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诞辰周年致辞(精选8篇)
尊敬的各位鲍氏宗亲、各位来宾:
大家好!今天,我们鲍氏宗族在此共聚一堂,举行庄严而隆重的祭祀典礼,这是我们鲍氏宗族的盛事,也是我们全体宗亲的荣耀。我们用追思祖源的方式,表达我们对先祖叔牙公的崇敬之情。两千多年前我们共同的祖先鲍叔牙生于齐国,是春秋时代齐国大夫鲍敬叔的儿子,管仲的好朋友。叔牙公为政重教化,使齐国迅速由乱转治,由弱变强,齐桓公也成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叔牙公推荐管仲做了齐国的相国,自己甘心情愿地在他的领导下为官做事。叔牙公能够识才荐贤不妒,乃谦和爱国忠君高尚品德之人。今年适逢叔牙公诞辰2745周年,天下鲍氏受惠于国家的改革开放,深感于祖宗恩德,各位宗亲从全国各地纷纷前来焚香顶礼,表达我们对中华德祖叔牙公的尊崇,祭告于束城叔牙公之墓前。
我们根据典籍、方志记载了解,叔牙公的陵墓一共有四个:分别是新泰杞国故地墓、济南历城得姓鲍山墓、河间封地束州磨盘山墓和滕州墓。墓地的封树乃逝者灵魂所安息之地,鲍氏后裔祭祀的场所,叔牙公的四处陵墓皆有所宗,其德祖威望遍布海内外而骄傲与自豪。河间束城磨盘山叔牙公之墓,在明著于晋书《地道记》即有记载,今我等恭恭敬敬前来祭奠,表达鲍氏裔孙敬宗睦族、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赤诚之心。史学家认为:叔牙公有分金交友之义、有识人育才之智、有屈己荐贤之德、有安邦定国之才、有尊王攘夷之功,挽救华夏农耕文明免于毁灭一旦。叔牙公修身、齐家、交友、经商、行政、治国之德行均为鲍氏后辈学习的典范。
纪念鲍叔牙诞辰2745周年,是一次荣宗耀祖、光前裕后的活动。我們纪念叔牙公,一方面要缅怀他的丰功伟绩,歌颂他无私的奉献精神和高尚的美德。另一方面,要继承和弘扬他的精神,把“德圣”美德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叔牙公式的鲍氏接班人,为国家、为民族、为人类做出更大的功献,为叔牙公的精神和鲍氏文化增光添彩。
来自全国各地鲍氏宗亲云集于此,祭祀中华文明道德始祖叔牙公,反映出中华儿女的忠孝文化传承正在蓬勃弘扬。树蔓千枝始其根,水流万派起自源。天地万物都仰之于起始根基,人是万物之灵,追根溯源、尊先敬祖,这既是人之天性,也是最起码的忠孝之道,更是我们鲍氏宗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祭祀中华列祖列宗是海内外华人同根共祖的共同愿望,是表达凝聚力、向心力的最佳形式。对叔牙公孔子评价为: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这里我想用这句话,再一次表达我们的哀思!人存善意必有善报,心存感恩必有庇佑。先祖叔牙公的神灵在冥冥中佑护着我们,保佑我们鲍氏裔孙家兴族旺一代更比一代强!最后祝各位宗亲、各位来宾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有成!
刘院长, 各位先生, 各位同学:
今天我到这里来讲杜威先生的哲学, 我感到有点班门弄斧。在师范学院里当然有许多研究教育学说和教育哲学的专家, 也有这些必修和选修的课程, 想来诸位对于杜威先生的哲学一定研究过。
我在国外收到钱校长和刘院长的电报, 他们邀请我到台大和师院来作一种学术性的演讲, 我以为他们还会写信来, 给我一点详细的指示。后来一直没有信来;我看时候到了, 就打了一个电报, 提出两个题目;在师院的题目是“杜威哲学”。
杜威先生是我的老师。我们39年来, 不但是师生的关系, 而且还是很好的朋友。他在60岁的时候在北京讲学;那个时候我在北京大学, 我替他做翻译。以后他到太原、天津、济南各地去讲学, 我也替他做翻译。我们又继续几十年的朋友关系。他在北京过60岁生日的时候, 我参加了;他过70岁生日的时候, 我没有参加, 因为他在国外, 我在国内。到了1939年, 他80岁的时候, 我在美国做外交官, 参加了他的生日庆祝;1949年, 他90岁的时候, 我在纽约也参加了他的生日庆祝。他今年夏天刚过去, 算起来活了92岁多。
今天我打算讲杜威先生的哲学思想;下一次讲他的哲学思想在技术方面的应用。
约翰·杜威 (John Dewey) 生于公元1859年10月, 死于今年 (1952) 6月。他出生的地方是美国东北部佛蒙特州 (Vermont) 的伯林顿城 (Burlington) 。这个地方是美国最民主的一个小州, 是英国宗教家最早到达的地方, 也是美国保留有最早的民主风气的一个地方。我曾经到这儿参观过, 看到了世界最有名的真正民主制度。这个地方的议会, 不是选举的代议制, 而是全体市民直接参加。每逢市 (村、镇) 议会开会的时候, 市民不论男女老少都踊跃出席;主席把已经宣布了的本市 (村、镇) 的问题提出来以后, 人人都可以参加讨论。这是一种真正的直接民主制度, 使我看了非常感动。杜威先生就是生长在这个真正民主的地方的。
杜威先生最初进本州大学。后来到巴铁摩尔市 (Baltimore) 的约翰霍布金斯大学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研究哲学。这个大学在七八十年前是第一个新式的大学。它以研究院作中心。是以前大学所没有的制度——开美国大学风气之先。杜威先生就是这个大学研究院最早的学生当中的一个。美国有名的总统威尔逊也是从这个大学出身的。
杜威先生毕生从事教育, 真正做到了孔子“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的榜样。他在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完成了学业以后, 便在密歇根大学 (University of M ic h ig a n) 和明尼苏达大学 (U n ive r sit y o f M i n n e s o t a) 任教。1894年就任芝加哥大学 (University of Chicago) 哲学系主任。同时, 他和他的头一个夫人合办实验学校, 提倡新的教育;这是美国新教育的创始。1904年转任哥伦比亚大学 (Columbia University) 哲学系主任。1919年到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做了几次演讲后, 著了《哲学的改造》一书, 那一年正是中国五四运动的时候, 蒋梦麟先生、陶行知先生和我, 代表江苏省教育会、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的行知学会请他到中国来讲学。他本来预定在中国讲学几个月;后来因为对中国发生了很好的感情, 继续住了两年, 到处作了许多次的演讲。后来又到苏俄、土耳其、墨西哥等地。
