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周年总结

2022-07-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总结是在项目、工作、时期后,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以分析出有参考作用的报告,用于为以后工作的实施,提供明确的参考。所以,编写一份总结十分重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十周年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十周年总结

连州十周年

再造奇遇

今天,数码和互联网技术带给人类翻天覆地的变化,经由这些技术革命,摄影早已被进入到后媒介时代,作为高度依赖技术发展的摄影,因其后媒介的特征而成为当下所有叙述媒介中的重要成员。当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还在踩着现代主义的足迹追求当代摄影的形式和语言时,我们已经无法回避新时代所带来的冲击。

也许我们应当豁达一些,把艺术只看作方式而非目地,才能更加轻松,事实上艺术也只是通往精神天堂的通路而已,现在,我们需要在一个时间的维度上检视一下通路上的砖石。以十年为单位(2005年至2014年),它唯一的合法性就是十年前我们在连州这个小城创立了一个摄影节,而这个摄影节十年所走过的专业历程也正是我们在这里探索中国当代摄影的实践历程。现在,我们以“再造奇遇”(摄影如同奇遇——罗兰·巴特)为题,把这十年的中国当代摄影集结成一本书和一个展览,这里无意于采用历史主义的方式、用艺术史的范式来展开叙述,这个时代有着各种各样的科学却从未局限于任何单一范式,为了方便叙述,这里只是按艺术家们作品的主要特点分了八个部分,这决非某种范式或流派的总结归类,且不同部分的作品在内容或形式上有着或多或少的交叉,旨在方便展开阅读。

2005年至2014年是中国人的生活发生质变的时期,经济的发展让中国社会内部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巨变,巨变带来的不仅是许多新的社会内在的问题,更显现为外在许多超越我们日常想像的“壮观”图景。“现代化的景观”这一部分的艺术家着重于表现在新十年现代化影响下的中国城乡巨变,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深层把握、在视觉呈现方面更为冷静的观察以及新技术手段的尝试都让其表述呈现出一些前所未有的维度。

纪录作为摄影天然的属性,一直担当着重要的责任,就实践人群来讲,它在所有摄影实践中占居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历史的某处”这一部分的艺术家,坚持在摄影本身的属性上下功夫,用相机作手术刀,切割中国现实中的人与事、情与景,同时他们用更为理性、审慎的镜头,质疑照片的真实性,用批判的态度和更为多元的艺术表现方式切入中国现实。

摄影发明早期,作为一种机械的手段,人们质疑它无法与其它艺术更强大的能动性和主观意识相比,而这些元素对衡量艺术来讲成为一种标准。摄影家借鉴摆布与导演式的摄影方式在朱丽叶·玛格丽特·卡梅伦夫人的时代已践行了,贝亚尔·伊波利特的“溺亡者”是摆布式摄影的代表,阿尔弗雷德·斯特格利兹更是终其一生不厌其烦地拍摄其画家夫人,加拿大艺术家杰夫·沃的导演式当代摄影实践成为最能抓住摄影核心力量、言说深刻命题的导演式摄影杰作……本部分涉及的中国艺术家们选择摆布和导演的方式,不仅是对摄影更主观意识领域的探索,也是在中国这个严峻纷繁的现实中选择的一种摄影解决之道。

“传统的回溯”中的传统既有对东方文化的缅怀,也有对西方传统摄影的指涉,特别是对于一个东方的摄影艺术家来讲,当他无法释怀自己血液中流淌的某些固有的情怀,又选择了摄影这个洋玩意儿来应对时,他的困难是较那些天然占有摄影这个工具的西方人大得多的。很少有把这两个方面的问题都解决得好的,要么流于肤浅、表面的东方符号,要么还是西方的眼睛西方的范式。幸好,参与这个部分的艺术家们有着对摄影和传统良好的修养,能让我们看到摄影在东方焕发出的崭新魅力。

极具私密和个体色彩的个人主观性观看,既包含摄影家对自我的坦率审视; 也包含对朋友甚至陌生人私密生活的兴趣与窥视。前者绝决的摄影方式如南·格尔丁,即使这种艺术因其自我规避、自我为中心而经常糟到批评,它与超个人主义联系在一起(超个人主义是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本身的产物,与方兴未艾的网络文化和后媒体的集体特性相反)。而私密艺术的概念显得有些矛盾,因为要获得作为艺术的合法性,就要由私人空间向公共空间过渡,它与通常的家庭照片不同之处在于,家庭照片根本不追求艺术上的合法性。中国年轻一代的摄影家中有一批人热爱这种更为主观放任的摄影方式,他们在倍受压抑的现实环境下选择这样的摄影,游戏或疗伤。

现代主义时期,艺术家不但对自己作为艺术创作主体的身份始无前例地彰显出来,艺术家对自己存在于世界的意义也愈来愈敏感,如果说艺术某种程度上是艺术家对世界的个体经验的表达,那么艺术家个体的独特生命的经历往往会转化作极为精彩的叙述。另一方面,紧张的生存空间中,外界政治、经济等方面对身体的挤压和限制,也让艺术家有摆脱窒息的冲动,这时,异于常人敏感的艺术家们多会用某种艺术的方式排遣。

如果说传统艺术和现代主义时期的艺术具有某种诗意,那么摄影却是一个冷冰冰的家伙,它看上去不那么有诗意。正是这种冷冰冰的气质,使得摄影具有批判现代主义的气质。今天,摄影因其广泛的表达方式与主题已成为公认的极具价值的艺术媒介(霍普·金斯利《艺术的诱惑》),无数摄影艺术家在其根本的语言探索层面作出自己的实践,我们在这里展现的是中国摄影艺术家中为数不多的语言实验的案例。

摄影的出现,是工业文明带动人类文化进步的具体表现,它使人类在表达信息和交流观点方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它让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操控一台相机,进入一个新的媒介时代,因它无时无刻不在与其它媒介共同发出声音,使得它天生具有一种后媒介的特点。互联网时代的强大影响力,摄影的低技术门槛,更是使得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摄影成为一种极有力量的后媒介,艺术家们运用杂志、报刊、广告、收集旧照片、翻拍名作、发动网络自拍等形式,发起新一轮真正具有后现代主义集体创作、消解作者的行动。未来,它将是打破艺术的神话,让高高在上的艺术消亡的重要力量。罗兰·巴特看到而又回避说出的未来,被现代艺术评论家伊夫·阿兰·博瓦毫不留情指出:现代的作者是否因筋疲力尽、因山穷水尽而最终泯灭?或是由于技术的发展、文化的工业化而被宣判死亡?米歇尔·福柯则认为:现代的创作者将变为一个简单的职能,汇编和整理的职能。

而使绘画最终消亡的将是照相机与它机械化的功能,四年前来连州参展的西班牙摄影大师乔安·方库贝尔塔、这个把摄影作为后媒介的代表人物也早就说过:艺术家将不再是生产者,未来的摄影艺术家将会是思考、研究型的,他们的工作就是对现成图片的研究、整理、汇编。(撰文/段煜婷)

