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分秒教案

2022-08-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时分秒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时分秒教案

时分秒教案

课题:时、分、秒

——认识钟面与整时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材第8页例题

1、“试一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想要知晓时间需要通过时钟。

2、对钟面有初步的认识。

3、认识整时,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对钟面组成的认识,长针表示分钟,短针表示时针。

2、当分针指着12时,时针指着数字几就表示几时。

3、在钟面上对整时的认识及整时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让同学们合上课本,问他们平时一般早上几点起床上学,是怎么知道时间的呢?

2、引入课本例1,问学生图中小女孩正准备上学,她是怎么知道时间的?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们知道想要知道时间需要用到时钟,并且需要学会看时钟。

二、认识钟面

1、给出教材中八点整的时钟图,问同学们认识吗?并仔细观察钟面,从中可以发现什么?

2、指出钟面有两根指针,短针表示时针,长针表示分针。

3、钟面上有12个数字,分别是从1到12。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观察钟面了解到时钟钟面的组成。

三、认识整时

1、明确钟面上长针分针指着12,短针时针指着8,表示的是8时。

2、告诉学生8时的写法,写作8:00。

3、让同学们练习“试一试”,先提问第一个钟面表示的是几时?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再问如果写出来应该怎么写?

4、出示“试一试”其他三个钟面,让同学们依次回答三个钟面各表示几时并且应该怎么写。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本8时的解读,让同学们自己根据实际经验自己总结整时的读法及在钟面上是怎么表示的,并且通过“试一试”加强学生对整时的认识和理解。

课堂总结: 提问:

1、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

2、钟面上短针表示什么,长针表示什么?

3、出示一个钟面钟面问同学表示几时并强调当钟面上分针指着12时,时针指着数字几就表示几时。

4、我们在书写整时时应该怎么写?出示一个钟面让学生书写。

第2篇:时分秒教案

教学过程:

1、认识1小时和1分钟:

时针走一大格,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1小时的时间就是同学们上一节课(45分钟)加课间休息(15分钟)。

分针走一小格,从一个格子走到下一个格子的时间就是1分钟。

2、认识钟面上的时间

(1) 整钟点的时刻以及读法与写法:钟面上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的数是几,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

(2) 几时几分时刻以及读法和写法:钟表上时针刚走过的数是几,分针从12起走了几个小格,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几分。

3、体会1分钟能干什么

分针走一格的时间是1分钟,走1大格的时间是5分钟。 人的脉搏一分钟跳60—70次。

时针走一大格,分针刚好走一圈,这一圈就是60分钟。所以 1小时=60分钟

4、感受1秒的时间长短:秒是比分还小的一个时间单位,计算很短的时间时,常用“秒”作单位。秒针走一圈分针刚好走一小格。也就是说,秒针走一圈60个小格的时间就是60秒,分针正好走一小格是1分。 1分=60秒 人呼吸一次大约2秒

5、时刻与时间:时刻与时间的概念不同,不能混淆。

时刻:指钟面上所表示时间的数字,换句话说,时刻就是指“一格固定的时间”。

时间:指从上一个时刻到下一个时刻中间所“经过的一段时间”。

6、时分秒之间的换算:例3时=()分

1时=60分,3时就是3个60分,60+60+60=180。也可以60×3=180

7、计算两个时刻中经过的时间:一般可以对照两个钟面,数出分针走了几个大格,用5乘以分针走过的大格。 总结:今天学了写什么?

第3篇:时分秒复习教案

归类复习一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第一单元“时、分、秒” 教学目的: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巩固对时间的认识,会进行时间的换算和简单的时间计算。

2、通过复习,进一步了解时间的意义,较熟练地比较分与秒的大小,能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时间顺序。

3、在理解时间意义的基础上,解决生活中有关时间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会进行一些有关时、分、秒的简单计算。

2、理解时间表示的实际含义,计算时、分、秒的换算。 教学难点:

在理解时间计算意义的基础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设疑自探(12分钟)

(一)直接导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整理和复习 “时、分、秒”。 (板书课题:时、分、秒”)。

(二)看课题质疑: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帮助大家复习时、分、秒”?

2、学生提问。(问题预设:①一分等于多少秒? 1小时等于几分?②怎样比较时间的大小?)

