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需要背诵的课文
关键词:课文内容,背诵方法,强化记忆,一年级学生
背诵是记忆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对课文或相关语文知识的准确记忆, 学生的智力与能力能在背诵中逐渐得到提升。章学诚《文史通义》有云:记诵者, 学问之舟车也。可见, 背诵对于学生的意义非同一般。一年级是小学的起始年级, 背诵在他们的语文学习中占据着尤为重要的位置, 本文主要依据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 试图研究出切实可行的提高低年级学生背诵能力的方法, 从而能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征
1.一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一年级学生年龄一般在6~8岁, 骨骼肌肉茁壮成长, 喜爱运动是他们的最大特点;但肌肉发展尚不完全, 因此不易参加剧烈的运动项目;脑部的发育在结构和功能上也已经基本接近成人, 但是, 由于人生经历的缺乏, 他们对复杂的事物还不具备完全认识、理解、记忆的能力。
2.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够稳定, 也不持久, 它常常和学生的兴趣密切相关。一般来说, 生动、具体、新颖的事物, 更易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和注意, 而对于相对抽象的概念、理论, 他们则不感兴趣。一年级学生的记忆范围虽然不断扩大, 但是因为缺乏生活经验, 一次不易记住很多东西。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总体偏低, 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其思维过程往往依靠具体的表象。
二、灵活多样的背诵方法探究
1.播放课文录音, 营造“听”的氛围。美国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曾提出了“被动的听”这一学习理论, 该理论较好的解释了, 为什么我们听一首音乐次数多了, 就会不自觉的熟练唱出来这一生活现象。因此, 循环播放课文录音, 能够在重复“听”的环境中, 让孩子们逐渐熟悉课文内容, 并加深记忆。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 “被动的听”不失为一年级学生加强记忆的巧妙方法。比如, 背诵课文《北风和小鱼》, 全文5个自然段, 共133个字, 要求一年级的学生在短时间内背熟, 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我们不妨给课文配上舒缓的音乐, 在他们课间循环播放, 一般来说, 十遍、二十遍以后, 他们往往就能达到尤金•奈达所倡导的“没有自觉努力的语言吸收”这一背诵效果。
2.给课文配上插图, 生动再现课文内容。专家们一致认为, 绘本是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形式。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 生动形象的图画比单纯的文字符号更容易让孩子认识和接受。因此, 借助丰富的图画再现课文内容, 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还能加强学生对课文的背诵。
3.把握课文内容, 在故事串讲中加强记忆。爱听故事, 是儿童的天性。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 故事化的教学方法, 能较好改善以往沉闷、枯燥、僵化的教学模式。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 巧妙的运用“讲故事法”, 可以激发他们对课堂学习的兴趣, 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以及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等等。例如, 在教授《陈毅探母》之前, 教者可以浓缩课文内容, 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陈毅元帅是我们国家的开国大将军。62岁那年, 他的老母亲病重, 出国回来的陈毅元帅赶忙回家看望。他细心询问母亲病情, 耐心陪母亲聊天, 后来发现年迈的母亲尿湿了裤子, 他拿起裤子就去洗。母亲忙进行劝阻, 陈毅元帅却说:“我虽然是元帅, 却也是您的儿子, 您为我洗了这么多年的衣服, 今天我给你洗洗衣服, 是应该的呀!”通过聆听陈毅元帅孝敬长辈的故事, 学生们往往能很快进入课堂内容的学习, 他们不仅能快速了解《陈毅探母》的大致情节, 还能深刻记住陈毅元帅的孝子形象。
4.角色扮演, 在游戏中强化记忆。游戏因素在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兴趣上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在游戏中促进学习, 也是当前素质教育“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之一。比如, 教授完《怀素写字》, 教者可以设置“我是了不起的怀素”这一游戏环节, 事先准备好木板、毛笔、纸张、字帖等道具, 让学生们在模仿怀素写字中重温课文内容, 在角色扮演中纠正写字的规范, 获得学习的乐趣和向榜样学习的自豪感。
5.反复诵读, 在增强语感中记忆。诵读法, 自古以来在语文教学中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古人云:“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曾国藩曾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 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至韵”;叶圣陶也说:“读文章、写文章最好不要光用眼睛看、光凭手写, 还要用嘴念。读人家的东西, 念出来, 比光看容易吸收。
三、针对背诵遗忘现象的对策
记忆完成, 遗忘随之开始。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认为, 遗忘随时间的流逝而先快后慢, 特别是在刚刚识记的短时间里, 遗忘最快。因此, 针对学生背诵过程中出现的遗忘现象, 我们应该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理论加以干涉, 比如说引导学生们对曾经背诵的知识及时复习, 在此之后, 还要隔三差五的进行重复巩固, 这样才能牢牢记住所背诵的知识。
四、提高低年级学生背诵能力的积极意义
总之, 背诵不仅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 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背诵有利于低年级学生语感的形成, 语言的积累, 意志品质的塑造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等等。
参考文献
[1]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0.
[2]张庆, 朱家珑主编.语文 (一年级上、下册) [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2.
[3]赵维森.传统语文教学重视诵读法的深层理据[J].教学与管理 (理论版) , 2008年9期.
