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县医院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24-06-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神木县医院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推荐8篇)

神木县医院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篇1

面对国家新医改、尤其加大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新形势,面对老百姓迫切需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以及提高健康水平的需要,面对各级政府、尤其县委县政府对改善民生以及使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及要求,面对县医院在目前发展中遇到的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深感从未有过的压力、从未有过的挑战、从未有过的责任。我们决心在县委县政府以及各级卫生相关的部门的领导与支持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变责任为行动。以创建“百姓舒心、政府放心、医生安心”的医院为目标,谋划医院的改革与发展,下面是我们的一些思考,请领导予以指正!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决战之年”。公立医院改革是今年“两会”热议的话题,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指出,抓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鼓励各地在医院管理体制、医疗服务等方面大胆探索。两会期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通知,而公立医院改革重点选定县级医院。我县作为卫生部全国50家公立医院改革重点联系医院之一,陕西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故感机遇前所未有。

2011年3月9日,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与我县医院在北京举行对口支援签约仪式。双方本着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以为全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提供实证和范例为目标,积极开展友好合作。

把为党分忧、为政府分忧作为工作的历史使命,把抓规范、抓发展、抓特色、抓品牌,转变服务观念,创建人民群众满意医院放在工作的首位,秉承“以病人为中心,视患者如亲人”的服务宗旨,强化“以人为本,优质服务,质量第一,奉献社会”的工作理念,实施“园林化医院,人性化服务,宾馆式管理,信息化引领”。用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一流的设备、一流的环境、一流的医德、一流的信誉,为广大人民的健康多做贡献,为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建设保驾护航,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作示范。

3、重点

紧紧围绕“医院实施整体搬迁后二期扩建工程”和“医药卫生改革”两大主题,从硬件和软件上全面提高,按照做大规模,做强质量,超前规划,跨越发展的思路,不断提高县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使县医院主要诊断检查设备和治疗水平达到省内医院先进水平,各项业务指标和综合效益达到区内“三级医院”水平,促进医院跨越式发展,全面开创县医院工作的新局面。

二、医院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以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为核心

通过一系列的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在医院管理者、职工头脑中牢固树立服务能力建设的观念,使其脑子里想着医院服务能力建设,心里装着服务能力建设,进而形成统一的服务能力建设的价值观,并最终使意识转变成为行动。使其确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暖人心,顺民意,富有感情最优质的服务作为每个员工的工作理念。从

科建设,争取每年有1—2个学科成为全省重点专科,共同承担重大临床科研项目。

医院将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形成有利于调动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激励机制。坚持“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按需设岗、按岗定责、按劳取酬”,淡化身份、强化岗位聘任、注重业绩贡献;完善重奖高难度临床技术项目、高层次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办法,鼓励医务人员重视临床科研,多出成果,出高层次成果。

医院将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评价制度,针对不同类型、层次岗位要求,制定包括勤、德、能、绩等内容的人才队伍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考核评价方式和指标要有利于鼓励人才创新,干成事业、干好事业,要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

3、强化医院管理确保社会效益

要在医院领导干部和中层管理干部中间,树立“管理即服务”的观念,努力建设“学习型组织”,重视管理,研究管理,提升管理,形成追求品位、追求修养、追求境界的领导和管理氛围,培育争先创优的发展意识。要加大改革力度,明确职责,细化分工,采用一系列制度和措施,规范管理,提高效率。改变服务理念服务模式,加大医德医风的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服务能力突显医院的社会效益。

4、落实医院各项管理标准,稳定提高工作质量

管理工作制度化、日常工作程序化、工作质量标准化是医院工作的基本机制。其中的核心是工作质量标准化,如果各项工作都达到了规定的质量标准,就实现了质量管理愿望。所谓

6价等形式使药品及耗材价格更趋合理;二是控制医疗各项成本指标细化到科室;三是要求医务人员“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

4、质量提升

对医疗费用的控制重点不是价格而是质量。有质量的服务是降低不必要服务和重复就诊的关键,因而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是降低医疗费用增长的关键所在。

5、效率提升

医疗成本增高的原因是服务提供的低效率。对于如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出三个具体方法:一是建立临床路径,执行标准化的诊疗流程;二是提升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开展远程医疗、优化费用结算与服务流程有利于降低费用;三是通过创新管理实现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比如通过建立医院之间人力资源共享机制降低医院的人力成本等。

三、以创新作好新医改工作为动力

神木免费医疗工作的模式虽然引起了国内外的较大反响,但其作为一项健康工程仅仅是其中的一步,也只是新医改五项内容的其中一项。因此,我们医院愿意在县委县政府以及卫生相关部门的领导支持,为创新神木人民的健康工程以及落实医改的各项任务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以下我们的一些建议和设想,敬请批评指正!

1、加强健康教育

以县医院为主体,搞好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宣传健康大讲堂对神木地区的常见病及多发病进行宣教,指导保健及预防。

政府投入政策。并从通过营造良好的医疗执业环境、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条件等6个方面对“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进行阐述。

我们相信县委县政府一定在县医院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继续加大对县医院支持与帮助!通过建立财政补偿支持长效机制:

1、根据医院实际工作情况给予合理编制,并给予70%的人头费用。

2、医疗设备的更新和替代及专业发展新增设备的投入和进口医疗设备的维护费用。

3、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人才的引进、培养费用。

4、公共卫生事件的抢救、抢险、救灾应急及“三无病人”救治的专项补助。

神木县医院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篇2

本文通过分析手机电视对大众传媒、社会、不同消费者的影响, 讨论了其目前发展所面临的困局, 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变思路。

关键词

手机电视发展现状面临问题节目内容应对对策

手机电视 (Mobile TV) , 就是利用具有操作系统和流媒体视频功能的智能手机以及现在支持HTTP或者RTSP的非智能机观看电视的业务。使用这项业务时, 手机就好比电视, 电视就好比手机, 二者合而为一。手机电视被业界一致视为下一个最具有潜质的移动增值业务增长点。3G网络基站的大量建设、电信运营商以及广电总局CMMB移动电视产业的全力推进, 将为手机电视创造巨大的发展空间。手机电视作为朝阳产业, 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手机也面临一些困境。本文将从机遇和挑战两方面对手机电视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指出手机电视将来的出路。

一手机电视的优势

1. 手机电视拥有更多的传播资源

目前, 手机电视实现大致可以分成三种方式:一种是通过移动网络实现方式, 目前美国和我国移动运营商推出的手机电视业务主要是依靠现有的移动网络实现的。中国移动的手机电视业务是基于其GPRS网络, 中国联通则是依靠其CDMA网络。这种手机电视业务实际上是利用流媒体技术, 把手机电视作为一种数据业务推出来。不管是GPRS手机还是CDMA手机, 都需要在手机终端 (一般是较高端的智能手机产品) 上安装相应的播放软件, 而相应的电视节目则由移动通信公司或者通过相应的SP (服务提供商) 来组织和提供。第二种是通过卫星网络实现方式, 利用手机来接收卫星播发的电视节目信号是一个非常新颖的想法。目前只有韩国在力推这种手机电视广播方式 (DMB) 。据SK称, 这种DMB接收机能提供高质量的图像, 使用该接收机模块使用户能够同时接收地面无线电视广播和卫星电视广播的信号。另一种是通过地面广播实现方式, 此类实现技术主要针对地面数字广播电视, 使用广播电视频段。因而, 在技术上, 手机电视兼得了广电网络的带宽和传播优势, 以及电信网络的个性化管理和交互式服务的特长。

