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2024-07-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篇1

领会《世间最美的坟墓》寄寓在对墓地朴素美描绘中对托尔斯泰人格美的赞美。

二、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所描绘的“朴素美”,感受“朴素美”的震撼力量

三、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蕴涵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简介作者和托尔斯泰1、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和翻译作品。自幼喜好文学作品。早期推崇唯美主义,相信通过抽象的道德教育可以改变人的精神面貌。他从唯美主义到人道主义到反法西斯主义,始终没有跨出资产阶级意识范畴。最终携妻在巴西自杀。2、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 十九世纪后半期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但是都没成功。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最深刻、最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听示范朗读录音。

2、请同学们在客观描写坟墓的句子下面画横线。

四、概括课文要点

1、文中哪些句子对托尔斯泰墓进行了描写

明确:(1)“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

(2)“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

(3)“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4)“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2、体现了托尔斯泰墓怎样的特点呢?明确 :自然、普通、朴素、、宁静

(板书) 朴素 远离尘嚣 没有装饰 没有墓碑

3、作者认为朴素的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抒发了作者的这种感情呢? (1)“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2)“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3)“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

(4)“看上去再也没有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4、这种朴素对到他安息地来的人又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影响?

明确:“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大声说话。”“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作纪念。” 这种对内心的强烈震撼引发的是一种崇高的敬意。

(板书) 感人 扣人心弦朴素 打动人心 剧烈震撼

五、综合课文,探究分析

作者为什么将这位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世界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作家的坟墓称为“世间最美的坟墓”?(分几个小问题进行探讨)

其所以美,正是因为朴素的坟墓里埋葬着一位品格高尚的伟人。这坟墓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建成的,它深深地打上了托尔斯泰人格的印痕。或者说它直接呈现了托尔斯泰的一种人格——平民化的朴素。声名盖世的托尔斯泰苦嗜朴素,朴素是他人格的.呈现和象征。坟墓的平凡普通与伟人英名似乎不相称,但正是作者立意之所在,普通蕴含伟大,对比中使人发现一种不同寻常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可以长久地震撼人们的心灵,并让人们永久记住。所以说这座坟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

1、托尔斯泰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墓地?

明确:我感受到晚年的托尔斯泰在追求一种恬静、自然的幸福。 他儿时听到关于幸福的古老传说,就和哥哥在庄园里亲手种树,多么天真无邪,多么富有童趣。而饱经忧患、历经磨难的托尔斯泰晚年回想起这些往事,突然觉得“自然、宁静、远离世俗”才是幸福的,于是他愿意将自己埋骨于此处。要理解这段话其实并不很难,只要我们善于抓住其中的一些语言信息,比如:“远离尘嚣”“饱经忧患”等,再结合我们对托尔斯泰生平的了解。

2、我们再来看一看夏天、冬天墓地的景物描写,说出这两幅画面的意境吗? 明确:宁静、轻柔、和谐、静穆、温煦。

3、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俯临”“和暖”“嬉戏”“温柔”。

4、这些词语多么温情,让人感到这位伟人安睡在这样的环境中是一种幸福,享受到了一种宁静、自然、和谐的幸福。哪位女生给大家读读这段文字?用自己有声的语言来表现这种意境,传达其中的感情。明确:这种自然宁静、远离世俗、不为名声所累的境界,正是托尔斯泰毕生的追求,同时也印证了他生前的选择。

5、“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由此,作者想到了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墓冢,并进行了比较,你怎样看待这种比较?(幻灯片显示名人墓冢) 明确:三位伟人的墓是一种庄严的美、华丽的美。这种“美”与他们“伟人”的名声是和谐统一的。这是符合常人心理的,伟人死后,人们会用自己认为是最好的方式来纪念他们。而托尔斯泰坟墓的朴素美与他淡泊名利、追求平民化的生活也是和谐统一的。因而,只有伟人与伟人相比较,才能让人体会到这幽暗的小土丘的“宏伟”,才能让人感到托尔斯泰的与众不同。作者认为它是“世间最美的”。

六、课外延伸

请同学们简单谈谈, 学习完本文,得到怎样的启示

例:许多人的一生把大半时间和精力花在设计、精修、雕琢自己的墓碑上,但他们不知道:活着用在墓碑上的精力越多,死后他的墓碑损坏得越早,如果你生前没有为人类作出多大贡献,那么死后你的墓碑再宏伟、再壮观,也只是废石一块,最坚固的墓碑是立在后人心中的,即使它是砂石一堆,也是世界上最美丽、最感人的碑石。

七、总结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篇2

以上教版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为例,这篇课文是由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于1928年为纪念托尔斯泰诞辰100周年而撰写的,其德育价值就在于阐释一种“朴素”的理念。所以在分析完文章之后,教师一般都会抛出这样的问题:“托尔斯泰的坟墓这么朴素,为什么作者却认为是‘最美的’呢?”