1919年 (民国8年) , 杜威先生到中国来讲学, 我们几个他的学生, 在他开讲以前, 举行了几次公开的讲演, 把他的思想做一些通俗的介绍。我的讲演有一部分收进了《胡适文存》。像《实验主义》和《最近五十年的世界哲学》两篇文章里, 都提到杜威先生的思想。
杜威先生的教育哲学、教育学说, 被公认为最新的教育理论, 不但影响了全美国的学校, 由幼稚园、小学、中学, 到大学, 也影响了革命初期的俄国。苏俄那时的教育制度, 便是依杜威先生的理论制定的, 后来革命的倾向改变, 整个教育制度也就改变了。中国教育界自1919年到现在, 也深受他的教育思想的影响。
以上只说杜威先生在教育方面的影响。其实, 他的影响并不限于教育方面。这次我所要讲的杜威先生的哲学, 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讲他的哲学思想, 一部分讲他的哲学思想几方面的应用。
杜威先生的思想, 一般人叫它实验主义 (Pragmatism) , 日本翻作实际主义;我们在民国8年做通俗介绍的时候, 翻作实验主义。在讲杜威先生的思想之先, 不能不说几句关于实验主义的话。
实验主义到现在已经有80年的历史, 共有三位大师:第一个大师是皮尔士 (C.S.P e i r c e, 1839—1941年) , ……第二位大师詹姆士 (Willia m James, 1842—1910年) ……
第三位大师就是杜威先生。他是实验主义运动中第三个领袖, 年纪比前两位轻一点, 寿命又特别长, 活到90多岁, 所以他的影响最大。他运用的方法也比较谨严, 所以他的影响也比较健全。要讲杜威先生的思想, 应该先讲一点他的思想的背景。这是很重要的。
第一, 就是方才所讲的, 他生长的区域是一个真正民主的社会:没有阶级, 绝对自由, 不是间接的代理民主, 而是直接实行民权的真正民主社会。所以他从小就有民主的习惯。最能代表他思想的著述, 有《学校与社会》和《民主与教育》二书。后一本书在中国有译本。
第二, 两三百年来的科学方法——皮尔士大师所提倡的科学方法, 就是应用到自然科学方面的, 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等这一类实验科学的方法。
第三, 19世纪后半叶产生“生物演化论”, 也就是所谓“生物进化论”, 中国严复先生译为“天演论”。在杜威先生出生的那一年 (1859) , 就是达尔文名著《物种由来》出版的那一年。这本书出版后轰动全世界的生物学界。当时就引起了宗教家和哲学家的反对。后来 (1871) 达尔文又出版了一本《人类的由来》。这本书里面就不客气地继续《物种由来》而说人类是由下等动物, 经过几十万年的进化演变, 由和猴子相似的动物变成人猿, 由人猿再演进成为人的。达尔文花了30年的苦工, 才敢提出这个研究的结果。所有物类的演变, 开始都是很微细的, 而后逐渐变异。在某种环境之下, 旧的生物感觉到不适于这一个环境, 或者过热, 或者过冷, 或者过于潮湿, 或者过于干燥, 而其中有一部分偶然起了小小的变化, 并且这种变化比较更能适合于环境一点, 这一部分就继续生存下来。其余没有变化的慢慢就淘汰了, 灭亡了。于是这一部分的微细变化, 就更加的向适于生存在某种环境中的那种特性格外发展。因为坏的已经死光了, 结果, 存在的慢慢就成了新的物类。所以《物种由来》的根本说法, 就是说物类都是由于很微的变异因为适于生存而不被淘汰而来的。这就是所谓“自然选择”或“物竞天择”。所谓进步, 所谓演化, 并不是整个笼统忽然而来的;是由一点、一滴、一尺、一寸、一分的很微细的变迁来的。并不是猴子一类的动物一跳就变成人猿;人猿再一跳便变成了人的。例如人的两手, 由于我们的老祖宗偶然用后面两条腿站起来, 久而久之的结果, 成了习惯, 慢慢的前面两条腿变成手了。在比较解剖上可看出:人类的手, 鸟类的翅膀与许多动物的前肢, 都是由于这种变异而来。但是这种变异都是经过了几十万年的过程, 由一点一滴的聚积而成的。
…………
总之, 杜威先生的哲学思想, 就是由这三个背景产生出来的, 而最要紧的是他注重科学方法, 也就是继承皮尔士、詹姆士实验主义的传统, 以科学实验室的方法做基础来讲真理问题、哲学问题、知识问题、道德问题以及教育问题。所以第二个背景是很重要的。他不满意詹姆士的那种广泛的引用实验主义的方法, 所以他不大喜欢这个名词, 把实验主义改名“试验主义” (Experimentalism) 。因为实验主义未免太注重效果;像方才我讲的那个传教士的说法, 拿宗教的效果来标榜或滥用。所以与其叫实验主义, 不如叫试验主义。后来他又说:一切的思想、知识、经验, 都是生活的工具, 生活的基础。每一个人所有过去的经验和现在的经验, 都是为帮助将来生活的工具。天地间一切真理、一切学术、一切教育, 以及什么圣人贤人的话, 天经地义的金科玉律, 都不过是工具。这都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 帮助我们提一个暗示、一个假设的工具, 所以便有人说杜威是工具主义 (Instrumentalism) 的一派。
方才我说, 两三百年来, 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地质学家们给我们建立了一个可用的科学方法。杜威先生这样想:我们为什么不拿这个方法来普遍的应用, 而只限制在物理、化学、生物、地质方面?为什么不应用到改善精神方面?杜威先生以为这一种科学方法, 在实验室内应用了两三百年, 并没有流弊, 的确是一种可以建立起的最好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自己本身批评自己与纠正自己错误的作用。在试验以前, 一切先要有假定。比如假定有甲、乙、丙三个条件, 在这三个条件具备的时候, 就产生丁、戊、己的结果;那么, 我们就把甲、乙、丙三个条件设备起来, 看是不是产生丁、戊、己。如果产生, 就是对了;如果不产生, 就是错了。这个方法是:自己批评自己, 自己纠正自己的错误;随时修正;随时发明。所以科学方法根本的观念, 不单是求知识, 还可以处处发明和发现错误。发现错误与发明正确是同样重要的, 是同样可以增加知识。求知与发明, 和发现错误联合一贯, 再看效果, 就是实验的方法——科学的方法。这一种方法为什么两三百年来, 不应用到所有精神的领域, 所有道德、教育、政治、社会方面去呢?最重要的尤其是宗教、道德方面, 为什么不应用呢?