2. 手机电视更能满足人们个性化需求

传统的电视受限于其体积、时间和地点, 传播的范围比较窄, 手机电视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手机体积小, 携带方便, 随时随地方便观看, 而且手机电视比传统的电视传播内容上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适应了媒介消费中大众化需求向个性化、多样化需求转换的要求。同时手机电视颠覆了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的收看模式, 演变成了一种“个人电视”。手机电视以个体为单位、对象明确的受众特征, 使个性化、差异化的内容传播成为可能。此外就是内容生产与传播的成本低。手机电视的内容发布和传播完全以虚拟数据的形式存在, 产品的生产发行成本不会随着收益的增加出现数量级的递增, 内容拷贝成本的下降使内容传播边际成本进一步降低。这一内容产品生产和传播成本的低廉化趋势将为手机电视市场带来更大的盈利空间。

3. 手机电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调查研究表明, 在国内手机电视认知度只有18.1%的情况下, 用户对手机电视的兴趣度却已达到10.4%, 而当前认知度很高 (67.2%) 的彩铃业务兴趣度也就达到14.4%。这表明用户对手机电视业务的需求将比较强烈, 手机电视业务蕴涵着巨大的商机。另据硅谷动力的调查数据显示, 目前有7%的移动通信用户希望使用手机电视业务, 以全国手机用户为4.2亿的保守数字来计算, 这意味着有将近3000万的用户希望使用手机电视业务。宽广的用户覆盖面成为手机电视的一种核心优势。3G技术的普及和手机制式的完善统一将进一步推动手机电视潜在用户浮出水面。

二手机电视发展面临的困境

1. 多种传播模式造成产业链难以形成

手机电视的产业链主要是由内容提供商、内容运营商、技术服务商、网络服务商和终端厂商等五个部分组成, 在这个完整的产业链中, 各个商家都可以获得平均利润。从表面分析, 移动电视的标准的制定统一了手机电视的标准, 而实际的情况是随着原为节目供应商的广电加入手机电视技术的竞争, 多种传播模式的竞争已经形成。目前, 实现手机电视传播的模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广电系统采用的CMMB模式, 即利用卫星和移动网络向公众传送电视节目;第二种是移动和联通采用的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向公众传送电视节目;第三种是由诺基亚等欧美手机厂商在我国力推的DVB-H模式, 即通过整合数字电视和移动电话的方式。广电CMMB模式运营之后, 最早提出手机电视运营模式的电信运营商决不会轻易放弃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必将会在3G业务中加大手机电视的推广。而现在的市场格局是苹果、安卓两家独大, 微软的wp8有后来居上的势头。运营商根据不同的系统提出了不同的传播标准, 如果不能将三种传播模式进行有效整合, 手机电视产业的竞争将在其发展之初就变得激烈而混乱, 手机电视的产业链也将难以形成, 其结果会严重制约手机电视产业的发展。

2. 多头领导不利于手机电视的监管

手机电视产业竞争的无序还体现在对牌照发放、节目内容的监管上。竞争激烈的两大利益团体广电和电信分属国家广电总局和工信部。

在我国, 广电部门掌握手机电视的运营牌照和手机电视节目版权, 而电信部门掌握着承载手机电视业务的移动网络, 但目前两大行业互相不能进入。如何使广电部门和电信部门联合起来, 明确管制问题, 制定互惠互利的政策法规, 已成为手机电视发展的关键。手机视频的频道资源如何分配, 手机电视的利益如何分配, 除了电信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的博弈之外, 还必须考虑政策环境。手机电视业务目前面临的最大限制——“监管’方面的问题, 手机电视在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政策管制、知识产权、内容、技术和资费等五个方面的问题。各国在广播和通信领域一般都有不同的政策, 并由不同的政府部门来管理, 对相应领域的企业也有着严格的限制。

3. 收看成本过高限制了手机电视用户的增长

手机电视业务发展最大的障碍就是用户如果使用手机电视业务需要购买一款价格不菲的移动终端, 以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3G手机为例, 虽然市场上有很多的款式可供选择, 但是价格一般都在1000元至5000元之间, 因为3G手机具有可视通话功能, 手机都带有摄像头, 而且硬件也比普通的手机要高很多, 所以价格高于目前一般手机的平均价格, 对于一般的用户很难承受。

除了需要配置作为硬件的手机来收看手机电视以外, 用户还需要支付手机上网的数据流量和内容服务费这两部分费用。目前, 中国联通WCDMA资费标准为0.0003元/KB, 用户也可以定制3G套餐, 如武汉地区用户每月10元可包30MB流量, 100元包500MB流量, 200元包2000MB流量。按照上述资费, 看一个小时节目需要花费10元以上, 因此用流媒体手机观看电视节目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另一笔是内容服务费, 每个节目包月费是5~30元不等, 一年选上几个节目也让普通人难以承受。尽管运营商已经出台了一些优惠措施, 例如数据流量资费包年, 或者免去内容服务费等, 但是由于该业务需要占用昂贵的移动网络资源, 在成本上就难以降低, 因此很难达到普及型的“平民”价格。

4. 存在众多的替代性产品

由于手机的便携性、交互性、允许用户充分利用零碎时间等特点决定了手机电视的特性, 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是与此同时除了手机以外的其他一些产品或者媒介也具有这些特点中的一些甚至全部, 他们也同时不停地侵蚀着手机电视所占有的市场。例如, 针对手机的便携性这一特点, 报纸、广播、游戏等一些传统业务都不甘落后, 纷纷推出了手机报、手机广播、手机游戏, 希望通过手机用户使用移动终端的这一特点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而手机电视所拥有的交互性的特点也正是网络电视、数字电视不遗余力进行宣传的特点, 它们也想从这块巨大的利益蛋糕中切走一块。而对于上下班交通排队等待等零碎时间的利用方面, 电梯广告、车载移动电视、车内、车身广告、卖场液晶电视等户外媒体几乎无所不在, 无不在吸引人们的视线, 坐在车厢里的年轻人还时常手捧PSP游戏机玩得不亦乐乎, 这无疑将抑制人们对手机电视的使用。因此, 要想在竞争激烈的传媒市场站稳脚跟并占据一席之地, 手机电视仍面临许多困难。

51Advanced Television

Engineering

在目前的市场机制下, 广电和电信都在手机电视的技术上走在前列。广电和电信虽然存在竞争, 但他们只有走合作共赢之路才有出路。这是因为:其一, 手机电视的产业价值链构成复杂, 不仅包括内容提供商、内容运营商、移动运营商、消费者等基本要素, 还包括软件开发商、网络设备厂商、手机终端厂商等要素。这些要素环环相扣, 利益相关, 不可能出现居统领地位的要素。其二, 对于“点播”和“广播”两种模式的争论如果单独抛开利益考量, 并无实际的意义。正如传统电视和IPTV可以并行一样, 手机电视两种模式也可以共同开展。

从手机电视发展的方面来看, 广电与电信合作能够更好促进手机电视业务的发展, 与此同时双方都能发挥各自不同方面的优势, 从而推进获得手机电视产业利益的最大化。采取这种合作模式, 一方面不仅可以使用广电网络接收电视节目, 而且也可以使用移动网络点播新闻、MTV等等;另一方面可以将移动网络作为广电网络的上行反馈信道, 在交互式TV、游戏、文件下载视频点播等应用方面提供比单独使用移动网络或广电网络更为出色的用户体验。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两种运营商的优势, 资源互补, 达到双赢的结果。