1.第 3 课《走遍天下书为侣》第 7 自然段(所以,我愿意„„这真像 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第 10 页
2.第 5 课《古诗词三首》/第 21-23 页
3.第 6 课《梅花魂》第 13 自然段(是啊,莺儿„„总要有梅花的秉 性才好。)/第 26-27 页
4.第 9 课《鲸》第 5 自然段(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就可以判断 鲸的种类和大小。)/第 41 页
5.第 11 课《新型玻璃》几种新型玻璃的名称。/第 47-49 页
6.第 13 课《钓鱼的启示》第 10 自然段中父亲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 的是与非的问题„„勇气和力量。)/第 60 页
7.第 15 课 《落花生》 第 10-15 段(父亲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第 66 页
8.《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古人的两种记事法/第 80 页
9.第 17 课《地震中的父与子》第 12 段中(他挖了 8 小时„„到处都 是血迹。)/第 94 页 10.第 19 课 《 “精彩极了” 和 “糟糕透了” 》 最后自然段(这些年来„„ 我努力地向前驶去。)/第 103 页
11.第 21 课 《圆明园的毁灭》 第 3-4 段(圆明园中„„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第 115 页
12.第 22 课《狼牙山五壮士》第 6 自然段中(五位壮士屹立在„„相 继从悬崖往下跳。)/第 119 页
满分100分,每错一个扣1分
1、()()()()里,烟村()()家。
亭台()()座,()()()枝花。
2、远看()()(),近()()()声。
春()()还(),()()()()惊。
3、草芽()(),他对()()说:“()是()()”
()()圆圆,他对()()说:“()是()()。”
4、()竹排,()()流,()()唱,()()游。()岸()()密,()()绿油油。江南()()乡,()()竹排()()游。
5、()()的瓦,()()的墙,()()的门,()()的窗。房前()()香,屋后()()行。
6、床前()()光,疑是()()霜。
举()望()(),低()()()乡。
7、弯弯的()()()()的船。()()()船()()()尖。我()()()()船()坐,只看()闪闪的()()蓝蓝的()。
8、阳光像()(),洒遍()()、高()和()()。()()的禾苗,因为有()阳光,更()()。
9、()()在前,()()在(),影子常常()()(),就像()()()()()。影子()(),影子()(),影子常常()()(),它是()()()()()。
10、()()的尾巴()。兔子的()()短。()()的()()好像()()()。
()()的()()弯。()()的()()扁。()()的()()最好看。
11、妈妈告诉我,沿着()()的()(),就能()()()()。()()的()()城,有()()()()(),()()()()()仪式非常壮观。
12、不久,有()有()的()(),()更()(),()更()()。没有()没有()的()(),()()()红的(),绿的()。
13、小鹰说:“妈妈,我想去()那边()(),您带我去()()?”妈妈说:“()那边()()很美,()()()()()。”过了()(),小鹰学会了()()。
春雷跟柳树说话了,说着说着,小柳树呀,醒了。春雨给柳树洗澡了,洗着洗着,小柳枝哟,软了。春风给柳树梳头了,梳着梳着,小柳梢啊,绿了。春燕跟柳树捉迷藏了,藏着藏着,小柳絮呀,飞了。课文18 《四个太阳》
我画了个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
我画了个金黄的太阳,送给秋天。果园里,果子熟了。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柳树跟孩子们玩耍了,玩着玩着,小朋友们,长高了„„
课文4 《古诗两首》
《春晓》
《村居》
孟浩然
高鼎
春眠不觉晓,草长莺飞二月天,处处闻啼鸟。
拂堤杨柳醉春烟。夜来风雨声,儿童散学归来早,花落知多少。
忙趁东风放纸鸢。
课文9 《两只鸟蛋》
我从树杈上取下两只鸟蛋,小小的鸟蛋凉凉的,拿在手上真好玩。
妈妈看见了,说: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
我小心地捧着鸟蛋,连忙走到树边,轻轻地把鸟蛋送还。
我仿佛听见鸟儿的欢唱,抬起头来,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
课文13 《古诗两首》
《所见》
《小池》
袁枚
杨万里 牧童骑黄牛,泉眼无声惜细流,歌声振林樾。
树阴照水爱晴柔。意欲捕鸣蝉,小荷才露尖尖角,忽然闭口立。
早有蜻蜓立上头。
课文14 《荷叶圆圆》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
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
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课文16 《要下雨了》背诵喜欢的部分 略
甜。
我画了个红红的太阳,照亮冬天。阳光温暖着小朋友冻僵的手和脸。
春天,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噢,画个彩色的。因为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
课文19 《乌鸦喝水》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
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课文20 《司马光》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课文24 《画家乡》背诵喜欢的部分 略
课文25 《快乐的节日》
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吹着我们。
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鲜艳的红领巾,美丽的衣裳,像朵朵花儿开放。花儿向我们点头,小溪欢快地流淌。它们向我们祝贺,为我们歌唱。它们好像在说,这个世界上,有我们就更加美丽,有我们就充满希望。感谢亲爱的祖国,让我们自由地成长。我们像小鸟一样,等身上的羽毛长得丰满,就勇敢地向着天空飞翔,飞向我们的理想。唱啊,跳哇,敬爱的老师,亲爱的伙伴,我们一起度过这快乐的时光。识字1(非要求)
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柳绿花红
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
泉水丁冬
百花齐放
百鸟争鸣
识字2(非要求)
小朋友,正年少,尊长辈,懂礼貌。父母教,认真听,做错事,及改正。长辈错,要提醒,态度好,心意诚。家务事,愿承担,洗碗筷,扫庭院。家爱我,我爱家,好孩子,人人夸。
识字3 云对雾,雪对霜。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花对草,蝶对蜂。蓝天对碧野,万紫对千红。桃对李,柳对杨。山清对水秀,鸟语对花香。
识字4(非要求)
蜻蜓半空展翅飞,蝴蝶花间捉迷藏。蚯蚓土里造宫殿,蚂蚁地上运食粮。蝌蚪池中游得欢,蜘蛛房前结网忙。
识字5(非要求)
一个人,两个人,一个在前两个跟。团结起来力量大,人多谁也不离群。左边绿,右边红,左右相遇起凉风。绿的喜欢及时雨,红的最怕水来攻。“言”来互相尊重,“心”至令人感动,“日”出万里无云,“水”到纯净透明。
识字6 一只海鸥,一片沙滩,一艘军舰,一条帆船。一畦秧苗,一块稻田,一方鱼塘,一座果园。一道小溪,一孔石桥,一竿翠竹,一群飞鸟。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群“红领巾”,一片欢笑。
识字7 是对非,长对短。虚心对骄傲,热情对冷淡。诚实赢得千家赞,虚伪招来万户嫌。
识字8(非要求)
初三初四娥眉月,十五十六月团圆。朝看太阳辨西东,夜望北斗知北南。蜻蜓低飞江湖畔,即将有雨在眼前。大雁北飞天将暖,燕子南归气转寒。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语文园地一
《花园果园》
我们村种了许多果树。
春天,果树开花了。梨花开了,苹果花也开了。我们村成了花园。
秋天,果子熟了。梨熟了,苹果也熟了。我们村成了果园。
语文园地二
《鞋》
我回家,把鞋脱下,爸爸妈妈回家,把鞋脱下,爷爷奶奶回家,也都把鞋脱下。大大小小的鞋,像是一家人,依偎在一起,说着一天的见闻。大大小小的鞋,就像大大小小的船,回到安静的港湾,享受家的温暖。
语文园地三
《小鸟》
小鸟,小鸟,你轻轻地跳,我栽的小树,它还太小太小。
小鸟,小鸟,你轻轻地跳,可爱的小树,它还在睡觉。
小鸟你轻轻地跳啊,再轻一点儿,好不好,跳来跳去的小鸟。
语文园地四(非要求)浪花
我坐在沙滩上玩耍。浪花看见了,迈着轻轻的步子
走来,悄悄的瘙痒了我的小脚丫。笑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它才哗哗哗地笑着跑回家。
一会儿,浪花又唱着笑着跑来了。这次它给我捧来雪白的贝壳,青青的小虾。我的小篮子都装不下啦。
哗哗哗,浪花跑去又跑来,像一群淘气的娃娃。
语文园地五(非要求)人有两件宝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不用脑,事情做不好。用脑不用手,啥也办不到。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一起创造靠劳动,劳动要用手和脑。
语文园地六
《祖国多么广大》
大兴安岭,雪花还在飞舞。长江两岸,柳枝已经发芽。海南岛上,到处盛开着鲜花。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
语文园地八
“语文园地”的主要栏目有“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间隔出现的栏目有“书写提示”“展示台”和“我的发现”。栏目出现的情况详见下表:
阅读上表不难得到以下信息:主要栏目内容比较集中,围绕低年级要求,教学目标非常明确,“识字加油站”直指“识字”,“字词句运用”直指“运用”,“日积月累”直指“积累”,“和大人一起读”直指“课外阅读”;其他栏目间隔出现,体现了栏目的交错性、多样性,在“其他栏目”中,“书写提示”多安排了一次,显现出低年级写字教学的重要性;每个栏目的教学目标也从栏题中可见一斑,如“书写提示”重在提示书写规则,“展示台”重在鼓励学生展示自信,“我的发现”重在引导学生“发现”;“字词句运用”“和大人一起读”尤为重要,这是每个“语文园地”都有的栏目,“字词句运用”栏目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的课程目标对应,是课标精神在教材中的具体体现,“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则体现了我国建设书香家庭、书香社会的发展方向,利用“大手牵小手”的方式,“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在“语文园地”的设计上可谓匠心独运,但一线教师如何理解编者意图,体会各个栏目内容间的梯度,了解其教学目标,从而实施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是当前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解析主要栏目
(一)“字词句运用”栏目
1. 比较学习,突破形近字与音近字的教学难点。
(1)语文园地一
题目简析:这六个字在已学过的“识字单元一”中是要求会认的生字,在“园地一”进行三组形近字的比较,旨在比较字形,复习巩固易混的生字。
教学策略:按照题干的要求分步进行,先让学生分组读一读,再说说每组的两个字有什么不同,还可以分别组词。
(2)语文园地五
【字词句运用】
题目简析:四组音近字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识记,这道题旨在区别发音易混的“n l”“sh s”“zi zhi”,这几个均属于高频音节,所以区别发音有一定代表性。音近字的区别放在形近字后面,是因为在学完两个单元的汉语拼音后,“汉语拼音”帮助学生学好普通话的要求应逐步落实。
教学策略:不需要学生先分析每组发音的不同。先让学生通过拍手读、同桌接龙读等方式饶有兴趣地读一读,教师要求学生注意看着拼音,把每个字的音都读准;如果学生读得不准确,教师或小老师进行带读、范读。
2. 拓展思维,识字、组词、说话练习实现三位一体。
(1)语文园地三
题目简析:有趣的思维导图形状的组词练习,又称“生字开花”。三组词有三个不同形式。第一组是“车的种类”,第二组是“与车相关的事物与部件”,第三组是“关于车的动作”。学生初读这道题,也许只能发现这些词中“车”字位置不同,词语也各不相同,这达到了基本学习要求。虽然这是一道组词的题目,编者的意图却不仅仅是将教学目标定在组词上面,而是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避免以往学生组词时人云亦云,只能从一个方向组词。三条枝蔓三个思路,因此笔者认为此题重在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
教学策略:让学生看图,发现这是什么,学生看出是用“车”字组词;再让学生分别读一读三组词语,说说这三组词语分别有什么特点;第三步可以让学生照样子在每组后面再组几个词语,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照样子用“花”组三组词语。
(2)语文园地四
题目简析:第四单元是一组写大自然、四季的课文。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对四季的气候特点及与之相关的事物有一定的了解,此题着眼于指导学生运用季节和相关词语说话,可以复习课文中学习过的语句表达形式,也可以联系生活,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策略:“读一读”是前提,“说一说”是目标。教师可先让学生分别读一读上面写在花朵中的四个季节词,再读一读下面的八个词语,之后教师明确提出分层说话的要求———第一层次即“联系这四个季节中的一个季节,用下面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这是基础层次;第二层次即“用下面的两三个词语说说关于某个季节景物的句子”,这是提高层次;第三层次的要求是把句子说得更具体,更生动,可以接着小女孩、小男孩的话,把句子说得更好,也可以鼓励学生用多个词语说话,描绘一个或两个季节的景物。教师相机表扬、鼓励。
(二)“和大人一起读”栏目
这个栏目与“字词句运用”一样,是该册部编教材的新设栏目。“和大人一起读”,在我省新教材培训时,老师问“大人”指谁。笔者认为,“大人”可以是学生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能够和学生一起读书的家长,可以是学生的邻居或学生爸爸、妈妈的朋友;“大人”也可以是我们小学语文老师。设置“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旨在落实家校合作,鼓励学生家长与学生一起读书,既体现了亲子阅读的温馨,营造了美好的书香家庭氛围,也体现了幼小衔接的理念。“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内选择的儿歌、故事大多是孩子幼儿时期听过、讲过的经典儿童作品,如《小兔子乖乖》《拔萝卜》《猴子捞月亮》等,孩子读小学一年级和大人一起读小时候听过的故事,能够较好地实现口语表达向书面阅读的过渡。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前布置学生和大人一起读,并请学生和陪读的家长在书本或家校联系本上记下读书的情况。
家长填写:
课前,教师检查签字,大致了解学生和大人的读书情况,并运用多种形式巩固读书成果,如师生续讲故事、学生分角色表演读、配乐读、比赛读、问答式交流等。
教师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与学生一起分享朗读成果,前提是要了解教材。
“和大人一起读”,教师既要关注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也要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学生成长,积极营造大人、孩子一起读书的家庭氛围。
二、解析其他栏目
(一)“我的发现”栏目
1. 引导发现,倡导自主学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呢?“我的发现”基于培养一年级小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以学生自主发现的方式展开教学,努力培养他们的“发现”意识和“发现”视角。
教师应不折不扣地执行教材的编写理念,不能为节省时间,将“我的发现”上成“让老师告诉我”。教师应着眼于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我有什么发现”,目标在于往小学生的内心植入一种“愿意发现、勤于发现、善于发现”的意识。
2. 分层发现,逐步达成目标。
教学“我的发现”,教师应有分层教学的预设。上题被安排在语文园地五中,旨在揭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帮助学生发现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教学第一步,教师出示“花草莲苹”“树林桃桥”两组字,请两位学生分别认读,第一次问“你们看看这两组字,有什么发现么”,还可以相机补充提示,“注意看看这两组字的偏旁”,基础层次的学生此时能发现“第一组都是草字头的字,第二组都是木字旁的字”;第二次问“还有同学有新的发现吗”,还可以相机补充提示,“想想每个字的意思”。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先看第二组字,学生在“泡泡”的提醒下,应该能够发现这几个木字旁的字都和树木有关,并相机说出每个字的意思与树木有什么关系。两问两答以后,教师讲授形声字的特点,并板书解析第二组每个字偏旁表义的特点。由此,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说说“你们现在对第一组字有什么新发现”,学生的回答即是进一步理解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
语文园地七的“日字旁的字与时间有关”“女字旁的字与女性有关”是对这一知识的再次复现与检验。
该册教材中的“我的发现”还较好地体现了前后教材内容的链接与联系,使得学生的学习在一个整体系统之中,避免了知识系统混乱、前后关联不大的问题。
(二)“书写提示”栏目
语文园地一设置坐姿图示,并通过“泡泡”表达编者意图,指导学生“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一年级教师应强调每个学生做到“提笔便是练字时”,保持正确坐姿,每一次学生写字时,教师都应巡视指导,不对的姿势要一一纠正;笔顺规则教师应边范写边提醒,以使学生养成按照规则写字的良好习惯。
从园地一的“从上到下”“先横后竖”到园地五的“从左到右”“先撇后捺”,再到园地八的“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笔顺规则的教学遵循了先易后难的原则。
“书写提示”栏目是对小学一年级书写教学的再强调,并不是书写指导一个学期只讲三次。“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写字教学,借助本册教材“笔顺跟随”和“书写提示”栏目的特点,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使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为一生的学习奠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2、认识一个偏旁:目字旁“目”
(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情感目标:体验要去远足之前那种兴奋,期待,急切与向往的心情。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分辨汉字,认识偏旁。读好课文中的问句。
五、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六、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老师有一个小小的爱好,就是旅游,同学们喜不喜欢旅游?(喜欢)说一说:什么时候,你和谁去了哪里?