中国当代摄影的节点性思

2014第十届连州国际摄影节轰轰烈烈地过去了,在这样的历史节点和当口,或许需要作些回顾、反思和展望。

连州摄影节,无疑是中国摄影的学术标杆。从这里走出了大量的年轻摄影师,他们已经成为今天中国当代摄影的中坚力量。从连州摄影节上的中国当代摄影十年回顾展中,我们基本上可以获得近十年来,中国当代摄影发展的全景式扫描。如果把目光拉远一点,将这黄金十年的发展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整个中国摄影的发展进行某种拼接和比对,或许可以在历史的纵深上,为中国当代摄影理出一个更为清晰的发展脉络和框架,也为将来摄影节学术框架的架构提供某种提示。当然,面对当下发生的、如此丰富鲜活的摄影和艺术现象,要进行近距离的历史性审视是艰难的,也必然是偏妄的。但是,在泥沙俱下的历史洪流中厘定一些观测点和路标,对于我们拨开历史迷雾,躲避沉珂暗礁,重新确定行进方向并开辟新的航道来说,却又是必要的,故以有此文。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摄影和艺术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我这里作的这一番审视,将有意在这两者之间进行某种廓清和沟通,廓清的是,摄影作为一种现代性工具的本然特征,比如它的记录性等,未必天然就和艺术发生关系,甚至在很多时候,它根本自成一体,与艺术并无关系,它更倾向于调查取证式影像记录,比如新闻摄影和绝大部分报道摄影。如果说今天我们认为还有隔绝于艺术的一块自足独立的摄影领域存在,那它指的应该就是这样一部分摄影方式。但这个不是我要谈论的重点,我想要说的,是在摄影和艺术之间实现一种良性沟通,而且,是要把摄影与我们今天最为重要的艺术——当代艺术(不是古典艺术也不是现代艺术)之间实现一种沟通。这种沟通达成的结果,我们可以称之为当代摄影。因为我们知道,摄影这一媒介,已经成为了当代艺术中的一种显性媒介,它已经成为艺术家们表达个人观点、参与公共生活,并对我们的历史和文化处境进行反思追问的重要工具。正是因为摄影与当代艺术之间这种融合关系,所以,从艺术史的角度来考察摄影就显得尤为重要。

摄影,自其诞生之日起,就是为着快捷方便的记录世界而来。只是它与传统古典绘画在描述外在世界上有着天然的相似性,所以便与绘画解下了难解难分的宿怨。先是模仿绘画,刻意追求绘画的意境和效果,有了画意摄影的滥觞,接着发现一味地模仿终归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开始寻求摄影自身的独立自主之路,这种独立意识催生了现代主义摄影的诞生,现代主义摄影追求自身媒介的独特属性和价值,比如客观精确的捕捉、一次性成像、丰富细腻的影调表现等等,从而确立了现代摄影美学的根基,摄影师安塞尔·亚当斯代表着这一美学的巅峰体现。直到今天,这一美学追求仍然是摄影不可撼动的主流,这在纪实、报道和新闻摄影领域尤其如此。

如果把现代主义摄影放在整个艺术史背景来考量,它其实与其它艺术门类一样,被现代主义美学所统领,即它们都有着对媒介本身特质的重视,对语言风格的挖掘和探索,对形式主义的自律。总之,现代主义美学为各艺术门类建构起一个自足独立的审美王国。单就摄影来说,现代美学意味着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充满灵韵的艺术作品,它有着自身的完整性,也就是说,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单独的审美对象,其意义是自我指涉的,它已经被内在的赋予了某种独立的意义、价值或某种形而上的超越性,观众们通过凝神静观就可以从照片中获得某种审美愉悦或启示。比如韦斯顿、坎宁安、布列松以及亚当斯的那些经典作品。

但是,我这里想表达的是,在这种自足自律的艺术中,隐含着一种不可调和的困境:一方面,现代艺术因为将媒介属性作为其艺术主旨,使得艺术日益堕入唯美和形式的内在逻辑之中,艺术与生活的距离愈来愈远,失去了批判现实、介入现实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自现代性启蒙以来,确立了一种主体客体之间二元对立的审美机制,这一机制导致观众对艺术作品的接受方式严重固化和僵化,在这一模式之下,单个的、封闭的、有机的艺术作品成为审美客体,观众成为审美主体,沉浸式冥想凝思成为主客体之间的交流方式,当观众面对这样一种艺术作品时,通常习惯性地已经在潜意识里形成了,一种对于社会和谐、视觉愉悦的审美期待,即便是那些批判社会的作品,也会由于观众的这种审美期待,转而化成了一种对本应批判的内容的肯定(这一现象在今天的中国摄影里面尤其常见)。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现代艺术越来越无法胜任当代艺术家表达个体与世界之间关系的历史重任,在这样的境况之下,我们需要有新的艺术感知和表达方式,于是就有了后现代艺术(摄影)或者当代艺术(摄影)的历史出场。

接下来,我想重点阐述的是,所谓当代摄影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它是今天更为有效的表达方式?

前文说到现代艺术到后现代艺术转变,对应到摄影领域,就是现代主义摄影到后现代主义摄影的转变,这种转变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就是一种语言模式的切换。如果说古典艺术、现代艺术主要使用的是一种再现和表现的语言模式,那么后现代艺术主要使用的是符号学的语言模式,它更倾向于用符号语言去言说某种观点或事件。摄影批评家阿里亚纳·波莱《有关权力和政治:斯泰肯在现代艺术博物馆》中提出了在摄影中所对应的问题:摄影,到底是应该遵循艺术风格史的惯例,凭借自身的审美特质和语言重续审美形式主义、现代主义和精英主义的辉煌历程?还是重视摄影这一媒介在大众文化中的传播功能,研究照片在政治、社会和意识形态语境下被观看和被使用而揭示出来的意义?简言之,是重视照片本身的审美特质还是从照片出发,关注其在传播和使用过程中的文化意义?

很明显,在再现和表现的语言模式中,形式品质本身显得尤为重要;但在符号学语言模式中,照片成了一个文化符号,照片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并非自明的,而是在使用过程中被积极地、动态地建构起来的。所以摄影在使用中实际起作用的方式更为重要,是使用的方式和语境决定了照片的意义和价值。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汲汲于照片的形式品质分析,往往不得要领,而立足于整体文化情境的符号学分析或许才是正确之道,这也是越来越多的批评家选择从视觉文化研究的角度进行摄影批评的原因所在。

这就是后现代摄影或者当代摄影所采用的语言模式,它使得艺术家走出摄影本体的语言局限,不再拘泥于媒介语言本身,也不再固守摄影师的身份,而是以一个智识分子的身份,立足于当下现实文化处境,充分运用自己全部的感性和智性力量,调动一切历史和当下资源,从社会、文化、政治等多个角度切入去构建一个具有丰富意义的艺术空间。具体来说,此时的摄影师不再只是单纯按下快门,更多的,他需要在已有照片的基础上进行更多的文化思考,通过筛选、编辑、合成、传播等方式完成更高意义上的观念传达。只有这样,艺术才有可能真正走下神坛,融入现实的文化和生活,起到积极的文化构建作用。(典型的例子有《北京银矿》和《新清明上河图》)

以上,回顾了摄影这一媒介发展的主要历史节点以及摄影与艺术(尤其是当代艺术)相互交融发展的语言范式的转变。接下里,我们看看中国当代摄影是如何呼应世界摄影潮流和自我调整的。

这里不谈纯摄影领域那块,比如新闻摄影、报道摄影等取证式摄影,而是谈摄影与艺术(当代艺术)结合的那块,也就是实现了向符号学语言模式转换的摄影。

我们谈论中国当代摄影的发展一般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四月影会开始谈起,这是因为他们冲破了长期以来摄影遭受政治宣传绑架的禁锢,开始关注普通人的人性和生存状态,这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进步,他们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应该说,中国后来纪实摄影的发展也是从这里起步的,从关注普通人到关注底层和边缘人群(张海儿、赵铁林、吕楠等),他们所秉承的人文立场、现实关怀一直影响至今。放在世界摄影史来看,他们大概等同于上世纪初刘易斯·海因所开始倡导的社会纪实摄影和后来蔚为大观的FSA(农业生产安全局)摄影。

