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祝福的话语

2024-09-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表达祝福的话语(共8篇)

表达祝福的话语 篇1

1、尽管没有浪漫倾城的风花雪月,也没有意乱情迷的海誓山盟,但我们却能感觉到彼此相偎时的那种心跳!我爱你!

2、“相爱的人可以用沉默交流”变成事实吧!!如果我说是真的,你会不会相信?如果我很执着,你会不会接受?

3、爱与不爱,是你我真心的选择。愿你我的缘分不要让我们擦肩而过,你和我都是彼此今生的唯一。

4、不管地域的界限是多么遥远,亲爱的!想你的距离在每次心跳之间!

5、不能亲手送上火红的玫瑰,只能用心为你祈祷,愿你永远拥有鲜花般的.容颜与美丽的心情,你是我生命永不凋谢的玫瑰。

6、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7、今天,全世界都是有一个理由甜蜜。而我,是最甜蜜的那个,因为我有你,我的爱人!

8、玖瑰送予你,让你把头点;嫁到我家去,让你甜甜又蜜蜜。

9、看看日历,情人节到,鲜花糖果,怎能少掉,满满爱意,将你拥抱,最美是你淡淡微笑。

10、你在我眼中是最美,每一个微笑都让我沉醉。你的娇,你的好,你发脾气时撅起的嘴。你在我的心中是最美,只有相爱的人才能体会!

11、亲爱的,我要让所有的阳光为你灿烂,所有的花朵为你绽放,祝情人节快乐!

12、亲爱的宝贝,情人节快到了,在这温馨浪漫的节日里,祝你青春永驻,爱情甜蜜,我爱你!

13、情人之间需要有八个字,那就是:信任、理解、宽容、默契。现在我用这八个字来祝福我们的爱情,愿我们快乐一辈子,恩爱到永远!

14、日子在不同的空间流逝,想念在不同的时间来临,不管世事如何的变迁,你永远是我的最爱。

15、如果爱你是错的话,我不想对;如果对是等于没有你的话,我宁愿错一辈子;如果非要把着份爱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16、如果美丽是一种罪,你已经罪恶滔天!如果善良是一种错,你已经一错再错!如果聪明要受惩罚,你岂不是要千刀万剐。祝天下第一美女,情人节快乐!

17、如果我是玫瑰我将给你芬芳,如果我是太阳我将给你阳光;如果我是钻石我将给你永恒;如果我是你的爱我将给你我的全部。

18、上天安排的仅仅是时间、地点和人物,而你让我体验到了生命的全部!谢谢你的爱!

19、世界因为你的存在而变的如此美丽,生命的辉煌因为你的加入而变的更加绚丽多彩!让我们珍惜这份情缘,携起手来一直走向永远,节日快乐!

20、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意不尽情,情不自禁地对你说声我真的好想你!

21、虽然这个情人节我不能和你一起度过,不能送给你早应该属于你的玫瑰花,但是我会用我对你的爱去浇灌这火红的玫瑰花,等你来拿!

22、我的心为你开启,象白色的闪电划破天际;我的爱为你奔驰,象红色的血液充满身体;我只是要你知道一句话,那就是我爱你,爱你!

23、我想你的时候,你也想我吗?无论我们相距多远,无论前面的路有多长,只想说:“爱上你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

表达祝福的话语 篇2

2009年4月21日, 张方述兄弟为“筹钱救母”, 在广州三元里古庙附近劫持女子邝某作人质, 展示“我只求有关部门能够贷款给我18000元”等字样的海报, 向有关部门提出索财为母治病的要求。事件发生后, 媒体对此事广泛报道, 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 其母病情得到了及时治疗。2009年9月27日, 法院以绑架罪判处哥哥张方述有期徒刑5年6个月, 并处罚金2000元;判处弟弟张方均有期徒刑2年, 缓刑3年, 并处罚金1000元, 当庭获释。两兄弟都当庭表示不上诉。

事件剖析

在金羊网《两兄弟刀劫人质为筹钱救母, 男记者听审洒泪》一文中, 可以探寻张方述劫持人质的动机:哥哥学电影, 找警察要钱。“我本来想找派出所借钱, 但觉得派出所一定不会借。后来想起电视上劫持人质找警察要钱的情节, 就想学着做。” (1)

用哲学解释学的观点看, 理解文本已不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 而是参加到文本所做的交往的问题。借用伽达默尔“视界融合”观点, 读者在进行意义构建中, 个体往往会放弃自己的视域而进入他人的视域, 表现为自己的视域与文本所提供的视域相融合, 形成一种新的视域。“筹钱救母”事件中, 张氏兄弟在犹豫时, 也是“视界融合”的过程, 可惜他们不加批判地对电影情节自我意义构建, 放弃“善”的视域, 融合到文本的视域中, 形成了一种劫持人质向警察要钱的新视域。

理性思考

笔者认为, 张方述悲剧发生的本源是他们经济与文化的劣势, 以及体制性诉求机制缺位。

边缘群体经济与文化的弱势。1.社会失衡导致经济贫苦。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因地区经济发展失衡, 张氏兄弟前来广州打工;因财富分配失衡, 张氏兄弟在经济关系中处于分配最末端, 他们是处在资源所能达到的最大距离处。经济地位的劣势, 导致了经济的贫困, 才出现了劫持人质筹钱救母的一幕。2.经济贫困导致文化贫困。社会文化和社会结构的断裂, 导致了边缘群体失语和集体无意识现状, 最终结果是“贫困文化”的形成。文化资本的弱势必然使其在社会场域的诸多博弈中, 处于被动状态, 话语权进一步丧失, 产生马太效应并出现“代际效应”, 使我们在寻求社会进步的过程中, 掉进社会进步的“陷阱”, 阻碍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张氏兄弟早早辍学, 其没有更多受教育的机会,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们利益诉求的理性表达, 从而出现了劫持人质的悲剧。

