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教案那点事儿

2022-08-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聊聊教案那点事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1篇:聊聊教案那点事儿

校服那点事儿

校服,一直是活跃于学校、师生、家长、校园论坛之间的热议话题之一。自从校服诞生那天起,关于它的是非之争似乎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正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校服的功过是非,其实不过那点事儿。我们且看正、反两方的较量!

正方观点:学生应该统一穿校服。

理由一,身份感。穿校服可以使学生在身份上区别于社会其他人,因而有了学生自身的约束力,有一种象征的意义。

理由二,集体感。穿校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参加集体活动,增强集体荣誉感。

理由三,平等感。穿校服可消除学生讲穿着、讲排场、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让学生感觉到平等的氛围。

理由四,规范性。统一校服便于学校的规范管理,树立学校形象,展现学校风貌。

理由五,纪律性。穿校服可以加强学生的纪律性,时刻提醒学生,认清自己的身份,留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理由六,安全性。穿校服便于学校门卫识别,不良份子难以混进校内,有利于校园安全管理。

反方观点:学校不应强制学生统一穿校服。

理由一,没个性。现在的学生强调个性,追求与众不同,而统一穿校服自然压抑了这种追求,不利于展现学生个性。

理由二,款式少。大多数学校的校服都是运动装,宽松肥大,样式陈旧,颜色单调,男女不分。

理由三,料子差。有些商家为追求利益最大化,选用不良布料,于是出现了“毒校服”、“透明校服”等等热词。

1 理由四,价格贵。由于某些不良风气影响,导致学生订购的校服比市场上同款衣服价格要高。

理由五,强制性。有些学校在不征求学生、家长意见的情况下,强制性统一征订校服,造成家校沟通的矛盾。

以上观点,似乎都有各自的道理。我从事教育工作近十年,一直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统一校服便是其中的一部分。十年来,几番更换校服,“校服那点事儿”自然少不了。总结这些年的工作经验,我们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阶段一,非自主选择阶段。也就是学校选定了校服样式,材料,价格,学生只管交钱就是了。校服款式就是那种闭着眼睛都能想象得到的蓝色宽大运动服。虽说没有强制全部征订,但是,在班主任的强烈说辞和集体荣誉感的激发下,学生几乎是全部征订的,个别学生还跟家长急了。在这种状态下,自然少不了一些是是非非,家长嫌难看啦,料子不好啦,太贵啦等等。当然,正面评论也不少。

阶段二,有范围自主选择阶段。经历了校服征订工作中的是非曲折,我们认识到,应该给学生和家长一个选择的权利。于是,在以后的校服征订中,我们跟厂家商议,做出了两种不同款式、颜色、价格的校服,选拔几名学生试穿,然后召开家长会,征询家长意见,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定校服样式。最终,家长关于校服的反对言论大为减少。

阶段三,自主设计阶段。就在学校快速发展之时,为争创市级规范化学校,展现学校风貌,学校开始了又一轮的校服征订工作。总结了以往的经验,我们这次工作进行了大胆的创新。首先,转变观念,校服不再是学生为校而穿,而是根据“以人为本”的理念定位为“学生装”,摒弃了一色的运动服。然后,学校根据发展理念自主设计出服装雏形,然后邀请家长委员会代表、学生代表、教师代表共同修改 2 样式、选料。在做出样品之后,让学生试穿,召开全体家长会,征询家长意见,再次修改,定稿。确定好样式、材料后,向社会公开招标,选择了信誉度高、价格合理的厂家进行制作。最后,发放征订意向书,由于此次校服设计由学生、家长的全程参与、价格透明,因此实现了非强制下的全部征订,而且学校还跟厂家商议对于家庭困难学生给予了减免优惠政策。此次的校服征订工作体现了“以人为本、自主设计、公开透明”的原则,获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赞许。

不光是学生、家长满意,我们设计的校服还赢得了上级部门和社会的赞许。由于我们学校地处偏远,不免会让人有一种落后的感觉。但是,上级部门来校检查,看见学生穿着整洁、靓丽、时尚的学生装,发出“偏远地区的现代化学校”的赞叹。2013年“六一儿童节”期间,我们组织了毕业生社会实践活动,参观了“三孔”景区。朝气蓬勃的小学生身着统一靓丽的学生装,徜徉于殿堂楼阁、雕廊画栋、古木石碑之间,让庄严肃穆的圣人之地增添了几分青春与活力。有些游客看着学生的服装这么时尚、靓丽,以为是港澳地区来参观的小学生呢。尤其是我们学生有序排队、搀扶老人、随手捡拾垃圾的行为让其余的游客大为赞赏。我们的学生成为了景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总而言之,校服的功过是非,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只要坚持“以人为本、民主科学、公开透明”的原则去处理,摒弃包办、暗箱、私利等世俗的干扰,我想,校服那点事儿,其实不是事儿!

