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栽培措施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生姜具有良好的去腥效果,是人们日常烹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调味品。近年来,人们对生姜的使用量越来越大,为满足市场需求,必须运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加强生姜种植过程中的管理力度,有效提高生姜的产量及质量。基于此,主要围绕生姜高产栽培技术及管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全面阐述了生姜栽培技术的整个流程。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生姜栽培措施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生姜栽培措施论文 篇1:

不同栽培措施对生姜产量及姜瘟病防治的影响

摘 要 为降低姜瘟病发病率、提高生姜产量,开展了生姜的不同栽培措施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大棚膜网覆盖和综合防病施肥措施结合是控制姜瘟病的有效方法,对姜瘟病的防治效果达到93.44%,且能显著增加生姜产量,使生姜增产15.88%;在常规施用油饼肥和复合肥的基础上,每667 m2增施生物有机肥200 kg对生姜有较好的增产效果,能增产5.50%~20.83%,生物有机肥采用穴施比例在50%以上的效果更好。

关键词 生姜;姜瘟病;防效;生物有机肥;产量

生姜在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镇长石村、合心村的种植历史悠久,是当地的特色蔬菜品种之一,种植面积最大时约有133 hm2,年产量6 000余吨,产品不仅供应重庆本地,还远销四川、湖南、贵州等地。近几年来,姜瘟病普遍发生(发病率一般在20%~30%,严重的地块在50%以上),严重打击了当地农民的种姜积极性,生姜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目前仅有13 hm2左右。为恢复“长石生姜”这一特色蔬菜的种植规模,急需找到有效克服姜瘟病和提升生姜产量的方法。笔者开展了生姜不同栽培方式对比试验,分析不同栽培方式(露地、大棚膜网覆蓋)、不同施肥措施、不同生物有机肥施用方式对姜瘟病防效和生姜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生姜生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于2018—2019年在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镇长石村进行,供试品种为四川竹根姜种,膜网覆盖使用0.06 mm厚的塑料薄膜和遮光率55%的黑色塑料遮阳网,试验选用的肥料包括生物有机肥(安琪酵母股份公司生产)、水溶性复合肥(22-9-9,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复合肥(16-6-23,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土壤调理剂(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复合益生菌(河南众邦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油饼肥(本地榨油厂生产)。

1.2 试验设计

1.2.1 不同栽培措施处理

试验设4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共计12个试验小区,每个小区面积10 m2。试验处理如下:1)对照处理1(CK1),露地栽培+常规施肥;2)T1处理,大棚膜网覆盖+综合防病施肥;3)T2处理,大棚膜网覆盖+常规施肥;4)T3处理,露地栽培+综合防病施肥。

大棚膜网覆盖:定植姜芽前10 d左右在大棚上覆盖塑料薄膜,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再覆盖黑色遮阳网遮光降温。

常规施肥(农户习惯施肥):整地时,每667 m2施用油饼肥200 kg+复合肥100 kg作为基肥,追肥时每667 m2施用水溶性复合肥50 kg。

综合防病施肥:整地时,每667 m2撒施土壤调理剂300 kg、生物有机肥200 kg、油饼肥500 kg,追肥时每667 m2施用水溶性复合肥50 kg,在最后一次覆土前后用复合益生菌300倍液各灌根1次。

1.2.2 不同生物有机肥施用方式

本试验在膜网覆盖条件下实施,试验设4个处理(4个小区),不设重复,每小区面积10 m2。空白对照处理每667 m2施用油饼肥500 kg、复合肥30 kg作基肥,再施水溶性复合肥50 kg作追肥;3个处理在空白对照的基础上,每667 m2增施生物有机肥200 kg作基肥,但其撒施和穴施的比例不同。试验处理如下:1)对照处理2(CK2),不施生物有机肥;2)C1处理,667 m2增施生物有机肥200 kg,其中25%撒施、75%穴施;3)C2处理,生物有机肥50%撒施、50%穴施;4)C3处理,生物有机肥75%撒施、25%穴施。