边缘群体话语表达不畅。1.利益诉求机制不健全。我国利益诉求渠道不完善, 边缘群体很难寻求正规渠道表达利益诉求。在信息社会, 社会信息资源掌握在那些具有较强的编织和使用能力的个人和组织手中。那些没有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的人, 人轻言微, 不具有更强的社会话语的生产和利益表达能力。张氏兄弟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匮乏, 很难找到合理的渠道寻求话语表达, 只好“学电影, 想引起社会的关注”。2.媒介素养缺位导致公共领域“再度封建化”。随着电子媒体时代的到来与消费文化的兴起, 非政治性领域逐渐消解了公民的政治生活领域。哈贝马斯认为, 随着20世纪媒介商业化的发展, 资产阶级理性化的公共领域已经被“再度封建化”。“电视新闻节目提供给观众的是娱乐而不是信息。” (2) 加之媒介提供的不仅仅是外部客观世界的简单映像, 而是反映着生产者的选择和判断, 我们更要加以理性的甄别和选择。张方述之所以会“学电影”, 很大的原因是没有分清电视上劫持人质找警察要钱是一个将意义“符号化”的过程。

启示

在利益诉求机制不完善的今天, 社会转型过程中矛盾又不断增加。社会制度的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 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 充分利用Web2.0这一开放式信息化的利益表达平台, 寻求话语表达就显得很重要。

提升受众媒介素养。现今, 媒体是人社会化进程的一部分, 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已经生活在媒介给我们营造的社会中。由于客观世界的复杂和人实践能力的局限, 我们日益依赖媒介给我们构建的客观世界。很多时候, 我们已经倾向于将媒介打造的环境当成现实环境。然而事实却不尽然, “媒介环境是对客观环境的符号化再现” (3) , 换句话说, 媒介事实并不是客观的事实, 前者是建构型的, 后者是客观存在的。这和卡希尔的观点不谋而合。人不仅生活在一个单纯的物理世界, 也生活在符号世界之中。随着人类的符号象征性活动的进展, 物质现实似乎在成比例地缩小。 (4) 康德的先验哲学也认为对于超越我们的感知经验之外的世界, 我们只能思维它, 而不能认识它。因此, 人对世界的意义只能是构成性的, 这种意义构成是有限的。

寻求媒体话语表达渠道。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不应局限于经济的转型, 社会民主转型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民主制度的建设, 需要大众传播构建“公共领域”对民主制度形成有效保障。利益关系需要制度保障, 更要通过社会话语体系来表达人们的利益诉求。媒介化社会媒体应担当这个话语平台, 大众传播可以通过对社会话语的生产, 构建社会对话机制, 实现意义共享, 从而构建社会认同。这样, 边缘群体的利益得到了表达, 也有助于有关部门及时介入解决, 既调节了社会情绪, 又避免了社会不安定因子的产生。

参考文献

[1]金羊网:http://www.ycwb.com/news/2009-08/28/content_2234052_2.htm

[2]尼尔·彼兹曼著, 章艳译:《娱乐至死》,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3]陈涵、罗梦:《“拟态环境”视野中的假新闻》, 《青年记者》, 2008 (4) 。

应重视提升党史话语表达的科学性 篇3

[关键词]科学性;辛亥革命;负总责;全面抗战

[中图分类号] D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6)01--0016-03

一、关于辛亥革命评价的主流表达:“成功”与“失败”交织的矛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1]不过,要修好这门“必修课”,真正发挥其“资政育人”、“以史鉴今”的功能,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是这门“必修课”的内容及其话语表达必须具有科学性。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党史著述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某些话语表述矛盾和混乱的现象,必须引起注意。这里,仅举几个例子对此做些分析。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政治事件,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国共两党的特别重视和高度评价。就中国共产党来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评价了孙中山及其领导的辛亥革命,阐明了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明确界定了辛亥革命的社会性质,并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作出了辩证评价。兹引述两段相关论述如下:

一段出自1939年5月4日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的演讲:“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已经五十多年了;至于资本主义外国侵略中国,则差不多有了一百年。一百年来,中国的斗争,从鸦片战争反对英国侵略起,后来有太平天国的战争,有甲午战争,有戊戌维新,有义和团运动,有辛亥革命,有五四运动,有北伐战争,有红军战争,这些虽然情形各不相同,但都是为了反抗外敌,或改革现状的。但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才有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孙先生开始的革命,五十年来,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2]

另一段出自毛泽东1942年3月30日在中央书记处会议所作的《如何研究中共党史》报告:“辛亥革命只是在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皇帝,没有彻底。我们写历史时常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其实并不能说完全失败,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但后来失败了,没有巩固它的胜利,封建势力代替了革命,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3]

毛泽东这两段论述影响很大,成为后来权威党史部门修史的一个基本指导和参照,无论是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还是2002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所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其中关于辛亥革命的叙述和评价基本上都遵照了毛泽东的相关论述。由于毛泽东的这些经典论述中对孙中山辛亥革命的评价存在“成功”与“失败”并存的矛盾状况,所以至今党史著述中也没有解决“成功”与“失败”交织的矛盾问题。例如,《中国共产党历史》写道:“辛亥革命的成功,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拓展了视野,为中国的进步潮流开启了闸门。”[4]“因此,从根本上看,辛亥革命既未能铲除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统治的根基,也没有改变中国深层的社会结构,更没有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讲,辛亥革命没有成功。”[5]“辛亥革命的成功,曾使他们欢欣鼓舞,激励他们继续奋斗;它的失败,又给他们以深刻的启迪。”[6]

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党史著述中之所以出现“成功”与“失败”交织的矛盾状况,究其原因:一是机械照搬毛泽东说的“经典论述”,没有深刻思考和分析这些表述中的某些论断和观点是否科学;二是没有清晰地界定“辛亥革命”这个概念,把1911年辛亥革命等同于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实,就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本身来说,它作为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个部分和一个阶段,当然是成功的;但是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最终结果,无疑是失败的,而且正因为其失败,所以才有了后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希望上述问题能引起党史学界特别是权威党史部门的注意,以便在研究、宣传以及著述、修史中避免出现这种矛盾现象,从而提升关于辛亥革命话语表达的科学性。

二、关于博古、张闻天领导职务的规范表述:“负总责”还是“总书记”

在党的早期组织史中,从1928年党的六大至七大这段长达17年的时间里,党的组织机构和中央领导人变化的情况由于原始档案的缺失而相对模糊,这是造成后来许多相关问题争论不休的直接根源。关于这段历史,近年来争议较大并引人关注的就是博古(秦邦宪)、洛甫(张闻天)领导职务的称谓问题。

