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建设农村电网智能化的关键技术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我国农村电网建设现状

配电网在电力网中起着分配电能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 农村电网得到了飞速发展, 农村电网可靠性得到了提升,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电网科技水平的全面提升。从实际情况来看, 农村电网建设为农村用电环境的改善作出了突出贡献, 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我国农村电网建设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 农村电网可靠性较低。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 存在故障隔离能力低、网架结构薄弱、电源点交叉过多等问题。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造成电网系统抵抗不稳定因素的能力较差。其次, 负荷控制管理系统利用率低。从实际情况来看, 农村电网通信中负荷控制管理系统的使用量和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且主要用于供电部门单方面使用上, 用户不能实时参与其中, 用电信息得不到及时的反馈, 导致电力供需发生一定的矛盾[1]。

2 农村智能电网建设的主要内容

农村智能电网建设主要包括装备建设、自动化与优化运行建设和智能通信建设。

2.1 农村智能电网装备建设

主要有智能配电开关、智能变电站和智能配电设备。从作用来看, 智能配电开关可以实现非平面接触结构开关操动机构、断路器、气体绝缘开关和固体绝缘开关的智能化;智能变电站可以优化农村电网检修、实现变电设备的在线监测, 提高电网在线管理的能力;智能配电设备是指通过引入智能化的配电柜, 完善智能电网建设的基本需求。

2.2 自动化与优化运行建设

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离不开低压电网统一采集与交换平台, 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对数据进行搜集和整理, 有效提升电网防护系统。在自动化和优化运行建设中, 一方面要注重智能决策系统的建设, 对农村电网实行配网、调控和管理等;另一方面, 要强化节能配电设计, 强化风险预警, 确保农村电网的可持续运行[2]。

2.3 智能通信建设

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 推广电力线数字载波通信装置, 建立健全电力宽带无线通信网络, 促进农村电网智能化的发展。

3 我国农村智能电网建设的关键技术

3.1 农网智能调度技术

在进行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时, 智能调度作为关键技术之一, 在智能输电网中作用不容忽视。智能调度技术又被称为智能电网的“神经中枢”,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是电网安全运行的可靠保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传统的电力调度模式已经适应不了当前电力发展的基本需求, 智能化调度技术成为当前阶段发展的重要趋势, 这和农村电网智能化发展密不可分。

在我国农村电网建设中, 通常以县为单位, 农村智能电网调度技术应注重县级全维度业务和生产全过程的调度的全面发展, 实现预警监控的全景化、集成一体化和决策管理精细化的管理模式, 切实将调度技术应用到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中。

3.2 农网智能配网技术

在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中, 智能配网技术作为核心环节, 在输电网和用电网之间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 配网技术中涉及多种复杂的关键技术, 比如网络拓扑、吸纳路灯技术, 这些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涉及环节较多, 技术相对复杂, 是农村电网建设中较为薄弱的一环。因此, 在进行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时, 要充分重视智能配网技术。

我国农村电网建设主要采用光纤通讯的方式, 因为光纤通讯具备实用性、经济性等特点, 且运行过程中稳定性较强。通常情况下, 农村智能配电技术的发展和自动控制技术、隔离定位技术、自动恢复技术等密不可分, 在运行过程中实现信息交换、全景信息采集等[3]。

3.3 农网智能变电站技术

变电站是农村配电网系统的节点, 为农村电网数据搜集和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为了实现农村电网的智能化发展, 要注重变电站技术的综合提高, 加强100 KV以下变电站的应用和发展, 掌握在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同时, 注重智能变电站通信系统和网络模型的建立, 对评价标准进行细化, 注重评估工具和仿真系统的开发, 加强通信网络系统的检查、网络冗余拖布结构的控制, 确保通信网络系统更加稳定地运行。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网技术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随着我国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视, 农村电网智能化技术也提上日程。阐述当前阶段我国农村电网建设的现状, 分析农村电网智能化的关键技术, 希望对农村电网智能化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村电网,智能化,关键技术

参考文献

[1] 唐慧.区域电网智能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 2011.

[2] 姚建国, 周大平, 沈兵兵, 等.新一代配电网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6, 30 (8) .

上一篇:充电型小家电中镍氢电池的氢气释放以及解决方法下一篇:针对成人特点,提高医学专升本病理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