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总结

2022-03-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叹岁月流逝太快,转眼间便到了年底,一年的辛苦工作中,我们留下了太多的难忘时刻,也在不断的工作积累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为了记录这一年的工作成长,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三化学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初三化学总结

初三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总结

《为了明天 把握住今天》

画横线的是必须记住的,随时准备默写!!!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点燃2Mg + O2 2MgO 2.3Fe + 2O2 点燃Fe3O4 3.2Cu + O22CuO 4.4Al + 3O2 点燃2Al2O3 5.2 + O2 点燃2H2O 6.点燃22P2O5 7.S + O2 SO2 8.点燃C + O2 CO2 9.2C + O2 点燃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2CO + O2 点燃2CO2 11.点燃 CH4 + 2O2 CO2 + 2H2O 12. C2H5OH + 3O2 2CO2 + 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通电 2H2O2H2↑+ O2 ↑ 14.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2H2O2H2O+O2↑ 15. 2KClO3 2KCl + 3O2 ↑16.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17. H2CO3 === H2O + CO2↑ 18. CaCO3 CaO + CO2↑

三.几个还原反应:

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 Cu + H2O 20.高温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2↑ 21.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 3Fe + 2CO2↑ 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 Cu + CO2 24.高温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2Fe + 3CO2 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高温3Fe + 4CO2四.其它反应 26CO2 + H2O === H2CO3 27CO2 + C2CO 28.Ca(OH)2 + CO2 ==== CaCO3 ↓+ H2O29. Zn + H2SO4 === ZnSO4 + H2↑ 30. 铁和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 FeSO4 + H2↑ 31. 镁和稀硫酸反应:Mg + H2SO4 === MgSO4 + H2↑32 Fe + CuSO4 === FeSO4 + Cu 33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34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35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第二篇: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初三上册)

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1--7单元)

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 + CO2 高温 2CO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 + H2O === H2CO3

12、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13、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O

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 Cl2点燃 2NaCl

分解反应

15、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 MnO2 2H2O+ O2↑

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18、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9、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 高温 CaO + CO2↑

置换反应

2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21、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Zn + H2SO4 == ZnSO4 + H2↑

22、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 MgCl2 + H2↑

23、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4、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25、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26、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 + C 高温 H2 + CO

27、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其他

28、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29、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30、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3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33、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Ca(OH)2 + CO2 ==== CaCO3 ↓+ H2O

34、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2NaOH + CO2 ==== Na2CO3 + H2O

35、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36、碳酸钠与浓盐酸反应(泡沫灭火器的原理):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一.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 2CuO + H2O + CO2↑

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

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 CaO + 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0.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第三篇:初三化学总结

一、推断题解题技巧: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

得之。

1、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2、 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

黑色:MnO

2、CuO、Fe3O

4、C、FeS(硫化亚铁)

蓝色:CuSO4•5H2O、Cu(OH)

2、CuCO

3、含 Cu2+溶液、

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

黄色:硫磺(单质 S)、含 Fe3+的溶液(棕黄色)

绿色:FeSO4•7H2O、含Fe2+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无色气体:N

2、CO

2、CO、O

2、H

2、CH4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 pH 试纸变蓝色)、SO2

有臭鸡蛋气味:H2S

3、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

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

4、AgCl(就这两种物质)

蓝色沉淀:Cu(OH)

2、CuCO3

红褐色沉淀:Fe(OH)3

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 Fe(OH)3红褐色沉淀

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

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

4.常用实验方法来验证混合气体里含有某种气体

1、有 CO 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 CO2,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 CuO,再将经过灼热的 CuO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现象:CuO 变成红色,且澄清石灰水要变浑浊。

2、有 H2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水份,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 CuO,再将经过灼热的 CuO 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无水 CuSO4中。

