讲授新知识这部分我分为两个步骤,由前面提问引出平面图形密铺的概念:用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一种或几种平面图形进行拼接,彼此之间不留空隙、不重叠地铺成一片,这就是平面图形的密铺,又称作平面图形的镶嵌。介绍概念之后,我请学生来判断刚才的设计中是否都是密铺的,由此得出平面图形密铺的条件:不留空隙、不重叠地铺成一片。从课堂情况来看。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很容易就接受了新知识,而且对新知识的理解也很透彻。

下一步深入探究,得出结论。提出问题:常见的多边形中,哪些可以密铺呢?多边形密铺需要什么条件呢?先请同学们观察贴在黑板上的地砖设计,哪些多边形是密铺的?学生很容易得到矩形、正方形、正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都是密铺的,进而引导学生得出多边形密铺的条件,以此来说明设计中的正五边形和正八边形为什么不能密铺,使学生由简单的学习知识上升到了知识的应用,会用的知识才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这节课效果很好,学生感到数学学习并不难,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也很容易。

第四个环节是知识拓展。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来探索普通的三角形和四边形是否能密铺,这是对平面图形密铺知识的进一步运用,学生不但要懂得平面图形的密铺知识,还要具备很强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学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理念中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那么这就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一个好机会。当然,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在这节课上,我发现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参差不齐,在今后的教学中,各位教师都要注意这一点。这个环节我采取了学生自主探索、自主解决问题的方式,由探索出结果的小组派代表来讲解规律,借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使班上的其他同学产生羡慕或不服气的情绪,形成在数学学习上的你追我赶的态势,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在小结环节上,我提出问题: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这样的提问使得每位同学都能总结自己这节课的收获,并且每位举手回答的同学都能有自己的答案,课堂效果很明显,学生回答很积极。并且很多学生回答得都很好。

最后—个环节作业布置上,我采用了新的模式,布置课后活动:你能设计出由—个或几个平面图形密鋪得到的美丽图案吗?请你试—试!这种新式作业,学生很愿意做,既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全方位地复习知识、巩固知识,否则他们怎么能设计出由一个或几个平面图形密铺得到的美丽图案呢?

这节课总的来说是成功的,达到了我设计的目的,而且对我自身的素质也起到了很大的提高作用,我希望今后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日益提高。

大自然的语言课后反思 篇8

2014年02月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帮助幼儿发展语言。在教学前,我特地带着孩子们到户外去玩了一回轮胎。看着孩子们不断的滚着轮胎,还有的小朋友还进行了滚轮胎比赛,玩的很开心。也有部分女孩子没有男孩子玩的那么激烈,她们比较喜欢把轮胎放在地上,然后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坐在轮胎的中间,小脚翘翘很是快乐。看到孩子们活动的这些情景,我就知道他们喜欢这个活动。

活动之后,把孩子们带入课堂。《快乐轮胎》这个故事选用了一个废旧轮胎作为主要角色,可是一个废旧轮胎能带来什么快乐呢?孩子们在故事《快乐轮胎》里找到了小松鼠的快乐之源。故事轻松的情节既让人觉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新《纲要》中,主动活动教育提出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实践,创造,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在整个活动中都以幼儿的自主参与活动为主,教师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活动感受作品形象的情感和快乐。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画面的观察力还不够,虽然他们很喜欢听故事,在我讲故事的过程中能认真听,但是常常在我提问后,他们都是根据自己的想法然后想出些答案回答问题。在发现这个问题以后,我突然反思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多给孩子练习一些看图说话,有针对性的提问,以及自由表达的机会,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口语水平。

一堂教学课配合一点游戏,让孩子们学习了之余还可以玩游戏,我相信他们一定特别开心。所以在第三环节中,我带领孩子们一起做了做滚轮胎的游戏。我教小朋友们双手变小拳,然后快速绕圈,这样就变出一个小轮胎啦,小朋友们玩的很开心。我在游戏中还导入了情景,孩子们变成小轮胎以后就跟着队长一起出发去外面的世界旅游了,一路上还可以带上自己的朋友一起去。就这样孩子们一边玩一边邀请好朋友一起出发,活动的氛围很好,大家玩的很开心。

