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室中优质护理论文

2022-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探讨内分泌科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内分泌科护理人员30名(观察组),经深入学习研究相关文件精神、制定目标与标准、优化排班设计、设置特色岗位、开展健康教育等系列活动后,对比与优质护理服务前(对照组)护理人员的成就感、工作积极率与护理满意度。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注射室中优质护理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注射室中优质护理论文 篇1: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140例患者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和对照组,在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低颅内压、促进脑功能恢复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Barthel指数(BI)。 结果 治疗前优质护理组和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溶栓治疗和护理后,优质护理组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为74.3%,优质护理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优质护理组的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优质护理为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有效促进了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减轻了家属和社会的压力,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可在临床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护理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优质护理;护理体会

Clinical nursing care of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o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LIU Han’e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People’s Hospital of Yunxian in Hubei Province, Yunxian 442500, China

[Key words] Acute ischemic stroke;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 Clinical nursing care

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的危重症之一,也称之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临床急诊科的常见疾病,每年患者高达150万以上[1]。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等其他原因引起脑血管供血障碍,数小时的缺血会引起脑部组织缺氧、组织坏死等,若情况进一步恶化,可能会引起神经功能障碍,涉及患者的肢体功能、意识和语言能力,严重时可能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早期的治疗主要是恢复脑部缺血组织和血管的供血,同时,有效、合理的急诊优质护理可促进患者的康复。在本研究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尽早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保证血管在最短时间内再通[3]。在静脉优质护理过程中,细节优质的护理对争取抢救、治疗和患者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优质护理时的细节优质临床护理体会,提高抢救该病的成功率,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可作为今后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优质护理的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共收治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男76例,女64例,年龄32~80岁,平均(66.7±10.5)岁。患者从发病至入院的时间为20 min~6 h,从发病至优质护理时间为30 min~10 h。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结果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对首次入院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NIHSS)量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评分,初步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本组病例中,大脑前动脉梗死79例,大脑中动脉梗死42例,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19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3]:①临床表现符合诊断标准者;②CT、MRI等辅助检查未发现脑出血或低密度影像者;③发病时间至入院时间不超过6 h,无意识障碍者;④凝血四项、心电图、血糖、血脂和肝、肾功能检查无严重疾病者;⑤停用影响凝血的药物如肝素钠、阿司匹林等2周以上者;⑥未合并其他可能引起出血的疾病者。

排除标准[4]:①CT或MRI证明颅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者;②近6个月有过外伤大手术、严重创伤、脑梗死或心绞痛者;③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病、呼吸、消化系统疾病、肿瘤或肝肾功能不全者;④对本研究的药物有过敏史或禁忌者。

1.3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20%甘露醇、依达拉奉、胞二磷胆碱等改善脑循环和促进脑功能恢复的药物治疗,给予rt-PA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根据临床医师的治疗经验和医嘱进行常规的溶栓护理。优质护理组患者采取细节优质护理,优质护理组是由医、技、护的医护人员组成的专业治疗小组,按照患者的个体情况设定具体的护理流程,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护理流程要求进行有序的护理操作,每名患者由指定的相应护士进行优质护理,护士长统筹观察并进行相应评价,具体护理措施详细介绍如下。