众所周知,1928年6月至7月召开的党的六大选举了工人出身的向忠发担任党的最高领导人,其职务称谓是“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主席”。这时,“主席”取代“总书记”,成为党内最高领导职务的称谓。但是在此后至党的七大这段长达17年的时间里,党的组织机构和领导人中究竟有没有再设“总书记”?也就是说,博古、张闻天党内领导职务的称谓究竟是“总负责”还是“总书记”?在党史学界,由于原始会议记录和相关材料的缺失而使这个问题成为一桩聚讼纷纭的历史疑案。综观党史著述,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官方和民间、当事人与知情者之间两套不同的话语表达,出现了官方的“负总的责任”(简称“负总责”)表述与民间的“总书记”表述相互对峙的状况。

先看官方的表述情况,以《中国共产党历史》为例。1931年上半年,顾顺章、向忠发先后被捕叛变,给中央机关和领导人的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同年9月,“根据共产国际远东局的提议,在上海成立临时中央政治局,由博古、张闻天(洛甫)、康生、陈云、卢福坦(后叛变)、李竹声(后叛变)六人组成。博古、张闻天、卢福坦三人任中央常委,博古负总的责任。这个中央临时领导机构,随后得到共产国际的批准。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继续贯彻执行‘左倾教条主义的方针”。[7]由此可见,博古在此后至1935年遵义会议这段时间里成为党的主要领导人。《中国共产党历史》对博古党内领导职务称谓的表述是“负总的责任”或“主要领导人”,即便在1934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在瑞金召开六届五中全会“改组了中央政治局,选举产生了中央书记处”之后,采用的表述仍是“中央主要领导人”。[8]

再看民间的表述情况,以研究者的相关文章和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为例。近年来,有的学者和网络上对于党的六届五中全会选出的中央政治局的表述,与《中国共产党历史》有很大不同。比如,有的文章指出:“在1934年1月召开的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博古又被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9]再如,人民网《中国共产党全国历次代表大会数据库》中关于中共六届四中全会的条目明确地写道:“全会决定设立中央书记处(又称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博古、张闻天、周恩来、项英为书记处书记,博古任总书记。”[10]从以上材料来看:博古在党的六届五中全会后的党内领导职务称谓无疑是“总书记”。

与博古相关的是1935年遵义会议后张闻天的领导职务表述。对于遵义会议后党的组织机构和中央领导人的变动情况,《中国共产党历史》是这样记述的:遵义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2月5日在川滇黔交界的一个鸡鸣三省的村子,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中央总的责任(习惯上也称之为总书记)”。[11]联系到遵义会议后常委分工由张闻天取代博古的历史背景,如果博古当时担任的“总书记”,那么张闻天担任的也应该是“总书记”?但是颇有意味的是,自1979年张闻天追悼会至今这段时间里,关于他在党内的领导职务称谓的争论一直不休,而且还呈现了从“总书记”(1980年代初)到“负总责”(1980年代中后期至1990年代)、再从“总书记”(2000年代至2010年代)到“负总责”(以2015年纪念遵义会议召开80周年为标志)双方拉锯的状态。

其实,弄清博古、张闻天领导职务的规范表述,一个重要关键点就是弄清党的六届五中全会的党的组织沿革。目前党史学界对于这次会议及其后的中央领导人变化的历史叙述,多是依据当事人、知情者的回忆和有关文件进行的。然而对于其中的回忆材料,对于同一个事件,当事人甲与乙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或者是同一个当事人不同时期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究竟该怎么处理?最典型的就是张闻天和陈云在对有没有设“总书记”的回忆(对此,近年已有文章详细论述,这里不再赘述),这是在编修党的早期历史中需要特别重视思考并加以解决的问题。党史学界特别是权威党史部门有责任弄清这个问题,把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党组织机构及中央领导人变化的序列明确地梳理出来,以便为学习党史提供一个清晰脉络。

抗日战争史是党史的一个重要部分。进入历史新时期以来,党史学界对于抗战史的话语表述随着研究的深化而更加科学,但是不少有关党史著述仍存在着术语混乱使用的情况。比如,对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标志性意义的表述,究竟是打响“全国抗战”(或“全民族抗战”)的第一枪,还是打响“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这里以2014年国家档案局发布的《浴血奋战——档案里的中国抗战》为例。其中第一集关于“卢沟桥事变”表述是这样的:“1937年7月7日夜……负责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9军37师109旅219团,在团长吉星文的率领下奋起还击,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立即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族奋起抗日。蒋介石也在庐山发表了谈话,宣布准备应战和守土抗战到底的决心。日军挑起的卢沟桥事变,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怒火。卢沟桥抗战,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12]仔细分析这段表述,就能发现其中存在着术语使用不当的问题,即把“全国抗战”和“全面抗战”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了。“全面抗战”与“片面抗战”是国共两党在抗战路线上的特定称谓,其所对应的主体对象不同,前者是共产党,后者是国民党。因而,卢沟桥事变的标志性意义的科学表述,应该是标志着“全国抗战”(或“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近年来,以纪念卢沟桥抗战爆发77周年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契机,党史学界在抗战史的研究在一些问题上形成了诸多共识,比如: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标志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终点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共14年;这14年又分为两个阶段,即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之前的6年是“局部抗战”阶段,此后为“全国抗战”(或“全民族抗战”——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出的全国通电中指出:“只有实行全民族抗战,才是中国的出路。”);在“全国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采取的是一条发动广大人民参与战争的“全面抗战”的路线,从而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而国民党则采取的是一条“片面抗战”路线;等等。如何使这些具有科学性的共识得到有效的巩固、强化和传播?这也是党史学界和权威党史部门在修史过程中需要予以重视的一个问题。

以上只是列举了近年来关于党史著述中话语表达存在矛盾或混乱问题的具体例子。这些例子在宏大的历史叙述中,也许只是“细枝末节”甚至微不足道,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挑战着党史著述的科学性,甚至会损害党史的公信力。与一般意义上的历史相比,党史具有很强的政治性,这种政治性必须以科学性为基础,这样才能令人信服。提升党史话语表达的科学性,党史学界和权威党史部门责任重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N].人民日报,2013-07-22.

[2]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63-564.

[3]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27.

[4][5][6][7][8][1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19.20.21.396.482.491.

[9]郭德宏.对待错误的不同态度决定了不同结局[N].北京日报,2015-10-26(23).

[10]人民网.中共第六届历次中央全会[EB/OL].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58/4527140.html.

[12]卢沟桥事变揭开全面抗战序幕[N].南方日报,2014-08-26.