2.尽快解决资费问题

长期以来手机电视的资费一直居高不下, 其中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能收看手机电视的智能手机的价格过高;其次是移动通信网络的资费, 即观看手机电视所产生的流量费用过高, 这两点都严重制约了手机用户的增长。但不能把降低手机价格和移动网络资费只看作是手机生产商和移动运营商应解决的问题, 应该把它放在整个手机电视产业链中来看。手机电视的利润主要来源于手机出售费、移动网络资费、内容服务费和广告费, 其中内容提供商和移动运营商无疑是广告利润的受益者, 而新手机在开发、研制中投入了大量资金, 手机生产商只能依靠高价手机收回投资, 获取利润。要想降低手机售价, 必须在整个产业链中均衡利益, 使手机生产商得到补偿。此外, 中国移动和联通在推行新业务时采取过直接向手机生产商定购手机, 用户办新业务送新手机。在手机电视业务的推广初期可以借鉴这种模式。当手机电视用户用上之后, 手机生产商也收回了研发成本, 手机售价自然会下降。对于移动网络资费和内容服务费, 上海文广和中国移动合作推出的5~30元的包月费已经接近普通用户的承受心理, 随着用户的增

3.更好的节目形式和内容吸引更多用户

手机电视发展最核心的问题还是手机电视发展中自身内部节目内容的问题, 没有好的节目内容去吸引用户的眼球, 得到用户的信赖, 即使资费再低, 手机电视也不会得到长久的发展。目前手机电视并非真正的以网络、手机这些终端介质为核心的电视新媒体, 而仅仅是播放传统电视节目的新型媒体。真正的手机电视业务内容, 应该根据用户需求的差异和终端的特点量身定做。

手机电视屏幕尺寸与普通电视相比小了很多, 所以画面细节上的表现能力也大打折扣, 长时间的近距离观看手机电视容易引起颈部酸痛视觉疲劳等。同时手机边走边看的模式决定了它的传播过程常常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用户与手机电视的接触是一种离散的时间内的传授关系, 这就决定了用户无法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去观看一部剧情较长的内容。一部短小的视频片段或者一个短小的故事正好能满足他们零碎时间的需要, 太长或太复杂的内容往往得不到关注。所以, 手机电视的特性就决定了它必须选择短片的模式。Snack TV公司的CEO拉维·沙皮罗认为, 大多数收看手机内容的人都是想摆脱无聊和消磨时间, 那么, 内容提供商一定要在节目开始的30秒之内就能吸引住收看者的注意力才行。

与此同时手机电视本身就是一个微型的互动电视, 应该在其互动性上充分挖掘潜质。手机电视用户不是在简单地打发时间, 用户可以及时地对节目内容进行反馈, 发表自己的看法, 甚至加入讨论, 参与投票、打分和调查等活动, 从新媒体播放的内容中获得更强烈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就像在玩游戏, 或者就是在玩游戏。这样才能提高用户对手机电视的粘合度, 使受众用户的数量不断地增长。

4.体验营销, 培育用户新的消费习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 手机电视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 形成鲜明的对比是手机电视投入市场后, 一直处于叫座不叫好的局面。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一方面是年轻消费者对新生事物手机电视跃跃欲试, 另一方面是消费者对手机电视节目现有内容同质化的质疑和对使用过程中产生资费过高的担心。任何新的媒体形式的出现必定会经历消费者心理上从观望到接受的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运营商通过营销的手段来寻求突破瓶颈的方法。因此, 手机电视运营商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宣传手机电视业务, 尽可能提高目标用户对手机电视业务的认知度, 并通过给予一定免费试用期的方式吸引用户尝试手机电视业务, 从而帮助用户建立从认知到试用, 再到忠实用户的畅通渠道。

四结语

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曾经说过“媒介即信息”。人类社会每一次技术的革命, 都改变了人类对现知的世界的主观认识, 使得人类重新来审视这个世界, 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结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观念的更新, 手机电视技术的出现也是这样。手机电视的出现一方面是丰富了信息传播方式, 拓展了运营商业务范围;另一方面对现有的电视媒体平台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手机电视发展存在的问题, 并指出了手机电视发展的途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用手机看电视、看电影能更快, 手机电视能得到更大普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手机电视对大众传媒、社会、不同消费者的影响, 讨论了其目前发展所面临的困局, 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变思路。

关键词:手机电视,发展现状,面临问题,节目内容,应对对策

参考文献

[1]李伟, 张艺.手机电视发展趋势浅析[J].卫星与网络, 2012, (07)

[2]沈建.浅谈手机业务[J].中国新通信, 2010, (08)

[3]佟音.解析“三网合一”[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1. (04)

[4]谢新洲, 杜娟.我国手机电视监管问题研究[J].现代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2008, (02) :122-125

神木县医院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篇3

2008年10月,UNEP提出了绿色经济的号召,目的是促使全球各个国家向绿色经济方式转变。UNEP已经号召各国拿出总额差不多2.3万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中的一部分资金作为绿色经济的资金投入。伦敦20过峰会以上发出声明,确定的许诺:我们愿意努力做好关于财政刺激方案中的资金使用情况,促使经济向复苏、可持续及绿色的目标前进。我们将坚持向清洁、创新、资源有效以及低碳技术与基础设施的方向转变。

1中国绿色发展的机遇

发展的劲头比较足。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全国积极响应。“十一五”计划执行的前四年,中国的GDP年平均真实的增长是11.4%,和“十一五”时期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高出1.6%;全年万元以上的GDP消费累计减少了15.61%。同时,“十一五”对二氧化碳及化学需氧量减少方面的目标已经提早完成。另外,“十二五”计划更加重视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会大范围的调整产业的结构,重点做好三件大事:第一,提高先进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速度;第二,推动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第三,强化基础产业的设施建设。这样才能加快绿色发展的速度。中国差不多有3.5亿农村人口将会变成以后的城市人口,他们在城市中所要拥有的房子、街道、工作场地以及公共交通现在都还没有开始建设。

高速发展的可再生清洁能源。核能,在2007年我国核电就占我国全部能源总量的1.2%,2020年有希望可以达到5%,2030年实现10%。第七届中国核能国际大会上,有的专家认为,根据“十二五”计划的要求,到2015年中国的核能总量可以达到3900万千瓦,到2020年可以达到7000万千瓦的装机目标。由于受到日本核电站的影响,核电站的安全标准将会得到大范围的提升,但是核能依然是未来发展中主要的能源之一。风能,中国的风能资源特别的充足,主要分布在西北及西部;总量可以达到7万亿到12万亿千瓦,年发电量可以达到1.4亿到2.4亿度。徐匡迪指出,伴随我国风能技术的不断成熟,风电将会逐渐提高自身的发展速度。估计到2012年,我国的风力发电可以占总的发电量的2%。现在,虽然还在继续着“十一五”期间的发展速度,2010年的年末,中国风电总量已经超过了4000万千瓦,在世界上排第一位。太阳能,中国也是太阳能非常充足的国家,特别是青藏高原、甘肃西部、内蒙古西部以及新疆南部等地方太阳能特别的充足。

