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锐意进取

2023-01-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抢抓机遇锐意进取

抢抓机遇 迎接挑战

2010年4月28~29日,湖北省会计管理工作座谈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湖北省财政厅副厅长程用文、湖北省财政厅会计处处长李佐祥、湖北省会计学会会长高文娇、湖北省总会计师协会会长张异君等领导出席了此次会议。其中,刘玉廷对全国会计行业发展形势进行展望和分析,对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寄予厚望;湖北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与省内各地市州会计管理部门就基层会计管理工作现状进行了探讨。

时代重托

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指出,面对现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会计行业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会计改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和机遇,同时也对会计实务工作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会计人员、会计工作乃至会计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刘玉廷说,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尽管受到一定的外部冲击,却显示出蓬勃的内生活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改革的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经济高速快速发展的时代,对会计实务工作、财政会计管理工作的要求日趋提高,促使会计改革重大举措连续推出,会计工作必须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广大会计管理工作者需要找准定位,做好工作,“不辜负时代重托”。

他进一步介绍说,目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会计工作应主要着眼于以下方面和领域。其一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做强做大。“我国已有一批骨干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的上市、并购、投资等行为屡见不鲜,它们最需要国内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海外投资决策的财务分析和战略分析、针对境外融资的审计服务、针对境外资产的延伸审计服务和境外资产管理,这给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走出去提供了空间,提出了要求。同时,我国国内资本市场正由股票、基金、债券等基本产品向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内容更丰富、更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发展,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亟待注册会计师行业等高端现代服务业的跟进,提供有力的专业支持和服务。

其二涉及到会计改革方面。第一项要做好会计标准建设。市场经济需要市场规则,会计工作同样需要规则,制定规则至关重要。我国已制定、实施《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多年,其间几经修订,会计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健全的国家之一。在这一基础上,近年来财政部会计主管部门致力于会计准则制度的调整、趋同和完善。2006年,推出新会计准则;2010年4月2日,财政部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内容丰富、立意高远,反映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兼转型经济国家在国际同行中的姿态和态度,有助于加强我国政府会计监管,维护经济金融稳定与发展。

当前,我国会计准则制度的修订又面临着新的问题,理论界与实务界如何参与新一轮会计改革,应对金融危机,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这涉及到金融改革、虚拟经济、财务报告披露、参与标准制订。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启示是,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与必要的政府监管两者不可或缺,而且后者的地位正显得越来越重要。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需要政府承担更多的公共责任,需要政府强化公共管理职能,建立健全公平有序的市场法则,对市场行为和市场经济秩序进行恰当、必要'的监管。会计准则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制度和技术法则,发布路线图并推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持续国际趋同,从而不断提高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质量,有助于加强政府会计监管,尤其是会计准则执行情况和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工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政府经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政府维护市场公平与效率职能作用的重要方面,也是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促进我国乃至世界经济金融稳定和市场效率提高的基础工程。

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国家经济走出去等大背景,第二项是多部新准则制度的出台。即将出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产品成本核算标准,对于国际市场针对我国的反倾销贸易摩擦,旨在改变中国产品成本缺乏核算标准、成本管理核算标准的现状。呼之欲出的医院和高校的会计、财务制度今年内将出台,通过医院、高校的试点,将推广到所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中,启动政府会计体系的改革。

“从企业会计准则到非企业准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8~10年时间完成,其间的征求意见、参与制定标准、制定后的执行任务,贯彻落实统一标准,需要由全国从下到上的会计管理机构共同参与;这些准则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还能推动其他方面的改革,利于监管和审计,又需要会计管理机构的落实、执行、监督。”

第三项是4月26日财政部发布的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这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国内启动的会计控制规范体系。本世纪初,美国安然事件的爆发让全世界开始重视企业内部控制,直接促成了美国“萨班斯法案”的出台,要求美国本土及在美国上市的非本土企业执行内部控制体系,这其中就包括中国企业。

刘玉廷介绍说,内控体系的实质是管理,而且是以会计相关规范为基础,是涉及到企业管理方方面面的复杂庞大的工程。内控体系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安然的教训不能在中国重演,2001年起,时任财政部部长项怀诚认为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应“未雨绸缪”。2006年成立了内控标准委员会,着手建立中国自己的内控体系。

在此前的调研基础上,经过两年时间努力,2008年我国完成了内控基本规范。计划在一年内完成配套指引,它能不能发挥作用,对企业真正有益才是最关键的。企业内控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被称为中国的“萨班斯法案”和“科索报告”。

“每次重大改革,会计管理机构首先要进行培训,执行好首先要自身努力。监督会计,以会计为基础,又要跳出会计看问题。”刘玉廷说,“内控无所不在”,目前正在起草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不亚于企业,“早干早受益”。

第四项是会计信息化,与每名会计从业人员息息相关,今年起我国将推动无纸化考试,实行网上报名、网上阅卷,为管理信息化奠定基础,方便考生,又使得更多从事会计管理局、科室、股从事务性忙碌中解放出来,“有更多工作在等着我们”。

会计信息化需要推行XBRL语言,建立信息化标准体系,也就是要形成信息化体系建设的国家标准。如何将信息化标准体系与企业现有信息化、ERP整合起来,可以解决财务报告的深度分析利用问题,形成数据库。“目前我国有信息量极大的财务信息,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既不便于监管又不利于投资者,而在日本、欧洲已有了分析精细化、虚拟化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根本出发点是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服务,将关注点放在企业,相信会计准则体系、内控体系和信息化体系推出后,三位一体、相互结合,可以促进企业建立健全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这对行业管理和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大有裨益。

其三,打造水平高、思路广、能打硬仗的会计管理干部队伍。属于自己职责范畴的,不能退、不能让,在工作中锻炼成长;会计管理工作专业性非常高,不懂不熟做不好工作,要有意识地为自己的工作设置挑战性,提高专业性。”刘玉廷对会计管理工作寄予厚

望,会计在改革、管理、宣传等方面,怎样把握时代脉搏,站在改革第一线,为财政工作服务,为市场经济服务。为贯彻走出去战略作出应有的贡献,这需要基层会计管理工作者扩大视野,将本职工作与宏观经济形势、国家经济和财政政策、国际同行发展水准相结合,立足于更广阔的平台,思考、探索、总结、推进会计管理工作。

再创佳绩

湖北省会计管理工作敢为人先、勇于尝试,为我国三十余年会计改革和发展的探索和实践开创了为数不少的亮点。“全国200多名会计领军人才,由湖北省选拔而出的有30多名,湖北籍的人数则占一半以上。村级财务委托代理、会计委派、建账监管、诚信建设……湖北省的会计工作基础扎实、激情满怀、思路清晰,在全国树立了不少范例。每次湖北之行在精神和经验上均有收获。”刘玉廷还高度肯定了近年来湖北省会计工作的影响和取得的成绩。

“当前会计工作的创新与发展,面临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大潮,面临着公共财政法制建设的需求,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准则国际等效、信息时代变革等诸多方面的挑战,未来会计管理工作的责任更加重大、更加艰难。这次全省会计管理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经验,安排部署工作,研究探索会计管理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进一步提高全省会计管理工作水平,努力开拓全省会计事业发展新局面。”湖北省财政厅副厅长、总会计师程用文,要求各地市州会计管理部门负责人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刘玉廷的重要讲话。

他对2010年会计管理工作进行了部署。其一,把握重点,进一步宣传贯彻好会计法规制度。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在所有国有大中型企业全面实施和一系列会计法规制度的实施,宣传贯彻会计法规制度仍然是今后一个时期会计管理工作的重点,各地要进一步宣传贯彻会计法规制度,确保各项会计法规制度的贯彻落实。继续加强宣传、培训,让会计法规制度深入人心;积极主动试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出台后,湖北省省一方面按财政部的要求,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一方面抓贯彻落实工作,初步拟定1至2家省国资委出资的大中型企业作为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试点;加强与工会、教育、卫生等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已出台《工会会计制度》和即将出台的《高校会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落实到位,实现新旧会计制度平稳过渡。

其二,关注热点,切实促进会计师事务所科学发展。湖北省财政厅拟定了“四个一”的工作方案,即召开一次会议,届时将会组织各地财政部门和省直有关单位及会计师事务所的代表一起,共同谋划促进事务所健康持续发展的良策;组织一个公开党报媒体专版,以会计师事务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建工作长效机制、贯彻落实国办发[2009]56号和鄂政办发[2010]4号文件精神,促进事务所做大做强和健康持续发展为主题;下发一套文件,湖北省财政厅将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关于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以及分级分类管理办法,对注册会计师行业专项资金、人才培养专项资金以及收费等,出台相应的管理配套制度和办法;深入开展一次调研,将到省直有关部门、有关市州财政局、有关会计师事务所等调研,密切关注会计师事务所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需求。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为会计师事务所重组联合、做大做强出谋划策。同时,要进一步做好会计师事务所的行政审批工作,建立进退有序的监管机制,积极探索和扶持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可行途径,探索完善对会计师事务所尤其是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监管机制。

其三,突出亮点,不断推进会计管理信息化建设。按照财政部的统一部署。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推进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信息化建设。建立会计人员管理系统,创新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网络平台,实现对全社会会计人员的动态管理;加快推广网上报名、网上缴费、计算机阅卷工作,提高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严把会计从业人员准入关,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推动会计监管手段、技术和方法的创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提升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水平。

其四,破解难点,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会计改革。湖北省多项会计改革已从试点到全面推开,经历几年时间,各地需要根据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不断完善管理,狠抓落实,促进各项会计改革引向深入。根据中纪委等四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和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及时研究和破解执行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不断完善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加强建账监管的网络建设,实行信息共享制度,各相关部门设立信息管理员,负责授权范围内建账登记相关信息的录入,及时更新和查询,规范单位会计建账行为;积极推进会计诚信建设,创造良好的会计信用环境。争取尽早出台《湖北省会计信用等级管理实施办法》;加强代理记账管理,严格审批条件、规范审批流程、完善审批制度,加强后续监督,提高代理记账机构执业质量;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市场的监管,将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会计人员占从业资格在册人员的比例纳入会计管理工作量化考核指标之一,各地要严格落实培训单位备案制度,社会培训单位必须按照属地原则向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申请备案,对属地已经备案的社会培训机构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检查,加大查处会计培训单位违法违规的力度。