要说明这个历史, 就要回到方才所说的三个思想背景。杜威先生说:现在的民主社会, 是没有阶级;而古代的社会是分阶级的。所以古代有劳心者, 有劳力者;有统治者, 有被统治者;有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古代社会分有阶层:因职业上、生活上的各种关系而分了阶层。因此, 在新的科学出来以后, 许多人都认为这是危险的;认为如果这种思想推行广了, 就要影响并且动摇社会的基本思想了;认为古久传下来的宗教、伦理、道德的思想都要动摇了;所以由于社会有阶层的关系, 就使思想也分了区域。新的科学是没有方法驳倒的;新的化学、物理等知识一天天的加多, 就得想出一个调和的办法, 才可以使科学方法不影响到宗教、道德方面。这个就是分区而治。这是杜威从历史上看出来的。你们的新思想只能限于某一区域, 不要到精神的领域来;不然, 就要受统治者的制裁。结果大家为了避免统治者的干涉或宗教的审判, 怕在火上被烧死, 于是就愿意, 只要你们让我们研究物理、化学, 我们就不来麻烦道德和宗教。道德、宗教方面也就表示只要你们不来麻烦道德、宗教, 我们也就允许你们研究自然科学。你们研究的是物, 我们研究的是心;我们分区而治, 各不侵犯。所以在这个社会有阶层的情形下, 思想在不知不觉中就分成了唯心和唯物两派。我们是物质的, 你们是精神的;你们是形而上的, 我们是形而下的;大家分区而治。
可是现在我们不同了。杜威先生说:现在到了民治时代;民主制度下是没有阶级的, 没有阶层的。我们应该打破从前反映社会阶层的分区而治和各不侵犯的观念。要进到“下学而上达”的地步, 要打破精神与物质的区划, 打破心与物的分别。所以杜威根本的哲学, 就是要反映无阶级的民主思想, 没有心与物的区分, 没有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区分, 方法只有一个;没有界限没有阶层。
30多年前, 杜威在日本讲学时, 讲“哲学的改造”, 说改造那是客气;实际上他要革命, 要推翻两三百年来唯心唯物的划分。他说:古代思想的最大错误, 就是没有懂得所谓“经验” (Experience) 。从前的学者, 把经验分成主观的和客观的。但真正讲起来, 什么叫做经验呢?杜威先生曾经说:“经验就是生活。”生活是什么呢?“生活就是应付环境。”人生在这个物质的客观环境里面, 就要对付这一个环境。对付它, 就是我对物、物对我。这种对付环境的生活, 就是经验。应付环境, 不是敷衍, 而是要天天接触环境来得到新的知识。应付环境就是时时刻刻, 在增加新知识和新经验, 新技能和新思想。人在这环境之中, 时时刻刻免不了有困难发生。因为要解决这种困难, 就引起了思想的捉摸与觉悟。因为思想的作用, 就逼得你不仅是无意识的应付环境, 而且应付环境的方法, 其内容更加强更丰富了。新的知识与新的经验加上思考力的结果, 应付环境觉得更满意了, 格外成功了。所以经验是时时刻刻在增加应付将来新环境的力量。这就是与方才所说生物的进化一样, 也是由一点一滴而来的。我们在那一点钟一分钟之中, 今天这一部分人, 应付这一个环境, 需要某种的应付方法, 还要有怎样的改善方法:这决不是笼统一下子可以得到的。人的知识、经验和生活, 与生物的进化一样, 是从一点一滴的解决问题, 解决环境的困难而成的。我们看小姐们颈项上挂的珍珠是怎样来的呢?海里的老蚌, 在张开蚌壳的时候, 有沙粒跑了进去;因为它没有手, 不能把沙粒拿掉, 又感觉到剧痛, 于是它就本能的应付环境, 从自己身上分泌出一种汁液来包围, 这粒沙慢慢的裹大了, 久而久之, 就成为一粒珍珠。这是老蚌本能的应付环境:没有知识, 没有思想, 很老实的不断的在应付环境, 逐渐的分泌汁液, 将沙粒包围, 结果就成为珍珠。人类是所谓“万物之灵”, 当然与蚌不同。在他遭遇到困难的时候, 能够用思想, 能够用过去的经验;祖宗积下来的, 和学校、社会以及书本中得到的经验、知识、学问, 都可以活用, 都可以拿来应付环境。所以, 杜威先生说:“教育是要人用知识、用思想的方法, 用最好最稳当的方法来思想, 来帮助经验, 来控制和改善经验, 使将来的经验比现在的经验更满意、更能够应付环境。”比起老蚌糊涂无知的、本能的应付环境, 解决困难, 我们人类是好得多了。因为我们有前人留下来的知识经验, 学校给我们的知识经验, 和三百多年来的科学家们给我们方法, 帮助我们实验应付环境。我们所得到的结果, 虽然没有像珍珠那样漂亮好看, 但是照杜威先生的意思, 这结果却是真的知识, 却是活的经验, 一点一滴都是珍珠。人的整个经验, 一点一滴都是真理, 都是宝贝。那宝贝是看不见的;但是在脑子里, 在心灵里, 一天一天的积累, 就愈来愈灵活了。这个经验, 就是教育。这种教育哲学, 就是杜威先生的基本思想。
第二讲
上次我讲演的时候, 讲了一点杜威先生的根本哲学。他写的书很多, 有好几十种, 重要的也在十种以上, 所以不容易一下子抓住一个扼要的地方。但是我上次曾经提出了他的三点背景。大家研究他的思想, 就要从这三个假定的背景着手。第一, 他是生长在美国北部佛蒙特州的柏林顿城。那个地方是一个没有阶级, 真正民主的社会, 所以他的一切著作, 差不多是很自然充满着民主的气息的;第二, 三百年来的科学方法, 尤其是科学实验室的方法, 也是他当然的背景;第三, 19世纪中叶以后, 生物演化的思想, 注重在一点一滴的演变, 一点一滴的进步;而生物之所以演变, 是由于应付环境;因为随着环境的需要, 不能不改变。改变不是一下子天翻地覆的改变;往往起于很细小的改变, 而后一点一滴的聚集多了, 就有了适应环境的能力。能够适应环境的就能生存;不能适应环境的就毁灭了、淘汰了。这个观念在杜威先生思想里面也是很重要的。
看这三种背景, 我们作他的学生的和研究他的学术的, 觉得他的基本观念, 可说是他的经验论。
在十多年前, 有一次我去看他。那时他的一部新书叫做《经验与自然》的刚出版没多久。他很高兴地对我说:“现在有许多人说它新;30年后就成了老东西了。因为大家都接受了这理论, 就不觉得新奇了。”当时他对于自己的新书也不免得意。他那个“在现在是新的, 30年后大家就不觉得新奇了”的意思, 至少我们作过他的学生的人觉得是很对的。
这几十年来, 他所谓“经验”, 就是我在上次讲演的后半段所讲的“经验论”, 在他的方法论上和应用在教育上, 确实是很基本的。综合起来说, 经验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应付四周围的环境。对付环境, 适应环境, 控制环境, 改造环境;这就是生活, 这就是经验。这并不是18世纪到19世纪一些哲学家所谈的经验主义。从英国开始的所谓经验主义的哲学家, 在那时也是受了二百年来自然科学的影响, 所以他们反抗旧的哲学, 提出一种经验论 (Empiricism) 。经验主义的说法, 就是说一切人的知识都起于经验。而经验是什么呢?英国一派的经验论哲学家说, 经验就是感觉, 就是一个一个零碎的感觉。感觉影响直接的经验。这种说法太琐碎了。大陆上理性主义派 (Rationalism) 的哲学家, 可以德国的莱布尼茨 (L eib niz) 为代表。他说:前一句话“一切知识起于经验”是对的;但是我要加半句话, “除了理智本身”。我承认一切知识起于经验。这句话怎样讲呢?就是零碎的经验感觉, 还需要一个超经验的理智来统制它, 来归纳它, 使这些零碎感觉成为一个系统, 起综合的作用。大陆上理性主义者要和经验主义对抗, 在零碎的感觉之外, 还得有一个理性或者理智。发扬这一派的就是德国的康德哲学。