曲阜市王庄镇辛庄小学 唐立

2013年10月7日

第2篇:妈妈那点事儿的情感散文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妈是个普通人。她出生于农村,是个地地道道的大字不识的农民。她和很多女人一样,以丈夫为天,以孩子为依。丈夫在外打拼,她就在家带孩子,生活简单却幸福。作为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我有幸地加入了这个家庭。但是我从小体弱多病,上小学一年级还要每个星期还要去医院走一趟,一来二往,那里的医生护士都认识我了,而在比期间一直陪伴我的,是我的妈吗 。

小时候,因为我家离小学比较远,她担心我上学不安全,要求要接送我上下学。胆子极小的她,从仓库里拿出了与爸爸结婚时,爸爸送给她的那辆凤凰牌自行车,学着骑了起来。但是看的出来,妈妈还是怕上路的,她不敢骑太快,总是极力靠路边上骑,遇到行人或者过路车就立马减速避让。

记得有一次下雨,她骑自行车装着我,骑行在回家的一条较窄的乡间小路上。这条路是泥巴路,一下雨就坑坑洼洼的,不太好走,也不好骑。而在路旁的也不是房子,是刚收完稻的大片的光秃稻田,天色朦胧,看不到边际。雨还在下着,我也因疲倦在后座打起了盹。

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对面来了个骑着老式自行车的大叔。妈妈一看见他就向右打方向避让,但是这个大叔也秉承着谦让的优良传统,向他的左方骑去。说那是那是快,两个人看见情势不对,又立马打了方向。但是晚了,两车相撞,摔了跤。我妈直接连人带车翻下了田埂。那个大叔见妆,急忙跳下去大喊:“快来人呀!”,就把我妈从田里给扶了起来。我妈却一把撇开他,在田里四处寻找,大喊我的名字。但是怎么找都找不到,她急切到想哭。就在这时,大叔拉住了我妈,随手指向了路边正在呆呆看着她的我。我没有被甩下去,而是掉落在了路边。妈妈看到了我,眼泪立刻就流出来了,爬上路边紧紧抱着我,抱怨我说:“叫你你都不应的,是不是要吓死我!”

后来,我也长大了,身体也因为跑步而变得好了起来,妈妈也就不再送我了。而她也因为我上学了,不用一整天照顾我,便去找了一份工作。她以前是裁缝,为此她去了服装厂上班。她喜欢这份工作,也因为这份工作交到了很多朋友。我有点嫉妒却也高兴,她的生活变得丰富起来,不仅只有我了。

在我上初中的那年,我家迎来了一个新成员,那就是我弟。我弟倒没有像我一样,一生下来就是个病秧子,但是太过于吵闹。我时常看到妈妈半夜爬起来去安慰哭醒的弟弟,也看到被弟弟弄的疲惫不堪的她一大早起来还给我们弄早餐。我心痛她,却也帮不了她。之后,弟弟长牙了,在弟弟磨牙期间的时候最恐怖了,他是见人就咬。我的小手都难幸免于难,一两个被他咬出的青印,长时间都隐隐作痛。更不要提妈妈身上的伤口,数不计数。那时我就在想:这当妈太惨了,以后我做妈的时候,还是不要生小孩了。但是转念一想,妈妈的幸福也就在于孩子了。哺育孩子,教育孩子,看着孩子幸福长大,自己也就心满意足了。

再后来,我考上了大学,是时候要离开家了。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我也向往着美好的大学生活。但是当我真正踏入大学的时候,我却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没有帅气的学长和你搭讪,有也不是你的;也没有精彩的社团活动,有的只是你被当做免费无偿的廉价劳动力在使唤;更别提开学时说好的要在大学里有一番作为,现实取而代之的是打游戏和睡觉。你在大学里无聊,为此也更想念在家的舒适与温暖。

那天我发微信语音给我妈,说我有点想家了。我原以为我妈会发语音过来,毕竟她不识字,也不会打字,微信也是当初我教她用的。然后,现实出乎了我的意料,她居然打了一串字,虽然句子语法上有错,但是意思却能懂。我很惊讶,我妈什么时候会认字了?我立刻打了个视频电话过去,想问问她。记得那天她在镜头笑嘻嘻地说:是你弟教我的。我嘞个去,他一个还在读小学的也可以教别人?世界真是奇妙啊!

