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化学用语专题

2022-05-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初三化学化学用语专题

学好化学用语扎实化学基础

摘要: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开关是打基础的时候,只有基础打好了,万丈高楼方有平地起的资格。对于化学学习也是一样,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开端,而化学用语是化学学习的基础,学好了化学塌语,才能在化学学习中稳步提升,否则,随着学习难度的提升,学生学起化学来会越来越吃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 化学用语 巧用口诀 原理探究 图文结合

在化学中物质的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都属于化学用语。所以,在化学学习中,化学用语的学习是最基础的,学会了化学用语学生才能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探究。然化学用语的学习就像语文、英语等语言的学习一样,需要长期的积累和记忆,而且,化学用语涉及的方面较为广泛,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而,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来对初中化学中化学用语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究,以期能够提高学生化学用语的学习效率,为学生日后进行更加深入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稳固的基础。

一、巧用口诀

在以往化学用语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反映当时学会了,也记住了,但是记忆的时间很短暂,很快就会忘记。这种情况很正常,人的记忆是遵循记忆曲线规律的,很少有人能跳出这个规律,过目不忘。所以,为了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记忆化学用语,我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口诀记忆法。口诀一般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对记忆化学用语非常有帮助。

例如:在教学《化学式与化合价》的时候,学生在学习化学式时还表现得兴致勃勃,但在记忆化学价时却犯了难,尤其对于一些常见化合价较多的元素,学生在第一眼看到的时候就开始皱眉,说是这不仅难记,而且还很容易记错。我理解学生的感受,所以在看到学生有情緒的时候我立刻问学生想不想知道快速记忆的方法,学生纷纷点头,学习兴趣立刻被激发了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我提出了口诀记忆法,并给学生展示了一些化合价的口诀,如:金属全部是正价;一二铜来二三铁。锰正二四与六七;碳的二四要牢记。非金属负主正不齐;氯的负一正一五七。氮磷负三与正五;不同磷三氮二四。有负二正四六;边记边用就会熟。学生在读过几遍这些口诀后,很快就记住了。很多学生满意的笑了,感觉有了口诀就像开了金手指一样,以后再也不用为记忆发愁了。由此可见,口诀记忆法非常行之有效并且在学生中也十分受欢迎。

二、原理探究

在化学用语学习中,最忌讳的就是不求甚解。有的学生认为基础知识记住、会用就可以了,不必深究其原理。其实不然,对于一些化学用语来说.如果不知道原理,不仅会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还很容易用错,或者甚至就不会用。这也是很多学生在化学学习中,一学就会,一做题就做错的根源。所以,在初中化学用语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原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还以《化学式与化合价》的教学为例,化合价和离子的表示有些相似,为防止学生将二者弄混,在教学中我特意从外在形式、内在原理等方面进行了区分。对于化合价来说,标价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先写正、负号,再写数目,而且1不能省略。而对于离子来说,标价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先写数目,再写符号,1要省略。并且,从原理上来说,化合价代表的是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而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所表示出来的价数与原子得到或失去的电子有关。学生在听懂了原理后,表示再也不会将二者弄混了。然后我又告诉学生同种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的电荷,通常数值相等,正负相同。学生听后有了浓浓的求知欲,不过离子的具体知识并不在这节课中细讲,我让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通过预习和查资料的形式进行学习。

三、图文结合

化学用语比较抽象,而且,对于化学方程式来说,需要注意的事项比较多,学得多了,学生很容易弄混或者记错。而图文结合的方式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进行探究、理解和记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用语的学习,而且还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一举两得。

例如:在教学《制取氧气》时,在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中涉及到了二氧化锰催化剂,而在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并不需要。但是有的学生总会记不清楚,很容易将二氧化锰用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中。为了帮助学生清楚记忆,我给学生简单地画出了实验室用这两种方法制取氧气的步骤图,并特意在分解过氧化氢加入二氧化锰的图旁边画了一个动漫小人,并在旁边标记:看清楚,这才是我的用途。学生在被我的图画逗笑的同时,也清楚的记住了二氧化锰应该用在哪个化学方程式中。在之后的学习中,再也没有学生记错过。由此可见,这就是图文结合、形象记忆的妙处。

总而言之,在初中阶段对化学用语的学习贵在坚持,重在理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变换多种方法来进行化学用语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化学用语的学习,为之后的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董秀燕.迈好初中化学用语学习的第一步——谈初中化学用语教学中的几点做法[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17): 81-83.

