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专业素描教学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作为中职美术专业的基础课程,素描教学的开展应尊重学生个性特点,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引导与提升学生兴趣,建立符合专业教学的评价标准,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体会到学习的愉悦。文章从四个方面对提高中职美术专业素描教学水平进行了探析,以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其艺术修养。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美术专业素描教学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专业素描教学论文 篇1:

中等专业学校美术专业素描教学初探

摘 要:素描教学作为中等专业学校美术专业的基础科目,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搞好素描教学,必须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素描的兴趣。融合传统与现代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艺术素养。

关键词:中等专业学校 素描教学 教学质量

素描教学是中等专业学校美术专业的基础科目。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多的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内容上偏重造型的技能技巧的训练,仅仅把素描当做其他艺术的一种技术准备。然而,素描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具有独立的地位和价值。在教学改革深化的背景下,如何科学全面的搞好素描教学我从以下几点去探索。

一、把握好每个学生学习素描的脉搏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的是几十个学生,讲授的是具有普遍性和共性的内容。然而,在素描具体表现过程中,每个学生作业体现的效果却是不一样,这就需要教师具体分析,因人而异。要有针对性的观察、辅导,及时掌握每个学生学习进度,了解学生的特点减少盲目性。素描训练是一个长期反复和枯燥的过程,让学生找到最为适合自己学习素描的方法,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素描的兴趣,那就要求教师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素描的脉搏,因人而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素描的积极性?首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如从互联网下载大量丰富优秀的素描作品,可以是西方大师经典作品如达·芬奇、拉斐尔、安格尔等大师素描经典作品,也可以是以往学生画的优秀作业。通过投影仪将这些图片展示给学生,从感官上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素描的渴望与激情。其次,对学生感兴趣的作品,进一步从艺术理论角度具体分析阐述经典作品的意义,进行拓展,让学生对作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者,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让他们知道通过努力自己也能画好。

二、树立正确的素描观,重视素描独立的审美价值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正如安格尔所说:“除了色彩,素描包括了造型艺术的一切。”而素描的独立审美价值往往为人们忽视。其实,素描本身就是造型艺术,具备一切造型艺术的共同点,能艺术地、能动的表现自然,揭示自然的本质。因此,素描历来是被作为“造型的精髓”、“绘画的根基”。优秀的素描作品同样具有光芒四射的艺术魅力。

(1)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影响着绘画、雕塑和其他绘画形式的发展。在学习素描的初级训练阶段必须严格要求,进行长期有步骤的系统训练,循序渐进,脚踏实地,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没有严谨的写实功夫,缺乏刻苦钻研精神,素描是不可能学好的。在多年的素描基础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普遍存在着轻理论重技能的问题。而这一现象导致学生不理解绘画对象内在结构,仅仅从表面去摹写对象,导致机械的摹写和细节的拼合。最后看似用功,花费大量时间练习,最后效果不尽如人意。会用脑者事半功倍,不善于用脑者事倍功无。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素描观,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敏锐感觉能力的培养和观察力的提高,准确把握对象形体结构的内在本质,表现出写生对象的明暗光影、质感量感等外在的物理特征,把看似繁冗的东西通过去粗取精,归纳于整体之中。能根据画面需要,去伪存真地表现对象。能通过现象看到和看清对象的形象的本质,而且能表现出写生对象的内涵。画中所表现的对象不是描绘客观对象的复制,而是创造性的艺术再现。

(2)素描作为独立的画科,同样是一种艺术语言,它包含了艺术创作内容和形式。每幅优秀素描作品背后同样反映出艺术家的创作态度和创作方法,体现了画家不同的修养、气质。纵观不同时期、不同画家的素描作品,都有独特的个性风格。比如,文艺复兴时期“三杰”中,达·芬奇素描作品中多体现出睿智、深邃、严谨的气息。拉斐尔作品以圆润流畅的线条将表现对象高度和谐的完美展现。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作品中体现自己满腔悲剧性的激情。其他绘画大师中如鲁本斯的性感,安格尔的含蓄、简洁及质感的表现等等。这些个性鲜明画家的素描作品,一方面体现了他们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也展现了素描艺术所特有的魅力。通过教学,使学生对素描的认知不仅仅停留在素描仅是其他造型艺术的基础,而且让学生知晓素描独立的审美价值。

