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的表达方式

2022-05-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流程的表达方式

舞蹈创作中情感表达的方式

摘要:本文通过对《雷和雨》与《也许是要飞翔》这两个作品的分析,试图研究与总结王玫舞蹈创作的情感表达方式。本文分别从动作、时间、空间、舞台调度这四个方面探索这四个元素与情感表达的关系。逐层分析得出舞蹈创作的情感表达的独特性。

关键词:舞蹈创作情感表达   形式   内容   编舞者

当下许多舞蹈工作者在舞蹈创作中只追求舞蹈的形式美,往往忽略了舞蹈的内在情感。我国著名舞蹈编导家王玫的创作则以情感表达见长,她对舞蹈作品的情感表达有独到之处。本文通过对王玫的作品《雷和雨》和《也许是要飞翔》的研究,分析其舞蹈创作的情感表达方式,探索其创作技巧和丰富舞蹈创作的理论。从理论方面是对舞蹈编导知识的丰富和初步探究。通过此次探究,将舞蹈形式与情感表达技巧的结合方式进行分析,让舞蹈工作者了解情感是舞蹈的灵魂,从而进一步对未来的舞蹈创作产生指导意义。

一、动作编排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动作是舞蹈表达内容最重要的媒介,是舞蹈表达独特的语言方式。舞蹈的本质是动作,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舞蹈语言,是舞蹈的特征之一。通过这一媒介,舞蹈才能得以展现给观众,产生视觉上的艺术效果。

动作的编创来源之一是对事物的造型的模仿,来源之二是与情感的关系,还有另外一些其它的意味表现。动作与情感之间微妙的关系创造,值得我们去探讨。而王玫在舞蹈创作中情感表现的处理方式特别,王玫曾学习过芭蕾舞﹑中国民族民间舞﹑现代舞和编舞,对这么多舞种都熟悉的她,自然也对其情感表达形式的种类有所了解。

根据舞蹈情感表达的内容去寻找动作,是王玫的舞蹈创作特点之一。王玫舞蹈创作的动作风格独特,她的动作设计来源于情感,以情感为主导线,牵引着舞蹈动作,每个动作都是在情感中完成,所以王玫舞蹈作品中的动作没有显得空白和多余。每一个动作都为作品添加色彩,这也是作品成功的原因之一。

在语言文字的叙述中,某一个字的停顿或延长那一个字的读音,这样的一个处理方式呈现的画面是不一样的。在舞蹈情感表达的过程中也是一样,把一个舞句或是舞段当做一句话,用这样的处理方式与舞蹈情感表达联系在一起,这样使舞蹈情感的表达更容易接受,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在王玫的作品《也许是要飞翔》中,情感的表达颇具特色,动作的伸缩处理和动静处理,张弛有度。动作的动静处理,在情感表现上得以放大描写,是整个舞蹈创作中是一大亮点,这样的动作设计把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舞蹈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在情感线上完成的,舞蹈中仅仅以每个单一动作去链接成为一个舞句或者舞段,形成舞蹈所要述说的情感,所以说每一个动作都是具有舞蹈情感的表现。而情感的抒发也可以赋予动作全新的生命力,使其动作更丰富﹑饱满,也有利于展现编舞者对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与情感。

在现代舞剧《雷和雨》中,以《大河之舞》的音乐为背景的舞蹈片段,在激情澎湃的音乐中,每个人都是命运中奴隶的挣脱者,也是悲惨命运即将面临的前序。在此片段中,动作语汇上风格幽默﹑诙谐和滑稽,他们远远脱离了现实,用舞蹈把女性无限放大,她们抚媚,身体摆动,这样的设计在这部作品的呈现上增色不少。

在《也许是要飞翔》与《雷和雨》这两部作品中,动作语汇的选择各异,根据不同的作品内容的展现,情感表达的方式也都不一样。

二、空间运用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空间是三维的,即高度﹑深度﹑宽度。舞蹈是在空间的运动,舞台运动空间分为地面空间﹑垂直空间﹑直视空间﹑建筑空间。空间的组织取决于主题的选择和编舞者的愿望。①

空间的运用在舞蹈中有什么作用?在舞蹈情感表达中有着什么样的联系?这需要编舞者去思考和衡量。舞蹈中合理的运用空间,可以使舞蹈作品内容表达的更丰满,更具有亮点;可以帮助作品中的情感线有着不同且丰富的表现方式。在王玫的舞蹈创作中,对空间的运用与情感的表现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她的作品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在舞蹈创作中,舞者在空间的运动或者静止有什么表达作用呢?

(一)舞台分割在作品中表达情感的作用

舞台可分为六分區域。在情感表达上,舞台区域的强弱和重要性、最佳表演区域和最佳情感表现的区域都各有不同的表现方式。舞者在舞台空间中的六个区域运动,有编舞者或舞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内容和情感不同的功能,这样的功能对舞蹈的表现形式和结构层次产生不同的变化。情感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束在舞台区域中的分布是至关重要的。②

舞台空间区域的运用是为了舞蹈服务,简单的舞台区域之间的变化可以把舞蹈情感的表达诠释的非常丰富,那么这样舞蹈空间的区域运用是非常巧妙的。

(二)队形和造型的设计与情感的内在关系

舞蹈中的队形与造型在舞蹈创作中称为舞蹈构图。从广义来讲舞蹈构图是设计一部舞蹈作品的一种舞蹈艺术形式,在舞蹈形式上是不可缺少的元素,也是塑造舞蹈形象﹑表现主题﹑内容与情感的重要表现手段。③

在王玫的舞蹈作品《也许是要飞翔》中,有许多相对静止的造型,为作品的动作与情感发展做了铺垫,是把情感夸张化的一个导引。虽然造型是相对静止的,它也有其叙事功能,可以表达作品主题与情感。造型与情感之间有着微妙的联系,因为造型是静止的,观者更多的关注造型所要表达的情感,这就看编舞者如何设计造型与情感之间所要表达的主题与内容了。王玫的舞蹈创作善于从情感出发,寻找合理的造型与情感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促使一部成功的作品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在同一个舞台空间,同一个整体的造型,不同的状态,帮助情感迅速转换。在一定情况下,造型的设计可以把戏剧推向高潮,它具有一定的叙事功能和情感表达的功能。

三、时间运用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对于舞蹈来说,时间是一种量化,在舞蹈中通过速度与节奏来表现,对舞蹈时间的把握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动作的设计需要时间的元素变化,队形与造型也需要时间的变化。时间在舞蹈中各个方面的分配,决定这个舞蹈作品质量的呈现。