[2]沈凤飞.“学习进阶”在初中科学化学用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4):107-108.

作者:唐向阳

第2篇:初三化学用语复习

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教案示例·教案示例

初三化学用语复习

(第一学期)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常用的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等化学用语。

2.能简便、确切地使用化学用语表达化学基本概念、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变化。

3.提高应用化学用语进行思维和综合演绎的能力。

教学过程

【引言】化学用语是用来表示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的一种重要的国际性化学科技语言,因此熟练地掌握好化学用语是学好初中化学的关键之一。我们要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达到能够熟练地运用化学用语。

【板书】

一、有关原子的化学用语 1.元素符号

【设问】书写元素符号有哪些规则?

【回答】书写元素符号注意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

【讲解】书写元素符号时,不要大写、小写不分。也不要认为大写就是把字母写得大一些。这些都是同学经常犯的错误。还要注意小写字母不要互串,例如铜写成Cn,锌写成Zu。我们要熟练掌握书上的27个常用的元素符号。

【设问】大写字母C能组成哪几种常见的元素符号? 【回答】C(碳)、Cu(铜)、Ca(钙)、Cl(氯)等。

【投影】在下列第一排大写字母和第二排小写字母之间用短线连接(每个字母只能连接一次),表示五种常见的元素符号,并写出元素符号的名称。

A

M

S

H

P

I

g

n

b

r 【讲述】这是一道简单的元素符号练习题,看哪一位同学连得又快又正确。请最快做好的学生把答案写在投影片上。 【投影】投影学生答案后开展讨论。

【设问】元素符号表示哪些意义?以O为例说明。 【回答】O既表示氧元素,又表示一个氧原子。

【小结】元素符号是化学用语的字母,书写要规范,避免一些习惯性的错误。

【板书】2.原子结构示意图 【投影】

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离子带电的原因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根据投影讲解。) 【投影】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硫原子的是______。

【回答】D 【讲解】本题解题时先看核电荷数。硫元素的核电荷数是16,B、C可以排除。再看核电荷数是否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才是原子,不等的是离子。

【投影】填表

(讨论略。) 【小结】元素的性质跟它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的关系。最外层上的电子数,金属元素的原子一般少于4个,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一般多于4个,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一般是8个(除He外)。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原子相互形成化合物时的性质,所以也决定于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掌握原子的结构,可以帮助理解、记忆元素的化合价。还应当了解有些元素会显示不同的化合价。

【板书】

二、有关分子的化学用语 【板书】l.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投影】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氧气______,氢气______,氦气______,氮气______,氖气______,氯气______,铁______,硫______,磷______,铜______。

【练习】请两位学生板书,其他学生写在笔记本上。

【讲解】常见的非金属气体单质,分子是双原子分子,如O

2、H

2、N

2、Cl2。稀有气体由单原子构成、固体非金属和金属,由于结构复杂,一般用元素符号表示,例如Fe、S、P,实际上只代表相应物质的化学式。

【板书】2.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投影】写出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 【练习】请一位学生板书,其他学生做在笔记本上。

【讲解】书写氧化物的化学式,氧元素写在右边,其他元素写在左边,把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分别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如SO2。

【投影】写出下列物质化学式中原子团的名称和化合价。

(回答略。) 【讲解】有的物质分子中有两个原子团,如NH4NO3。 【设问】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原则是什么? 【回答】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 【讲述】对,下面我们练习一下。

【投影]写出下列四个方块中第一行跟第二行的元素或原子团组成的化学式,并写出名称。每小组做一小题,每组请一位学生把答案写在投影片上。

【讨论】投影学生答案,开展讨论。

【讲解】书写化学式时,一般把金属元素、氢元素、铵根写在左方,非金属元素、酸根、氢氧根写在右方,顺序不能颠倒。化学式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一定要为零。化学式中原子的个数比要约简,如氧化钙不能写成Ca2O2,应是CaO。

要特别注意的是:H2CO

3、H2SO4应叫做碳酸、硫酸,不能叫碳酸氢、硫酸氢。ZnS应叫硫化锌,不要跟硫酸锌混淆。

这里还要说明一点,分子式仅表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离子、原子构成的物质,例如NaCl,只表示Na+和Cl-的个数比是1∶1,在氯化钠晶体里并没有氯化钠分子,所以NaCl只是氯化钠的化学式。化学式是含义更广泛的化学用语。 【投影】简单、确切地表达下列化学用语的意义。