他承认经验, 但是还要一个理性, 纯粹理性作用的范畴。理性里面有很多范畴;某种时间是个范畴, 某种空间又是一个范畴。让这种理性范畴整理它, 归纳它, 管理它。这许多范畴就像桌子的许多抽屉一样;这样东西放到这个抽屉, 那样东西放到那个抽屉, 然后才可以真正了解它。这种心与物的观念, 照杜威先生的看法, 都是因为时代的关系。杜威先生说:新的科学不是一天起来的, 是在过去三百年中一步一步起来的;第一步是17世纪, 是新的天文学, 新的数学;第二步是18世纪, 是物理学、化学的时代;到了第三个一百年——19世纪, 才兴起来了生物的科学, 包括地质学。杜威先生说, 前一个时期的思想, 把心和物分开, 把琐碎的感觉和综合的理智分开了, 都是由于各个时代的科学的关系。18世纪时期也还没有到19世纪后期生物学的时代;到了19世纪实验科学时代, 可以说使我们对于经验很了解, 对于一切生物活动的状态也了解了,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新的经验看法;就是生物的经验, 尤其是高等动物的人类的经验, 是不分阶级的, 只是程度稍有不同。达尔文的书叫做《物种由来》, 就是说并不是上帝忽然在一天的工夫把各种生物都造好了。各种生物都是有来源的。怎么来的呢?是一步一步演变来的。这个观念是新的。我们现在经过了三百年的实验科学, 尤其是经过百多年的生物科学, 我们应该了解当前我们人的大问题, 是怎样对付外面环境的变迁, 才可以使这些变迁朝着对于我们将来的活动有益的方向去。一切生物动物, 都是这样的, 都是要适应环境。但是人要不同一点。人类的活动, 全靠我们有知识、有思想;能够用知识和思想来管理环境, 控制环境, 改变环境, 改造环境。什么叫“改造”?改造就是要使有害的势力, 变成无害的势力;使无害的势力变成有利的势力。这种不断的生活就是经验。从物类到人类都是一样。不过人的思想智慧高, 改造环境、应付环境的能力也就大些。这种观念, 我们认为是杜威先生哲学的基本观念。他根据科学的实验方法, 尤其是根据近百多年的生物学的进步:由生物学进到生理学, 由生理学进到心理学, 从实验的心理学到儿童心理学、动物心理学、变态心理学 (这些学科, 当然难有一个严格的次序的) :这都是使我们了解人类生活是怎样的。我们无论从哪一方面看, 都可以看出经验就是生活, 生活就是适应环境。到了人类在这种适应环境的生活里面, 人类的知识思想, 都是很重要的, 都变成很重要的工具。所以人同物类不同。人类能够充分的用这种自觉的思想作用, 来指挥生活;能够运用人的这种能力, 运用一切过去的经验, 过去所得到的知识, 来利用环境——征服它, 统制它, 支配它:使生活的内容格外丰富, 使生活的境界格外壮大, 使生活的能力格外自由发展, 使生活的意味格外提高。这种思想经验作用, 到了为人类运用时, 杜威先生叫做“创造的智慧”。这种智慧, 只有人才会有。而生活经验并不是琐碎的感觉, 并不是感觉之外另有一个理智 (或者叫做智力) 来指挥的。主宰的乃是人的脑筋, ——人的身体的一部分, 人本来有的官能, 就是我们的神经系统, 神经中枢, 也就是脑子。这个神经中枢指挥的神经的作用, 能够因为应付环境, 而不断的努力, 不断的改造, 不断的进步, 使创造的智慧加多。到了那个时候, 就能够随时随地改造环境, 应付环境。这时候, 人的脑袋就够得上叫做“创造的智慧”。
杜威先生的基本观念, 具体地说, 是把经验用于哲学的各方面。他有很多著作。最重要而销路最广的, 是《我们怎样思想》。在美国学校里, 无论是中等学校或是大学, 都拿这本书作教科书。在教育方法上、论理学和知识论上最有影响的, 就是这本书。杜威先生说, “经验就是生活”。人的经验, 就是充分运用思想的能力来应付环境, 改造环境, 使将来应付环境更好, 更容易, 更适当, 更满意。所以杜威先生把基本观念用在思想上。当然, 思想有简单的思想, 复杂的思想, 胡思乱想的思想, 没有条理的思想, 有条有理的思想。杜威先生以为有条理的思想的发生, 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步骤。这是他的一个很大的贡献;我现在简单的叙述一下。
第一步:思想的来源, 或者说, 思想的起点。思想不是悬空的。胡思乱想, 不算思想。凡是真正有条理的思想, 一定是有来源, 有背景, 有一个起点的。这个起点是什么呢?思想都起源于困难的问题。人生的动作碰了壁, 碰了钉子, 碰到一个困难的环境, 行动发生了障碍, 要想打破这个困难, 因而才有思想。譬如呼吸:大家都要呼吸的, 差不多是一个自动的动作, 用不着思想的作用。但是有许多动作是没有那么自然自动, 没有像呼吸、睡觉那么容易。真正的思想, 是动作碰了壁才发生。比方我要找我的朋友张先生, 我一个人走到三岔路口, 不知是去第一条路、还是第二条路或者第三条路。这时候才想起:我是来过的么?找找看有什么记号使我可以找到路;或者路旁有一家戏园子, 有一块广告牌, 是绿色的或者是红色的:这时候才用思考。如果一直走去, 就用不着思考了。杜威先生说:“凡是一个思想都起于一个三岔路口的境界;凡是一个思想都起于一个大的疑问号。”从前讲逻辑和知识论的, 都比较容易错误, 就是因为没有想到很简单的“一个思想起于三岔路口”这一句话。
第二步:认清困难障碍在哪一点;把困难加以分析, 知道困难究竟在哪一点。我平常的活动为什么发生障碍?吃饭忽然吃不下, 睡觉睡不着, 或者头痛发烧:究竟困难在哪一点?障碍是什么性质?有时候事情很简单:第一步和第二步就连在一块。不过复杂的问题, 就要分为两步, 如果第二步弄不清楚, 下面的方法步骤就错了。普通问题要在三岔路口去找一条路走比较简单;但是有许多科学问题, 如医学、物理学、化学的问题, 都很复杂。在这些问题里, 我们要小心的做这个第二步工作。
第三步叫做提示, 或者称为暗示。凡遇到了三岔路口的问题, 有大困难的时候, 第三步就不是自动而是被动。你过去的知识、学问、经验, 到今天都发生作用了!你的脑子里这边一个假设, 那边一个假设。这些提示的东西哪里来的呢?都是不自觉的涌上来的。所以第三步往往是不自觉的。假如你没有学问知识和好的活的经验, 看到三岔路口的问题, 就手足无措, 不知道怎样下手;没有主意, 没有法子。如果你的知识是死的, 学问是从书本上得来的, 经验是贫乏的, 那你还是没有主意, 没有法子, 看不出道理来。所以第三步是很重要的。不过, 有时候有些人经验太多了, 知识太丰富了, 往往东一个意见, 西一个意见, 前一个意见, 后一个意见:就要发生第四步。
第四步就是批评、评判;判断这许多提示、暗示当中, 哪一个意见比较最能解决所碰到的困难问题。记得在我父亲的诗集子里面有一首诗, 讲他在东三省吉林的时候, 奉命办一件公事, 连人带马都在大森林里迷失了路, 三天三夜都没有方法走出来。这个问题就是思想, 因为当前的行动发生了障碍。我父亲在诗里面就说他怎样想法子找路出去:有人爬到树上去看, 只见四周茫茫无边的树木;在地上也找不出路来;也找不出牛马的蹄痕。这两个办法都不行。这时候, 我父亲想到古书上讲过:在山林中迷了路时可以找水;跟着水去找, 必定可以出山的。大家就四下去听;听到有水流的声音, 果然找到了一条水;跟着水走, 居然出险。他诗里面有一句“水必出山无可疑”, 就是指的这回事。爬上树看, 找牛马蹄痕, 想了许多办法都走不出来。那时候知识中有一个知识“找水”。这是在许多提示中决定的一个解决困难的办法。所以这第四步工作, 就是要判断许多提示当中, 哪个最适于解决当前的困难。在许多主意中怎样批评判断哪个主意适用或者不适用呢?这又得回到第一步去:感觉到需要思想, 就是因为有困难问题。再认清楚了困难问题;看困难究竟在什么地方。再从推出来的许多暗示、意见当中, 看看哪一条可以找出结果来。水是可以向山下流的;朝着它走可以得到一条出路:这个结论是不是可以解决当前的困难。拿这个困难作一个标准, 作一个尺度, 来量这些提出来的暗示, 挑一个作假定的姑且的解决方案:这是第四步。不过这还是一个假设, 还没有证实。