(一)通过某种现象来产生节奏

这里说的节奏不是音乐的节奏,而是舞蹈中的运动节奏。舞蹈用音乐伴奏,在特殊情况下,舞蹈也可以不需要有声的音乐,在这种无声的音乐情况下,一样具有表达舞蹈的主题与叙事功能。还有另一种现象就是以人的声音(这里说的是语言文字)作为的背景音乐,这样的表达形式将话剧与戏剧融入舞蹈当中。这样的情感表达方式在舞蹈创作中是一个大的突破点,通过这样的现象如何去表现主题与情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而王玫的舞蹈创作中对这样一个现象的把握,有着独到之处。

在作品《雷和雨》中,鲁侍萍与繁漪的对话舞段,以人声为主的背景音乐,将舞蹈的戏剧表现出来,是一种很直接的表达方式。这个舞段,没有过多的动作,话剧部分占比重较多,这里的对话是繁漪心中的对话,舞段中有设计舞蹈动作去配合话剧的内容,把繁漪这样的一个女人的情感世界无限放大,让观者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她的身上,这样的一个表现方式将这两个主人公的内心情感表达的非常透彻。这样独特的创作方式非常容易将舞蹈的主题内容与情感表达融合在一起。情感的表现是非常最重要的,在这个前提下,寻找一种直接或者有效的表现方式,有了情感这一基点,才能使舞蹈作品得以完善。

(二)节奏的变化对情感表现产生的效果

节奏给舞蹈动作活力,它的构建在快慢强弱拍交替进行的基础上。④舞蹈中的节奏分为均衡节奏﹑强弱节奏﹑呼吸节奏﹑快慢节奏和情感节奏。

在王玫的舞蹈创作中,节奏的变化和处理是她舞蹈创作的一大特点。这是王玫的一个舞蹈创作上的标志,在作品《也许是要飞翔》中,动作节奏的切分丰富,使整个作品的情感也得到多层次的变化。节奏的快慢与强弱在这个作品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而这样的节奏变化在这个作品中起到什么作用呢?它很好的把舞蹈的情感诠释透彻,把情感的表现给予夸张化,这也是舞蹈艺术在舞台上的一种表现,这样的处理与观者在情感上有了交流,也是把情绪推向极致的一个手段,形成了王玫舞蹈创作中独特的一个叙事功能。

在作品《雷和雨》中有多个六人舞段,每个六人舞段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于节奏强弱的处理,把情绪推向另一个情绪当中。这种节奏的处理把这六个人物的情感与情绪表现的非常透彻。也表现他们之间那种压抑和复杂的关系。而在这几个六人舞舞段当中,舞段与舞段之间的发展、情感上的表达和情绪上的转变,都是编导对这部作品在结构上的把握。通过这样的强弱节奏和快慢节奏产生的戏剧冲突,是王玫在舞蹈创作中的独特风格之一。

王玫的舞蹈创作对呼吸节奏的控制给她的作品带来独特的情感表现。对于呼吸节奏快慢和强弱设计的处理方式,这也许是受到玛莎格莱姆这位西方的现代舞之母的影响,在这个基础上加于发展和提取,提炼属于王玫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

四、舞台调度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一)舞台调度的概念

编排一个或多个演员舞蹈的位置、动作朝向、运动路线就叫做舞台调度。⑤这里舞台调度主要指的是剧场中的舞蹈演员的编排位置。在舞蹈创作中,舞台调度具有叙事功能,它可以通过对演员在舞台上的运动方向或趋势的调度,表达其作品的主题内容、思想、情感等等方面。这就看编舞者如何在舞蹈创作中合理的运用舞台调度了。

首先要了解舞台的方位,舞台方位与舞台画面的美感有很大关系。因为观者直接观看舞台的事物(指的是演员或者道具背景等等),这也涉及到舞台空间的运用问题,所以舞台调度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例如:空间占用、舞台美学、造型与队形设计等等。编舞者要有对美术美学的修养和审美,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观点。因为舞台上的每一个舞蹈队形与造型的设计,就相当于一副活的雕塑品的设计,编舞者需要考量它的美感与表现主题的需要来设计它。舞台调度可以表达情感,是一种流动性的舞蹈语言方式。

(二)队形和造型的运动方向和趋势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舞台调度是流动的,要靠演员在舞台上舞动而产生调度,当中的造型与队形的运动路线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涉及到舞蹈作品的舞句与舞句的连接、舞段与舞段的连接,是舞蹈创作成功进行下去不可缺少的元素。王玫对舞台调度的运用恰到好处,尤其是运用舞台调度来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情感。不仅仅是单一的舞台调度和片面追求舞蹈的形式美,每一个调度都有其代表的意思。

在舞蹈作品《雷和雨》中的一个周冲向四凤告白的集体舞段,此舞段是周冲用话剧的形式来表述对四凤的爱意。这个舞段开始是明快的脚步出场,把作品中的情绪迅速转变了,直到周冲说出“我爱你”之前,集体舞段都是以明快的脚步在舞台中运动,这样的状态在舞台的调度动作不是很多,但却能很好的展示出周沖活泼的性格,敢于向真爱宣言。这些集体舞段的每个调度与动作,都是周冲内心世界的情感表现。在这个舞段中,不需要太多的动作,只要运用得当,调度一样能很好的表现情感。编舞者巧妙的运用话剧的形式帮助舞蹈表现内容与情感。这样一个新颖的表达形式都是为了周冲的内心世界而服务,所以说情感的表达需要寻找一个好的表现方式,在舞蹈创作中寻找这样一个巧妙的契合点。

五、结语

王玫在舞蹈创作中以情感为导引线,在这一前提下寻找情感所要表现的主题内容与情感最好的表现形式。这个不一定只是舞蹈范围之内,得当的运用舞蹈以外的艺术种类或其它种类的表现形式,也可以很好的表达舞蹈作品的主题思想与情感。

注释:

①[法]卡琳娜:《舞蹈创编法》,郑慧慧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

②③④金秋:《舞蹈编导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⑤孙天路:《中国舞蹈编导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参考文献:

[1]孙天路.中国舞蹈编导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于平.舞蹈编导教学[M].北京:北京舞蹈学院,1998.

[3]李承祥.舞蹈编导基础教程[M].北京:北京舞蹈学院,1990.

[4]金秋.舞蹈创作法[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

[5]金秋.舞蹈编导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吕艺生.舞蹈学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作者:郑精广

第2篇:胡宏伟:寻找数学的表达方式

是的,无论怎样描述,也难以形容胡宏伟的数学课堂。

大量生动、丰富、活泼、自由的元素在课堂里纵情流淌,学生的个性、想象力、创造力如同山野间烂漫的花朵,快乐地生长。枯燥乏味的数字和数学符号不仅没有成为师生间对话的障碍,反而成为他们思想交流和知识拓展的源泉。

在胡宏伟的数学课堂里,数字有生命,有活力;数学有温度,有情趣。数学学习是轻松的,愉快的,掌握数学中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学会数学语言的表达方式,不仅可以获得数学知识和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还可以获得人生的智慧和启迪。

数学的语言、思考和表达

从1997年开始,胡宏伟花了很多精力研究、探索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这就是她的数学作文。

什么是数学作文?数学作文写什么?怎么写?