但问题也就来了,尽管纪实摄影在今天依然重要,但我们也可见到他影响的日渐式微,这里说它式微不是说它价值越来越低,而是其语言模式的陈旧,使得它不复有当初语境下的先锋和颠覆力量,尤其是在今天这个日益复杂的后工业社会,简单的直接摄影已无法探讨复杂的政治、文化、社会议题。这就导致了一个很尴尬的问题:大批传统摄影师因为自身知识结构的落后和观念的守旧无法参与到当代摄影的复杂议题中来,他们顿感落寞,只有少数实现了成功转型,比如刘铮、韩磊、王久良等。相反,一批本不在摄影领域的当代艺术家,由于其本身思维的开阔,反而能充分意识到摄影这一媒介的价值,创作出了新的当代摄影作品,比如邱志杰、郑国谷、王庆松等。这其中的较量令人回味。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有一批当代艺术家开始了以摄影为媒介的艺术实验,到90年代中后期已经有了一定规模,批评家岛子和朱其还在1997和1998年分别策划了两场观念摄影展,但囿于圈子意识,这些创作实践似乎并未对摄影界有什么特别冲击,一直到2002年平遥国际摄影节,当这些新摄影以整体面目突然闯进半封闭状态的摄影圈的时候,才引起摄影圈极大的震动和讨论。这应该算摄影与当代艺术发生关系的第一个重要节点。

从2002年平遥国际摄影节之后,随着各大摄影节的连续开启,摄影与当代艺术的交流日益增多,中国当代摄影迎来了它的黄金发展期。而连州,这个南方山区小城,也因为摄影节的开启成为了中国当代摄影版图上一颗最为耀眼的明星。从连州当代摄影十年回顾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摄影师已经脱离了传统纪实摄影相对固化僵硬的修辞套路,进入了一种更为个性化、多元化的表达空间。

艺术总监段煜婷把这十年的作品按照主要特点大致分为了八类。总的说来,这十年的影像实践呈现了一种打开思路之后的开阔性与丰富性。比如“现代化的景观”和“历史的某处”两个单元,是艺术家紧扣时代脉搏、基于时代巨变而作出的个体观看与反思,其中的景观摄影和类型学摄影大行其道,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时代最为激烈变化的社会表征。不过也有部分作品虽然拍的也是批判题材,但画面的经营潜意识里依然可以找到画意唯美摄影的影子,依然是为了寻找一个漂亮的图式,这实际上消解了其本来的批判立场,成为了一种新的糖水片。

“传统的回溯”、“私密的观看”、“身体与身份”、“语言的实验”,这四个单元呈现了中国摄影师更为个性化和多元的的创作方式。他们回避了最为激烈的社会现场,更多地寻找个体内在生命体验的释放,这在中国曾经受极左政治压制下的某些历史时期是无比重要的,放在今天也依然有一定的解放意义,但如果一味耽溺于此,无视时代语境的变化及转型时期的中国现实,则很容易陷入虚无主义和存在主义的泥沼之中。尤其是当一种个人的私密体验无法与普遍的公共体验勾连起来的时候,它便更容易变成自娱自乐和犬儒主义的温床,这种情况,在未曾切身体会过历史厚重感的80后一代艺术家中尤其普遍。要知道,在今天的中国,虚无主义和存在主义是那么的脆弱和无效。

前面几个单元里,艺术家们更多的基于摄影这一媒介自身的属性进行创作,他们在摄影的范畴内挖掘其更大的可能性。而“摆布与导演”、“摄影作为后媒介”这两个单元则更多地属于积极地从传统摄影的陈旧模式中走出来,并主动与当代艺术进行某种合流的艺术家。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作品实现了前文所提及的符号学语言模式的转换。

总的来说,近十年中国当代摄影实践已经展开了全方位的实验和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如果站在一个更高的学术视野来考量,我认为,在摄影本体语言的探索上其实空间已经非常有限,而立足现代主义语言模式的摄影也因为其表现形式的固定和僵化,在面对今天这个复杂世界的体验时也显得捉襟见肘,而那些实现了符号学语言模式转换的当代摄影,因为立足广阔的社会文化语境背景、强烈的问题针对性等等特征,使得它无论是在表达情感的强度和深度上,还是在探讨政治、社会和文化议题的复杂程度上,都给了我们一种前所未有震撼体验。或许,是它们,昭示了中国当代摄影的未来。(撰文/吴毅强)

第2篇:西部大开发十周年

热点导读

一、热点聚焦

材料一:2009年11月25日,“中国西部大开发10周年高峰论坛”在西安隆重举行。据统计,西部大开发十年来,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1.42%,高于全国9.64%的年均水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长最快的10年。此次论坛上,西部大开发的成就和未来发展方向成为专家学者们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

材料二:2009年10月16日,第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暨第二届中国西部国际合作论坛在成都开幕。温家宝总理在会上说,10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综合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生态环境保护明显加强,保障改善民生成效显著,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深入推进,进入了增长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时期。

材料三:西部大开发战略涉及重庆等12个省份,这一地区占全国国土面积逾七成,人口约占三成。10年来,中央下拨支持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服务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截止2009年9月,中央财政向西部地区下达中央建设投资累计5507亿元。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公路、铁路、机场和邮政设施的投入也不断加大,积极支持西部地区交通邮政事业发展。今后,各级党政部门紧紧围绕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这个主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大力实施民心工程,集中力量办好各族群众最希望办好的事情,努力让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命题预测

2009年是西部大开发十周年,在全球经济危机尚未完全缓解的环境下,再次吹响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对于扩大我国内需、促进经济全面复苏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同时有利于实现“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和改善民生,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因此也将成为2010年高考的命题焦点之一。复习时要注意与民族团结、三农问题等热点结合,从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多角度进行分析,要特别注意主观题的训练。

考点链接

一、经济生活角度

1. 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中国政府研究制定新的10年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市场经济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在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中,既要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按市场规律办事,也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中,要立足于不同地区的优势,增强版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二、政治生活角度

1. 政府的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中国政府研究制定新的10年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是政府履行管理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

2. 中国共产党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制定方针、政策,体现了党忠实地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国家实施正确的政治领导。

3.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缩小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三、生活与哲学

1.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要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出发,根据各地区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的现状,采取适合各自地区实际的发展战略。

2.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体现了着眼整体;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走共同富裕之路的格局,体现了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从而促进事物发展。

3. 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对西部大开发的成就和未来发展方向的研讨,体现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4. 规律的客观性。西部大开发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5. 坚持用科学的价值观指导区域经济的发展。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在西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典型例题

(2010年惠州三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天山雪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当前,新疆各族人民和全国人民正更紧密的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和大好局面来之不易,我们要防微杜渐,每个公民应该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加倍珍惜当前的稳定局面。

材料二:2009年9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讲话时指出:我们必须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继续把中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向前进。

材料三: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里,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例如新疆的沙粒画、维吾尔族舞蹈等都极具民族特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1)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材料一体现的哲学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简要回答怎样才能继续把中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向前进?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解析】本题是一道哲学、政治、文化的学科内综合题。以新疆和民族团结发展为主题,直接考查民族团结这一热点,间接考查西部大开发。第一问,首先要明确发展的观点包括哪些内容,课本讲述了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发展的方向、发展的状态等观点,然后再结合材料,主要体现了发展的方向和状态这两个观点;第二问具有开放性,可以回答的观点较多,但是党的领导、民族政策、民族原则、宗教政策、公民的义务是核心观点。第三问比较基础,主要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回答即可。

【答案】(1)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和大好局面来之不易,表明在新疆的发展道路上有曲折,但前途是光明的。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因此我们要防微杜渐,每个公民应该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共同维护当前的稳定局面。

(2)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③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认真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⑤每个公民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义务,同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若从民族关系、民主集中制角度回答,可酌情给分)

(3)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②它们都是中华文华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③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④各族人民共同拥有的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创新训练