小班语言《小兔找朋友》课后反思 篇9

这是新小班孩子们进入集体生活的第二周,刚刚稍停住哭闹的他们,已经能正常的进入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孩子们在家中可谓是家中的宝贝,身边有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更多人的围绕,“生活”一直围绕着他们在转。所以大多数的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性那是相当大的,从小在亲人身边,有任何事情都有亲人的帮助,这样渐渐长大但是还是喜欢在爸爸妈妈身边,不愿意去和别的小朋友有交际,不愿意去自己找朋友,导致现在的孩子一个朋友也没有。所以从此原因入手,我开展了《小兔找朋友》这个教学活动。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小兔白白每天整天的跟着妈妈,导致她连一个朋友都没有。有一天,妈妈给了白白一个娃娃,叫她带着自己的娃娃出去找朋友,小兔在出去的路上碰见了小黑兔和小羊,小黑兔和小羊遇到小白兔时分别都要小白兔手上的娃娃玩,这时的小白兔都答应了,于是小黑兔和小羊分别送给小白兔一根胡萝卜和一棵青草,白白还和他们一起玩起了娃娃家真高兴,回到家他把整件事情都告诉了妈妈,好开心啊,她找到了朋友。

这个故事简单,但是内容很明确,我们班的小朋友在我的引导下都可以回答出小兔开始没有朋友的原因:那是因为小兔整天跟着妈妈,后来小兔出去找朋友了,小兔很大方的将自己手上的娃娃和小伙伴一起分享,所以很快就有了朋友,在和朋友们开心的玩耍下,这时的小兔才感觉到有朋友的快乐。在我们班依赖家长的孩子,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的孩子还有很多,和他们讲了这个故事以后,我告诉他们朋友之间要互相玩,如果你能把玩具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的话才可以有更多的朋友,每天一个人玩,什么玩具都不愿意分享的话,你会始终找不到朋友的。这节活动课上完以后,在区域活动中,我就发现孩子们会一起来玩,很抢手的玩具也是没有再去争夺的孩子了。有几个孩子还跟我说,他要拿自己喜欢的玩具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我听到以后很欣慰,很开心。我觉得孩子们其实都很懂道理,都知道对错好坏,只要我们老师好好引导,孩子肯定能变得很棒。

一节英语公开课后的教学反思 篇10

关键词: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主体 反思

近日,听了一节英语公开课,感触颇深。教者上的是牛津英语8A Unit 1 Welcome to the unit,本课的主题是友谊和分享,介绍了关于朋友的不同品质。从让学生听歌曲和观看一段录像入手,营造氛围,直接导入本课中心话题——朋友。通过Free talk,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交谈中接受新知识,通过提出:What makes your friend so special?引导学生回答一本青少年杂志上几个关于朋友的品质问题,同时穿插知识点的讲解。接着学习Eddie和Hobo这两个卡通人物妙趣横生的对话,通过听录音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角色,在活动中达到运用语言自由交际的目的。

反思教者的整个教学过程,有值得肯定之处但有些地方值得商榷。首先,课堂教学容量过大,超出了学生应掌握的范围,提高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其次,教学的重难点不够突出,对词汇的教学不够细致,对知识点的讲解不够详实,对习题的设计不够规范。另外,活动开展得不够热烈。学生仅仅是就书讲书,没有创造性的思维。分角色朗读课文时,我发现学生非常的听话,总是被牵着鼻子走,这样的学习是不会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的,更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一、研究教材,加强教学内容的反思。

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中,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如:在第一个班教学九年级英语Unit 2 Robot Reading时,笔者感觉自己教得挺卖力,而学生却情绪低落,几乎没有互动的可能。课后,笔者静下心来,认真反思——如何使枯燥的文章让学生通俗易懂,乐于参与和拓展呢?而后,笔者大胆地对教材作了如下处理:首先由小组讨论生活中What things can a robot do?然后将全班分为两组展开辩论:第一组辩论:What advantages can a robot bring for us? 第二组辩论:What disadvantages can a robot bring for us? 经过第二堂课的实践,反思让笔者的课堂“活”了。教学内容的反思令课堂再现了生机,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二、更新理念,加强教学方法的反思。