这的确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课题。

胡宏伟说,数学作文简单地讲就是讲数学故事。在小学课堂里,数学总是很枯燥,很抽象,重复的加减乘除,乏味的数字和符号,对学生没有多大的吸引力。小学生爱听故事,如果让他们来讲一讲身边的数学故事,一定非常有趣。

二年级学生讲的故事很简单:

今天去春游,我一共带了9元钱,买零食用了7元,回家后,妈妈问我还剩多少钱。

有一堆糖,不知道有多少,我把它们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人有9颗。问一共有多少颗糖?

不要小看了这些略显幼稚的数学故事,小学生如果能够流畅地讲出来,就说明他对数字之间的关系——加减乘除有了深刻的认识,更不要说这里还能训练他们的表达能力。

数学作文就从这里出发:有条理、有根据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里,解题的过程是快乐的,而能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不是更有意义么。

数学作文难吗?

刚起步时肯定难。学生最初的习作中,毛病很多:数学词汇、概念运用不恰当,标点符号与书写格式不规范,作图作表不准确,数学结论不严密,等等。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数学性,没有数学的味道——不能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没有用数学的语言表述思考的过程,没有突出数学事实,没有对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发现或运用,没有表达对数学的思想情感。这显然不是合格的数学作文。

数学语言是以文字、符号及图形为词汇,以数学法则、定理、公式为规则的一种语言,其特点是简洁、严谨、逻辑性强。数学语言与生活语言并不完全一致,有时一字一词的增删或位置调换,都可能改变原意,甚至出现知识性逻辑性错误。

写好一篇数学作文真的不容易。胡宏伟说,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训练,先写出条理,再写出数学味,再写出感情。而讲数学故事则是永远的基本功,讲好了,就有了写作的基础,讲的时候同学们可以讨论,可以补充,可以修改,把旁逸斜出的东西剪掉,把不完整的地方补充完整。

看一看这个学生的数学作文。

问号代表的数

毕赟玉

1—36,5—72,17—180,21—?

这是一道找规律的数学题,我左看右看都看不出有什么规律,只有慢慢地找了。一组一组的数读了读,没发现;又把破折号前面的数读了读,还是没发现;再把破折号后面的数读了读,咦,原来突破口在这里。两分钟后我找到了规律。

我是这样做的。

第一步,读一读。读数发现,破折号后面的数都是3的倍数,还是9的倍数,因为每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和是9,那么问号代表的数各数位上的数相加也应该等于9。

第二步,变一变。我把破折号后面的数分解成与9相乘的形式,使数据变小,36=9×4,72=9×8,

180=9×20,没想到发现了与破折号前面的数的关系:36÷9=4,4-1=3;72÷9=8,8-5=3;180÷9=20,

20-17=3。

第三步,找出规律。由(1+3)×9=36,(5+3)×9

=72,(17+3)×9=180,推出(前面的数+3)×9=后面的数。

第四步,算出“?”是多少。根据规律,列式计算(21+3)×9=216,那么问号代表的数就是216。

原来只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是一个完整的解题过程。有丰富的数学知识,有生动的数学语言,有流畅的数学表达,还有作者的数学思考。虽然不是多么深刻,但已经足够了。你能说,这不是一篇像模像样的数学小论文么?

胡宏伟和学生们一起讨论分析了描述“解题”的数学作文的一般格式。

1.出示题目(有图形或图片的,根据需要一并出示);

2.描述看过题目之后的感受或心情;

3.描述解题过程——第一步怎样想的,怎样做的,怎样算的,第二步怎样想的,怎样做的,怎样算的(有几步就写几步的所思所做所算所画等);

4.有多种解法的可以写下来,也可以不写;

5.谈谈自己的解题心得和感受。

讲得多了,写得多了,自然就会熟练。从说清一道数学题的解答过程,到归纳一个或一类数学问题;从描述某一个数学知识、方法或规律,到回顾一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从记载一节数学课的学习情况,到描写一个数学人物(数学家、数学老师、学数学的同学);从讲述一个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到抒发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情绪。慢慢地,孩子们数学作文的题材和内容越来越丰富了,孩子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了,眼光越来越敏锐了,思考也越来越深刻了。

胡宏伟说,虽然我给了同学们一般的写作格式,但是,我一直强调,数学作文的写作是非常自由的,先从格式入手,最后还是要学会跳出格式的约束。只要是有条有理地写与数学有关的人、事、知识、情感,都算是数学作文,与数学有关的所见、所闻、所知、所想、所做都可以入题。数学作文的表达形式也很灵活,记叙、说明、抒情、童话、诗歌、小品都可以。

贴近生活的数学课堂

生活是数学的原型。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数学世界是与生活世界密切相通的,许多数学问题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答案,生活中也蕴含着大量的数学问题。所以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这个大背景。

胡宏伟的数学课堂上,总是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

你去过超市吗?超市的卖场里,有哪些购物区?购物区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这是胡宏伟留给学生的一个课外作业。

课堂上,她让孩子们先交流一下逛超市所看到的情况,原来超市都是把同一类商品放在一起,对,这就叫“分类”,便于顾客选购。孩子讲的时候,胡宏伟一直耐心地听着,她一定要让孩子把一句话讲完整,把一个故事讲完整。然后大家一起分一分学具,都来动一动手。从说到看再到做,“分类”的概念形成了。最后,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我们的书包好吗?看谁整理得最有条理?回家以后,同学们还要把自己的玩具整理一下啊。

讲“比例”这个概念时,她谈到了煮饭时米与水的比例分配,谈到了做甜汤和菜汤时,水与糖、水与盐的比例分配。这就是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数学生活化,也让生活数学化。这是一种有益的观念渗透——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熟悉的现实生活中。

胡宏伟说,我们总是抱怨,现在的孩子动手能力差,生活观念苍白,其实,我们有很多机会让孩子们动手,我们也有很多机会引领孩子走近生活。让孩子们贴近生活学数学,他们往往能投入更多的情感,积极性也更高。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们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到数学的有趣和有用,增进了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与兴趣,并进而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生活、了解生活。

“虽然课堂不能复制生活的全部,但是我们还可以用游戏来还原生活。”胡宏伟说。

确定位置讲的是“坐标”概念,这个概念很抽象。胡宏伟让同学们坐成一个方阵,每个人扮一个小动物。“第六排第四行。”她喊了一声。喊到的同学站起来,“汪,汪。”原来是一只小狗。大家都来找一找。于是,找座位,找邻居,猜同学,同学们快乐地忙活起来,有同学学小鸭子“嘎,嘎”,有同学学小羊“咩,咩”,有同学学小兔子支着长耳朵……