其五,着眼长远,实施有湖北特色的会计人才战略。制定出台《湖北省会计领军人才培养管理暂行办法》,逐步形成湖北省高级会计人才选拔、培养及使用的长效机制,培养和造就—批精通业务、善于管理、熟悉国际惯例、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人才;出台《湖北省高级会计人才管理暂行办法》,做好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评结合工作,完善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量化考评制度,建立客观、公正、公平、严格的高级会计师考试制度和科学、公开、透明的评审制度,积极探索正高级会计师考评制度,不断提升高级会计师的社会影响力。

其六,发挥优势,继续活跃会计学术交流。充分发挥湖北省高校多、大型企业多、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多的优势,通过学校、学会、协会等各种平台,组织全省性的会计改革与发展的调研活动,深入调查研究新现象、新问题、新要求,对会计职能的重新定位、会计改革、会计信息化、应对和防范国际金融风险等重大问题进行探讨,推动理论与实际结合,促进我省会计行业的发展;加强会计学术交流,充分发挥会计学会、总会计师协会等社团组织的作用,做好会计重点课题研究工作,加强会计学术交流。

“2010年要开展‘会计管理年’活动。选择了可行性的重点工作。”湖北省财政厅会计处处长李佐祥进一步介绍说,在全省76家上市公司、38家大中型企业中摸底调研新会计准则实施三年来的情况,“汇总执行新准则存在的问题,做到“门门清”能为国家提供建设性”。对省直100多家一级部门进行会计工作基本规范程度摸清情况,包括记账算账报账程序、人员配备、内部控制等方面,这项工作

分为三个阶段:宣传动员和学习认识,以上部门的自查以及覆盖面20%的重点抽查,总结表彰并采取适当方式向社会公众进行宣传。

“一次次创新永不停步,这是湖北省会计工作得以不断取得成绩。”他认为做好会计管理工作肩负着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希望“广大会计管理工作者从具体事务中多思考,创新方法,狠抓落实,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取得新的成果。”

亮点掠影

武汉市:科学化、精细化的会计管理

2000年初开始,武汉市在江夏区实行建账监管工作,经过10年尝试和实践,建立了注册登记制度、考核制度、年检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等一系列较为完善的监管制度,规范了会计建账行为,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促进了税收征管,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至2009年12月,武汉市江夏区建账监管覆盖99%的目标企业。2010年,该市按照《湖北省会计建账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要求,加大监管力度,研发建账监管软件,举办培训班,制作专用图章,明确和全面推进会计建账监管步骤与措施,按照先易后难、分布推进的原则全面展开。

针对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税源流失严重的问题,该市汉阳区财政局、国税局联合对所在区代理记账机构进行规范整顿,通过摸底调查、制定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代理记账机构的准人和退出机制,规范代理记账行为和市场。该市江岸区对辖区街道及10人以下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委派制,会计人员编制与被委派单位脱钩,从根本上消除了委派者与被委派单位的隶属关系,实现了会计人员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作业”,调动了委派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减少了会计造假行为。

武汉市对新申请设立的会计师事务所,严格按照《注册会计师法》、《会计师事务所审批和监督暂行办法》(财政部第24号令)的规定,认真审查申请资料,对资料不齐或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一次性告知申请人补齐、改正的步骤程序;除严格审查资料外,武汉市财政局坚持到事务所办公地点实地查看,与合伙人面谈告知注意事项。另一方面,切实做好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监管工作,坚持以审计准则为标准、以质量控制准则为尺度、以职业道德规范为样本,抓好日常监督的同时,重点跟踪受过行业惩戒的事务所,营造注册会计师公正执业、注重质量的良好氛围。

黄石市:会计诚信建设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2003年以来,黄石市财政部门以弘扬会计诚信精神为抓手,开展会计信用等级管理为载体,推进会计诚信体系建设。截止目前,共对该市189家行政企事业单位进行了A、B、C档会计信用等级考核评审,进一步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完善了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服务和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制定统一、公平的标准时严格评定的依据。黄石市财政局的考核评定标准包括被考核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重视情况、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配备及依法履行职责的情况、建立和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情况、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完整性情况、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考核情况等八个方面。每项内容再细分为若干分项,确定相应分值,实行百分制考核,得分90分以上的A类单位,一年内免除市级会计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A类企业在贴息项目申报上予以优先安排,A类行政事业单位在专项资金预算安排上予以优先编制。对得分60-89分的B类单位,实行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会计人员管理等方面的常规会计管理。对得分60分以下的C类单位,除加强常规会计检查外,增加每年一次的单位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人员的培训,取消有关人员的评先资格,会计负责人当年不得晋升会计专业技术职称。同时,财政部门在每年第二季度对上年度单位会计信用状况进行复查,根据结果调整相应等级。

通过开展会计信用等级评审制度,黄石市会计行业执业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会计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有效遏制了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领域违法犯罪等行为的发生,推动了该市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

安陆市:贯彻《小企业会计制度》提升会计管理水平

安陆市共有246家注册登记的小企业,其中229家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自该制度颁布实施以来。安陆市会计局为贯彻实施《小企业会计制度》做了大量尝试和实践。该市财政局组织专班在30家具有代表性、具有一定规模的小企业中开展调研,着重对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方案。

一直以来,中小企业的会计监管是会计管理工作的难点。2007年,为贯彻落实《湖北省会计建账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该市成立了纪检、检察、工商、审计、国税、地税、民政、会计局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还成立了由具有会计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组成的专班,负责企业会计建账监管工作,将之与《小企业会计制度》同步推进实施,对企业会计账簿进行年度审核时,把《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审核内容,中小企业的会计监管工作得到全面加强。

中小企业多数为个人独资的私有企业或合伙公司,企业主普遍关注现金流量而忽视会计核算规范化,家族模式管理造成经营与管理相混淆。安陆市会计局以中小企业未设立专门财务机构或专门财会人员为突破口,通过该市中小企业财务规范化管理动员大会予以强调,严格会计机构、会计主管人员的任职资格,为会计制度的正确实施提供了智力保证。

2009年,安陆市会计局在税务部门配合下,在20家中小企业中进行《会计法》执法检查,将执行会计制度是否到位、会计信息真实性作为检查重点,对5家账目不清、资料不全的个体私营企业予以批评纠正,对3家会计信息失真、多计成本少计利润的企业下达处分决定书,追补税款十多万元。安陆市会计局此次严格按照会计制度整改的执法检查,在当地中小企业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作者:王思睿

第2篇:抢抓机遇 再创佳绩

湖北省财政厅在湖北十堰市召开了全省会计管理工作会议暨全省财会“双先”表彰大会。财政部会计司副司长应唯,湖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总会计师程用文,财政厅会计处处长李佐祥等相关领导出席了此次会议,并向全省财会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会计工作者颁奖。

在2012年2月举行的全国会计管理工作会议上,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要求会计行业继续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群策群力,加快从会计大国向会计强国的迈进。“未来的任务更加艰巨,需要强化服务,主动作为,破解会计改革与发展中的难题。”应唯在此次全省会议中提出殷切希望,湖北省会计管理工作综合水平高,创新方法多,建账监管、会计诚信建设等诸多方面在全国先行先试,取得了宝贵的经验。湖北省会计工作要勇担重任,推动落实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会计管理工作者和会计从业人员,要成长为所在领域的行家里手,珍惜荣誉,再接再励。

此次会议期间,程用文提出,要全面贯彻全国会计管理工作会议精神,认真研究在向会计强国转变过程中湖北省如何争当全国排头兵的奋斗目标;全面贯彻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认真研究会计工作如何更好服务全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全面对照财政部和省委省政府要求,总结剖析近年来全省会计管理工作,传承经验,总结问题,整体提升全省会计管理工作水平。

湖北省会计管理工作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取得开门红的成绩。全省各级会计管理部门积极采取新措施推进各项会计法规制度的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医院会计制度》、《基层医疗机构会计制度》等准则制度的贯彻实施,全省共举办一千多期培训讲座,近10万人参加培训。对几千家上市公司、大中型企业开展年报收集分析、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向财政部推荐两家企业内部控制试点经验。全面推进会计法规制度的健全完善,积极配合财政部修订完善《新兴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针对全省实际情况,制定对实际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湖北省会计管理基本规范》。

全省各级会计管理部门在创新管理方面采取了多项举措。创新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做优的机制。根据《湖北省会计师事务所专项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湖北省财政厅印发了《湖北省会计师事务所专项发展资金评审办法》,将年度报备工作与专项发展资金的奖励相结合。全省有29家事务所申报了专项发展基金,经过资格审查、初审、实地核查和评审公示等程序,有25家符合奖励条件的事务所获得共350万元的奖励资金。按照财政部要求,湖北省财政厅就《注册会计师法》、《境外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内地临时执行审计业务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关于就修订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决定征求意见的函》等修改建议工作,提出高质量、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对会计管理工作手段、方式和内容进行了创新,全省各地市(州)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在创新管理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有的地区从工作思路、管理手段和服务方式上创新,提高了会计管理工作效能;有的地区在会计从业资格证无纸化考试试点工作方面进行了充分细致的准备筹划;有的地区在提升财会人员业务素质和打造会计信息化建设平台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

会计诚信建设、建账监管、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是湖北省会计管理工作近年来重点推动的三项会计改革,均取得新突破。有的地区建立了会计信用等级评审制度,实行分类管理模式,建立了会计诚信体系档案,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促进企业自练内功,完善内部控制。有的地区以信息共享为平台,以规范化管理为抓手,建立了建账监管信息系统,实现了从单一账簿审核向财务信息收集、审核和共享的转变,有力推动了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的地区在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机制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提升到对农村集体经济资产、资源、资金进行经营管理的层次,提高了农村财务管理水平,推动农村民主理财进程及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

