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生猪生产情况

2023-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我县生猪生产情况

我县生猪生产销售情况调查报告

五月份以来,受全国性牲猪市场影响,我县牲猪滞销,价格下滑,生产、销售、消费矛盾加剧。针对这一情况,县物价局对全县牲猪生产、销售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牲猪生产、销售基本情况

牲猪生产是我县农业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县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养殖方面,我县年出栏50头以上的养殖户600家,其中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200家,年出栏1万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3家。目前全县存栏牲猪18.8万头,可出栏牲猪2万头,预计全年可出栏牲猪22.3万头。

屠宰方面,全县共有屠宰场12个,其中半机械化屠宰场8个,简易屠宰场4个,年屠宰1万头牲猪的标准化大型屠宰场1个。全年屠宰能力30万头,实际屠宰量大约5万头。

销售方面,除自宰自食外,县内全年商品猪市场容量大约5万头,其中本地猪约2万头,占40%,外地猪约3万头,占60%。同时双汇、雨润等冷鲜肉年销售大约300万斤,占整个肉类市场30%的份额。

二、当前牲猪生产及销售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养殖收益不高。据调查,黄道山养殖场每年出栏牲猪1000头,实行全价饲料养殖。一头220斤的牲猪,从幼崽到出栏,养殖周期为6个月,幼崽200元,幼崽养殖到30斤饲料、人工费用100元,30—220斤养殖期间,3斤全价饲料长1斤猪,饲料费用(220斤—30斤)×3

斤×1.6元/斤=912元,人工劳务费、管理人员工资150元,自然死亡3%分摊15元,固定资产折旧20元,母猪更新、品种改良10元,利息18元,场地租金13元,水、电费24元,检疫、防疫、诊治费7元,合计养殖成本1469.00元,每斤养殖成本1469.00元÷220斤=6.68元。目前牲猪收购价格每斤6.80元—7.00元,每斤养殖收益0.20元—0.50元,每头养殖收益约50元—120元。

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养殖饲料价格不断上涨;二是养殖劳务费用和管理费用不断增加;三是养殖技术和养殖方法比较落后;四是周期性牲猪市场滞销,价格下滑。

2、经营差价过大。目前牲猪屠宰经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肉类食品公司统一收购、统一屠宰、统一批发到经营户销售;二是由经营户自行收购、定点屠宰,交纳规定税费后自主经营销售。为准确掌握牲猪销售利润,调查组现场各宰杀一头外购猪和一头本地猪进行分析比较。其中,一头河南购入猪毛重250斤,每斤购价6.90元,宰杀后净肉204.5斤,净出肉率为81.8%,心肺、猪肚8.5斤,猪头13斤,大、小肠5斤,肉类食品公司批发给经营者净肉、心肺、猪肚价格每斤10.5元,猪头价格每斤4.5元,大小肠价格每斤3元,批发环节毛利204.5斤×10.5元/斤+8.5斤×10.5元/斤+13斤×4.5元/斤+5斤×3元/斤-250斤×6.90元/斤=585元,除去国税20元,地税10元,屠宰工资25元之外,批发环节纯利530元,平均每斤2.12元。销售环节毛利(204.5斤+8.5斤)×(13元/斤-10.5元/斤)=532.5元,销售工资费用按每斤肉1元计算为213元,除去后纯利319.5元。批发和销售环节共计毛

利1117.5元,纯利849.5元。

另一头本县养殖猪毛重238斤,宰杀后净肉186斤,净出肉率为78.2%。心肺、猪肚7.5斤,猪头12斤,大小肠5.5斤,肉类食品公司批发环节毛利186斤×10.5元/斤+7.5斤×10.5元/斤+12斤×4.5元/斤+5.5斤×3元/斤-238斤×7.10元/斤=412.45元,除去国税20元,地税10元,屠宰工资25元外,纯利357.45元,平均每斤1.5元,销售环节毛利(186斤+7.5斤)×(13元/斤-10.5元/斤)=483.75元,销售工资费用按每斤肉1元计算为193元,除去后纯利290.75元。批发和销售环节毛利896.2元,纯利648.2元。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两点:一是经营环节利润水平明显高于生产环节。二是外县调入牲猪明显比本县养殖的牲猪赚钱。

