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2-12-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安宁市城市总体规划

析咸宁市淦河滨水景观带规划

摘要:从淦河滨水景观带的环境综合治理来看,需紧密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防洪排涝规划,采取有力措施,重点整治,加强滨河景观带的规划设计、建设和保护管理,使滨河景观带真正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威宁市:滨水景观带:规划设计

在城市河道环境综合治理中,河道景观设计是一个重要方面。经过精心设计的河道景观,不仅大大改善了城市面貌,而且可带来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许多城市的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但是,也有一些河道环境综合治理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目的,或者没有更好地发挥作用。究其原因设计水平不高,或者设计观念错误,规划设计水平是建设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以咸宁市淦河(丹桂桥一金桂桥)东西岸滨水景观带规划设计(2006年)为例,对城市滨水景观带规划设计的一般性规律进行认真的探讨分析。

1、淦河滨水景观带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淦河是咸宁市的母亲河,它蜿蜒曲折的穿过咸宁市城区,对市区防洪、排涝、灌溉、生态环境平衡、居民用水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淦河滨水带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廊道”,和城市道路是城市“廊道”所不同的是,滨水带不是以交通为主的城市“廊道”,而是以自然生态环境为主的城市“廊道”。从2004年以来,咸宁市经济快速增长,但环境管理相对薄弱,水资源污染加剧。河道的景观保护、建设与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步伐极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水质问题

水是自然景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它自然景观也正是由于水的衬托才彰显出了灵气和魅力。在市区内,淦河河道地势较为平坦,水流速度较为缓慢,河道周边设置许多直接排入淦河的排污口,河道两岸生活污水及工农业生产废水对淦河水质影响严重,水体富营养化,颜色异常,现状水质远远不能满足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水质问题较为突出,水面景观不佳。

1.2 水量问题

水量补给不足,景观水位不理想。是个缺水城市,大部分河道属于季节性河道,规划较宽的河道很难保证常年丰水。难以保证洁净水的补给。在枯水季节,水位也与景观用水的标准差距较大,严重影响其观光休闲功能。

1.3 两岸景观问题

目前淦河滨水带周边环境较差,街道设施老化,地面铺装陈旧,沿河绿化杂乱,河岸植被的色彩单一,季节变化不明显,植物景观缺乏特色,人文景观保护不到位。河流亲水性差,河岸处理不尽合理。周边建筑缺少规划,无序生长,样式杂乱且老旧,无法适应成宁市城市建设发展的步伐,不能充分反映出咸宁市独特的地域自然文化特征。

1.4 防洪与城市功能的结合问题

淦河滨水带作为城市的主要景观线,其景观设计必须与周边的环境相协调,在功能上满足城市居民需求。同时,淦河是咸宁市市区主要河流,防洪排涝是其主要功能,必须充分考虑。

2、淦河滨水景观带规划设计的要点分析

随着观念更新和技术进步,城市滨水带景观建设的目标是恢复水域景观的自然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景观建设、整治,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给人们提供舒适的休闲娱乐的水域环境,提高城市的绿色竞争力,从而提升城市形象。在淦河(丹桂桥一金桂桥)东西岸滨水景观带规划的设计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2.1 规划定位与理念

在规划定位上,应以满足防洪排涝功能为前提,形成完善和谐的城市景观及防洪体系:在理念上,强化河流自然发展规律,注重淦河滨水自然生态环境优化提升。

2.2 规划目标

景观规划设计目标:首先是安全、稳定、健康的基础水环境。设计后的淦河河道应能满足城市防洪排涝的要求,有较稳定的水源补给;同时还应具有健康的生态状况,包括对污染的治理以及自然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和健全。其次是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淦河滨水景观带规划设计应充分与城市生活相融和,促进并带动城市商业和经济发展,同时也为以后的房产开发提供优良的景观环境基础,提高本区域的商业价值。其三基于滨水带的城市角色、城市功能和市民的需求,规划设计还应注重营造生态环境,建造亲水空间,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的场所。最后是积极的精神文化意义,景观带规划设计应能够塑造和传承咸宁市的景观特色和文化内涵。