2绿色经济在中国的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2.1消费者缺乏绿色消费意识

第一,绿色产品的技术创新及低污染性决定了它的价格一般比较高,一般比普通商品的价格高30%-100%,是一种高层次的理想消费,然而中国现在人们的收入水平都不是很高,這为绿色消费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43期2014年第11期-----转载须注名来源第二,我国人们缺乏绿色消费的观念,消费者几乎不会考虑其使用过程及生产过程中对社会环境造成的污染。第三,因为大部分的消费者还是第一次了解绿色产品,我国还没有建立专门的绿色管理部门,致使绿色产品市场依然没有形成一个健全、规范的管理系统,消费水平不高以及缺乏绿色消费的观念,再加上绿色消费市场的不健全,致使中国绿色消费依然处在低消费的起步阶段。

2.2 政府的投资不足,项目融资比较困难

中国经济刺激方案中的绿色投资比例可能很高,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处在较低水平的绿色投资,没有形成有助于绿色技术创新宣传的市场体系。一方面,虽然已经颁布了很多的政策,但是起点及目的仍然停滞在解决资源浪费及污染严重等初级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上,缺乏对新型产业及产品创新的积极性及能力,缺少在提升能效及可再生资源开发方面的集中投资;另一方面,我国国内绿色产业融资平台主要是商业银行,整个绿色产业还处在起点的环节,规模不大,依靠政府的投资容易产生投资途径单一、结构不平衡,大型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普遍不及时的状况。

3 中国实行绿色经济发展的策略

3.1企业方面

公司应该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走绿色营销的路径。使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融合到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制造、包装以及运输的整个环节中,充分的掌握绿色市场的信息及消费者的绿色要求,在此前提下,提升绿色技术研发及创新,全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高新技术,改善传统的工业,快速发展现代化服务行业。在房地产、汽车以及纺织业等行业中大力宣传绿色观念,全面的发挥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及降解,做好包装壳及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公司应该成立专门的治理部门来监督及管理,强化公司间的绿色协作。

3.2行业方面

增强行业的自我监督、自我检查,推动各企业实施绿色经济的交流和协作,建立各种环境保护策略及健全绿色技术、绿色经济的评估系统,评估的内容涉及行业内绿色技术成果、绿色经济实体的各项标准,在技术项目立项、中期考核、成果鉴定以及验收中应该确定绿色的标准,对成果开展跟踪调查,按照绿色标准系统进行奖励。

在应付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方面,增强和发达国家的绿色经济协作及沟通。快速制定出和国际标准相适应的环境保护法规,增强环境治理的力度以及环境保护的投入,使用环境无害技术、清洁生产技术以及资源节约技术等等,来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进一步推动结构的完善及升级,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3政府方面

政府应该发挥其自身的宏观调控作用,利用环境规划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鼓励绿色行业及产品,提高地方经济的环境可持续性。在构建节约型社会方面,应该学习美国能源利用的历史经验,在能源的使用上不采取先利用后节约的方式。构建绿色经济跟踪及评估系统,科学的了解各个部门的发展情况,然后对其发展给出科学的预测。强化资源管理及环境保护的立法执法,通过设定及执行经济策略,认真地落实策略,并对绿色经济有所贡献的公司给予优惠,对违背绿色经济的公司给予限制、惩罚更严重的可以取缔。

总之,绿色经济是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健康的发展新动力,也是下一次竞争中每个国家相互争夺的新经济制高点。中国要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绿色经济发展的道路,就一定会面临很多的危机,应该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提高新能源及环保行业的发展速度,重视高能耗及高污染的问题的处理,与此同时,还应该关注世界及未来。政府、企业以及行业应该一起努力,把绿色经济的建设推广到经济发展的所有领域、所有阶段中去。

神木县医院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篇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规定了我国电视业改革发展的方向。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贸易全球化的趋势,“十五”计划要求“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全面估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形势,充分体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按照国际通例,电视作为视听传媒行业也是一个产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电视业的经济属性逐渐被承认并得到强化,它要服务、服从于发展市场经济、对外开放这个大局,适应“入世”带来的新形势新要求。“十五”计划提出信息化战略:“推动信息产业与有关文化产业结合”,“面向消费者,提供多方位的信息产品和网络服务”,“扩大利用互联网,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支持“数字视听产品的发展……满足市场对各类信息产品的要求”。电视业既是广义的信息产业,又是文化产业,电视产品作为视听产品,属于信息产品,信息化战略为电视业发展拓展了更大的空间。从长远看,电视与电信、计算机联网融合,必将破除目前电视业与电信业的壁垒,顺乎自然地使电视业实现产业化、市场化。“十五”计划强调科教兴国战略,要求“加快科技发展,提高国民素质,精神文明建设明显进步”,这是社会主义电视事业的使命。 电视传媒应当为此目标服务,发挥宣传教育功能,传播相关信息,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方面军。

电视业面对新的形势及挑战,必须形成自己的发展思路和应对策略。我认为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1。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拓展电视事业发展的新思路。

历史的经验证明,人类历史上每次重大社会变革,首先是人的思想观念的变革,只有人的思想观念的自我解放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变革的实践中去,变精神力量为物质力量,有所作为、有所创新。当前我们正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我国即将加入WTO的新形势,面对生存空间的巨大变化,我们必须从适应与发展的角度作出积极的回应,从旧有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以一种新的理念审视过去、着眼未来,因此电视媒体的从业人员,必须认真分析形势,清醒地认识到在今后的五到十年里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电视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只有顺应时代的潮流,以改革和发展为工作主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取得胜利。

2。 建立电视产业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理念和运行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投入产出的一般效益法则来分析我国现行电视节目生产管理状况,可以看到,电视节目经过采编、录制等一系列创作生产过程后,一经在荧屏上播出,并有受众的参与,就在实际上完成了电视产品交换的一般过程。人类抽象运动凝结的价值和具体劳动创造的使用价值的客观存在,使其具有了商品的属性。当然,我们还不能把电视节目作为一般意义上的商品。必须从我国国情和意识形态领域的特殊性出发,认识其政治属性并把它作为根本性质。事实上,电视节目的使用价值也非一般商品可比,它要通过视觉和听觉作用于人的精神生活,并以宣传正确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为价值实现的标准,以导向的正确与否为尺度。以此为前提,呈现一个电视节目生产和管理领域的产业特征,对电视媒体的改革和创新是具有崭新意义的。比如,电视产品生产如何实行成本核算,降低成本,如何构建科学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何制定市场营销战略,扩大电视节目的市场覆盖,如何开源节流,积累资金,扩大生产规模等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借鉴企业的生产运营模式,牵动电视媒体的改革和创新,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其意义不仅在于开拓电视媒体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促进其实现跨跃式发展,同时,还会通过自身实力的增强,推动其更好地担负起“喉舌”与“桥梁”的历史使命。

3。 积极探索应对挑战的思路与对策

(1) 以牢牢把握新闻节目的制作权为前提,以媒体掌握资产的控制权、干部任命权、节目终审权为原则,对有的节目实施“制播分离”,并与此相适应,重组电视片制作公司。电视片走向市场始于90年代初,当时大部分是各电视媒体自己生产的电视剧(包括译制片)。渐渐的出现了一些电视传媒之外的制片公司,其经营范围也从电视剧逐步扩展到专题片,甚至栏目节目。如目前播出的《中国娱乐报道》、《中国城市报道》等,由于市场广阔,成为又一投资热点。加入WTO后,由于中国严禁外商独资企业经营电视和电影业的承诺,进入中国的国外资金除了投资其他产业外,一部分资金必将改头换面,以各种投入的方式挤进影视产业。因此,可以预见,一个以赢利为目的的电视片制作业新一轮竞争必将到来。