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全国性牲猪供大于求,收购价格难以上扬;二是外地牲猪规模养殖,饲料价格低,成本相对较低;三是外地牲猪品种优良,出肉率较高;四是少数经营者故意压低收购价格。

由于外地商品猪出肉率高,经过长途运输,运到屠宰场空腹过称价格比本地猪还低0.3—0.5元/斤,而本地猪要到猪场去拉,喂饱过称,价格反而又高,经营外地猪的利润明显高于经营本地猪的利润,这样带来一个新的更大的矛盾,肉品经营人员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更愿意购买外地品种优、价格低的牲猪,进一步加剧我县牲猪销售困难和产销矛盾。

3、市场经营无序。第一,经营方式不规范。国家推行“定点屠宰、

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销售”的牲猪屠宰经营管理模式。而我县的经营方式多种多样,有的乡镇由肉类食品公司统一收购,统一屠宰,统一销售,有的乡镇个体经营户可以收购牲猪,到屠宰场定点屠宰,屠宰场收取税费和屠工费后由经营者自行销售,有的乡镇向屠宰场承包,只下达税费任务,不管收购经营,还有的乡镇向经营者收购白条肉,再批发给个体户销售。第二,购销市场较乱。全县没有形成整体市场,各乡镇肉类食品公司和个体经营户自行其是,无论是收购本县牲猪和调购外地牲猪,还是将本县牲猪外销,各自为政,单独经营,没有形成统一规模,难以适应市场,融入市场,难以积极组织本县牲猪外销。同时,由于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不畅,有的养殖户等售、惜售,造成牲猪压栏。第三,冷鲜肉充斥市场。外埠冷鲜肉如双汇、雨润、中粮、金锣等大中型肉品企业纷纷进驻我县抢占市场,低价销售,其价格每斤平均低1—2元,大型宾馆、酒店、学校、红白喜事用肉都选择冷鲜肉。第四,市场价格不统一。鲜肉销售价格有的乡镇每斤13元,有的乡镇每斤12元,甚至同一乡镇有几种不同的销售价格。

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主管部门缺乏必要的营销管理措施;二是产销之间没有真正建立起统一的,相互信任的机制和模式;三是市场营销引导和整合力度不够;四是准入关口不严。

4、部门服务不优。一是乱收费的现象仍然存在。如母猪保险费国家规定12元/头,而有的乡镇收20元/头,也有的乡镇收25元/头,最高的地方收50元/头。二是疫病防治和屠宰等环节只收费不服务的情况不同程度存在。三是品种改良和技术指导力度不够。牲猪品种更换不及

时,牲猪的商品性、市场竞争性程度不高。四是养殖规划不合理,养殖发展较为盲目。

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主管部门服务意识不强;二是职能部门的管理措施不硬;三是经费供给不足。

三、几点建议

由于我县牲猪生产近两年发展较快,猪源充足,外省外地牲猪收购价格持续下跌,县内牲猪价格不断下滑,保护养殖户和消费者利益,保证市场供求平衡,稳定牲猪生产尤为重要和紧迫。

1、要提高科学养殖技术,狠抓品种改良,努力改进牲猪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2、要进一步理顺经营管理体制,逐步建立产销合同管理模式,本着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目的,合理安排收购价格、销售价格,调整和维护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

3、要优先保证本地牲猪销售,肉类经营者每月在一个特定时间,只准销售本地牲猪,在收购本地牲猪时,禁调外地猪。在此期间畜牧部门严把检疫关,凡外地牲猪一律不准检疫换票,屠宰企业把好“进口”关,凡未经检疫的牲猪一律不准进点屠宰。同时,按优质优价和扶持发展的原则,本地牲猪的收购价格应适当高于外地牲猪价格。