作者系《北京日报》理论周刊主编

表达爱情的话语 篇4

2) 不管有多么不开心,我都会将其藏在心里,然后抬头看看天空。

3) 如果有一天我放弃了你,请不要怀疑我是否恋上另一个人,是因为我发觉你不珍惜我。

4) 女人的心慈手软,与男人的口是心非,成正比。

5) 牵着你柔嫩的手,依偎着走过风霜;靠在我宽厚的肩膀,细数爱里的沧桑;躲进我坚实的胸膛,不再为爱的无措彷徨;爱我,不让你受伤!

6) 初恋不一定是第一个人,而是第一个让你感觉到爱,让你奋不顾身的人。

7) 天高地远,思慕何去何从。不求长久,独求曾经的拥有。

8) 不要活的太累,不要忙的太疲惫;想吃了不要嫌贵,想穿了不要说浪费;心烦了找朋友聚会,瞌睡了倒头就睡。心态平和永远最美,天天快乐才是大福大贵!

9) 我放任了自己一次又一次,结局我一个人孤苦伶仃。

10) 爱情不是互相看着对方,而是一起看向同一个方向。

11) 骗我可以,但如果让我知道,那么请你有多远给我滚多远。

12) 所谓坚强就是,得不到一份感情,至少要用骄傲的姿态目睹它完整的离去。

13) 没想到的是,曾经那段暗恋的时光竟成为后来我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14) 也许会遗憾,也许是痛惜,所以想要抓住这些美好的记忆。

15) 想要的更多,想抓的更牢,却在刺伤了手心的时候,一切不经意间轻轻溜掉。

16) 说过的话,绝不说第二遍;放弃的人,绝不看第二眼!

17) 如果我不理你,你是不是会主动来找我?或者我们就一直沉默,直到你去了别人身边。

18) 还剩下多少天,是不是你我的爱已经走到了尽头。

19) 一个人最大的缺点不是自私、野蛮、任性。而是偏执的爱着一个不爱自己的人。

七夕表达爱意的话语 篇5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我这么喜欢吃伊利巧乐兹,只因为那句喜欢你,没道理。

接受孤独,接受失去,接受自己是不完整的,偶尔还会被变故打败。也许接受是难以下咽的,但在无法承受的时候,要学会放过自己。

我寻了半生的春天,你一笑,便是了。

爱神告诉我,爱是缘分,爱是感动,爱是习惯,爱是宽容,爱是牺牲,爱是体谅,爱是一辈子的承诺!

好看的女生我都拒绝了,不为什么,只想一直牵着你的手走到白头。

如果爱情也有广告,那大概是,我脑海中你的样子。

我不愿去哪,因为你的心就是天涯海角,我们不是游走人间,而是陪伴一生。

有时候,露出笑脸,只是不想让你担心或难过。但其实,我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坚强。

每天早上醒来,看见你和阳光都在,这就是我想要的未来。

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忍不住想跟你在一起。

我之所以活到现在的全部意义,就是为了此刻能与你相遇。

其实你不喜欢我,我也不会死,但是如果你肯喜欢我,我一定会非常非常勇敢地活下去。

喜欢一个人不犯法,就算犯法我也顶风作案。

表达七夕语录

自从你出现后,我才知道原来有人爱是那么的美好。

错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这句话是不成立的。时间哪有对错,错的明明是那个人。

我的手被划了一道口子,你也划一下吧,这样我们就是两口子了。

梦见你忘却疲惫,想你想得无法入睡,别说你还无所谓,收下我的红玫瑰,你不爱我是你不对!

实在是太喜欢你了,就像小时候喜爱的糖果完好的装起来,馋的时候舔一口,那种甜到心里的喜欢。

其实,我一直都在你身后,就差你一个回头。

如果有一天我不言不语站在你身边,你不要怀疑,我这一生的分分秒秒,连带下一生的朝朝暮暮都已经给了你。

你是我的天空,时晴时雨;你是我的风景,山水相依;你是我的梦境,梦中有你;你是我的动力,让我进取。爱你,亘古不变!

不需言语,让我用行动告诉你,什么叫爱。

我的酒量大概就是一打啤酒或者半斤白酒,再或者你的四两微笑。

很后悔认识了你,你让我感受到你不在我身边时的痛苦。

当我决议跟你渡过下半辈子时,我盼望我的下半生赶紧开始。

相爱就是,无论是一米八还是两米二宽的床,我们都只睡一米。

日子在不同的空间流逝,想念在不同的时间来临,不管世事如何的变迁,你永远是我的最爱。

不论你去舍处,我的心追寻着你的踪影,你落在地上的每一个足印,都会使我激动不已。

表达七夕短句

将来的某一天,我们可能会忘记这一天。但将来的每一天,我都会在你身边!因为,我爱你!

纵然世间任我挑,我的选择仍是你。

我门像是两条平行线永远不能坦白面对面。

希望我像还没到的快递一样,令你期待又牵挂。

像所有人认为的那样,你就是我整个世界。

就算世界荒芜,总有一个人,他会是你的信徒。

我不想跟你谈理想人生空泛泛,我要和你讲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有喜欢你和爱你。

给我一次机会,我会让你生活在阳光里,我会为你成为只属于你的太阳。

或早或晚,能够遇到你就好;或风或雨,能牵着你的手就好;或多或少,你能在乎我就好;或苦或乐,我们在一起就好。只想告诉你:有你真好!

我们相信,我们永远一起。

因为有风,柳条得以轻扬;因为有雨,禾苗得以滋长;因为有花,自然才显芬芳;因为有你,生活才显阳光。

爱就爱了,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哪怕相隔千山万水,哪怕相别千年万载,这份情不变,这份爱绵延。要你知道,你都占据着我的心田。

那些终将过下去的日子,叫做余生。而与你有关的日子,才是未来。

爱上你以后,我觉得自己哪里都不够好,哪里都缺乏自信。但是为了你,我愿意变成更好的人。我要证明我并不是你的包袱,而是足以与你相配的人。

表达七夕说说

多想跨过山和大海,去拥抱你,而不是拿着手机说想你。

我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你的眼睛,就像大海般蔚蓝,纯净得揉不进一粒小小的细沙。