三、将素描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方法有机融合,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课程改革、教育理念更新,素描教学不仅要继承传统教学模式而且应融合现代的教学方法。以往传统的素描课堂教学是以教师讲授、演示为主,教师在课堂上直接通过讲解和示范,直到学生明白弄懂为止。学生对教师的讲课产生强烈的依赖性,被动地接受。而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缺乏独立分析思考的能力,从而缺乏创新意识。这种教学方法会让教师的教变得枯燥无味,学生的学变得被动而无趣。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启发式为主。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充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工具,循序渐进,不断提示和启发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领会教学内容,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大胆地发表己见,开展讨论。这样就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结合传统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但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度运用多媒体,防止教学课件演示节奏快、内容信息量大、画面花哨容易转移学生注意力等问题。而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有良好的交互性,譬如教师课堂教学演示,可以让学生准确目睹素描绘画步骤过程。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所学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方法有机融合,提高教学质量。

四、采用多种评价形式,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在十多年的素描教学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素描的态度和学习效果,错误的评价会挫伤学生学习素描的积极性,失去学习素描的兴趣和信心。采取多种评价形式,使学生可以更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掌握课程的现状,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

1.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近期学习素描的小结和心得。教师要引导学生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学生能否客观自我评价,直接影响到其以后艺术生涯。

2.学生相互评价,他人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素描作品展示,让不同班级、年级和专业的学生交流,加深学生对专业的理解,提高素描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师对学生作品的点评,以及学生自我作品水平的认定,不仅增加学习探讨氛围,而且能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更好的了解自身学习情况,对今后的素描学习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和学习参考。

3.教师评价。学生心目中,指导教师艺术素养高,修养深厚,有着独特的思维方法,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更具有权威性、指导性、激励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看不到自己的优缺点,教师作为学习过程的见证人,能清楚的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及时发现不足,扬长避短。

在素描教学中,我们不仅仅注重传授学生技能技巧而且要树立学生正确的素描观。我们要不断提高认识和修养,敢于突破和创新,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独立分析思考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他们以后从事艺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魏思国.素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

[2]曹建红.高职院校素描教学反思.艺海,2009(4)

[3]郑丽敏.浅谈高职美术专业素描基础课教学.教育与职业,2011(21)

作者:景竹华

美术专业素描教学论文 篇2:

提高中职美术专业素描教学水平探析

摘 要:作为中职美术专业的基础课程,素描教学的开展应尊重学生个性特点,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引导与提升学生兴趣,建立符合专业教学的评价标准,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体会到学习的愉悦。文章从四个方面对提高中职美术专业素描教学水平进行了探析,以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其艺术修养。

关键词:中职;素描教学;美术专业;提高

素描是整个美术专业的基础,能训练初学者观察对象、表现对象的能力,从而进一步达到手、眼、脑高度协调。在中等职业学校美术专业的教学中,素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美术专业素描教学水平也尤为重要。

一、培养学生学会统观全局

学生在作画时经常急于落笔,而不能很好地观察全局,这就导致了他们在作画时缺乏对整体效果的把握,从而使整幅画画完画面缺乏协调感,甚至让人感觉水平不一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让学生学会心中有数。

首先,在观察被画对象时应从整体出发,让物体在大脑中有一个整体的形象结构。教师要让学生观察物体大的方面,将局部信息暂时忽略不计,从物体整体结构、形象、比例出发,对被画对象有一个整体的认知,从而使得他们在作画时胸有成竹,落笔时能把握全局,协调好整幅画作。

其次,观察局部(这里的局部并不是指被画物体的细节方面,而是大的局部与整体、局部与局部之间的衔接关系)。在观察每一个局部时,学生脑中要想象这个部分在完成的画作中占有怎样的比例,怎样去描画更有助于画面整体的协调,以及该局部在完成之后对整幅画的影响。这样的观察有助于学生决定该幅画要从哪个局部入手,之后是与之相关的另外的一些局部,从而避免了学生只观察细节、画完某一部分无法继续的现象。