第五步是思想的最后一点, 思想的终点, 就是证实。要问提出来的这个假定的解决方案是不是可以解决困难问题?是不是满意?是不是最满意?要证实它!我刚才讲我父亲在吉林的这个“找水”的经验, 就是证实。假如复杂的科学问题, 有时候就需要假定应该有某种结果, 我们要选择许多假定, 使用人造的器械, 人造的条件来试验它。所谓科学的实验, 就是证实某种条件完备的时候, 可以发生某种结果的假定。如某种条件完备而不发生某种结果, 这个假定或理论就错了;要再来第二个, 第三个……的假定, 一直到最后可以得到证实为止。到了最后证实, 这个思想才算解决了问题。结果是假设变成了真理, 悬想变成满意适用的工具。这是思想的最后终点。
杜威先生的这种思想观念, 对他的许多学生, 无论是在教育上、哲学上, 都有了很大的影响。他的哲学特别注重在活的思想, 创造的智慧;特别注重拿知识思想来解决问题。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应付环境, 改造环境。这种思想应用到各方面去, 都可以发生很重要的效果。比方在逻辑 (Logic) 方面:杜威先生在80岁的时候, 出版了一本大著作《逻辑学》, 它的副题目叫做“研求真理的理论” (A Theory of Inquiry) ;他以为逻辑不过是研求真理的方法的一种理论。所以他的逻辑并不像从前的逻辑。从前的逻辑讲演绎法、归纳法、大前提、小前提、求同、求异、求互同互异:所谓形式的逻辑。这种逻辑完全是用在论证 (pro of) 方面, 变成一种论证的形式, 所以杜威先生叫做“论理学”。这是形式的、论理的。比方说:凡人都会死;胡适之是一个人;胡适之当然是会死的。这只不过是一个形式的论证, 不能引导出真理。从19世纪以后, 哲学家注意到逻辑归纳法。杜威先生说:这也不行;思想的方法, 不是形式的方法;人生要时时刻刻应付真的困难, 活的问题, 不能拘于刻板的形式。
思想的五个步骤, 其实包括了归纳法和演绎法。比如我刚才讲的第一步和第二步就是归纳的方法:注重事实, 从事实中找出困难, 发现问题。第三个步骤是很多暗示涌上来, 就好像许多大前提。照这个前提作会产生什么结果?从具体的事实得到一个结论。所以从第三步到第五步都是演绎法:凡是这样作的, 必发生什么结果。试验的时候, 有了A的现状, 当然产生B的结果:凡是A都会产生B, 看看A是不是会产生B!试验就是演绎。第四步就是批评思想提出来的假设;第五步就来证实它。在生活的活动上证实或是实验室的证实方法都是演绎法。比方我父亲的诗“水必出山无可疑”:现在找到水看看是不是可以出山。这就是演绎法。所以人的思想是活的。在解决困难的时候, 随时演绎, 随时归纳;归纳之后有演绎, 演绎之后有归纳。
杜威先生的逻辑, 注重在思想的起点。思想必须以困难为起点;时时刻刻, 思想都不能离开困难。这样思想才有效果。英国穆勒 (J.S.Mill) 的逻辑学注重归纳。其实讲到真正的科学思想在作用活动的时候, 并不是那种形式的归纳法所能应付。所有的归纳、演绎、三段论法, 求同求异的方法, 都不过是要证明某种思想是否错误, 错误的时候可以用某种方法来矫正。所以杜威先生的逻辑也可以叫做实验的逻辑, 工具的逻辑, 历史的逻辑。“历史的逻辑”这个名词太不好解释;我也叫它做祖孙的逻辑。这种逻辑先注重来源;有来源, 有出路, 有归宿;根据人生, 应付环境, 改造环境, 创造智慧。这种思想的方法, 也可以说是一切科学的实验。真正科学实验室的方法, 不完全是归纳, 也不完全是演绎, 而是时时刻刻有归纳、时时刻刻有演绎的。把形式去掉来解决问题;拿发生困难作来源, 拿解决问题作归宿:这是新的逻辑。
最后, 我感觉到胆怯, 把杜威先生的哲学应用到知识论和教育学上。今天在座的有好几位都是教育专家;我实在不敢班门弄斧。所以只好简单的讲讲。他这种思想应用在知识论和教育学上, 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从前的知识论者, 往往分作内面的心和外面的物。所谓感觉和综合的理智, 这是知识论里面很重要的部门。当时社会上分阶级:有劳心, 有劳力;有君子, 有小人;有资产阶级, 有无产阶级;有统治者, 有被统治者;有一种人看到没有法子参加许多社会的事, 许多事都不在他们手里, 就取悲观、旁观或乐天的态度。从前社会上这种分阶层的情形, 就影响到哲学思想上。杜威先生以为, 这都是历史的关系。因为那时科学发达还没有影响到整个哲学, 哲学家还不能接受实验室的方法来改造他们的思想。杜威先生这一派, 则整个接受三百年来的科学方法, 尤其是近百年来生物科学的方法。所以他们的知识论是说:生物学和新的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实验心理学都指示我们, 思想并不是有一个叫做理智 (或者是心) 的特殊官能;一切心理的作用, 都是脑子。脑子就是如吴稚晖先生所说的“十万八千根神经”的中心。 (我们当然不能把这当做一个准确的数目字!) 神经系统使我们的心和身通力合作。这是新的心理学的贡献。外来的刺激, 都是受神经系统的支配统制。外面碰到刺激的时候, 它立刻发生反应发布命令来应付。这不但高等的动物这样, 连最下等的动物也是这样。神经系统不但是主持应付环境的作用, 还能够使前一次的经验在后一次的适应环境上发生重要的影响。前面成功了, 后面的格外成功, 格外满意。前一次的经验, 影响后一次的活动;时时刻刻是新的。心就是身体里面的神经中枢。每次的生活经验能够把旧的经验改组一遍, 作为后来活动的准备, 使后来的活动比前次更满意。比如雕刻家每一刀下去都是活动;如果能够用心的话, 后一刀自然比前一刀的雕刻要见进步。写字、绘画、作工, 无论什么事, 可以说都是这样。一笔有一笔的进步, 一分有一分的进步, 一寸有一寸的进步。有思想的生活, 都是改善环境, 改善我们自己作为后来更满意应付环境的准备。这就是步步思想, 步步是知, 步步是行。知是从行里得来, 知就在行的里面;行也是从知里得来, 行就是知的本身。知分不开行, 行也分不开知。
这就是“知行合一”。生物学告诉我们, 就是低等动物也有这种本能。拿老鼠来说罢:无论怎么难找的门, 第一次找不到的时候, 第二次再找;不断的试验, 经验就可以叫它找到门。老鼠如此, 狗和猫也如此。概括的说, 下等的动物和人, 对于应付环境的作用是一样的, 目标是一致的, 其中只有程度的高低。
从前的人说知识是超于经验在经验之外的, 是一个“超然物外”的旁观者。杜威先生说:知识是智力, 智力是一种参加战斗的工具, 是一种作战的活动, 不是一个超然物外的旁观者。从前讲知识论的人, 往往离开了科学实验室, 所以没有结果。如果他们用新的科学方法, 就知道所谓知识论必须具有两个条件:
第一, 教人怎样求得知识, 教人怎样得到知识。我们知道, 要求得真正知识, 只有科学实验室的方法才有效果。这是第一点;还不够, 还有第二点。
第二, 教人如何证实所得的知识是否真知识。凡是真正的知识论, 必须要教人家怎样证实哪种知识是真的, 哪种知识是假的。如果单教人求知识, 而不教人家证实真假, 那是不够的。