从各台的情况看,以现有的节目生产部门和企业为基础整合组建一个至几个制片公司,这是走向市场的重要基础,以新的理念为指导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引入新的运行机制必定会激发出强大的活力。

(2) 开发和利用影视资源。今后几年,我国IC产业将会出现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在这个发展阶段中,宽带网络传播以其快速、信息流量大,特别是传播活动连续画面成为其有别于现在网络的“特点”。宽带网的终端不只是电视荧屏,通过电脑也可使用,最大的特点是互动性,通过点击随时收看自己喜欢的节目,改变了电视节目“我播你看”的传统收视模式。因此,建立供互动式播出使用的影视资料库,以迎接未来的挑战,也是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目前,各台磁带库拥有为未来提供互动使用的音像资源优势,这是一笔重要财富。我们面临的课题是如何清点片藏,并千方百计地增加磁带库的储备。使其从单纯的片藏功能,发展成一个为互动式传播提供影视制品的经营实体。

(3) 实施灵活的广告经营策略。加入WTO后,由于国外资金和产品的准入,广告投入将进一步扩大,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如何在这激烈的竞争当中最大限度地分割占领市场,获得自己应得的份额,一是靠节目的优化,二是靠广告经营策略。要认真地分析广告资源的流向格局,一方面通过努力使广告经营收入接近或达到应有的份额,另外还要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争取更大的份额。策略上包括加强市场监测;制定广告经营中能够吸引客户的灵活政策;在分配上对广告从业人员实行能够充分释放个人能量的激励机制;除主要频道和主打节目外适当留出一些非黄金时段吸纳广告市场零散客户,不厌其少,积少成多;依据广告市场及客户的需求,灵活调整节目或开辟新栏目,以获取更大的广告效益;扩大横向联合,实行大广告经营策略等等。

(4) 调整电视覆盖战略。根据广电总局提出的在底前完成中国广播电视传输网络总公司和各省级广播电视传输网络总公司的组建,实现省、地(市)、县三级贯通、全国联网、统一管理、分级运营、利益共享、协调发展的“十五计划”,可以预测,电视传播和覆盖无序纷争的时代即将结束,一个新的有序的.新时期即将到来。 面对新的格局,省级台要把握机遇,实施积极的覆盖策略。比如:建立自己的传输平台,以自有资源实现对等落地;在资金支持下,按互利原则,对重点地区缴纳落地费等等。

(5) 以频道专业化整合为契机,塑造频道的新形象。根据广电总局关于“三台合一”的精神,省级台将进行重组,面临如何实施频道专业化问题。这里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主要的有这样几点:一是频道模式的思考角度。目前,绝大多数频道定位在社会生活的层次,诸如政治、经济、文化、体育、教育、影视等等。其实专业化模式可以是多角度的,关键是我们的思路要打开,注重研究社会层面,受众层面,地区层面的需求现状,办出有别于其他的频道并以其特有风貌先声夺人。 二是频道的形象设计与包装。某个频道的定位一经确定,紧接将要面临频道的形象设计和包装的问题。从目前看,这个问题在电视媒体的激烈竞争中越来越引起广泛的关注。笼统地讲,一个频道的形象设计和包装既是这个频道内容的外在表现形式,又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主要目的是在受众中塑造起这一台的这一频道不同于那一台的那一频道,在诸多专业化频道中体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重点环节在于通过荧屏画面和形象向受众不断地揭示该频道传达何种信息,表现该频道所蕴含的文化特色、地域特点。三是节目的设置和组合要以频道定位为核心,搞好该频道的各个节目和栏目的定位,做到节目和栏目定位精确,编导人员在具体的节目或栏目的采制、编辑过程中切入的题材角度和提炼主题精确。同时还要搞好前期策划,防止同一频道节目出现内容的雷同交叉,还要认真研究早、午、晚黄金时段和非黄金时段节目或栏目的配置组合,实行缜密、机智的布阵。既要保证黄金时段节目的收视率,又要考虑不同收视群体非黄金时段节目的配置,使整个频道的节目播出有张有弛,浑然一体。

(6) 制定网上发展战略,及时抢滩。从长远的观点看,开办网站的最终目的是为未来参与信息化进程留下一个接口,一是向网上尽可能地转录现有的节目,一是开办网站编辑部自编自采的节目。从目前看只有一些报纸传媒能完整传录自己的整版内容,电视传媒还没有一家能够完整转录自己的播出节目,主要原因是受技术限制,当然在网上自采自编的节目更谈不上,但这并不妨碍对这个问题做前瞻性的思考。 一旦时机成熟,即时推出并扩大战果。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的对策外,现有的传统的管理模式也要注意创新。比如:进一步完美节目质量的评估体系,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搞好人事、财务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等等。

电信网络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篇5

一、公用电信网发展状况

近几年是我国通信发展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作为中国第一电信运营商的国家邮电公用电信网,其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基础网络更加完善、网络技术不断提高、移动通信快速发展、信息网络初具规模。

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国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到今年4月达到1.16亿门,中国电信网络规模路居世界第二位。全国城乡电话用户总数达到825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恨户,居世界第三位。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8.2%。城市电话普及率达到26.5%。无线寻呼用户达到3600万户。数据通信终端用户达到36万户。

网络技术层次进一步提高。全国县以上城市全部开通程控电话,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全国长途传输数字化比重达到99%;局用交换机程控化比重达到99.7%。全国建成317个扩大的C3本地网;长途电话网等级结构由四级向两级演变、调整已基本完成,长途二级网络架构已基本形成;模拟有线传输干线设备已全部退网,覆盖所有省会城市的大容量、高速率数字干线传输已基本形成。 2. 5Gb/sSDH传输技术已普遍在干线网上采用; 国产ATM宽带交换机已上网试运行;已初步建成覆盖全国省会城市和主要经济发达地区、直联与准直联相结合的7号信令网,省会以上城市的数字同步网设备和配套的监控系统已投入运行,省内二级同步网的系统建设和联网运行工作全部完成。

移动通信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全国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600万户,其中GSM网容量达到1500万户。GSM数字网覆盖全国304个地市和1731个县市,有24个省(区、市)实现县以上城市全覆盖,与22个国家和地区的31家运营公司开通自动漫游。完成了800兆CDMA中国电信长城网在4个城市的试验工作。280兆高速寻呼网在26个省会以上城市联网运行。

信息通信网络初具规模。数据通信总容量达到46万个端口,分组交换网、数字数据网覆盖全部地市以上城市和90%县市及部分乡镇,*中继宽带业务网已开通并提供服务。与相关部门联合建设了国家金融数据骨干网,合作开通了“中国商品交易中心“、“国中网”、“地震网“等多个数据通信专网,积极向社会提供多媒体通信服务和计算机公众信息服务,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169)联网省市已达到22个,全国大部分地市以上的“168”已基本实现联网。“160“实现了近100个台的数据库联网。智能网已向社会开放了300、800等业务。