几乎每个学生也都能回答出类似于这样的答案:“托尔斯泰有那么杰出的文学成就,而他的坟墓却这么简单朴素,可见他的人格很美。”

课堂进行到这里,情感与态度的教育目标仿佛已经达成了,笔者也曾经止步于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是,只要我们认真观察一下,就可以发现学生虽然口称“朴素很美”,但从他们的眼神中明显可以看出并不认同,显然,他们所讲的并不是自己的真实想法,只是配合教师,给出教师所期待的答案而已。试想,学生在教师的暗示和引导下,谁会说朴素不美呢?但至于为什么朴素是美的,似乎成了一个不需要解释的问题。

然而,正因为这种贴标签、简单化处理的学科德育才会看似热闹,而德育内涵和文本解读却干瘪生硬,使学科德育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不仅起不到“春风化雨”的作用,还可能令学生心生厌倦。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学内容也显得不够丰盈,缺少自身应有的厚度和外延。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实现教学与育人的双赢呢?围绕本课教学,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一、打开心结,寻找认同

在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感受,寻找学生问题的症结,是实现价值认同的前提,这需要教师循循善诱和细心观察。

在这篇课文中还提到其他几位名人的坟墓,当笔者用PPT展示这些名人墓的外观造型时,学生的热情远远胜过了对课文中托尔斯泰墓插图的兴趣。从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来讲,这一环节主要起到引导学生理解对比的作用,即以其他名人墓之奢华与托尔斯泰墓之朴素形成鲜明对比。但正是从这里开始,学生脸上显出一种和老师“貌合神离”的神情。毕竟从外观来看,那些用来衬托托尔斯泰墓的名人墓更具有视觉美感,这时,如果教师还一味地强调它们只是为了对比反衬,学生心中难免会产生一种被老师强加以某种观点的感觉。

找到学生的这个心结,笔者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那些进行比较的句子,如,“更能打动人心”“更扣人心弦”等。同时提出问题:“为什么作者反复用‘更’这一词呢?”学生经过思考可以体会到作者并非完全否定其他名人墓之美,而是肯定其他名人墓的视觉美和建筑价值,肯定这些坟墓建筑烘托出了墓主的高贵身份、丰功伟绩以及表达了后人对他们的敬意。取得这一共识之后,再来思考作者为什么认为看上去如此朴素的托尔斯泰墓却是世间最美的坟墓,这时学生可以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托尔斯泰坟墓虽然朴素,不具备建筑价值,但朴素的坟墓与其卓越成就的反差,体现了托尔斯泰的道德情怀。

二、细腻咀嚼,披文入情

为什么朴素是最美的?笔者相信,除了上文的理由之外,言简义丰的课文中还蕴藏着更为丰富的答案。如果能深入品读课本,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挖掘出更为丰厚的德育内涵,这正是语文学科德育所追求的最佳效果。

基于这种理解,笔者启发学生思考:成就与坟墓的反差,确实体现了托尔斯泰的人格美,但是就文本来看,托尔斯泰自己为什么要留下这样的遗愿?提出这一问题后,笔者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更深入的咀嚼和细读。

在经过讨论之后,学生会发现课文第二段中“这个比任何人更感到受声名所累的人”这句话已经透露出托尔斯泰生前的想法——他要无声无息地离去,不愿再被盛名所累;他不愿被名利包围,愿做一个平凡的人,就如同课文中提到的“流浪汉”“士兵”不留姓名、不立墓碑、也没有十字架。这是作者之所以盛赞托尔斯泰的另一个原因:朴素的坟墓还反映了托尔斯泰对名利的摒弃,对自然朴素之美的追求。这时再请学生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出身贵族的他从青年时期就开始反省自己的贵族生活方式,并致力于填平地主和农民之间的鸿沟。读到这里,学生对“最美”的理解又更深了一步,文本的德育内涵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三、深入思考,丰富内涵

