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标准化栽培技术

2024-06-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金针菇标准化栽培技术(精选11篇)

金针菇标准化栽培技术 篇1

介绍了金针菇标准化栽培技术,包括栽培品种、场所与季节选择、装袋及灭菌、出菇房与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搔菌等方面内容,以期为金针菇的标准化栽培提供参考.

作 者:纪晓雪 袁立付 娄春环  作者单位:纪晓雪(山东省茌平县振兴办事处农技站,山东茌平,252100)

袁立付(茌平县多种经营办公室)

金针菇标准化栽培技术 篇2

关键词:金针菇,栽培季节,培养料配制,栽培管理

金针菇又名毛柄金钱菌、冬菇、朴菇、构菌等。其菌盖滑嫩、柄脆营养丰富。100 g金针菇干品中含蛋白质8.87 g, 碳水化合物60.2 g, 粗纤维7.4 g, 赖氨酸含量高达1.2~1.6 g, 所以金针菇又称为“增智菇”。现将其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1 栽培季节

金针菇属低温结实性真菌, 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32℃, 最适温度为22~25℃, 菌丝较耐低温, 对高温抵抗力较弱, 在34℃以上停止生长甚至死亡。

2 品种选择

按子实体发生多少、子实体色泽、出菇快慢迟早、发生的温度分, 生产上主要的栽培品种有三明1号、白色品系FV21、杂交19、FV088。

3 培养料配制

用来栽培金针菇的原料广泛, 许多农副产品和工业下脚料都可以利用。由于金针菇对木屑的营养利用率较低, 对米糠的需求量较高, 所以制作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时要求木屑比例低、米糠比例要高。栽培配方有:一是棉籽壳88%, 细米糠 (或麸皮) 10%, 糖1%, 碳酸钙1%;二是阔叶树木屑73%, 蔗糖1%, 细米糠 (或麸皮) 25%, 碳酸钙1%;三是麦粒 (或玉米粒) 99%, 碳酸钙1%;四是甘蔗渣73%, 蔗糖1%, 细米糠 (或麸皮) 25%, 碳酸钙1%。按配方准确称量后最好将料放在水泥地面上, 先干拌3遍, 再加水拌3遍, 使料吸水充足[1,2]。

4 栽培管理

4.1 瓶栽

栽培容器采用750 m L、800 m L或1 000 m L的无色玻璃瓶或塑料瓶, 瓶口径约7 cm为宜。多采用瓶径3.5 cm的菌种瓶或罐头瓶代替。根据金针菇各个生长阶段的要求标准, 菇房可分培养室、催蕾室、抑制室、生育室等。瓶子装料前要洗净擦干, 装料时上部要尽量装紧。料装到瓶颈与瓶肩交界处用捣木圆顶将表面压紧, 用捣木尖中央向下打一孔直至瓶底, 孔直径为1.5 cm, 装好后用牛皮纸封口。料袋装好后放入常压灭菌锅中, 猛火烧, 使料温在6 h内达到100℃, 然后文火保持20 h, 停火后2 h取出袋子冷却, 当袋温降到30℃以下时即可接种。选用优良健壮的适龄菌种, 严格无菌操作, 一般每瓶栽培种可接40~50瓶。菌丝生长初期温度控制在23~25℃, 让菌种尽快萌发定植, 8~10 d温度降到20~22℃, 当瓶内菌丝发至料深的2/3时, 室温降到20℃左右, 减慢菌丝生长速度, 使菌丝生长健壮旺盛。第1潮菇如料面整齐、黄水分布均匀、菌皮不厚, 可以不搔菌, 但每潮菇采收后必须搔菌[3,4]。把搔菌后的栽培瓶及时移入催蕾室, 降低温度, 增加供氧, 进行弱光培养, 瓶口用报纸或其他东西覆盖。室内温度控制在13~15℃, 经常向瓶口的报纸上洒水, 相对湿度提高到80%~85%。

4.2 袋栽

选用 (15~18) cm×0.04 cm的塑料折角袋, 每袋装干料305~500 g。装袋后上部要留16~18 cm长, 以便出菇时撑起代替套筒。常压100℃灭菌以后维持10~12 h, 0.137 MPa高压灭菌2 h, 取出冷却至30℃开始接种。门窗要遮光, 菌丝满袋后在袋口覆盖无纺布或薄膜, 保持空气相对湿度约85%, 早上通风30 min, 7~10 d可相继出菇。当柄长到3~5 cm降湿降温。抑制完成后, 温度控制在6~8℃, 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 保持弱光, 以促进菌柄伸长。

4.3 生料栽培

一般在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播种, 温度以10~20℃为宜。栽培配方有:一是棉籽壳100 kg, 麦麸20 kg, 石膏2kg, 过磷酸钙1 kg, 白糖1 kg。二是玉米芯粉100 kg, 麦麸20kg, 黄豆面2 kg, 石膏2 kg, 过磷酸钙1 kg, 白糖1 kg。培养室门窗要遮光, 气温控制在20℃以下, 经常检查菌丝生长情况, 及时补种新菌种。解开袋口, 将菌袋平摆地面或立体多层摆放, 保持空气湿度在80%~90%, 环境温度控制在8~22℃, 适当增加光照, 保证菇房通风。金针菇的菇柄长至3 cm左右时停止喷水, 加大通风量, 一般保持2 d, 此后必须温度控制在6~8℃, 湿度85%~90%, 光照只需极微弱光, 光源位置不能改变, 二氧化碳浓度达到0.11%~0.15%可促进菌柄伸长, 超过1%抑制菌丝发育。

5 采收及采后管理

当金针菇柄长12~15 cm、菌盖直径2 cm以内、尚为半球状时, 应立即采收。采收前2~3 d停止洒水, 适当降低室内相对湿度, 自然除去菇体上的凝结水, 以获得优质的商品菇。采收后及时进行加工保鲜。采收后要及时清理料面, 清除死菇及残基, 然后补水。补水后不能马上盖薄膜, 要加强通风, 待菌体表面稍干时, 再盖膜催蕾, 进行第2批出菇管理。经15~20 d可采收第2批菇, 一般可收3~4茬。

参考文献

[1]王旭, 闫丽娜, 齐力, 等.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 2010 (9) :192, 197.

[2]韩亚东.金针菇优质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 2010 (9) :79.

[3]马晓霞.金针菇高效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 2010 (7) :8-9.