(三)出示自探提示:

①1分等于几秒?1小时等于几分?

②怎样比较时间的大小?

③怎样计算经过的时间、开始的时间、结束的时间? 回顾时、分、秒内容,思考解决以上的问题。

(四)学生自探,教师巡视。

二、解疑合探(12分钟)

1、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自学成果,尤其是自己不太明白的问题。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a、小组长负责,人人参与,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b、重点讨论自己自探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2、全班交流:

(1)、学生汇报复习情况。(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生:1分等于60秒。 生:1小时等于60分。 生:百米赛跑用秒来计算成绩。

生:经过的时间=结束的时间-开始的时间 生:结束的时间=开始的时间+经过的时间 生:开始的时间=结束的时间--经过的时间 生:……

三、质疑再探(4分钟)

1、通过复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或者又产生了什么新的问题,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12分钟)

(一)小小创造者。

请同学们根据今天复习的有关知识,给你的同桌编一道题,比一比谁的题目有新意,有创意。

(二)教师供题。

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 )、( )和( ),其中( )是最小的时间单位。

2、 钟面上一共有( )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了( )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 )个小格。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 );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 ),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

3、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 );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 );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 )。

4、( )时整,时针、分针重合。

5、比较大小。

1时○100分 60秒○1时 1分○10秒 1时40分○100分 150秒○2分30秒

6、算一算,填一填 1分70秒=( )秒 1分12秒=( )秒 90分=( )时( )分 100分=( )时( )分

8、解决问题。

(1)奶奶今天早上6:30去活动中心锻炼身体,比昨天提前了10分钟。她昨天什么时间去锻炼身体的?

(2)玩具厂的王师傅1小时可以做8个玩具,他从8时到 11时可以做多少个玩具?

(3)少先队员去李奶奶家打扫卫生,下午3:30开始,4:10结束,共用了多少时间?

(4)学校广播室每天播音时间如下:第一次播音7:50~8:10;第二次播音1:20~1:50,每天一共播音多少时间?

(三)全课总结: 通过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1、学生从知识、学习方法、心情等方面谈收获。

2、教师总结本节课重点知识及学生和小组的表现。 板书设计:

“时、分、秒”整理和复习

1、1分=60秒。 1小时=60分。

2、经过的时间=结束的时间-开始的时间

结束的时间=开始的时间+经过的时间 开始的时间=结束的时间-经过的时间

第4篇:时分秒的认识教案

《时、分、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88~89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钟表上的整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钟表上的时、分。时、分是非常重要的时间单位,也是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基础。时间单位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学生对时和分之间的60进制(而不是通常的10进制)不易掌握,所以构建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把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桌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知道是怎样按照时针、分针的运动规定时间单位时和分的,知道1时=60分。

能力目标:在教学中,要尽量创设丰富、生动、具体的现实情境,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交流和实践,在活动中去主动建构知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习惯和良好的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重点:

能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并初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1时=60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

白班、多媒体课件、教具钟、学具钟。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一年级学习的整时、半时和大约几时。

谈话:大家好!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整时、半时和大约几时,还记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今天我们就继续来研究时间单位--时、分。板书课题:认识时分

【设计意图:回顾一年级学习的内容,能让学生体会到钟面上有大格和小格,并能够很自然的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

二、 讨论探究、学习新知

(一)认识钟面

1、质疑:这个钟面上似乎还缺少了点什么?(时针、分针) 课件出示:时针、分针

请你们认真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些什么?(钟面上除了有时针和分针,还有12个数字。) 课件出示:1-12的数字

2、讲述:12到1这两个数字之间是一个大格子,1到2之间也是一个大格子,你认为从几到几也是一个大格子,拿出自己的钟面,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子?(12个大格)

3、引导:学生在这12个大格子里找出自己喜欢的一个大格子,观察这个大格子里一共有几个小格子?(每个大格子里有5个小格子)

4、提问: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数出来的吗?(课件演示:

5、

10、15。。。出示数字,直到60)

(二)认识时

1、讲述:时针哥哥是用来计时的,分针弟弟是用来计分的。现在我们来看看时针,从12走到1是多长时间?从1到2呢?(播放课件)

2、小结:时针是用来表示“时”的,时针走1大格是1时。想知道时针走了几时,就看它从12起走了多少个大格。板书:时针走1大格是1时。

(三)认识分

1、提问:你知道分针走一个小格是多长时间?