湖北省会计人才建设亮点体现在不断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与高端会计人才的培养。2011年,湖北省有73385人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190789人参加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湖北省财政厅印发的《湖北省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对全省会计队伍建设进行了总体部署,为会计人才培养建立起长效机制。在全省六大人才工程中,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作起步早、行动快、工作扎实,受理82人申报,经过笔试和资料审核,45人进入面试,再经过面试专家委员会评审,30人进入首批全省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名单。

会计工作是财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随着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贯彻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战略,对全省会计人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程用文指出,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的关键时期,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形势变化,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与发展,全面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努力开创会计事业的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湖北省为会计管理工作列出七项任务:第一,坚持依法行政,继续规范行政审批工作,积极探索健康发展和服务监管的新模式,做好会计师事务所、会计代理记账机构的行政审批工作。第二,进一步加大各项法规制度的贯彻执行力度,进一步推动会计准则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第三,以建立公共财政体系为目标,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大力推进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建账监管,深化会计诚信体系建设,加强会计基础规范的建设。第四,加快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积极探索事务所规范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的新路子;优化事务所结构,鼓励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创新组织形式,积极探索适应事务所发展需要的组织形式。第五,扎实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网上报名、无纸化考试、网上阅卷,在一部分地方村级会计委托记账实行电算化,实行会计师事务所管理信息化。第六,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以打造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别、各层级会计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深化会计职称制度改革, 加强从业资格管理, 完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 统筹开发其他各类各级会计人才。 第七, 加强会计社团和理论建设,加强会计理论研究,提高全省会计理论研究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

2012年,湖北省会计管理工作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会计工作影响为目标,努力探索具有湖北特色的会计管理工作新格局。其一,要落实三项法规制度,贯彻落实《会计法》等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抓好《小企业会计准则》等制度的宣传、培训、贯彻、实施工作;进一步推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工作。其二,要完善三项会计改革,包括推进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推进依法建账监管;推进会计诚信体系建设。其三,创新三项重点工作,选拔和培养湖北省会计高端人才;对会计师事务所实行分类管理促进全省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做强做大、做精做专和规范发展;选择部分地方开展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试点。其四,规范三项审批工作:会计师事务所的行政审批;会计代理记账机构的行政审批;会计从业资格的行政审批。其五,强化三项资格管理:广泛宣传和推动实施新《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强化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管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探索无纸化考试和网上继续教育模式;强化初、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管理,探索预防高科技手段作弊的新措施;强化高级会计师考评管理,探索评聘一致的适用人才。其六,开展三项调查研究:开展湖北省企业会计人才队伍建设调研;开展湖北省会计师事务所分类管理调研;开展《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办法》修法的调研。其七,加强与行业协会的联系,充分发挥湖北省会计学会、省珠心算协会和省总会计师协会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会计理论研究,丰富社团组织活动,满足广大会计人员的需求。

财政部提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加快从会计大国向会计强国迈进。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总结了成为会计强国的标准:在国际会计审计标准制定中有相应的决策参与权,能够发挥较好的示范性作用;健全完善、有效实施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显著增强会计对经济社会的服务功能;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会计师事务所;确立我国会计人才竞争优势,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和胜任国际高端业务的会计人才;形成符合我国实际需要的会计管理模式,能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组建产学研文联盟,促进会计学术研究大发展大繁荣,弘扬提升中国会计精神。湖北省委、省政府则提出推进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奋斗目标。

如何落实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和财政部的目标要求,如何在开局良好的基础上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这是全省会计管理工作者面临的重要命题。“干事创业要敢担当。”程用文说,湖北省在我国建设会计强国的进程中,已初具基础规模,“有改革基础,有发展基础,有创新基础”。全省有75万会计从业人员,占全国会计从业人员总人数的6.25%,建账监管、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零户统管以及一批央企、机关事业单位会计事务工作等走在全国前列,提供了宝贵经验;在多项法律法规修改修订中做了大量参谋建议工作,起到支撑借鉴的作用,“全省会计从业人员队伍、会计管理工作者队伍具有的智慧,没有理由不往前继续迈进”。

他提出,要准确把握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向深度推进,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正在进行深刻调整,思想精神发生诸多变化。从国内看,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国有企业改革深入开展,为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信息化标准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并推动其有效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政务公开持续推进,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需要建立新型政府会计标准。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会计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会计法制建设任务更加艰巨和复杂;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压力增大,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要求进一步推动会计理论创新。

从国际上看,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逐步增强,有利于我国深入参与国际准则的制定;全球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浪潮助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为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及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稳步实施创造了良好环境。但后危机时期全球经济增长模式出现深刻调整,为应对后危机时期的挑战,要求扎实做好企业会计准则、内部控制规范、通用分类标准的贯彻实施工作;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进一步推动全球会计准则的趋同,需要全方位开展会计国际交流与合作。

湖北省打基础、管长远蓄势多年,发展能量不断积累,发展潜力正在释放,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和发展黄金期,具备大发展、跨越发展的条件和基础。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省会计工作来看,“十二五”开局之年奠定了基础,赢得了先机。当前,湖北省正处于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努力构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稳神竞进,逆势而进,实虚并进,扎实推进,激情奋进。会计行业是重要的服务行业,事关投资环境,对于推进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具有重要意义。

“会计工作不是立竿见影的工作,不是显山露水的业务,而是打基础、促全局、管长远的事情,需要做好、做实、做到位,在服务中争取有为,在有为中争取有位。”程用文提出,在建设会计强国的征程中争当排头兵,在落实湖北省委省政府大政方针中,全省会计管理工作要更加注意抓调研、抓管理、抓服务、抓落实。充分发挥“耳目”作用,根据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及时深入调研并通过分析总结后提炼成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上报,为决策部署提供参考;根据建设会计强国的目标要求,加大改革力度,优化各项管理,以会计行业发展和会计作用发挥为中心;转变观念,创新方式,即为公共财政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又为满足会计信息社会化需求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推进各项会计法律法规制度的落实,推动财政部关于行业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要以积极的心态和激情,创造更多成绩”。

十堰:创新管理机制 探索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湖北省十堰市是鄂、豫、陕、渝四省毗邻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以汽车工业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十堰市会计管理局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充分发挥会计管理职能,推出一系列全新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请进来,以我为主”,为社会培养急需人才,充分发挥会计学会作用,分类别、分层次对会计人才进行继续教育培训;“走出去,上门服务”,因地制宜,为企业培养实用会计人才,组织人员到东风汽车公司等规模以上企业及金融部门开展企业会计准则、内部控制的专业培训,帮助企业会计人才加快知识更新步伐;“送出去,广开眼界,博采众长”,将企业高级会计人才送到北京、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高级会计培训班学习。

整合会计教育资源优势,提升会计人才学历水平。与当地大中专院校会计专业配合,以企业单位对应用性会计人才的需求出发,从课程设计、教学研究结合,模拟做账等方面,对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进行了改革,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与全国各地高校联合,对在职会计人才进行专科、本科教育;积极争取组织部门支持联合培养高学历会计人才,培养高端人才。

武汉:突出工作重点 服务城市发展

武汉市财政局会计科紧密结合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与需要,不断深化会计管理改革,创新会计管理机制,提升会计服务水平。

为积极支持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提升会计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2011年,武汉市财政局会计科与东湖开发区管委会(下称开发区)积极筹办,促成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湖北省财政厅、武汉市财政局、开发区签订协议,共同建立了中部地区首个会计服务示范基地——武汉·中国光谷自主创新会计服务示范基地。未来三年,将吸引50家优质诚信、服务特色鲜明的大、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入住,建设起金融、税务代理、外包业务、IT支持、个人理财和社区事业等覆盖会计中介各领域的会计服务平台。

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对现有审批事项进行清理,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调整为日常管理工作,对“会计代理记账机构执业资格审批”项目,比照全国同类城市最优标准,将承诺办理时限定为10日,比法定时限减少20日。

鄂州:积极推进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

会计从业资格的无纸化考试是会计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会计工作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每年从业资格考试人数大幅攀升。传统考试方法已难以适应逐年增加的考试人员数量,迫切需要推行无纸化改革,既方便考生,又提高效率,使会计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从繁重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抓大事。

近年来,鄂州市将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作为会计管理制度改革、加强会计人员管理的起点与切入点。2011年,鄂州市市级财政预算列支55万元,专门用于购置无纸化考试所需的设备,为实施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鄂州市财政局按照无纸化考试工作程序,在考试实施方案、完善考场设施和网络建设、加强管理人员考试软件培训、制定考试考务管理制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后拟定《鄂州市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暂行办法》、《监考人员工作职责及操作规程》及《网络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及操作规程》等规章制度,还对无纸化考试系统科学性与安全性、合理配置题型等问题进行摸索,为提高会计管理工作效率水平作出尝试和努力。

作者:王思睿

第3篇:抢抓发展机遇,推动跨越发展

大理技师学院前身为大理州技工学院,创建于1979年。2008年5月,2008年5月,云南省人民政府提出,要在大理建设一所“立足大理、面向滇西、辐射东南亚南亚”的万人规模的技师学院,中共大理州委、大理州人民政府决定,在大理州技工学院整体搬迁到海东的基础上创建大理技师学院。2011年10月,大理技师学院新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2011年12月,学院晋升为“大理高级技工学院”。2013年7月,学院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升级为“大理技师学院”。

学院从占地仅15亩、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的老校区整体搬迁到新校区办学,成为大理海东开发的首家入驻单位。8年来,面对交通不便、市政建设不完善、师资严重不足、安全管理压力大等困难,学院领导班子和广大教职工抢抓发展机遇,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不断开创学院改革发展新局面,成为云南省技工院校跨越发展的典范。

不光是学院的层次在短短两年时间内有所提升,在内涵建设方面,大理技师学院近几年形成了以“责任与感恩”为主题的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校园绿化实现全覆盖,景观打造稳步推进,美丽校园建设初见雏形;3项科研成果获国家适用技术专利;4名师生登上中央电视台“中国大能手”舞台,数十名学生参加了国家级竞赛。

是什么促使大理技师学院在短短的几年之间,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呢?