4、加强对冷鲜肉管理。应不定期对冷鲜肉代理商和销售网点进行检查,凡证照不齐,脱离冷链销售,违反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规定的,取消经营资格。对严重违反规定,故意扰乱市场价格的冷鲜肉企业应禁止产品入市,逐步实行市场准入登记手续。从食品安全角度考虑,全县

所有学校、工厂、单位食堂与餐馆酒店用肉必须来自定点屠宰场的热鲜肉,使消费者真正吃上“放心肉”。

5、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联动机制,增强服务意识,共同做好我县牲猪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七日

第2篇:关于我县生猪无害化处理情况的说明

XX县人民政府:

截至目前我县能繁母猪存栏量约为X万头,年生猪出栏量为XX余万头。2013年、2014年全年生猪无害化处理分别为XX头、XX头;2015年一到四月份生猪无害化处理为XX头。近三年我县生猪无害化处理月平均为XX头、XX头、XX头,从近三年数据分析,我县生猪无害化处理数量逐年递增,且增幅较快。

为更好的防止病死猪乱抛乱扔行为,有效控制疫病发生,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公共卫生,我县拟建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对养殖户病死畜禽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

从近期与投资方接洽情况来看,投资方要求我县每月生猪无害化处理量不低于XX头,每头生猪处理费用需XX元,每月需费用XX万元,按照省财政无害化补助政策,我县财政每月需补投资方约XX万元,年补助约XX万元。但目前我县每月生猪无害化处理数量仅为XX余头,如按省财政无害化补助政策,我县财政每月仅需补助投资方约XX万元,年补助约XX万元,还达不到投资方要求。

特此说明

XX县畜牧局

XX年XX月XX日

第3篇:生猪生产情况调查

我县9月份生猪存栏42.4万头,同比增加4.66%,出栏58.6万头,同比减少6.04%,10月份存栏39.91万头,11月份存栏41万头,均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当前出栏67.66万头,相比去年同期有所减少,存栏下滑、出栏加快的现象不明显。

目前影响我县生猪生产的因素:

1、国家宏观政策的扶持。这两年,国家对于畜牧业特别是养猪业投入了较大资金进行扶持,这两年,我县也争取到了标准化生猪养殖场改扩建项目及现代农业生猪生产项目,特别是今年实施的生猪调出大县奖励项目,极大的促进了我县养猪业的发展,养殖户积极性提高,许多新的规模养殖场出现,原有的规模场也积极进行改扩建,标准化进一步提高。

2、饲料原料价格上升使生猪成本线上升。近期,随着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的上升,生猪成本线也随着上升,这样养殖户盈利较少。

3、规模养殖场大量增加,风险意识明显增强。经过200

6、200

7、2008年的洗礼,大量的散养户退出养猪业,是的规模养殖比例增加。同时去年开始超高盈利使得幸存下来的猪场资金实力剧增,更多新的规模养殖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长期从事养猪业,并且经过洗礼后的规模养殖厂风险意识明显增强。

4、农民工返乡增加,散户回归可能性大。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众多企业,目前国内已经出现农民工返乡潮。由于内地农村缺乏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此农民工返乡再就业的问题比较突出。养猪业投资小,而且去年的高猪价让很多养殖户尝到了甜头。据调查,已经有不少反响农民工欲重操旧业,继续从事养猪业。之前散养户的退出,部分市场已经被规模场填补,现在散户若回归,使未来生猪供应过剩的压力再次增加。

规模养殖场情况:

对龙喜城畜业及金生畜业两家大型养殖企业进行了调查,总体来说,其生猪生产呈上升趋势,存栏及出栏均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据其负责人介绍,由于防疫等措施到位,饲养管理比较科学,养殖场受疫病等因素影响较小,特别是龙喜城的仔猪,由于品质优良,价格均在24元/千克以上,远远高于市场价。

年前稳定生猪生产的主要做法:

一是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一方面针对不少养殖户缺乏科学饲养技术和防疫技术,采取多形势、多层次、多渠道的养猪技术培训班,并大力实行“科技入户”活动,切实提高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技术水平。