除此之外,我们是否还能从这篇文章中挖掘出更多的德育内涵呢?答案必须要经过深入思考才能得出。笔者也期望借此让“朴素是美”的结论在学生中形成真正的共识。

因此,笔者引导学生继续思考:“课文第一段为什么要用相对较多的笔墨细细补叙托尔斯泰墓旁那几棵树的由来?”学生在课文中寻找到答案:“这是为了告诉我们一个童年的美好传说——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托尔斯泰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于是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童年时相信这个传说,是因为孩子的天真和单纯,而作为一个饱经沧桑又卓有成就的老人,在晚年为什么还会相信种树之处会带来幸福呢?这其实就是一个幸福观的问题。或许托尔斯泰认为,回到童年种下的树下,回到泥土中,回到大自然的怀抱里,就是幸福。”让学生领悟到这种幸福观正是托尔斯泰内在素养的外部呈现,这种幸福观表现出托尔斯泰的品位和格调。

至此,朴素为什么是美的?便有了三个层次不断递进加深的答案。除了对课文的解读更加充分之外,德育的内涵也远远突破了追求朴素这个浅表层面,升华到对名利态度、对幸福观的理解,最重要的是,笔者终于在学生的脸上看到了一种自然流露的神情——敬意。

八上《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篇3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教材分析:

《世间最美的坟墓》为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十四。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于1928年游历俄国,参观托尔斯泰墓后写的一篇游记。表面看这是一篇游记——记游托尔斯泰墓,但在实质上它是一篇抒情散文,借游览托尔斯泰墓抒发作者对这位伟大作家的崇敬之情,表现作者对朴素、恬淡人生的追求,是一篇平淡其外激情其中的散文。学习这篇散文,应注意引导学生体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引导学生注意理解“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

教学设计思想:

首先通过学生自读,教师范读整体了解文内容;再通过介绍人物加深理解;最后,由教师引导讲述、学生讨论把握文语言,体味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文的主要内容,体味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2.把握文以简朴的语言写朴素的坟墓的特点,理解“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

3.掌握对比手法和衬托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整体感知文,了解文内容。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理解“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的良好习惯。

2.引导学生理解朴素美、人格美的内涵,争做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为什么说托尔斯泰墓“最美”?

2.了解文的主要内容,体味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二)教学难点

“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

生命终结无可避免。古往今来,世人对生命的最后的驿站——坟墓作了各种不同的诠释。坟墓通常是什么样子的?什么样的坟墓是美的坟墓?让学生思考:(答案不定)世间有哪些美的坟墓?

展示世间公认美的坟墓的图片并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请同学们概括出这些坟墓的特点

作者认为上述的坟墓都不是最美的!作者是何许人?

作者简介:(展示,幻灯片7)

到底在他眼里怎样的坟墓才是最美的?今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来到俄国参观世间最美的坟墓——托尔斯泰的坟墓!(展示托尔斯泰的坟墓的图片,幻灯片8),并介绍托尔斯泰其人

3托尔斯泰简介:(展示,幻灯片9---14)

二、引导点拨,展开教学

(一)引导学生感受托尔斯泰墓与前面列举的名人的坟墓的差异(出示图片,幻灯片1,使学生直观地加以比较,从而得出结论),试用一词概括对托尔斯泰墓的整体感觉——朴素。

(二)听读文,划出值得注意的字词以及体现托尔斯泰墓朴素的句子

.正音(展示:幻灯片17)

2.体现托尔斯泰墓朴素的句子:(生回答后用展示:幻灯片18)

师点拨:托尔斯泰墓的周围,该有的却什么都没有,我们看到的只是随处可见的阳光、白雪、一个长方形的土堆和稀疏的木栅栏,以及四周盛开的鲜花和几株大树,听到的只是清风拂过树梢时发出的“飒飒”声响。如果要给这样的“朴素”再加一个修饰语的话,那便是文中的一个词——逼人。的确是“朴素”扑面而来,不知道同学们感受到了没有。下面我们一起有感情的读一读这些句子吧!