2解释“远足”的意思。去很远的地方游玩,出远门,用一个词语来表达,叫做什么?(远足)老师板书《明天要远足》,学生读课题两遍。
二、初读课文。
过渡:明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五彩缤纷的大海,有雪白雪白的云朵,你们想不想去?你的心情怎么样?有一位小朋友明天也要去远足,她晚上睡不着了,她为什么睡不着了呢?一起来看。
1、播放课文动画。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把生字圈出来。
三、学习生字
(1)请小老师带读,全班跟读。
(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是否多音字,反义词等。
例如学习生字睡:音节:两拼音节,偏旁:目字旁“目”。
认识偏旁目字旁“目”。请学生圈出黑板上“睡”字的偏旁。另说说还有那些字是目字旁。反义词
来——去
那——这 真——假
明——暗(3)带拼音朗读生字
1、学生齐读:说出音节,偏旁部首,结构,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
2我会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开火车读——自读。3认读游戏。把字宝宝送回家
四、分析课文,深悟课文
1、让学生说一说课文有几个小节?(3个小节)
2、你是怎样确定的?(这课文里有3个地方空一行处。)
3、女同学们齐读第一小节。男同学注意倾听,听她们读得对不对,好不好。(1)翻过来,唉,睡不着。(提醒破折号,表示语气的延长)小女孩为什么叹气?(睡不着,难受)
(2)小女孩为什么睡不着呢?她想什么呢?(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种颜色吗?)
(3)原来小女孩明天要去远足,她在想明天要看见的大海是什么样子。是不是和老师说的那么多种颜色呢。出示多种颜色的大海的图片,学生说一说,大海有时候是 的。
4、请女生一起读第二小节,男生听着。
(1)翻过去,唉,小女孩为什么还叹气?(睡不着,难受)
(2)小女孩又为什么睡不着呢?她想什么呢?(那地方的云,真的像同学说的,那么洁白柔软吗?)
(3)原来小女孩明天要去远足,她在想明天要看见的云是什么样子。体验了小女孩对云的向往。
5、请男生一起读第三小节,女生听着,听他们读得对不对。(1)翻过来,翻过去,唉,小女孩为什么还是叹气?(睡不着,难受)(2)小女孩又为什么睡不着呢?她想什么呢?(到底什么时候才天亮呢?)(3)原来小女孩明天要去远足,她在盼望天快点亮。好早一点看见大海白云 来——去,是一对反义词
6、学生讨论: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
7、老师总结:通过对大海和云的向往,体现了“我”对外边世界的向往。全诗短短三节,三节中作者都用了同一个感叹词“唉”,三次重复,一次次加重了情感的力度。要去远足之前那种兴奋,期待,急切与向往的心情,尽在“唉”中。
四、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学生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学生自读
五、表演朗读:
三个人一小组,进行表演朗诵。
六、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2、学生说。
3、学习了朗读和分析了课文,背诵了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玩捉人游戏:老师把生字卡片帖在黑板上,然后老师叫一个学生说一个生字,这个学生叫一个学生去找,找对了,这个学生给他鼓鼓掌,找不对,这个学生告诉他怎么念。
二、指导写字
(一)指导书写汉字才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才”共3笔。认识笔画:竖提“し”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二)指导书写汉字明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明”共8笔,(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三)指导书写汉字车同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同”共6笔(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三)指导书写汉字车学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学”共8笔(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三、看看谁最棒
老师让学生去黑板上书写,讲评,比一比谁最棒。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正确书写三个汉字,认识了笔画撇折。
性、借鉴性,方法上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思维上更具自主性、创新性的背诵策略和方法,切实提高了小学生的语文背诵效率,使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良好的背诵习惯,让学生乐于背诵,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背诵;问题现状;影响因素;研究策略
《小学四年级语文提高课文背诵效率的方法研究》是海阳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0——2011学年度小课题,2010年10月22日由海阳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在教科所和教研室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经过努力,本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现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语文新课标要求小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背诵能力,背诵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语感。而长期以来,从大量的事实和有关小学生调查中反映出这样一个现实: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背诵望而生畏,“谈背色变”或者浅尝辄止,厌恶甚至惧怕语文课文背诵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许多学生还没有掌握系统、高效的背诵方法,死记硬背,机械记忆,效率低下的问题长期存在;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比较陈旧,教学观念落后,仍然存在着记忆机械,不重情趣,忽视理解,使背诵变成了孤立、机械的记忆的弊端。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幅、分量随年级递增而增多,小学语文特别是中高年级需要背诵的篇目较多,体裁多样且有些篇目较长,背诵起来比较困难。这些问题现象的存在,给小学生的学习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了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针对背诵方面存在的上述问题,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迫在眉睫。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课程总目标。而背诵不但可以极大地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而且对于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都是大有裨益的。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那么如何在学生读书与背诵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使朗读与背诵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何才能提高语文背诵的有效性呢?为研究形成一套有利于提高小学生语文课文背诵效率的策略和体系,使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语文课文背诵习惯的目的,我们希望通过“小学四年级语文提高课文背诵效率的方法研究”这一课题研究,实现学生“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课程总目标,在背诵的有效性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具有广泛而创新的现实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背诵符合大脑的生理特点
大脑又称端脑,脊椎动物脑的高级的主要部分,由左右两半球组成,是控制运动、产生感觉及实现高级脑功能的高级神经中枢。广义的大脑指小脑幕以上的全部脑结构,即端脑、间脑和部分中脑(见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由约140亿个细胞构成,据估计脑细胞每天要死亡约10万个(越不用脑,脑细胞死亡越多)。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人脑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例如学习都是通过记忆完成的。从“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这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人脑子里储存的各种信息,可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的50倍,即5亿本书的知识。最善于用脑的人,一生中也仅使用掉脑能力的10%。
2.背诵符合系统科学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课程总目标。而背诵不但可以极大地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而且对于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都是大有裨益的。