来到人世间蹉跎几十年,只为望你回眸一眼。

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爱你,我觉得我只能如此回答:因为是你,因为是我。

我是你的小小狗,你是我的小小骨头,就算掉进臭水沟,我也捡回叼着走。

爱情不是依附,爱情是各自独立坚强,然后努力走到一起。

一路有你,愁也坦然,笑也畅快,一生有你,忧也自在,乐也开怀,爱情的幸福生活让我陶醉,让我迷恋,亲爱的,一切只因有你。

对于你阿,是心尖上的喜欢,别人靠近一点点,就哭鼻子的那种。

婚姻是看得的见的,爱情是看不见的;问候是看的见的,关心是看不见的,可是我爱你,却是显而易见的。

我答应不会让任何人伤害你,包括我自己在内,相信我!我会给你幸福。

原是今生今世已惘然,山河岁月空惆怅,而我,终将是要等着你的。

真想紧紧地抱住你,让你感觉到我因爱你而加快的心跳;真想紧紧地搂住你,让你体会到我因爱你而急促的呼吸。

世界上最旖旎的风光都比不上你的眼眸,世界上最黑暗的沼泽都敌不过你的沉默。

我会珍惜与你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因为余生很长我只想珍惜每个当下。

假如你是我梦中那只收桅待泊的船,我愿是那静静的湾,荡着轻柔的浪,舒展着迷人的滩。

我希望你能为我改变,希望你能把我乖乖的宠着,改掉你的臭脾气,让我觉得至少和你在一起是幸福有未来的。

现在每天醒来睁开眼见到的是墙上你那似阳光般的笑靥,好想哪天醒来时,第一眼所触及的是真正的你那似花般甜甜的睡容。

你是我光想想都会偷着乐的人,甜不可言,乐不可支。

你需要一个可爱乖巧的女友,比如我。

你,我一生最爱的人;你,我一生最想的人;你,我一生守候的人;你,我一生惟一的人。

喜欢你也许是我错了,爱上你我真的变了许多!傻瓜,我爱你!

表达七夕文案

想牵你的手,一起到一个叫永远的地方,看天长地久的风景,尝海枯石烂的味道,直到永远!

一双手,一个梦,生命因你而独特;许下承诺让我一生陪你走;我的笑,我的泪,都想要与你分享,你让我的生命更加坚强。

我把思念都告诉了心跳,心里的你有没有偷听到。

最好的爱情就是,包容彼此的过去,相信彼此的未来。

等待一次日出,需要一天;等待一次月圆,需要一月;等待一次花开,需要一年;等待一次“爱你一生一世”,需要一辈子。亲爱的,你的一辈子,我来承担。

有时最小的东东会在你的心里占据最大的空间。

要不是因为爱着你,怎么会夜深还没睡意;要不是因为爱着你,怎会不经意就叹息,全世界只有你不懂我爱你!

你别难过,风筝有风,海豚有海,你还有我。

我希望你在生病时只有我在照顾你,更希望你不会生病。

人生只要两次幸运就好,一次遇见你一次走到底。

牵着我的手,闭着眼睛走你也不会迷路。

从未奢想荣华富贵,能和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你)静静走过生命中所有的春夏秋冬,就是我唯一的最大的奢侈。

再热情的心也经不起冷漠,再爱你的人也经不起冷落。

我想在爱你一次,一爱就爱一生那种,十指紧扣,一起漫步,想和你一起做很多很多有趣的事,陪伴着一起白头,一起终老。

表达爱情幸福和甜蜜的话语 篇6

有缘相遇,无缘相聚;天涯海角,但愿相忆;有幸相知,无幸相守;沧海月明,天长地久。

但愿你知道,有个人时时关怀着你,有个人时时惦念着你。像星光闪闪的,是你含笑传情的眼睛。它缀在我的心幕上,夜夜亮晶晶。

你低头微笑听我振动的心音,又忽然告清我被犀拖去的梦。那时我真是破涕为笑了!

情是爱的灵魂,我是爱的化身,你和我会心心相印,至难舍难分,爱你是我今生最想要的责任!

如果我是你眼中的一滴泪,我会滑过你的脸颊,停在你唇边。如果你是我眼中的一滴泪,那我一辈子都不会哭,因为我怕失去你。

就象你说的一样,没有什么词语来表达心情。只是心中就象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只有两个字,那就是“想你”!

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爱是一点一点换回来的。人生也是这样一页一页真真实实活下去的!我珍惜我的人生,更加珍惜你!

相爱时需要真心;争吵时需要沟通;生气时需要冷静;快乐时需要分享;爱上你是一种感觉;吻着你是一种幸福。我爱你!

但愿锁住黄河,但愿锁住长江,你就在我身旁!但愿没有离别,但愿没有思量,但愿点亮满天星光,和你一起到地老天荒!

我把你嵌在一滴泪里,幻想千年后是琥珀,我不敢低头,怕那颗泪坠下,碎了你碎了我,碎了千年的梦,让我一生守护你!

亲爱的,现在的我就像是一条活在陆地上的鱼,随时随地需要你给予我氧气!没有了你我根本无法生存!我永远爱你!

我没有多的言语!只有一句话要告诉你:和你在一起,你是一切!没有你在身边,一切是你!

有你开心省心,对你真心痴心,为你担心痛心,也曾伤心碎心,不敢变心花心,不要多心疑心,早已对你动心!

茫茫人海中,遇见你是我的幸运,爱上你是上天的.安排,如果能娶你,陪你走完一生,将是我的幸福!

最爱你的眼,藏着我的深情你的柔情;最爱你的唇,交知着我的热情你的迷情;最爱你的人,给你我的今生你的一生。

如果你能找到一个比我爱你的人,那我会用一生的时间去祝福你们。如果你没找到那个

人,那么那个爱你的人就是我!

有感情请别浪费,也许这不是真爱,但不试试怎么知道?我会让你享受被爱和被宠的滋味!………愿意做我的野蛮女友吗?

如果有一天你觉得疲倦,只要一转身,我的祝福就在你身边,不管离多远不管多少年,我的爱都在你的周围守护着你!爱你

“你”,我一生最爱的人,“你”,我一生最想的人,“你”,我愿守候一生的人,“你”,我一生唯一的女人。

甜蜜蜜,你笑的甜蜜蜜,好象花儿开在春风里,开在春风里。为什么你笑的这么甜?因为我给你发了短信息。

每当我看到弯弯月亮,就会想起你那迷人的眼睛,每当我看到热情的太阳,就会想起你甜蜜的笑容。我们彼此心跳是一致,是否能让我们距离更近点。

我爱握着你那纤纤的小手,我爱拥着你那软软的躯体,爱你淘气时发亮的眼睛,爱你撒娇时微翘的双唇,也有那不讲理时蛮横的表情。

爱尔兰有个传说:如果一对恋人彼此离开了对方,天上就有颗星星会熄灭。我希望那颗属于我们的星星永不熄灭,永远闪亮。

我知道爱是一种责任,所以从不敢轻易说出口。但自从你出现在我的生命里,我就有勇气背负起这份责任!