所以真正的知识论, 必须根据新的科学方法, 教人求知识, 并证实知识的真假及其价值。
把知识论应用到教育上, 就是杜威先生的教育学说。讲到教育学, 我完全是外行。真正讲起来, 我没有学过教育学。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和哥伦比亚大学的教育学院, 当中只隔了一条120号街。我们在研究院中的学生常彼此笑谈说:“他们在那边, 我们在这边!”我差不多没有过过这条120号街;所以对于教育学我完全是外行。不过现在并不是谈我的学问, 而是替我的老师讲话。说错的地方, 请各专家指教。
杜威先生的知识论用于教育哲学上, 有所谓“教育就是生活, 并不是生活的预备”, “教育是人生的经验的继续改造”。刚才我讲到知识论时, 说人与物一样, 他的应付环境就是生活;随时应付环境, 改造环境, 一点一滴继续不断的改造;经验本身也改造。这就是说, 教育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当前的生活就是学校, 就是教材。所以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历程是一件事, 不是两件事。人的生活是经验, 是继续不断的重新组织经验。刚才我讲的, 写字时后一笔就是改善前一笔;雕刻时也有后一刀改善前一刀:这就是教育。所以生活是不断的, 教育也是不断的。每种继续不断的经验, 都是教育的功用。民主国家 (杜威先生最相信民主主义) 的教育, 最低限度必须要做到两件事:
第一, 用活的生活经验作教材, 养成一个创造的智慧, 以应付困难, 解决困难, 满意的解决困难, 更满意的解决困难。教育应该使每个人都有一点创造的智慧。《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曾有了观音菩萨给他的三根救命的毫毛。创造的智慧, 就是要每个人都有这三根救命的毫毛。
第二, 就是要养成共同生活的合作习惯 (C ooperation in activity) 。杜威先生以为要做到这点, 书本上的文字教育、记诵、教条, 是不够的;只有把“生活就是教育, 生活就是经验”这个原则拿到学校里去, 才可以做得到。即使不能完全做到, 至少也可以朝这个方向走。
关于教育方面, 在师范学院里我不敢多讲。总括起来说, 我用的名词好像很新, 其实在60多年前, 詹姆士就说过, “实验主义不过是几种老法子的一个新名字”。这种思想所以能够站得住, 能够觉得有根据, 就是因为它并不完全是新的, 还是根据人生的经验, 合乎人生的经验。皮尔士、詹姆士和杜威先生的许多思想, 并不完全是新的;他们有许多思想古代哲人也曾有过。
…………
龙飞虎将军1915年出生于江西省永新县,1928年参加红军,1929年入党,是一位老红军、老八路、新四军老战士,曾经跟随毛主席、周总理转战南北,身经百战,历尽艰险,先后参加了一至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见证了西安事变、重庆谈判、延安保卫战等重大历史事件,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致电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向该会纪念龙飞虎将军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江西召开表示祝贺,向龙飞虎将军表示深深的敬意和缅怀,向龙飞虎将军的亲属表示亲切的慰問。电文说,纪念龙飞虎将军百年诞辰,我们要学习他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和坚贞不屈的道德情操,不断发扬红军、八路军、新四军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持续推进新四军研究和宣传深入开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红色文化广场隆重集会,纪念敬爱的毛泽东同志诞辰118周年,深切缅怀他为党、人民、国家和人民军队建立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进一步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漫长征程中,以旁人难以比肩的远见卓识,运筹帷幄,高瞻明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为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为中国社会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惨屈辱命运开辟了道路。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也改写了历史,像他这样集大革命家、大军事家、大理论家、大战略家、国际政治家以及诗人和书法家于一身的历史巨匠和集大成者,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历史上也是殊为罕见的。毛泽东的人格魅力、超群智慧和深邃思想,直到今天仍然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着巨大影响。
毛泽东同志出生于19世纪末年。当时的中国,遭受着列强欺凌、封建统治的双重压迫,民不聊生,国运衰微。青少年时代,他就立志救国。写出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豪迈诗句,以此来彰显他救国救民的殷切希望。在湖南第一师范、在长沙,他都积极的组织进步青年组成了新民学会,并以此宣传先进的思想理念,奔走相告,唤醒当时沉睡中的中国人民。经历了五四运动的洗礼,他又成立了湖南学生联合会,领导湖南学生进行反帝爱国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为我们党创建人民军队、创建革命统一战线、创建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建立了不朽功勋。在大革命中,他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领导发动秋收起义并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的六大以后,他作为实际主持党中央工作的领导人,在极端险恶的条件下机智勇敢地保卫党的中央机关,保护党的大批领导骨干,发展党在白区的秘密工作,支持工农武装割据。他积极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明确提出“乡村中心”的思想,为推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他同朱德同志等一起成功指挥了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但在全国局势一片大好的的情形下,1934年,由于王明、博古等人的“左”倾盲动路线在党内占了统治地位,在蒋介石全力进行的第五次残酷“围剿”中,红军的反“围剿”遭遇了重大失利,不得不展开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革命的挫折也引起了红军上下的反思,1935年1月,红军在贵州遵义举行会议,毛泽东同志据理力争,系统批判了“左”倾军事路线,全面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会议结束后。