现象:黑色 CuO 变成红色,且无水 CuSO4变蓝色。

3、有 CO2的验证方法: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

第四篇:初三化学学科总结

九年级化学学科总结

这个学期,我担任九年级的化学教学工作。化学是初三新开的学科,是学生跨入化学科学殿堂的启蒙阶段,又是中考必考的学科,短短一年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能具备将来探索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灵气,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升学问题。化学学科是新开的学科,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劣势,放在初三开设化学是因为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引导得好能事半功倍,一旦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或者学习被动,或者存在畏难情绪,那么面临的困难也就大。

第一学期就将结束了,本学期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教学大纲,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本学期已完成了第一单元至第六单元以及实验部分的内容,期末复习工作也顺利进行。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习进行复习,并做好补缺补漏工作。无论是教师的编写提纲,还是课堂上的精讲多炼,处处都体现了师生的默契配合。

由于没有晚修等辅导时间,面对每周三课时的安排,我们的教学任务相当艰巨,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我们制定并在实际教学中即使根据情况进行有效调整,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新旧知识衔接好;很重视新课程理念的贯彻,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面向全体,讲课时紧扣课本,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上。

二、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化学学科有它自身的优势——化学实验,它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现象与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的规律;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探究性实验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利用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一些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我既注意了概念的科学性,又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了。并在教学中尽可能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要领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四、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点工具。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实验。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五、努力做好复习总结工作

初三化学是中考科目,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学生要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学生的应变能力一定要强。因此必须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做好每个阶段的复习工作,对于重点知识和知识点繁杂的章节,尽量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打印相应的复习提要;练习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另外对于学生作业基本上做到全收和及时批改,在作业上针对个人提出要求和意见。再比如说培提优补差工作,是正常教学工作的有力和有效的补充,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在适应中考题的同时多接触竞赛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要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利用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

六、不足及努力方向。

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要求不够严厉,对学生在掌握知识上有要求但没有很有效的落实方法,致使不自觉的学生出现脱节状况,对学习不能及时学有所得,就会逐渐出现成绩滑落的现象。由于一些实际上的原因,与学生的接触时间相对较少,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间和渠道相对较少。今后的教学中,对学生要从头到尾都充满信心和信任,对学生要既要鼓励也要鞭策。

第五篇:初三化学中考总结

1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 空气的组成成分、氧气与氮气的用途、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 3 区分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4 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

硫、木炭、红磷、铁丝、蜡烛与氧气反应的方程式及现象

如何检验氧气?如何检验二氧化碳?

5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6 氧气的制取:(1)实验室制法(高锰酸钾、氯酸钾与二氧化锰、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

的化学方程式、实验装置

(2)工业制法(分离空气的方法)

氧气的收集: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

催化剂的性质

7 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氢气与氧气的正负极、体积比(2:1)、质量比(1:8)

8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O2),有的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Fe),还有的物质直接由离子构成(Nacl)

9 过滤操作时一贴、二低、三靠

如何区分硬水与软水?硬水软化的方法

10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 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核与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

11 Ca:儿童缺钙,患软骨症,严重的患佝偻病

老人缺钙,骨质疏松

Fe:缺铁患贫血症

钠和钾:维持人体体液平衡

碘:缺碘会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缺碘智力低下呆小症

氟:骨骼和牙齿必须的微量元素

12 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1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四种元素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14 “2N”表示的是2个氮元素?

错误,元素只能说几种,不能说几个元素,此处表示2个氮原子 15 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如Na+,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如Cl- 16 元素化合价、原子团化合价

17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元素种类、物质总质量也不变,

物质种类一定改变,分子数目可能改变也可能不改变 18 俗名: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纯碱、苏打Na2CO3

小苏打NaHCO3

火碱、烧碱、苛性钠NaOH

酒精、乙醇C2H5OH

醋酸CH3COOH

赤铁矿Fe2O3(也称氧化铁)

磁铁矿Fe3O4

菱铁矿FeCO3 19 C,H,或者C,H,O构成的有机物点燃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20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但物理性质有明显差异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1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22 C,H2,CO具有还原性

写出它们与氧化铜、三氧化二铁的反应(注意C与他们反应时条件高温、生成CO2)

2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高温煅烧石灰石

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初中学过的气体中只有CO2溶于水)

如何检查装置气密性?