我爱你!因为我昨晚梦见上帝对我说:对十个长得像猪头的人说我爱你。不然会变成猪头,以你的长相当然排在第一位,所以我爱你!

认识你我有多满足,好比母猪爬上了梧桐树。遇见你我有多幸运,好比鸡毛长到了鸭屁股。祝福你!

爱你爱得一塌糊涂,想你想得不由自主,一直怕你觉得突兀,所以不敢向你倾吐,我已不愿再次忍住,现在就要把你俘虏。

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群,变化的空间,变化的容颜,变化的语言,在如许的不同与变化中,唯一不变的是你与我之间的感情。

我把誓言轻轻戴上你的手指一生一世纵然一生平平淡淡同尝甘与苦我只愿为你挡风遮雨共度朝与暮

表达祝福的话语 篇7

一、传媒技术对公民表达权的促进

在论及公民表达权的重要性时, 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罗伯特·达尔在《论民主》一书中有过这样的观点———“表达意见的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之一。由此足以见得公民表达权对于每一个国家和他的人民有多么重要。而伴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 公民表达权也在潜移默化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媒技术发展促进公民表达权,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传媒技术的发展放大了公民表达效应。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齐美尔认为:在个人与群体共同建造的传播环境中, 个人与群体有效互动, 彼此连接, 形成一个具有整体性的组织网络。以当下传媒技术中十分流行的飞信、微博、QQ群等为例, 这些技术的用户通过享受这种“一对多”或“多对多”的传播模式, 让个人的话语表达通过一定条件上升为公共舆论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

(2) 传媒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公民表达权的“裂变”。微博用户占据了当前我国新媒体受众的大多数, 而转帖和评论则是他们进行交流的主要途径。有时候一条并无多大价值的信息会引来大量群人的关注, 无论是选择转帖, 还是评论, 在本质上都是用户伸张表达权的一种反映。并且, 这种公民表达权的“裂变”现象, 在当前一些网站微博中的“名人微博”上显得尤为突出。

(3) 传媒技术的发展塑造了“流动”的表达权。微博表达方式的碎片化, 发布消息的形式的多终端化, 构成了一种‘微直播’的传播方式。比如, 一些政务微博在发布信息时, 由于微博字数限制, 往往选择将一份通知分几次微博连续向公众发出, 这就是一种“流动”的表达。

二、传媒技术对公民表达权的制约

在《技术帝国》一书中, 法国贡比涅大学哲学教员贝尔纳·施蒂格勒也在试图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技术具有双面性, 可能得到延续, 也可能面临断裂。同样, 传媒技术发展在促进公民表达权的同时, 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公民表达权。

(1) 传媒技术的发展暗含公民表达风险。任何一项技术被发明, 其最终目的是要作用于人类的生产活动, 便捷且服务于人类。传媒技术得到发展, 公民表达的途径和表达方式相应得到了扩展。同时, 这也意味着政府管理部门可以利用传媒技术的发展成果监督和限制公民表达。

(2) 传媒技术的发展制约表达自由及其真实性。今天的时代, 是传媒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挣脱了“一个声音喊到底”的过去, 走进“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呼吁表达自由的声音更加强烈。但正如其他权利一样, 公民表达自由不可没有边界。如果滥用表达权, 则会导致网络媒体言论的可信度下降, 进而蚕食公民表达自由的权威。

(3) 传媒技术的发展制约公民表达理性。众所周知, 表达自由是一项权利, 理性表达则是其内在要求。当前,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公民在表达个人的利益诉求时, 更应少些冲动, 多些理性。然而, “网络是没有边界的世界。”现实情况中, 一些网民每每在遇事后急于在网上“骂爹骂娘”、夸夸其谈、造谣传谣、甚至是对他人进行言语侮辱和人身攻击, 加剧了公民表达的非理性倾向。在传媒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 网民在践行公民表达自由的同时, 很容易在技术的海洋里走向一个极端:逐渐丧失理性的倾向。

三、新媒体技术下的公民表达权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认为, “新媒体不仅是一种技术生产力, 还是一种文化生产力。下面几点着重说明了在新媒介技术下公民表达权的使用。

(1) 公民表达呈现同步性和互动性。在新媒体技术产生之前, 传统媒体的优势乃“及时性”和“时新性”。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运用, 为公民言论表达提供了“随时随地发微博”、资讯聚拢和信息扩散等诸多方便。加之互联网技术特有的开放性、互动性特征, 一些网络舆论的“星星之火”, 经过数字网络技术的无限扩散, 使个人的意见表达往往“质变”为一种社会表达。

(2) 公民表达呈现平等性和公共性。美国著名媒体人安德鲁·基恩在《网民的狂欢》中写道:“每个人在网络中都有平等的发言权, 最聪明人说的话不会比笨人说的话更重要。这说明网络新媒体的“平民化”和“草根性”正消弭着精英和平民的身份区别, 公民话语表达的平等身份得到了尊重。另一方面,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 公民表达的话题不再局限于自身周围的生活琐事, 同时也更多倾向于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特别是诸如与自身利益真切相关的教育、医疗保险等领域的公共话题。并且, 最近几年“微博问政”、“网络问政”的兴起也从侧面显示出新媒体技术下公民表达呈现的公共性。

(3) 公民表达呈现匿名性和无边界性。交往和交流的匿名性是网络表达的一大特色, 近几年在网络曝出的“日记门官员”、“天价香烟局长”事件均是由网民匿名发帖揭发所起。实际上, 就如传媒技术发展对公民表达权所起的促进和制约关系一样———有好便有坏。新媒体技术下公民表达的匿名性和无边界性不可能任意放纵下去, 否则定会带来很多负面的效果, 这需要公民和政府一道努力来加以克服、规避。