金针菇优质栽培技术 篇3

1.培养料的配制

主要配方有三种:棉籽壳89%,米糠或麸皮10%,石膏1%;锯木屑80%,米糠或麸皮20%;玉米芯73%,鼓皮25%,石膏1%,蔗糖1%。将培养料加水充分拌匀,然后调节pH为6,含水量以手捏料有水滴渗出但不形成水流为宜。培养料配好后用规格(长×宽)17cm×28cm,厚0.6mm的塑料袋盛根。

锯木屑以阔叶树木屑为好,松杉木屑不适合栽培,木屑主要用于保湿和通气,粗木屑多培养基易干,木屑过细通透性差。米糠和麸皮含有金针菇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养分,但多加米糠或麸皮则发菌慢,容易产生水菇,产量低且质量差。培养基装袋要等量,这样发菌一致,出菇同时,便于下时,在无菌条件下接种,菌种接于袋两头。这种应在无菌条件或接近无菌状态的条件下进行,菌种应选用生活力旺盛、健壮、无杂菌污染的适期菌种。

2.发菌期管理

接种后将栽培袋放入干净的培养室内发菌培养,室内温度保持22℃~25℃,正常情况下,接种后10~15天菌丝可伸入培养基20~25mm。如果发菌顺利,接种后20~25天菌丝可覆盖整个料面,此阶段要求挑出杂菌,并将发菌未满袋的菌袋排在一起继续发菌。

3.搔菌及催蕾

发菌结束后要立即进行搔菌,把表面菌种块挖掉,使子实体从培养基表面一齐发生,如果培养基表面很干,可以采用刮搔,即把老菌种菌皮和5~10mm培养基一起成块刮掉。菌丝受机械刺激和低温刺激就可形成原基,要保持空气湿度90%~95%和加强通风,可抑制搔菌后袋表面气生菌丝的形成,有利于催蕾出菇。此期应保持空气相对湿度95%为宜,温度控制在10℃~15℃为好,用报纸覆盖或盖膜保湿,以诱发出菇,一周后,陆续长出尖状菌蕾,蕾头白色为正常。

4.均育和抑制

均育是利用抑制工艺的低温,使抵抗力弱的原基不至于枯死,增加抵抗力,均匀发育。均育要求温度为8℃,空气湿度85%~90%,一般2~3天。抑制是为了控制先伸长的金针菇的生育,促进后长的金针菇的伸长,使所有的菌柄长度整齐一致,抑制始期以菌柄长1mm,菌盖直径为1.5mm为宜,抑制期温度保持在3℃~5℃,湿度为85%~90%。CO2浓度在0.1%以下,抑制期7天左右。还可采用降温、降湿,通风措施,延缓子实体形成,使其同步进行,以利出菇整齐,成批采菇。

5.生育阶段的管理

当菌柄长0.5~1.0cm时增加光照,有增产和提高品质的作用。因为金针菇子实体具有很强的向光性,从菇体长2~3cm时开始套纸筒到收获,用一定的光照可诱导菌柄向光伸长,因此,在床架上方每隔3~5m吊一个15w灯泡,产生垂直光,促进菌柄伸长。此阶段以温度8℃~15℃,空气相对湿度85%~90%,菇房中CO2浓度保持在0.10%~0.15%为宜,这样可达到抑制菌盖開伞,促进菌柄伸长的目的。约15天,菌盖直径可达1~2cm,菌柄长可达8~15cm,即可进行采收。

6.适期采收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现状与对策 篇4

------------------

作者:黄毅 |来源:中国食用菌论坛网| 发布时间:2009-9-10 | 浏览次数:70次

说明:此文写于今年五一节前,至今金针菇市场价格走势基本上和我预计的相接近。此文已经投稿于《食用菌》杂志社,即将发表。为了使网友能够先睹为快,分次节录于本栏目。我希望大家各自发表高见,讨论,讨论,提高认识。

也希望看帖的同志能够送我几秒钟,写个《学习》《收获》《顶》什么的,说实在的 我老人不是要你捧场什么的,对之我视如过眼烟云,我希望的是培养起大家对其他人发表的文章也跟帖的习惯,这也是对其他人的尊重,你说是吗?

摘要:金针菇工厂化栽培二十年来,经过起步,发展,快速发展三阶段,现已结束暴利,进入合理利润期,请谨慎投资,避免盲目扩张。提出:提高品质,提高单产,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开拓当地市场为主的建议。

一、金针菇工厂化发展的现况

食用菌周年工厂化栽培象雨后春笋在各地涌现,日产量从数百公斤家到25吨金针菇的企业全国大致有数百家,难以用准确数据统计。这些企业大多数落户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主要栽培品种:金针菇、杏鲍菇、真姬菇(海鲜菇)、白灵菇、蘑菇、鸡腿蘑等。

为什么适合进行工厂化栽培的菌类主要集中在金针菇、杏鲍菇、真姬菇(海鲜菇)、白灵菇等木生菌类以及蘑菇、鸡腿蘑等草腐生菌类呢?我们知道:选择进行工厂化栽培的菌类,最基础条件:是出菇同步性好,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设备周转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金针菇工厂化起源于日本,随后传到台湾地区和韩国,随着海峡两岸开放,1991年台资金针菇企业将技术密集型的瓶式栽培引入国内,先进入当时经济比较发达的广州番禹,与此同时,在福建的晋江、漳州地区在传统季节性栽培金针菇的基础上,也开始进行周年工厂化袋式栽培金针菇的尝试,取得成功。随后,近十来年,瓶栽和袋栽两种金针菇栽培模式在中国得到快速发展,其速度惊人的。大致分为三个时期:起步(1990-1999年),发展(2000-2005年),快速发展(2006-至今)

(一)起步阶段(1990—1999)

1990年许家庭(福建晋江)、林光华、徐坚(福建漳州)等成为中国金针菇工厂化偿试性栽培的第一群人。1993年台湾黄先生在广东番禹开办第一家《和昌》金针菇瓶式栽培企业。1993年在北京有《冠荣》、《长寿》台资企业开张。1994年笔者和何丛林,詹位黎等在福建永泰县开始进行大规模袋式金针菇工厂化尝试性栽培。1998年台资在上海南汇区下沙设厂生产《玉山》金针菇,经过逐年扩张,现已达日产25吨规模,成为国内最大金针菇企业。1999年上海天橱菇业有限公司《天橱一号》产品问世。随后,还有珠海《绿阳》等内资企业陆续问世。

(二)发展阶段(2000-2005)

由于赚钱效应,和改革开放初期的土地转让的优惠政策和廉价劳动力,又有不少台资企业纷纷进入内陆,2001年开始进入发展期。先后有《薪传》、《禾茂》、《农禾》、《友茂》等台资企业进入上海,开办瓶式金针菇企业。不但引进资金,带来设备,经营管理的理念,还

开拓了市场。此同时,袋式栽培也在发展之中。

2000年前后笔者在福州设计成功规范化金针菇厂房和配套袋式金针菇栽培技术,为此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奖。2004年笔者虽已六甲,怀着解剖了“麻雀”,增长知识的心态,到在上海,租赁厂房,改造成金针菇生产专用房,并进一步完善了袋式栽培模式,产品一度为上海袋式栽培第一名。近五年来,永泰栽培动者走出福建,将袋式栽培技术传播到各地。在黑龙江、沈阳、北京、廊坊、天津、武汉、长沙,合肥,南京,宝鸡,郑州、重庆等地都有永泰人设厂的身影,为当地经济发展做些贡献。2006年开始金针菇工厂化栽培似雨后春笋在二,三级城市冒出来,进入快速发展期。

