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邓丽君歌声里的中国古典诗词美——对邓丽君音乐的个人理解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二十世纪中国乐坛上活跃过一位年轻美丽的歌手, 她的歌清纯、柔美, 受到各行各业、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 被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传唱, 经久不衰。她是一位歌者, 也是一个文化符号, 她的音乐不仅影响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 更在文化领域里影响了华人社会, 她是华人音乐史中不可替代的巨星, 其音乐成就是世纪的巅峰, 她就是二十世纪歌坛的传奇——邓丽君。

邓丽君歌曲富有浓郁的中国古典诗词意蕴, 柔美、婉约, 注重中国元素中国意象的摄入。其中有一部分直接选用中国古典诗词来谱曲传唱;另一部分是借用某首古典诗词的意境意象来化生新词, 极具中国古典韵味和中国传统风格。

今天我们来感受一下邓丽君歌声中传达出的中国古典诗词美。

直接选用中国古典诗词来谱曲传唱的, 比如《几多愁》《胭脂泪》《独上西楼》《欲说还休》《明月几时有》等。

《几多愁》是为南唐李煜的《虞美人》谱的曲, 歌中唱到:“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曲调低沉、婉转, 凄凉、悲伤, 作为亡国之君的李煜不加掩饰地表达了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和孤苦凄惨、悲怆绝望的心境。

《胭脂泪》和《独上西楼》是摘取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 晚来风。胭脂泪, 相留醉, 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 水长东。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词牌名为《相见欢》, 咏的却是离别愁, 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全词深刻细腻地刻画出词人的矛盾心理和无法排遣的苦闷, 抒发了作者深切的故国之思, 亡国之恨。感情真实, 深沉自然。

《欲说还休》吟唱的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类歌曲影响最大、传唱最广的当属《明月几时有》。这首歌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 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 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 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 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 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这首词是苏轼哲理词的代表作, 词中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永恒的宇宙和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两者的综合理解与认识, 作者俯仰古今变迁, 感慨宇宙流转, 厌薄宦海浮沉, 在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意境氛围中, 渗入浓厚的哲学意味, 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 达到了人与宇宙、自然与社会的高度契合。

丽君谱曲的旋律清丽优美, 这首歌得到了人们极大的热爱和最大限度的传播。每逢中秋佳节, 世界各地的华人都会唱起《明月几时有》轻柔舒缓的旋律, 怀念故乡亲人, 怀念家乡祖国, 也怀念着邓丽君!

借用某首古典诗词意象来化生新歌的, 丽君也多有运用。比如: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绿草萋萋白雾迷离

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

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又远又长

……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这首温柔清新的《在水一方》歌词化自《诗经·蒹葭》: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这首诗写深秋时节的凌晨, 芦苇叶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诗人来到河边, 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 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 呈出冷寂与落寞, 诗人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哪里呢?只知道在河水的另外一边。先以苍苍的蒹葭起兴, 再写男子追求意中人, 所追的人在何方?在茂密的蒹葭丛里, 似见非见, 时隐时现。这首诗用反复重章来表现悬念迭起。在这里, 由于追寻者和被追寻者的虚化, 那看来是真景物的河水、道路险阻, 乃至逆流、顺流的追寻路线, 以及伊人所在的“水中央”等诸种地点, 也都成了虚拟的象征性意象, 使得全诗具有整体的人生象征意蕴。

《在水一方》借用了《诗经·蒹葭》的意象和意境, 改用现代汉语来表述, 曲调婉转轻柔, 朗朗上口。《恨不相逢未嫁时》《人面桃花》也是这类歌曲等。

邓丽君把中国人特有的古老情感融入到优美柔和旋律里, 在丽君的歌声里, 我们了解到台湾同胞经历了离别家园的痛苦, 浪迹天涯的辛酸, 却始终在精神上与祖国血脉相连的情谊。她的歌曲, 充满浓郁的传统意识和乡土观念, 抒发出浓浓的去国怀乡之感, 强烈的思乡思亲之情, 洋溢着对祖国大陆的深情呼唤。歌词雍容华贵, 透着一种诗意和古典神韵, 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在邓丽君的歌声里, 我们还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仁、义、礼、智、信, 听到了传统的中华美德:恭、宽、信、敏、智、勇、忠、恕、孝、悌, 感受到了人们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怀念之情, 热爱之心。

邓丽君就是这样一直用自己的歌声和言行传承、弘扬着中华民族文化, 她的声音宽阔清澈, 歌声圆润亮丽;她的歌声是一片净土, 是一片港湾, 是一轮明月;邓丽君已经是抹不去的一段历史, 每个人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包括她的音乐旋律, 歌曲的艺术形态的渗透;她的浅吟低唱, 不只是一代人的流行音乐启蒙, 也是一代人的心灵慰藉, 邓丽君在全球华人社会影响力巨大, 赢得了“有中国人的地方, 就有邓丽君的歌声”的美誉, 这也正是众多歌迷喜爱、崇拜她的原因。旋律依旧, 记忆永存, 眷美的年华, 永恒的依恋, 她是一个时代的标记, 唱起她的歌, 就会引起人们的感情记忆, 音乐记忆。她是女神, 没有人可以取代她的地位, 对于喜欢她的歌迷来说, 她已不仅仅是一个歌者, 她是美的传播者, 甚至是美的化身, 是在我们心灵深处潜藏着的一份美好的向往。

邓丽君把美好的歌声留在人间, 她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摘要:邓丽君是一位歌者, 也是一个文化符号, 她的音乐不仅影响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 更在文化领域里影响了华人社会, 她是华人音乐史中不可替代的巨星, 其音乐成就是世纪的巅峰。邓丽君歌曲富有浓郁的中国古典诗词意蕴, 柔美、婉约, 极具中国古典韵味和中国传统风格。今天我们来感受一下邓丽君歌声中传达出的中国古典诗词美。

关键词:邓丽君,歌曲意蕴,古典诗词

参考文献

[1] 王鸿谅.漂泊者的荣耀与孤独[J].三联生活周刊, 2015 (17) .

[2] 祝欣.邓丽君研究综述[J].东方艺术, 2014 (2) .

[3] 思君.一个真实的邓丽君[M].东方出版社, 2005.

上一篇:对糖尿病合并胰腺炎患者实施连续性血糖监测和整体性护理的临床效果下一篇:探析DZZ5新型自动气象站维护与保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