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在党和军队处于生存亡的危急关头,毛泽东重新掌起了革命之舵,这是毛泽东人生旅途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中国革命的一个历史性的转折,它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制胜,终于一步步转危为安,并到陕北建立起了延安革命根据地。这也正如毛泽东同志在七律长征中写的那样,“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中国的革命伴随毛泽东同志一道喜开颜笑。
抗日战争开始后,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努力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了许多大块的抗日根据地。并且还发表了《论持久战》等重要著作,绘出抗日战争战略由防御到相持、最后到反攻的三个阶段的蓝图。1942年,领导全党开展整风运动,使全党进一步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方向,为夺取抗日战争和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1943年,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度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1945年,主持召开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大会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战略部署。毛泽东思想在这次大会上被确定为中共的指导思想。
抗日战争胜利后,针对蒋介石企图消灭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的现实,他提出“针锋相对”的斗争方针。1945年8月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表明中国共产党争取国内和平的愿望。但在1946年夏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毛泽东同朱德、周恩来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积极防御,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并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军事论断。就这样,在以他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后,推翻了国民党政府。并在1949年3月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作重要报告,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的各项基本政策,号召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同志一直担任着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高领导工作。他日理万机,日以继夜地辛苦操劳,忘我的工作……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理论家。他和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起,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他的光辉将永久的铭刻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历史长河中。
同志们、朋友们!
毛泽东同志的革命生涯,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展、壮大,同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他毫无保留地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在中国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我们缅怀毛泽东同志,就是要永远铭记和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的精神,使之不断发扬光大。
今天我们在红色文化广场上,在毛泽东同志的铜像前隆重集
会,就是要告诉我们每个振兴人永远不要忘记那段历史,永远学会感恩,永远铭记为我们今天美好生活前仆后继、鞠躬尽瘁的仁人志士们,铭记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时在转型跨越时不我待的今天,我们振兴人也要在毛泽东思想的感召下,发扬实事求是,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近年来,振兴人坚持先行先试、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兴企并村、村企互补、多元发展、兴业富民”的城乡统筹发展之路,缔造了“3235”城乡统筹发展新模式,现在新区党委又结合发展实际,适时的提出来“三争三新”的发展新思路,因此新的发展需要我们振兴人新的认识,新的胆识、新的魄力。需要我们秉承毛泽东同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气势,继承他“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所以今天我望在毛泽东诞辰纪念之日也期望我们振兴人开拓进取,再续辉煌,再谱新篇章。
最后,我希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振兴新区处于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求真务实、锐意进取,把老一辈革命家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变成现实,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奋斗!