(4) 公民表达呈现“被代表”和趋同化。必须认识到, 新媒体技术下, 网络论坛、微博社区里出现的民意表达终究只是部分人的表达, 中国目前仍有2/3的人口不拥有具备使用新媒体技术进行表达的能力。更恶劣的是, 一些为了谋求经济利益而生的“网络水军”却在大张旗鼓地发帖删帖、“支持批评”、制造民意。如此情形下, 公民表达呈现出“被代表”的现象。而另一方面, 在一些名人的微博、贴吧、讨论组里网民出于对名人的集体追捧而有意无意形成某种固定的团体意见, 身处这个团体中的人, 很难形成新的话题讨论、很难接受异质的观点意见, 公民表达的趋同化趋势越来越严重。

毋庸置疑,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新媒体技术和数字化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 未来的传媒技术也将更注重网络传媒、移动传播、出版多样和个性服务。但无论如何, 传媒技术与公众表达权的关系不会消失, 我们只有通过公众自身、政府机构和立法机关的共同努力, 携手共建, 才能建立传媒技术和公众表达和谐运行的机制, 才能让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让表达更深地改变着现实。■

参考文献

[1].基恩.网民的狂欢[M].海南:南海出版公司, 2010年版.1.基恩.网民的狂欢[M].海南:南海出版公司, 2010年版.

[2].王君超, 郑恩.“微传播”与表达权——试论微博时代的表达自由[J].现代传播, 2011, 04.2.王君超, 郑恩.“微传播”与表达权——试论微博时代的表达自由[J].现代传播, 2011, 04.

表达祝福的话语 篇8

革命话语;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理论

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中国的共产主义者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就开始建构自己的革命话语。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与创造,逐步探索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全新的革命意识形态,最终到延安时期完成了革命话语“中国化”的创造性转型,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当今社会思潮中,如何看待20世纪的中国革命成为争论的主要话题之一,重新探索新民主主义理论的表达方式,剖析中国共产党关于“革命”论述的基本话语结构,进而理解“革命”的价值及意义,对于当下中国具有现实意义。

一、革命的正当性

近代以来,随着清王朝统治正当性的丧失使得改朝换代机制有可能呈现,特别1900年庚子事变后,西方现代意义上革命观念在中国兴起,中国的“改朝换代”和西方革命意义结合,“革命”一词的本来意义如易姓和王朝更替等传统内涵消失或隐藏,取而代之的是实行共和、整体的彻底激烈变革、进步等新的意义。特别是到了五四时期,改良主义的意识形态受到批判,“革命”一词的出现频度急剧窜升,成为压倒一切的中心词。王奇生的研究表明:“到1920年代初,除中国国民党外,新起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青年党亦以革命为诉求(尽管对于‘革命本身,三党各自的诠释大有不同)。革命的局势由清末的‘一党独革演变为‘多党竞革的局面。”[1]不同政党以及同一政党内部的不同派系之间,“竞相争夺和垄断对‘革命话语的阐释权,争夺‘革命的正统,并试图建立各自对‘革命话语的霸权地位。”[2]这样,在整个社会对于革命推崇以及各个政党对于革命的解释与争夺的过程中,使得革命本身以及革命话语在日趋神圣化与正义化,也使得任何革命党都具有某种当然的正当性与合法性。

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具有历史必然性。就历史发展而言,革命不仅是一种手段,而且成为必需,它是历史向前推进过程中的自然生成物,革命的合法性便不言而喻了。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才形象地称“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中国共产党以这种全新的革命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作为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按照这样一种历史分析方法,中国社会的性质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这种新型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内部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它不仅能够解决中国的危机,而且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和总体方向,因此,它具有无可置疑的道义性和正当性,是当代中国走向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

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更是对辛亥革命的发展。辛亥革命起着划时代的意义,国共两党均认为自己是辛亥革命的继承者,国民党更是以法定继承者自居。因此,对于辛亥革命的解释更是涉及到国共两党对于革命话语的争夺,可以说,谁在理论上能够更好地对辛亥革命的精神进行诠释和发扬,谁将在社会中具有更强的号召力。中国共产党高度肯定辛亥革命所取得的成就,所以在提出“两步走”的革命战略中,指出第一步是要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这就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但是,在共产党看来,辛亥革命的目的远远没有达到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第二步,是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显然,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不仅是对辛亥革命的继续,更是对辛亥革命的发展。毛泽东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或旧民主主义与新民主主义的联系和区别作了系统的阐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虽然还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但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是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毛泽东这样的表达和阐述,无论是对宏观历史的发展变化,还是对普通民众的当下生活处境与“翻身解放”之路,都能给出有说服力的解释。

对于“反革命”的斗争。如前所述,在五四运动前后的特定历史语境下,“革命”逐渐被建构成一种与自由、解放、翻身、新生等意涵相关联的主流政治文化。“革命”日趋神圣化、正义化、符号化,而“反革命”也被建构为一种最大的罪恶行为。国共两党都以革命党自居,在反对军阀的理念上有相通之处,它们共同进行了“国民革命”,然而随着革命的发展,分歧也日益加剧。革命军占领上海后,蒋介石开始清共,同年夏,国民党内部派系之争趋缓,宁汉合流,汪精卫亦在武汉清共,致使国、共两党彻底决裂,至此,国共两党开始长期的斗争,都视对方为“反革命”。在“四一二”政变前夕,中国共产党已经开始斗争,将国民党分为“革命”“左派”和“反革命”“右派”,以此对国民党进行分化。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国民革命军”一部在南昌起义,建立红军,走上了武装革命之路。在中国共产党的论述中,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阻止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违抗社会发展潮流,是对辛亥革命的背叛,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其行为是反革命的。而中国共产党是作为无产阶级及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所领导的革命是为国家和人民谋求富强和解放的,是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于是,共产党与国民党的斗争,就是一场关于“革命”和“反革命”的斗争,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大革命失败后,国共两党虽在抗日战争中有过合作,但是“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则没有停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则意味着国民党“反革命”的失败,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正义的彰显,更昭示在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下中国光明的历史前途。

