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万事开头难,对小学一年级的阅读教学来说,受学生学习力、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等因素的影响,阅读教学的开展有其特殊性。对这个学年的学生,阅读教学策略的重心应该充分考虑学情和学生发展需求,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及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1:

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我国在之前的新教育改革中明确指出,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全方位的发展能力,而不仅仅是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的小学教育者们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通过规范、先进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在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对于阅读训练没有积极性,对于阅读技巧的掌握十分不成熟,很多学生没有很好地培养自身的阅读素养。因此,本文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现状的研究,为我国语文阅读教学提出科学对策。

关键词:小学教育;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1.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概述

在语文课程,尤其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含义是什么?首先,语文核心素养与正常的語文知识和语文技巧并不是同一种概念。在我国颁布的教育意见中,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了要求——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基于“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终身受益”这两个基本点,通过对这两点原则的落实,充分地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观念。

2.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很多由来已久的问题存在,比如,教师、学生对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学生对阅读教学没有兴趣、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阅读训练方法等。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展开,阻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1对阅读教学的不重视

教师和学生对阅读教学不重视的原因有几点。首先,阅读水平的提升不是立竿见影的,阅读水平只有经过反复的、多次的持续训练,才能在长久的练习中展现出效果。阅读训练这种特殊的性质,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耐心;而对于某些教师来说,太着眼于学生成绩的提高,阅读教学没有办法在短期内产生显著的效果,教师们就会减少对阅读训练投入的精力,转而用这些时间让学生进行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巩固。

2.2学生对阅读训练的积极性不高

学生对阅读教学没有兴趣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对于没有阅读兴趣的学生来说,阅读训练是非常枯燥的,枯燥的训练模式以及无法短时间获得学习反馈,让很多学生对阅读训练失去了兴趣。而不科学的训练方式是因为教师的职业素养不足,没有为学生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也没有提供阅读技巧的讲解,从而导致阅读训练的效果不理想。

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具体应用办法

3.1明确阅读教学目的,根据阅读教学的目标制定教学计划

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首先要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只有明确了教学目的,才能更好地展开工作。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训练的目的就是单纯地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作文能力,从而提高成绩,促进学生进步。但是在新教育改革之后,阅读教学的教学目的发生的根本性的改变,阅读教学不再只是为语文考试的两个内容服务,而是要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目标应该包括:提高学生对阅读技巧的掌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课文含义;减少阅读中的错字、病句;提高学生对于自身思维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等。通过对教学目标的明确,可以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3.2通过科学的阅读、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

3.2.1在阅读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训练非常重要,培养语感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着关键作用。最基础的语感训练是在阅读中完成的,多样的高质量的阅读非常有利于学生培养语感,通过对国内外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不仅能锻炼学生对于文字的把控力,也能适当地调节学生的文字感知力。因为现在小学生学习任务中,很多学生阅读量较少,难以通过阅读很好地培养语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制造阅读机会,促进学生阅读量的提升,培养学生语感。

3.2.2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朗读相较于阅读更适合培养学生的语感,朗读通过看、读、说、听四个步骤,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感水平。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供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重要课文的朗读,既加强了学生对于课文的掌握,又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朗读中培养语感的效率是非常高的,学生会不自觉地吸收优秀课文中的文学感觉,长久地朗读会大大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对学生的语感培养。

3.3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

通过思维导图进行有效提问,完善语文阅读教学。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过程中,能够充分地发展学生的语文理解思维,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内容中细节的注意力,进行对阅读内容的深度探究。提问是提升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有效手段,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对学生阅读书籍的关键内容进行提问,可以更好地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课文所讲授的知识或者情景,通过关联性的提问,能够让学生对语文阅读内容的记忆更加牢固,让学生自然地将阅读内容铭记于心。通过关联性提问,可以充分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效率,减少学生理解课文所需要的时间,提升学生对语文课堂的亲密度,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兴趣。有效提问的应用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把握阅读教学的关键。

4.结语

在当前教育行业对核心素养发展非常关注的背景下,通过对语文阅读目的的明确、制定科学训练方式、应用思维导图等先进学习方法等手段,促进小学语文阅读的教育水平和效率的提升,为我国传统文化发展和优秀人才储备作出贡献。阅读是打开语文教学大门的关键,通过科学教学方式,促进阅读能力提升,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马英英.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延安大学,2014.

