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地位分析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石抹宜孙与元末浙东士人的交游及其与理学的关系 ——以刘基、王毅、苏友龙与苏伯衡父子为中心

摘要:元朝末年,奉命镇守处州的契丹人石抹宜孙,与浙东士人来往密切,遂形成了一个以石抹宜孙为中心,包括刘基、王毅、苏友龙、苏伯衡、王祎等的士人圈子。刘基等人在政治上积极协助石抹宜孙,为安定处州建言献策,在公事之余,宾主之间更是成为来往密切的至交好友。他们不仅在文学上多次进行唱和活动,同时在理学上也有所交流。目前学界的研究多侧重于文学唱和方面,对理学层面的关注相对较少。本文以刘基、王毅、苏友龙与苏伯衡父子为重点,对石抹宜孙与元末浙东士人的交游、理学往来进行研究,从而考察他们在理学思想上的融合。首先,对石抹宜孙与刘基、王毅、苏友龙与苏伯衡父子等人的理学师承关系进行考论分析。家学渊源深厚的石抹宜孙,师从当时的大儒王毅学习理学,王毅曾分别师从郑原善、许谦,所以石抹宜孙的理学思想,自然会受到这两系的影响。与此同时,刘基师从郑原善,苏友龙师从许谦,因此,石抹宜孙与刘基等人,有着相似的理学背景。郑原善在理学上属于艮斋一系,反对空谈性命义理,提倡实务功利之学,主张道德和实政相互结合。许谦的理学与朱熹一脉相承,通过读书穷理,追求“理一分殊”之旨,同时也非常重视实用之学,讲求博学多识,晚年则“以涵养本原为上务”。石抹宜孙的理学观念,融合了郑原善、许谦两系的思想,为与以刘基、王毅、苏友龙等人为代表的理学圈子进行交往,奠定了重要基础。其次,分析石抹宜孙与上述四人文学交游、政治活动与理学观念之间的互动关系。其一,石抹宜孙在家庭环境、成长经历、文学风格、政治抱负等方面,都与刘基存在相似之处,成为两人共事处州、结为好友的坚实基础。他频繁与刘基进行诗文往来,刘基文集中涉及唱和石抹宜孙的作品达到了八十篇九十七首。刘基向石抹宜孙表达自己对时局的看法,表达自己政治上的失意和对石抹宜孙受到朝廷重用的歆羡之情。这段交游经历也促进了刘基诗歌风格,由豪迈雄浑朝着咨嗟幽忧、哀忱衰飒方向转变。不仅如此,刘基与石抹宜孙的交往和深厚友谊,还影响了刘基对人生道路的选择,令其在出山辅佐朱元璋和归隐之间举棋不定。其二,石抹宜孙与王毅并非简单的师生关系,两人在明体适用、存心爱物、博学多识等方面,有着深刻的契合,王毅认为石抹宜孙完全符合自己心目中儒家理想人才标准,所以对石抹宜孙非常欣赏和推重。不仅在学术方面对石抹宜孙倾囊相授,劝勉实行德政,而且积极出谋划策,率领弟子胡深、章溢等人,协助宜孙保境安民。两人的文学互动也比较频繁,促进了双方思想的进一步深化。秉持“深通经术,不务辞章”的王毅,对辞章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不过依旧坚持“辞章为末”的观点,对沉迷于文学唱和的石抹宜孙有所劝谏。其三,苏友龙以自身的个人魅力和政治能力,赢得了石抹宜孙的尊重。他积极协助宜孙处理政事,并与其进行诗文唱和和理学切磋。其四,笔者通过查阅有关文献,推测出苏伯衡极有可能出生于1329年,并于1351年参与礼部会试,这是以往研究所不曾注意到的。苏伯衡年纪虽轻,但在文学上成就较大,与刘基等知名学者成为忘年之交,加之其父苏友龙与石抹宜孙是同事和好友,所以苏伯衡应该与石抹宜孙有所接触。再次,从石抹宜孙与四人共同的朋友情况的介绍,进一步丰富石抹宜孙的文学交游情况。通过论述石抹宜孙与陈镒、王彦中、王彦和、李伏四人的交往,进一步还原了石抹宜孙礼遇贤士、才能出众的形象,彰显了石抹宜孙在浙东士人圈子中的领导作用和核心地位。最后,论述石抹宜孙与刘基、王毅、苏友龙等人进行理学方面的交往,产生了深远的学术意义,促进艮斋一系与北山一系的学术融合,特别是郑原善的讲求事功与许谦的理一分殊之间的融合,具体表现重视躬行实践。虽然两系对事功之学、心性之学的偏重有所不同,许谦一系倡导的义利之辨也与永嘉事功之学存在差距,但是,由于抵御寇乱、抚循士民的共同使命,石抹宜孙与浙东士人还是走到了一起。刘基、王毅、苏友龙等人也在政治上尽力协助石抹宜孙,践行自己的理学观念。石抹宜孙的理学思想是两系思想融合的产物,同时他以自己在浙东士人群体中的领导核心地位,进一步促进了两系思想的融合。石抹宜孙不仅积极组织文学唱和活动,同时结交以王毅、刘基、苏友龙等为代表的理学学者,对浙东理学的发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推动了浙东地区不同理学倾向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关键词:石抹宜孙;文学交游;理学渊源;思想融合

学科专业:中国史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第一章 共同的理学师承

第一节 与郑原善的师承关系及其影响

1. 王毅与郑原善的师承关系

2. 刘基与郑原善的师承关系

3. 郑原善—系的理学特征

第二节 与许谦的学术渊源及其意义

1. 王毅师从许谦

2. 苏友龙师从许谦

3. 许谦一系的理学特征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石抹宜孙与刘基的交游及其学术意义

第一节 石抹宜孙与刘基的交游过程

第二节 刘基与石抹宜孙的相似之处

1. 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方面

2. 文学方面

3. 政治抱负方面

第三节 与石抹宜孙的交游经历对刘基的影响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石抹宜孙与王毅交游考

第一节 石抹宜孙与王毅的交游过程分析

第二节 石抹宜孙与王毅相互推重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石抹宜孙与苏友龙、苏伯衡父子交游考

第一节 苏友龙与石抹宜孙交游考

1. 具体的交往过程

2. 石抹宜孙与苏友龙交游原因分析

第二节 苏伯衡与石抹宜孙交游考

1. 关于苏伯衡生年考辨

2. 关于苏伯衡会试礼部的年份考辨

3. 苏伯衡与石抹宜孙的交往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共同的朋友

1. 陈镒与石抹宜孙

2. 王彦中、王彦和与石抹宜孙

3. 李伏与石抹宜孙

4. 小结

第六章 石抹宜孙理学交游的意义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世界电力市场改革分析论文提纲下一篇:企业投资战略研究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