最后,再留意小细节。这样会使学生在作画过程中条理有序,完成之后画面也更加协调。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最近一段时期内,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逐渐得到推广与普及,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在教学全过程中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鼓励学生多参与实践,让学生边学边做,将所学到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从而强化学生知识的转换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与应用。

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其创造力的表现是美术活动本身的一个属性。素描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但是没有理论知识的辅助,学生的能力就无法在当前的实践经验中得到延伸。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认真筛选学生的理论教学内容,使之能对素描作画起到实质性的帮助。

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锻炼动手能力,但是许多时候教学中由于条件的限制,并不能让学生全方位地进行实践,这时就需要有理论知识的辅助。在素描中,学生可借鉴前人的作画经验。之前有大师为了描画一幅更优质的半身人像去解剖尸体,这在当今的美术教学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学生可以将前人研究好的人体比例结构直接从书本获得,从而变成自己的知识,在作画时运用。

三、提高课堂趣味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传统中职美术课程素描教学中,大多是以写生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依葫芦画瓢”的写实技能训练下,学生难免产生枯燥乏味的学习感受。素描作品创作过程也成为千篇一律的复制过程,无法在作品中生动地表达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与想象。同时,这种现状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个性发展也产生了束缚。基于这种形势之下,教师适当地添加默写练习,通过静物主题以及数量等大致要求的制定,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由组合,选择自己想要表达的绘画方式进行创作。在默写练习过程中,学生根据思维中对结构意象构建,通过线条的变化以及明暗色调的设计,能使自己的思维具体表现出来。尽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表达水平可能不够稳定,但作品却表达出了学生独立的个性以及思想情感。作为教师,要把握住学生偶发的闪光点,发现学生的个性,适当引导,通过创新设计教学方式,增加素描课堂的活力,并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四、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手段

评价是检测学习成果的方法,但绝不是唯一的方式。素描作为基础课程,在中职美术专业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中职美术专业并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画家,因此,对于素描作业的评价也不应局限于最后呈现的画面,而应关注素描教学对其观察能力以及表现方法的培养。与此同时,在评价方法上可以多样化。比如,在素描写生中,教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激励性评价,及时把握课堂教学效果反馈,从而实现对课堂的灵活驾驭。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通过这一过程达到教师评价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个人评价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进行艺术反思,互相评价,虚心地接受他人的建议,并且对于实现素描训练能力的提升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五、结束语

总之,在中职美术专业素描教学中,影响教学效果以及素描能力的因素有许多。作为美术教师,要跟随时代发展的趋势,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从而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田军.从“基础”到“基础”,“无我”到“有我”——从基础素描教学谈起[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5(04).

[2]韦永明.高等院校建筑类专业素描教学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S1).

作者:张辉

美术专业素描教学论文 篇3:

如何搞好高职院校美术专业素描教学

【内容摘要】素描教学是高职院校美术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要搞好素描教学,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素描学习兴趣,开展好学习方法的指导,达到提高素描教学效果的目的,进而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美术专业;素描学习

素描教学是美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人们往往认为素描只是一种基础造型的训练方法,而忽略了素描也是一种艺术形式、一个独立的画种。其实,素描本身就是造型艺术,具备了一切造型艺术的共同点,也能艺术地、能动地表现自然,揭示自然的本质。因此,素描历来是被作为“造型的精髓”、“绘画的根基”。在五年制高职师专的素描教学实践中,笔者以为,搞好素描教学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积极调动学生的素描学习兴趣,使学生找到学习素描的切入点。在素描训练过程中,构图、形体、结构、明暗、质感、空间感等是这门课的主要训练内容。素描这门课课时长、基础学习过程长,学生在学习中易感单调、枯燥,但其作为一门艺术,又需要画者投入真情实感和真诚的热爱,因此,要学好这门课程,兴趣至关重要。

如何调动学生素描学习的兴趣呢?首先,开展作品欣赏教学。教师可组织优秀作品欣赏,特别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各种优秀素描作品的赏析。在欣赏的过程中,如果有同学问:“为什么这些素描作品有些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却作为艺术品流传呢?”教师可以抓住这个契机,对同学讲述个人对素描的认识:

①艺术家的素描往往是为创作做基垫的,捕捉生活中的一点,随之即兴一勾,看起来虽简单,实质是灵感的火花。比如拉裴尔见到一个他认为很能代表圣母形象的青年妇女,恰巧手边又没有纸,就将其画在了一块薄煎饼上。他的圣母作品之所以传神,正是对生活的真正热爱与细心观察、勤奋实践的结果。

②素描艺术作为一门独立的画科,体现了画家不同的修养、气质。欣赏不同时期、不同画家的作品,没有千人一面的现象,好的素描作品都有独特的个性风格。

比如,达·芬奇的缜密细致,拉裴尔的优雅抒情,米开朗基罗的强悍以及强烈的生命张力,鲁本斯的性感,安格尔的含蓄、简洁及质感的表现,凡·高澎湃的激情,毕加索旺盛的创造性等等。这些个性鲜明画家的素描作品,一方面体现了他们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也展现了素描艺术所特有的魅力。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跃跃欲试。

2.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素描认识水平。一张画是反映画者作画时思维活动、心理活动的过程,在学生作画的训练中,常常不自觉地用自己固有的思维方法或无思维画画,错误、混乱地表现对象,并麻木地进行下去,这一恶性循环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对对象没有整体深入的认识、理解及全面的分析与把握。没有对感受到的第一印象进行追踪和提炼,而只是概念、机械地表现对象。对此问题,教师不能采用单纯的纠正、修改画面的方法,而应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去正确把握自己的思维方法,达到教学目的。比如:当发现学生的形不准时,不是直接指出,而是由学生谈谈作画时的所想、所看和所画,形错不是表象而是内在结构,启发学生回顾作画过程中的每一个思维环节,针对问题出现的原因,建立起学生正确的认识方法,给予学生相应的画面方法上的微观指导,使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去学习并指导自己的艺术实践。这样,学生就会少犯或不犯类似的错误。

3.采用多种训练手段,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

①素描因素分析法。首先,对学生在素描训练中遇到的各种素描因素,如形体、结构、透视、空间、色调、明暗等基本概念逐一进行理论的讲解,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各种因素间的相互联系和所处的主次地位。如形体、结构等是物体内部最重要的方面,内在的结构形成了外在的形,形体与结构是不可分割的,是我们学习造型的关键,而色调、明暗等因素在我们观察物体时是生动的、丰富的,都是人凭直观感觉它们在光的作用下,起到增强形体感、质感和空间感的作用。让学生在思维上明确建立诸因素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之具备思维上的概括能力。

②移位、组合教学法。如改变光源的方向、物体的转向与移位、平面切割、触摸物体等,使学生对物象作全方位的观察、剖析,从中获取直观感受,以开拓原有的思维空间,达到对物象由表及里的全方位的观察和理解。物体移位、组合教学法是打破传统素描教学方法新的教学尝试。传统的方法是摆好实物的写生,有着或多或少的被动因素。教学中,教师采用随意布置的一组石膏几何模型静物,要求学生在想象中对它们进行重新移位组合,运用构图的形式规律,表达出一定的艺术情趣。在具体作画中,学生只能凭借眼前的实物获取一定的艺术信息,在沉思默想中形成有结构的意向,即创作构成有意识的主体空间。学生根据思维中形成的有结构的意象,运用具体的方法进行表现,在线条的使用和明暗色调的设计上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情感。学生在这种具有艺术情趣的体验中,能更好地保持学习素描的兴趣。

4.素描风格教学。从过去大师的素描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素描的风格可谓多种多样。而现在学生作品却单纯追求与教师风格一致、与书本一致,很少能看到新鲜的灵气。特别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教师应鼓励并指导学生走出高考的传统模式,在应学习和掌握的理论基础上,学习大师,捕捉自己作画时的真情、灵感,使其流露于画面。同时,也不能一味追求风格而忽略素描本身的多种因素(结构、透视、空间、明暗等),两者相辅相成,只有这样,学生在艺术体验当中才有学习素描的兴趣,才有创新作品。

(责任编辑付淑霞)

作者:齐镘槾

上一篇:组织生活会发言(精选2篇)下一篇:教师信息技术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