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行为都是受一定的教学理念支配的,没有科学的教学理念,就没有科学的教学行为,而教学理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它是与时俱进的。如果我们的教学理念落后了,那必将使得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所以,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英语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反思,找出差距和不足,时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比如:英语教学目标很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但对知识点在生活中的运用以及如何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则往往被忽略。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师就要了解英语教学研究的动态,加强对英语教学理论的研究。自觉地运用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在学习中深刻反思、认真消化、并付诸于实践。

三、不断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反思。

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在三尺讲台“立住脚”、“站稳脚”、“站好脚”的前提,尤其是英语教师,一口地道的英语,优美清晰的语音语调,精彩绝妙的知识讲解对下面听课的学生和教师都会有强烈的吸引力;教态亲切、自然、板书工整、美观,言简意赅,层次分明,而且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基础。

有效控制英语课堂教学节奏,是增加教学容量和操练密度的有效途径,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课堂教学中的操练只有达到一定的密度和广度时,才能使学生对新知识和技能的感知鲜明、完整和深刻。有些课上的训练往往缺乏密度,教学节奏慢,感觉松弛,而有的课堂活动频繁,教学密度过大,学生忙于配合老师应付这些活动,因而课堂教学的效率大打折扣。

四、尊重个性差异,对课堂教学主体的反思。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跑得快,让中等生“吃得好”、跑得动,让学困生“吃得了”、不掉队。因此,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都应该“为了一切学生”,因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课堂教学的精彩之处在于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仅要熟悉思维运动的规律,还要善于点拨、引导,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推动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为课堂教学的精彩作充分的准备。要调动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准确把握质疑的时机无疑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适时而精当的点拨、引导,才有学生思维活跃,主动探究的精彩。

大自然的语言反思 篇11

课堂的拓展部分,我训练学生整合资料,仿写诗歌。课前,我布置孩子们收集了有关大自然语言的资料。为仿写诗歌,做好了素材准备。在品读课文的时候引导学生发现这首诗歌写作上的特点和写作形式,抓住这个训练点,运用课前收集的资料,模仿课文编写诗歌。首先,,让学生说一说知道那些大自然的语言。再用课件出示向日葵、验资、彩虹等大自然的语言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兴趣。然后我展示自己编的诗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这时我引导学生当小诗人,根据收集的资料模仿诗歌编一编。在小组内学生自由畅想,不一会儿充满童趣的诗歌从他们口中诞生了。如:“你看那天空的沟沟云,不就是大自然的预言:大自然在告诉我们,雨儿将要来临。”

板书是微型教案,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也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恰当的板书能使课堂增添新的活力,同时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概括性,本课的板书既应概文中介绍的大自然的语言,又要突出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观察与发现。”所以我是这样设计板书的:揭示课题时板书:大自然的语言,在精读课文,理解内容过程中学生提出哪种大自然的语言,就板画,并根据学生的总结将语言分类,感受大自然语言的神奇后,板:妙不可言。总结全诗时,板:观察、发现……。

通过讲这节课,我有许多的收获,并且发现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提高。如教材的处理,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创新突破方面也要舍得花时间,哪怕有一点收获,也是值得庆贺的。同时,我认为课堂气氛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多想办法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将教学互助、教学互长真正落到实处,我坚信多思出智慧,只要想到,就要做到。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 篇12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2、决定物候学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3、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小组合作学习,并通过讨论都能找到正确答案,在充分预习的前提下,课堂重点完成较好。

因本文说明文的文体形式,在说明方法的分析中,孩子们也都能找到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一些运用,但对说明方法的好处却又把握不到位,心中有话口难开,为解决这一难题,我建议学生分步回答:首先,表态,使用了何种说明方法?其次,强调重点字词,比如:列数字的准确,打比方的生动,作比较的突出,举例子的具体等等。最后,再练习具体句子分析,套进内容予以阐述。有了这样的步骤,学生的回答内容清晰了许多。

如何写课后反思 篇13

关键词:反思教师

课后反思是教师上完一节课后的心得体会,它给教师课后的经验总结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在这里可以进行教学后的自我评价,还可以将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出现的新奇的思维方式保留记录,这些日积月累的第一手原始材料,是我们教师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是我们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有力保障。但好多的老师往往写时却不知如何去写,不知怎样利用好这一资源,写出有价值的反思。我们首先要要知道写课后反思的重要性,其次在谈谈如何写课后反思。