游戏本身就是儿童的生活,在游戏中学习,孩子们乐此不疲,学习中的困难也在无形中化解了。

数学让学生走得更远

这是教“埃及分数(分子是1的分数)”时,胡宏伟写的一段教学反思:

“猜想是探索的起点。从猜埃及分数到猜得数的算式,再到猜运算规律,孩子们都表现了极大的热情。有个平时数学成绩欠佳的同学,依据平时积对商、和对差的思路,想到了‘两个埃及分数相减,分母的商是分母,分母的差是分子’,这也许不是规律,他的猜测是不正确的,但他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理由,很好。在探索两个埃及分数相加的运算规律时,有个学生大胆建议把这条规律改为‘分母互质的两个埃及分数相加的规律’,这让我措手不及,也让我兴奋不已。因为她敢于怀疑,也敢于表达,而且是有事实依据的怀疑和表达。在拓展环节,孩子们做完了几个埃及分数的练习,我做梦也没想到有个孩子又发现了一条规律——分母是相邻的自然数的两个埃及分数相减,得数还是埃及分数。看来孩子们是真有了探索的眼光了。这是非常珍贵的。”

课堂上胡宏伟乐于当学生的助手,她利用多种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本质”出发,跳出繁复的形式,品味繁杂的关系中所隐含的数学原理,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她会将数学应用题的生活化语言转化为数学的数量关系和符号语言,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她还会通过适宜的设计引导学生将相近、相似的知识进行整合,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

课堂上知识总是有限的,课堂能留给学生什么呢?这是胡宏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她说,小学课堂的数学知识其实是非常肤浅的,但是我们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走得更远,可以给学生留下一些在他们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仍然有用的东西,这就是想像力、探索精神和对知识永远的好奇心。新课程有一个重要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的价值在哪里?也许最重要的价值就在这里。

人物小档案

胡宏伟,女,1969年生,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湖南省特级教师。1986年参加教育工作。现任桃江县桃花江小学数学教师,兼任副校长。2004年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师,2006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评为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

从教以来,胡宏伟上县、市、省级观摩课20多次,作教研教改、数学课改、教育管理的经验介绍或讲座50多次,在《中小学数学》《湖南教育》等教育杂志上发表论文50多篇。主持或参与10个课题获省市县一等奖。辅导学生撰写的数学作文在全国少儿刊物上公开发表200多篇。参与编撰《校本教研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省编复式教学数学教材》《三维同步方案训练教材》,独著《口算、速算、心算天天练》已公开出版。

作者:何宗焕

第3篇:音乐文学的特点及情感表达方式

摘要 音乐文学属于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意象代表,其本质属性是音乐,具有一定的文学性。音乐文学无论从音乐性还是从文学性来看,最终的表达效果都是要落在情感上的,所以说音乐文学是人类内心感情的一种宣泄方式。音乐文学具备音乐性和文学性两种基本属性,其艺术特色和艺术特点也同时具备两种艺术形式的优点,本文将重点讨论音乐文学的主要特点以及在情感表达方面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音乐文学 特点 情感表达

一 音乐文学的概念

音乐文学是音乐与文学交叉形成的艺术形式,主要是以音乐作为表现题材,以文学作品的形式表现音乐中的形态。从古至今,形成了非常丰富的音乐文学形式,入乐歌词属于音乐文学,戏曲唱本也属于音乐文学,另外还涵盖了很多描述音乐艺术的文学作品。通常我们所接触到的音乐文学可以统称为歌词,正好属于音乐和文学的交叉位置。

所谓文学视野,是文学的艺术空间。文学作品通过语言进行传播,让人类的情感表达更加细腻,在艺术的层次上对情感进行丰富。音乐文学的文学性,具备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也经过了文学的处理,通过更加丰富艺术渠道,让普通群众能在短时间内接受和理解。音乐文学的艺术形式已经模糊了音乐的形象,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音乐特色的语言表达方式。

文学知觉是在抽象意义上对文学的理解和感悟,是对文学作品多维度考量的结果,也就是说对文学的思考是多维度的,不能只是单纯的理解文学本身。音乐文学属于音乐艺术形式和文学艺术形式交叉形成的,不但具有艺术美感,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艺术逻辑性,只靠对于艺术的感知和音乐的审美,无法达到音乐文学认知的水平。音乐文学的发展比较传统,模式的变革也更加丰富,戏剧、歌剧、音乐剧、配乐散文等都是音乐文学的表达方式。

文学视野更加关注文学本身,建设文学与文化的联系。而文学和音乐,在文化交流的催生下形成了新的体系。音乐文学是文学艺术的一种载体,相比之下具备更强的审美、更强的形象,当然也能够符合时尚文化的发展。新文学发展阶段要正视这种新载体的形式,才能将音乐文学更好地发展下去。

二 音乐文学的特点

音乐文学因为在形式上是音乐和文学交叉形成的,所以具有音乐和文学两者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两者形成了很好的互补关系。音乐形式的特点和文学形式的特点不只是认知层面的差异,文学理论帮助音乐和文化的形式泛化。认识泛化、价值模糊的环境下,音乐文学结合文学价值观和音乐影响力,对受众来说是一种潜在的表现形式,引导认知和价值,再次培养人们的审美和感悟。

音乐文学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非常多的表现形式,传统的有戏剧和歌剧,现代化的有音乐剧和配乐散文等,音乐和文学的共同发展在多种表达形式的推动下不断融合,不断进步,这种融合特征恰巧就是音乐文学在社会中体现出来的特征。音乐文学是娱乐性的、教育性的、艺术性的,展示的是文学的文化功能性。这种形式被音乐理论和文学理论共同支持,文化发展和音乐转变都为音乐文学提供了广泛的可开发空间。音乐文学的模式体现了社会潮流,同时也体现了文学传播的重要价值,通过特殊途径传达文化,将文学与音乐统一起来,丰富文学形式的同时,借助音乐发挥文化传播的引领作用。

探究音乐文学的价值和功能,依赖于文化与音乐的几何,从眼下消费文化、山寨文化等多种文化角度进行观察,文学视野内大量的信息反馈,体现了受众心理上不同的接受程度,艺术空间可创造性越来越强,文学和音乐单独的形式都不能与之相适应,深入一点来说就是形式上的生活化和高度化。人们对于艺术形式的接受受到环境的影响,更会受到传统文化和知识的影响。传统观念环境中音乐文学艺术的诞生,如样板戏,是处于一定的政治目的的。在此环境下为了扩大文学的传播功能,有衍生出音乐小品等其他音乐文学形式,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了音乐文学适应社会条件的内在因素储备。