(1)2H______,

(2)O2______,

(回答略。) 【讲解】要掌握原子、分子、离子的基本概念。元素符号不仅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元素符号前面的系数是原子的个数,化学式的前面的系数是分子的个数,离子符号前面的系数是离子的个数,系数是1省略不写。要注意离子符号和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的区别,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

【投影】具有下列质子数的四组元素中可能形成A2B型化合物的是______。

A.12和17

B.11和16

C.13和8 D.l和8 【回答】(不一致。) 【讲解】A2B型化合物中,A显正价,B显负价。因为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要等于零,A是+l价的,B只能是-2价;A是+2价的,B只能是-4价,不过这种情况很少见。质子数l是H,11是Na,它们跟质子数是8的O和16的S,可以结合成A2B型化合物,例H2O、H2S、Na2O和Na2S。正确答案是B和D。

【投影】下列物质中的氮元素表现出可变化合价的种数是____________。

HNO

3、NO、NO

2、N2O、N2O

5、N2O

3、NH

3、N

2、NH4NO

3[

]

A.五种

B.六种

C.七种

D.八种

【回答】C 【讲解】在标具有可变化合价元素的化合价时,要先标出已知确定化合价的元素,然后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算出具有可变化合价元素的化合价。单质的化合价为零。NH4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可根据铵根和硝酸根的化合价分别算出两处氮元素的化合价。

【小结】化学式是化学用语中的重要环节,它承上启下,物质的组成、变化都以它为基础,同学们必须牢固掌握,避免下列错误:

(1) 化学式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不等于零,例如,碳酸钠写成NaCO

3、氧化铝写成AlO。

(2)违背书写原则,如2OS、ClNa、Al3(SO4)2。

(3)原子团和化学式混淆。例如,把碳酸写成CO3,把氨气写成NH4。

(4)任意夸大应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原则而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分子式。

【板书】

三、有关化学变化的化学用语 【板书】1.化学方程式

【设问】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什么原则? (回答略。) 【投影】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2H2O===2H2+O

2 C.2Zn+2HCl===2ZnCl+H2↑

D.2NaOH++CuSO4====Cu(OH)2↓+Na2SO4

【回答】D 【设问】A、B、C错在哪里? (讨论略。) 【投影】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步骤、意义和内在联系

【归纳】根据投影,边讲边归纳。 【投影】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4g碳和8g氧气反应,能生成12g二氧化碳。

【回答】有不同意见,请双方学生阐明理由。 【讲解】根据化学方程式C+O

2CO2。可以知道,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是3∶8∶11,4g碳没有全部参加化学反应,只有3g碳和8g氧气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11g。

【投影】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练习】请两位学生把答案写在投影片上。 【讨论】投影学生答案,开展讨论。 【设问】用哪些方法配平这些化学方程式?

【回答】第(l)题用最小公倍数法,第(2)、(4)题用奇数配偶法,第(3)题用观察法。

【投影】写出下图编号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请两位学生把答案写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做在笔记本上。 【讨论】投影学生答案,开展讨论。

【投影】根据下面的实验装置和实验程序,写出下列各物质的化学式,各部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和C都是无色气体,C能燃烧。B和D都是黑色粉末。当加热D时,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试管两处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A、B、C、D的物质名称,甲、乙、丙、丁部位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请两位学生把答案写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做在笔记本上。 【讲解】本题是用化学用语回答的实验推断题,解题的突破口是当加热D时,黑色粉末逐渐变红色,可知D是氧化铜。B也是黑色粉末,它跟A反应时生成C。C可以还原氧化铜。由以上事实推断,C是一氧化碳、B是碳、A是二氧化碳。然后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投影】投影学生的答案后开展讨论。

【小结】学会用化学用语对物质的性质、变化规律、实验事实进行推断。

教学说明

化学用语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通过顺口溜、小竞赛、实验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利用概念进行记忆和书写逐渐过渡到根据物质结构理解记忆和书写,使学生较牢固地掌握化学用语。

专家讲评

执教者精心设计化学用语的每一个认识步骤,将繁杂的知识有条不紊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掌握。

教学中能结合学生易犯的毛病、联系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利用顺口溜、竞赛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只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才能让学生在新情景下维持学习的积极性。