(三)快速发展阶段(2006—至今)

2005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仅在福州就有十余家金针菇企业,日产量达15吨。在福建大部分地级市,甚至有的县都有金针菇企业存在。在江苏投资近数百、—千万元大型企业,日的企业就有十余家,仅南京、连云港市就各有好几家。投资数千万从事金针菇瓶式栽培的企业也有四家(内资,台资)。全国北至黑龙江,南到云南楚雄,西至兰州、成都,都有金针菇袋式栽培企业,有的投资千万元。

全国目前金针菇日产量已接近400吨,笔者在08年在漳州亚洲食用菌论坛和山东梁山会议上做报告时,预测09年金针菇日产量为300吨,事隔半年,又飙升了几十吨,现还在不断地增加,如投资近十亿元的金针菇瓶式栽培企业在吉林长春已破土动工。

二、请谨慎投资

近年来,找笔者咨询的投资者各行各业都有。有地产商,机械,电镀,煤矿主,制衣,印染,制冷,电动机,外贸商,仪器商,运输、制砖等企业家,动辄投资额数百万,千万元也不在少数。08年下半年金针菇市场平均价格高于常年,加上国家对现代农业投资的力度不断加大,诱发了不少投资者疯狂投资热情,即使在目前金融危机的笼罩下,依然意无反悔。对此,笔者却不能苟同。

食用菌工厂化起步比较晚,才走过二十年,对同步性能比较好的金针菇栽培技术相对成熟,而对环境要求相对比较苛刻的杏鲍菇就没有那么顺利了。食用菌属于生物学范畴,即使是从事食用菌工作很熟悉的人,对某一菌类再自然条件下达到优质高产,能够胜任,但不等于对另一菌类也熟悉,周年栽培有别于自然季节性栽培,也还需要一个认识再认识的过程。更何况其他行业同志不是学农业的,对生物原理不懂,对食用菌特点更不清楚,就盲目上马,先建厂,再找技术员,多如牛毛。有的技术员有些自然季节栽培经验就走马上任,结果被他们折腾的差不多了。目前食用菌工厂化的真正懂技术干部奇缺,挖技术人才的现象此起彼伏,屡见不鲜。另外,大多数企业也仅是停留在依样画胡芦,靠经验,靠模仿生产,还是处于低水平栽培阶段,有些甚至连基本原理也没有弄明白,对栽培工艺中的细节更不了解,遇到问题时常束手无策,其产品产量和质量波动性比较大。

现在市场又怎样呢?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倒闭的企业不在少数,迫使大量农民工返乡,导致饭店、酒楼的食客大幅度减少。经过这几年金针菇企业激增,市场需求量的增加速度远低于厂家扩张速度。“物稀为贵,物多为溅”是市场不变的法则。金针菇又是鲜品出售,面对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各厂家只得降价促销,打价格战。按往年经验,节日效应因素,今年五一节价格有可能会上,我预计美好的愿望可能会落空,原因今年五月黄金周时间缩短,游客减少,不容乐观。

原来上海就有六家瓶式企业,日生产规模已接近六十吨。最近,北京,日产量8吨新的台资企业已投产,沈阳和丹东原有台湾企业受到去年高价格的刺激,在忙于扩厂。往年北京和东北地区大部分金针菇商品均来自上海和广州,但从07年夏天开始,韩国产金针菇(政府对农产品出口实行补贴)倾销量逐步增加,其独特外观包装,吸引部分消费者,占领了北方市场部分份额,并有逐渐加大的趋势。今年上半年从韩国进口的量更大,取代大部分上海

瓶栽金针菇北上的量。因此,上海瓶栽产品只得压缩回本地,就地消化。虽然原来上海瓶栽金针菇也有部分向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发送,然而,今年,长江三角洲,又有三家新开张的台湾企业,部分产品反而又涌进上海市场,江苏新的金针菇袋栽企业厂增加了好几家,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格局,面对每日突然增加了数十吨的鲜菇,上海市场难以承受。虽然瓶栽金针菇商品外观好于袋栽,销售对象集中在酒家和饭店,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饮食业受到冲击,严重影响其销售量,另外,其可食率低于袋栽产品,普通大众消费相对比较少,导致今年五一节上海市场瓶栽产品价格将会一落千丈。经销商所接受瓶栽产品的价格仅是去年同期价格的60—77%,已接近台资企业生产的成本价了。

虽然长三角大规模袋栽厂家也有几家,扣除运输费用外,所剩无几,倒不如就地销售,但所以进入上海袋栽产品数量相对比较少。此外,袋栽产品菇柄比较粗,适合遍地的“麻辣烫”小店和大众消费,市场需求量比较大,因此,袋栽产品价格高于瓶栽菇,但受到瓶栽菇价格十分低迷的牵制,价格也高不了多少。

按照往年历史资料来分析:目前价格还没有到底,预计5月10—6月20日为最低点。此外笔者所获得资讯来看,韩国这一、二年瓶栽产品大举进入中国北方地区,进行试探性销售,取得成功,现已在北京筹备设厂。如果成为事实,那对国内才刚刚起步的食用菌现代农业将是沉重的一击。

三、出路在那里?

出路在那里呢?目前经济形势下,食用菌工厂化暴利的时代即将终结,逐步转入合理利润的时代,今后只能够从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来下功夫了。

(一)提高品质,提高单产,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目前台资企业瓶式栽培经营综合成本每公斤为5—7元(平均单产300克),而袋式栽培每公斤一般综合成本为6元(全国平均单产250克)。袋式栽培企业综合经营成本,依管理水平、规模有的在1.30元/包,有的在2.4元/包,也有污染率在0.5%,也有在20%的,有的厂全年平均每包单产只有200克,也有400克。由于袋式栽培,以手工操作为主,由于设备、工资水平,各地管理技术水平,原料成本,市场、污染率高低等差异,导致经济效益不同。

从上述的数据分析:一般金针菇正常经营水平污染率应控制在1%以内(包括后期污染),漳州和平塑料厂最近推出新型塑料棉花塞专利产品,通过大量实验已经证实:完全杜绝了棉花塞受潮出现红色链孢霉污染,生长速度和使用棉花塞一样,降低劳动强度,大幅度减少后期污染率,目前在金针菇生产上还处于中试阶段。但在杏鲍菇规模栽培上已经得到很好应用。规模金针菇企业平均单产应在320-380克之间(笔者曾种过450-600克的金针菇(商品菇)),说明袋式栽培还有很大的潜力。如果每一个袋栽企业产量和质量能够上去,那么即使价格下跌,也还是有利润的。比如,综合成本在6元(250克)计算,当全年平均单产达到300克时,成本为5元/公斤,单产达到350克时,成本仅4.28元/公斤,达到400克时成本仅3.75元/公斤。即使市场低迷时,也能够有合理的利润的。因为从目前市场消费水平上来分析,随着市场价格下跌,销售量是成倍增加,当其价格和高档蔬菜一样时,还有什么不好销售的。所以提高单产,降低污染率才是正事,每一包产品只要提高20克,栽培周期缩短2-4天,那么每天增加的利润就很可观的。市场不是什么人可以左右的,惟独产量、质量、栽培周期可以自己所左右的。