3.背诵符合记忆的生理过程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在1885年发表了他关于
记忆规律的实验报告。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因此,艾宾浩斯的实验结论向我们证实了一个道理,学习要勤于复习,而且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的也越慢。
4.背诵符合学习迁移定律
不成功的教学学一知一,成功的教学举一反三。认知迁移理论认为,人类记忆是高度结构的贮存系统。人类是以一种系统方式贮存和提取信息的。迁移的可能性取决于在记忆搜寻过程中遇到相关信息的可能性。转化理论认为学习迁移是一个转化的问题。产生迁移的原因,并不是两种情境之间存在着作为零碎成分的相同要素,而是由于两者之间存在着相同的关系或模型。学习定势理论认为,迁移取决于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定势或学习能力。迁移是能力的迁移。基于上述学习迁移的理论,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可以温故知新,把已学内容迁移到新的学习内容上去,有助于超越简单累积的零碎的知识,实现语文能力的迁移。
二、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课题的界定
从阅读心理学的角度看,背诵的过程,不仅仅是从“开卷读数遍”到“掩书背数遍”的过程。由“阅读”到“背诵”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1.识记阶段——经过多次的阅读,达到熟悉(注意熟悉的要求)与记住的目的。2.保持阶段——指记忆的材料在脑袋中的储存。3.再现阶段——包括在一段时间后重读原来的需要记忆的材料和回忆原来的材料两点。三个阶段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认识到这一原理,我们在背书的时候就会克服盲目性,注重科学性,从而提高复习背诵的效果。背诵要在学生理解、体会的基础上,采用丰富多彩的方式,让学生在画面明了、文理清楚、思路清晰、内容真实丰富的基础上,轻松愉快地、准确快速地背诵。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加之时间短、记忆快、遗忘慢,并能学以致用,所以深受学生的欢迎。也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
本课题主要是结合农村小学这一特定的教育环境,以四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观察和文献研究等方法,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学习现状等方面进行全面、中肯的分析,然后针对当前小学生在语文课文背诵上面临的问题和现状,深度分析影响小学生语文背诵的主客观因素,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高语文课文背诵效率的方法的探索与实践,探索和总结出形式多样的从内容上更具开放性、借鉴性,方法上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思维上更具自主性、创新性的背诵策略和方法,以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背诵效率,使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背诵习惯。
(二)课题的研究假设
在实施本课题的前提下,如果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合理的教学资源,用新课程标准作导向目标,努力实施理论的研究、实践的探究、方法的引导、合作的学习与交流、创新与生活的体验,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定能有效提高学生语文背诵的效率,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感悟到学习语文、品味母语文字的乐趣。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研究当前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文背诵面临的问题和现状。
2.研究影响小学生语文背诵的主客观因素。
3.研究形成一套有利于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语文课文背诵效率的策略和体系,使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语文课文背诵习惯。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学习、探索、研究、实践,得出一种从内容上更具开放性、借鉴性,方法上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思维上更具自主性、创新性的提高语文背诵效率的训练策略,实现真正意义上学生语文背诵能力的提高。
2.重新对语文背诵的地位和重要性进行定位,打破传统的语文机械式记忆方法,以课文(文本)为凭借,以积累、理解、运用为前提,以对话、揣摩、品味、体验、感悟、探究为手段,用师生自己的心智和独特视角去积极发掘课文(文本)中的利于背诵的因素,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背诵训练拓展、迁移与辐射,通过探索新的趣味性背诵方法,重新激起学生对背诵的兴趣,重新树立起学生的背诵信心,引导学生在理解中去背诵,重视“熟读成诵”,抓住遗忘规律,重视复习,从而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背诵方法。
3.探索形式多样的有效地语文背诵策略和方法,研究形成一套有利于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语文课文背诵效率的策略和体系,使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语文课文背诵习惯,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通过参与研究后,教师自身素质得以提高,语文背诵能力和有效性得以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以问卷、访谈、听课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从而掌握实验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2.观察法。以听课、检查、交往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3.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提高相应的理性认识,形成相关的课堂教学范例、教学模式和研究经验。
4.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形成对本课题的有关概念的认识与思考,寻求理论层面的支持,构建理论框架。
5.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研究,及时总结反思,对实验过程进行修正完善。
二)课题研究的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
(三)资料收集的方法
在研究准备阶段,主要通过实验教师对本班学生的情况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学习网上的一些优秀经验;研究实施过程中,主要通过实验教师对本班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具体情况进行观察,获取学生在读写方面存在的问题信息,并不断探讨研究更加丰富生动的形式;在总结阶段,把教师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听取专家意见,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汇报。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调查分析,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
(1)当前小学生在语文课文背诵上面临的问题和现状
当前小学生在语文课文背诵方面到底是一个什么状况呢?我们选取了四年级级部做了关于语文背诵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令人担忧。在对背诵的认识上,有56%的同学认为“背诵对提高语文成绩有帮助”,有33%的同学认为“背诵对提高自身素质有帮助”,认为“背诵又花时间又没有多大作用”的占了27%,在对待背诵的态度上,只有17%的同学对背诵感兴趣,有67%的学生渴望获得“关于老师背诵方法的指导。”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对背诵认识不足,缺乏兴趣和动机,望而生畏,“谈背色变”,浅尝辄止,学生缺乏具体的背诵指导,还没有掌握系统、高效的背诵方法,死记硬背,机械记忆,效率低下。
(2)影响小学生语文背诵的主客观因素
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经过深入地研究和思考,我们分析总结出了影响小学生语文背诵的主客观因素:①主观因素:A、学生的生理特点、生活经历不同,可能导致不同的记忆习惯、记忆方式、记忆特点;B、没有掌握正确的背诵方法,对背诵不感兴趣,缺乏动机,导致背诵时不够专心,东张西望,漫不经心;②客观因素:A、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为了应付考试,学生被迫机械记忆,死记硬背,不求动脑思考,学生对背诵渐渐地失去了兴趣,畏“背”如虎,如吃药般厌烦、惧怕;B、教师强调得多,指导得少,对背诵缺乏全面、具体的训练和指导,没有教给学生科学、系统的背诵方法;C、随着年级的升高,需要背诵的材料越来越多,难度越来越大,无形中增加了学生背诵的压力和负担。
2.优化管理,提高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1)优化学生管理
加强学生的理想与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品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背诵兴趣;强化激励机制,创造愉悦的学习情境;开展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乐学、活学,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创造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2)优化教学管理