2、小结:分针是用来表示“分”的,分针走1小格是1分。板书:分针走1小格是1分。

3、提问:(1)分针走1大格是几分?(5分)想知道分针走了多少分,就看它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

(2)如果分针继续走,指到2时,分针一共走了多少分钟?(10分钟)你是怎样看出来的?(一共走了10小格;一共走了2大格) 也就是说分针走了几小格,就是几分。

(3)那如果分针从12开始,我想它一共走20分钟,分针应该指向几? (4)分针从12走到7,走了多少分钟。

【设计意图:认识每个数字各代表几分,是这节课的难点,在这里通过小组学习活动,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和探索交流的时间,借助学具的直观操作,加深了学生对这一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为后面正确读出几时几分打下坚实的基础。】

4、体会:1分钟的时间有多长呢? (1)一分钟口算 (2)一分钟写字 (3)一分钟动画片 (4)一分钟音乐

学生分组活动,汇报结果,谈谈感受。 感受:一分钟很短,提醒学生要珍惜时间 (1)一分钟跳绳 感受:一分钟有时也很长

5、联系实际:1分钟还能做些什么?介绍一分钟内工人能印刷1000多份报纸,播音员能读180几个字。感受:一分钟很短却能完成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四)探知时分的关系

1、提问:时针、分针还想一起考考你们呢!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看看时针哥哥和分针弟弟是怎么运动的,他们有什么样的关系?老师让时针、分针同时从12出发。使得分针转动一圈。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直观、形象、生动的演示分针、时针走动的画面,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小结:分针和时针一起走(同时走)分针走了一圈,时针走了一大格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这个实验,每个同学拨钟,要先让时针跟分针同时从12出发,而且要按指针转动的方向),使得分针转动一圈,看看分针走了一圈,时针是不是走了一大格?

3、提问:你们说说时针走了多少路?(一大格)也是多少时间?(1小时)分针走了多少路?(一圈)就是多少格?(60)也就是多少时间?(60分钟)

师:刚才我们让时针、分针同时出发同时结束,结果时针走了1小时分针正好走了60分钟, 时针走1小时分针正好走60分钟,看来1小时=60分。

板书:1时=60分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电脑作辅助手段,演示分针、时针走动的画面,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表达等活动中,认识时、分的关系。】。

四、自我评价、总结延伸

1、你知道我们一节课是多少分钟吗?(40分钟),课间休息多少分钟?(10分钟) (电脑出示题目)一节课是( )分钟,课间休息( )分钟,再加上( )分钟是60分钟. 指名说一说

2、通过这节课的学生,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3、时间过得真快,这节课已经结束了,著名的文学家朱自清在《匆匆》这篇文章中说:洗手的时候时间从水盆中溜走了,吃饭的时候,时间从饭碗中溜走了,那么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时间就从我们的读书声中溜走了,写字的时候,时间从我们的手边溜走了,跳绳的时候,时间从我们的脚边溜走了,溜走的时间再也不会回来了,所以希望同学们做时间的主人,珍惜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板书设计:

认识时分

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 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

1时=60分

课后反思:

“认识时分”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时分秒”的第一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钟表上的整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好玩、爱动、注意力易分散,而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物体表现出来。单位之间的进率也较复杂,因此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怎样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以贴近儿童生活的语言导入新课,鼓励性的语言贯穿全课,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

(2)本节课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演示分针、时针走动的画面,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表达等活动中,认识时、分的关系。接着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拨一拨学具钟,以及小组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帮助了学生理解新知

4 识,完成了教学目标。

(3)本节课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例如:在让学生通过拨一拨学具钟验证“分针走了一圈,时针刚好走了一大格”的环节前,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如何操作,而是设计了让一名学生上台示范的环节。全班在看这名学生示范时,充分感悟如何正确拨钟,进而顺利完成实验。

(4)教学过程中,以各种形象的声音和丰富的画面,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和知觉器官,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接着适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