1.3.1 溶栓前护理 患者被送至急诊科时,当确诊为脑梗死后,立即进行脑梗死优质护理的规范化护理流程。当医师进行会诊确定治疗方法时,护理人员应在最短的时间内采集血样标本,进行血常规、血液生化和凝血功能检查;观察并详细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做好血氧饱和度监测,注意观察心电图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建立两条静脉通道,选择前臂粗且方便固定的血管作为静脉留置针用[5];同时,应尽快准备吸痰机、输液泵、吸氧机和溶栓时等可能会使用的抢救工具,必要时候协助医师进行抢救;联系影像室进行脑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颅内血管是否有缺血半暗带,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另外一名护士应对神志清醒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由于脑梗死发病急,患者易产生恐惧、烦躁、焦虑、害怕等不良情绪。护士应向患者详细解释疾病的过程与治疗方法,鼓励患者减轻压力,以良好的状态配合治疗。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应多向患者及家属了解既往病史,是否有出血、外伤或接受抗凝治疗等,及时给医师提供详细、真实的资料,确保用药安全,评估可能出现的紧急病症并做好应对准备,配合其他护士进行相应的检查和转运准备。确认患者和家属了解脑梗死静脉优质护理的疗效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1.3.2 溶栓护理 溶栓期间护理相比于溶栓前更专业,对护理人员要求更高,溶栓期间的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执行溶栓操作,将rt-PA注射粉剂溶解于生理盐水中并稀释,先静脉推入10 min后将剩余剂量连续静脉滴注60 min,给予脱水剂、依达拉奉、胞二磷胆碱、降血压、降血糖等药物治疗,随时关注患者情况,监测呼吸、心率、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情况,仔细询问是否出现头痛等情况,患者的血压应严格控制在180/100 mmHg以内,避免血压升高引起脑出血或脑水肿,对伴有高血压的患者应采用温和的降压药进行治疗[6]。严密观察并及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意识、瞳孔、肢体状况等,及时发现出现的用药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如头痛、呕血、血压急骤变化、出血倾向、皮疹等,做好相应的处理准备,必要时立即通知医生处理。溶栓过程发生率最高的不良反应是出血,因此,溶栓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变化,牙龈、穿刺点和皮肤黏膜是否有出血倾向,是否出现血尿、血便等。若患者出现发热、皮疹、战栗等,考虑可能发生过敏反应,做好抗过敏准备。

1.3.3 溶栓后护理 静脉优质护理后,应继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若患者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血压急骤升高等应进行CT检查,杜绝脑内出血情况。优质护理结束后进行凝血四项、血压、血常规、肝和肾功能检查,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做好心理护理工作,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或焦虑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治疗。多跟患者家属进行脑梗死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鼓励家属多支持患者,保持患者情绪稳定。病房环境应保持安静,保证患者良好的休息。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可进行翻身等简单活动,3 d后慢慢坐起,在床上进行四肢伸展运动,1周后可逐渐下床活动。患者应慢慢增加活动量,不可过度劳累。患者的饮食应以高营养、高维生素、高纤维素、清淡易消化、低脂肪、低盐食物为主,少食多餐,戒烟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防止便秘。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早期合理康复计划,避免关节畸形或挛缩、肢体瘫痪、语言或意识障碍。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考察患者静脉溶栓后的恢复情况。

1.4 临床疗效评价

治疗后行DSA脑血管造影检查,评价血管再通情况[6]。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量表方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采用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疗效评定分为基本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或恶化[7]。基本治愈:NIHSS评分减少不少于90%,BI不少于95分,患者肢体、语言、感觉等恢复良好;显效:NIHSS评分减少介于46%~89%,BI介于75~94分,患者自我感觉恢复较好;有效:NIHSS评分减少介于18%~45%,BI介于50~74分;无效或恶化:NIHSS评分减少低于18%甚至增加,BI低于50分,患者感觉症状没有好转甚至加重。总有效率=基本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内不同时点计量资料比较需要进行方差分析,两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相对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的临床疗效比较

优质护理组总有效率91.4%,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优质护理组患者经优质护理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Barthel指数(BI)的比较