一、选择题

1. 从经济生活角度看,党和国家把全面提高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的原因是()

①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同步富裕为根本目标 ③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④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A. ①②B. ②③

C. ①④D. ③④

2. 截止2009年9月,中央财政向西部地区下达中央建设投资累计5507亿元。10年后,一个经济发展、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收入增加的良好开局呈现在人们面前。这说明财政()

A. 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B. 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使人民生活有保障

C. 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D. 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和桥梁

3. 十年来,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转移支付规模从2000年的108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7933亿元,年均增长28.2%。材料中的7933亿元是()

A. 财政收入 B. 财政支出

C. 财政赤字 D. 税务支出

4. 据统计,西部大开发十年来,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1.42%,高于全国9.64%的年均水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长最快的10年。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

①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②有利于纠正西部大开发十年来的失误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A. ①③④B. ①③

C. ①② D. ②③

5. 党中央提出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必然性是()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②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政党 ④党积极履行政治与经济职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D. ①③④

6. 10年来,西部经济社会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有()

①党的民族区域自治为西部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保障

②西部地区抓住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新机遇

③我国消除了各民族之间的差异

④ 我国实现了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②③D. ①②④

7. 10年来,西部地区腾飞的一个重要秘诀在于文化支持社会经济发展。这体现了()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②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③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④文化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A. ①②③B. ②③④

C. ①③④D. ①④

8. 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为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表明()

A. 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B. 认识是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

C.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D. 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9. 西部大开发战略涉及重庆等12个省份,这一地区占全国国土面积逾七成,人口约占三成。只有西部地区发展起来了,中国经济才能真正实现协调健康发展。这说明()

A. 整体统率部分,对部分起决定作用

B. 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的性能起决定作用

C. 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是要素与系统的关系

D. 主要矛盾规定着事物的性质

二、非选择题

10. 根据“热点聚焦”中的背景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实施西部大开发的10年,是西部地区“增长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时期”的原因。

(2)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在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中应该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3)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西部12个省(市、区)各级党政部门“让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的政治生活依据。

参考答案

1.C 2.B 3.B 4.B 5.A 6.A 7.A 8.C 9.B

10.(1)①党和政府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巩固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极大地调动了西部地区人民的积极性。②党和政府进一步完善扶持西部地区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对西部地区扶贫开发的力度和其他方面的支持力度。

(2)①自然界是客观的,它要求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必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因此,在西部大开发中,既要利用自然,也要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②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不是单纯地适应自然,必须充分发挥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坚持科学的自然观和生态价值观,实施可持续发展,造福人类。

(3)①让各民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也体现了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②由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政府应该积极履行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生活的需要。③是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的要求。让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④是党和政府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责任编校 李平安

作者:徐 杨

第3篇:新农合实施十周年纪实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新农合实施十年来,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新农合自实施起至2011年,参合人数达8.32亿,参合率97.5%,人均筹资标准从2003年的30元提高到2011年的246元,受益人次数从2004年的0.76亿人次提高到2011年的13.15亿人次,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0%以上,补偿封顶线达8万元。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是我国农村卫生工作的伟大创举!

新农合制度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 农村合作医疗的历史沿革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1955年山西省高平县在农业社保健站中采取社员群众出保健费与生产合作社公益金补助相结合的办法建立起了合作医疗。直至1962年,合作医疗在全国覆盖率已经接近50%。1968年,毛泽东主席批示推广湖北省长阳县乐阳公社兴办合作医疗的经验,掀起了兴办农村合作医疗的高潮。1979年有关部门联合出台了试行的农村合作医疗章程,全国90%的行政村,生产大队试行了合作医疗,在当时的环境和条件下,将卫生筹资,卫生服务的提供和监督管理统一在一起,用较低的投入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基本医疗。进入八十年代以后,农村的经济体制和社会状况发生显著的变化,农村合作医疗开始出现大面积滑坡。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这个决定再次提出了发展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并提出多渠道筹资,多种形式举办的原则。但也由于缺乏相关配套政策,这项工作在大部分地区进行缓慢,农村人口覆盖率一直在10%左右浮动。

农村合作医疗处于困境原因首先是原有筹资机制不适应农村新的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作为合作医疗主要的筹资来源的集体经济失去了继续支持的能力,政府缺乏明确的资金支持,只靠农民个人筹资,农民缺乏积极性。第二是农村合作医疗自身存在的缺陷:统筹规模小、筹资水平低、保障程度不高。第三,在农村新形势下,对于“要求办合作医疗,怎么办合作医疗的问题”,相关部门认识不一致,政策不协调,制约了农村合作医疗的恢复和成长。

2. 新农合成为农村医疗保障

进入21世纪,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卫生公平性要求出发,建立一种基本的农村医疗保障形式势在必行。现实情况决定了我国还难以建立覆盖城乡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也不可能用商业医疗保险的办法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农民自己创造出来的,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基本医疗制度,探索建立适应国情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成为农村医疗保障现实和必然的选择。2000年初开始,根据时任副总理李岚清同志的批示,国务院体改办会同卫生部、农业部进行了农村卫生联合调研。2000年9月15日李岚清同志主持了体改办牵头,卫生部、农业部、国家纪委、财政部参加的会议,在会议上发布了相关的调研报告,并在调研报告的基础上起草了关于农村卫生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意见。

2002年全国卫生厅局长会议召开之前,李岚清同志明确指示要加强对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视,卫生部要把农村卫生工作放在第一位。随后,有关部委在体改办的牵头协调下,在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基础上形成了文件初稿,并反复沟通讨论逐步形成共识。国务院办公厅又两次召开会议听取各层意见,共有16个省市区参加了讨论修改稿的工作。2002年10月9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同志主持常务会议专题讨论,又经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审批,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新农合制度,到2010年基本覆盖农村群众。

2002年10月29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2003年1月,国务院转发了卫生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文件,明确了国家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原则,以及组织实施,基金管理,医疗服务管理等政策,新农合政策开始正式启动。从2003年起,中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合农民每年按10元标准安排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地方财政补助不低于人均10元,具体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决定。对此,时任副总理的温家宝同志曾在国务院常委会议上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他说:“这不是中央拿10块钱的问题,而是建立起了农村社会保障机制”。

3. 新农合试点工作全面稳步推进

2003年下半年开始,在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卫生部门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推进新农合试点工作,在组织发动、完善政策、探索机制、规范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试点工作推进顺利,新农合制度迅速发展。2004年1月,国务院转发了卫生部等11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该《意见》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做法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试点的目标任务,细化有关原则要求,对制度探索的重点环节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完善了新农合有关政策,推动了新农合的健康发展。从2003年7月开始各地逐步开展新农合试点工作起,到2004年年底,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有333个县市开展了试点工作。2005年8月,温家宝同志主持召开国务院第101次常委会议,专题听取工作汇报,确定了今后几年新农合发展的目标,并加大了政府的支持力度,加快了发展的速度。2006年1月,卫生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大各地财政补助政策,补助力度,扩大中央财政对新农合补助范围,对加快推进新农合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开展新农合试点县达到1456个,占全国县市区的50.7%,参合农民达到4.1亿人,参合率达到80.7%。截至2007年6月30日,参合人口达7.2亿,占全国农业人口的82.83%。2008年,新农合覆盖了全国所有的含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参合率达到91.5%。卫生部农村卫生管理司司长杨青在2012年2月27日卫生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2011年,全国参加新农合人数为8.32亿人,参合率超过97%,全年受益13.15亿人次。

4. 农民切实感受新农合带来的实惠

新农合制度的建立,有效地带动和促进了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2004年~2008年,中央财政投入了169亿元人民币,地方政府也加大投入,加强了农村卫生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努力改善农村机构服务条件,采取了综合措施,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