1.3 试验实施

栽培密度为每667 m2约7 000窝,每窝定植1株。2018年11—12月建设6 m宽的单体钢管大棚,安装微喷灌;2019年1—2月整地施基肥,田块四周开深沟,沟宽30 cm,沟深50 cm以上。2019年2月下旬晒姜种1~2 d,然后保湿催芽;3月上中旬打窝,深度33~40 cm;3月下旬或4月上旬定植姜芽,地面覆盖地膜;苗期覆盖土壤3~4次;6月上旬左右覆盖遮阳网遮光降温;6—7月防治姜螟,8月初收获。

1.4 调查方法

2019年7月30日调查各处理的姜瘟病发病情况,每处理调查315株。8月8日收获,收获时每个处理选择5个点,每点采3株进行测产。

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防治效果(%)=(对照区发病株率-处理区发病株率)/对照区发病株率×100

增产率(%)=(处理区平均产量-对照区平均产量)/对照区平均产量×100

1.5 数据处理

用Excel软件计算各处理的平均值及标准偏差,用RStudio软件Tukey’s HSD检验法进行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措施对姜瘟病防治的影响

由表1可知,CK1处理采用传统的“露地栽培+常规施肥”方式,姜瘟病发病较为严重,发病率为19.37%;采用大棚膜网覆盖、综合防病施肥两种措施均能降低姜瘟病的发生率,其中“大棚膜网覆盖+综合防病施肥”的方式,姜瘟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姜瘟病发病率为1.27%;采用“大棚膜网覆盖+常规施肥”的处理姜瘟病发病率为6.03%,采用“露地栽培+综合防病施肥”的处理姜瘟病发病率为9.84%。经差异显著性分析,试验处理与对照处理的姜瘟病发病率差异显著。

2.2 不同栽培措施对生姜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大棚膜网覆盖和综合防病施肥措施同时应用能有效提高生姜产量,生姜增产率为15.88%;仅采用大棚膜网覆盖的处理,生姜增产率为6.32%;采用综合防病施肥的处理,生姜增产率为4.01%,经差异显著性分析,试验处理与对照处理的生姜产量差异显著,说明大棚膜网覆盖对生姜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2.3 生物有机肥不同施用方式对生姜产量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三种处理C1、C2、C3的生姜产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9.33%、20.83%、5.50%,说明在常规施用油饼肥和复合肥的基础上,每667 m2增施生物有机肥200 kg对生姜有较好的增产效果;其中生物有机肥穴施50%、75%的处理分别增产了20.83%、19.33%,说明生物有机肥穴施比例在50%以上能较大提高生姜产量。

3 小结与讨论

本次试验示范表明,采用大棚膜网覆盖和综合防病施肥(施用土壤调理剂+重施有机肥+菌肥+轻施化肥)相结合的方式,姜瘟病发生率仅为1.27%,防治效果达到93.44%,生姜增產率达15.88%。经方差分析,试验处理与对照处理在姜瘟病发病率和生姜产量两个指标上均达到了显著差异,因此可以初步认为大棚膜网覆盖和综合防病施肥是保障生姜获得高产优质的有效措施,是防治姜瘟病的有效方法。在常规施用油饼肥和复合肥的基础上,每667 m2增施200 kg生物有机肥(穴施为主,占比50%以上)的处理增产率在20%左右,表明其对长石生姜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综合以上试验结果,我们建议生姜种植由传统的露地栽培改为大棚膜网覆盖栽培,即修建单体钢架大棚,于定植姜芽前10天左右覆盖塑料薄膜,5月下旬至6月上旬再覆盖黑色遮阳网遮光降温;同时,肥料施用对生姜生产也非常关键,建议整地时每667 m2撒施土壤调理剂200~300 kg,基肥每667 m2施用生物有机肥200 kg(穴施占比在50%以上)、油饼肥500 kg,追肥施用水溶性复合肥50 kg,并用复合益生菌300倍液灌根2次,这样能有效降低姜瘟病的发生率,提高生姜产量。

(责任编辑:易 婧)

收稿日期:2019-11-15

作者简介:刘星(1962—),男,四川宜宾人,本科,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蔬菜新品种、栽培技术推广。E-mail: 409067935@qq.com。

作者:刘星 王鑫 华谊 李戎 丁晓曦

生姜栽培措施论文 篇2:

浅谈生姜高产栽培技术及管理措施

摘 要:生姜具有良好的去腥效果,是人们日常烹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调味品。近年来,人们对生姜的使用量越来越大,为满足市场需求,必须运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加强生姜种植过程中的管理力度,有效提高生姜的产量及质量。基于此,主要围绕生姜高产栽培技术及管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全面阐述了生姜栽培技术的整个流程。

关键词:生姜;高产;栽培技术;管理措施

生姜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由于地理、气候等多方优越条件,种植出的生姜深受社会大众欢迎。然而,由于相关的种植人员不具备优良的栽培技术,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经验,使我国种植出的生姜不论产量还是质量都难以得到提高。随着近些年来对生姜功能的持续探究及开发,我国对生姜市场规模及结构也及时作出了相应的调整,为了满足社会日益迫切的现实需要,目前生姜的种植面积及规模逐渐壮大。在此背景下,相关的种植人员应当结合现实需要及时完善种植模式,选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技术,从而不断提高我国的生姜产量[1]。

1 准备工作

生姜栽培工作有较高的难度。生姜的根系不够发达,在土壤层中的生长位置较浅,对于水分及养分的吸收能力较差,耐旱及耐涝能力低下等因素都会对生姜的栽培工作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对于生姜栽培用地有着较为严苛的要求。在栽培之前需要谨慎选择种植土地,最好选用有机质丰富、土质松散、通气排水效果好、 pH值呈弱酸性的山坡地。需要特别留意,要尽量防止使用前作物是烟草、芋头、茄科、花生等地,以降低油皮姜瘟病发生的可能性。确定好土地后,一般要在收获前作物后及时冬耕,使冬耕完毕的土地在霜雪冰冻作用下实现对土壤结构的改善,同时消灭害虫,为土壤增加养料。在播种前要将土地耙细,并将农家肥浇入土地。合理控制肥料的使用量,通常每667 m2土地可施5 000 kg的优质厩肥,如果是复合肥,同等面积只需用到60~100 kg,具体视土壤情况而定。紧接着将地面整平,并使土壤颗粒尽量更小。接下来在整平整细后的土壤上进行开箱处理,通常田箱的宽度、沟宽、沟深分别保持在3 m、30 cm、25 cm,要将箱面控制在5 m范围内,以方便浇水和施肥。如果栽培用地太长,可以进行分区种植。为方便排水,可以采用高畦栽培。通常都使用“盖粪方式”对生姜进行施肥,先将种姜放进土壤中,再将复合肥施入种间距范围内,使用农家肥将种姜盖住,最后用细土盖大约10 cm即可,每667 m2土地一般可种500 kg种姜。

2 种姜选择与处理

种姜选择长有1~2个壮芽、无虫害、不干裂、饱满、防病虫、健康、没有机械损伤的高产优质白水小黄姜,提前晒2~3 d再种植,在降低种姜水分的同时消灭其中存在的有害病菌。通常使用甲基硫菌灵、硫菌灵800倍液或有针对性的精甲咯菌腈药剂对种姜进行消毒处理,为种植运输提供便利。要禁止从病姜区引种。

2.1 合理密植

合理降低生姜的种植密度,有助于提高单株产量并使得长出的生姜块大,通常的种植密度为125~200 kg/667 m2黄姜或250~300 kg/667 m2大肉姜,行间距控制在40~50 cm,株间距大于或等于20 cm。

2.2 科学追肥与及时培土

因为生姜的根茎是逐渐分枝膨大的,所以在栽培过程中,除了最开始种植时要施加充分的肥料外,还需要少量多次进行追肥。在前期主要施以薄肥,在生姜迅速生长的中后期要提高施肥量。第1次追肥是在生姜齐苗之后,每667 m2需使用30 kg左右速效性的硝硫基复合肥,或者10 kg水溶肥兑水,以促进生姜根部的生长。三股叉期施用氮磷钾平衡型或高钾型复合肥,则每667 m2需用50~75 kg。此过程尽量避开高温天气及多雨天气,并及时除草、培土,以防影响吸收效果。进入到7月中旬后,应结合姜苗的具体生长势态,追施适量的高钾复合肥,并且通过叶面追肥或喷洒酸性农药达到杀虫目的,每隔7~10 d喷洒1次,可以有效防止生姜叶出现早衰,起到防虫治病的效果。