袋式栽培要做到降低污染率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就必须提高现场管理水平,就要进行标准化生产,精细管理,做到可控生产。要作到这点离不开监督生产,人性最大的弱点就是“偷懒”,尽可能减少手工操作,采用半机械化操作,全部采用自动化生产不太适合现阶段的国情,笔者认为分段,关键部位添加简单专用机械,并逐步完善,也就是人加局部机械化(依靠人操作灵活性,修正机械误差),才能够减少栽培和市场的风险,比较适合现阶段经济国内水平。笔者现阶段正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一代金针菇栽培技术现已在全国各地推广开来,该技术也存在着缺陷。即,同一出菇房内有不同发育阶段的菇包,难以将发育过程中的每一时段的发育过程,均控制在该时段最佳的栽培环境条件下。第二代袋栽培技术,解决了不同发育阶段的菇包管理均一性问题,第三代技术是将袋栽模式经过工艺改革,也可以做到和瓶栽同样的商品外观,质量和产量超过瓶栽,机械化程度得到有效提高,缩短栽培周期,降低了劳动强度,该最新技术具有很好发展前途。

笔者回顾自己十五年来专门从事金针菇工厂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中,总感觉到市场竞争,推动栽培技术不断进步,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储备新技术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究竟新建的企业是采用瓶式还是袋式栽培技术路线,无法定论,各有优势,瓶栽投资额为袋数倍,只得通过扩张栽培规模来降低生产成本,“船大虽好抗风浪,但船小好调头”。具体实施时应从投资、原料、栽培周期、质量、产量稳定性,员工成本,市场对品质的喜好、货架期,机械投入、运行、经营成本等综合反复比较考虑,选择适合自己熟悉的技术路线就是好。

(二)开拓当地市场

以往大家有一误区,认为上海、广州,北京大城市需求量比较大,都向上海挤,现在厂家暴增,已转换成买方市场,势必引发价格战,受伤的还是厂家。笔者观察今年五月一日前后三天的价格变化来分析。在上海:瓶栽金针菇产品150元/20公斤包装,袋栽产品180元/公斤,两者之间的差距高达30元,也就是每公斤差距在1.5元,这种差距在这几年的经营历史上是没有见过的。而同时段,目前福州金针菇市场价格依然和去年同期价格一致,240元/20公斤包装。也就是福州和上海袋栽产品,每公斤差距在3元,而和上海瓶栽培相比,每公斤差4.5元。同样,在北京,瓶栽和袋栽培的差距也相当大。这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见过的。这些差距都是利润啊。市场价格变化的反映,充分说明上海长江三角洲金针菇企业过剩,特别是瓶式栽培的企业,而且规模偏大,一家瓶栽厂可抵数家袋栽厂,导致市场价格变动过分激烈。

金针菇袋式栽培企业化起源福建,先入为主等原因,在福建几乎没有瓶式栽培的厂家产品。在福州十余家袋栽企业,规模相对都比较小,总量也就是十五吨左右。前几年,是卖方市场。每日福州金针菇厂家发到上海,每日数量高达数吨,而现在已转变为买方市场了,发往上海的货量少之又少,但福州厂家已成功开拓了二级(地市)、三级(县级)市场,节省了可观长途运输费用(运输综合成本接近1元/公斤)。经过十余年的经营,金针菇在福州已被当地百姓所接受了,日吞吐量高达十吨之举,节假日还是畅销的。这也说明一个问题,金针菇工厂化企业应立足于本地经营为主。

以笔者建议:在交通、经济发达的地区销售定位应该以当地200公里范围为主要销售渠道。现阶段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了,金针菇市场销售价格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逐年在大幅度下降,所以金针菇在当地市场份额逐年也还在不断扩大之中。

总之,目前对工厂化栽培食用菌产品的安全性认识和宣传不够,金针菇生产过程是通过高温灭菌,培养过程几乎没有喷过水的,那有比它更安全的食品呢,这就是宣传的亮点。

金针菇丸子汤的做法 篇5

1、原料:猪肉馅300克,藕蓉100克,盐3克,大喜大牛肉粉5克(或鸡粉),葱姜末各3克,淀粉10克,胡椒粉3克,料酒15克,清水30克,金针菇,油菜芯,香菜各适量。汤底:清水适量,油面一勺,大喜大牛肉粉3克,盐适量。三七比例的碎丁肉馅儿300克,加入5克大喜大牛肉粉,加入盐3克,淀粉10克,白胡椒粉3克,料酒15克,清水30克,快速搅打至肉馅粘稠起劲。藕100克,去皮,剁成细蓉,葱姜剁细末,将剁好的藕蓉和葱姜末一起加入拌好的肉馅儿中,快速搅拌均匀后入冰箱冷藏腌制2小时以上。

2、将肉末,鸡蛋,生粉,生抽,糖,料酒,生抽,香油,胡椒粉,姜末,葱花,香菜末,金针菇末混合,用筷子顺着一个方向用力搅拌均匀,锅里放入清水,水开后,改小火,用勺子将混合好的肉末弄成一个小圆球,放进开水里,尽量弄圆一点。当把丸子都放进锅里后,小火继续煮大概5至8分钟,当丸子都浮到水面上,再煮3分钟即可,丸子煮好后,放入金针菇,并放入鸡精和盐调味.出锅前撒上葱花,再点几滴香油。

3、丸子切块。金针菇用开水烫一下,然后捞出来用冷水冲净。葱切葱花。煮锅倒水烧开,把丸子放进去煮几分钟,然后放入金针菇,再按照自己的口味调味,煮好之后停火,撒上葱花,闷2分钟即可。

关于××镇金针菇养殖的调查报告 篇6

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是让农民富起来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富民强×的重大举措,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民心工程。如何让广大群众意识到,并积极响应贯彻党委、政府的号召呢?这就需要各级干部、党员、群众代表精诚团结,密切配合起来。×政府今年出台“一大一小”(金针菇养殖大棚、冬暖式大棚、獭兔养殖)调整政策就是为我×量身订做的,下面我就对金针菇养殖调研的情况阐述一下。

一、我×金针菇养殖的前景及现状

金针菇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它含有较全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其中赖氨酸和精氨酸尤其丰富,也含有丰富的锌,对儿童的身高和智力发育有良好的作用,它还含有一种朴菇素,可增强对癌细胞的抗御能力,常食金针菇还可抑制血脂升高,降低胆固醇。菌类食品本来就有“纯绿色”标识,在越来越关注健康饮食、营养饮食的今天,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金针菇,同时网络、养生节目也推荐金针菇。目前,不只是我国,全世界的需求量激增,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加工的金针菇有很大的比例销往海外,外销加内供,市场十分紧俏,各地市供不应求,金针菇前景十分广阔。