二、网络技术优化促进业务市场增长

近几年,世界电信发展呈现出业务市场全球化、三网融合信息化以及电信网络向综合化、智能化、宽带化、个人化发展的三大趋势,面对电信业务市场的新需求和因特网对传统基础电信网的挑战,国家电信公用网已经敏感地意识到竞争的压力和加快基础电信网建设的必要性。中国电信已提出面向2010年的`前瞻性发展策略和远景目标。

按照新规划,“九五”期间,我国长途交换网将加快本地网建设,取消C4网,较发达城市在充分考虑交换网安全的同时,将严格控制交换机种类,采用两个或多个本地网合用长途交换机的方式保证网络安全。到2010年,我国长途电话交换网将形成整个平面的无线动态网或分高低平面实施的动态选路网;除传统的普通语音业务外,还将在全国范围内便捷优质地提供各种智能业务及窄带ISDN业务,具备优越的网络性能和服务指标,并可按业务类型提供不同业务质量。

长途传输网建设形成以SDH传输系统为基础,结合ATM的双层基础平台结构,SDH传输网除了为语音业务提供传输通道,还将为高速数据业务提供路径,而ATM层则提供高速数据业务的传输和调度。

在局

中国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篇6

一、什么是软实力

在分析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时,通常将之分为有形力量与无形力量,或硬实力与软实力;硬实力是指支配性实力,包括基本资源(如土地面积、人口、自然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而软实力则分为国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认同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等。相比之下,硬实力较易理解,而软实力就复杂一些。软实力概括为导向力、吸引力和效仿力,是一种同化式的实力--一个国家思想的吸引力和政治导向的能力。

“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软实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内容:一是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三是外交政策的道义和正当性。四是处理国家间关系时的亲和力。五是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吸引力。六是对国际规范、国际标准和国际机制的导向、制定和控制能力。七是国际舆论对一国国际形象的赞赏和认可程度。其中,文化软实力,指一国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中国目前的文化软实力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孔子文化号召力,当然也包括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符号影响力。目前,中国的软实力不是最强的,最强的时候在宋代。

综上所述,硬实力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软实力所指的就是精神力量,包括政治力、文化力、外交力等软要素。两者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区别。它们不是简单的加减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和协调。硬实力是软实力的有形载体、物化,而软实力是硬实力的无形延伸。在当前全球化浪潮、信息革命和网络时代的大潮下,硬实力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软实力则具有超强的扩张性和传导性,超越时空,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国家文化软实力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十七大明确提出“文化软实力”概念,并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这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中华民族的综合国力、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不断提升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力量的同时,大力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首先,提高文化软实力是促进国家发展进步、振兴中华民族的客观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数千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饱经沧桑而不倒、历经磨难而不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悠久的民族精神。古往今来,每一个伟大民族都有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国家的强盛更是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深深熔铸在每一个民族的血脉之中,它始终是民族发展和国家振兴的巨大精神力量。

其次,提高文化软实力是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仅包括经济实力、技术实力、国防实力,同时还包括民族凝聚力、道德感召力、舆论引导力等等,这种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也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我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要想在新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尽快提高文化软实力,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

再次,提高文化软实力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在当今社会,文化已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文化的进步反映着社会的文明进步,文化的发展推动着人的全面发展。我们所要实现的现代化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我们所要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既需要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也需要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如今,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全社会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与之相比,我国文化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相差很远,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也还不完全相适应。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大文化建设的力度,不断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形势与政策

三、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攻势,我们应如何迎接挑战

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我们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开阔发展思路,加大发展投入,壮大发展规模,拓宽发展途径,切实提高文化发展力,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精心谋划。当前,提高文化软实力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突出民族特色,强化核心地位

“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一个民族的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象征,同军事、经济、科技等硬实力一样,都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要坚持我们自己的文化发展原则,坚持我们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民族优秀文化,这应该是全球化背景下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一步。2.吸收外来文化,做到兼容并蓄

西方文化中有些东西的确值得我们学习。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已经不断地调整自己,使自己适应全球化发展,并且通过自身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让自己在这个利弊兼有的全球化过程中能够力争上游。[13]当然不仅经济、政治体制要变,我们的思想文化观念也要变,我们的传统文化面对文化全球化这个趋势更要变,但这个变不是说丧失其个性,而是在保持自身积极因素的同时,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点和特长,最终实现自己对自己的否定,并又回到自身,是一个全新的自己,中国传统文化只有以那种海纳百川的胸怀对待外来文化,自身才能有所发展。3.积极创新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江泽民曾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同样道理,创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灵魂。因此,中国传统文化要坚持创新的原则,就要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充分体现时代性,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创造性地发展自身。只有这样,才能使传统文化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才能适应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才能在全球化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一个民族的文化要振兴,这个民族首先要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充满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建构一个有利于传统文化发展的环境。当然,要重树这种自尊心、自信心,我们就要首先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面对各种文化的冲突和融合,我们传统文化要以崭新的姿态去平等独立地参与到全球化过程去。4.进行传统教育,提高传统素质

文化的复兴关键在人,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民族现代化的决定因素。我们应当通过国民教育,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扎根于传统文化中的人,使他们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具有开放的胸襟和现代的思维方式,这样才可能将我们古老的文化带到世界面前,带来传统文化的复兴。[15]还要培养他们拥有足够的现代意识和目光继续吸收外来文化的新成果,以繁荣自己的文化传统。5.输出传统文化,共建和谐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深厚悠久,反映着中国人特有的智慧,具有与西方文化不同的形态和内涵,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中许多合理的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内容具有积极意义,它在解决一系列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因此,我们在与各国交往中,应大力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扩大我们民族文化的影响力,使处于不同价值观支配下的西方日渐增加对东方文化的理解,并且通过扩大和提升我们自己的文化精神领域,使各国人民都有机会有渠道领略中国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我们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鼓励各种文明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倡导各种文明相互包容、求同存异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最终实现世界和谐。

总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我们要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和更得力的措施,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切实把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首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与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发展起重大作用。我们必须从 中国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形势与政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高度,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极端重要性。先进文化是健康的科学的向上的,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是否拥有先进文化,是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决定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的素质、能力和兴衰。

其次,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但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积极吸取世界其它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是关系广大发展中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关于文化建设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作用的深刻揭示,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现了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

再次文化的碰撞、交流、融合对人类的作用,可能超越军事、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乃至民族与国家。“一个人的思想风貌、精神境界、道德情操、认识水平、智慧程度、创新能力,一个民族的灵魂与脊梁,一个社会的秩序、公正和良知,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进取精神,一个时代的变革力量、开拓勇气、知识积储和道德素养等,都是文化及其作用所形成的后果,都是文化用自己神秘而万能的雕刀所精心雕塑出来的精神形象,道德形象,智慧形象与文明形象,都是文化的造化与赐予。”我们应当以全球化为背景和观照,加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与责任心,在与不同文化和文明的交流对话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文化的作用越来越大。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中华民族文化对于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起着重要的纽带和基础作用。继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继承、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着重论述了民族精神问题,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同时,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前沿,进行文化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全球化是当今人类社会不容置疑的客观大势,作为理性的民族主义,只有主动地参与到这一进程中去,并保持清醒的文化自觉,才会发挥积极的作用,才会有光明的未来。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政策和理论框架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政策: 十五大报告第七部分、十六大报告第六部分

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十七大报告

十七届六中全会《》 2>理论框架:

(一)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三)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四)努力探索新方式新方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神木县医院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篇7

一、信息技术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历史机遇

当前, 随着社会大众对档案管理工作要求的日益提高,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意义日趋凸显。毫无疑问, 只有档案管理水平适应了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 档案管理工作才能与时俱进, 才能取得预期的成就。当前,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无疑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1. 信息技术使档案的存贮、检索和复制日益变得方便快捷。

前信息时代, 档案存贮主要以档案实体或纸质资料为主。因而, 档案管理部门在档案存贮方面常常面临着众多困难。一方面, 贮存空间的有限性和档案增加量的无限性之间是一对永远无法调和的矛盾。不仅如此, 汗牛充栋的档案资料还难以分类编目与存贮。另一方面, 档案实体或纸质资料还不好保存, 尤其是年代久远的珍贵资料, 如空气氧化、虫蛀等因素都可能对其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甚至一些孤本历史档案只能静静地躺在特制的贮藏柜里, 除个别专家之外, 一般人则失去了翻阅它的机会。信息技术的普及, 显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通过对档案实体和纸质资料的影像化、数字编码和电子文档录入等信息化处理, 并依靠计算机或移动硬盘的强大存贮功能, 可以建立一个与实体档案馆相对应的虚拟档案馆, 尤其是一些无需保留原件或纸质资料的档案。对档案实体进行信息化处理之后, 一般性的工作就无需再去翻阅原件了, 这无疑有利于档案的保存尤其是有利于那些珍贵资料与历史资料的保存。另外, 信息技术也有利于档案检索。传统的档案检索要去翻阅存贮编目或清单, 这种做法不仅费时, 而且容易出错。对档案进行信息化存贮之后, 则可以通过有关的计算机程序建立方便存贮与检索的编目和数据库。在这种情况下, 利用计算机的搜索功能则可以方便快捷地检索所需的档案资料。除此之外, 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之中的使用还为档案管理部门履行社会服务职能提供了方便。保密虽然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但并不能因为保密原因而窒息档案服务社会的功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依照相关规定和程序, 申请档案管理部门提供服务的诉求应该得到满足。对档案进行信息化处理之后, 既可以在不接触档案实体的情况下查阅档案, 也可以利用计算机复制功能按需要快捷地制作电子档案副本。这不仅节省了时间, 还有利于档案原件的保存。

2. 信息技术给档案编辑和研究工作提供了便利。

以前, 档案存贮主要是以实体或纸质资料为对象。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某一个体的档案增加了新内容, 则必须把相关资料及时存贮进去。由于资料门类庞杂, 各地区、各部门所提供的范本在规格和内容要求上可能存在差异, 甚至个人制作档案资料的能力与水平也有所不同, 因此, 相同类别的档案可能就不尽相同。这样一来, 档案的存贮与管理工作就难免面临不少困难。对档案原件进行信息化处理之后, 档案管理工作者在不影响档案真实性的前提下, 可以对电子文档进行编号排序, 把内容、性质相同或相近的文档粘贴在一起, 也可以利用相关软件对电子文档进行规范化存贮, 甚至可以把档案的内容通过系统录入进行相应的编辑。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某一个体的档案增添了新内容, 则可以较为方便进行录入存贮。除此之外, 信息技术给档案研究工作也带来了便利。此前, 档案研究工作免不了要查阅、复制甚至借阅档案原件, 这不仅不方便, 也容易造成档案的损毁甚至遗失。对档案进行信息化处理之后, 如果没有特别要求, 档案研究工作只要查阅或复制档案的电子文本就行了。“在信息时代档案利用工作将以用户为中心, 通过计算机随时随地地给用户主动推送其需要的信息。提供利用不再依赖于档案实体而是借助电脑系统。主要的方式有文件下载、网上数据库查询、网页浏览等。这些方式图文并茂, 信息丰富, 比起传统的方式来说, 更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服务的手段更加方便快捷, 服务的范围更多向, 服务的主动性更强。”[1]11信息化管理之后, 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研究也较为方便。实行智能化管理之后, 档案管理的整个运行过程都可以凭借信息技术来完成。

3. 信息技术有利于增强档案管理工作的系统性。

前信息时代, 档案管理主要是条块式管理。不仅不同行业的档案管理部门之间信息交流不方便, 资源共享难度大, 而且同一行业的档案管理部门之间在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方面也存在着诸多困难。这种各自为政的管理方式不仅成本较大, 而且工作效率较低, 并在无形之中给服务对象增加了负担。对档案进行信息化处理和智能化管理之后,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同一行业甚至不同行业的档案管理部门都可以做到信息联网与资源共享。在信息时代, “众多的档案信息不再是散布于各个档案馆的孤立个体, 而是由相互连接的馆藏构成的、海量丰富的、交互共享的、便捷迅速的、安全屏保的档案信息网络中的一个环节。一方面将全国范围内各级档案馆 (室) 的信息资源建成各种层次和级别的档案资源体系;另一方面借助因特网与国际档案界进行交流, 使档案领域的各种资源信息在更广阔的世界范围内供全人类利用共享”[2]482。如个人信用档案实行智能化管理后, 在办理金融、财税、商贸、投资和职务晋升等事务时, 就不一定需要当事人提供相关佐证资料, 通过相关途径查阅其信用记录与级别也同样能够说明问题。

二、信息技术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但信息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 它还使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空前的挑战。

1. 信息技术对档案保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信息技术使档案的管理与使用更为便利快捷的同时, 也使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泄密的高风险。前信息时代, 如果不法分子想非法获取尚属机密范畴的某种档案信息, 他必须直接或间接地接触档案原件, 而且还容易留下罪证。对档案进行信息化处理并进行智能化管理之后, 一些不法分子则可以利用远程计算机网络技术, 通过向对方计算机置入木马程序等非法手段获取某些机密信息。这种犯罪手段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常常让人防不胜防, 尤其是一些网络黑客所实施的跨国犯罪更是难以防范和惩办。在这种情况下, 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要监控档案的存贮和运行情况, 还要处理好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与局域网特别是互联网之间的关系, 要加强网络监管, 建立起坚实的防御工程, 甚至在一些涉及机密档案的管理部门要监控或限制有关档案管理工作的计算机或本单位员工使用互联网。“对具有保密要求的电子文件, 应明确加密和用户权限, 并采用‘防火墙’等技术, 以防止泄密。”[3]81与此同时, 档案管理部门还要密切关注有关本部门所管档案信息的流播情况。如果一旦发现有信息流播越界或用途发生改变甚至出现泄密事件的现象, 档案管理部门就要及时采取措施, 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并使责任人与不法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除了容易泄密之外, 信息时代, 也容易发生档案丢失的事件, 如计算机出问题或操作不慎都可能导致某些信息在无意中被删除。

2. 信息技术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信息时代, 档案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档案实行智能化管理的时代, 档案管理工作不再是简单的技术工作, 而是较为复杂并具有一定水准的专业技术工作。当前, 对档案管理工作来讲, “人员素质的提高迫在眉睫。它包括档案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外语水平及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设备综合应用能力等。”[4]45在信息化时代, 档案管理工作者不仅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 还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其次, 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政治觉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化时代, 档案管理人员尤其是涉及机密档案的管理人员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要管好档案, 防止机密信息泄露, 档案管理人员不但要管好自己的眼睛和嘴巴, 也要管好自己的手脚。与此同时, 还要能耐得住寂寞, 严格遵守规定不违规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 要引以为戒, 积极汲取经验教训, 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总而言之, 信息时代, 档案管理人员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良好的职业操守、高度的责任感、正确的功利观和敏锐的警觉性。