新农合为农村居民带来的直接利益还有医疗服务利用率明显提高。根据国家第四次卫生服务总调查,2008年的数据与2003年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比较,农村居民2周就诊率增加了0.5%,2周患病未就诊率比例从44.7%下降到37.7%,下降7个百分点,其中因经济原因未治疗的水平从40.4%,下降到28.4%,下降了1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年住院率从2003年的3.4%提高到6.5%,增加了3.1个百分点。应住院未住院的比例从34.7%下降到27.9%,下降了6.8个百分点,其中因经济困难未住院的比例从76%下降到70.7%,下降了5.3个百分点。新农合让农民们从此敢走进医院看病,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就医思想。

可以说,新农合既方便了农民就医,降低了医疗费用,也促进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新农合制度的主要特点

新农合制度在建设和组织管理方面进行了重大的改进。与1955年开展的农村合作医疗,有了很重大的改进创新,当前的新农合制度主要有6方面的特点。

1. 筹资机制和政策措施更加完善:新农合制度的筹资机制是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规定了中央和地方财政资助的数量标准,这是新农合政策上的重大突破。它确定了以政府财政为主要筹资方,和过去集体经济或个人筹资为主有了很大突破。

2. 突出了以大病统筹为主要目的:新农合制度主要对大额费用或者住院费用进行补助,重点解决农民患大病而导致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一农民生活中最迫切、最关注的问题,抓住了关键环节。

3. 统筹层次提高,抗风险和监管能力增强:新农合制度由县级进行管理,一般以县级为统筹单位,条件不具备的地方,也可以乡统筹起步,逐步向县统筹过渡。新农合资金实行以收定资,收支平衡和公开、公平、公正管理的原则,专款专用,专户储存。

4. 组织管理体系更加健全:国务院建立了新农合领导小组和户籍联席会议制度。2003年,各级省政府也成立了新农合领导小组,县级政府成立了新农合管理委员会,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设立了新农合的管理机构。这些组织措施改变了过去合作医疗由卫生部门独家办,这是新农合取得成功非常重要的经验之一。

5. 监督机制强调民主公开:县级政府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由相关部门和农民代表参加的新农合监督委员会,检查监督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同时实行定期审批、张榜公布等措施,保证新农合基金全部公正、有效地用在农民身上,提高制度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性。

6. 同步推进了农村合作医疗救助制度:重点资助救助是对新农合报销后的自费费用再给予一定的二次补偿,进一步改善了贫困人群的医疗卫生状况。

新农合典范项目遍地开花

新农合的开展延续了“试点先行”的办法,各地根据自身特点积极开展了新农合的探索和实践,在改革支付方式、“一卡通”、单病种付费等方面涌现出了许多有代表性的成功典范。

1. 惠民之策——支付方式改革

今年5月,卫生部联合发改委、财政部下发《关于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方式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新农合的支付方式将由单纯的按项目付费向混合支付方式转变,如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其核心是由后付制转向预付制。

《意见》指出,实行支付方式改革,有利于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增进新农合基金使用效益,提高参合人员的受益水平;有利于合理利用卫生资源,规范医疗机构服务行为,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对于新农合制度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让农村居民切实享受医改成果,保障参合农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将支付方式改革作为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的重要手段,实现管理创新和激励机制转换。

湖北省在探索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功经验。湖北省卫生厅、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医改办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控制医药费用上涨,提高参合农村居民的受益水平。《意见》提出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的主要目标:从2012年开始,在全省所有统筹地区建立覆盖区域内所有定点医疗机构的新农合普通门诊总额预付和住院按病种定额付费、按床日付费、按单元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探索统筹区域内医疗集团住院费用总额预付的支付方式,争取到2015年实现所有统筹地区内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和病种全覆盖的支付方式改革目标。

2. 便民之举——“一卡通”

卫生部部长陈竺曾在2011年召开的全国基层卫生和新农合工作会上指出,各地要根据卫生部制定的相关标准,积极推进新农合“一卡通”试点工作,满足参合农民异地就医的需求。今年,卫生部把新农合国家级信息平台建设作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快推进,各地要尽快完成省级新农合信息平台建设,为部省信息系统联通提供必要条件。

以安徽省为例:2011年,安徽省在新农合定点医院即时结报工作会议上宣布,安徽省已完成全省新农合即时结报“一卡通”建设,2011年底前在省内各个省市级医院全面推广应用。即参合农民除了在自己户籍所在县看病能即时结报,在16家省级医院、147家市级医院住院治疗,都能享受“出院当时就报销”。卫生部农卫司司长杨青参加了安徽省新农合省级“一卡通”试点成功典礼,他表示:安徽新农合即时结报“一卡通”是率先在全国以省为单位试点成功的典范。

与此同时,新农合“一卡通”还将与健康档案、公共卫生、医院管理等信息系统整合衔接,使之成为涵盖农村居民参合、就医、结算、预防保健、健康信息的综合健康“一卡通”。

3. 随民之愿——提高报销比例

在8月17日举办的“2012中国卫生论坛“上,卫生部办公厅主任侯岩做了题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状况》的报告,其中提到:新农合自实施起至2011年,人均筹资标准从2003年的30元提高到2011年的246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0%以上。2010年推行新农合大病保障,截至2011年底,已有近30万包括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心病、终末期肾病等8种重大疾病患者享受到补偿,实际补偿平均达65%。2012年,又将肺癌、食道癌、胃癌等12种常见多发大病纳入农村重大疾病保障试点范围,费用报销比例最高可达90%。

新农合覆盖率和报销比例的提高对缓解农民看病贵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海南省为例,海南省卫生厅和省财政厅日前联合印发《海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2012版)》,统一调整完善海南省新农合补偿政策,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和参合人员受益水平。调整后,海南省新农合住院报销比例将达75%左右,门诊报销比例将不低于50%。在住院补偿方面,市县级定点医院住院起付线进一步降低,由2011年的500元降至400元;住院补偿比例进一步提高,实行差别支付制度,合理分流病人。省内三级定点医疗机构,报销比例由55%提高到60%;市县二级定点医疗机构,由70%提高到75%;乡镇卫生院300元以下部分由50%提高到60%,300元以上部分由85%提高到90%,力争统筹区域内政策范围报销比例达75%以上。

信息化建设支撑新农合十年历程

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农村卫生协会会长朱庆生在接受本刊专访时对新农合实施十年来信息化提供的支撑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新农合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建设的支撑,新农合走过的这十年从拨算盘,到用计算机录入信息,到本地的实时结算,到省级平台建立后本省内的实时结算,再到现阶段建设的国家级平台建立后全国的异地实时结算,走过的每一步都因为信息化的支撑而逐渐深入。”卫生部在新农合的建设过程中,也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1. 新农合信息系统发布指导意见

根据卫生部的要求,全国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要逐步建成以两级平台(国家级、省级)为主,多级业务网络(国家、省、市、县)并存的模式。提倡按照省级建立信息平台,县级建立业务操作网络,市级通过省级平台建立辖区虚拟信息管理网络的方式建立省以下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初期业务网络至少要覆盖到乡镇经办机构和同级的定点医疗机构,并随着业务的发展和管理的需要进行适当扩展。市、县两级是否建立信息平台,由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具体情况,本着合理、节约、高效的原则确定。这些规范都源自卫生部于2005年和2006年两年间连续发布的两个文件。

2005年5月30日,为了加强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地区信息管理工作,规范全国各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各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平台的建设,促进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共享,卫生部颁发了“关于印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该规范作为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在采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软件或计算机企业开发相应软件时的基本技术标准。卫生部也将按照本规范的要求建立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数据交换中心,同时要求各省依照本规范上报数据。