除此之外,我妈还学会了逛淘宝,微信支付买东西等。她也赶上了时代潮流。当然这个就不是我弟教的了,是她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她就是这么可爱,也是我的一生挚爱。

第3篇:关于出行的那点事儿散文大全

那天天气很不错,我外出办点事,因为去的地方离单位不远,就去附近的租车点租了一辆公共自行车。优哉游哉地骑出去没多远,就见前方迎面走来一个似曾相识的婀娜身影,定睛一瞧,原来是本单位的讲解员小周。小周显然也发现了骑着红彤彤的公共自行车的我,只见她下意识地用纤手捂住嘴,眼神带着惊讶声音带着笑地说:“馆长,你挺环保的啊!”

小姑娘儿的复杂神情倒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单位的年轻人,也不知道怎么都那么命好,虽然工资不见得高,可生活质量都不低,开着奥迪甚至宝马上下班者不在少数。这种情况下,馆长倒反而骑个公共自行车出行,岂不让人发笑?唯有刻意矫情追求绿色环保,似乎还能成为冠冕堂皇的理由。

事实上,我倒还真没想到什么环保不环保的高度,骑个自行车嘛,无非就是求个方便、图个悠闲。老实说我也并非买不起轿车,宾利雅致兰博基尼咱消费不起,悦动捷达伊兰特总还能承受得住的。问题是,我对学车开车的确是打心眼里畏惧。你想啊,现在的城市道路,都已经被汽车堵塞成啥样了?像我这种对机械比较木讷的人,一想到随时可能在大街上与别人擦撞磕碰,耽误时间不说,还得平添许多交涉善后的事儿,头就大起来了;再加上每天回到小区,看那蜿蜒的道路边上挤满了车子,想到一旦自己开车就得在这危机四伏的羊肠小道间高难度地进出,本来就头大的脑壳,便更是要炸开了。

骑公共自行车让人发笑,开汽车又叫人抗拒,那出行咋办?近距离可以自力更生开动脚筋,远距离的出行,总还是得借助于某种靠谱一点的交通工具的吧?看报道有说,有人养起了马,每天骑马上下班,这拉风倒是拉风了,返朴也有够返朴的,只是能不能归真,还是值得打上一个问号的,毕竟对于现代化大都市来说,这种出行方式实在太过理想化,操作起来技术层面难度还是较大的。那么换地铁吧?又快捷又方便,成本也低廉,倒是不错的出行方式,只是目前对我们这座城市来说,总体来说还是画在纸上的一个大饼,尽管有一片马上要吃到嘴里了,但是要想吃到整个大饼,还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

如此看来,硕果仅存的方式,便是去挤公交车了。想必这也是很多人的最后选择,因此早早地做好了“站”公交车而非坐公交车的思想准备,但是亲身实践了几次之后,非常痛苦地发现,就连“站”公交车的这点儿权利,都是那么地难以争取到。一旦上下班高峰来到,各路热门公交线总是人满为患,尽管你举着两块钱巴巴而地想贡献给公交事业,它却还不一定能包容你接纳你。即便勉强让你上了车,在人挤人挤死人的车厢里,你也甭想有好好儿地“站”公交的资格。

最让人无法承受的打击,还在后头。满身燥汗地挤下公交车,迎着凉爽的微风长舒一口气,正暗自庆幸着总算到达了目的地,却蓦然发现手中提包被人划开了一道口子,里面的钱包不翼而飞!情急之中,条件反射就想赶紧拨打110报警,却震惊地发现,裤袋里的手机也不见了踪影!!

你说这公交车,还能再坐吗?罢罢罢,还是回到原点,去租用公共自行车得了!管他会不会被人取笑,只要便捷、只要安全、只要方便,面子问题又算得了什么呢?心理调整过来之后,便又坦然欣然地奔向公共自行车租车点。

这天夜里加班,想着晚上骑公共自行车回家,也蛮方便的。想不到赶到租车点一瞧,那满满一溜的自行车,竟几乎都是伤兵残将,不是轮胎破的,就是踏脚缺的,或者钢圈擦牢的。最后只好矮子里选长子,挑了一辆骑起来吱嘎作响但好歹还能行进的车子,颤颤巍巍骑到了家。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家附近的那个还车点里早已是车满为患,无奈只有继续向前寻找下一个还车点。真是撞了邪了,这样一路寻去,竟都是满车!大概足足又骑出了约摸五六里路,好不容易总算发现了一个有空位的还车点,不禁大喜过望,急匆匆推车入闸,刷卡还车,却沮丧地发现,这车竟然怎么也还不成功!恼怒之际,偏偏边上又走来一闲人,好奇地观察了我半晌,才一语惊醒梦中人:“都已经过了九点半,这车还能还得进么?”

天哪,这让我以后出行,该怎么办呢?

上一篇:人力资源薪酬调查报告下一篇:读后感的评语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