一、写课后反思的重要性

1、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留下的缺憾

讲完一节课后,由于疏忽、经验不足等原因,难免会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细节没顾及到,重点没突出,或是难点没能突破等等。因此,课后必须及时进行总结,认真思考对策。还可翻阅相关资料,找出症结所在,然后制订相应的补救措施,再确定消除缺憾的时间,拟定在某节课,最好是毫无痕迹地插进该课时的内容之中,达到“补漏”的目的。

2、总结每堂课成功的关键因素

成功课节的因素很多,包括授课技能、内容结构的安排、授课的速度、学生思维的共鸣、教学方法的应用等等。但是关键的因素卻不多。我们可以选择性地将最关键的因素积累下来,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结构,强化自己的教学能力。

3、记录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新奇的思维方式

学生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他们在接受新知识的时候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假设。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些较新颖、颇为超前的思维方式,这些突出的思维方式往往是学生创新能力的自然体现,同时也是教学相长与师生互动效应的突出反映。我们应该妥善地记录与保留,作为今后重复教学时开拓与启迪学生思维的法宝,而且还能避免“天天卖旧货,依样画葫芦”的尴尬局面的重现。

4、整理学生们的普遍错例

在新课改下,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让学生去掌握已有的经验或现成的结论,而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学会怎样学习。鉴于当今提倡的教育思想,所以在这种看似并不复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解决与分析实际问题时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这也是允许的。学生出现错误,特别是普遍存在的典型错误时,为师者不是忙于纠错,而是要去思考与总结错例发生的根本原因,去积极地思考与制定再教时如何消除错例发生的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二、如何写课后反思,记什么内容

1、记成功之举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3、记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记学生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5、记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

大自然的语言课堂反思 篇14

一、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式

课改实施后,课堂教学由过去那种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合作中讨论、质疑、交流,这样有利于发挥群体意识,促进思维活跃。但课堂教学的时间和进度就不好控制。我在备课时,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尽可能地考虑得较为细致全面些,以备学生考虑不到时,加以引导。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大自然的语言课后反思 篇15

鲁明

一、满意的地方

1、提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借助字、词典自学字词,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本节课的学生答题的速度和准确性远远超乎教师的预计,可以说是几乎提前完成了教学任务。

2、精心的构思,充分的备课是非常有效果的,尤其在课堂语言的衔接上,只要舍得下功夫,也定有收获。而教材的处理,教学法的运用以及创新突破方面也要舍得花时间,哪

二、需要反思的地方

1、驾驭课堂的能力急待加强。

2、时间分配的还不够好,没有做到从容,镇定。应该少量的设计一点反馈性的练习题,以备课堂需要。同时,这样既重视了能力训练,又加强了基础知识的考察,这不正好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了吗? 其实,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理解和需求具有他相应的灵活性,我们的课堂应该努力实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尊重学生的个体化体验。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欣赏他人对文本的见解,也能自由开放发表自己的见解的素质,把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扎扎实实落到实处。

浅谈课后反思交流 篇16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集体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现在有一部分教师不注重课堂教学之后的经验交流,只遵循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路、教学方式,即便做认真的课后反思,也可能达不到自己预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利用组内教研和校内教研的机会,总结自己的教学心得、教学成功之笔、遗憾之处,共同探讨怎样上好一堂课,每一位教师对教学流程都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各抒己见,大家集思广益,必定会从中找到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研究出解决课堂突发事件的应对办法.尤其是年轻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但缺乏的是教学经验,特别是缺乏课堂调控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所以更应该听取优秀教师的经验之谈,达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效果.教育是服务的行业,教师是为广大学生服务的,教师应树立服务意识,应该摒除自私的想法,做到资源共享,相互沟通,从而共同进步.

以下是一堂《平面镜成像》公开课后的组内教研活动,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经过课后反思,认真探讨,总结出了这节课的成功与不足.