2006年11月22日,卫生部颁布了“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指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是专门用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管理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对新农合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该“意见”为全国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提高新农合的科学管理水平,保障和促进新农合制度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指导和规范作用。

该“意见”表示,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全国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的有关原则和指导意见,负责新农合国家级信息平台和数据库的建设和运行,协调、指导省级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本意见的统一要求分别负责本辖区内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负责省级信息平台和数据库的建设和运行,对县(市)级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进行监督与技术指导。与此同时,在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计算机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由于各地新农合的组织机构设置、制度设计和实施模式尚不统一,因此,要在系统建设实施前和实施中对业务流程不断调整和完善,用科学的业务流程优化信息系统建设,利用高效的信息系统使业务流程更加规范。

2. 国家级平台实现跨区域结算

2011年,卫生部、财政部、民政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加快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开展“一卡通”试点工作。通知要求各地要尽快完成省级新农合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县级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利用好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开展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在已经基本实现县乡两级即时结报的基础上,全面推行新农合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的即时结报工作,结合门诊统筹和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进展,推进村卫生室的即时结报工作。逐步达到农民持卡在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机构就医和结算的目标。

目前,全国已经有很多省建成了新农合省级平台,为农民在本省内的新农合实时结算提供了保障。以江苏省为例,2010年8月,该省新农合省级信息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需要外转就医的患者可以在当地合管办,通过省级信息平台向省级医院提出转诊申请。省级医院根据病人病情和医院收治能力及时作出答复,约定时间,并为参合人员开通接诊绿色通道。在省级医院医治结束后,参合人员在出院时只需交纳个人自付部分的医药费用,不需回到参合地办理补偿手续。

卫生部农卫司司长杨青在谈到新农合国家级平台解决参合农民实时结算时也曾表示,如果农民工参加了新农合,在省内70%的省市定点医疗机构是可以即时结报的。对于跨省的农民工,卫生部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在农民工输出地合作医疗管理机构和输入地的有关部门协商,确定合作医疗的定点医疗机构,这样在务工地点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可以即时报销。二是正在努力建设新农合的国家级信息化系统平台,现已在一两个省进行试点。国家级平台和省级平台进行互联互通,以后农民工到任何一个跨省的医疗机构就医,他的信息可以通过国家级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即时结报。

卫生部农卫司副司长聂春雷在中国农村卫生协会近期召开的“新农合实施十周年大会”上表示,在很多省都建成了省级新农合平台的基础上,要让这些省级与国家级平台进行连接,完成互联互通的工作,为全国的异地跨省实时结算奠定基础。截至今年年底,全国将有大约30%的省级平台与国家级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第4篇:合疗十周年总结

富平县第二人民医院

庆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十周年宣传月工作总结

一月来,我院在县合疗办的领导下,在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大家创造性开展工作,克服各种困难,圆满完成了4月份合疗宣传工作。具体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为了全面落实新农合宣传月活动,使新农合在我院健康有序的发展。医院高度重视。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号召全院职工以“庆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十周年宣传月”活动为契机,扎实的开展好新农合工作,使之能够更好的服务我院周边群众,为他们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二是成立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院长为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组员由各科室领导组成。从组织上保证了宣传月活动的顺利实施。三是动员全院职工共同参与,为了这项工作更好的开展,不留死角,不留漏洞。医院先后的召开了院委会、中层会,再召开全院职工大会。这样一来,统一了大家思想,从思想和组织上实行了双保险。

二、创造性开展工作。

为了提高广大群众对新农合知识的知晓率,调动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医院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医院位于县城城西,前身为南关地段医院,县医院力量较强,周边群众大部分都首选县医院进行诊疗。这样一来,造成了他们在县医院小病大养,花钱明显增多,看病时间明显延长。针对这些情况,我院多措并举,实行差异化宣传,针对弱势群体作为宣传重点,再利用我院为乡镇卫生院,报销比例大,从住院费用上少入手进行宣传;再从常见病方面加强医疗水平,尽量使疾病在我院疗效好、花费少。我院先后制定了宣传牌,要求合疗科及各相关科室都要有相关宣传内容。在镇村两旁刷写醒目、永久性的墙体标语,在人口密集的街道,在人流量较大的交通要道,悬挂如:“参加新农合,看病不用愁”,“看病治疗有难,合作医疗分忧”等宣传横幅。编印富平县第二人民医院惠民政策简介,宣传如合规费用300元以上,设置起付线为80元,起付线以上补助比例为95%。持香港关怀行动卡的住院患者,费用可全免。全县白内障患者实行免费手术治疗,特殊材料(进口晶体除外),确保每个入院病人,每个病房都要有宣传单,床头实行一对一宣传。要求医护人员是医院病人合疗政策宣传的第一责任人,另外我院利用集会,设立合疗政策咨询,利用义诊发放宣传单。

三、组织学习,强化培训。

医院要求常年进行合疗知识学习培训,一是要求全员职工统一学习培训,并要求每人做笔记。二是要求各个科室组织学习培训,培训时要有详细资料,具体记录,否则无效。发放绩效工资根据情况予以扣除。三是开展合疗知识竞赛,优胜者予以重奖,另外在院内实行定期合疗知识考试,这样一来进一步激发和提高医务人员工资热情,执行政策水平。另外促使服务向合疗适宜、安全、有效、节约的方面发展。

四、加强监督,确保落实。

为了使整个宣传工作不走形式,医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主管院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为成员,为成员的督查组。采取随机和不打招呼的方式。到宣传点和患者及家属进行座谈,走访群中的形式,对于不重视,弄虚作假,走过程,敷衍了事的个人和科室进行通报批评。另外宣传活动结束后,相关科室要进行总结交流,以便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

总之,我院在宣传月活动中,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其他医院相比还有差距。所以在今后工作中发挥长处,吸取不足。在成绩面前不骄傲,在缺陷面前不气馁。力争要把我院新农合推向一个跟高的水平。

第5篇:公证法颁布十周年宣传活动总结

张家川县公证处开展纪念《公证法》颁布实施

十周年宣传月活动的总结

2016年3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颁布10周年纪念日。为了进一步扩大公证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增强社会公众的公证法律意识,认真贯彻落实《公证法》。根据《天水市司法局关于开展〈公证法〉颁布十周年宣传月活动的通知〉的安排部署,我处开展了一系列以‚建设法治张家川 公证与您同行‛为主题的纪念《公证法》颁布实施十周年的宣传月活动。本次纪念宣传活动坚持以围绕法治张家川建设为中心,服务大局,为全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充公发挥公证预防纠纷、减少诉讼的职能优势,做到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注重实效,提升了公证行业形象,使增强了公民的公证法律意识,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法治甘肃建设。以开展‚纪念《公证法》颁布实施十周年宣传月‛活动为载体,开展以《公证法》为核心的公证法律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的公证法律意识,提升公证行业形象,推进工作改革发展。

三、宣传活动主题。 本次宣传月活动的主题为‚建设法治张家川 公证与您 同行‛。重点宣传《公证法》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公证工作在推进法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公证业务流程、申请公证需提供的资料等业务知识,宣传公证在预防纠纷、减少诉讼的职能优势等。

三、活动内容

紧紧围绕以‚建设法治张家川 公证与您同行‛为主题的纪念《公证法》颁布实施十周年开展各种宣传活动。通过在县城重点地段采取悬挂宣传标语,在县城中心地带举办现场宣传咨询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代表走进公证处,举办一次‚公证开放日‛活动,走进社区,发放便民服务卡,开展公益活动,积极开展公证法律援助等宣传活动,宣传《公证法》及相关的法律知识与办理公证的职能作用等,并发放公证宣传手册等各种宣传资料进行全方位宣传。