不足之处在于:第一,觉得自己引导的话还是太多了,没有完全放手让学生尽量去说和做;第二,本人驾驭课堂的能力也有待加强,在练习环节中,有两三个小朋友却在玩东西,这说明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带动起来。

第5篇:时分秒的认识教案

教: 曾令梅 教学内容: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76页时分秒的认识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2、会看钟面时间,能正确地说出钟面所表示的时刻,学会记时间的两种计量方法。

3、教育学生珍惜时间,从小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认识和进率。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说出钟面所表示的时刻。

教具准备:钟面、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猜迷语。

师:现在我请小朋友来猜一个迷语。

“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嗒嘀嗒不停走,叫我按时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 生:“钟”

师: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钟,这些钟虽然大小不一,形状不同,但作用都是用来帮助人们掌握时间的。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明他是如何利用时间的。分别出示四副图,让学生试读。

师:小明他很会利用时间学习生活,希望小朋友们也能做一个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好孩子。(出示文字“珍惜时间”)

师:我们要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就要学会看钟表。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几位新朋友。时、分、秒。(板书课题)

二、新授。

1、 认识钟面。

师:请小朋友们拿出自己的钟,先认真观察,然后告诉老师在钟面上你看到了什么?同座位的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师:哪位小朋友来告诉老师,在钟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生:三根针、数字、有好多小格子…… 通过提问、引导得出:12大格、60小格、三根针(一根时针、一根分针、一根秒针)。 板书:时针、分针、秒针、12个数

师:看到这些,你们想知道什么?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怎样看时间?时针、分针怎么走?分针走一圈是几时?……

师:小朋友们提的问题真不少,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认识一下时、分、秒。

2、 认识秒。

师:秒针走一格就是1秒,秒针走一圈是几秒?

(板书:走一格是1秒;走一圈是60秒)一秒时间到底有多长呢?请小朋友们把钟放在耳朵边听听,你听到了什么?

师:这嘀嗒一声就是一秒。它是在叫我们快点快点,现在请小朋友们把钟放在耳朵边,跟着它一起念快点快点。

3、认识分。 师:下面再请小朋友认真观察,看看秒针走一圈后,分针有什么变化?

师:对,分针走了1格,也就是走了1分,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刚好走1分,那么你认为60秒和1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对60秒=1分,也可以说1分=60秒。

(板书:1分=60秒)

师: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分针走2小格是几分呢?分针从数12走到数1是几分?分针从数12走到数3是几分呢?分针从数12走到数6是几分?从数12走到数9是几分?

师:如果分针从数12走回到数12,也就是走了一圈,是几分呢? (板书:走一圈是60分)

师: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呢?下面请小朋友们来欣赏一段音乐。

师:1分钟有的同学可以做20道口算题,有的同学1分钟可跳绳一百多下,电脑1分钟可以计算几百万次,1分钟还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因此我们从小要珍惜每一分钟,从现在开始做起。

(出现:请珍惜每一分钟、从现在开始做起。)

3、认识时。

师:下面再请小朋友认真观察,看看分针走一圈后,时针有什么变化?

师:对,时针走了1个数字,也就是走了1小时,分针走一圈是60分,时针刚好走1小时,那么你认为60分和1时之间有什么关系? 对60分=1时,也可以说1时=60分。

(板书:1时=60分)

师:那么时针从数几走到数几也是一小时呢?

师:在实际中时针和分针总是同时转动的。 演示:两针同指12,从12到1,让他们同时转动,同时停止。

师:他们谁转的快,谁转的慢?

练习:

幻灯出示: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小时。

4、看钟表。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怎样看钟表。

学看整时刻。

出示钟面:

师:现在是几时?(出示:7时、8时、5时) 时刻除了用文字表示外,还可以用数字表示,例如:7时。可以写成7:00,时和分之间用两点隔开,两点的左边表示几时,右边表示几分。这刚好是7时整,所以后面用两个0代替。其他两副图你会表示吗?让学生自己写在书上。

师:这三面钟有什么共同点?(分针都指向12) 小结:分针指到12,时针指到几,就是几时。

学生操作:拔出3时、6时、10时 学看几时几分。

师:刚才看的都是整时,如果不是整时应怎样看呢?

出示例2 10时5分

师:几时几分,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时针走过几?分针指向几?几时几分?