化学用语的记忆要从机械记忆转化为编码记忆、理解记忆,教者在这一点上的处理是成功的。

第3篇:初三新学期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

1-20号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HHeLiBeBCNOFNe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NaMgAlSiPS

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KCaNaMgAl锌铁锡铅 (氢) ZnFeSnPbH铜汞银铂金 CuHgAgPtAu

常见元素化合价韵语

一价氢、锂、钠、钾、银二价铜、钙、钡、镁、锌铜、汞

一、二 铁

二、三铝三 硅四 五氮、磷氟、氯、溴、碘负一价氧、硫 负二用得勤原子团正一是铵根负一 氢氧、硝酸根负二 硫酸、碳酸根负三 只有磷酸根可变价数合理用单质零价要记清化学式要写正确正负价和必等零

ClArKCa

+1 H、Li、Na、K、Ag+2 Cu、Ca、Ba、Mg、ZnCu、Hg+

1、+2Fe+

2、+3Al+3Si+4+5N、PF、Cl、Br、I -1价O、S -2用得勤原子团+1是NH4-1 OH-、NO-3-2 SO42-、CO32--3 只有PO43-可变价数合理用单质零价要记清化学式要写正确正负价和必等零

第4篇:教案示例初三化学用语复习(第一学期)_2

教学说明

化学用语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通过顺口溜、小竞赛、实验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节课从原子入手,顺着原子——元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这条主线,复习化学用语,并适当拓展延伸,积极为学生构建微粒观,变化观等基本观念。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常用的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等化学用语。

2.能简便、确切地使用化学用语表达化学基本概念、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变化。

3.是使学生形成微粒观、变化观等基本观念。 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化学是一门以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那么通过前面的学习,你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吗? 生答:分子、原子、离子

教师:分析三种微粒之间的联系,得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微粒。(师生一起分析)那原子又有什么样的结构呢? 【板书】

1、原子 【投影】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投影,分析原子内部各种粒子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原子结构的理解、记忆。 教师:同学们,我们知道原子的种类非常繁多,为了更好的研究原子我们引入了—元素。那什么是元素呢?

【板书】

2、元素符号

教师:书写元素符号有哪些规则?

生答:书写元素符号注意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

教师:书写元素符号时,不要大写、小写不分。也不要认为大写就是把字母写得大一些。这些都是同学经常犯的错误。还要注意小写字母不要互串,例如铜写成Cn,锌写成Zu。我们要熟练掌握书上的27个常用的元素符号。

教师:元素符号表示哪些意义?以N为例说明。 生答:N既表示氮元素,又表示一个氮原子。

【小结】元素符号是化学用语的字母,书写要规范,避免一些习惯性的错误。

【板书】

3、化学式

教师:同学们,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每一种物质都有自己唯一的化学式,那么我们如何来书写化学式呢?

【投影】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氧气______,氢气______,氦气______,氮气______,氖气______,氯气______,铁______,硫______,磷______,铜______。

生:请两位学生板书,其他学生写在笔记本上。

教师:常见的非金属气体单质,分子是双原子分子,如O

2、H

2、N

2、Cl2。稀有气体由单原子构成、固体非金属和金属,由于结构复杂,一般用元素符号表示,例如Fe、S、P,实际上只代表相应物质的化学式。

【投影】写出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

教师:书写氧化物的化学式,氧元素写在右边,其他元素写在左边,把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分别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如SO2。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教师: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原则是什么?

生答: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

教师:同学们,化学式是化学用语中的重要环节,它承上启下,物质的组成、变化都以它为基础,同学们必须牢固掌握,

【投影】简单、确切地表达下列化学用语的意义。 (1)2H______,

(2)O2______,

教师:同学们,化学主要关注的是物质的变化,那么如何通过化学式体现物质的变化过程呢?(引入化学方程式)

【板书】4.化学方程式

教师: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什么原则? (生答)

【投影】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2H2O===2H2+O

2 C.2Zn+2HCl===2ZnCl+H2↑

D.2NaOH++CuSO4====Cu(OH)2↓+Na2SO4 【回答】D 教师:A、B、C错在哪里? (讨论略。) 【投影】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步骤、意义和内在联系

【归纳】根据投影,边讲边归纳。

【投影】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4g碳和8g氧气反应,能生成12g二氧化碳。 【设问】用哪些方法配平这些化学方程式?