安全——保障有力

学院深知校园安全即保障的重要性,将校园安全放在管理之首。

实行班主任住校管理。特殊的环境必须有特殊的管理方式。由于学院离市区较远,交通不便,加上学院长期无围墙、大门,管理难度大,学院实行班主任住校全程跟踪管理,遇到学生生病、违纪等事件,班主任第一时间参与处理。

组建专业化的值周队伍。学院以保卫科为主体,聘请了一批退伍军人,建立了值周队伍,将队伍分成两组,实行7天24小时值班制,负责校园巡逻、宿舍管理、应急处突等工作。专业化的、稳定的值周管理队伍,成了学院安全工作的重要保障。

实行领导带班制。学院每周安排—位校领导为带班领导,和值周组一起7天24小时在校,负责管理值周队伍,承担应急处突的职责,并每周组织召开班主任会议,开展国旗下讲话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主题教育。

组建护校队。学院与云南陆军预备役步兵师第二团合作,将警卫侦察连部署调整到学院。警卫侦察连的士兵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院在校学生,又是预备役二团的预备士兵,实行军事化管理,课余时间开展军事训练、校园巡逻。

军校共建的护校队,成为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力量,并多次得到上级嘉奖。2017年,學院被表彰为云南省“国防教育特色学院”。2018年8月24日,原云南陆军预备役步兵师政委方明率领团职干部29人视察警卫侦察连建设情况后高度评价说:“这条军校融合式发展的路子,实现了资源互补,成果共享,完全符合当前时代需求,是国防预备役部队建设的‘大理模式’,是一个全新模式,在全国尚属首创,值得预备役部队探索和借鉴”。

招生——群策群力

大理技师学院在招生方面可谓下足了工夫。年招生人数从800人扩大到3000多人;全日制在校生从2000多人扩大到10536人;年开展培训鉴定从不足10000人次到30000多人次;函授在校生规模从1000多人到3000多人;驾驶员培训、挖掘机培训每年4000多人;年综合办学规模超50000人次……

一是发挥各级党委政府和人社系统的力量,成立以政府领导牵头的技校招生工作领导组。每年将招生任务分配到各个县市、各个镇乡、各所初级中学,每年对各县市人社局按照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纳入年度目标任务,通过人社系统推动教育系统,确保学院招生工作健康顺畅。

二是实行教职工全员招生。每位校领导联系3至4个县市,每个县市成立1个招生组,每所初级中学指定1至2个联系人,深入开展招生宣传。

三是不断加大宣传力。每年面向学生家长、中学师生和社会各界举办开放日活动,全方位展示学院办学成果,并充分利用电视台、报刊、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等,大力宣传学院办学特色。

专业——多元发展

学院开设的汽车维修、数控加工、电工电子、幼儿教育、烹饪、信息技术等专业成为学院的品牌专业,办学条件不断完善,办学质量不断提高,专业建设日趋成熟,师生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均取得较好成绩。

而在教学方面,学院也求精创新。一是成立教学督导组,每天检查教学常规的落实情况,督促教师按质按量按规范实施教学;二是积极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建设一体化教室,编写一体化教材,制定一体化教学方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017年,瞄准智能制造新方向,学院新增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3D打印技术应用两个新专业。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与西安交通大学快速制造国家工程中心合作,2019年4月,学院被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出版集团、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授予“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示范基地”;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学生连续三年在全省中职学院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并代表云南省参加了国赛。

2018年,结合云南民航强省战略的实施和高铁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新增航空乘务、铁路客运服务两个专业,深受当地学生和家长欢迎。

同时,学院立足当地,聘请银器制作大师寸发标、石雕大师段德坤、木雕大师段四兴等当地著名的技能大师,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创业平台,开设工艺美术专业(木雕、石雕、银器制作方向),传承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培养民族民间工艺人才。

目前,学院形成了以传统骨干专业为基础、涵盖民族特色和现代元素的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当地适龄学生对专业多样化的需求,主动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管理———精细到位

学院校园面积大,固定资产多。为有效实施对各区域、功能室的管理和建设,学院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将校园划分为若干区域,明确各区域、场所的责任科室和责任人,负责区域的安保、保洁,区域内设备设施的使用和管理,以及区域内的文化建设、维修维护等。同时,制定《校园督查制度》,每周安排一个下午的时间,组织各科室对各个区域进行交叉检查,根据检查反馈情况,由办公室向各相关科室下达整改通知,限期整改。

建设—项目推动

学院多方争取资金,以项目不断推动学院建设和发展。搬迁办学以来,先后实施了“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院”“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二期实训楼”“技能大师工作室”“校园创业平台”等项目,争取到省州各级实训建设补助,累计争取建设资金9000多万元,办学条件日趋完善。

同时,为实现把学院建成全省示范性技师学院和区域性公共实训基地的目标,学院立项建设大理技师学院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占地50亩,概算总投资15150万元。在此基础上,学院将建成大理州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内设“六个中心”(机械加工实训中心、智能制造实训中心、旅游商贸实训中心、交通运输实训中心、电子信息实训中心和中职教育师训中心)。

竞赛——以赛促建

学院积极组织师生参加技能大赛,通过场地建设、集训、外出学习等形式,不断提高学院技能教学的水平。同时,积极承办技能大赛,近年来,通过承办云南省中等职业学院技能大赛、云南省首届“技工杯”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云南赛区选拔赛等赛事,以赛促建,不断完善学院的实训场地和环境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大大提升了学院知名度。

队伍—外引内培

在师资严重不足、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的背景下,学院采用外引内培的形式,不断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外引。通过公开招考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担任班主任、承担教学任务;聘请能工巧匠、技能大师参与学院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和实训课建设;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国际合作等方式,积极引入企业技术骨干、专业精英和外教参与学院教学工作。

二是内培。通过推荐骨干教师赴国内外学习、邀请知名专家到学院讲学、每学期安排一周集中开展校本培训等形式,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素质,开阔教师视野,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经验。

8年光阴,弹指一挥。今天的大理技师学院,校园绿树成荫,景色宜人,并伴随着大理海东开发的坚实步伐,已经成为大理州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大理州职业教育的一张重要名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各级领导、专家和广大同行的目光。

2017年11月,原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学院调研时感慨:“在西部地区能有这样一所校园如此美丽、办学特色如此鲜明、规模达万人的技师学院,出人意料!”

2018年12月,学院被人社部表彰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站在新的起点上,大理技师学院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在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浪潮中,朝着区域性公共技能实训基地、全省示范性技师学院的新目标扬帆起航。

作者: 李荣锦

第4篇:抢抓机遇创新进取 促进公司跨越发展

各位代表、同志们:

公司二届三次“双代会”暨公司2011年工作会议,在全体代表和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大会预定的各项议程,现在就要闭幕了。在此,我代表公司党委向大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公司120名职工代表和工会会员代表致以亲切的问候!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政议政,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听取并审议通过了《公司2010年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 项议案。邢董事长对于今年的形势和任务,作了全面的客观的分析和部署,王总代表公司在报告中提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措施要求,指明了工作重点。会议的召开,对于动员公司上下进一步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党委工作责任制和创新工作实践,打好“二次创业”、实现跨越发展硬仗和全面完成“95210”的生产经营目标,必将产生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过去的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一年来,公司各级党组织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年“82510”奋斗目标,以党委工作责任制和创新工作实践为总抓手,深入推进“三四工程”,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加强责任文化建设,

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全力打好“三大硬仗”,较好发挥了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公司各项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确保了各项工作在困境中平稳发展。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也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更是公司抢抓机遇、创新进取,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党委工作既面临新的机遇,更面临新的挑战。各级党员干部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发挥优势,主动作为,奋力拼搏,围绕“95210”工作目标,坚定不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

下面,就2011年的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机遇,统一思想,坚定扭亏增盈信心 2011年,我们面临着严峻的困难与挑战。从大的方面看,经济恢复的速度比较缓慢,国内化肥结构性过剩问题依然突出。从市场环境看,去年12月1日开始,国家已经将氮肥等化肥产品出口关税大幅调升至110%,预计2011年,全国尿素产能依然过剩,但是出口之门基本关闭,市场形势相当严峻。从公司情况来看,一是占尿素生产成本60%以上的无烟煤价格一路走高,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二是公司单一产品结构还没有调整的余地,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三 2

是国家财政政策由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开始转向稳健,企业融资将比较困难。

在分析面临困难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发展中的机遇,从危机中看到希望。一是国内的经济形势继续回升;二是尿素市场经过由于煤价调整,2011年尿素价格将会缓慢上扬;三是公司将采取一系列超常规管理措施,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四是集团公司、煤化公司和地方市政府对于峄化的发展,也都一直给予极大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五是DMF项目即将开工;六是公司2011年“95210”的奋斗目标符合峄化实际,我们大家有能力、也应该有信心完成。只有准确把握“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要任务,积极落实“转方式、调结构”措施,我相信困难是暂时的。

二、细化安全宣传教育,落实责任,打牢安全基础 2011年,公司上下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继续坚持安全“四个一切”的地位不动摇,认真落实集团公司“一个决定两个办法”和“八加强、八提升”安全保障措施,进一步增强安全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狠抓监督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及时处理安全生产中的新问题、新难点,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地推进安全生产,保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坚定信心,坚决打赢安全攻坚战。加大培训力度,分专业、分系统、 3