(三)感受托尔斯泰墓的“朴素美”

.请一些同学谈谈读完了这些文字,除了“朴素”,还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的答案不一)

师小结:我们还感受到了一种“美”,这里景色优美,环境宁静,很美。让我们再来看看那些亲临墓地的人们有什么感受吧!要求学生速读文找出有关语句,明确:

“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震撼每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直观展示,幻灯片19)

3.再找出表现作者感受的句子,明确: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也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4.师点拨、引导:来这里参观的人们心里受了强烈的震撼,作者更是用了三个“之最”来表达感受——世间最美、最宏伟、最难忘的坟墓。感受都比我们深刻。这不由得引起我们的思考:托尔思泰墓为什么有这么大的神奇力量?墓冢的朴素,与人们的崇敬形成了怎样的联系,这种关系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后,展示(幻灯片21)

(四)探讨:请同学们谈一谈对美的认识。

.生思考,讨论,形成意见,回答

2.师点拨:托尔斯泰坟墓的美,其原因不仅在于它的形式,还在于托尔斯泰本人的一种人格的美!是他的形象宏伟,品格感人!其实“美”不仅仅是指能给人们带来视觉享受的有形的东西,它还包括那些强烈地冲击人们的心灵的、给人们以心灵的震撼力的事物。震撼越是强烈,审美的效果便越好。“美”还在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幻灯片22)

思考:结尾为什么要提到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坟墓?

展示三位伟人的坟墓图片及简介(幻灯片24,2,26)

生思考,讨论,形成意见,回答

明确:对比。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他们的坟墓虽然豪华、华丽,但这并不为过,这和他们伟人的声名是和谐统一的,而托尔斯泰墓的朴素与他淡泊名利的品格是一致的,因而人们认为它是最美的,那就让这位伟人享受这种自然、宁静,幸福地安睡在这片远离尘嚣的林阴里,让我们默默地向托尔斯泰墓告别吧!

三、拓展延伸

讨论:对学生化妆,穿高档华丽服装的看法。

四、作业

(一)读一部托尔斯泰的名著

(二)预习新

媒体和资源:

教学评价: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设计 篇4

1、了解与列夫・托尔斯泰及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

2、研读课文,把握课文以简朴的语言写朴素的坟墓的特点。

3、掌握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

4、通过阅读课文,提升对美的判别和认识能力,提高审美品味,培养高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1、掌握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

2、通过阅读课文,提升对美的判别和认识能力,提高审美品味,培养高尚的人生追求。

教学难点

分析作者为什么说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

课前准备

搜集作者与托尔斯泰的有关资料。

教学方法

朗读 分析 讨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东西,总能带给我们美的愉悦,美的享受。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晃动着美的身影,比如年轻清秀的面庞,设计精美的黑板报,以及我们上学时一晃而过却印在心里的蓝蓝的海,这些因为和谐,因为色彩,都能给我们一种美感。再如高大宏伟的建筑,洁白坚挺的纪念碑,松柏掩映的烈士陵园,因为宏伟,因为庄严,也给我们一种美感,一种肃穆美。然而,还有一种美,与这些都不相同。既没有色彩夺目的外表,也没有高大宏伟的气势,但却被称作“最美”――世间最美的坟墓。

只是一个小小的、长方形的土丘,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甚至连死者的名字都没有,为什么能被称为最美?美在哪儿呢?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出来的?今天我们来学习茨威格写的一篇《世间最美的坟墓》。

二、检查预习。

组内交流搜集的资料,了解作者和列夫・托尔斯泰。师补充介绍写作背景。

明确: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等。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在生活的平淡中渲染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1942年2月22日,目睹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暴行而自感无能为力,流亡的.茨威格与妻子一道自杀于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郊寓所,以一个弱者的绝望与悲愤,向人间的罪恶不义发出最后抗议。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他以自己一生辛勤的创作,登上了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的一部长篇小说。尚有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等。

写作背景:茨威格于1928年――托尔斯泰诞辰100周年,瞻仰了托尔斯泰墓,被坟墓的朴素及透过朴素流露的伟大精神震撼了。他借《世间最美的坟墓》这篇游记抒发了对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

三、出示目标。

多媒体展示四个教学目标

四、整体感知。

(一)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朗读课文。

注意作者的感情基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思考:为什么作者认为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出示图片托尔斯泰墓。(幻灯显示)

2、这就是茨威格笔下的世间最美丽的坟墓。那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墓到底美在哪里呢?我们通过课文中的哪些语句能发现它的美?