2.3 适时灌溉及除草

在生姜的生长期内要保持土壤的湿润度,但要避免积水情况出现,在种植过程中要做好对排水沟的处理。在播种完成后,使土面保持一定的干燥度。在长出生姜苗到收获生姜的这一过程中土壤不能太干,尤其是生姜生长比较旺盛时,要及时灌溉。由于生姜的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的浅层区,要控制中耕的次数,防止对根茎造成损伤。待生姜出苗后,可以适宜地浅中耕两次,以起到疏松土壤、去除杂草的效果。生姜幼苗的生长速度极其缓慢,往往处在高温多雨的时节,为杂草的生长提供了较为适宜的条件。因此,要做好生姜的田间管理工作,防止杂草过多与生姜苗争夺养分,避免姜苗因缺乏营养而生长不良,从而导致产量低下。在幼苗时期要及时除草。为了使除草工作更加省时省力,可以合理利用化学除草剂,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在播种前后各用一次药,播种后约30 d再次除草。以25%除草醚举例说明除草剂的使用方式,在实际的除草工作中,噴雾法每667 m2需1 kg的除草醚,将其与100 kg清水混合形成药液,再将其均匀喷洒于已播种的姜沟及四周地面。毒土法每667 m2需将1 kg除草醚与15~20 kg细土均匀混合,使用薄膜盖住混合物放置10~14 h,再将毒土均匀撒在已播种的姜沟及四周地面,此后长出来的杂草就必须人工拔除。

3 病虫害防治

3.1 姜瘟病防治

此种病害往往通过土壤、水资源、种姜、害虫等进行传染,会对生姜的根、茎、叶产生非常严重的危害,导致叶片枯萎、发黄。对此种病害的防治,首先必须要选择健康的姜种、轮换作物、用清洁的水施肥;其次,一旦发现了带病植株,要及时连同土壤一起清理,并通过生石灰对土壤进行必要的杀菌消毒工序。在发病初期阶段,及时喷洒姜瘟宁或硫酸链霉素等相关药物进行防治。在高温多雨季节,要特别注意及时排除积水,以降低发病率。

3.2 叶枯病防治

这种病害主要通过为害生姜叶片,使其逐渐出现枯黄、穿孔或斑点的病态现象,从而对生姜叶片的正常光合作用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进而导致生姜的产量难以得到提升、质量也会大打折扣。为预防和治理叶枯病,既要防止连作,又不能一味地施加氮肥,同时应当增加磷钾肥或者有机肥来增强生姜的抗病能力。在生姜刚发生叶枯病的阶段,可以使用中生菌素或春雷霉素喷洒叶片。

3.3 姜螟防治

姜螟,別名钻心虫或玉米螟 ,要有效防治钻心虫,应当以农业防治为主要方法,辅以药剂进行防治,通常使用氯虫苯甲酰胺配阿维菌素类毒性较小的药物。

3.4 地下害虫防治

将辛硫磷与细土或二嗪磷与鸡饲料的混合物均匀洒入相应的地面,从而实现诱杀地下害虫的目的。

4 生姜采收

生姜通常于霜降前采收,山坡地一般在11月份,防止被霜雪覆盖。尽量选在茎叶枯黄的阶段,并在气候适宜的条件下进行,防止因过早采收而降低产量。采收前3~4 d先灌溉一次,通过将土壤润湿以提高采收效率。在土质疏松的情况下,可以直接抓住生姜的整株茎叶用力拔出,或者使用镢头直接刨出整株根茎,抖掉泥土,削去茎秆,只需要保留2 cm的地上茎即可。接着将姜根摘除掉,将不同的姜分开存放,将老姜和嫩姜、大块和小块区别开来,丢掉腐烂的生姜,避免将好姜和坏姜弄混,防止腐烂病的传染。