《平面镜成像》一课,依据课标、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恰当地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在完成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了过程与方法,在引入和结尾环节的处理上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落实,在课堂中以学生的实验探究为主,很好地体现了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把科学方法教育与实验技能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概括,完成本节内容从实验现象到理论总结,从实验技能到科学推理的教学任务,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参与度高,符合课改精神.

一、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物理课堂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1.重过程与体验

本节课的亮点,就是能让学生体验、感受、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和给学生一定的发展空间,尤其是教师有意识创造探究的条件,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例如,针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师精心设计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什么?接着引导学生从物像的大小关系,物和像到镜面的距离关系,左右关系、上下关系进行了猜想.然后师生经历设计实验方案过程,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感悟到实验中不用“镜子”而用“玻璃板”的道理,同时渗透出“替代”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对“虚像”概念的教学,授课教师让学生把手指放在像的火焰上烧,手指没有烧痛的感觉,从而说明是虚像.笔者觉得这种方法非常好,学生一定记忆深刻,这个难点也就不攻自破了.

2.教师准备充分

整堂课是在先提出问题,让学生从生活中做出猜想,然后围绕猜想进行实验探究展开的.可以说,我们每天都要照镜子,那么对平面镜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但在学生猜测的过程中,却对平面镜的特点做出了一些并不正确的归纳.授课老师非常沉着地提出让学生设计实验来逐个探究,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老师的老练和在教学设计中做了充分的准备.

3.关注交流与合作

实验探究环节中,采用了学生分组合作的方式,之后再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

既有师生共同评估,又培养了学生间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精神.课中引用了画面图片,猴子捞月的故事等,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教师通过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于讨论、猜想、动脑设计并动手做实验,让学生成为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发现者”.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要和学生一起猜想、分析并从中点拨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思路,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方向性进行训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二、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的应用恰到好处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开始,屏幕上出现美丽的桂林山水等,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的思维和情绪处于最佳状态.

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进行和展开实验探究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提示和条件.在课堂中准确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为本节物理课增添了色彩,但应注意不能一味依靠多媒体课件,造成课堂重心偏离.制作的课件也应简单,便于操作,以免给课堂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

三、课堂中的细节

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授课教师替每一位学生准备了一张画好格子的纸,学生在纸的一侧放上一枝蜡烛,在纸的另一侧像的位置也放上一枝蜡烛,很容易就发现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是相等的,从而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之一:等距.这一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其实是在老师经过反复的推敲后决定的.如果对课堂的设计不够充分的话,很容易忽略这些小细节.另外教师要注意纠正上课过程中的口误,以求教学的严谨性和周密性.

真正的教学设计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来一次归纳、提升和创造,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案例证明,在课堂交流之后,组织组内老师进行“课后研讨”至关重要,从案例中我们也可以得出课后反思交流的内容.

1.授课教师的自我反思

授课教师就所上的课从教材、教法、课堂中遇到的问题谈自己的感受,谈分析教材、理解教材,谈教学设计、教学构思、教学方法,谈学生的特点,谈在课堂中自己的应对方法,找到自己的成功之处和课堂中的不足.

2.对授课教师进行评价

参与教师要共同思考授课教师对于新理念、新教材的把握是否到位,课中有什么值得研究的地方,究竟怎样研究与解决,今后如何开展教学研究,怎样确定研究主题和研究问题.

听课教师针对授课教师进行提问、质疑;并根据课堂交流中形成的书面评价对授课教师进行评课.

(1)谈成功之举.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教学共鸣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以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谈“败笔”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其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3)谈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谈学生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办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5)谈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哪些创新、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3.授课教师提出的较多的、疑难的、分歧大的问题

要把教师提出比较多的、疑难的、分歧大的问题拿出来,组织教师相互辩论、互摆事实,在争论中寻找解决的最佳方法.

通过教学研究和课后反思的交流,找出教师教学的不足,让每位教师得到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最佳方案,为教师成长提供有利的借鉴.因此,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征程中,不断探索、不断追求,并且相互支持,一定会闪烁出智慧的光芒.经过反思,加之完善优美的教学设计,使师生的教学活动更加和谐,课堂教学也会达到最佳效果,教师的业务水平就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上一篇:幼儿教师技能培训方案下一篇:三送工作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