金针菇是一种稳赚不赔的行业,目前金针菇的平均价格在2.3元/斤左右,每亩一次投入原料3万斤,每年可采摘三到四次,第一茬的产量在2.4万斤左右,仅第一茬就会产生净利润1万余元,以后的产量折算成利润保守计算也有3万元,经济效益很高,其养殖周期为当年8月份至次年3月份,半年多的时间,具有时间短、见效快的特点,随着群众思想意识程度的提高,我×的金针菇产业提升指日可待。

安排,麦前养殖平菇,秋后养殖金针菇,可获得双赢双利。出菇时间(最忙)为年前年后,农闲时段,外出打工的也已陆续回家,不占用其他劳动时间,3、栽培原料。原料主要包括棉杂、棉籽壳、锯末、麸皮、玉米面等,在配制的过程中还需要一些底肥有过磷酸钙、硫酸镁等。棉杂价格约0.6元/斤,棉籽壳价格约0.9元/斤,与玉米面、麸皮、锯末等按一定的比例配制,在棉杂、棉籽壳等主要原料的基础上每斤再加0.3元左右,配制好的原料在0.9~1.2元/斤,每亩需要约3万斤料,约合成本3万元。

4、产量比例。每斤原料出苗量为0.8~1.5斤金针菇,今年的价格在2.2~2.8元不等,按产量最低(每斤原料出0.8斤金针菇)、价格最低(2.2元)保守估计一亩的棚收入在5万余元,除去成本,第一年的净利润就在1万元左右。

在以后的养殖过程中,注意茬口安排,平菇和金针菇交差养殖,建棚成本仅在第一年的时候产生,每年的净利润均在2万元以上,金针菇养殖过程简单易学,占用劳动力少,时间跨度短。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养殖金针菇没有赔钱的,是一项稳赚不赔的产业,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产量跟质量与个人的管理水平有关。

三、我×金针菇养殖不景气的原因。

×党委、政府积极推广金针菇养殖也有一年多的时间了,新建大棚数量屈指可数,米庄村还越养越少,效果差强人意,并不是政府工作流于形式,推广好事、把好事办好也有很大的难度,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思想意识程度低。政府研究制定的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都是想千方、设百计的提高人民平均生活水平,让老百姓生活的更好,更幸福,但群众百姓由于传统农作意识、小农思想、文化素质低等影响,不认为是好事,将好

离不了人,为方便,选地应选离家近的,自主协调不好,有的就有了打退堂鼓的主意,不干了,有的想扩大规模,土地协调不好,为减少麻烦不扩大的,在调查过程中,农户大多都有这样的反应,干了很多年,没有致大富,有规模小的原因,也有思想意识的原因,土地问题也得好好对待。

3、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种植、养殖都不能离开技术的支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米庄村养殖金针菇的越来越少,原因在于技术不到位,管理不好,产量、质量低,赚不到钱,没有了继续干的念头。百姓受文化素质水平的影响,承受失败的能力相对较低,百姓的钱袋子也经不起失败,由于技术人员不到位,一些过程处理不好,补救措施不成功,造成了农户消极思想,改投其他项目成干脆种田,没有风险,技术人员的缺乏是重要原因。

四、推出政策提升信心

政策既然下大决心,下大力气为民谋利益,就一定要干好,针对村民出现的各种问题给予积极解决。

1、以点带面,层层辐射。由于群众思想意识落后的影响,对意识程度高的人,选当带头人,选当典型村。以米庄、许桥、李灿然为中心村,逐步向辐射,同时选出有想法,有条件,有能力,有技术的人带头,有养殖经验历史的人扩大规模,政府给予政策、资金双重支持,使其成长为养殖专业户,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带动周边村民发展养殖金针菇产业。

2、资金、土地支持。对于各行各业的投资企业,资金、土地永远都是头等要解决的问题。对想干的群众要积极引导,对资金缺、贷款难的问题,由政府出面协调,采取政府担保形式,解决问题,同时,政府对农民投资小额贷款进行贴息或高于利益的现金奖励政策;或帮助村级成立“村民创业专项资金”,对发展本村经济带头的村民进行奖励,或进行初始创业补贴,县

用工,与人民经常外出,打工时间相反,没在冲突。金针菇产业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产业,就是赚多赚少的问题(跟管理技术有关),我们要做的就是搭一个台阶,让那些有想法,有技术的人上一个台阶,充分带动起来,给那些有经验有能力的人资金支持,扩大规模,辐射周边,相信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干部群众内外配合,形成合力,可激发更大的潜力。

金针菇最新高产栽培技术 篇7

1、菌种制作的改进

1) 品种选择

目前全国各地的金针菇品种太多, 太杂, 每个优良品种经1~2y的栽培使用, 质量降低了, 因此我们除了引进各地优良品种而外, 每年都要在当地采集野生品种进行分离比较, 从而选择了最优良的快速高产新品种——金针菇20号, 经全国各地用户的签定, 产量、质量和抗逆性都优于其它品种, 生物效率达到120%, 比一般的品种能增产25%~72%, 目前在我省已大量推广应用。

2) 分离培养基

(1) 豆芽 (黄豆) 100g, 蔗糖20g, 琼脂20g, 水1 000mL, pH5.0~6.5;

(2) 蛋白胨3g, 酵母膏3g, 硫酸镁0.55g, 磷酸二氢钾0.5g, 琼脂20g, 水1 000mL, pH5.0~6.5。

3) 母种培养基

(1) 棉籽壳500g (取汁) , 蔗糖20g, 琼脂20g, 水1 000mL, pH自然; (2) 鲜松针100g (取汁) , 蔗糖20g, 琼脂20g, 水1 000mL; (3) 麦皮200g, 蔗糖2 0 g, 琼脂2 0 g, 水1 000mL, pH自然; (4) 黄豆粉20g, 马铃薯200g, 蔗糖20g, 水1 000mL, pH自然; (5) 栎木屑500g, 蔗糖20g, 琼脂20g, 水1000m L, p H自然; (6) 豆芽500g, 蔗糖20g, 琼脂20g, 水1 000mL, pH自然; (7) 蛋白胨3g, 酵母膏2g, 琼脂20g, 硫酸镁0.5g, 磷酸二氢钾1.0g, pH自然。高压灭菌:在1.5磅压力下维持30min后, 将培养基放成斜成备用。

4) 原种培养基

(1) 木屑75%, 米糠20%, 白糖1%, 石膏1%, 过磷酸钙2%, 石灰1%, 含水量65%; (2) 棉籽壳80%, 麦麸15%, 过磷酸钙2%, 石膏2%, 蔗糖0.7%, 尿素0.3%, 含水量65%; (3) 棉籽壳70%, 麦麸20%, 木屑10%, 含水量65%; (4) 棉籽壳50kg, 加尿素0.15kg, 含水量65%;上述配方装入750mL的玻璃瓶内。要求松紧适当, 灭菌1.5磅压力下维持1h。