5 生姜贮藏

在实际中贮藏生姜最常用的方式就是井窖贮藏,对于井窖的位置选择也有一定的要求,最好选择地势较高且避风向阳的地方,可以是山坡地,也可以是丘陵地。一般挖上口径为70 cm、下部直径1.5~2.5 m、深5~7 m大小的坛式井窖,在窖壁上从上往下挖间距50 cm的脚踏坑,并且在窖的底部均匀朝3个方向分别挖一个直径1.2~1.5 m、高1.7 m、深4~5 m的圆拱形窖洞,每窖对姜块的贮藏量可达到2 000 kg。所贮藏的姜块必须是完好无损的,切勿将伤姜、病姜、烂姜等有问题的姜带入窖内。对贮藏的姜竖直摆放约1.2 m。需要在窖口搭建小雨棚,防止雨水进入窖内。由于姜块进窖初期的呼吸产热较多,需要及时打开窖口进行散热,直至气温降到约19 ℃时就可以用石板将洞口封住,并使用草将窖口堵紧,再盖上草帘及薄膜。待气温上升后,要及时减少窖口的覆盖,使井窖透气。在贮藏期间要定期对窖内的情形进行检查,尤其是入窖后15 d以内就需要检查一次,一旦发现异常就需要翻窖,进窖前务必要先通风换气,以保障人身安全。

6 结束语

生姜已逐渐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种调味品,其具备着较强的药用功能,比如祛痰、止呕、止咳等。由于其具备一定的食用价值,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了人们的厚爱。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缓和市场压力,生姜种植人员有必要及时提高生姜栽培技术,科学合理地转换种植方式,在保证生姜栽培产量的基础上提高生姜品质,为我国生姜产业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 1 ] 代进营.生姜优质栽培种植技术措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1):175-176.

作者:黄月新

生姜栽培措施论文 篇3:

浅谈生姜高产栽培技术

摘 要:生姜栽培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种植效益。就当前种植情形来分析,要想实现生姜高产,就必须在栽培技术上加大研究和推广力度,做到因地制宜,才能更好地提高种植效益。基于此,从选种、催芽、整地、作畦、播种、大田管理以及采收与留种储藏等方面介绍了生姜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生姜;高产;栽培技术

生姜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熟练掌握生姜高产稳产栽培技术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农户种植生姜的经济效益。云南省种植生姜有天然优势,自然环境非常适合,同时市场对生姜的需求也较旺盛,大力推进及研究生姜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发展前景非常广泛,并且进行生姜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也符合广大种植户的普遍需求。

1 姜种选择与处理

1.1 姜种选择

生姜品种类型较多,云南省不同市区及县城能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抗病虫品种,一般来说,所选择的生姜应该是质地较坚硬丰满、色泽鲜亮、成熟性好、肉质新鲜、表面皮色鲜亮、无病虫害的姜块[1]。在选择过程中一定要将一些带褐色和黑色圈纹的病块去除,避免给其他健康姜块带来不良影响。

1.2 姜种处理

1.2.1 晒姜困姜

日平均气温在10 ℃以上,就能够从储藏窖中拿出备用的姜种,假如姜种带有泥土,需要用清水将其洗干净,平铺在地上晾晒,一般需要2 d左右,夜晚要将其收回室内,以避免造成冻伤。晾晒之后,在室内进行堆放,时间为3 d左右,通过在姜种堆上面覆盖草垫来提升养分分解速度,对于发芽非常有利。一般来说,经过2次左右晾晒及堆放就能够进行下一步催芽[2]。

1.2.2 浸种催芽

通过对姜种浸种,能够将其表面的病虫害消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种苗对水分的吸收。为了能够消除姜种病虫害,每年在4月上中旬就对其浸种30 min左右,一般来说浸种所用液体为波尔多液、草木灰等。浸种时将其堆放,并覆盖稻草,时间为3 d左右,然后将其放到催芽室内进行催芽,催芽室内温湿度为25 ℃、75%。这种状态一直要持续到姜种自身出现0.6~1.2 cm的种芽为止。

1.2.3 掰种姜

一定要进行掰种姜之后才能够下地,在掰的过程中将带病姜块剔除。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为了保证种芽发育过程中有足够的养分,每块种姜上都必须仅保留1个短壮芽。