分岗位组织安全教育培训、安全应急预案演练,不断提高现场操作和自保互保能力。强化现场安全管理,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逐级安全承诺,层层签订安全承诺书,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保持安全工作严抓严管强劲态势。深化安全质量标准化暨清洁文明工厂创建活动,提高动态达标水平。坚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积极开展“党员身边无违章”、“双先双优”竞赛、职工代表安全巡视、青安岗“零点夜查”、民兵哨“一结三”等活动,筑牢群防群治安全生产防线,确保安全生产。

三、优化生产组织,深挖内潜,促进降本降耗 严格落实集团公司艰苦奋斗、节支降耗的各项规定,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落实艰苦奋斗、节支降耗各项规定,严格成本控制,坚决杜绝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现象。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全员行动,积极开展节约型部室、车间、班组、家庭等创建活动,推广节能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淘汰落后设备,实现节能降耗增效。围绕项目建设、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不断强化管理,节支降耗。各级组织要从自身特点出发,围绕打好三大硬仗,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创效活动。通过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在公司上下凝聚强大合力,确保实现降本降耗的目标。

四、深化主题活动,创先争优,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以党委工作工作责任制和创新工作实践为总抓手,大力加强“四好”领导班子建设。各级党员干部、职工群众要不断加强理论武装,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加强国家宏观政策、市场经济、金融贸易、法律法规、煤化工基本知识的学习,组织开展好学习《生命第一:员工安全意识手册》、《领导的方圆:洞察人性管理的奥秘》、《为自己,工作到最后》等“三本书”的学习活动。继续以“建四好、创四强、争四优、做先锋、促发展”为主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争做峄化创业先锋为载体,深入推进党建工作“三四工程”,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典型培育和宣传,开展好创先争优理论研讨活动,促进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五、强化源头防治,坚定信念,促进反腐倡廉建设 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中央纪委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大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廉洁从业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增强拒腐防变意识和抵御风险能力。

积极开展“制度执行年”活动,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兖矿集团有限公司管理人员廉洁从业实施 5

细则》和集团公司“十条禁令”,规范领导干部廉洁从业行为。搞好纠风专项治理和公司清理整顿,切实解决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同时,加强效能监察和案件查办工作。围绕安全管理、项目建设、节能减排、降本降耗和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选题立项,强化效能监察,堵塞管理漏洞,促进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加大案件查办力度,通过办案发现管理漏洞,促进公司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五、深入基层,求真务实,抓好工作落实

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围绕工作中心,发挥优势,尽职尽责,真抓实干。一要坚定信心抓落实。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心,迎难而上,用创新的精神推进各项工作。二要深入现场抓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艰苦奋斗,带头转变作风,减少应酬,减少外出,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岗位,要具体抓、抓具体,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事情,做到到现场发现问题,到一线解决问题。

六、坚持依靠方针,凝心聚力,完成全年目标 落实“依靠”方针,加强厂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落实好 6

本次双代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加大扶贫帮困、走访送温暖和“树献送”、“金秋助学”等工作力度,扩展对困难职工、弱势群体帮扶覆盖面,引导困难职工走出困境。

围绕全年“95210”这一目标,公司工会要开展以艰苦奋斗、节支创效、安全稳定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活动。抓好 “五小”竞赛、“献计献策”、QC小组等群众性创新创效和合理化建议征集,引导职工与公司共渡难关。广大干部职工要树立费用成本意识,自觉节约公司每一份资源,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圆满地完成全年奋斗目标。

各位代表、同志们,2012年能否实现“95210”的奋斗目标,关系着公司的总体形势的根本好转,更关系着广大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与根本利益。公司党政号召各级干部、希望各位代表,紧紧围绕大会确定的任务目标,团结带领广大职工群众,以坚定的信心,高昂的斗志,进取的精神,扎实的作风,有力的措施,全年完成2011年的各项任务,为咱们的峄化公司持续健康协调和谐的发展而努力!

春节快要到了。在此,我代表公司党政班子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第5篇:求真务实 开拓进取 抢抓机遇求发展

求真务实

开拓进取

抢抓机遇求发展

2008年即将过去,临沂兰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2008年,全年施工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完成产值11000余万元,实现利税495万元,基本完成了全年经营目标。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一、 抢抓机遇,拓宽建筑市场

2008年,建筑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无法躲避的“金融风暴”危机着各行各业,面对2008年的严峻经营形势,我们只有抢抓机遇,拓宽市场才是发展之路。我公司立足建筑施工,确立“强化主业、优化三产、抢抓机遇、加速发展”的思路,找到自己的优势,围绕把企业做强、做优的战略目标,奋力开拓市场,加快结构调整,加强和改善行业管理,全力构筑企业发展的新优势,快速抢占市场,扩大企业生存空间。

二、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质量管理体系 在工程质量管理方面,公司本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以质量求信誉,以质量求生存,狠抓工程质量管理,把提高工程质量作为促进企业发展的突破口,充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企业内部的《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创优工程管理措施》、《质量通病预防措施》、《质量安全奖惩办法》等制度,在施工过程中,首先明确质量管理目标,签订项目经理目标责任书,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对分项、分部工程的检查,执行严格的验收制度,对达不到要求的,限期责令整治,对于重点工程,群策群力,组织技术人员攻关,对难点部位进行专人负责,跟踪管理。积极推广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突出亮点工程,提高工程的科技含量。

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公司主抓了“宣传教育培训责任制”,层层落实,隐患排查整改落实到人,扎扎实实抓好基础工作,完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制度,落实项目经理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加大项目管理力度,设立项目专职安全员,制定出详细的事故应急预案,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定期不定期对在建工程进行检查,以确保安全生产目标顺利实现。

三、 实施人才战略,提高企业技术力量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保障,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方针,培养责任心、事业心强,富有朝气和潜力的新生力量,始终保持稳定的高素质的核心员工队伍,为企业发展积聚后劲和活力。公司自成立以来,先后聘请了具有一定实力的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才,并从高等院校吸收专业大学学生,分配到不同岗位,并逐步担任重要职务。注重职工培训和教育工作,加强业务骨干的培养力度,掌握新规范、新标准,着力推广新工艺、新技术。人才的建设,提高了企业整体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公司的技术水平。

四、 树立全员服务理念,塑造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我公司在加强内部企业管理制度,加强质量安全管理的同时,也加强了全员服务经营理念的建设,并把这一理念贯穿到每一位职工的心里,使职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是企业的一份子,树立起“企业声誉第一”的思想,本着“我与企业共生存、企业兴旺我光荣”的原则,尽职尽责的做好服务工作。近年来,随着企业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企业信誉的不断提高,广大用户的充分认可,工程投标中标率有了明显提升,从而扩大了市场占有率。

五、 拓宽渠道、多业并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企业要生存发展,根本出路就在于开拓市场和占领市场,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建筑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各施工企业间的相互压价,让利愈演愈烈,这种无序的竞争使公司的生产经营形势一直面临严峻形势,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坚持在市场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生存和发展的维一出路就是把自己定位在市场,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不是被动地应付市场,而是要研究市场,了解市场、熟悉市场,正确分析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扬长避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是一条求得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针对公司现状抓好多元化经营,今年公司多种经营收入就占了很大的比重。优化产业结构,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以适应市场变化,适时调整产品结构,只有通过寻求新经济增长点,企业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2008年,我们经历了建筑行业的低谷风云,但我们并不害怕。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更加努力,当然我们和其他兄弟单位比起来还差的很远,今后我们虚心向兄弟单位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苦练内功,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强化服务意识,加强企业管理,不断发展新的领域,争取2009年完成施工总产值12000万元,施工建筑总面积15万平方米,实现利税520万元,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确保全年无事故,为我市建筑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第6篇:抢抓机遇

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团结一心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奋斗

新发乡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

杨德辉 2011年 月 日

各位代表:

我代表乡人民政府,向乡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十一五”期间政府工作回顾

“十一五”期间,全乡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乡上下紧紧围绕按照“农业稳乡、科教兴乡、基础强乡、生态美乡”四大战略,解放思想,齐心协力,扎实工作,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已全面完成,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开启我乡“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1、农业结构逐步优化。以农业稳乡为目标,近几年来全乡种植优质马铃薯、脱毒马铃薯、玉米、杂交玉米、玉米地膜覆盖、绿肥种植、蔬菜种植面积不断增加。至“十一五”末,全乡农作物播种面积45465亩、粮食总产量9915吨,其中马铃薯2716吨,比2006年增产2047吨,年增长率7.8%。

2、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按照“远抓山、近抓粮、长抓畜、短抓庭园经济”的发展思路,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要求,大力发展以规模养殖为主的养殖业,重点抓好畜种改良和畜禽疫病防治工作。“十一五”末,全乡规模养殖户逐年增加,牛、马、羊、猪、鸡存栏量分别达到5541头、2037匹、9770只、36905头、8.78万只。

3、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突出抓好以水、电、路、通讯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夯实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完成了电新(电视台至新发乡政府)29.66公里通乡油路建设,彻底打破了制约我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交通瓶颈;实现全乡村村通公路,五年来全乡共修建通村公路105公里,并逐步实施村民组通组路工程;启动龙新(龙场至新发)联村油路46.5公里。实施了开坝、贵坪、啊嘎、民族、中心等村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共安装饮水管道20余公里。完成487户沼气建设项目和1977户危房改造及移民搬迁工程;完成龙场镇到新发乡1万伏双回路农电网改造工程,全用用电户率达100%,完成开坪集市的低压绝缘改造,投资8.6万元完成了开坪集市及重点部位监控安装。全乡通讯网络基本覆盖,通迅条件进一步完善。并建设完成乡综合文化站、计生服务所、村级组织阵地、乡卫生院、村级卫生室、农家书屋2个、敬老院以及中小学校安工程建设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近1亿元。

4、财税逐年增加:2010年,实现财政收入578万元,比2006年增长24%;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258元,比2006年增长1867元。

(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1、惠民政策落实到位。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地、县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和资金,严格程序、及时办理,做到了公开、公正、透明。