二、阶级话语

阶级话语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话语中处于核心的位置。阶级分析的方法作为一种具有较强解释力的观察社会的方法,为中国先进分子提供了一种新的社会变革观念和手段。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提出:“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红线”,把马克思主义“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3]陈独秀讲:“不主张阶级斗争……便再过一万年,那被压迫的劳动阶级也没有翻身的机会。”[4]蔡和森总结道:“俄社会革命出发点=唯物史观。方法=阶级战争+阶级专政。目的=创造共产主义社会。”[5]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曾回忆道:“我在一九二○年,第一次看了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和一个英国人作的《社会主义史》,我才知道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初步地得到认识问题的方法论。可是这些书上,并没有中国的湖南、湖北,也没有中国的蒋介石和陈独秀。我只取了它四个字:‘阶级斗争。老老实实地开始来研究实际的阶级斗争。”[6]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秉承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坚持用阶级分析的方法理解中国社会。刘少奇亦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科学,是工人阶级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科学”。[7]艾思奇也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经验的总结”,“是工人阶级的革命理论,是代表人民利益的科学学说”。[8]毛泽东也指出:“以各种形式的阶级斗争,给予人的认识发展以深刻的影响。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9]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毛泽东运用阶级斗争史观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历史背景和现状作了精彩分析,指出:“中国又变成了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会。”[10]在立足中国社会历史背景和现状的基础上,毛泽东正确地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和性质,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进程中,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阶级斗争学说结合中国的实际实现了“中国化”。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开门见山提出的问题,便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11]在毛泽东看来,大地主阶级和大买办阶级是极端的反革命派,是革命的对象。而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既要斗争又要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对于中国革命具有矛盾的态度:他们在受外资打击、军阀压迫感觉痛苦时,需要革命,赞成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革命运动;但是当着革命在国内有本国无产阶级的勇猛参加,在国外有国际无产阶级的积极援助,对于其欲达到大资产阶级地位的阶级的发展感觉到威胁时,他们又怀疑革命”。[12]毛泽东还深刻分析了小资产阶级。他把自耕农、手工业主、小知识阶层——学生界、中小学教员、小员司、小事务员、小律师、小商人等都归为这一类。他把小资产阶级分为三个部分,其中左派和中间派由于生活逐渐下降或大体上只能自给,备受帝国主义、军阀、封建地主、买办大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有革命的需求或至少不反对革命;右派是有余钱剩米的,他们的经济地位和中产阶级颇接近,对革命持怀疑态度。半无产阶级主要是农民。毛泽东认为中国农民的大多数是贫农,他们是农村的半无产阶级,具有很强烈的革命要求,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队伍的主力军。正是在以上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和它们对革命的不同态度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毛泽东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13]这一分析,其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其话语形式是中国化的,其内容则为中国特色的革命路线和道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真正揭示了中国社会阶级斗争的客观规律。

需要强调的是,对中国农民的革命性质和革命地位的发现和充分肯定,是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一个创造性应用。毛泽东在1927年初对湖南农村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认识到,受控制与影响力最弱的广大农村是革命力量的落脚点和聚集地,并最终将成为向城市发起总攻的战略起点;由此也就决定了农村和农民问题是解决一切革命问题的首要考量。毛泽东在实践中的思考,逐步形成一套关于农村与农民问题的革命理论,其要点为:第一,农村是中国革命的重心与战略起点;第二,农民是革命创造力的源泉,是中国革命的主力;第三,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是解决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本出发点。毛泽东这种以农为本的阶级理论,把中国广大的农民“无产阶级化”,从理论上大大扩展了中国革命力量的组成,它不仅成为中国革命的起点,也成为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中国化的现实起点。

随着中国革命实践的发展及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对于民族资产阶级有了新的认识,积极肯定了民族资产阶级同工农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不再将民族资产阶级当作敌人来对待,而是将其看成革命的动力。在分析中国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对象和任务的基础上,依据社会各阶级在社会经济中所占的地位,毛泽东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动力:无产阶级是革命的基本动力;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分别是工人阶级的坚固的和可靠的同盟军;民族资产阶级则是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的同盟军。中国革命的性质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三、大众立场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历史发展前进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秉承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观,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价值。

首先,依靠“农民”大众革命,为“农民”大众谋幸福。中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真正意义的“大众”,要想在中国谋求革命的成功,必须得到农民大众的支持。毛泽东在构造中国的革命话语中,始终抓住两大问题:什么是中国革命?应该怎样进行这样的革命?要解决好这两大问题,简单照搬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话语,以及“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发生”的战略话语,远远不能涵盖中国社会的阶级和阶层状况,更不足以确定中国革命力量的布局。中国社会的重要特点是以农业为主的农业社会。当革命辗转乡村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共产党对于农民在革命中重要作用的认识,并不单是出于一种革命策略的思考。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其最高理念是寻求全人类的解放,具体到中国则寻求中国最广大的农民大众实现翻身解放之路。在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切实满足人民的具体利益,“打土豪,分田地”,发动农民参加革命;在政治上承诺要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实现人人当家作主,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人人平等,没有私有制的美好社会。中国共产党的这些政治理念在苏维埃政府和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执政实践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实现。让农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就是中国共产党对农民幸福生活的承诺。

中国共产党的大众立场,还表现在对于“人民”的发现,人民作为“群众”的同义词的不断发现,深刻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大众立场愈发鲜明。毛泽东曾对“人民”的概念作出科学的解析,他指出:“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拿我国的情况来说,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日本帝国主义、汉奸、亲日派都是人民的敌人。在解放战争时期,美帝国主义和它的走狗即官僚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都是人民的敌人,一切反对这些敌人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在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14]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认为所谓人民大众,是“最广大的人民,占全人口90%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士兵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将“人民”表述为以工人、农民、士兵三种人群为主的利益群体集合,这里的士兵特指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中的士兵。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中指出:“所谓人民大众,是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被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政权及其所代表的官僚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压迫和损害的民族资产阶级,而以工人和农民(兵士主要是穿军服的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为主体。”[15]解放前夕,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强调人民是指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1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与革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革命是人民的革命,人民是革命的人民,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这篇名著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7]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则进一步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他说:“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18]他明确表述道:“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符合人民的利益。”他告诫全党:“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19]概括来说,“为人民服务”是指导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针,它一方面是指对人民负责,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私利,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另一方面是指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中国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

参考文献:

[1][2]王奇生.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72.95-96.

[3]李大钊全集(第3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233.

[4]陈独秀文章选编(中)[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4.

[5]蔡和森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64.

[6]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8-379.

[7]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13.

[8]艾思奇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7.52.

[9][12][1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3.4.644.

[10][1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26.3.

[14]萧延中.晚年毛泽东[M].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62.

[15][16][17][19]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72.1475.1004.1128.

[18]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4-1095.

本文系中国博士后基金《“革命”的话语政治》(编号:2011M50006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复旦大学政治学博士后

上一篇:商务礼仪谈话的礼仪下一篇:大学军训英语作文带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