2 姜田选择与施肥

姜自身根系并不发达,整个根系都在土壤表层,吸收水分及肥料能力不突出,主要体现在旱涝都不耐,所以要求种植土壤既要能够排涝也要能够灌溉,土质疏松并且肥沃,并富有多种有机质,以偏中性土壤及弱酸性土壤为最佳,在沙质土壤上种植生姜容易出现病害,产量不高。一般来说,土壤底肥应施入腐熟好的猪粪尿和硫酸钾复合肥料,并在播种前一个月进行整地,整地之前将肥料撒施于土壤表面[3]。

3 姜田播种

姜田播种一般需要选择晴朗、温暖的天气,主要播种步骤如下。

3.1 开沟

开沟过程中要求土壤较松散,不能够过湿。一般来说,沟的深度、宽度分别是20 cm、15 cm,所开沟行距为66 cm。

3.2 浇底水

为了能够保证姜芽能够正常出土,必须要浇透底水,假如底水没有浇透,就会造成姜芽出土时间过长、出苗慢,对生长发育不良,最终导致产量不高。从姜苗播种到姜芽出苗,为了能够避免土壤板结,在浇透底水后,一般就不用再进行浇水。

3.3 排放种姜

在底水全部渗透之后,就能够进行姜种排放,间隔20 cm,采取平摆法排放,也就是说按照固定间隔将种姜水平地放置在开好的沟内。姜芽都朝一个方向,将种姜轻轻压入土壤内,使得姜芽和土壤表面持平,这样就能够使得种姜和新姜垂直相连,更方便将老姜扒出,也可以将新姜和老姜一起收获。在排放种姜的过程中,要间隔两块加入20 g左右的复合肥,值得注意的是,肥料不能和种姜距离过近,也不能直接接触种姜。

3.4 覆土

为了能够降低太阳光照给种姜带来的伤害,将种姜排放之后就要及时用潮湿的土壤覆盖在姜块上,厚度一般为5 cm左右。

3.5 喷洒除草剂

由于姜苗出土时间较长,容易受到杂草为害,覆盖土壤后可利用50%扑草净或33.3%二甲戊靈100 g左右兑水50 L进行地表喷雾处理,最后覆盖地膜保温保湿。

4 姜田田间管理

4.1 遮阴

种姜不耐高温、强光,建议搭建遮阳棚,为了便于施药、施肥等田间管理措施,一般以搭建 2 m高的遮阳棚最为适宜。遮阳棚取材可以因地制宜,按照地形大小差异,埋两排及多排立柱,每个立柱间隔5 cm,两个立柱间利用竹竿及钢丝进行连接。同时可以覆盖遮阳网,遮阳网利用钢绳连接,覆盖遮阳网后用钢绳固定,中间直接固定在竹竿及钢丝上,遮阳网覆盖时间在90 d左右。

4.2 肥水管理

生姜对磷肥、氮肥及钾肥需求量较多,特别是对钾肥需求量最大。因此,必须施入足量的基肥,同时适当追加钾肥及复合肥。一般在姜苗高度达到11 cm时进行追肥,之后每次追肥的时间基本上控制在20 d一次。

因为种姜不能让过多积水浸泡,但必须在湿润的环境中栽培,所以要想实现种姜丰产丰收,就必须做好水分管理工作。一般来说,种姜出苗之前不用浇水,在姜苗出土70%以后进行浇水,从出苗到收获之前,应该保持田间湿润,遵守表面土壤不发白原则。

4.3 中耕除草与培土

因为生姜根系较浅,大多数都是在土壤表层分布,所以在生姜栽培过程中,需要进行2次浅中耕,不需要多次中耕。为了促进生姜根系快速发育,可以培土2~3次。

5 收获

收获期一般选择中霜期前,为了能够让土壤变得更加湿润、疏松,通常需要在生姜收获前2~3 d进行1次浇水。在收获的过程中,需要将根系摘除,但仍然需将部分地上茎(高度为2 cm)进行保留。

参考文献:

[ 1 ] 周会.生姜高产栽培技术[J].新农业,2017(07):22-23.

[ 2 ] 李奎亮,赵俊峰.生姜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3(01):32-35.

[ 3 ] 黄仁良.生姜高产栽培技术与推广[J].吉林农业,2014(14):35-36.

(收稿日期:2018-03-15)

作者:王立先

上一篇:寿险理赔管理论文下一篇:替代医学管理论文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