文学视野下的音乐,为文学关注了更多的个性发展因素,文学的受众感受到不但可以追求文学的内在含义,更能追求文学的独特性体现,也将文学的社会功能扩大,在文化发展的基础之上,形成了具体的文化现象。音乐文学是一个超越,突破了文学形式文学的层面,在音乐文学的体系下形成新的发展关系。传统的音乐文学还是比较独立的,需要改造的,或者说需要内化的东西并不全是文学范畴的,文学的影响力也在改造范围中。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文学可以说是比较小众的,但音乐比较符合人们接受的条件,精神生活中对音乐的需要更多,音乐和文学的交叉对音乐文学的大众化非常重要。

三 音乐文学形象

音乐文学形象对于音乐文化的表达来说至关重要,在音乐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也充当很重要的角色。

1 音乐文学形象的概念

音乐文学形象的定义要先从文学形象说起。文学形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概括性和审美价值的图画。音乐文学形象与之类似,通过音乐文学形式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含义的反映,音乐是基本属性而文学是艺术表象。音乐文学与一般我们所说的文学形式有很大的不同,更加突出具体的描写,避免了文学艺术中抽象的叙述,从而更加真切地反映社会内容。音乐文学让受众有具体的印象,音乐作为载体的语言描述让受众能够在短时间内认识到具体的人或事物,而在文学艺术中受众更多的是对抽象概念的体验,对现实内容进行了艺术化概括。

2 音乐文学形象的特征

艺术形象和生活形象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所以音乐文学形象的创作也都离不开生活素材和生活感受。为了突出艺术形式的审美,绝不能简单通过音乐文学的元素描述,将生活融入艺术形式需要一个深化的过程,从而形成一个与现实相结合的艺术形象。音乐文学艺术形象的不重复性不是生活的规范载体,所以音乐文学形象的构建原则就是将无序的生活素材转换成有序的艺术表达。

音乐文学形象通过规范形象,做到音乐艺术形象和文学艺术形象的统一,此外还要做到形式上的统一,换句话说就是作品内涵和表现形式的统一,将音乐文学形象有针对性地表达一个具体的艺术特征,摆脱累赘的细节,突出艺术美感。艺术文学形式除了利用艺术表现手法之外,更要遵循文学审美规范,不连贯或者过于隐藏都要进行弥补,这样才能让音乐文学形象更加规范有结构。

四 音乐文学情感的构创

音乐文学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人们内心的具体感受。歌词是情感的根本,主要因为音乐文学的文学特质。音乐和文学的结合过程中,是全盘接受了两者的特点,并没有否认两种艺术形式的具体特性。歌词本身是一种语言表达,与音乐的结合方式决定了成为音乐文学之后的表达效果。无论歌词与音乐的结合方式如何,歌词与诗歌大体属于一个范畴,两者也具有相似的审美观点。诗歌在表达情感方面有着非常多样的形式,歌词的文学性让其本质具有一定的情感偏移,所以音乐文学反映出非常强烈的情感色彩。反观之,情感是音乐文学创作的基本元素,有了情感的变化,音乐文学作品才能更加真实地反映现实,可见情感因素在音乐文学中的作用。

1 情感与风格

歌词是音乐文学中的情感核心,确定了音乐文学表现形式的感情基调,音乐文学的感情基调一旦确定,音乐的风格也就随之确定下来,而音乐的风格则是通过歌词这一重要的情感载体体现出来的。好的音乐文学作品,感情基础通过具体的歌词处理获得,对歌词的研究和分析,如何让受众也能通过歌词获得相同的情感感受,从而确定感情基调与音乐文学作品风格的关系。

情感的表达是音乐文学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不同条件下的情感有不同的表达方法。歌词的创作蕴含了作者深切的心理感受,在作品中有个性和风格的体现,但这个感受在结合了音乐后,与音乐形成了一致的风格,情感的表达效果更加深刻,音乐文化作品所追求的就是加深情感的共鸣。

2 情感与技法

音乐文学作品与情感的种种联系中,有共同之处,也必有一定的区别。情感作为人们内心对世界认知的反映,指导着音乐情感表达。歌词根据作者的体会和艺术化处理,将情感浓缩在文字中,通过音乐文学作品帮助这种浓缩的情感释放出来,感情得到渗透,对于审美和创作要求较高。

第一,情感与辙韵。歌词的处理中,每个句子最后的一个字通常要按照文学作品的处理方式,在“韵”上寻找类同,也就是音乐文学的辙韵。音乐文学在寻找情感表达的共鸣时,需要用到辙韵,不同的情感利用不同的音色来突出情感基调。例如,情感激昂辙韵更加洪亮,情感明快辙韵更加柔和,情感哀切则辙韵更加细微。类似的,表达情感转换时,常用到辙韵的转换技法。

换韵则是根据音乐文学作品的表达需要,内容从一个分段到另一个分段,情感也从一个层次转换到另一个层次,让情感的表达更加符合音乐特色。通常在进行辙韵的转换时,要保证情感表达段落的完整性,不能从段落的中间调整。因此,最好的辙韵转换点应当是段末,也就是下一段开始之前。辙韵的转换就是为了突出情感的变化,所以转换后辙韵应当重新选择,否则情感层次感不强,音乐文学的风格和情感表达效果也大大减弱。

第二,情感与受众基础。音乐文学的表象是文学,借助音乐的形式形成面向大众的艺术形式。音乐文学在社会传播过程中,利用音乐被广泛接受的特点形成和促进文化。有人认为,先进的文化是“精英”的,通过层层审核和评价的是好作品,但这样与衡量精品存在着一定的冲突。人们在接受“精英文化”的同时,忽略了自己大众的身份,艺术作品是否满足大众的需求,也是优秀作品的评价准则之一。

音乐文学包含了音乐和文学两种艺术形式的优点,所以是优雅的,同时也是朴素的。从大众的角度来说,我们不论是不是从事艺术相关职业,都能唱出一两首熟悉的歌曲,或者唱出一两句戏词。所以说,音乐文学情感的表达是不分男女老幼,也不分艺术修为的,大众的心中都有自己所喜好的旋律,都有产生共鸣的歌词,优秀的音乐文学作品就是这样以受众为基础,将情感扩散到每个人的心中。

3 情感与形式

音乐文学表达情感的具体形式就是歌词,歌词通过不同的表达手法,通过不同的意象,通过不同的修辞手法,来重点体现艺术作品的基调和核心思想。

音乐文学在表达情感过程中,叙事最容易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例如,童谣《一分钱》,能够很好的在儿童心中形成一种具体的场景,伴着轻快的节奏,儿童更容易将这种情感表达与内心的感受结合起来,也就是音乐文学作品将情感传递到听众的心中。

音乐文学在表达情感过程中,还会通过不同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具体的意象,通过赋予不同的理解,来抒发作品想要传达的思想。

总而言之,音乐文学是一个充满人类情感,充满丰富表达形式的艺术世界,情感作为这个艺术世界一切的根源,让人们在接受音乐文学作品时,更快而且更加深刻的理解。音乐文学的情感表达与人们的情感需求是一致的,是与人们内心感受相互作用的艺术,所以情感对于音乐文学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和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甘绍成:《“跨界”现象对音乐学研究与专业建设的影响》,《音乐研究》,2014年第2期。