二是是扩大饲养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努力解决用地、资金等问题,促进养猪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在规模养殖场区大力推广标准化饲养管理,从饲料、兽药等环节入手,严格控制药物、激素等违禁制品的使用,提高产品理化指标,保证产品营养安全。同时大力推动无公害、绿色以及有机畜产品认定工作,争创名牌产品,以品牌效应带动产业发展。

三是是建立信息网络,解决产销脱节。通过协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形势,将分散的饲养场户有机联合起来,形成规模优势,共同闯市场,解决分散饲养难以解决的诸如品质、信息、价格等问题,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加强信息发布和预警分析,指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适度扩大养殖规模,规避市场风险。

第4篇:生猪生产情况趋势调查工作小结

2012年福堪镇统计办公室在县统计局、福堪镇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履行职责开展统计调查工作,开拓创新,积极工作,圆满完成了2012年三月至今的生猪生产趋势调查阶段性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1、自县统计局开始部署工作以来,福堪镇统计办公室按照县局的要求,在我镇张韩平村景顺养殖场,进行生猪调查,该场存栏近2000头,出栏1000----3000头。

2、我们积极参加统计局组织召开的农业统计会议,关于生猪生产趋势调查培训会,会上强调要严格执行国家调查制度,高质量的完成年报、定报调查任务,完成调查任务是我们的立足之基、立生之本、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我们要进一步夯实调查网点的基础工作,规范制度、强化管理、加强统计人员和调查户的思想,业务培训,加大下点入户检查指导工作力度,严格执行报表制度,圆满完成各种报表上报任务。

3、由主管统计的科级干部会同畜牧部门亲自深入养殖场区落实存栏数据,并现场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养殖户每月积极配合乡镇统计人员采集数据,我们保证每月25号亲自到现场采集数据,28号前录入平台,使生猪调查开展的有声有色。

第5篇:安陆市当前生猪生产情况汇报

( 发布时间: 2007-8-17 8:58:54 浏览量:191)

我市是畜牧大市,生猪产业是我市畜牧业中的支柱产业。生猪产业经历2006年上半年生猪市场行情周期性波动和“高热病”的双重影响后,从 2006年下半年开始,牲猪行情一直处于高价位、高效益运行状态(现活猪6.5-7元/斤左右),牲猪生产发展态势良好。截止6月底,全市生猪出栏达22.31万头,同比增长3.43%,存栏达22.89万头,同比增长3.7%,其中母猪达2.15万头,同比增长2%以上,牲猪生产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

一、主要特点

一是规模化养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分散饲养畜禽户数逐步减少,专业养殖、规模养殖比重逐步增加。目前,全市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专业养殖大户达到 636户,出栏生猪100头以上专业大户380多户,同比增长20%,万头以上生猪养殖小区发展到4个,同比增长50% ,专业大户共出栏生猪4.5万头,占全市生猪出栏量的25%以上。

二是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托佩克、金川畜牧、曾凡亚、孙伟昌、神农、瑞康等一批生猪生产、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形成了种苗繁育、养殖、饲料生产、屠宰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

三是生态养殖有了新发展。全市共有近百座水库实行了猪禽渔配套、猪沼渔等立体生态模式养殖,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

四是生猪品质结构不断优化。全市生产群母猪95%已更换成一外一内和两外(长、大)杂交母猪,优质“三元猪”占生猪出栏总量的70%以上。

二、主要做法

(一)抓基地,上规模

一是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在抓好千家万户群体养殖的同时,着力扩张基地规模,以李店、棠棣等10个粮产区为重点,建设优质“三元猪”养殖基地。在316国道、大安线和安京线沿线形成了三条生猪养殖带。二是养殖小区建设步伐加快。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牵头、业主积极参与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建设了一批示范性养殖小区,带动了生猪生产向规模化生产发展。目前,全市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的养殖小区达到20多个。三是出台优惠政策,重点扶持养猪大户。市委、市政府今年高度重视牲猪生产,在全市大力推广实施标准化养猪“正大150模式”的牲猪“211工程”, 即全市利用2—3年时间,建标准化“正大150模式”猪舍200栋,增加牲猪出栏10万头,畜牧业产值增加1亿元。每建1栋,经验收合格,市补帖5000元。有的乡镇也相应给予4000—1000不等的补帖,有力促进了标准化养猪“正大150模式”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市计划兴建标准化养猪“正大150模式”猪舍的业主达54户,建标准化猪舍212栋,现已动工建设的有69栋,已建成的有5栋,预计年底有望达到100-150栋。