2.3 加强对水体的环境保护

水在园林景观中是灵魂,是纯洁优美的化身。建立安全、稳定、健康的水环境,是进行滨水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前提。要做好淦河滨水景观带规划,首先要整治淦河的水体污染,找出污染淦河的污染源,进行彻底清除,对淦河两边的市政排污管管道走向进行改造设计,沿淦河两边埋设截污管,取消通向淦河的排污口:其次保证淦河河道畅通,对淦河河道清淤、拓宽,以保证防洪、排涝所需的宽度和深度,对于河底的设计,保留河床内原有的、河流自身形成的自然地形和植物群落,并利用这些植物群落对河水进行生态循环净化。其三就是加强淦河防护堤建设,对淦河两边的防护堤进行加固改造,原来的防护堤是用土垒起的,坚固性差,而且极易流失,在水流量较大的情况下,河道会出现缺口,对周围的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根据城市防洪排涝的要求,按照中等城市10。年的防洪标准对防护堤进行规划设计,才能确保淦河水体的安全和稳定。其四根据淦河蓝线规划要求,制定规划管理制度,加强对淦河水体的环境保护。

2.4 建造亲水性空间

淦河(金桂桥一银桂桥)东西两岸滨水景观带综合治理要科学规划,以人为本。对于沿淦河东边滨河东街的建筑布局和形体设计,应有意识地预留视觉廊道通向水域空间,规划防止建筑阻挡视线,要严格控制建筑与淦河水体边缘的距离,让行人在街道上能看见水、比较容易接近水和观赏水景,同时又据安全性。水边设连续的散步道和绿化林带,优化生态、景观、休闲等功能。亲水性的景观设计会使整个滨水区域的三维空间变得丰富多彩,给人强烈的空间感受。

淦河属于季节性河流,在枯水季节,水位与景观用水的标准差距较大,自然景观无法彰显出了灵气和魅力,亲水性公共空间失去意义,严重影响淦河的观光休闲功能。保持淦河长期水量充沛是建造亲水性公共空间必要条件。在淦河城区的上游和下游修建拦河坝,在丰水季节,打开上下游拦河坝,保持水流畅通,消除安全隐患;在枯水期间,为保证淦河蓄水,根据淦河城区内水量的具体情况决定同时关闭上游和下游拦河坝或仅关闭下游拦河坝。

2.5 设计上注重水的生态效应

淦河(丹桂桥-金桂桥)东西两岸滨水带设计应考虑景观的美感和生态的平衡。河道要推行生态绿化,充分运用合理的植物群落结构,运用空间手法形成富有个性的绿化景观。绿化种植鼓励利用丰富的乡土树种和特色树种,注意展现层次变化、色彩变化、

季节变化等,适应城市气候环境和城市特点。护岸的设计应尽量采用斜坡型或阶梯型,并运用自然的绿地和碎石修筑,既可提供视觉的美感。又能植树。

2.6 营造生态环境

淦河滨水带的生态环境营造就是要保护好原生态环境,同时,在进行人工环境建设时要尽量营造自然环境,要突出和强化自然,尽量控制人工环境建设,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进行人工环境建设时,尽可能采用生态技术和生态型材料。力求建筑和景观生态化。

淦河滨水带的生态环境营造也是对现状生态环境的优化性改造。比如,增加生物品种来提高滨水带生物的多样,以此来改善和优化滨水带的生态环境。

2.7 创建人性化环境

在淦河滨水带规划设计中遵照人体行为工程学要求,按照人体行为活动尺寸范围,安排多种适宜的建设设施与器具,创建人性化环境,创建优美人居环境。沿淦河两端安排全民健身运动广场及休闲广场,这些广场一般一二百平方米,都处在树荫下。还要合理设计健身步道,因为人的肩宽0.6m,所以游步道一般设计宽达1.2-1.8m以便两个人相向步行,能较宽松通过。路面铺装应平坦,可采用条石板或卵石路面,游人赤脚漫步卵石路面,卵石可刺激脚底血液循环,起到健身效果。沿河设置较舒适的座椅,如休闲椅、沙滩躺椅等,让游人近水观赏水景,就近锻炼身体。在休闲广场附近设置修建避风遮雨的亭廊花架建筑小品、老人儿童喜见乐闻得活动场所,如跷跷板、健身椅、舞场等,以便人们沟通交流,增进感情友谊。

3、深化水文化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要素的协调统一

“水是人类文明的一面镜子”,在现代社会,由于人与水关系的变化,水文化也在不断变化。在现代滨水地区规划建设中,应当倡导历史水文化与现代水文化的结合,既要注意保存历史遗留的优秀水文化,又要创造现代的水文化。

3.1保存、恢复和发展咸宁市淦河两岸景观文化,展现淦河滨水园林历史人文景观

保护重要的文物建筑,建立完善的管理修复制度。对于有历史价值和社会文化意义的建筑等,应加以维修和保护,恢复原来的面貌与功能:对于横跨淦河两岸建筑质量较好、外观典型的丹桂桥、金桂桥、银桂桥等,应予以保留,并加以维修和保护;对古淦河八景,不宜在原址建仿古建筑,可制成墙壁雕塑,以记存河道的历史风貌。