(一)悬挂宣传横幅、摆放宣传展板。为了营造本次宣传月活动的氛围,增强开展宣传的力度,我处通过在人行街道醒目位置悬挂‚办一份公证,少一份担心,多一份安全‛和‚张家川县司法局纪念《公证法》颁布实施十周年活动‛等宣传横幅标语5条,并积极与张家川县政府网站、张家川县广播电视台沟通,利用网络和广播电视平台,营造了良好的公证法律知识宣传氛围。通过摆放公证的概念、职能作用、业务范围、三大效力、当事人申请公证需提交下列材料、不予办理公证的情形和办理公证流程图,以及公民维权在身边、青少年法制宣传和普法宣传等活动展板共计6个,并现场为过往司机发放宣传资料,营造浓厚的法律宣传氛围。

(二)举办现场宣传咨询活动。为了全面推进法治张家川建设,提升公证行业形象,推进公证工作改革发展。3月1日上午,在张家川县司法局的牵头组织下,我处的具体负责实施下,在甘肃乾鑫师事务所的全力配合下,我处全体公证工作人员、律师和普法宣传人员10余人,在县城人流较密集地——人民路十字,开展以‚建设法治张家川公证与你同行‛为主题的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颁布实施十周年上街集中宣传咨询活动。由此拉开了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颁布实施十周年宣传月系列活动的序幕。此外,我处还在3月8日上午,又在县城人流较密集地——人民路十字,与张家川县妇联、甘肃乾鑫师事务所联合开开展以庆祝‚三八‛妇女节和《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纪念《公证法》颁布实施十周年的现现场宣传咨询活动。与此同时,纪念《公证法》颁布实施十周年上街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在县域内掀起了高潮。在活动现场,通过邀请张家川县电视台记者现场采访报道,进一步扩大了《公证法》、《反家庭暴力法》和宣传教育的影响力;在现场宣传咨询活动时悬挂‚张家川县司法局纪念《公证法》颁布十周年活动‛、‚建设法制张家川巾帼在行动‘三八’维权周普法宣传‛等横幅标语共计3条;并设置公证咨询、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妇女儿童维权窗口共计4个;摆放公证的概念、职能作用、业务范围、三大效力、当事人申请公证需提交下列材料、不予办理公证的情形、办理公证流程图、公民维权在身边、青少年法制宣传和普法宣传,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反对家庭暴力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展板共计12个;连续滚动播放《公证法》和《反家庭暴力法》共计2次;散发《公证法律知识宣传手册》、建设法治甘肃公证与您同行公证服务指南、公证服务 与您同行和‚弘扬宪法精神 推进依法治县‛,以及‚家事‛立‚国法‛,有哪些看点?——中国首部反家暴法亮点扫描等法律法规宣传资料共计3000余份;解答各类法律法规咨询共计87人次。

通过开展以上2次上街集中宣传活动,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公证法》、《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知识,积极引导了妇女儿童和人民群众增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推动了法治张家川县建设,使广大的妇女儿童和人民群众,再次充分认识了《公证法》相关知识,以及在法治张家川县建设中,《公证法》发挥的独特作用;同时,也初次了解了《反家庭暴力法》的相关内容,进一步增强了妇女儿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为推动法治张家川县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举办‚公证开放日‛活动。在张家川县司法局的组织牵头下,我处邀请张家川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院、房管、国土、民政、银行部门以及公证服务当事人来我处进走访行调研、商讨公证改革发展和了解公证制度和公证职能作用。通过社会各界人士更多的参与、更多的开放,扩大了公证的社会影响力,树立了良好的公证行业形象。

(四)开民送法到家、定点共建活动。我处主任联系了张家川县广播影视中心,从2016年3月1日晚上8点开始,每晚为全县人民播放公证的相关知识。与此同时,我处工作人员深入到街道、社区、民营企业进行走访,了解民情民意,听取群众的公证服务需求,并发放全民服务卡,并确定西城社区作为服务联络点。通过共建活动,多层次、多渠道延伸公证服务触角,引导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走近公证、了解公证,有效运用公证法律手段维护其合法权益。

(五)开展公证公益活动。在此次宣传活动期间,我处积极开展公证公益活动,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困难群众,积极为其提供公证法律援助;并承诺为70周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办理遗嘱公证、对辖区内的贫困家庭、弱势群体、军人等当事人,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出证、减收公证费;为前来咨询的当事人无偿提供公证法律服务。

三、活动意义和效果

通过本次公证宣传月的一系列活动,使人民群众进一步认识了《公证法》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十年来张家川县公证工作取得的成就,公证工作在推进法治张家川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公证法》和公证业务知识对维护社会稳定,预防矛盾纠纷,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优势。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初步学习了公证法律知识,更理解了公证工作的程序性和严谨性,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到可以选择和运用公证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同时,更拉近了公证工作与广大群众的距离,让大家感受到办理公证并不是非常为难的事情。公证员平易近人的工作态度,润物细无声的职业素养,娴熟的法律知识,急当事人之所急、想当事人之所想的敬业精神,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此次宣传活动,不但增强了人民群众的的法制意识和权利意识,普及了公证法律知识,扩大了公证的社会影响力,树立了良好的行业形象,增强社会公众公证法律意识,为全县公证工作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6篇:建党九十周年纪念活动总结

今年“七一”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纪念,在这个重要纪念日来临之际,为使广大党员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按照市委的要求,结合实际,我局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召开党员大会,回顾党史。

6月8日,我局党支部在三楼会议室召开全体党员大会。大会以回顾中国共产党党史为主要内容,通过观看中国共产党党史PPT,使到会党员受到了一堂深刻的党课教育,让每位党员进一步了解共产党建立、发展、辉煌的过程,从而牢记党的历史,激发党员的爱党热情。会上,党委凌书记针对建党90周年纪念活动作了布置,并对全体党员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进一步提高党员意识;二是进一步加强党性锻炼;三是进一步提高党员素质。

二、开展新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活动

6月13日我局组织了全体新老党员到凭祥匠止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并进行入党宣誓活动。在宣誓会上新老党员一起重温入党誓词,通过重温活动使党员们鼓舞了斗志,坚定了信念,人人争取再创佳绩。同时本次活动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今天美好的生活,是千千万万的先烈用生命与鲜血换来的,我们应珍惜这和平美好的每一天,更加爱岗敬业,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工作。警醒党员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注意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时时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迎接建党 90 周年,为党旗增辉。

三、召开民主生活会

6月20日,结合我局实际,把思想作风建设作为民主生活会的主题。广泛征求新老党员意见,进行了民主测评,整理后反馈给个人。根据民主生活会的主题和反馈意见查找问题和不足,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通过民主生活会与自查,进一步促进了全局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利益观,进一步认识了要立党为公,立党为民。生活会前后,党委凌振烈书记有重点、有针对性地与个别党员干部进行了谈话。

四、开展党内关怀送温暖活动

6月29日,单位领导挨家挨户的走访看望了老党员老干部,与他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详细询问了解他们的身体和生活状况。在向他们送上亲切问候和崇高敬意的同时也送去了上级党和政府的慰问品,并感谢老党员、老同志们为党的事业发展作出的贡献。老党员们对党组织的关怀纷纷表示由衷的感激,同时也表示一定会继续为社会建设工作奉献余热。

通过开展活动,广大党员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党员的党性意识明显增强,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立足本职岗位创先争优的意识明显增强。全局党员的精神面貌变了,工作的热情高了,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体现在了实实在在的行动中。

第7篇:清华班戈MBA项目十周年发布会分享总结

2014年6月28日上午9点,MBA十周年发布会暨清华—班戈MBA43期开学典礼在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国际教育学院-深圳总教学中心隆重举行。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国际教育学院执行院长、国际MBA课程总监;英国班戈大学校长John G.Hughes;英国班戈大学北京办事处主任,以及MBA历届的学员代表们共同出席了本次典礼。