作者:杨洋

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2:

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体会

摘要:万事开头难,对小学一年级的阅读教学来说,受学生学习力、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等因素的影响,阅读教学的开展有其特殊性。对这个学年的学生,阅读教学策略的重心应该充分考虑学情和学生发展需求,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及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一年级小学生刚刚接触正规教育,无论是心智还是学习素养都处于较低层次。阅读最显见的问题,就是学生的识字量少,拼音也刚开始学,基本上不能进行完全自主的文本阅读,而画本阅读也需要在师长帮助下才能有效完成。这个学段的阅读教学,主要的目标其实不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积累知识,而是应该放在对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养成上,为学生将来的有效阅读奠定基础。

一、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

培养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使之养成自主阅读、主动阅读的良好习惯是一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心和基础工作,教师必须当作首要任务来抓。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智水平和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的主要策略有以下两点。

第一,选择学生能读、愿意读的文本。这个学段学生的识字量非常有限,他们不可能独立进行纯文本阅读。所以,除了阅读教学方式的特殊性之外,教师需要帮助学生选择他们能够读的文本——文字量比较少的画本、绘本和一些简短的童谣、诗歌。另外,从其兴趣取向上看,重点是选择一些他们愿意读的童话故事、小科普知识、朗朗上口的诗歌等。科学选择阅读对象是保证学生阅读兴趣的前提。

第二,引导学生产生兴趣。面对一个还没有开始阅读的对象,学生不知道里面有没有吸引自己的内容。所以,要想让学生对文本产生阅读的欲望,教师需要设计一个引导环节。比如,运用故事导入法和问题导入法教学《比尾巴》这篇课文时,教师先说:“有一天小动物们聚在一起玩耍,他们都长着不同的尾巴。大家说‘我们来比一比尾巴吧,看看谁的尾巴最长、谁的尾巴最漂亮’……大家想不想知道都有哪些小动物参加了比赛?”这样一下就能把学生的阅读欲望调动起来。

二、采用合理的阅读方式

一年级小学生的阅读受识字量、思维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很难高质量完成独立的阅读。所以,对这个年级的阅读来说,独立阅读不是最佳选择,通常需要一些特殊的方式——常用的阅读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领读

领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会使用的方式,也是一种教学手段。就阅读来说,教师除了在课堂上注意领读方法的使用之外,在晨读、午读的时候,也应尽量采用这种方式。领读不仅能够起到督促学生阅读的目的,而且能帮助学生突破识字的困难。此外,教师在领读过程中通过肢体、表情等辅助“语言”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比较适宜领读的文本通常是诗歌、童谣一类文字节律感较强的对象,而一些故事情节类的文本则适宜采用其他方式,如伴读、讲读和读说结合等。

(二)讲读

讲读法是课堂阅读最常用的方式,因为一年级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比较差,我们如果是整篇文章阅读之后再去讲解,学生往往把握不好。所以,很多情况下是采用边读边解的方式来完成阅读,使学生每一步阅读都能及时理解文本含义。比如,《树和喜鹊》的讲读可以这样设计:“从前……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教师读课文)——为什么树和喜鹊都很孤单?(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和互动)……对,因为只有一棵树、一只喜鹊……后来……(接着读课文)”

(三)伴读

伴读主要是指亲子阅读。在幼儿园时期,学生接触过亲子阅读这种方式,这也是他们阅读的主要方式。但进入小学后,一些教师不太重视亲子阅读的组织。其实,对一年级小学生在课外的阅读完全脱离亲子阅读是很难保障其质量的。所以,在这个学段,教师依然应该建议家长在家中陪伴孩子进行阅读。这种阅读方式对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养成非常有用,而且还有益于其课外知识的积累。

三、关注阅读教学上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由于教师个体素养的差异,由于理解上出现了偏差,导致了教学上出现了错位,各种标新立异的设计层出不穷的出现,随之出现了很多“奇招”,这种局面的形成值得我们反思。例如,在《荷叶圆圆》的教学中,某教师先用多媒体、生字卡复习了第一课时上的生字词,(只是认读,未指导书写);然后采用故事形式创设情境感知课文;最后是重点,教师对第二自然段进行示范,学生分别从第三、四、五自然段,学生边听边表演,最后由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整堂课上音乐不断,约占课堂一多半的时间,最后检查中能将课文读顺的学生仅为20%。对小学一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就是不错字、不丢字、不加字,在准确基础上流利。这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不容易达到,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认真指导学生,确保学生读得词句连贯,读得准确。因此,不管任何阅读手段的应用都要围绕阅读能力训练的核心来进行,将文本语言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这样才能体现出阅读教学的本色。