严格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手段,讲求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让学生在日常潜移默化的语文学习中自觉养成乐于背诵,善于背诵的好习惯,陶冶情趣与发展思维。实验教学做到学习、研究、运用、发展相结合,形象性、审美性、整体性、创造性相统一。
(3)优化科研管理
把阶段性研究与探索课、公开课、示范课、汇报课等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深入调查研究与请“行家里手”指点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创造与集体创造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出优秀的课堂教学范例,起到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的作用。注重阶段研讨活动,通过课例观摩、经验交流、问题探讨,及时总结经验,及时调整实验方案,并搞好优秀教学论文、优秀教案及反思的收集工作。注重个案跟踪,细致做好某种背诵方式、某一课型的研究探讨工作。
3.深入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可操作性
(1)激发背诵兴趣和动机,拓展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为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①激发求知欲。一节成功的课应该是讲述的内容清楚明了,重点突出,逻辑性强,以及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的。培养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善于运用语言或动作、表情等手段媒介造成学生的心理期待,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始终带着浓厚的兴趣观察、思考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学习,效果当然是好的。
②树立学习信心。在教学中发现:“差生”短时记忆能力与程度好的学生差距并不大,而长时记忆与程度好的学生相去甚远。在每次的考试中他们都落后,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必然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心理上造成了一种“习得性无力感”。这样的学生,要注意给他们信心,注意给他们提供表现的环境和机遇。此外,适当运用表扬,用赏识教育的方法,逐渐地培养起他们的信心。
③趣味背诵。在学生练习背诵达到一定程度时,为了进一步强化记忆,消除持续背诵造成的单调感、疲劳感,依据“寓教于乐”的原则,我们可以举办各种朗诵比赛和表演,采取咏背、对背、领背、轮背等形式多样的背诵方式,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努力的成果。无妨采用以下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背诵兴趣:①“对歌”式背诵法。即摹仿山区或某些兄弟民族“对歌”的方式,由甲、乙两个学生每人一句,轮流背诵;②“接力赛”式背诵法,即摹仿体育运动中接力赛跑的方式,由三个学生每人一句,上递下接,循环往复;③“叠罗汉”式背诵法,即摹仿杂技演员“叠罗汉”的方式由第一人背诵第一句,第二人接背二、三句,以下依次每人递增一句,连续不断,直到背完为止。以上方法不但趣味性强,而且参与面广,并能增强学生的群体和竞争意识。
④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背诵时要结合语言、音乐、绘画、录音、多媒体等视听手段,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体验和领悟,达到“品诵于心”。A、听录音背诵法。生理学家认为,让视觉和听觉共同参与记忆,要比单用视觉和听觉,提高记忆效果30%—40%,这种记忆方法,人们称为“协同记忆法”。根据这一理论,在练习背诵时,可适当播放课文录音,使学生边读课文,边听录音,边听边体会课文所描写的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同记忆,从而形成记忆信息的双向刺激,以强化记忆效果。B、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达到“以美育美”的效果。C、图示背诵,图文结合。
部分课文配有精美的插图,可用图示法,引导学生用文中语言叙述图画的内容,然后看图背诵,记忆快,印象深。
(2)深入课堂实践,探索有效的背诵方法
①理解记忆。理解是背诵的前提和基础。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理解得越深,越容易记忆。背诵课文要尽量运用意义记忆,即加强理解记忆。要反对不求甚解的死读书的学习方法。背诵一篇或一段文章时,首先要通读全文,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的主旨,然后了解文章的层次,来龙去脉,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抓住一些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和句子,通过先分析、后综合,这样背诵起来就快得多了。
②反复朗读,熟读成诵。①反复朗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背诵一段文字前仅仅读几遍是行不通的,要反复朗读,一定要熟读到滚瓜烂熟的程度才行。②熟读成诵。不少人背书,只是机械地将书面语言变为有声语言,只重“读”,不重“熟”,只重“背”,不重“诵”。这样识记,效率往往不高。熟读,不但要求读到熟练的程度,而且要求熟悉背诵材料的内容、结构、脉络,理解背诵材料达到如数家珍的程度。③快速诵读。背诵是在朗读和默读的基础上熟悉书面材料的结果。在初步理解文章后,要始而反复朗读,继而反复默读。只有熟读,才能加深理解,才能成诵。实践证明,持续性的缓慢阅读,不但费时费力,而且会使记忆信号中断;反之,读熟课文之后,逐步加快阅读速度,则可在大脑皮层形成连贯的信号刺激,从而强化记忆效果,提高背诵速度。
③提纲挈领,合理板书。古人云:“举一纲而万目张。”文章的“纲”便是文章的脉络,而文章的脉络又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思路。所以,背诵课文时,一定要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顺藤摸瓜,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前勾后连,上递下接,环环紧扣,连绵不断。这样,不但背得快,而且记得牢。只要我们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边读边想,边想边背,背诵也就不太困难了。①合理板书。好的板书不仅是课文的纲目,也是学生背诵课文的支架。为此,在分析课文时,教师必须对背诵的内容在启发学生理解段落句子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合理设计板书。②图表背诵。图表是一种直观的简化的表达方式。采用这种方法,首先要把背诵章段的结构,用主要词语(最好是原文)设计成图表(也可借助教师的板书设计),然后对照图表诵读几遍,再依据图表尝试背诵,就能较快地背诵下来。
④求同存异,辅助背诵。某些诗文具有“重章复唱”的特点,各章(段)字句大体相同,因此,我们要学会抓住关键词和关键句,在背熟第一章(段)后,只要找出其余各章(段)不同的字句并记住它们就可以了。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某些起指示作用的语文标志帮助记诵。诸如课文线索、情节发展、人物顺序、逻辑轨迹、时间推移、地点转换、空间方位、领头字句等等,都可作为背诵的标志和助手。这就好比旅游,有了向导或导游图,游览得既快又好,心旷神怡。
⑤示范背诵,互相激励。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师范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因为范背可以使学生视其人,闻其声,亲其情,为此,语文教师在要求学生背诵之前,要先在学生面前熟练而有表情地背诵一遍。这样做,对提高学生的背诵信心无疑是有很大激励作用的。此外,由于人们的记忆力存在着差异性,所以,在学生开始练习背诵之后,教师就要深入学生,一方面进行背诵指导,一方面及时发现背诵课文“千里马”,并让这些“千里马”在全班同学面前作示范背诵,这样做,对于增加其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背诵信心,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
⑥关联词提示。并联词不但能体现复句关系和句群关系,而且也能体现议论文的内在联系,有人说,关联词是议论文的语言轨迹。因此,及时把握关联词这个“语言轨迹”,对背诵议论文是有很大帮助的。例如,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文中有这么一段:“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使举国之少年而查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这段文字中含关联词“……而……使……则……使……则……故……而……”其中第一句中的“而”连接两个分句,表并列关系;第二句中的“使……则……使……则”构成两对关联词,分别表示假设关系;第三句中的“故”连接上下两个句子,表因果关系;“而”连接两个分句,表并列关系。我们只要把握住这些关联词,弄清它们表示的关系,边想边背,句句衔接,环环紧扣,背诵这段文字也就不大困难了。
⑦辞格勾连。教科书中要求背诵的课文皆为名家名篇,而名家名篇在修辞格的运用上自有独到之处。因此,从背诵课文所用的修辞格入手,采用上勾下连的方式,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背诵效果。例如,背诵课文《口技》中有这么一段文字先用排比句式“百千……百千……百千……声……声……声”,接着用“顶针”句式“人……手,手……指……人……口,口……舌……”生动地描写了发生火灾时人们惊恐万状的忙乱场面。所以,我们只要按照作者所用的这种修辞格的句式特点逐句对照,上勾下连,背诵这段文字同样是不太困难的。
⑧整分背诵,分合相间。A、整体背诵。把课文作为一个整体,一遍又一遍地、从头到尾地进行记诵。优点是脉络连贯、加深理解。缺点是内容太多,容易疲劳。