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Barthel指数(BI)如表2所示。先进行优质护理组和对照组的NIHSS和BI方差分析,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NIHSS评分的F值分别为7.80(P<0.01)和12.21(P<0.01),不同时间BI的F值分别为7.06(P<0.01)和14.61(P<0.01),不同时间点两组NIHSS、BI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治疗前,NIHSS评分和BI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 d、7 d和14 d,优质护理组的NIHSS评分和BI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根据临床症状恢复情况,优质护理组的肢体活动、语言、感觉、视觉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依赖性小,说明优质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2.3 不良反应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溶栓治疗期间均进行常规检查,优质护理组牙龈出血1例,上消化道轻微出血2例,泌尿道出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例(5.7%);对照组发生脑出血2例,泌尿道出血5例,牙龈出血4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例(20.0%)。优质护理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优质护理对降低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急诊常见的脑血管危急重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治疗,静脉溶栓是治疗这类疾病的常用临床措施,可恢复脑血管灌注不足区域的血流,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缺血缺氧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优质护理在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中具有重要意义,可提高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避免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减轻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提高护理疗效和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对脑梗死溶栓治疗的常规护理一般由某名护士单独制定并完成,一个人由于时间、精力和能力限制无法实现标准化护理,而优质护理是一套得到医护人员共同认可的标准化护理流程,是由具有经验的医护人员集体讨论制订形成护理服务模式、按照溶栓治疗时间顺序进行阶段性的量化护理管理[9],可实现多名护士在相同时间内进行多项目、多部位的有效护理操作,合理安排并量化每一阶段的护理操作并尽量不超过规定时间,取代了常规护理简单的操作时间排列,并且可以避免因为护理人员的水平和能力原因造成的遗漏、疏忽或其他导致延误患者治疗[9]。在优质护理中,先进行血样本的采集后行影像学检查,可缩短检查后抽血和等待检验结果所需时间;在会诊时可提前与相关科室联系,使其准备好检查、治疗或抢救所需的药品和物品,明显缩短检查、抢救或转运等阶段所消耗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做好溶栓的准备,确保患者在最短最有效的时间内行早期溶栓,改善脑部血流动力学和缺血缺氧造成的神经功能损伤,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10-12]。本临床研究表明,经优质护理后,优质护理组的总有效率为91.4%,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4.3%(P<0.05);治疗后1 d、7 d和14 d,优质护理组的NIHSS评分和BI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优质护理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显著低于对照组20.0%(P<0.05),表明优质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综上,由于逐项落实各项护理环节并紧密配合,加强医护人员的时间观念、急救观念和工作协作性,减少了盲目性,使抢救所需时间达到最小化,整个抢救过程达到最优化,保证患者能及时得到治疗,为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缩短脑血管再通时间,有效促进了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减轻了家属和社会的压力,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可在临床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护理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玲玉,陈斌,吕志华,等. 超早期动脉优质护理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1,6(4):250-253.

[2] Seitz R J,J Sukiennik,M Siebler. Outcome after systemic thrombolysis is predicted by age and stroke severity: An open label experience with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and tirofiban[J]. Neurol Int, 2012,4(2):1-9.

[3] 王冰,翟秀文,孙鹏,等. 超早期动脉优质护理脑梗死临床分析[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1):66-67.

[4] 蔡怡. 优化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2):312-314.

[5] 崔莉. 细节优质护理对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的疗效及生活治疗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2):2806-2808.

[6] Rodriguez-Yanez M,Alvarez-Sabin J,Davalos A,et al.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Experience of SITS(Safe Implementation of Thrombolysis in Stroke) register[J]. Neurologia,2009,24(5):288-291.

[7] Doijiri R,Yokota C,Suzuki R,et al. Intravenous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hrombolysis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due to middle cerebral artery dissection[J]. 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12,21(8):7-9.

[8] 王萍,王思杰. 细节化优质护理对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0):11-13.

[9] 陶先明,胥明,谢勇. 尿激酶超早期优质护理急性脑梗死40例疗效观察[J]. 重庆医学,2011,40(19):1938-1941.

[10] 谭安雄,李金成,王玉银,等.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超早期静脉优质护理急性脑梗死的疗效[J].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8):651-652.

[11] 陈志芳,宋治洁,韩立志,等.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护理体会[J]. 中外医学研究,2014,12(9):76-77.

[12] 吴建萍,曹东晖,刘琳,等. 护理干预对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5):116-117.

(收稿日期:2014-08-19)

作者:刘汉娥

注射室中优质护理论文 篇2:

优质护理服务在内分泌科的应用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内分泌科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内分泌科护理人员30名(观察组),经深入学习研究相关文件精神、制定目标与标准、优化排班设计、设置特色岗位、开展健康教育等系列活动后,对比与优质护理服务前(对照组)护理人员的成就感、工作积极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成就感较强率分别为70.0%、90.0%,工作积极率为分别76.7%、93.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情况不及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内分泌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有利于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内分泌科;优质护理服务;护理满意度;成就感