如何检验二氧化碳?

如何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24 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先加盐酸,再加澄清石灰水(会发现变浑浊)

氯离子的检验:加入银离子,如AgNO3,(会发现有白色沉淀) 25 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方程式:

26 CO的收集方法:排水法(不能用排空气法)

2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为什么加热前要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

为什么反应完后还要通入一会儿一氧化碳直到试管冷却?

28 合金的概念是什么?

常见的合金:生铁和钢(他们含碳量不同)

生铁:含碳量2%~4.3%

钢:含碳量0.03%~2%

29 写出镁、锌、铁、铝与盐酸和硫酸的反应方程式 30湿法炼铜:Fe+CuSO4= 31 背诵金属活动性顺序,前面的活动性强,能把后面的元素从化合物中置换出来 32 炼铁:用一氧化碳高温还原三氧化二铁的方程式

注意实验装置结尾需点燃尾气一氧化碳 33 物质溶于水后,温度都升高吗?

答:NaCl溶于水后温度几乎不变

NH4NO

3、NH4Cl溶于水后温度降低

NaOH溶于水后温度升高 34 溶于水后吸热的有:NH4NO

3、NH4Cl

溶于水后放热的有:浓硫酸、NaOH固体、生石灰CaO(它是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据

说可以煮鸡蛋) 35 一般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但NaCl随温度变化不大

Ca(OH)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36 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强有关:压强增大,溶解度变大

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 37 如何判断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溶解度的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公式?

如何配置一定50g质量分数为8%的NaCl溶液? 配制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8 关于溶液稀释的计算主要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39 用盐酸除去水垢(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的化学方程式

治疗胃酸(主要成分HCl)过多:服用MgCO3的化学方程式

服用Al(OH)3的化学方程式 40 紫色石蕊遇酸、碱变什么色? 无色酚酞遇酸、碱变什么色? 41 中和反应的定义是什么?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42 PH试纸若不小心沾了水再去测酸会让PH值变大还是变小?

PH试纸若不小心沾了水再去测碱会让PH值变大还是变小?

43 溶洞的形成:碳酸钙与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44 提纯粗盐的步骤: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45 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的特性:都能与酸反应放出CO2

写出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方程式:

写出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方程式:

46 常见的沉淀:BaSO4 AgCl 这两种白色沉淀不溶于任何酸

CaCO3 白色

Fe(OH)3红色

Fe(OH)2浅绿色

Cu(OH)2蓝色

炭、铜、氧化铜、铁、四氧化三铁、三氧化二铁的颜色是什么?

47 不能共存的:如钙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银离子与氯离子,盐酸与氢氧化钠,铜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等等

总之, 能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的就不能共存 48 复合肥的定义是什么?

氮肥:促进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磷肥:增强抗寒抗旱、促进提早成熟、籽粒饱满

钾肥:抗病虫害、抗倒伏

49 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是:尿素

第六篇:初三化学总结与反思

初三化学阶段性教学总结与反思王善强

期中阶段性测试已经结束,现将前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总结反思如下:

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表现在对化学式的意义理解不清;对化学反应的量的关系不能正确理解;计算能力非常薄弱;对化学用语的表达含义不能准确理解;不会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等等。

2.能力与方法问题。阅读理解、综合分析与归纳、语言表达、科学探究等能力较差,对化学学科中常用的科学方法不熟悉。表现在不会进行探究性学习;根据现象总结结论的能力较差。

3.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表现在不能根据所设计的问题情境,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4.语言表述不清楚,逻辑性较差,缺乏条理性。表现在不能用精练的、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反应现象,或对反应现象叙述不清;回答问题不能抓住重点问题去阐述,不能答出关键点。

经过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我觉得这与平时的教学中,总希望学生不要出错或少出错,总是考虑将学生易出错的地方讲细讲透,结果适得其反,到考试时,认为学生不该出错的反而出现了,因此抱怨学生不认真,脑子笨。经过认真反思后,我觉得我们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不应抑制学生出错,而应把帮助学生发现错误、改正错误作为今后教学的重点。