B、分层背诵。分层背诵法,就是先理解背诵部分的总的意思,然后把它分为几个层次,归纳概括出每层的意思,指导学生逐段,逐层地进行背诵,了解层与层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思路理清,将各层的意思连贯起来,在此基础上,再反复诵读几遍,就能较快地背诵下来。试以背诵朱自清的《春》为例,我们记住盼春——描春——颂春这一思路,以此为背诵《春》的导线。并按这一思路的层次,分段背诵,熟一段,进一段,步步为营,逐段推进。C、整分背诵。顾名思义就是整体背诵和分层背诵的有机结合。优点是取其整体背诵和分层背诵的利而去其弊,扬长而避短,符合整体——部分——整体的认识规律。背诵较长的诗文,常常是最前面的部分容易记住,即心理学上说的“初始效应”;中间部分则往往记不住,即心理学上说的“中远效应”。因此,运用此法时要强化“中远效应”,增加复习率,形成强刺激。
⑨尝试背诵。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读几遍,合上书本尝试记诵:看看哪里易背,哪里难背,哪里会背,哪里不会背。难背、不会背的地方要重点朗读,熟读直至会背。这种理解、朗读、背诵三位一体的方法,比一遍又一遍地机械记诵的效率高得多。
⑩“三步记忆法”。第一步是抓住文章的思想用脑默记,第二步是闭目回忆,实在回忆不起来时,就“偷看”一下,第三步是迅速反复,多次诵读。
?及时复习,不断巩固。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告诉我们学习要勤于复习。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A、“五次反复法”。为了使背诵的课文长期不忘,有的教师就采用此法,即早读时重背昨天课堂上背过的内容,这是第一次反复。第二次批复是每个单元结束后,同时进行第三次反复,这就是把上单元已过关的课文再重复背诵一次。第四次和第五次反复,主要是结合期中、期末的复习进行。B、阶段性的重背。记忆的保存,是有前深后浅的识记规律的。它有渐忘性,原来储存于大脑的信息,会受新输入的信息的影响,加以时间推移,渐忘率便会越高。根据科学实验证明,阶段性地保持识记材料的重现次数,有助于加深记忆,一般是第一次,最多隔七天,以后每隔三、四天,就要重现一次记忆内容,经数次重现,印象就会很深。这也就是“学而时习之”可以使人“悦”的道理。
?心专、脑思、手动。积前人背书之经验,无不强调要心意专一,切忌浮躁,目在书而心在外,口念音节,心猿意马,这样是无多大收益的。有位心理学家做过实验:专心背诵两遍,胜过心不在焉地背诵十遍。脑思说的是边背边思考下文,边记住易错、易漏的地方。大文豪郭沫若背书,就很注意这一点。他说:“背书中的思考与瞻前顾后很重要。”手动是说边背诵,边试着默写(一般是指成诵之后进行),把语言信息还原于文字,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加深记忆,深入领会课文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又可以记录背诵效果,以便查对、补缺。桥梁专家茅以升小时背书,就是用这种方法,他边诵边默,一个暑假,居然背熟了上百首古诗,十几篇古文。
?尊重个性,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因为学生的生理特点、生活经历不同,可能导致不同的记忆习惯、记忆方式、记忆特点。也就是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因材施教的问题,我一直提倡“尊重的教育”的理念。即:尊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学上的“彼”就是学生。所以教师要正确了解每个学生,如何做到呢?多找学生谈话,多与家长交流,多渠道地了解,然后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制定的教学方式,在实践中,尽可能的“照顾”到个人,将集体授课制的弊端缩到最小值。
?适当增加背诵量。没有一定的“量” 也就谈不上“质”。现行教材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太少。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增加背诵内容,一方面从教材中的一、二类课文选出重点段、篇让学生背诵。另一方面从课外读物中选择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古诗名作、名言替句让学生背诵。这是完全有可能也是有条件做到的。因为小学阶段是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尤其是机械记忆特强,我们要很好抓住这一有利时期。让学生多读多背,就可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知识点从一年级开始抓起,从学习汉语拼音开始。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背诵。让学生多背课内和课外的佳作。待年级增高逐步提高要求,增大背诵量,以培养学生的背诵能力。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课题研究的结果
本次课题研究即将结束,基本取得了预期效果。学生的背诵能力和水平大幅度提高,背诵教学成绩斐然。在学校组织的朗诵大比赛中,我班4名同学分别获得了一、二等奖;在组织的诗歌朗诵活动中,我班参赛的3名同学均获一等奖;2012年第二学期中测试中,背诵部分的知识点在同级部名列第一。
1.激发了学生的背诵兴趣,让学生乐于背诵
本次课题研究,从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入手,将读与诵紧密地结合地一起,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诵”,熟读成诵,以独特的视角挖掘课文中有利于“诵”的因素,并以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组织诵读,在学生读通、读透,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背诵的训练。由于是在学生有所借鉴、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背诵积累,此时的学生对“背诵”也能“夸夸其谈”,也能“出口成章”,切实地感受到了背诵所带来的自信与快乐。久而久之,学生对背诵的兴趣也就养成了。
2.掌握了科学的背诵方法,让学生精于背诵
本课题从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和动机出发,在有效地拓展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深入课堂实践,探索出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有效背诵方法,在激发学生求知欲,树立起学生背诵信心的同时,使其系统地掌握了科学有效的背诵方法,养成了良好的背诵习惯。
3.增强了积累,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对作品的文字、语言敏锐而丰富的感知,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丰富的理解力,“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有效地调动了多种感官,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去感受文章,通过想象和联想,在学生脑海中再现了作品的情境,产生了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形成了对语言文字和语意的直接感知,再经过不断回味、反刍,把这些优秀的作品烂熟于心,从而形成了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4.积累了词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语文课本都是经过编者精选的优秀而规范的作品,用词准确、文句优美、行文畅达、学生反复背诵多次“触摸”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就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词汇,熟悉了句型,洗炼了语言,规范了口语,从而养成了正确、流利、清晰,寓于表情的说话习惯。更重要的是,背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记忆、背诵与写作是“吸收”与“倾吐”的关系,没有“吸收”,何来“倾吐”?抓好学生的背诵教学,真正地解决了当代学生“腹中空”、“根底浅”的弊端。
5.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文素养
正如上文所说,语文课本精选的大多是文质兼美的艺术作品,寄寓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评价。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作品中那深邃的思想内涵,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憧憬,语言的美感,也就同时流入了他们的心田,即将当着他们的胸怀,陶冶着他们的情操,在高尚的精神享受中,在生动的美感愉悦中,提高了审美能力。学生在逐渐感知和体会文章语意美和整体美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发展了智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
6.教师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①有苦有乐,丰富了教师精神生活的内涵
这次课题研究,让实验教师亲历了一个有汗有泪,有苦有甜,有欢有悲的过程。在一个个埋头书籍、陷身网络查找资料的日子里,在一组组解读教材、设计备课单元中,在一节节不留瑕疵、追求完美的公开教学课上,在一本本构思巧妙、字字珠玑的学生作文本上,老师感受更多的是学习带给自己的充实,研究带给自己的进步,工作带给自己的快乐。
②又读又诵,提高了教师运用教材的能力
本研究课题重在挖掘语文教材隐性的功能,在背诵教学中读诵并驾齐驱,打破以往读诵脱离的陋习,做到熟读成诵。要在阅读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的背诵教学,就要做到将教材“一课两用”,就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实验研究,实验教师基本上初步掌握了独立分析教材、处理教材、寻找教材中诵读的良好材料,形成了一定的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的能力。