MBA十周年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清华紫荆MBA同学会启动仪式,在主持人的引领下,全场齐声的高喊倒计时,由深圳市南方华迪计算机有限公司,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沃森生物总裁、多家国内公司的投资人;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高级经理、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国际教育学院执行院长、国际MBA课程总监等人一起推杆开启MBA十周年纪念装置,此刻,礼炮齐鸣、光彩炫目,大家一起见证了清华紫荆MBA同学会的正式起航。

清华班戈MAB为了培养一批既具全球视野、通晓国际法则并具有本土经验的实战型专业金融人才,自启动清华班戈MBA项目以来,就十分重视实战型人才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海外游学考察学习和名企参访等课程项目之外还经常组织各类的班级活动,旨在扩宽学员的国际视野、加强实战性的培养,增加学员在未来职业发展中的竞争力。通过此次项目说明会,参会者对清华班戈国际金融MBA学位项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次MBA发布会,不仅让学员对清华班戈国际MBA项目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成立了清华紫荆MBA同学会,为深圳清华研究院国际教育学院的所有MBA学员提供了集产、学、研、资多方面的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

第8篇:数学系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活动总结

为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在院党委的领导下,我系按照学校要求,结合本系实际,认真组织各项庆祝活动,努力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激发广大师生的爱国热情,激励师生凝聚力,为推动学校发展,实现创建德州大学的奋斗目标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一、 认真组织,狠抓落实,积极实践规定动作

1、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新中国成立60年走过的光辉历程和教育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按我院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活动方案要求,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成就和经验相结合的高度,在全系唱响共产党好、伟大祖国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对广大师生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2、高度负责,积极实践规定动作

(1) 数学系组织教职工召开座谈会

9月28日,此次座谈会在理科楼3004室举行。

数学系党总支焦德杰书记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我系各年级老师必须全面落实国家和学校的各项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契机,以建国60年以来我校取得的各种荣誉为基点,全面科学的认识我系教育事业存在的优势和缺陷,用全新的眼光审视大局,努力把我系教育事业推上一个新台阶,从而为我院各项事业创造便利条件。

系主任董立华老师对我系以往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并对下一步的工作做

了进一步的总体规划。董主任立足实践,从实际出发,她指出了近年来数学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强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我国60年来的巨大发展为动力,将数学系同学校的发展紧密结合,为尽早创建德州大学而贡献一份力量。

会上,各年级老师踊跃发言,现场一片热烈的气氛油然而生,我系老师表示,要以学校近几年取得的优异成绩为起点,以我国60年来的发展为精神源泉,从自身出发,从日常的教学工作出发,努力加强自身修养,为学校和我系的未来跨越式发展再添一份力量。

(2) 我系组织师生参加升国旗仪式

10月1日早上6:30,我系老师组织学生在校学院广场参加了建国六十周年德州学院升国旗仪式,并安排相关人员进行现场摄影报道。当旭日从东方升起,国歌在刹那间响起,师生注目着缓缓升起的国旗,在一片庄严和自豪的祥和气氛里齐唱中华人名共和国国歌,歌声伴着五星红旗在60周年的新天地中飘扬。

升国旗仪式结束后,我系老师表示这一天将是教育生涯中崭新的一天,从国庆当天起,全面了解自己,为学校进行各项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同学们也纷纷表示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辜负学校和老师的厚望,为国家的强大准备知识的后备力量。

(3) 我系组织师生观看阅兵仪式

10月1日上午9点,我系组织师生在理科楼2012教室观看建国六十周年阅兵仪式。焦德杰书记、董立华主任、陈志国老师等也在此观看了此次阅兵仪式。

阅兵仪式开始前许久,同学们便早早的来到这里,期待着祖国母亲这一神圣时刻的到来。仪式开始后,同学们聚精会神的观看着,又再思考着,思考着

祖国强大的背后又有多少辛勤工作者的默默付出,现场一片庄严的气氛,我系师生看在眼里,甜在心里。

仪式结束后,师生们用激动的心情交流着,述说着祖国的强大,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微笑。我系师生在这个喜庆的气氛里互相鼓励,决定用辛勤和汗水为祖国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一份努力。

(4) 我系组织师生观看全运火炬传递仪式

10月9日上午6:30,我系组织师生集体步行到开发区观看了我省全运会火炬传递仪式。据了解,全运会火炬由聊城传入我市,当天空开始明亮,师生们都在路边期待着运动会的圣火在这纯洁的土地上燃烧,期待全运会的精神铺满德州大地。

上午9点多,当全运火炬手举着神圣的火炬缓缓跑来时,人群沸腾了,我系师生手拿国旗和全运旗帜向人们挥舞着,阐释着即将到来的全运会必将再次开出灿烂的花朵。

上午10点,火炬手在欢呼声中跑过,我系师生在此时刻互表喜庆,而后,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缓缓离开了现场。

二、 周密设计,注重实效,认真搞好自选活动

(1) 我系各班组织同学做展板,并更换宣传栏,用办板报的形式向学生进行

爱国主题宣传。

展板列出了我国在60年里走过的风风雨雨,重点突出了祖国在此期间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宣传栏里则是用一个个生动的例子诠释者我国的沧桑岁月和辉煌成就,同学们纷纷用图片和作画来表示对祖国的敬意。宣传内容多样,涉及了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以及我校在近些年里取得的成绩,和祖国一起向同学们展现一片祥和的画面。

(2)团支部召开主题团日活动

在国庆节到来之际,我系团支部组织团支书召开了主题团日活动。

(3)我系组织开展了建国六十周年知识竞赛活动

10月上旬,我系对同学们组织开展了建国六十周年知识竞赛活动,

三、 通过开展活动,我系师生对当前形势有了深刻全面的认识

祖国六十年华诞,我系师生通过各种形式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我系师生积极参与,努力配合,加强了师生关系,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获得了许多精神上的力量,各级老师深刻的了解了系工作和自己存在的不足,表示要用实际行动再次诠释祖国六十周年的辉煌。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建国六十周年为契机,努力发展我系工作,积极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为尽早建成德州大学而奉献一份力量。

数学系

2009年10月

第9篇:农业系纪念建党九十周年红歌赛总结

农业系庆祝建党90周年红歌赛总结 为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在学院领导及系领导的大力支持下,6月26日晚7:00,农业系团总支及学生会组织了全体师生在澜沧江边“无忧吧”酒吧举行了“庆祝建党90周年红歌赛”。

比赛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个人比赛,每个参赛选手都精心准备了自己的参赛曲目,歌曲也是多样的,如:《打靶归来》、《我们走在大路上》、《唱支山歌给党听》、《每天会更好》等等,每曲结束都有热烈的掌声及欢呼声,农业系党支部书记张贵锋老师的一曲《今天是你的生日》将比赛推向了高潮,比赛接近尾声时,农业系主任罗京老师又带领全体同学合唱了一首团歌,更是唱出了青年学生的朝气蓬勃。第二环节是红歌自由唱,场面气氛更是热闹非凡,有排队抢话筒的、点歌的,喝彩的、鼓掌的,个个都争先恐后,唯恐自己唱不到,一曲曲的红歌唱出了90后对国家的挚爱、对党的忠诚,也唱出了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赛后,农业系主任罗京老师做了总结性发言:首先肯定了本次红歌赛的积极意义,完美诠释了我系“健康生活、快乐学习”的理念;其次充分肯定了团总支成员在此次活动中发挥的重要组织作用,号召全系同学积极参与并组织以后的各类活动。

农业系团总支

2011-6-28

上一篇:党内监督自查报告下一篇:我的家乡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