【回答】第(l)用最小公倍数法,第(2)题用奇数配偶法,第(3)题用观察法。 【投影】写出下图编号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请两位学生把答案写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做在笔记本上。 【讨论】投影学生答案,开展讨论。

【小结】学会用化学用语对物质的性质、变化规律、实验事实进行推断。

第5篇:初三化学实验专题复习教案

初三化学公开课教案

时间:2007-5-22星期二第六节

地点:化学实验室

执教:黄凯

一、课题初三化学实验复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

②了解常见气体制取的思路,明确所要制取的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能根 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能根据生成气体的性质,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

③了解常见气体的干燥与净化

2、过程和方法

①通过市质检考试题目的分析,帮助学生认识自身在化学实验基本技能 的缺漏,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②通过问题和习题的设计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正确方法,提高学生实际应试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 学态度和联想、发散思维能力以及对所学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 通过对事物认识的过程,潜移默化地渗透实事求是,实践出真知的认识论观 点。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常见气体制取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

难点:常见气体的净化和干燥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引入:与学生交流、讨论质检试卷有关实验部分题目的得失,了解学生解题情况和实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从而引入主题。

2、复习主题:①②③

(一)、常见气体的制取

(1)反应原理

(2)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

(3)净化与干燥

(二)常用仪器的使用

3、作业布置

六、课后反思

第6篇:初三化学实验探究专题中考

实验题探究

1.(2013福建南平)根据硫酸、氢氧化钠、硫酸铜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性质,完成下列填空。

(1)稀释浓硫酸时,应把缓缓注入盛有的烧杯中。 (2)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

(3)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会变质,生成含钠的化合物是。 (4)任写出一个氢氧化钠溶液与上述物质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2013陕西)许多化学反应都伴随着明显的现象。但也有一些观察不到明显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向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的明显现象是。

(2)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无明显现象。为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小红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向一盛满CO2气体的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迅速塞紧橡皮塞(胶塞中插有一下端系小气球的玻璃管)。然后振荡锥形瓶,会观察到小气球逐渐胀大,其主要原因是。 (3)盐酸与NaOH溶液的中和反应也无明显现象,为证明二者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前,应先向NaOH溶液中滴入少许。 3.(2013甘肃张掖)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

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

4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猜想四:有Na2SO

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

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4.(2013福建)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没有看到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查阅资料】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

【拓展延伸】另有一位同学向自己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时,溶液变红色,可是红色即可消失了,出现此意外情况的原因是(填以下序号)。 A.所用的酚酞试液是变质的B.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太小 C.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空气中二氧化碳 5.(2013山东威海)像科学家一样“做科学”——探秘氢氧化钠

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观察发现,样品表面出现了大量的白色粉末.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样品进行了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证明,这份氢氧化钠已经变质,但不能确定是否完全变质。请你从下列药品中选择合适的试剂,探究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 药品:蒸馏水、酚酞试液、稀盐酸、氯化钙溶液。

你的实验方案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实验中所依据的化学反应原理:。 (2)如果给你一份未知浓度的稀硫酸,要求通过定量实验,测定氢氧化钠变质的程度(即

(3)实验证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请你设计一个提纯该样品的实验方案,以得到纯净的

6(1)B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B两个实验结束后,小明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同时加入一纯净的烧杯中(如图C所示),混合后,观察到烧杯中有蓝色沉淀.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过滤,对所得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小明猜想:滤液中的溶

质是Na2SO

4、CuSO4; 小光猜想: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

4、NaOH;

小英猜想: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

4、CuSO

4、H2SO4;

你的猜想:滤液中的溶质还可能是。 【讨论】你认为的猜想一定不合理.如果滤液为无色,还可排除的猜想,理由是。7.(M(如

图)进行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得到澄清滤液.同学们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探究一M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1)【提出猜想】该组同学认为M溶液的溶质有两种可能:①是,②是CaCl2。 【收集资料】CaCl2水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猜想一:NaOH和Na2CO3;猜想二:_____;猜想三:NaOH

8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碱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中解离出OH﹣,那么Na2CO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使酚酞试液变红呢?小宁设计了如图三个实验,请你、小宁和小明一起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

(1)Na2CO3属于(填“酸”、“碱”、“盐”); (2)实验Ⅰ的目的是为了; (3)实验Ⅱ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探究水分子是否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小明同学认为实验Ⅱ没必要做,你认为小明的理由是; (4)实验Ⅲ滴入Na2CO3溶液,震荡,酚酞试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逐滴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后,震荡,红色逐渐消失,同时还观察到生成了(提示:CaCl2溶液呈中性)