滨水带作为独特城市风景要素,维系着城市的生态平衡,积淀着生动优美的城市滨水文化。结合地形改造,充分发掘利用咸宁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建构淦河滨水园林历史人文景观。淦河滨水人文景观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获取:首先是成宁历史事件上自然形成的历史人文景观,其二是利用威宁社会历史上发生的事件而创建的滨水园林历史人文景观。其三是根据成宁历史人物的传说、故事,收集整理综合而创建滨水园林历史人文景观。滨水园林历史人文景观的规划设计增加了滨水园林景观内容,加深了历史文脉内涵,丰富了滨水园林景观资源。

3.2 谨防城市建设片面化,注重水与自然社会环境和谐统一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随着城市发展突飞猛进,城市环境建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要加强城市建设与人口、资源、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协调统一,加强城市生态建设,促进城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统一,防止淦河河道治理中的“渠道化”、绿化建设中的“造假化”、景观建设中的“奢侈化”、生态建设中的“急进化”和“崇洋化”五个问题。

4、结束语

城市滨水景观带规划设计最本质的问题是如何做活水,无论是水质、水量,水景。还是水文文化都要在规划设计上重点把握,让水自然溶入城市,营造滨水生态环境,创建人性化环境。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滨水景观带的规划研究,利用水环境治理、亲水性空间建造,立体景观绿化等设计手法,营造一个舒适、休闲娱乐的水域环境,提高城市的绿色竞争力,从而提升城市活力。

参考文献:

[1]韦松林,彭璐城市滨河景观带的建设[J],基建优化,2006(1):80-81

[2]余柏椿,非常城市设计一思想·系统·细节,2008.1

[3]林焰,滨水园林景观设计,2008,3。

作者:贾永强 柯雄斌

第2篇:2018年海宁市粮食生产功能区规划修编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 通过介绍浙江省海宁市粮食生产功能区规划修编的情况,分析了海宁市现行粮食生产功能区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调整的必要性,并结合海宁市经济社会及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探讨了粮食生产功能区规划修编的基本原则、优化完善的整体思路,并阐述了修编工作取得的成果,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安全战略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 粮食生产功能区;修编;海宁市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安全战略的重大举措。浙江省2010年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工作,海宁市认真贯彻了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决策部署,建成了一批设施完善、服务高效、技术先进、旱涝保收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对稳定海宁市粮食生产,保障海宁市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1]。

1 海宁市现行粮食生产功能区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规划布局弹性较大。现行粮食生产功能区规划基本上以自然村或者行政村为单位,功能区位置只确定大致区位,未明确四至范围,造成界线不清、数据不实。2)已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现象较为严重[2]。由于粮食种植效益相对较低,耕地非粮化一直是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工作时间长,跨度大,早期建设完成的功能区非粮化现象突出,对粮食安全造成严重破坏,修编调整迫在眉睫。3)原有规划建设标准较低,耕地质量和耕作条件不佳。4)现行规划与现有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功能区规划等衔接不到位、多规不融合,与新农村建设以及水利、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一定冲突。

这些状况严重制约了海宁市经济社会及现代农业的发展,也不利于保障粮食安全以及功能区的永久保护。根据《浙江省粮食生产功能区保护办法》《海宁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海宁市粮食生产功能区规划优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和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海宁市于2018年启动海宁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修编工作,对现行规划作进一步优化完善。

2 海宁市粮食生产功能区规划修编遵循的基本原则

粮食生产功能区规划优化按照“适度调整、多规融合、集中连片、自求平衡”的原则组织实施。

2.1 总体稳定、适度调整

按照“大稳定小调整,质量优先、优进劣出”的要求,结合实际,根据土地性质、土壤肥力、污染状况等因素,对不符合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保护基本要求的区块进行适度调整。粮食生产功能区优先划入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确保落地于土地管理、基本农田保护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农田区域,同时保证调整优化后的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不小于省级下达的1.13万公顷的任务。

2.2 多规融合、科学划定

充分利用海宁市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成果,把握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内涵,综合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等因素,优化农业布局,细分农业功能,科学确定划定标准,建设优势明显、产能固定的粮食生产功能区[3]。此外,粮食生产功能区规划修编还要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农田质量提升、村庄布点、环境功能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规划紧密衔接,实现多规融合。

2.3 集中连片、规模经营

按照“统筹规划、适度集聚、区划完整、设施完善”的要求,推进小规模粮食生产功能区集中连片、有机连接,完善提升粮食生产服务等基础设施。确保优化调整后的粮食生产功能区符合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现代化耕作、机械化作业和社会化服务的要求。

