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庭教育问题思考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迁移,流动中出现的新群体——农民工子女也随之不断增加。家庭教育相比学校教育而言,并没有得到社会足够的重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应该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三者相互作用互补不足。而家庭作为一个人的成长基地,其教育起着根本性和基础性作用。农民工子女作为接班人,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问题,不仅助于提高这一群体的整体素质,还关乎到城市未来建设者的整体文化程度,以及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谐。本文从微观层面介入,立足于农民工子女家庭,以生态系统理论、优势视角理论以及心理动力学和学习理论做支撑,以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进行案例介入,发现农民工子女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求解决办法,以期为其提供参考和建议。本文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社会工作介入的研究方法和本次研究的创新点;同时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进行了简单的综述,在总结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框架。第二章:阐明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以及社会工作界定三个与选题相关的概念,同时对生态系统理论,优势视角理论以及心理动力学和学习理论进行解析,用以支撑整个个案。第三章:对本次实践调查的农民工子女家庭案例进行梳理和分析,包括案主的来源,对案例细致的描述以及案主在家庭教育上困境的分析。第四章:在社会工作理论的指导下,借助社会工作具体实务技巧对个案进行介入,首先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通过对案主的深入观察和访谈,进行为期两个月,共八次的介入服务工作,明确案主情绪上消极自闭和行为上逃课、沉迷网络等问题,找到案主问题症结所在,即其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再现了进城农民工家庭错误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着重改变案主家庭无互动,无交集的情况,充分发挥家庭能够满足成员需求的功能,帮助案主小李获得全面的家庭教育。在具体介入策略上从案主家庭、学校和社区入手,在改善家庭沟通模式的同时链接有效资源共同支持案主,通过开展社会工作介入活动,运用认知治疗模式,萨提亚治疗模式和情绪疏导等方法,帮助找到解决困境的方法并达到助人自助。第五章:本文的第五章节在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实务经验并评估,同时也进行了专业思考。通过执行案例,从微观层面扩大到宏观领域,以小见大,提升社会各界对农民工子女群体家庭教育问题的关注度,能够找到有效措施帮助农民工家庭解决更多的困难,为其子女创建一个和谐健康的家庭提供参考建议和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社会工作;介入

学科专业:社会工作(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4.1 个案法

1.4.2 访谈法

1.4.3 参与观察法

1.4.4 问题树与目标树分析法

1.4.5 研究工具

1.5 研究创新点

1.6 文献综述

1.6.1 国外研究进展

1.6.2 国内研究进展

1.6.3 文献评述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社会工作

2.1.2 家庭教育

2.1.3 农民工子女

2.2 理论基础

2.2.1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2.2.2 优势视角理论

2.2.3 心理动力学和学习理论

3 个案来源与问题分析

3.1 案主基本情况

3.1.1 案主来源

3.1.2 案例描述

3.2 问题分析

3.2.1 案主困境

3.2.2 家庭教育困境

3.2.3 缺乏支持系统

4 社会工作介入过程

4.1 接案

4.1.1 建立关系

4.1.2 目标制定

4.2 预估

4.2.1 主观因素

4.2.2 客观因素

4.2.3 问题成因及延续的因素

4.3 计划

4.3.1 制定服务方案

4.3.2 制定实施策略

4.4 介入

4.4.1 方案实施

4.4.2 服务过程

4.4.3 解决对策

4.5 评估

4.5.1 个案工作评估

4.5.2 效果评估

4.6 结案与跟踪服务

5 结论

5.1 总结与思考

5.1.1 总结

5.1.2 思考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论文提纲下一篇:稳定税负税制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