当前,随着人们思想境界的提升,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优质护理服务作为临床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以患者为中心,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力度不断加大[1]。我院内分泌科在2011年以来,广泛实施护理服务系列活动,收获了较好的护理结局,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内分泌科行优质护理服务以来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职的30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为研究对象,包括4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19名护士,3名助理护士;年龄为21-39岁,平均年龄为(27.6±5.6)岁。

1.2方法 优质护理服务内容囊括如下,①深入学习研究相关文件精神:明确优质护理服务的目的与宗旨,从而以患者为中心开展整体护理工作;②制定目标与标准:编制基础护理与等级护理目标与标准,并主动接受患者、院方与社会的监督;③优化排班设计:按照工作能力、工作年限、职称等划分护理人员小组,评选小组组长后制定考核标准;④设置特色岗位:针对本科糖尿病患者7次/d的血糖监测以及用餐前后的胰岛素注射情况而成立治疗组,专人落实治疗,并做好夜班护士护理措施,同时保障对危重患者的基础与等级护理;⑤开展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内容需在护士办公室通知栏内公示,设计宣传册页开展健康宣教,可制定提示卡悬挂于患者床头;⑥优化住院环境:病区墙面可留置心意卡、留言板区,收集患者与家属合理意见,改善住院环境;⑦发放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与家属的整改意见虚心接受并斧正,主动与其交流,尽可能满足其要求;等。

1.3观察指标 对比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我院内分泌科护理人员成就感、工作积极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

1.4疗效评判标准 (a)成就感:分为较强、一般、较低3个等级,包括与患者沟通情况、健康宣教、服务态度;(b)工作积极性自评或他评:不记名问卷调查制,结果分为积极、一般、较差3项;(c)护理满意度:分为与患者沟通、健康教育、服务态度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评价4个方面,得分越高表明護理满意度越高。

1.5统计学方法 2结果

3讨论

3.1优质护理服务可优化内分泌科服务质量

通过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与开展,护理人员的工作实现了无缝隙对接,得到了合理安排,且将患者分组细化,护理小组通过对患者不同等级护理的落实,使患者从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需求等方面均得到了满足,达到了个性化护理服务的标准,完全符合内分泌科患者的护理需求,有利于护理质量优化与提升[2]。

3.2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工作积极性

我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内分泌科受到的患者表扬信数量越来越多,护理人员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且不同护理小组之间形成了“比、学、赶、帮”的良好比拼态势,有效激发了工作积极性。此外,通过主动接受各界的监督,护理人员工作自觉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在工作中也做到了严格要求自己,使科室工作实现了顺利、健康、可持续发展。

3.3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有利于内分泌科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与沟通的机会增多,拉近了护理人员与患者的关系,且随着沟通次数的逐渐增多,护理人员掌握了患者大体情况,有利于及时调整护理措施,最大限度的为患者提供便利,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随着护理措施的不断优化,护理人员会对自己的护理技术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有利于促使护理技术更为优良、娴熟,以满足护理需要[3]。

综上所述,内分泌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弥补以往内分泌科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有效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樊军芳,张盛楠.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程”的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27(18):1470-1472.

[2] 宋菲菲,陈俊霞.优质护理服务在内分泌科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1(02):162-163.

[3] 茹六一,蒋卫玲,蒋丽,等.“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对提升患者满意度的效果[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14(09):154-155.

作者:付春燕 白广芝

注射室中优质护理论文 篇3:

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在神经外科的实践和体会

【摘要】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践方法与效果。方法 强化优质服务理念,提高对基础护理重要性的认识,改革排班模式和管理模式,完善相应制度,定期质量检查和满意度调查。结果 密切了护患关系,提升了护士自身价值,病人满意度由95.13%上升至99.72%。医生满意度由93.02%上升至99.94%,护士满意度由95.97%上升至99.35%。实现了护理服务零投诉,护患关系零距离。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可以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医生、护士满意度,实现医、护、患三方均受益。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护理改革

基础护理与患者的舒适、安全密切相关,是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服务精神的最直接体现[1]。由于神经外科专科性强,患者病情严重而多变,卧床、偏瘫、生活不能自理者比例大。如果基础护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则易发生压疮、湿疹、坠床、各种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在神经外科病区做好基础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管理者而言,如何应用科学有效、严谨完善的管理方法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本科在护理部支持下,于2010年9月采取多项措施,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经过一年努力,逐步建立起一整套系统、科学、行之