(二)抓龙头,促加工

一是大力推广托佩克种猪,提升了我市生猪品种的档次。二是通过招商引资和回归工程,引进大老板参与牲猪产业的发展,建设牲猪产业龙头。建筑老板曾凡亚,投资1500万元,在陈店乡九冲水库建标准化猪舍100栋,年出栏牲猪5万头的标准化养殖小区,首期建设50栋标准猪舍,并配套建设300头标准化母猪舍,7月2日已开工建设,首期工程预计8月底竣工投产。建筑老板孙伟昌,在南城办事处大塘基地,投资500万元,建设万头标准化牲猪养殖小区,计划建标准化养猪猪舍20栋,年出栏牲猪1万头,并配套建设300头标准化母猪舍,首期6栋标准化养猪舍将于7月底竣工投产,后期工程预计年底建成投产。三是积极协助瑞康公司抓好屠宰加工,促进了全市牲猪生产的发展。

(三)抓中介,活流通

市生猪行业协会自2005年成立以来,影响日渐扩大,协会会员由当初的100人左右,发展到现在的487人。协会经常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各个养殖场免费巡回指导,有效保证了养殖户的生产安全。协会依托饲料加工大户赵岩松、李建安,建起了饲料配送中心,以优惠的价格为养殖户配送饲料。协会依托养殖大户刘维军、李清林成立肥猪销售中心和仔猪调济中心,2006年,共销售肥猪10000多头、调剂仔猪8000多头。

(四)抓技术,保质量

一是加快良种推广步伐。以托佩克种猪有限公司为依托,以乡镇供精站为纽带,形成了生猪人工配种网络,生猪品质、市场竞争力和效益明显提升。二是加快新模式、新技术推广。今年重点推广标准化养猪技术,提高养殖效益。棠棣胡寿友2006年4月建成标准化养猪“正大150模式”猪舍一栋,投资4.9万元,06年出栏了2批猪共280头,获利8.4万元,利用这一典型,在全市大力推广,取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三是认真做好牲猪的防疫工作和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出台了无公害质量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全市养猪业逐步实现优质、安全、无公害化。

三、生猪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养殖水平不高,目前仍以千家万户的传统饲养为主,制约了生猪生产效益的提高。

二是服务体系不够健全,防疫队伍力量薄弱,资金、技术、物资储备相对不足等,影响了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是政策支持不够,特别在生猪品改、良种繁育上投入不够,造成母猪饲养量下降,仔猪供应严重不足。

四是在用地、用电、信贷、收费等方面没有宽松的环境。

四、发展生猪生产的几点建议

1、制定和完善各项扶持政策,加大对生猪品改、良种繁育的投入和对新建生猪养殖小区应给予适当补贴。

2、国土部门要把养殖用地依法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新建场房用地应视同农业用地,免予征收有关费用。电力部门对养殖户用电应给予大力支持。

3、加大信贷支持,对从事生猪生产养殖大户、养殖小区和龙头企业,要放宽抵押条件,简化贷款审批手续和程序。

第6篇:2013年绵阳市生猪生产情况专题调查

从2013年12月下旬开始,绵阳市猪肉价格出现下跌,饲料价格出现上涨的趋势,致使部分养殖户养殖效益逐步下滑,出现亏损。对梓潼县白云镇谢建才养殖场、江油市三一生态养殖厂、北川县震兴养殖场、北川县大禹羌山食品有限公司、安县文贤养殖场等不同养殖规模的生猪养殖企业进行了生猪生产情况专题调研,现将情况说明如下:

一、生产现状及价格情况

1.生猪存栏有增有减。据调查显示,绵阳市148个生猪散养户今年1月份期末存栏数14598头,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肥猪出栏2047头,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6.5个百分点。绵阳市规模养猪户的期末存栏数为43.4万头,同比增长19.7%;肥猪出栏5.76万头,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5个百分点。

2.生猪价格下跌。今年1月散养户肥猪出售金额为256.7万元,同比下降34.9%;规模养殖户肥猪出售金额为8222.6万元,同比下降16.2%。

3.饲料稳中涨跌互现。2013年三季度饲料平均价格为3475元/吨,四季度为3637元/吨。其中玉米价格2013年10月为2730元/吨,11月2730元/吨,12月2500元/吨,2014年1月为2550元/吨。

二、调查情况

1.沪川牧场。该公司2013年出栏生猪30000头。今年1季度生猪出栏预计为10000头,较去年同期增长42.9%。肥猪的出售价格预计为12.2元/公斤,较去年同期下降4.7%。该公司因规模大,渠道多,饲料价格、工人平均工资、运输成本控制得好,1季度该企业生猪存栏预计为23000头,同比增长43.75%。

2.北川大禹羌山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2013年出栏生猪18181头。今年1季度生猪出栏预计为6500头,较去年同期增长1.17%。肥猪的出售价格预计为13.8元/公斤,较去年同期下降6.8%。另外饲料价格上涨0.5%,工人平均工资上涨9.1%,运输成本有所增加,在猪价下滑的情况下,成本却还在增长,所以对该公司补栏也产生了一些影响。1季度该企业生猪存栏预计为5800头,同比下降10.5%。

3.西谷养殖场。该公司2013年出栏生猪8500头,全年预计为8600头。今年1季度生猪出栏、存栏较去年持平。肥猪在一季度的出售价格预计为12.5元/

公斤,较去年同期下降15.5%。另外工人平均工资上涨2.1%,运输成本每头猪增加10%。

4.江油市三一生态养殖场。该养殖场2013年出栏生猪8433头。今年1季度生猪出栏预计为2866头,同比增长67.9%;存栏预计为6454头,同比增长49.1%。调查中该企业表示,虽然出售肥猪的价格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2%,但是由于工人工资、运输、饲料成本企业控制得好,对今年生猪养殖发展趋势持乐观态度,加之融资能力强,该企业还要适度扩大养殖规模,争取2015年生猪出栏达15000头。

5.北川震兴养殖场。该企业2013年生猪出栏为6632头。今年1季度生猪出栏预计为1500头,同比增长2.9%;存栏预计为1587头,同比增长5.9%。一季度出售生猪均价为13.8元/公斤,同比下降2.8%。该企业根据市场情况压缩了成本费用,如工人工资、运输成本费用都比去年同期有所减少。该养殖场希望政府能提早有预警机制,充分保证养殖户不要出现大面积的亏损。

6.梓潼县白云镇谢建才养殖场。该养殖户2013年出栏生猪1380头。今年1季度生猪出栏预计510头,同比下降27.1%;存栏预计500头,同比下降23.1%。该养殖户今年1季度出售肥猪均价为13元/公斤,同比下降13.3%,仔猪出售均价为15元/公斤,同比下降25%。另外,兽药购置价格较去年持平,饲料购进价增6%,人工工资及运输成本均持平。去年一年该企业并未发生大的疫情,但出现过因气候变化或喂养不当等原因导致肥猪死亡85头左右。该养殖场希望政府能给予资金上的扶持,好进一步扩大规模。

7.安县文贤养殖场。该养殖场2013年出栏生猪914头。今年1季度生猪出栏预计220头,同比增长40.13%;存栏预计270头,同比下降15%。该养殖场今年1季度肥猪均价为14元/公斤,同比下降12.5%。玉米和饲料的价格较去年有5%左右的增长,养殖成本有所增加,养殖的积极性有一定影响。该养殖场希望政府能给予资金上的扶持,加大环保投入,有稳定物价的措施。