2、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以“两基”复查及“普实”验收为工作目标,在“十一五”期间,全乡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年辍学率,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初中生辍学率均达相关要求。全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稳步推进农村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有效整合了教育资源;积极争取和实施教育危改和校安工程项目,完成坪子小学、新发民族小学、新发二中、新发中学、松发小学等危改及校安工程,有效改善了教学条件。

3、公共卫生和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不断强化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扎实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强“五苗”计划免疫接率,积极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年均参合率达到95%以上。

4、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扎实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这一主线,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机制建设为核心,以作风建设为重点,激发村级抓计划生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使命感。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奖扶政策,做好外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搞好育龄妇女生殖保健服务,符合政策生育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刚性指标较好完成。认真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服务条件,优化服务质量,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统筹协调解决人口问题。

5、民生工作进一步改善。坚持民生优先的原则,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核心,高度关注民生事业发展,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体的实际生活。“十一五”期间,全乡纳入五保户供养 人,低保户供养 户 人,落实大病医疗救助 人。建成1100m老年公寓1所。在民政救济工作方面,搞好受灾群众和冬春两季困难补助的发放工作,切实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在充分落实优抚、优待、五保、低保、救灾救济政策的同时,整合运用扶贫、计生帮扶、社会捐助等各类资金,让灾民、农村贫困人口、计划生育贫困户、贫困党员等普遍感受到党的恩情、政府的温暖,共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6、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加强。坚持信访接待日、领导包案责任制等制度,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8起,化解群体性上访事件 3 起,集中开展平安创建、“五五”普法、“严打”整治、禁毒、反邪教等专项活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着力健全完善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管理体制,为加快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2政府政务进一步公开,乡、村干部思想进一步解放。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活动和村级两委换届,加强了对乡机关干部及村干部的教育和管理,从严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依法监督和人民代表的民主监督,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及时办理人大议案,加强整改意见落实,扎实推进为人民服务的“实事工程”。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我们在加快发展的征途上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发展的态势令人振奋,美好的前景更加广阔。我们今天所取得的各项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乡人大代表的监督和支持下,全乡上下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得益于历任新发乡党政领导班子的智慧和力量,凝结着全乡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充分体现了全乡上下众志成城、团结拼搏的良好精神风貌,充分体现了社会各界人士与我们同舟共济、合力创业的良好氛围。在此,我谨代表乡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乡人民表示真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向一直关心和支持新发乡事业发展进步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必须坚持把理论指导同新发乡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出一条具有新发乡特色的发展路子;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发展第一要务,依靠发展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必须坚持把维护团结作为振兴新发乡事业的关键,加强全乡上下的大团结,努力形成同心同力的良好氛围;必须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为实现全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和执行党委的各项决议决定,切实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工作,才能够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锻造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为新发乡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过去的五年,我们在加快发展的征途上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发展的态势令人振奋,美好的前景更加广阔。但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正处在发展的攻坚阶段,崛起的关键时期,任何的满足都会使我们停滞不前,甚至落于别人,只有正视我们的问题和不足,才能永不满足,奋力赶超,不断实现我们的新突破、新跨越,在全县竞争中不断争先进位。我们的发展还是阶段性、低水平的,突出表现在:一是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还不快,全乡经济总量偏小,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工业对财税的支撑作用尚不明显,人才、技术、资金相对匮乏;二是村集体经济壮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仍然较大,部分群众的生活还不宽裕;四是交通、农田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条件有待进一步完善;五是历史遗留问题和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导致的信访案件、纠纷事件时有发生,需要我们认真加以解决;六是由于大量青壮农民外出务工,常住人口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给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七是部分社会群体年老多病、积贫积弱的现象长期存在,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建立健全和逐步完善;八是部分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政风、民风还有待改善。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在今后发展中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回顾过去五年的实践,我们对推进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这些体会既是过去的经验总结,也是指导今后发展的重要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发展,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项目是推进发展的最大驱动力。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面对发展变化的宏观环境,坚持把挑战当机遇、把压力变动力,在加快发展中科学发展,在科学发展中争先进位。面对县内外日益白热化的竞争态势,我们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实干是唯一出路,在新一轮城乡竞争中加速崛起;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坚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在转变发展方式中提升发展质量。要始终坚定不移地把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头等大事,进一步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党委班子一班人共同抓,全乡干部群众合力抓的生动局面。

第二,必须坚持把民生作为第一要求。人民利益是最高的利益,为民谋利是我们的宗旨。必须坚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起,把好事办在群众心坎上、把实事办在群众急需时,使广大人民群众切切实实得到实惠。只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更是发展的最终目的。

第三,必须坚持把稳定作为第一责任。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干不成。应当牢固树立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的理念,切实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和关键环节,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强化“守土有责”的责任意识,更加注重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承担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第四,必须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全乡的发展靠创新,过去是这样,今后更是这样。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科学的理念引领科学发展,以创新的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以创新求得突破,以创新彰显特色。

第五,必须坚持把实干作为第一本领。成事在人,关键在干。科学发展靠实干,社会和谐靠实干,为民谋利靠实干。我们要发扬“一级干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工作作风,努力营造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形成心齐、气顺、劲足、风正的生动局面。

“十二五”时期

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和指导原则

各位代表,乡第七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已为今后政府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发展的眼光、创新的办法、统筹的思路,主动应对,攻坚克难,在困难中寻找机遇,在挑战中寻求动力,在竞争中争取优势,努力实现新发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发展。

“十二五”时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县委的总体部署,以“四五六七”工作思路,以“威宁试点”为契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全乡人民生活品质为根本,深入实施“生态优先、工业强乡、项目带动、教育兴乡、自身建设、和谐社会”六大战略,为全面建设“打造依托丰富煤炭资源,打造全区经济强乡,挖掘民族民间文化,构建和谐美好新发”奠定坚实基础。

“十二五”时期工作的奋斗目标是:到“十二五”末生产总值在“十一五”末的基础上翻两番,年均增长23%;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5亿元,年均增长12%;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财政收入到“十二五”末力争超过3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民政救济、民主法制、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社会事业持续协调发展。通过五年的努力,将新发乡“打造依托丰富煤炭资源,打造全区经济强乡,挖掘民族民间文化,构建和谐美好新发。”

要实现这些目标,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必须抓好以下工作:

1、必须认定发展这个硬道理。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发展为根本,以发展聚民心,加快发展不动摇。只要有利于群众致富、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事业前进、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事情,不管有多少艰难险阻,我们都要聚精会神去投入,一心一意地去开拓,无所畏惧去争取,进而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2、必须咬定求真务实这股劲。要把整顿工作作风,激发工作热情,做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不断完善整章建制工作,切实落实有效的奖励惩罚机制,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坚持摸实情、兴实风、说实话、谋实策、办实事、求实效,做到“三不三看”:不看怎么说,看怎么做;不看说多少,看做多少;不看讲实事,看做实事。

3、必须始终坚持执政为民这一根本。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是我们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群众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富裕不富裕作为衡量工作的最高标准。要扎扎实实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利益,切切实实地让群众得实惠。

遵循上述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和指导原则,我们要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深入实施“生态优先”战略。

新发生态绝佳,境内山青水秀、气候宜人,全乡退耕还林13500亩。可渡河流经新发乡龙滩、民族两个行政村,境内河谷纵深,水力资源丰富,水质优良,是白条鱼等水生动物理想的生存地。生态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本钱。全乡上下务必统一思想,深入践行生态优先战略,科学处理生态保护和加快发展的关系。不能把生态保护和加快发展简单地对立起来,而是要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理念,在科学发展中保护生态,在生态优先下加快发展。我们要把生态看作资源,看成品牌,既要把生态保护好,更要把生态利用好,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生态资源开拓成生态资本,发展要服从于生态,生态也要服务好发展。找准二者的结合点、平衡点,“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境内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水资源,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为加快我乡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二、深入实施“工业强乡”战略。

全乡有煤、硫铁、锌、锰、铜、高岭土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以煤炭资源最具优势和开发前景,在全乡31个村中14个村有煤分布,且发热量高(大多在8000大卡以上),煤层浅,便于开采,是全县主要的煤区。工业经济牵动性强、关联度广,是财税收入的基础性和稳定性来源,也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一是大力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加快承接产业转移。争取在年底煤炭沟煤矿投入生产、兴隆煤矿正在办理相关手续,新寨中、西、东正在筹备前期工作,加快“西洋集团”响水井田建设。我们要进一步增强“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起”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加快与发达地县对接,以优势的资源、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努力构建和谐投资环境。二是做大做强骨干企业,重点支持现有骨干企业通过引资嫁接、扩建改造等方式,迅速做大做强,通过今后几年的努力,力争打造一批税收贡献千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通过五年的努力,力争全乡煤炭年产200万吨以上。

三、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今后五年,我们要切实加大项目争取和建设力度。坚持项目主导,把项目建设作为我乡促进发展的根本举措,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制定我乡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精心筹划一批重大项目。重点争取小流域治理、交通、农田水利、农村清洁工程等牵动性强、受益面广的重大项目,通过项目实施持续优化乡域发展环境,拉动经济增长,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我乡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强的项目支撑。同时要树立精品意识,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好领导联系和服务项目制度,高标准实施好各类在建项目。

1、做强畜牧产业,在加快发展扩规模上下功夫。在养殖基础较好的村、组,加大暖棚养殖建设力度,深入挖掘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新的增长点,积极培植发展特色养殖,真正实现“抓扩畜,增存栏,提效益”的目的。要通过5年的努力,使规模养殖户达200户,猪、牛、羊、鸡存栏量达6.5万头、1.5万头、3万只、16.5万只。

2、发展特色产业,在“特”字上下功夫。着力发展以核桃、烤烟为主的特色。特色产业发展作为全乡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不但要扩大栽种面积,而且要向优势区域集中,要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努力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区域化的特色发展布局。