③边教边研,增强了教师的校本教研的意识
本次研究课题是一个实践性研究课题,主要采用的是行动研究法。通过研究,老师不仅寻到了一些诵读结合迁移训练的最佳方式,努力实践阅读教学中背诵的“有效”性,也提出了“优差生发展不均衡”,“理论积淀不够深厚”,“没有走出前人研究的窠臼”的问题,这说明了老师的校本教研意识正在增强,科研能力也正在提高。
7.发挥了教育科研的辐射作用
“提高语文背诵效率”的探究和实践,使我班语文教学更加开放和有效,使我校的课改工作更加深入,有力地促进了全校语文教学的改革。
(二)结论与讨论
《小学四年级语文提高课文背诵效率的方法研究》属应用型研究,回答“怎样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提高语文背诵效率”的问题。经过一年多时间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基本解决了中高年级小学生不懂或不会背诵的问题。他们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提高了背诵的兴趣。从学与教的角度和当前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角度来讲,此项研究成果能够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中年级学生语文课文的背诵能力,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和改进:
1.本课题虽致力于背诵方法的探究,致力于“创新”,但从第一阶段研究的方向与所取得的成果来看,还未完全走出前人研究的窠臼,仍在寻找读诵联结点上下功夫,在迁移训练的方法上打转,在原文的背诵方法上机械的模仿。今后我们要把重心移到学生思维的拓展训练上,重理解记忆上的训练,并要求通过一篇或数篇课本的学习、迁移训练,能得出一般的规律来。也就是尝试着从课上和课下等方面全方位地继续开展课题研究,探寻出带普遍性的语文背诵规律。
2.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与学习能力客观差异,无论在哪一个班级总存在着相应的且数量不在少数的“学困生”。他们在以往较为简单的语文背诵中都存在学习困难,在这相对综合的背诵训练中其学习困难可想而知。相反,学优生通过读的铺垫和科学背诵方法的指导,其背诵能力都有更大的进步。班级内的优差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大。如何抓好“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是以后的重点研究工作,尝试运用“分层教学”的策略,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给予更多的关照和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3.我们的课题虽然经过了不少理论学习和研究探讨活动,但是总觉得缺少专家、学者高层次的指导和点拨。今后,我们将加强理论学习,加大向专家、学者请教,向教科研工作卓有成效的兄弟学校讨教的力度。通过进一步探索与实践,寻求语文教学中提高背诵效率的最佳训练方法,努力实现语文背诵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早上起来做操,
面向初升的太阳,
前面是东,后面是西,
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伸伸臂,弯弯腰,
天天做操身体好。
《做操》教案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本课8个生字,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4个生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初步认识东、西、南、北方位。
教学重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生字。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东、西、南、北方位。制作太阳形状的生字课件,生字组词开花课件,指南针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谜语导入
1、猜谜语导入新课。
谜语:“有位老公公,满脸红彤彤,天天早早起,按时来上班。”学生猜谜(谜底:太阳)。(学生猜出谜底后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太阳。)
2、老师提问:孩子们知道太阳有什么作用吗?想知道太阳怎么帮助我们识别方向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做操”于已画的“太阳”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范读课文,用手指课文,看谁听得最认真,指得最准确。
2、分小组自由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请会读的小朋友当小老师教读。
3、齐读课文。
三、自主合作,识记生字
1、圈字游戏:
(1)课件出示本课8个生字的太阳状卡片。
(2)听到大家的读书声,课文中的字宝宝高兴地跑出来了,想和它们交朋友吗?快用笔在课文中圈住它们吧!
2、小组合作,自主识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3、齐读生字,去掉音节读,开火车再读生字。
4、交流自己最得意的记字方法:你最喜欢记哪个字?怎样记住它的样子的?
5、生字开花游戏。
课件出示—空花盆,问:想让花盆开满鲜花吗?那就给生字找伙伴(找到一个花盆就会开出一朵漂亮的鲜花,并送你掌声)。
四、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这些字不但要求小朋友们会读,而且要求小朋友们会写。(出示带田字格的生字)学生齐读生字。
2、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仔细观察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这一个字。
3、学生交流一个字,教师就在田字格中范写,并让学生跟老师一起书写,口头说出笔顺。
4、你认为哪个字容易写错,需要给小朋友提个醒。
5、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描描写写。学生写字之前,先背诵正确写字姿势儿歌: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本一拳头,手离笔尖一寸长。并注意提醒学生写字的姿势。
6、学生自主在投影仪上展示自己写的生字。
五、读中感悟,指导背诵
1、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可边读边做动作,感知方位;可对读……
3、师生赛读:师读—生评—齐读。
4、表演朗读,指导背诵。
六、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1、图文对照,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在图中指出东、西、南、北方位,相互交流,说说理由。(相机板书方位词)
2、做方位游戏:师喊口令,让学生先练习向左(右、后)转,再说说自己前、后、左、右各是哪些同学,向后转再看看自己前、后、左、右各是哪些同学。
3、想一想:傍晚时,我们面向太阳,前面是什么方向?
4、你还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辨认方向吗?(出示指南针实物,让学生观察了解指南针的作用。)
5、布置学生课后收集辨认方向的其他方法。(引导学生可以通过问别人、看书、到图书馆、上网查阅等途径收集资料)
教学反思
教完这篇课文我想主要谈两点感受:
一是检测生字、词语、句子的掌握情况时要注意“跳读”。因为在教学中,我发现现在的儿歌较为短小,生字较少,孩子的机械记忆力又特别强,到后来他们完全能按照课文的顺序把生字或者词语背诵下来。把生字从课文中单拿出来的时候,有的学生就不认识了。这就要求我们要创设新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进行巩固识字,做到真正地认识,而非机械地记忆。使他们既能单独认识,回到文中、句中也认识。
二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朗读的训练,这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很多孩子在反复朗读之后,在那哇哇背诵,以为越是大声表明读得越好。这时就要让孩子知道,朗读时声音要响亮,但不是喊不是叫,也不是声音低得听不见。在这一阶段,应当避免孩子容易出现的“顿读和唱读”现象,由于课文是儿歌的形式,可以适当训练学生朗读的节奏。这就需要发挥范读的功效了。例如在老师范读时,要求学生认真听,听准读音,学会停顿,注意语速。在老师范读时,也要注意学生拿书的姿势,让他们明白书怎么拿,要求他们把书放直,离眼睛一尺的距离,或把书放平,用手指随老师范读指读。培养学生拿书及指读等良好习惯。朗读时要注意发挥学生间的榜样作用以及评价机制。教师的评价则以激励、鼓励为主。
又比如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除了老师说的话,对于同伴的回答和说话也应当认真、安静地倾听,这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一个获得更多知识的好渠道。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需要背诵的课文】推荐阅读: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填空训练10-06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背诵内容06-19
北师大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背诵课文07-27
六年级下册语文需背诵的课文07-12
小学一年级的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试卷09-16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反思09-09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见闻的作文05-29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的期末试卷11-02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计划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