二、今后教学应注意做到如下几点:

1、从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备课是教师课前所作的准备工作。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它既有明确的意义又有大致的范围,因此上课前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通过认真备课来了解教学大纲、熟悉教材、收集和组织材料,更应从备课活动中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减少教学时的不确定感,找到一个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就会显著提高。在教学中时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我自认为讲解分析清楚的时候,学生却不知所云、鸦雀无声;当我自认为内容简单、不必强调时,学生却常在此出现错误;当我自认为学生在考试中能取得较好成绩的时候,学生的成绩却让我惨不忍睹。经过反思,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加以改进,备课环节更注重“备学生”。我发现我们的学生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更缺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他们更多的是寄希望于老师直接的讲解。这一点与正在实施的“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要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得先让他们学会主动思考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陈述应少,提问应多,学生思考与回答问题的机会就多了。让学生在不经意中树立这种观念——想知道为什么,不能再坐等老师的讲解,自己要先行思考。对于后进生,我将教学要求适当降低、教学进度适当减缓、课后作业量适当减少,让他们觉得这门课程并不难学、并能保持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2、课堂教学中适时渗透对学生的情感交流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一直提到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要在学科教学中适时渗透情感目标。每一位老师都应当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交流,特别是对后进生的关爱。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教育,从他们身边的事说起,从他们所见所闻说起,不和他们说空话、讲大道理,而是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学校对他们个人的重要,力求在给学生教授学科知识的同时辅以学生一个健康的心理和积极向上的态度。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进行情感交流,拉近了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学生会变得喜欢老师继而喜欢所教的学科,老师也能发现学生中的闪光点和可爱之处。

3、注重基础,精讲精练。在教学中,我们教师都把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训练做为重点,能够多次严格训练以求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但事实不完全如我们所愿,仍存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基本技能与学生的创新能力相脱节的现象。所谓夯实基础,绝不只是背熟课本,增加练习题的数目而已,而是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进行知识迁移,能够熟练地运用,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才叫夯实基础。因此,我们要在进行新课和复习课时,要精选代表性强,质量高的例题和习题,以便及时有针对性地安排专项训练。要在选题、编题上多下功夫。

4、经常查缺补漏,提高能力。要通过检测题和试卷讲评及试卷分析,找到学生知识缺漏点和能力薄弱点,积极寻找新方法和途径,并在下一次考试时进行针对性的测试,让知识点多次在学生眼前重复。让学生有多次训练的机会。可以让学生建立“典型例题”库,和“错

题记录本”。对错题进行记录,整理、分析、改正。抓住易错题对其进行深究也不失为提高复习效率的好办法。最终达到减少或杜绝二次相同错误的发生。

4、分类指导,分层辅导,个别辅导。在进行整体教学的同时,要分层抓好三类生的工作(优、中、学困生),如优生的培养,突出他们的优势学科,给他们定比较高的目标,鼓励他们多钻难题,多向老师提问。中间生,要常抓不懈,课堂教学时,要盯紧不放,要求他们稳定,不能有大的起伏,使他们稳中有进。学困生的工作,难度最大,也是一直影响我们整体成绩的组成部分。这些学生,需要我们教师要有耐心,细心和爱心,把学困生成绩提高工作,当做一场持久战去考虑。要更注重非智利因素,要多提倡情感教育,用我们的真诚、我们的实际帮扶行动来感动这些学生。

5、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发言,多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认真批改作业,在批改作业中更重要的是要分析错误的原因,可多找学生进行面批,了解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充分了解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帮助学生发现错误,只有学生发现了错并找出了错误的根源,才能改正错误得出正确答案。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不怕学生出错,而让学生该出的错都暴露出来,并通过学生互评,和师生互评,找出错误的原因,帮助学生及时改正,这才是关键所在。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的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上一篇:城管年终总结下一篇:诚信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