明确:(1)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

(2)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3)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4)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3、体现了托尔斯泰墓怎样的特点呢?

明确:自然、普通、朴素、宁静

朴素 远离尘嚣 没有装饰 没有墓碑

4、作者认为朴素的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抒发了作者的这种感情呢?

(1)“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2)“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3)“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

(4)“看上去再也没有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5、这种朴素对到他安息地来的人又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影响?

明确:“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大声说话。”“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作纪念。”这种对内心的强烈震撼引发的是一种崇高的敬意。

6、作者在描写了托尔斯泰墓逼人的朴素之后,又说明墓中“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此处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以及作用?

明确:对比。墓的朴素与墓主人的伟大形成强烈的对比。

作用:更能衬托出托尔斯泰的伟大,给读者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7、除此之外,文中还有对比的运用吗?对比说明什么?

明确:有,是托尔斯泰墓与其他几位伟人的墓的对比。

出示图片拿破仑的墓穴,歌德的灵寝,莎士比亚的石棺。(幻灯显示)

说明:更表明托尔斯泰墓的“朴素”,使读者产生更具体深刻的印象。

作者正是通过对比这种写作手法,生动而又深刻地表现了托尔斯泰墓的美。

可见,对比在写作中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手法,大家在今后的写作中便可以采用,这会使你本来平平的文章出现一点闪光,使你本已出色的文章更加完美。

五、讨论发言,拓展延伸。

在茨威格的眼中,托尔斯泰人格的朴素美是美的,那在我们的眼里,什么是美呢?

(同学发言,简评,总结)

大家所说的,无论是外表美还是内在美,都是一种感觉,一种体验,也就是心灵上的一种震撼,所以,真正的美是不仅能有一种瞬间的愉悦,还要能引起内心长久的震撼,这种内心的震撼又会赋予事物更持久的美感,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美在内心,让我们记住托尔斯泰的这句名言,让自己的青春因为可爱而在生命中留下一个美丽的回忆。

六、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墨描写了一个极为朴素的墓地,尽管这是一个极朴素的墓地,但他与伟人高尚的心灵联结在一起。作者受到感动,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这世间最美的坟墓中。使文章内容与形式、情感表达与理性思考完美统一,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多媒体显示)

七、布置作业。

世间最美的坟墓同步练习 篇5

1.作者将托翁墓与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坟墓进行比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试指出下面[

]

分析恰当的一项

A.可以显示出这三人与托尔斯泰思想品格的差异,从而表现出托尔斯泰的真正伟大。

B.从坟墓的迥然不同的风格,可以反衬出托尔斯泰墓的“逼人的朴素”。

C.后三者也都闻名世界,只有让伟人与伟人相比较,才能使人体会到这幽暗小土丘的“宏伟”。

D.前文虽提到托尔斯泰墓与其他伟人墓不同,但较笼统,以这三人的墓为例,读者才能得到具体而深刻的印象。

2.结合全文,说说文中“特殊的日子”指的是什么?选出准确的一项 [

]

A.指作者到俄国旅行的日子

B.指托尔斯泰诞辰100周年的日子

C.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日子

D.指托尔斯泰去逝的日子

3.下面各句的括号内所标出的修辞格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排比)

B.这个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比喻)

C.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拟人)

D.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拟人)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①后事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②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③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

有。④这个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⑤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⑥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大声说话。

4.上文第③句连用了四个“没有”,分析其用意正确的一项是[

]

A.具体地描写了托尔斯泰墓地的朴素之美。B.说明了托尔斯泰墓的简陋和寒伧。

C.表明托尔斯泰墓与其他名人墓的不同。D.真实而具体地写出了托尔斯泰淡泊功名利欲的思想。

5.上文第⑤句的含意是[

]

A.说明托尔斯泰墓是一个教育后人的好地方。

B.表明每一个想拜谒托尔斯泰墓的人都可以随意出入墓地。

C.表明每一个对托尔斯泰充满敬意的人都可以拜谒他的坟墓。

D.说明许多怀着好奇心去托尔斯泰墓的人破坏了伟大墓地肃穆、宁静的气氛。

6.本段文字的中心句是________。

7.本段文字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有

[

]

A.记叙

B.描写

C.议论

D.抒情

参考答案

1.A 2.B 3.B 4.A 5.C

6.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上一篇:何庄中学门卫管理和值班巡逻制度下一篇: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