四、体现阅读教学中对学生人文性的渗透

语文课程体现为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它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结合,其中人文性要素在于要求学生喜欢阅读,乐于感受阅读中的兴趣,并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件、人物发表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过想象与联想获得初步情感体验,深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以上是对阅读感性认识层面的要求,这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点决定的。以往我们经常会看到为了体现课改精神,过于突出语文人文性的现象。例如,在上文《松鼠和松果》的案例中,将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植树造林的意识与环保意识上。教师往往将课上完了,但是学生们却读不正确课文,文本读不流利,也不会深入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就更谈不上积累和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了。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学会利用祖国语言文字沟通、交流,充分吸收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化,逐步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思想水平,逐步推动教师自身精神的成长。

总之,一年级的阅读教学有其特殊性,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识字量、思维能力、阅读意识都处于初始水平。对这个学段的阅读教学,主要的策略应集中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习惯养成、解读能力等阅读素养上。

参考文献

[1]罗芳.新课程背景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措施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6(31).

[2]樊爱凤.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J].赤子(上中旬),2015(02).

作者:徐榴霞

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3:

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一个人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件事当中的时候,才能发现做这件事的快乐。教育也是一样的。从成为一名小学教师的那一天起,我就在全身心投入的做这件事,也在享受着这个过程。从入大学起,我就与小学阶段的学生打交道,一直在探索,如何做到既学习又享受快乐,想要做到这样,确实不容易。

如果我们想要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能力,可以从多方面去培养,比如说听、说、读、写、看、感,这几个方面。但是要想提高一年级的学生这几个方面的能力,难度是很大的。因为他们的年龄还太小,又好动,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因此我们不能局限于课堂,要把課内与课外结合在一起,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始终占有重要地位。虽然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知识面有限,但也要注重阅读的训练。平时的语文课,我们除了要教识字写字,还应在其中加入一些有趣的元素,比如谜语、游戏,使学习变得有趣,让学生们喜欢学。认识的字多了,能读的文章也就多了。通过学习,让孩子们学会读书的方法。有时候可能字都认识了,但是放在一起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的帮助了。将这些内容联系到一起,转换成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降低难度,学生能够理解了,也就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了,慢慢的也就喜欢上了。再一点一点的拓宽他们阅读的面,童话啊、寓言啊,都可以读一读,而后再说一说、讲一讲。将自己知道的讲给别人听,孩子们都很喜欢做这件事。为了更好的讲给别人,他也会更认真的去读,更享受读这个过程,我们不仅让孩子爱上了读书这件事,取得的效果也是加倍的。

我们讲的每一堂课,第一个环节都是导入,导语设计好了,将更吸引学生,使学生更爱学。就像一篇文章,有一个好的开头,让人更想接着往下读。我们要想办法把学生吸引过来,与他们一起互动。结合阅读教学而言,就是让学生愿意与教师一起去品读文章,感受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传递的美。导入新课后我们就要正式的学习文章内容了,我们要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学习中来,并和同桌一起合作着解决问题。采用怎样的方法呢?阅读文本--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教师要对学生的发现、成果进行肯定,给予鼓励,最后总结。这样的方法,在我们的大多课文中都可以运用。例如《司马光》一课,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解读。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知识方面的信息是次要矛盾,主要是帮助他们感受其中想要表达的情感内容,让学生自主去探究的过程尤为重要。因为我们要让学生明白,遇到危险的情况,要懂得保护自己,要有危险意识。也让他们说一说,如果也遇到了这样的危险情况,会怎样去处理。读书不只是读,还要在读中有发现,学到一些事物。

想要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只凭借着让学生喜欢读是不够的,还得教会他们怎样读,怎样解决问题。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让他们明确要求是什么,自己要干什么。除了读通、读顺、读准确、读流利外,还要读出感情,获得一些信息,通过不断的训练,学生的阅读水平将有所提高。比如第四课《春到梅花山》,课文中提到的“人流”是什么样子的?欢乐的海洋又是怎么的局面?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去感受,去想象。

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阅读都是学习中的重点,也是难倒许多学生的一堵墙。要想让学生在阅读方面有进步,想要在短期内就看到成果,一般是不可能的。他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积累和提高都需要时间,我们要有耐心,也要有信心。只有我们相信一定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孩子们才能看到希望,和我们一起去努力,这样也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大庆市世纪阳光学校

作者:孙秋白

上一篇:初任公务员转正工作总结下一篇:最新审批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