[2] 窦玉英、孙书海:《音乐文学形象初探》,《时代文学》(上),2010年第11期。

[3] 李敏:《论文学与音乐的历史统一性》,《飞天》,2009年第22期。

[4] 胡芳:《音色运用与情感表现的双重回溯》,浙江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

[5] 焦豫丹:《试论歌唱中技术与情感表现的关系与调控》,西安音乐学院硕士论文,2010年。

(靳琪慧,河南警察学院讲师)

作者:靳琪慧

第4篇:.流程图表达方式:

以流程图描述方式将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表述清楚。

教学流程图是近几年教科研活动中经常应用的一种课堂教学过程图示。反映了教学过程、活动内容、教学结构,是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的展示,浓缩了的教学过程,直观地显示整个课堂活动中各要素(教师、媒体、学习内容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比重,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也可以简洁地呈现出来;较好地反映出教师教学过程设计的逻辑性、层次性等,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蓝图。

课堂教学结构流程图设计中几种符号代表的意义:例:

第5篇:爱的表达方式

几年前,曾教到过这样的一个学生,他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学生,平常的成绩,平凡的能力,大众的外貌。在班级里一直默默无闻。到初三的第一个学期,他突然变了。我上课时他非常的不认真,有时我能很明显看到他是故意想引起我的注意。不翻书,不做笔记,不交作业。我找他谈话,问他是否对我不满,是否身体不好,是否家里有问题。每次他都一声不吭。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了一个多月,情况一点没有改变。有一次,他上课居然睡觉了,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批评了他,这次终于从他的嘴里蹦出一句话:“谁要你管”。这句话激怒了我,我质问他凭什么我班主任不能管你,凭什么你可以在我上课睡觉。接下来的日子,一直处于僵局中。初三的个学期确实很忙,考试接着考试。很快一个学期过去了,他的成绩还是老样子,不好也不坏。初三的第二学期,有一天晚上,我忽然明白这个学生是故意以这种方式引起我的注意。第二天一大早,我兴冲冲地找他谈话。我告诉他,在老师的眼中他也很优秀,不是不在乎你。我希望他以另一种方式向我表达。也许我的话太直接了,他回答了一句:“谁要你更多的爱." 一次谈话又以失败告终了。很快就毕业了,我也不用为他而烦恼了。两年后的一个节日,他再QQ上主动找我聊天。他告诉我他当时就是故意找茬,他希望我更关注他。他当初的”谁要你管!“也是言不由衷的。因为我看穿了他的把戏,他一下子无所适从就口不择言。我问他为什么现在会说了。他说长大了。是呀,我的学生长大了,时间教会了他该如何表达爱。他教会了我,如何理解和处理这种特殊的爱的表达方式。

第6篇:母爱的表达方式

邹城八中七年级(6)班 崔海月

花儿开过之后,芬芳会慢慢消散;绿草到了冬天,颜色会渐渐褪去;树叶过了夏天,绿荫会悄悄缩小......

我有一位“大众化”的母亲,她总是唠叨我:“快去叠被子!快去吃早饭......”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变得如此。

时光逆转,小时候我认为我的母亲是独一无二的,她是世界上最疼爱我的人。我曾和她度过秋季,那时的我坐在学步车里,她给我拾地上的枫叶让我玩耍,她蹲下来,看着我,对我说:“宝宝,枫叶是妈妈对你的爱。”刚学会说话的我,看着母亲认真的样子,咯咯地笑了。后来,我和她一起度过春季,母亲牵着我的扭扭车漫步在樱花大道上,她突然停下,靠在一棵树旁,笑着对我说“妮子,樱花是妈妈对你的爱。”我轻轻地嗯了一声。再后来,我和她度过冬季,我俩并排走在雪地上,她对我说:“丫头,这雪是妈妈对你的爱。’这次我没有回答。现在,母亲和我一人一辆自行车,一前一后的骑着,她昂着头对我说:“太阳是妈妈对你的爱。”我满不在乎:“知道了,妈!”

您在我眼中从独一无二开始变得“大众化”。

寒假刚开始的时候,您对我唠叨“寒假注意事项”,我听恼了,走到屋里甩上门,就看书去了。我对您的不敬,让您反感,您到屋里说了我一通,便拎起包出去了,我什么都没说。晚上回来,您像往常一样给我做饭,一句责备的话都没说,反而问我:“今天过得怎么样,开心吗?”我一愣,放轻语调说:“还可以。”饭后,我和她一起散步,风有一些凉,吹起母亲的头发,她习惯的将其往耳后一拨,继续拉着我向前走。忽然,风中传来几声断断续续的童谣:夜夜想起妈妈的话,闪闪的泪光鲁冰花……

一个被妈妈牵着的小男孩,从我身边走过,用稚气的嗓音唱着这首对我来说有些遥远的童谣。我心中为之一震,看向妈妈,妈妈对我的唠叨,是爱。

世界上的自然万物有一天不会焕发出光彩,但母爱,永不凋零。

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个人向你嘘寒问暖。那时的你,不应该挥手让她走开,而是应该道一声:“我会注意的,妈。”因为,那是母爱的一种表达方式。

评语:本文写出了母亲在我心中的变化;从独一无二,变得“大众化。”符合现实,语言通顺,融入了真情实感,是一篇佳作。

指导老师:王丽

第7篇:应用文书的表达方式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应用文书的表达方式

作者:曹丽萍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8年第03期

应用文书,又称文书。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为办理公私事务而形成并使用的、具有实用价值和一定惯用文章体式的文字信息载体。无论是国家行政机关,还是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都离不开应用文书的写作,而应用文书写作又离不开表达方式的选用,并且,由于应用文书反映的内容,表现的对象和写作目的的不同而在适用的表达方式上也各有不同。

表达方式是指撰写文章采用的具体表述方法和形式,是文章中反映客观事物的方式和手段。具体地说,它是文章中那些表情达意的基本的方式方法,主要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这五种,它们也经常用于应用文书的写作之中。那么,它们在应用文书写作中是如何运用的呢?就一般而言,若要反映事物的发生、发展或一般性地介绍人物,就选用叙述的方式;如要刻划人物,描绘环境,就选用描写的方式;若要对事物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看法,就适宜选用议论方式;如要表达爱憎感情,则选用抒情方式;如要对某种事物、道理进行解说,那就选用说明方式。其具体运用分别如下:

一、应用文书写作中的叙述

叙述。又称记叙,就是把人物的活动、经历,事情的发生、发展以及变化过程表达出来。因此,叙述包括“写人”和“叙事”两个方面。应用文书一般不专门写人,但叙事却常常用到。所以叙事就是“叙述”在应用文书写作中的运用。叙述是基本的表达方式。在应用文中,它是表彰或处分、调查报告、情况报告、事故报告、工作报告、简报、通报、通讯等文种的主要表达方式。