5) 栽培种培养基

(1) 棉籽壳9 5%, 过磷酸钙4%, 石膏1%, 含水量65%; (2) 木屑50%, 棉籽壳40%, 麦麸10%, 含水量65%; (3) 玉米芯70%, 麦麸25%, 过磷酸钙4%, 石膏1%, 含水量65%;灭菌1.5磅压力下维持1h, 或常规灭菌100℃保持4~6h为宜。菌种培养:菌种培养主要是温度和光照方面的管理, 金针菇菌丝生长8~32℃, 最适宜20~25℃, 子实体生长5~18℃, 最适宜10~14℃, 若超过22℃以上难以形成子实体。

2、栽培方式改进

金针菇的快速高产栽培必须做到以下几条:

1) 选用优良菌种

栽培金针菇时, 首先要选好优良品种是第一关键, 一是使用的菌种无杂菌, 无虫害;二是要求菌丝生长键状;三是菌丝刚生满无老化的菌种;四是出菇整齐、产量高、抵抗力强的品种;五是适合本地气候生长的品种。

2) 撑握最佳栽培季节

金针菇是一种低温型品种, 在无人工控温的情况下, 应充分种用自然温度, 撑握好栽培季节是促进高产的一个重要关键。根据我省的自然气温以头年9月至第二年2月底栽培为宜, 最好是在10~11月栽培产量最高。

3) 采用优质原料和最佳配方

适宜栽培金针菇的原材料很多, 但最佳的原料和配方有以下几种: (1) 棉籽壳80%, 麦麸15%, 过磷酸钙2%, 石膏2%, 蔗糖0.7%, 尿素0.3%; (2) 棉籽壳70%, 麦麸20%, 木屑10%; (3) 棉籽壳50kg, 加尿素0.15kg; (4) 木屑75%, 麦麸20%, 过磷酸钙2%, 石膏2%, 白糖1%; (5) 玉米芯50%, 木屑20%, 麦麸20%, 过磷酸钙5%, 石膏2%, 尿素1%;

4) 栽培方式改进

金针菇的栽培方式很多, 有床栽、袋栽、畦栽、盆栽、箱栽、瓶栽等。为了减少工序、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和质量, 采用塑料袋栽培效果较好。塑料袋规格质量选择, 要求以17cm×35cm×0.05cm高密度低压聚乙烯塑料袋为最好, 不但适宜金针菇栽培与生长发育, 而且塑料袋还可以使用2~3次, 可节约大量的成本费用。操作方法:将各种原材料的配方充分拌均匀后, 使含水量达到65%时即可装袋, 每袋装料15cm高, 要求用力均匀、松紧适宜, 不能过松过紧, 压平表面, 上端留空20cm便于今后子实体生长, 为了使菌龄一致, 快速出菇, 然后在料中央穿直径0.8cm的孔到料底, 再将塑料袋用绳孔扎紧进行灭菌, 注意轻拿轻放, 防止塑料袋破损, 如有破损可用胶布贴补。

5) 严格把好灭菌和接种关

灭菌方法可采用高压和常压灭菌, 若生产数量较大的一般采用常压灭菌, 当料温达到100~110℃时可保持4~6h, 待料温自然下降到25~20℃时立即接种。接种:接种时若自然气温高, 杂菌污染率就大, 因此必须有用接种箱可接种室内能过药物灭菌后才能进行, 特别是接种时使用的菌种和工用具要采用75%的酒精或浓石灰水擦洗消毒。每瓶菌种可接50~80袋, 接完后扎好袋口进行发菌培养。

6) 菌丝培养

金针菇栽培袋的菌丝培养, 主要是温度管理, 它虽然在8~32℃都能生长, 但以20~25℃生长最好, 发菌时防止袋子堆集过高过密自身产生温度, 造成温度偏高而死亡, 同时也要解决温度过低现象。在菌丝生长过程中一定要采用暗光培养, 光照过强一是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二是菌丝未达到生理成熟, 培养基表面受光照刺激就会过早出菇影响产量和质量, 菌丝生长阶段进行暗光培养有利于营养集中、出菇整齐。

7) 及时敞口出菇

通过20多天的培养, 菌丝已长满全袋时, 这时自然温度已适宜金针菇子实全生长的时候, 应立即解开绳子, 敞开袋口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 特别是敞开袋口后要及时将报纸或布盖在袋口上, 否则, 培养基表面失水, 影响菇蕾的形成。

8) 出菇后管理

金针菇袋子敞后, 室内要增加一定的光线和湿度, 但不要太阳直射, 每天需要向报子或布上喷水, 保持一定的湿润, 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85%~95%左右, 3~5d即可出现小菇蕾。喷水时, 不要把水直接喷在菇体上, 以免造成菇体腐烂、黑根和斑点等病, 以过10~15d的管理, 金针菇菌柄就可长出袋口, 大约菌柄长15~20cm就能采收。

9) 采收

金针菇成熟后要及时采收, 不然菌柄容易变色、腐烂。成熟标准是菌盖已开始扩展, 若菌盖边缘上卷说时已充分成熟而降低质量, 采摘时每袋金针菇大小一齐采, 用手捏住菌柄基部, 轻轻摇摆一下就可采下, 然后再把菌柄基部粘上的培养料剪去, 整齐地放在箩筐内进行销售。

10) 注意问题

利用苎麻秸秆栽培金针菇技术 篇8

摘 要 介绍一种利用苎麻秸秆栽培金针菇的技术。苎麻秸秆80%、生石灰3%、麦麸15%、磷肥1%、石膏1%,加水比例1∶1.2,保持温度2~18 ℃,菌丝能正常生长并出菇,采收可达3~4潮。

关键词 金针菇;苎麻秸秆;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6.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1-0-02

金针菇(flammulinavelutiper)是秋冬及早春广泛栽培的一种食用菌,具有菌柄脆、盖滑嫩、味美可口、营养丰富,特别是火锅和凉拌菜的好材料,深受广大食客喜爱[1-2]。随着金针菇栽培规模的不断加大,主料栽培原料棉籽壳价格大幅上涨。因此,为降低生产成本,需要寻找一种充分利用新资源,新原料、节约成本的栽培技术和配方。四川省尤其是达州地区,作为苎麻大市,苎麻产业基础雄厚,有大量苎麻栽培。据统计,每667 m2苎麻年产苎麻秸秆500 kg左右,而对苎麻秸秆的处理大都采用焚烧,不仅浪费资源,还造成环境污染。为此,结合达州地区种植产业现状,针对苎麻废弃秸秆资源进行综合利用,结合实际发展苎麻种植和食用菌栽培产业。

1 栽培前的准备

苎麻秸秆处理苎麻收获后,将苎麻秸秆及时收集晒干,用秸秆粉碎机粉碎成颗粒状备用[3-5]。

菌种选择采用四川省农科院培养菌种,黄色,菇体大小适中,且生物转化率较高。

场地选择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气温在2~18 ℃时较适合金针菇的生长出菇。若具备降温设施将更利于金针菇生长出菇,保证金针菇的出菇顺利进行。