3、突出科技高效农业,在“高”字上下功夫,全乡农作物种植方法主要是传统种植方法,我们要改变过去的种植方法。按照“地膜化种植,育苗栽培”的要求,大力推广玉米、马铃薯等全膜覆盖种植。

4、按照“基地化建设,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大力扶持和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努力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格局。要注重抓好“三动”:首先是典型户带动。要着力发展一批特色农业大户,使他们在种植和养殖规模、效益上都有一个新的突破,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广大农民加快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其次是专业组织联动。逐步建立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完善其运作机制,把散户小生产变为规模化大生产;再次是服务驱动。着力搞好农业技术服务,积极帮助各村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帮助农户理清农业发展思路,通过深化驻村指导、农技人员联基地联大户等活动,进一步完善农业服务功能,提升农业服务质量,驱动特色农业发展。

5、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意识,把项目建设作为夯实经济社会基础,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切入点,坚持抓大不放小,扎实做好项目储备和项目服务工作,统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用足用活国家支持地方经济和农村发展的各项政策,重点抓好国家和省、地、县重点支持的基础设施、生态、农业、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大项目、好项目。

四、深入实施教育引导战略。

优先支持发展教育事业,巩固“两基”成果,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改善教学条件,落实教育布局调整措施,优化教育资源配臵,提高教学质量;全乡劳动者素质整体较差,文化观念落后,严重地制约地方的整体发展,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拓宽职业技术培训,促进劳动力转移,改善农村劳动力结构,提升城乡化水平;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培训,满足农民群众就业增收的需求;宏扬先进文化逐步改变地方不良风气,为推动地方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增强“新发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和向心力,更好地内优环境,外树形象。

五、全面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完善以村级卫生所为基础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医疗卫生水平,巩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发展成果,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升群众健康水平;严格执行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加大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力度,大力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政策,提高人口素质;按照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经济适用、安全美观、卫生整洁的原则,采取改建和新建相结合的办法,加快新农村建设,争取到“十二五”末全乡60%以上的农户搬进新住宅;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认真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培育特色文化品牌,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的精神文化需求;按照新发乡小城镇建设规划和要求,形成以乡整体规划为统领,以新农村建设小康住宅规划为补充,以产业布局规划为支撑,以基础设施规划为纽带,以公共服务规划为配套的覆盖全乡的统筹规划体系。按照“边规划、边建设、边管理”的原则,不断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功能,提升乡区位形象、服务功能和综合承载力;积极开展村容乡貌、道路交通、环境卫生、违章建筑等专项整治,创造优美整洁人居环境。抓好科学知识普及和科学技术示范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对乡域经济的贡献率;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保证各项惠农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高度关注民生,严格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养老、医疗救助以及农村五保供养等制度,加大对特困群众、弱势群体的社会救济、救助力度,切实解决好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健全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着力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六、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1、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健全完善政府内部机构运行机制,努力形成责权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规范政府职能定位,着力强化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工作重点更多地放在推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上。

2、进一步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等制度。深化效能建设、严格行政问责,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政府执行力。坚持权力与责任相统一,切实加大奖优、罚劣、治庸力度,全面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努力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3、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严格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解决问题。自学接受人大和社会公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和提案,主动听取和吸纳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

4、进一步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政策,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廉政责任制,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5、进一步改进政府工作作风。强化“无功就是过,从政必有为”的理念,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竞争意识,以提高行政效率、提高服务水平、提高执政能力为着眼点,推行工作绩效考评制度,对重点工作、民生实事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绩效评估,加强检查,确保工作落实,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本领过硬、作风扎实、人民满意的队伍。

各位代表、同志们:“十一五”规划已圆满收官,“十二五”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新发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担在肩、责无旁贷,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将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为使命,深入贯彻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乡人民,深入实施“生态优先、工业强乡、项目带动、教育兴乡、自身建设、和谐社会”六大战略,为全面建设“打造依托丰富煤炭资源,打造全区经济强乡,挖掘民族民间文化,构建和谐美好新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团结一心,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加速崛起,为开创我乡“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第7篇:解析抢抓机遇

更多相关资料请加扣扣1-6-3-4-1-8-9-2-3-8更多相关资料请加扣扣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努力实现学校“二次创业”和跨越发展

——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对于盐城机电高等职业学校来说,20厅5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学校在赢得升格高职校和易址建设新校区这样的重大发展机遇后,又喜逢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召开,迎来了快速发展的的大好形势和大好环境,盐城机电高职人情绪振奋,信心倍增,决心借两个会议的强劲东风,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发展内涵为核心,用新的思路、新的举措取得新的突破、新的跨越,取得“二次创业”新的辉煌。

一、增强“四种意识”,统一思想、疑心聚力,抢占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先机 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召开后,学校领导班子及时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深入讨论《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温家宝总理讲话以及张九汉书记、赵鹏市长、常逢生局长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大家一致认为,在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的大好形势下,在学校迎来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的时候,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危机意识、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充分利用全社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利时机,抓住机遇,快速发展,认真做好当前几项工作。 一是认真制订“十一五”发展规划。未来五年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期,随着新校区建成,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为经济和社会服务的能力不断增强;同时,也将面临新形势下日益激烈的办学竞争和奋力赶超苏南职业办学水平的严峻任务。因此,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制订出引导学校快速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的“十一五”发展规划。

二是在巩固中职办学成果的同时,积极办好高等职业教育。中职办学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积累了宝贵的办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仍然要继续做强做优,同时要不断探索、把握高职办学规律、办学特点,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并做好中职与高职的沟通和衔接,形成人才培养梯次。

三是建设好新校区。新校区占地500亩,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投资2亿多元,在校生规模将达7000人。一定要按照高规格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效率运作的要求,精心抓好每一个环节,精心建好每一幢建筑、每一项设施,力争使全部建筑达到优良工程;要进一步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不断加快新校区建设步伐,如期投入使用。

二、强化“四个坚持”,固本强基,提升内涵,促进学校稳步持续健康地发展 回顾了校发展的历程,学校之所以能在职业教育滑坡时挺过来,并得到很好的发展,关键一点就在于坚持了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同样,学校今后的发展仍然离不开内涵的建设。因此,我们将继续强化“四个坚持”。

一要坚持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大力推进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工作,是理顺关系,凝聚人心,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我们将继续坚持走规范化办学之路,增强依法办事的意识,加大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力度;进一步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工会、校务委员会的作用,不断强化民主管理,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领导班子将通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执政意识、先进意识、服务意识和廉洁自律的自觉性,进一步做好依法治校、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各项工作,把学校改革发展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要坚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是职业教育的重大使命和重大职责所在。我们一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重视加强知识教育、技能培养的同时,重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要坚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使学生适应现代科技条件下的职业技能要求,实现高质量就业,一步到位上岗。

三要坚持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我们将不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通过“内培外引”等措施,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继续选派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到高校深造、出国考察学习和到企业锻炼;建立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确保专业教师每两年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为了适应高职办学的需要,我们将按照高校教师管理模式,认真做好职称转评和师资培养工作,实施好高职教师“4111”培养工程,为学校今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四要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之路。继续加强对新形势下职业教育规律的探索和把握,以就业为导向,紧紧把握经济和市场需求的脉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拓宽订单培养的渠道,把教学、生产、科研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培养质量和办学层次,实现技能培养培训和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三、深化“四项改革”,加强创新,增添活力,为学校发展培植新的增长点 以改革促创新,是学校永葆生机活力的不竭动力。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面前,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四个方面的改革,努力寻求新的发展增长点。

一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我们将根据市场变化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彻底改革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老三段”课程体系,代之以公共课、专业理论课、实践课、专业实习有机融通的新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以文化课基础,以专业课为主体,以实践操作为重点的职教教学模式,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得到协调发展。大力加强专业建设,根据经济发展和市场变化需要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巩固扩大省级示范专业,打造特色精品专业,不断增强为地方经济和社会服务的功能。

二是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和完善学校一贯坚持的以“校长选举负责制、教职工聘用聘作制、工作岗位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三制”改革,强化岗位管理,真正推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升能降”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机制。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制订能够吸引人才、稳定人才、合理流动的制度;完善分配方案,将教职工收入与学校发展、所聘岗位及个人贡献挂钩,让能者、强者、贡献突出者得到应有的经济待遇,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作为一所公办职业学校,我们将进一步探索以公有制为土导、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有的办学体制,在新校区建设和专业建设上,将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和境外资金,加强与境内外企业的合作办学,努力形成前校后厂、校企合一的办学格局。

四是进一步深化培养模式改革。要彻底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重视数量忽视质量的传统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新模式,打足学生实习实训时间,并做好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逐步试行学生半工半读、以工养读。

四、实现“四个突破”,做强特色,打造品牌,全面提升办学的层次和品位

“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的关键阶段,也是我校做大做强

做优的重要发展机遇期。抢抓发展机遇,提高办学质量,增强服务功能,关键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一是教育思想要取得新突破。通过组织全体教职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确立新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引导他们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主动适应职业教育由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的转变和由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的转变;同时,还要通过多种渠道引导学生和家长扫除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技能的落后观念,形成正确的求学观、择业观和成才观。

二是办学质量要取得新突破。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十一五”期间,学生的就业率要稳定在90%以上,能自主创业的毕业生要努力达7-8%,中级工合格要确保达到100%,高级工合格率要力争保持在30%左右,本科单招录取率逐年上升。

三是学校规模要取得新突破。随着新校区建成投入使用,全日制在交生人数将逐年递增,到2010年保持在6000-7000人;非学历教育在校生数每年保持在1000人左右。

四是专业建设要取得新突破。“十一五”期间,学校将根据经济发展和市场变化,在保持骨干专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上,新建电气技术、模具设计制造、应用控制技术、汽车检测维修、汽车服务营销等新兴优势专业。到2010年,高职要建成省级示范专业3个,中职要建成省级示范专业4个。