有效的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共收治268例患者,其中男性100例、女性168例,年龄16-82岁,平均年龄(48.01±0.12)岁。疾病包括颅脑损伤130例、高血压脑出血108例、脑动脉瘤破裂出血9例、颅内肿瘤13例、大面积脑梗塞8例。

1.2 方法

1.2.1 营造积极的护理文化氛围

1.2.1.1 提高对基础护理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召开科室专题会议,让护士特别是新护士认识到基础护理不仅仅是让病人清洁舒适,而且为护士提供了观察病情的最好途径,是护士与患者沟通的最好桥梁。通过每周一次进行晨间提问、小讲课,实行每月一次护理查房,传授基础护理理论,强化认知态度。

1.2.1.2 强化优质服务理念 护士是医院基础护理的具体操作者,应在抓基础护理工作中不断强化护士的思想,树立主动服务、按需服务、不依赖家属等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让护士真正理解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内涵[2]。督促护士深入病房主动提供服务,使呼叫器的使用率下降50%。

1.2.2 使用基础护理项目培训单实施全面培训 制订了表格式基础护理项目培训单。培训单包括了基础护理培训的各个方面。阶段:分为新护士(3个月内)、一年内、三年内、三年以上4个阶段;内容:包括所有基础护理操作项目;时间:有各项操作接受培训时间,有各项操作通过考核时间;考核方式:分为理论考试(口述或笔试)和操作考核两部分。有了基础护理项目培训单,使实施培训者和接受培训者目的更加明确,对哪些内容已经接受培训,哪些内容已通过考核,哪些内容虽已培训但迟迟未通过考核,了如指掌。从而指导护士找出薄弱环节,予以强化,直至完全掌握。

1.2.3 制定基础护理套餐提高工作效率 将临床常见的护理,如:气管切开、留置导尿、留置胃管等制作成基础护理套餐。如气管切开护理套餐有:气切口换药2次/d,更换吸氧管1次/d,更换并消毒吸引瓶1次/d,添加吸痰用物1次/d,留取痰培养标本1次/周,拍背12次/d,使护理内容具体,指导性强,有效避免遗漏和不规范。

1.2.4 使用基础护理执行单进行量化管理 将每一位患者各项基础护理项目输入电脑,然后打印出基础护理执行单,每项基础护理工作落实后必须签名,使基础护理项目由“软指标”变为“硬指标”,确保了基础护理工作的落实。

1.2.5 建立层级管理制度 采用了基础护理三级质量控制体系,即由护士长、责任护士、护士进行三级质量控制。责任护士在上、下午下班前检查各组基础护理工作落实情况。护士长则每周抽查,月底进行一次全面大检查。采取全面检查、随机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法,使基础护理质量始终处于监控状态,确保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

1.2.6 公示分级护理和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及标准 医院通过电子屏幕、示范病房张贴告知、工休会、媒体等多种形式向患者及家属公示分级护理和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及标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统一悬挂“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科室”、示范科室每个病室显赫位置张贴有管床护士名字及照片,接受同行、患者、社会三方的监督。

1.2.7 变革传统排班模式 探索连续8小时工作三班制的APN排班模式,交接班次数减少,安全系数增加,1个示范科室护士分为3-8个小组,高带低搭配,落实床旁护理,包干到组,责任到人,同时体现分层使用,层层质控。1名责任护士分管5-12位病人,每位责任护士管的床位相对固定,高职称、高年资能力强的护士主要负责病情相对较重且护理难度较高的病人,低职称、低年资护士主要负责病情相对较轻且护理难度较低的病人,体现“按职称上岗、能级对应,责任到护士”的包干式管理,形成责任护士自控——上级护士对下级护士质控——科室质控组长总质控—护士长随机

抽查的长效质控机制,确保了每位护士工作质量,让每位住院患者均能享受到同等优质的护理服务。

1.2.8 护理部设计了《住院患者全程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由监察、党办等领导组成的满意度调查组,每月对示范科室进行1次病员满意度调查。