师:时针刚走过10,就是10时多,多多少要看分针从12开始走了多少分,走了5分,就是10时5分。 出示7时30分。

师:几时几分?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时针走过7,分针指向6,就是7时30分? 出示12时45分、1时50分(填在书本上)

师:是几时几分?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师:不是整时钟时,要先看什么?(先看时针走过几。)再看什么?(再看分针,分针走了多少小格就是几分)

学生操作:6:0

5、9:

35、11:55

三、游戏。

找朋友:

五、总结:

师:我们今天学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师:你们学会认识钟表,就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小主人。

课件出示:做一个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小主人。

第6篇:时分秒

《时、分、秒》教学设计(第1课时)

汤国英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 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

十、

九、

八、

七、

六、

五、

四、

三、

二、一!

2. 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同时,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习新知奠定良好的情感因素。】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简单的一问,既拉近师生的距离,又初步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情况,从而真正意义做到以学定教,以生为本,以人为本。】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设计意图:充分让学生观察钟面,引导学生从观察中发现分和秒之间的关系,理解1分=60秒。】

(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6时55分57秒) 【设计意图:了解秒表、电子表以及计时方法,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体验数学学习的生活价值。】

(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①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

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

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

一秒钟,蜂鸟振翅55次;

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

⑥感受几秒

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 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

【设计意图:给足学生观察、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和1分钟的时间概念,同时渗透惜时的思品教育。】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课本第6页第2题。

2.课本第6页第1题。

3.课本第6页第3题。

4.课本第7页第7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

1.课件播放《长歌行》,说说你从中知道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时、分、秒》教学设计(第2课时)

汤国英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方法,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引导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意义的数学信息,找出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掌握解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时间的简单计算是在学生认识了时、分、秒基础上进行教学。单位的换算,要注意紧密联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1时=60分,1分=60秒),由于学生没有学习两位数的乘除法计算,单位换算时注意给出数目较小的,用加减法计算就能进行的单位换算。时间的简单计算创设学生熟悉的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起经过时间的计算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教学中渗透并强化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3.渗透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教学难点:

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开学了,熊大和熊二从熊堡出发去学校,熊大用了2小时,熊二用了120分钟,熊大说它用的时间少,熊二说它的用时少,它俩谁也不甘示弱。同学们,请你们当裁判,它们俩究竟谁用的时间少,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熊大熊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地非智力因素的有效参与课堂学习。】

二、探究新知

(一)单位换算 1.从熊堡到学校,熊大熊二谁用的时间少?为什么2时=120分?你是怎么想的?

2.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1时是60分,2时就是2个60分,也就是60+60=120分。

3.同学间相互说一说。

4.180秒=( )分,你是怎么想的?

5.练一练:3分=( )秒 600分=( )时

你是怎么想的?你又是怎么算的?

先独立思考,然后与你的同学交流交流。

【设计意图:不断地追问,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断地复述思维的过程,使学生思维过程具体化,形成计算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时间计算

1.9月1日,小明背着书包上学去了!

课件出示:

2.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意义的数学信息?(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3.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你有什么方法?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4.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收集信息。

5.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1)直接数一数,7:30到7:45分针走了15分钟。

(2)7:30到7:45分针走了3个大格,是15分钟。

(3)都是7时多,直接用45-30算出用了15分钟。

„„

6.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对吗?你是怎么想的?(7:30过15分钟就是7:45,15分钟是对的。)

7.写上答语。(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

8.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9.整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谁来说说?师做整理板书: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而唤醒学生对经过时间计算的生活经验,想出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方法的多样化到方法最优化,建立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三、巩固新知

1.填一填。 2.做一做。

引导: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需要利用的信息有哪些?哪些信息是多余信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9:00怎么减8:40呢?9时相当于8时几分?8时60分减8时40分你会计算吗?结果正确吗?答语写完整了吗?

3.课本第7页第8题。

4.课本第8页第9题。

“晚点”是什么意思?这题怎么解决?你是怎想的?

【设计意图:通过习题梯度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单位换算和时间计算的方法,进一步建立简单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同时获得新发现:起点时间 + 经过的时间 = 终点时间。】

四、课堂总结

1.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我们今天是怎样学习新知识的?

上一篇:c3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下一篇: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