面对太好发展形势,我们将以全国职教工工作会议和全市教育工作会

议精神为指导,乘风乘势,抢抓机遇,谋求大作为,实现大发展,作出大

贡献。本资料来自互联网共享文档

好资料来自互联网,一起创造,共同分享。

第8篇:抢抓机遇2010

抢抓机遇科学发展致富惠民

——梨丰乡梨树村党支部书记朱志学先进事迹

梨树村位于县城东35公里处。该村由梨东屯、梨树村、梨丰屯三个自然村屯合并而成,全村542户,3753口人。该村曾是一个信访重点村、发展落后的贫困村,几年后发展为“小有名气”的文明富裕的新农村。是什么让这个穷村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村民们心里有一本功劳薄,那就是他们的支部书记、一心为民的好书记朱志学。2000年,年仅37岁、曾在村任治保主任、村委会主任多年的朱志学从老支书张景祥手上接过支部书记的担子,随即提出了“发展农业、引进企业、整治村屯”等一系列发展思路。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把一个没有任何发展优势的贫困村建设成了一个人均收入5200元、每年村集体收入几十万元的富裕村,获得市级文明村标兵、先进党支部、“五个好”党支部的称号。在实践中探索出贫困村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功之路。

一、以身作则,打造廉洁务实新班子。朱志学时刻对村两委班子成员说:“我们要建设一支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要真正担负起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走致富路的责任。”作为“领头雁”,他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时时告诫自己“一要对得起老百姓,二要对得起共产党员的称号,三要对得起支部书记这个职位”;时时要求妻子“不扰村务、不搞特权,不收礼金”;时时叮嘱其他党员干部“不许吃、拿、卡、要;不许见硬就回;不搞暗箱操作”。他始终认为“群众选我当干部,就要有吃亏的思想准备”。为此,许多亲戚朋友对他都有不少“意见”,也有不少人认为他很“傻”。但正是在这样的当家人的带领下,使村里的党员干部更加明确自已的使命和责任,也使村民对这个班子充满信任并给予了大力支持。朱志学不但有过硬的作风,还非常注重民主工程、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他的提议下,每年都将年度重点工

作及干部责任分工公示于民,并作出公开承诺;每半年召开一次村民大会、企业职工代表参加的工作评议会,接爱群众点评;坚持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使村民关心的党员发展、村级财务、工程项目公开透明,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立足村情,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子。“凡是认准的、符合发展规律的、能给全体村民带来实惠的事,决不轻易放弃。”这是朱志学做事的原则,也是他这些年能取得成功的秘决。他先后实施了“三步走”战略,带领村民摆脱了贫苦落后的面貌。

(一)提高村民素质。几年前梨树村还位于贫困村屯之列,交通不便,农民想多挣钱找不着路子,光是听说有科学种田,但是不知道去哪里学,多数群众过着“不饥不饱、兜里几毛”的穷日子。上任伊始,他就大胆地提出了在心中酝酿已久的“提素质”计划。先派出一部人到县、市及周边地区去学、去看,把好的经验学回来向周边的人讲,然后把农业专家、党校老师请到村中为群众讲课,使群众文化素质和科技双提高。没事动员群众多看新闻少打麻将,时刻关心国家大事,通过老朱的不懈努力,现在村民文化素质在整体上有一个新的飞跃。

(二)发展特色农业。针对村民收入低问题,他从村里实际出发,看准了马铃薯这一产业。通过和扶贫办的沟通, 2006年,终于把马铃薯种植项目争取到了梨树村;2008年初,他又克服了重重困难,在梨丰屯帮助农民建起一个占地2100平方米的马铃薯加工厂,使种植大户们有了一个固定的销售场所。马铃薯成功的引进使他看到了带领群众致富的希望,2009年又偿试着带领群众旱改水5000亩,当年就获得了大丰收;2010年在春季大涝的情况下,他请多位农业专家到本村屯实地考察,决定扩大玉米面积和水稻面积,缩小大豆面积,在他大胆的偿试下,村民在大灾之年又获得一个大丰收。

(三)引进企业。“富民强村”是老朱一直以来的心愿,农闲之季群众光是看书学习也不行啊,村中没有企业群众挣不到钱,老朱看着急啊,要是全部外出打工春天还没有人种地,

怎么办呢?参加完市支部书记培训班,他马上提出 “企业强村富民”的思路。想干就干,带着村两委班子到外地招商引资。先后引进2家水稻加工厂,1家建筑模板加工厂,他还帮助梨丰木业贷款100万扩建厂房,引进先进加工设备。企业的引进,解决了本村劳动力过剩问题,录用农民工56人,农民到企业打工最多的一年收入近2万元,最少的也要几千元。

三、以人为本,共享科学发展新成果。曾到过南方考察的朱志学对新农村建设、对科学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大对社会公共事业的投入力度,让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一)改善居住环境。近年来,他带领村两委干部积极开展了“文明村、生态村”创建活动,通过项目包装,先后投入100多万元修建了村内2500延长米白色路面;硬化了2000米的环村路;自来水进行全线改造、清理所有露天粪坑、建设了沼气入户工程,绿化了房前屋后。将梨树村建成人在绿边走,车在树下行,楼房花中立,村在丛林中的生态文明村。今年以来,又解决了10户村民建房问题,投入150余万安装路灯64盏,修建下水管道1600米。

(二)发展公益事业。为使全体村民老有所乐、困有所助、病有所医,先后投资30多万元建起了村民活动中心、休闲广场、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篮球场、乒乓球室等公共文化设施,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并组建了“农民篮球协会”“秧歌协会”,定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体活动;为所有村民办理了农村医疗保险,村民户户通水、通电话、安装有线电视,生活用水不收费,小学生上学有接送车;他牵头举办梨树村首届“好媳妇”、“比孝心”等评选活动,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形成了“共建文明、和谐生活”的良好氛围。

(三)关注弱势群体。为尽快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实施了“党员干部结对帮扶送温暖”行动,按照“平时有人访、难时有人帮”的要求,帮助联系户“干农活、送政策、传技术、解难题”。作为支部书记,朱志学除首先安排

困难户到企业工作外,每年还要帮助村屯中所有困难户解决种地资金几百万。当四川、玉树、舟曲发生地震时他都率先捐款,每次都是他捐的最多,他的支部和村民们捐的最多。

常言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梨树村发展到今天,朱志学这个带头人功不可没。发展经济,他有思想、有远见、有魅力;为群众办实事,他走在前、干在前、吃亏在前。在他的带领下,梨树村有了一个团结、务实、求进、廉洁的“两委”班子;有了一支不怕困难、拼搏实干的党员队伍;有了干群和谐,上下一心,、风正气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第9篇: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为全市人民过上中等城市生活而努力奋斗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受第六届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简要回顾第六届委员会工作

市六次党代会以来,在省委、省政府、通化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拼搏争先,有力推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协调发展,圆满完成了六届市委的任期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开工建设了阜康酒精工业园区、四环制药、中新工业园区、万生医药园区、曙光农牧等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72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1亿元(新口径)。预计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18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10.5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3.4倍、4.7倍.4.8倍。2010年,经济综合实力由全省第6位晋升到第4位,县域突破工作先后获得全省升级晋位一等奖、特殊贡献奖和争创强县奖。

工业经济发展迅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07户(新口径),比2006年增加64户;实现产值249亿元、税金12亿元,分别增长

8.5倍、12.4倍;工业经济财政贡献率由26.3%提高到67%,工业化率由23.5%提高到40%;纳税千万以上企业发展到16户,其中纳税亿元以上企业3户。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试点县(市),建设推进村100个。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到295户,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1户、国家级龙头企业2户。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22万亩,省级牧业小区发展到190户。实现退耕还林22.5万亩,绿化美化村屯个。农业总产值达到39亿元,乡镇财政收入1.56亿元,分别增长3倍、2.2倍。

城市规模和功能大幅推升。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新区控详规。累计投入成绩按基金38.7亿元,其中新城区完成投资23亿元,实现了城市供水、新区路网、辉发河综合治理、污水和垃圾处理等重点工程,建设了政务中心、文体中心、欧亚购物中心等标志性建筑,迅速拉开了中等城市框架。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平方公里拓展到29平方公公里,城镇化率由42%提高到56%。

民生问题得到逐步解决。投资46亿元,新建农村水泥路960公里,建成农村安全饮水点320处,改造新建第三中学等中小学校舍27.5万平方米、市中心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等医疗卫生服务单位24个,改善了2.5万户城乡困难群众住房条件。新增就业岗位7.5万个,开发公益型岗位2176个。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五个险种扩面提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乡农民参合率98%。城乡低保补助标准分别增长1.3倍和4倍。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8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00元,翻一番。

和谐发展的氛围浓厚。人大、政协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积极开展监督,做了大量卓有成效工作。各民主党派及群团组织在促进发展、维护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管武装工作不断加强荣获国家双拥模

范城“四连冠”。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断创新,开展了系列宣传庆祝活动,成功举办了两届田径运动会和首届农民运动会。“平安梅河口”创建活动深入推进,连续两次获得全国平安县(市)荣誉称号。信访维稳工作机制日益完善,建立了信访服务中心,一大批信访遗留问题得到解决。切实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政治力度,努力维护了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深入开展了学习实现科学发展观、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创先争优等活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服务群众、促进发展的能力明显提高。切实加强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圆满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我市被评为全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先进市。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发腐败斗争,严肃查处涉软案件,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们坚持和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用科学发展管指导工作、确定思路、完善规划;得益于我们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第一动力,用创新的思维推动工作,用改革的方法破解难题,用发展的实效验证成果;得益于我们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目标,尽心尽力为百姓谋利益、办实事、解难题,让全市人民更多地享受发展成果;得益于我们坚持把团结干事作为第一追求,历届班子精诚团结、密切协作,广大干部群众,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离休老干部、老同志,各位企业家和投资者,本届委员离任的同志,驻梅单位和部队、武警官兵,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上一篇:环境职业健康总结报告下一篇:青年新时代新征程征文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