由实验Ⅰ、Ⅱ、Ⅲ得出结论:溶液中的CO32﹣

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5)小明同学在和老师交流上述结论时,老师说:“其实Na2CO3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也是由

于溶液中存在OH﹣.”你认为Na2CO3溶液中存在OH﹣的原因是﹣

. 9. (2013.乐山市)(7分)小明和他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上一次实验后忘记塞上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周围有一些白色固体。他们怀疑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提出猜想】① 该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② 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③ 该氢氧化钠溶液

全部变质。

【实验验证】

【讨论】小明同学认为,根据上述实验(1)(2)可推断,猜想②正确。而小张则认为猜想③也可能正确,理由是。 于是小王又设计了如下补充实验:

(1)取原溶液少量于试管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至。静置,分层。 (2)取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入CuSO4溶液,若有蓝色沉淀产生,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化学方程式:。反之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全部变质。 【反思】该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可能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第7篇:化学用语

九年级化学

一、写出下列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1.单质R或R2

红磷____________;木炭____________;硫____________;氦气____________ 氢气____________;氧气-----氮气____________;氯气____________;铁____________ 铜____________;镁____________;铝____________;锌____________ 2.氧化物RxOy:氧化铜____________;氧化铁____________;四氧化三铁____________ 氧化铝____________;二氧化锰____________;氧化镁____________;

氧化钙(生石灰)____________;二氧化碳(干冰)____________;一氧化碳____________ 二氧化硫____________;二氧化氮____________ 1n3.酸: HnR(酸根)盐酸____________;硫酸____________;硝酸____________ 碳酸____________;醋酸____________(CH3COOH) Mm4. 碱:(OH)m(金属或

NH4):氢氧化钠(火碱、烧碱、苛性钠)____________;

氢氧化钙(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____________;氢氧化铝____________ 氢氧化钾____________;氢氧化钡____________;氢氧化铜____________氢氧化铁-------- 氨 水(NH4OH)____________ mn5. 盐MnRm:氯化钠____________氯化钾____________氯化钙____________ 氯化亚铁____________氯化铁____________氯化银____________;

高锰酸钾____________;锰酸钾---------;硫酸铜____________硫酸钠____________ 硫酸钡____________;硝酸钾____________硝酸铜____________硝酸银____________; 碳酸钠(纯碱苏打)____________碳酸钾____________碳酸钙____________ 碳酸氢钠(小苏打)____________;碳酸氢铵____________氯化铵____________ 硫酸铵____________硝酸铵____________。

二、写出下列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木炭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木炭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用语

4.铝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致密氧化物,防止进一步被氧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加热铜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液氢在液氧中燃烧(火箭推进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红磷燃烧(烟幕弹的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照明弹的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一氧化碳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碳酸型饮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解反应(注意条件)

12.水通电分解(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双氧水分解制氧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碳酸分解(另氨水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高温煅烧石灰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置换反应

18.铁与稀盐酸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铁与稀硫酸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锌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锌与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2.镁与稀盐酸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镁与稀硫酸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铝与稀盐酸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铝与稀硫酸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湿法炼铜原理,铁桶不能装波尔多液会降低药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分解反应(反应物条件,无酸时皆须溶AgCl↓,BaSO4↓除外,产物要有↓或↑,或H2O中一种)

28.用稀盐酸除铁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用稀硫酸“酸洗”除去铁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用硫酸除去铜片表面黑色氧化铜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盐酸与铝的表面的致密氧化层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用熟石灰中和含硫酸的废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服用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用Mg(OH)2治疗胃酸过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硫酸铵与熟石灰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硝酸铵与氢氧化钠混合加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硝酸铵与熟石灰反应_

九年级:化学用语

38.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用纯碱溶液和熟石灰制取烧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氯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小苏打和盐酸反应(可治疗胃酸过多,但胃胀、胃溃疡者不能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它反应

44.一氧化碳和四氧化三铁在高温下反应(炼铁原理)(用C,H2是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炼铁原理)(用C,H2是置换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烧碱在空气中变质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烧碱吸收二氧化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沼气、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乙醇(酒精)燃烧(C2H5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丙烷(液化气主要成分C3H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光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呼吸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企业文化理念介绍下一篇:保育员每天工作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