2 配料与制袋管理

2.1 配料

苎麻秸秆栽培料配方苎麻秸秆80%、麦麸15%、生石灰3%、石膏1%、磷肥1%,加水比例1∶1.2[6-7]。

2.2 制袋

制袋和灭菌该试验选用低压聚乙烯袋,长:宽:厚比为40 cm∶22 cm∶0.03 cm。将菌袋一头扎紧备用,后将栽培料按上述配方配制完好,按比例加入水进一步进行混合,待含水量达到60%以后,进行简单堆制,当其含水量均匀,培养料没有干颗粒存在时进行装袋。菌袋装袋时要求物料松紧适中均匀,待菌袋装好后将菌袋另一头扎紧,并进一步检查菌袋是否有漏料现象,如有需及时修补,可使用胶布进行黏贴,防治物料外漏。检查完毕后迅速将菌袋放入灭菌锅内进行常规灭菌。菌袋装入灭菌锅时需要预留一定的空间,或者采用“井”字形排垒,以便空气的充分流通,可使菌袋充分灭菌不出现死角。灭菌时开始时加热升温要快,做到火旺、猛,防止把培养料蒸酸、蒸臭。待温度达到100 ℃以后,选用中火继续灭菌,保持中火温度8~10 h,灭菌过程中不能熄火、降温。灭菌后期用猛火攻一会儿,然后停火焖灭一整夜,这将大幅提高菌袋灭菌的成功率。

2.3 接种与发菌管理

先将接种室经过提前消毒灭菌,后将灭菌后的培养袋移入接种室内,待培养袋自然冷却。当培养袋降温到约30 ℃以下后,方可进行接种。接种前,需要保证门窗关闭,且消毒器已消毒约40 min。为保证安全,待消毒器关机约15 min后,接种人员方可进入接种室接种,接种全部过程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步骤进行。接种前,先将接种人双手用酒精进行充分消毒。双手消毒后除接触菌种外,不得触摸其他任何物品,以免感染杂菌。接种时,直接将菌种切分成若干小菌块,并迅速将切割小菌块填入菌袋的一端,快速套上套环,整个接种过程需要时刻注意防止外界杂菌感染。接种后迅速将菌袋移入发菌室进行发菌管理。发菌期间,菌袋不能堆码过高过密,需要根据发菌室内气温的高低和空气流通情况进行合理安排。气温低时,可以适当堆码高些,气温高时,可以适当堆码低些,并时刻注意发菌室内的通风和换气情况,以满足菌丝生长对氧气的要求。培养金针菇期间要随时观察记录发菌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一般培养室内温度不得超过25 ℃为宜,并且空气的相对湿度最好保持在60%左右为宜,另外期间还需经常检查培养袋的温度,随时注意控制温度,以免发生“烧袋”现象。金针菇培养期间,应随时检查记录杂菌污染情况,严格控制培养室内光照,尽量保持较暗的低光照环境,以免影响菌丝生长或导致子实体的过早形成,造成减产。菌丝生长期间每隔2 d需要开窗进行适当的通风透气,以利于菌丝的快速生长。一般情况下,培养30~50 d菌丝才能完全长满整个菌袋。

2.4 出菇管理

当菌丝长满整个菌袋后,将进入子实体生长阶段,此阶段是决定金针菇质量和产量的关键时期。培养过程中必须严格管理,特别是控制好培养室内的菌株生长环境条件,为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保证金针菇高质和高产。当菌袋长满菌丝后将菌袋移至出菇室进行重新摆放,摆放时将栽培袋的一端朝下,一端朝上即可。摆放完毕将金针菇菌袋朝上一端解开,并反卷袋口,用镊子将表面的菌膜和菌种块去掉,使其外观表面平整。操作时使用的全部工具应进行严格消毒,以防止杂菌污染。摆放好后调节出菇室内温度,一般温度控制在10~12 ℃,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90%,管理人员需每天向出菇室内地面和空间喷适量水,保证出菇室内的湿度。当催菇3~5 d后培养料表面将会出现淡黄色的水珠,此时是子实体形成的前兆,不久后将会出现子实体的原基,一般情况下,经5~7 d培养菌袋内就可出菇。因子实体生长需要较多氧气,所以此时出菇室应保持较弱的光线,并适当进行通风换气,但为利于菌柄伸长和抑制菌盖开伞又必须积累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浓度,为使子实体快速生长,形成色白、质嫩、柄长和产量高的金针菇,必须严格控制通风和二氧化碳积累这二者的关系才能达到高产丰收。

2.5 采摘及后处理

金针菇的适时采摘可促进生产上达到优质高产的栽培目的。当金针菇菌柄10 cm以上菌盖呈半球形时应进行适时采收。采收时,采收人员需一手按住栽培袋口,另一只手抓住子实体下端轻轻拔出。金针菇采收后的栽培袋需按照菌丝培养阶段要求继续进行严格管理,待菌丝恢复生长后可继续催菇,根据生产实际必要时可进行适当补肥,使用此法栽培的金针菇一般可采收3~4潮。

参考文献

[1]蔡和晖,廖森泰,叶运寿,等.金针菇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加工研究进展[J].食品研发与开发,2008,29(11):171-174.

[2]于荣利,秦旭升,宋凤菊,等.金针菇研究概况[J].食用菌学报,2004,11(4):63-68.

[3]陈曙晖,陆忠权.苎麻副产物栽培草菇技术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1995(5):40-43.

[4]张兴,熊杵林,揭雨成.机械剥制苎麻副产物栽培平菇的研究[J].2013(5):457-460.

[5]徐建俊,李彪,马洁.苎麻秸秆栽培秀珍菇技术[J].2012(4):58-60.

[6]夏志兰,姜性坚,熊辉,等.苎麻骨粉在金针菇栽培上的应用研究[J].中国麻业,2004(6):290-292.

[7]李彪.苧麻秸秆栽培金针菇技术要点[J].南方农业,2010(1):28-29.

我爱吃金针菇小学生作文300字 篇9

我对金针菇是爱不释口,这长长的细细的,还带着一顶小帽子的金针菇,吃起来有种韧性,再加上它千奇百怪的.食用方法和煮法更让我喜爱金针菇了,我和金针菇还有个不解之谜。

这个“缘”还得从我5岁时讲起,那时妈妈第一次煮金针菇,是白豆腐和金针菇一起蒸出来的汤,第一次看到这东西,我还以为这是一种用来纺织的白线呢! 妈妈把汤 到了我碗里,我立马大叫:“我不要吃线不要线!”妈妈惊讶、施展加疑惑地看着我,问:“哪有线啊?”爸爸也是一脸惊慌地看着我,并用筷子在我碗里搅来搅 去,问:“没有线啊!?”我一脸惊恐地夹起一条金针菇,说:“这不就是线吗?”爸妈听后,哈哈大笑了起来,说:“这哪是线啊,不信你吃吃看,”听了这话后 我夹起金针菇用舌头舔了一口,感觉味道还不错,就放心大嚼了起来,最后我着魔似的爱上了金针菇,以后一看见金针菇,无论什么煮法什么样子都会让我口水直 流,并不计一切代价要了它,只因为童年时的一次趣味的品尝。

金针菇标准化栽培技术 篇10

微波辅助法对金针菇水溶性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在微波条件下,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研究金针菇水溶性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微波功率为600 W,辐射时间为10 min,提取料液比为1:20,水浴浸提时间为60 min,有利于金针菇可溶性多糖的提取.