1.2.9 在关注病人满意度的同时,护理部也很关心护士的思想动态和需求,为此,专门设计了《护士满意度调查表》,针对护士关注的10个问题由医院满意度调查组进行2月每一次调查。

1.2.10 设计了护士合作伙伴——《医生满意度调查表》,针对医生关注的8个问题由医院满意度调查组进行2月每一次调查。

1.3 效果观察 比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前后病区基础护理合格率、患者满意度。基础护理合格率由护士长和责任护士按照护理部下发的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测评。患者满意度也按护理部下发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

2 结 果

268例患者经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后,前后基础护理合格率分别为84.45%、95.27%,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0.00%、98.00%。

3 讨 论

3.1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促进了病区基础护理质量的发展 分析当前我国多数医院护士工作模式,即治疗班的护士只负责注射,药疗班的护士只负责发药,形成了以护士处理医嘱为中心的分工护理模式。在这一工作模式下,普遍存在重技术、轻基础,重医嘱、轻护理的工作现况,护士仅负责份内技术操作性工作,而缺乏对病人身心整体反应的关注,更谈不上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的整体护理[3]。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可能低于专科护理、重症监护等技术,但对于患者的康复、提高危重病人救治成功率却至关重要,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总体护理质量、治疗效果,反映了医院护理水平的高低,反映了医院管理质量的优劣。本次研究通过制定基础护理套餐、使用基础护理项目培训单后,护士对哪些病人需要做基础护理?护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什么时间来完成?质量标准是什么?都做到心中有数。通过量化管理和层级管理制度的落实,使每次检查有记录、有讲评,督促护士认真落实护理程序,养成良好习惯,并能主动查找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保证了基础护理质量,从而达到了护患双赢及人性化护理的目的,促进了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

3.2 优质基础护理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在进行基础护理操作过程中,护士通过与患者的沟通,掌握了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况,及时为其排忧解难。同时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促进了他们的康复,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从而使护患关系得到了良性发展。

3.3 优质基础护理树立了良好的护士职业形象、提升了护士自我价值感 由于受传统观念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社会上存在轻视护理工作的现象,造成了护士心理不平衡,不安心本职工作。另外,基础护理工作付出时间多、劳动强度大,但经济效益低,使护士的职业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从而对职业态度产生负面影响。通过改变护士对基础护理的认识,塑造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提升了她们的自我价值感,使她们真正了解自己的职业内涵,将服务理念逐渐渗透到行为中,也让患者真正感受到护士贴心的服务,用行动改变了他们对护理工作的误解,从而树立了良好的职业形象。

3.4 基础护理是护理专业特色体现,只有在保证基础护理质量的前提下,才能使护理专业有更大的进步和发展[4]。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能加强病区基础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也提升了护士的自我价值感,促进了护理队伍的自身建设,在整体护理工作中有积极的意义。

3.5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需要多方支持,持续改进 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工作中,要纠正一些思想偏差,这项活动不是一场运动,不是单纯强化基础护理,而是要建立和完善整体护理责任包干的模式,是加强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契机[5]。2010年卫生部提倡的优质护理服务工程是护理工作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改革,需要护理人员改变观念以及领导的大力支持。然而在当今社会,护士待遇低、地位低使个别护士缺乏应有的积极性,而病人及家属就基础护理这块免费并不百分百满意,医院仍存在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等这些都需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要吸取20世纪90年代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建设的教训,防止走过场,要循序渐进,扎实稳妥推进示范工程建设。

4 结 论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动的开展,可明显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医生、护士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石瑞君,夏义容.主责护士在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56.

[2] 王守芳,潘燕春,季联群.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改进神经外科基础护理质量[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0,11(6):8.

[3] 王建荣,皮红英,马燕兰,等.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9):611.

[4] 鲁桂芳,陈丹.增设基础护理班提高综合ICU基础护理质量[J].护理学报,2007,14(7):53-54.

[5] 赵兴民,薛单,赵桂梅,等.整体护理改革存在的误区分析与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6(25):436-437.

作者:陈雪燕 郑少颜 吴美娟

上一篇:餐饮创业策划书下一篇:护士服务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