8.唐仕迁养殖户。该养殖户2013年出栏生猪385头。今年1季度生猪出栏预计135头,同比增长7.1%;存栏预计305头,同比增长32.6%。该养殖户今年1季度肥猪均价为12元/公斤,同比下降15.5%。饲料购进价为3.8元/公斤,较

去年有小幅上涨,工人工资及运输成本没有明显变化。该养殖户希望政府给予解决养殖用地、品种改良、道路基础设施、建大型沼气池解决排污问题方面的帮助。

三、养殖意向不一

调查发现,价格下跌对不同规模养殖户的影响不一,规模养殖户扩大规模意向较强,散户养殖意向趋弱。

1.对大型养殖场的养殖规模影响不大。大型养殖场负责人普遍认为,生猪价格波动属于正常的市场供需反映,从长远看,不可能存在持续的暴利和亏损,养殖心态较好。在被调查的出栏超过5000头的5家养殖户中,有3家准备扩大养殖规模,有1家维持现有的养殖规模,有1家减少养殖数量。

2.对中小型养殖场的养殖规模有一定影响。在价格出现大幅度波动时,部分养殖场对价格波动的敏感度高于大型养殖场,并且养殖规模越小,敏感度越高。在调查的出栏量在200-1500头的7户养殖户中,在1季度内,生猪存、出栏数与同期相比都有所下降。今年打算:养殖数量有2家与去年持平,有4家要有所增涨,1家减少。

随着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的逐步提高,生猪价格异常波动对行业发展的总体影响度逐步减小。

四、具体影响

1.养殖户收入有所减少。生猪养殖业收入是农户家庭总收入的重要来源之

一。由于受到生猪出售价格持续下降的影响,外加饲养成本,比如水电、饲料、人工工资、运输成本、防疫、检疫费用等增加,大部分养殖户都逼近了生猪养殖盈亏平衡点,这使得一些养殖户收入减少。

2.积极性受挫。生猪价格的下跌及饲养成本的增加,给部分养殖户带来了心理恐慌,生产积极性受到一定的挫伤,特别是一些散养户不敢再扩大规模,对市场持观望态度,从而出现有的养殖企业里的生猪出栏减少、存栏增多的现象。

3.农村劳动力就业有所影响。现在畜牧业已成为有的县市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生猪价格若持续下跌,养殖户亏损将继续增加,他们会一定程度上减少工人的使用,也会让一些养殖户产生改行的想法,进而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及农民增收造成影响。

五、对策及建议

1.加强金融部门在资金方面的支持。由于养殖企业产品价格下跌,销售困难,生产企业资金回笼较少,但还需要大量的饲料、防疫品、人工等成本投入,因此面临着流动资金严重短缺的巨大压力,迫切需要金融部门的资金支持。希望政府能够对种养殖企业给予适当的补贴,或进行一定的税费减免。

2.建立生猪价格过度下跌保护机制。过山车似的猪价运势,让业内人士胆战心惊。养殖户迫切希望政府建立健全生猪价格保护机制及早干预,在猪价低于盈亏平衡点时除了政府收购肥猪、加大冻肉库存外,应给养殖户适当保护性补贴,多方控制猪价过度波动。

3. 提高养猪信息透明度。通过网络、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对生猪价格和疫情进行准确预报、预测,并且实时发布各地生猪生产情况信息,及时公布全国、本省、本市、本县的存栏、出栏量,这样可避免生猪生产大起大落、生猪价格大幅波动。养殖户也要理性面对当前市场变化,合理安排生产。

4.健全防治体系。健全疫情监测预警机制,加大疫苗研发与供应;改善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工作条件,强化流通环节检疫监管;提高防疫技术人员专业化水平,严格推行岗位责任制,全面做好基层检疫工作;加强对疫情、病毒防治知识宣传普及,搞好群防群控,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极大限度降低疫情风险。

5.实现生猪产品深加工。扩大生猪加工企业规模,延长猪肉产业链条,增加产业附加值。注重发展特色生猪产业,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上一篇:防汛抗旱先进个人事迹下一篇:赴苏州学习心得体会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