特别是在司法文书中,这种表达方式就显得更重要了。如果事实叙述不清楚明白,就难定罪量刑;叙述得一目了然,才能分清是非,解决问题。例如,公安局的侦察终结报告中,除“分析判断”、“工作部署”之外,其余的“发现经过”、“现场勘察”、“调查访问”等部分,几乎全是运用叙述这一表达方式的。再如公诉词,在列举犯罪事实情节和作案经过时,也是采用叙述的方式。至于判决书的判决所依据的事实,同样要靠叙述这一方式来表达。但这种叙述大多是概括叙述,很少用到具体叙述。像综合性的工作总结的讲作法、摆成绩、说效果、论经验,大都是采用数字和概括列举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事实加以表达;其次在写情况报告、调查报告、经验介绍,以至于典型人、典型事的情况通报时,一般也是粗线条的情况叙述,而不像在文学作品的写作上那样细腻,富于形象。所以应用文叙述的特点是以概括叙述为主,一般不使用具体叙述。要求概括准、线条粗,着重事件的整体勾画,不要求具体、详尽。以顺叙为主,讲求平铺直叙,常与其他表达方式结合运用。如夹叙夹议,叙事论理,叙述说明等。

二、应用文书写作中的描写

描写就是用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具体、形象的描绘和刻划,把他(它)们的相貌、状态、特征活生生地再现出来,使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种表达方式不像叙述那样经常普遍地被应用文书写作所采用,但是,它也不是与应用文书写作完全无缘的。如一篇“通缉令”中的这样一段文字:“罪犯王XX,男,30岁,身高1.65米,眼角稍耷拉、脸色较白、稍有驼背,牙齿缝隙发黑,现王XX右手虎口有划破伤口(约l厘米)”,就是发挥了描写逼真、形似方面的功能。再如《姚XX危害公共安全》一案的公诉词,说到被告人姚XX驾车向密集人群猛冲造成死伤多达20余人时,就适当地运用了描写。“人被挑了起来”,“人被撞飞了”,“被撞得血肉横飞”,“到处血迹斑斑”,死者的衣服“散落一地”等,这精要的描写,使我们眼前呈现出一幅在疯狂的汽车冲撞下的悲惨景象,好像听见被撞者恐怖的叫喊,伤者痛苦的呻吟。这种描写使人们对姚XX以极其残忍,极其危险的方式实施犯罪的丑恶本质,有更为具体而深刻的认识,自然得出这样的结论:犯罪分子姚XX确属罪大恶极,必须依法严惩。但是,这种描写仅限于白描不用工笔细描,只要粗线条地描写人、环境和场面,把人、环境的基本情形大致描绘出来即可,它只是在叙述、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唱“主角”时,在极其需要的情况下,才描写几笔。描写多用于新闻通讯、广告等,在公文写作中很少使用。

三、应用文书写作中的议论

议论就是议事论理,就是作者对所述情况或问题进行分析阐述,或者加以评论,以阐明自己的观点,表明态度,或者证明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是正确的,或者驳斥别人的观点和主张,指出其是错误的。不过,应用文书的说理,是建立在叙述的基础上的,是对问题的分析和评论。议论在应用文书写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能使应用文书的观点更加鲜明、深刻,并且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虽然多数的应用文书文种只是原则性地表述事理,不加以具体地论述。但是,在一篇具体的应用文书中它能起到点明主题、深化主题的作用。例如,在一篇调查报告中,虽然叙述是它的主要表达方式,但是,叙述事实只是为了说明问题,最后引出的结论意见却是议论。其它如上行文中提到的需要解决问题的理由或者是存在问题的原因、平行文中提到的意见和要求、下行文中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原因和意见等都是议论。除讲话稿外,应用文书中的议论方式,更多的是用以说明事理,并不是为了论证问题。在说明事理的手法上,往往又是直接加以议论,即一针见血,一语道破,甚至有时只是一两句结论性的话,是直接说明的逻辑论证方法,如下面这段文字:“电信通讯设备,是党和国家的重要通信工具,保护通信线路安全,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它对保障四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这段议论不仅文字简短,也是采取直接阐述事理的手法。其次,概括性的文字议论是应用文书写作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如“反对腐化变质,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这些议论均是概括性直陈事理的,未作具体的论证展开。议论在司法文书写作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就是意味着对于各种确凿的事实,要依照法律进行论断。如在写起诉书和判决书时,就要根据法律条文和犯罪事实论述清楚起诉或判决的理由,只有讲清楚这个道理,才能使人信服。而写不起诉决定书,则要论证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者是并无犯罪事实,或者是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不予起诉的理由。

四、应用文书写作中的说明

说明就是以简洁的语言解说事物(实体事物)、剖析事理(抽象事物),对事物的形态、性质、特征、构造、成因、关系、功能,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作明白的解说,目的是使人们了解事物的情况、性质、特征以及内在的规律。说明表达方式在应用文书中占有很大比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命令(令)中的办法和措施,决定中的内容指示,报告、请示中的条款行文,通知、通报中的情况介绍等,都是说明的具体应用。又如调查报告中的部分情况,工作总结中的经验和缺点,也是说明涉足的场所。至于介绍信、证明信、协议书、意向书以及合同、广告、记录等,更是说明大显身手的地方。在司法文书中,说明也是其主要的表达方式之一。如结案报告、起诉书、判决书、裁定书等,就要对原告人、受害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的情况作说明,特别要用说明的方法介绍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出身、籍贯、民族、文化程度、职业、住址等情况。再如法律、法令的解释,也是说明。应用文书中的说明是纯客观的,不带一丝一毫的主观因素,实事求是,一是一,二是二,不作引申附会,不加抑扬褒贬,客观事实是什么样子,只要将真实情况说明白,就算达到目的。例如:“坚决防止以庆祝为名大手大脚、胡花滥用、挥霍浪费”,“对以庆祝为名大吃大喝、乱发实物、请客送礼等挥霍浪费严重的单位,必须严肃查处”等就是这种情况。

一般地说,说明又往往和叙述、议论相辅相成,难以分开,在叙述时,常常需要对证据的说明;在对理由的阐述中,某些事理也需要说明。

五、应用文书写作中的抒情

抒情是表现和抒发作者感情的方式。抒情是文学创作中重要的表达方式,但它也适用于应用写作。应用写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为了使读者接受应用文的思想内容,就不能满足于客观的叙事、冷静的说理,往往要借助于感情的抒发。但应用写作的抒情一般是间接的,即在叙事和说明中包含感情色彩,而很少直抒胸臆。