3. 数字语境下, 档案的价值鉴定变得更为困难。

一般来讲, 档案的鉴定工作主要包括鉴定档案的真伪和价值。真伪鉴定就判定档案的真假, 档案的真实程度不仅取决于档案内容的真实性, 还取决于档案的其他要素。因此, 对档案真实性的鉴定不仅要确认档案内容的真实性, 还对档案的来源、载体和标志等其他要素的真实性进行鉴定。与此同时, 也要考察各要素之间是否相互支持。对档案进行信息化处理和智能化管理之后, 由于档案的复制变得越来越便捷, 因而档案的初始来源就被无形地隐匿了。与此同时, 不仅档案实体趋于退隐, 档案的载体也日益同一化与数码化。另外, 档案标志在高仿真的复制中也失去了唯一性。在这种形势下, 鉴定档案真伪的难度无疑是巨大的。档案的价值鉴定是指各级各类档案馆和档案室按照一定的原则、标准和方法来判定档案的价值, 确定档案的保管期限, 并据此对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予以销毁的一项档案业务工作。档案的真伪鉴定是档案价值鉴定的基础, 因为只有真实的档案才谈得上价值大小, 否则是无价值可言的。信息时代, 在真伪判断存在困境的情况下, 档案的价值鉴定已成为一项更复杂的工作, 甚至变得更为困难。

参考文献

[1]吴毓祺, 杨丽红.信息时代档案管理方法的变化[J].兰台世界, 2012 (10) .

[2]孙桂秀.信息时代档案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科技信息, 2007 (35) .

[3]房蕊.信息时代档案管理现代化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理论学习与探索, 2006 (2) .

战略新兴板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 篇8

[关键词]金融改革;新兴板;发展

一、战略新兴板发展起源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经过几十年发展,中国已经形成了自己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但是,现有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不能充分体现我国资本市场多层次发展。并且,我国市场制度更多考虑传统企业特点,导致新兴企业更难进入资本市场。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业4.0”和“互联网+”浪潮,互联网和高科技深深地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向,中国企业商业模式也已经发生变化,这些冲击也促使新兴产业层出不穷。同时,新兴产业发展急需时间培育和资金支持,战略新兴板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事实上,战略新兴板构想由来已久,2013年9月,上交所就开始战略新兴板相关研究工作。并于同年12月向证监会上报《关于上交所舍利战略新兴产业板请示》。2014年5月,上交所根据证监会主席专题会议要求,对战略新兴板业务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并向证监会上报了《关于上交所设立新兴板有关问题补充报告》。2015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意见》中提出推动在上交所建立战略新兴板。同年12月,证监会表示,战略新兴板将在2016年有实质性进展。

根据上交所发布《沪市上市公司2014年年报整体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沪市新兴产业相关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2.1万亿元,同比增长7%,实现净利润944亿元,同比增长10%,高于沪市整体水平,这些都让人们对新兴产业和战略新兴板发展充满期待。

二、战略新兴板建设方案

1.市场定位

2015年5月,在上海举行“上证2015中国股权投资论坛”中,上交所副总经理刘世安在谈到“打造战略新兴产业板,助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时表示战略新兴板聚焦就是新兴产业企业和创新型企业,重点服务于已跨越创业阶段、具有一定规模新兴产业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其中,战略新兴产业界定以《“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为依据,重点支持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这七大行业。此外,又增加了《中国制造2025》里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这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以及科技创新型企业。这样,战略新兴板作为战略性企业和创新型企业链接主板市场纽带,拓宽资本市场覆盖面,推进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

2.上市条件

战略新兴板上市条件无疑最受市场关注,考虑到新兴企业特点,新兴板上市标准将淡化盈利要求,更关注企业持续盈利能力,形成多元化上市标准。这就意味着战略新兴板除传统“净利润+收入”标准外,还引入以市值为核心财务标准组合,增加“市值+收入”、“市值+收入+现金流”、“市值+权益”等多种多套财务标准,形成多元化上市标准体系,允许暂时达不到要求新兴产业企业、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

3.制度安排

战略新兴板在发行流程、交易制度、股权激励等方面也将实行特殊安排。

如在发行流程方面,一开始就按照注册制总体制度框架,按照市场化和信息披露为中心导向,对申请在战略新兴板上市企业以及今后申请再融资企业实行注册制发行,并适当考虑简化发行流程。

交易制度方面,战略新兴板上市公司将使用独立交易代码,设置独立显示行情,编制独立板块指数和产业指数,让投资者更加直观地体验新兴板交易情况。

股权激励方面,将鼓励新兴板上市公司建立灵活股权激励制度,通过信息披露等市场化监管手段,引导新兴板上市公司建立合理、多样股权激励方案和员工持股计划。

三、战略新兴板发展意义

1.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战略新兴板服务对象主要为新兴产业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且财务指标要求低于主板,上市条件更具有包容性,符合该行业企业特点。应对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发展战略新兴板有利于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从而促进科技资源、金融资源及其他创新要素向新兴产业聚集,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2.承接中概股回归

据统计目前已有超过1200家企业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通过红筹模式在海外集资并上市,这些企业市值已达到2.5万亿美元,其中新兴企业市值超过1.3万亿美元,互联网相关企业市值超过6千亿美元。战略新兴板建设,为这些增长力强、增长迅速优质企业开辟新道路,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战略性意义。

四、战略新兴板发展挑战与建议

1.解决信息公开和企业机密冲突

新兴企业高成长特点自然伴随较高风险,因有企业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开始盈利。为保护投资者,就需要管理层具备透明信息披露能力,让投资者了解到被投资企业是否具有清晰战略思路、明确经营能力和稳健财务管理能力。但是如果过多披露新兴企业信息,这又有可能与企业为了巩固竞争力,而保留商业机密有所冲突。所以管理层在完善企业信息披露规则时候,要把握好信息透明和企业正常商业机密之间平衡点。

2.提高市场流动性

以新三板作为参考,虽然新三板这几年表现十分优秀,但仍是一级市场相对活跃,二级市场相对冷清。其原因有可能是因为做市商定位出现偏差。券商作为做市商主体,本来盈利机制应是促进市场流动性,赚取做市成交量佣金,但实际中很多券商由于资金、盈利目标等要求,将自身定位为PE角色参与投资,捂股惜售,导致流动性严重不足。同时,具备做市资格券商数量有限,资金有限,做市商数量不足导致单只个股做市资金被做市商明显分摊,这也是新三板企业过多,流动性缺失原因之一。战略新兴板应吸取这方面教训,提高市场流动性,更好发挥资本市场中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泉江. 上交所详解战略新兴板. 金融时报. 2015(5).

[2]赖梓铭. 战略新兴板舆情升温 承接中概股待解. 证券时报. 2015(6).

[3]陈健. 战略新兴板“呼之欲出”. 上海金融报. 2015(6).

[4]郭家轩. 战略新兴板推出提速. 南方日报. 2015(8).

【神木县医院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推荐阅读:

上一篇:2023年山东专升本计算机考试真题下一篇:《美丽的彩虹》语文说课稿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