作 者:梁梓 张维敏 王容 汪淑芳 范晶 农向 伏秦超 LIANG Zi ZHANG Wei-min WANG Rong WANG Shu-fang FAN Jing NONG Xiang FU Qin-chao 作者单位:乐山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院,四川乐山,614004刊 名:北方园艺 PKU英文刊名:NORTHERN HORTICULTURE年,卷(期):“”(5)分类号:Q946-33关键词:金针菇 可溶性多糖 微波

金针菇菌种制作技术 篇11

近年来,金针菇工厂化栽培在各地迅速发展。在福建,采用再生法栽培模式,厂家都实行自行制作菌种。菌种生产程序通常分为母种、原种、栽培种3个层次,其制作过程包括培养基配制、接种、菌丝培养等。在制种过程中,培养基灭菌和接种操作等不规范都容易造成污染,掌握好菌种制作技术是控制污染的关键。笔者从事金针菇菌种生产已有多年,其污染率控制在2%以内,现将制作技术介绍如下。

1.母种的制作

1.1 品种选择

目前市场皆以纯白色品种为主,宜选用抗病性强,产量高,朵型好,基部绒毛少的品种,如8801,8909等。

1.2 培养基配制

选用25×200mm试管做栽培容器。常用配方为:去皮马铃薯225g,葡萄糖20g,琼脂20g,硫酸镁0.5g,磷酸二氢钾1g,蛋白胨0.75g,维生素B2两片,水1000ml,酸碱度自然。将马铃薯切成条放入水中煮熟,用四层纱布过滤取汁。然后加入琼脂,搅拌使之充分溶化,再加入其他药品并搅拌至溶解,移入漏斗中,分装到试管中,容量为管长1/5,塞上棉花球。用手提高压灭菌锅灭菌,压力0.05Mpa时排放冷空气,在0.12-0.15MPa压力下灭菌30min,降压至0.05MPa以下,出锅,排放斜面,斜面长度占试管长度2/3为宜,待冷却凝固后方可使用。

1.3 转管与培养

用甲醛10ml加高锰酸钾5g熏蒸消毒30min,戴好口罩,戴上手套,用2-3%来苏儿溶液擦洗消毒,然后入箱接种。将母种试管口火燎一下,接种针在75%酒精浸后火焰灼烧冷却后,伸入试管切分斜面母种,使之成5×5mm的小块;挑取一小块带培养基的母种,接入试管培养基斜面上,火燎管口,塞上棉花球。接种完毕后,放置于培养箱中,温度为20℃,培养14-16d菌丝可布满整个斜面。菌丝培养时应做到天天查菌,及时剔除污染菌、可疑菌。

2.原种的制作

2.1 培养基配制

栽培容器选用750ml玻璃瓶。配方:棉籽壳50%,麦麸24%,木屑、蔗渣共24%,轻质碳酸钙1%,玉米芯1%,含水量60%。棉籽壳在混合前拌水预湿,料全部混合搅拌好后装瓶。将料填入瓶子,使之达到瓶肩,料面压实、压平,然后将瓶壁上的培养料用清水洗净,竖置于周转筐内。用圆形木棒插入瓶内,沿瓶口旋转,形成一个欲留孔穴,旋出木棒,塞上棉花球。用卧式高压灭菌锅灭菌,由锅炉提供蒸汽。排放两次冷空气,0.15-0.18MPa压力下灭菌3h,降压、出锅,冷却至25℃以下方可接种。

2.2 接种与培养

母种用来苏儿溶液擦洗后放置于接种箱内,第一箱用甲醛加高锰酸钾熏蒸消毒,从第二箱开始及接下来的几箱都可用气雾消毒盒(剂)8-12g消毒,消毒30min后方可接种。用接种针稍微刮掉斜面上的菌丝,将斜面母种分成六小块;瓶口靠近火焰,用接种针把小块的培养基再分成成一个小块和一个大块,并勾入菌瓶内,塞上棉花球。接种完毕后,进行摇瓶,使小块的掉入孔穴中,大块的在培养料上面。放置于温度为20℃菌种培养房中,培养25-30d菌丝可走满整个菌瓶。

3.栽培种的制作

3.1 培养基配制

栽培种采用17.5×40×5cm聚丙烯塑料袋。棉籽壳45%,麦麸30%,木屑、蔗渣共21%,轻质碳酸钙1%,过磷酸钙1%,玉米芯2%,含水量65%。料搅拌好后进行装袋,将料填入袋子,用拇指和食指将料从袋底角塞入袋内,插上圆形木棒,沿棒四周将袋内料压紧,填至袋内料高14~15cm,旋出木棒,套上套环,塞上棉花球,竖置于周转筐内,移入常压灭菌锅灶进行灭菌。压力0.3t以上为宜,温度升至 100℃以上保持13h以上。出炉,冷却至25℃以下。

3.2 接种与培养

将已用来苏儿溶液擦洗的原种放置于接种箱内,消毒方法跟原种接种时的消毒方法一样;接种铲消毒,原种瓶口火燎,挖掉表面的老菌块并搅碎瓶内的菌种,铲2-3铲菌种移入菌袋内,塞上棉花球。接种完毕后,出箱,排放于培养库。培养库温度控制在20℃左右,相对湿度维持在65-70%为宜,暗光培养,菌丝生长后期每天适当进行通风。菌丝基本长满菌袋后进行催蕾,培养库温度降至16-14℃,每天适当开灯,约10-15天即可长出针尖菇,待针尖菇布满菌袋80%,长度4-6cm左右应及时开袋,拔去套环和棉花球,刈掉料面以上的塑料袋膜,移至6-8℃的出菇房进行培养。

4.金针菇母种的保藏

采用低温保藏。把斜面长满菌丝的菌种放在4℃冰箱中,每隔3个月移植1次。转管次数控制在10次以内,以免菌种生活力下降,影响菇的产量、质量。

参考文献

[1]丁湖广.食用菌实用制种技术[J].山东蔬菜,2006,(4):

40-41.

[2]夏传鸿,杨毅,郭书普.金针菇高效益生产关键

技术百问百答[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3.

作者简介:

赖腾强(1982—),男,福建南靖人,毕业于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技术员。

【金针菇标准化栽培技术】推荐阅读:

金针菇生产技术规程09-09

上一篇:队伍管理长效机制下一篇:一件童年趣事作文300字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