赵长胜
今年是刘光宗教授(1931年-1994年)诞辰80周年。先生是我研究生期间的导师,是我平生最敬重的人之一,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之一。记得我认识刘老师是在我1978年3月,我入大学后的入学教育时,刘老师当时是系副主任,给我们介绍矿山测量专业四年内学习哪些课程,课程之间的关系,也给我们讲解如何学会大学课程,阜新煤矿学院矿山测量专业的特色与优势。后来,刘老师又给我们讲授“广义测量平差”和“天文测量”两门本科课程。学生们非常愿意上刘老师的课。1980年10月份,刘老师又亲自动员我们考研究生,给我们讲考研究生的意义和考试科目。经过这次动员,我决定考刘老师的研究生。1981年9月,我顺利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成为刘光宗教授第一批两个研究生之一。
刘老师过早地离开了我们。想起此事,学生们都痛苦万分。记得1992年4月,我最后一次同刘老师去大同矿务局做项目,我见到老师身体不太好,刘老师说只是胃痛,我说要好好检查检查,劝老师注重休息,项目上就指导学生们做吧。刘老师当时也说,是得注意身体了,以后少做点事。但是事后刘老师仍然忙个不停,总有做不完的工作。就在去世当天还准备出差,火车误点后,还在家备课,准备给研究生上课。刘老师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今天,我们怀着悲痛的心情参加纪念活动,心里总在想,如果刘老师在世,给老师过生日那时那应该是什么心情呢?刘老师虽然离开了我们17年了,但老师的音容笑貌和影响力,还是那么真真切切,仿佛就在眼前。刘老师给学生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先生的治学方法,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育家的精神,乐于助人的长者风度和行政管理经验等等,都是先生留给我们的财富。这些财富使我终身受益。先生为了国家的测绘科技复兴,为了年轻一代的成长,耗尽了自己的光和热。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我不愿用那些常见的冠冕堂皇的字眼去形容,唯有此生此世用心去体会。刘老师的数学基础功底深厚,对测量数据处理理论与算法有独到的思想。但他治学的最大特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提出研究问题,再回到实际。从测量控制网的布设的大量实践中,他认识到测量控制网优化设计的重要性。因此,首批硕士研究生就确定这个项目作为我们两位研究生的课题,其中姚琪同学的论文获得1986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的FIG第18届大会唯一的青年优秀论文奖,我的论文也刊登在我国测绘学科最著名的学术期刊《测绘学
报》1987年第二期上。当时,测量控制网优化设计的研究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刘老师没有用自己的名字发表一篇这方面的论文,他把发表论文的机会都让给了学生。上述两篇论文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课题是刘老师提出来的,论文理论研究思想也是刘老师的,论文的实验数据也是刘老师带着我们通过爬山涉水取得的,甚至老师一字一句的对论文进行了修改,但在论文发表时老师坚决不署名,把名利都让给了学生。
在教学中,刘老师更是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自上世纪60年代,先生就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承揽生产实践项目,例如,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他不顾年事已高,带领青年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在辽阳进行地籍测量。这个项目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他常说,测绘专业的青年教师必须在年轻时多参加生产实践,这样在给学生上课时就不会去背书,才能讲的生动、讲的自然,才不能误人子弟。刘老师做项目非常认真,也可以说有点苛刻。每天他都认真检查数据和图纸,经常拿着放大镜检查图纸。由于工作一丝不苟,致使辽阳地籍测量项目获得国土资源部优质工程和科技进步二等奖。
刘老师作为地质测量系主任,除了教学科研外,还有大量的行政工作、学科建设工作、专业建设工作、实验室建设工作,要调节各种各样的关系。刘老师关心系里的每个教职工,谁该评职称了,谁工作上、学习上需要怎样提高,谁家里有什么困难,刘老师心中都有数。由于刘老师关心大家,大家也都十分拥戴刘老师。刘老师是地质测量系的一面旗帜,是全系教职工的主心骨。刘老师的为人深深地影响着学生,我三十来年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各个方面都以刘老师为榜样,如果说能做出点点成绩,与刘老师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
刘老师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他对中华民族的挚爱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到老;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今天,我从刘老师身上学到的专业知识已经淡忘,研究领域也相去甚远,但先生对国家的热爱和敬业的精神,学生永远不敢也不会忘记,并将受益终生。
先生精神长存!
万里,男,汉族,出生于山东省东平县,193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5月参加工作,师范毕业。万里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共中央12月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万里同志诞辰10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当前,我们党正带领人民走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老一辈革命家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和美好理想正在一步步实现。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
学习万里同志坚定理想、坚守信仰的崇高精神。我们就要保持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以真理武装头脑、指引理想、坚定信仰,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
学习万里同志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开拓精神。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深入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努力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学习万里同志锐意改革、攻坚克难的政治担当。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于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学习万里同志重人民、依靠人民的人民立场。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我们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学习万里同志他严于律己、勤政廉政的优良作风。党的作风正,人民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我们要坚持严字当头,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坚持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凝聚起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力量。
《中国文化报》报道, 为了纪念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诞辰100周年, 由其子季承授权、武汉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纪念季羡林诞辰100周年图文纪念版文集”近日面世。该文集共包括5部作品:《季羡林自传》展现了他的奋斗经历和丰富的内心世界;《病榻杂记》收录了季羡林自2001年住院后在病榻上所撰写的文章, 涉及生死观、思想道德等诸多方面;《季羡林谈人生》是一本探讨生活态度、传递生活智慧的温馨读本;《牛棚杂忆》则详述了他在10年动乱期间的生活、思想及著书的经历, 其豁达与乐观令人动容;《季羡林谈佛》展示了季羡林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内, 对佛教研究的锲而不舍。这5部作品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季羡林人生各个阶段的精彩瞬间, 有评论认为, 这些作品能够帮助我们更加详尽地了解季羡林的生活细节, 感受一代大师的风范。
李建国在座谈会上讲话,他说,程思远同志一生始终保持着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为维护祖国统一、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付出了大量心血。我们纪念程思远同志,就是要学习他胸怀祖国、热爱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学习他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矢志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把老一辈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真诚合作、不断进步的优良传统继承下来发扬光大;学习他坚持原则、追求真理的高尚品德,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求真务实,廉洁奉公,克勤克俭,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工作。
9月26日,广西纪念程思远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首府南宁隆重举行。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政府常务副主席李金早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在座谈会上讲话。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黄道伟主持座谈会。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革广西区委会主委刘新文,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无党派代表人士陈章良,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无党派人士黄日波等出席座谈会并在会上发言。
【纪念诞辰周年致辞】推荐阅读:
纪念张思德 诞辰100周年新闻稿07-21
我心中的毛主席 纪念毛主席诞辰120周年09-25
纪念家父诞辰一百11-02
纪念孙中山诞辰作文10-19
纪念孔子诞辰演讲稿12-08
纪念孙中山诞辰日作文:孙中山先生的信仰11-26
周恩来诞辰120周年稿10-30
孙中山诞辰06-09
孔子诞辰发言稿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