应用文的抒情多数是出现于讲话稿和简报、通报的结尾。如郭沫若在1979年3月31日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的结尾部分:“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就是充满激情的抒情。也有一些精彩的法庭辩护词、公诉词,就在一定的严格规定下较好地运用了抒情这一方式,寓情于理,情从理出,表达了爱憎分明的感情。如电视连续剧《大法官》中,那位女律师在为杀死了禽兽般的丈夫的被告作减轻罪行的辩护时,在看似冷静客观的叙述中,抒发了自己对被告人的同情,表现了自己对导致这场悲剧的被杀者的憎恶,从而为这场辩护的成功赢得了先机。

综上所述,从总体上看,应用文书的写作主要还是运用叙述、议论和说明这三种表达方式,很少运用描写和抒情这两种表达方式。在应用文中,工作报告、简报、通报、通讯等侧重记叙的形式;决定、讲话稿、判决书、毕业论文等侧重议论形式;行政法规、规章、合同、公告、布告、通告等侧重说明;总结报告、调查报告和会议记要等要同时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即

在说明目的、叙述事实的基础上再论证说理。但不论哪种文体,一般都要以说明作为应用文的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以说明情况、事理和具体的措施、要求使人知晓,达到行文的基本目的。我们在应用文书的写作实践中,既要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又要能熟练地掌握每一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这些表达方式,在写作中把好尺度,灵活运用,从而写出高质量的、准确而又符合体式的应用文书来。

曹丽萍,高校教师,现居湖北襄樊。本文编较:老猛

第8篇: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一.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1.记叙(叙述)(写了什么事) 2.议论(表明什么道理) 3.抒情(抒发什么感情) 4.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 5.说明

注:.考试题型:用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效果?

二.记叙文中议论:

1.定义: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 2.叙议结合有三种方式: (1)先叙后议 (2)先议后叙 (3)夹叙夹议 3.作用: (1)承上启下 (2)统领全文 (3)升华主题 (4)画龙点睛 (5)突出中心

(6)引发读者思考

(7)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

三.小说三要素:

1.人物

2.环境

3.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有序幕和尾声)

四.人物描写:

1.肖像描写 2.外貌描写

3.神态描写 4.动作描写

5.语言描写(对话描写) 6.心理描写

五.描写角度:

1.正面描写 2.侧面描写 3.细节描写

六.人物描写作用:

1.塑造人物性格 2.揭示人物内心 3.表达人物情感 4.体现人物形象 5.推动情节发展 6.揭示文章主题

注:答题格式:属于……描写,生动形象具体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的高尚品质等),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七.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 2.社会环境描写

八.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九.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注:答题要领: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十.记叙文中的过渡及照应:

1.过渡段的作用:

(1)纽带作用,穿针引线

(2)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3)组织成篇,脉络清晰

2.照应:

(1)定义:照应是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呼应 (2)分类:

①开头与题目的照应 ②开头与结尾的照应

③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前后照应,相互照应) ④相同或相近的语句 ⑤段复迭式照应

十一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1.线索: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4)时间 (5)地点

(6)作者、主人公的情感

2.作用:贯穿全文,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紧密连在一起,使内容更丰富,文章杂而不乱,条理清楚,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注意:有些文章线索有两条,称为“双线并行”如《爸爸的花儿落了》

十二.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丰富故事内容,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吸引读者。)

十三.表现手法、写作手法:

1.侧重于写作手法: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2)借事说理(寓理于事) (3)借物喻人 (4)卒章显志 (5)托物言志 (6)以小见大 (7)叙议结合 (8)情景交融 (9)顺叙 (10)倒叙 (11)插叙

2.侧重于表现手法:

(1)衬托(正衬、反衬) (2)对比 (3)烘托 (4)渲染 (5)象征 (6)想象 (7)联想 (8)照应 (9)伏笔 (10)铺垫

(11)设置悬念

(12)一语双关

3.写作手法与表现手法均有可能: (1)直抒胸臆 (2)虚实结合 (3)正面描写 (4)侧面描写 (5)正面侧面

(6)动静结合 (7)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注:1.对于整片课文称为写作手法:如《蝉》

2.对于局部内容称为表现手法: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雪地捕鸟一段,先写没雪的无趣。

第9篇:爱的表达方式——补充故事

刚进培训班的时候,认识了这样一个不爱言语的男孩。我的同桌——秦强。 我是个很容易交朋友的人,对于他我却毫无办法,似乎他总会让人陷入尴尬的地步。

有一次父亲节的特别课题,老师安排同桌2人一起完成作业。原本应该是两个人的讨论变成了我一人的思考。回课的时候,老师批评到“我们二人”的作业有些主观时,我有一点情绪。我向老师申诉到这完全是没有经过我和秦强的共同讨论而出自我一人的作业。当老师问起原因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秦强,而他,却只是那样坐着,一声不吭,似乎想说什么又始终没有说出口。我当时有些冲动,对着他喊:“你又不是没有大脑或者没有嘴来和我一起思考一起讨论!真弄不懂你了!难道你没有爸爸么?”说完后我才发现自己言语可能过激了。他站了起来,看着我,接着转向老师慢慢地说到:“对,我的确是没有爸爸……”全班几时个学员都非常吃惊,此刻的我无地自容。

事后,我通过向秦强的道歉,渐渐了解了他。这个东北男孩从婴孩时就失去了父亲,是母亲一人将他带大。我慢慢发现秦强身上许多优点,他心思缜密,总能发现许多一般人发现不了的错误,对我也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我也逐渐越来越佩服这个从未有过父爱的男孩,想象一下,没有父亲的男孩会生长成什么样?他比任何男孩都要坚强!我也曾不止一次地揣测,他的父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怎么会如此早地便离他们母子而去?又或者,他已经离开了人世?这些都不得解答,因为秦强还是那样不爱说话。为免尴尬再次发生,也没有人问他。

终于到了我最喜欢的潜能培训了,老师想通过这个培训锻炼我们学员的想象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我想,这个培训对秦强来说,难度最大。老师出的题目叫做“爱的表达方式”,要求我们每人说一种,但不能重复。有的人说,爱,由宽容开始,爱也必须宽容,所以宽容是爱的表达方式;有的人说,鲜花最美,最美的东西献给爱的人,所以爱可以用鲜花来表达;有的人说,痛苦一个人承受,快乐两个人分享,这就是爱的最好的表达方式。终于轮到秦强了,很多人都好奇地看着他,猜测他又会造成怎样的尴尬。没想到,他很自然地开口说道:“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而那女的却平安地逃了回来”此刻几乎所有的人都被秦强会声会色地讲述给吸引住了而不约而同地都说了声“活该!”而此刻,我也为秦强的反常所吃惊。秦强问我们道:“知不知道,当时那男的喊的是什么?”……“……最真挚的爱!”教室一片沉寂,大家似乎此刻才恍然大悟,老师也欣慰地点了点头,接着大家响起了掌声……

上一篇:节约能源从我做起心得下一篇:中国古诗中的文化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