2.4 自求平衡、深挖潜力

根据现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任务,各镇(街道)要确保规划总面积不减少,并充分采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耕地地力提升等措施将一批符合要求的耕地纳入粮食生产功能区,先建后调,自求平衡。

3 海宁市优化完善粮食生产功能区的总体思路

鉴于现行规划存在的问题,本次修编根据海宁市粮食生产功能区的潜力分布和实际建设情况分为“优化、细化、调整”三种类型对现行规划布局进行调整。

3.1 优化粮食生产功能区

1)从粮食生产功能区规划管理的实际出发,以行政村为单位,对现行粮食生产功能区进行归并。2)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方案和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实际建设情况,对已建成的粮食生产功能区范围进行优化,明确可以保留的区域、必须划出的区域和可以补划的区域。

3.2 细化粮食生产功能区

从精细化管理的角度出发,对粮食生产功能区范围进行细化,明确规划粮食生产功能区具体范围、四至、建设内容及建设年份等。

3.3 调整粮食生产功能区

调整分为“取消”和“新增”两种类型。结合海宁市实际情况,将下列区域调出(取消)已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海宁市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方案被划定为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以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区域;2)2020年到2030年城市建设规划控制线;

3)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省级以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涉及的区块;4)耕地地力等级分为三等的区块,非粮化区域等其他不宜纳入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区块;5)环境优化准入区、环境重点准入区、重点污染企业或工业园区附近区域;6)其他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的区块。将下列区域补划进(新增)已建粮食生产功能区:1)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2)选取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中的一等田及其他连片6.67 hm2以上或无污染水田作为补划区域。

4 海宁市粮食生产功能区规划修编取得的成果

1)通过对现有规划功能区进行重新归并、优进劣出等优化布局,划定了功能区建设片区,减少了功能区数量,增加了单个功能区区块面积,有利于集中投入,形成集中连片、高产稳定的粮食生产功能区。2)进一步细化,明确了每个功能区的四至范围。功能区做到全部上图入库,每一个图斑的具体要素都能详细体现,有利于精细化、全面化管理。3)通过优化提升能够使功能区基础设施规划布局更为科学合理,农田质量等级得到进一步提升,也有利于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和为农服务体系的创新。4)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了功能区的建设管理和建后管护等保障措施,充分体现出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5)对每一个功能区进行归档,上图入库,同时开发了功能区地理信息管理系统[4],使规划建设成果得到充分体现,也有利于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管护。6)积极探索无人机应用有利于加强功能区管理,掌握功能区农作物种植动态,有效杜绝非粮化等现象。

5 结语

海宁市粮食生产功能区的优化完善顺应了海宁市总体发展战略,能充分发挥功能区规划带来的产业集聚、互补效应。现有资源的良好整合形成了产业循环链,有利于海宁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沈婷婷.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和保护[N].海宁日报,2014-08-23.

[2] 王岳钧,王月星,吴早贵.浙江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浙江农业科学,2013(1):1-4.

[3] 袁玺.多措并举发挥粮食生产功能区作用[J].新农村,2013(7):19-20.

[4] 管孝锋.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粮食生产功能区管理系统建设与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4(10):1635-1637.

(责任编辑:赵中正)

作者:孙洁明 金海刚

第3篇:分析南宁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摘要:南宁作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北部湾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是向世界展示实力的重要窗口。而园林建设水平是评价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因此,研究南宁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先对南宁市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经验进行总结,再分析现阶段仍存在的不足并展开探讨,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以期为南宁以及其他城市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南宁市;生态园林城市;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7.03.011

Key words: Nanning city; ecological garden city;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2015年南宁市荣获“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这一份殊荣代表着南宁市在城市建设领域方面的进步,城市整体形象得到有效提升。2017年《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南宁被规划为核心城市,并以加快建设南宁特大城市和区域性国际城市为目标,南宁社会经济将再次迎来一个快速增长阶段,城市生态环境也将面临新的冲击,当下正是巩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阶段。

1 经验与总结

南宁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形成了以邕江两岸为轴,内河水系和公园绿地相映成趣的生态系统。突出经验有:

首先,有序推进增绿增彩工程。十二五以来,南宁市的城市绿地面积不断增加,《南宁市“中国绿城”提升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推出扩荫增绿、增花添彩、岸绿景美、新区精品、人文智慧、产业示范六大工程,推动城市园林绿化向美化、彩化、生态化、多样化、特色化、精细化等方向发展并打造一批富有亚热带特色的城市园林精品。

其次,致力城市生态修复。2009年以来,南宁市结合“中国水城”规划,按照“一江两库两渠六环十八河一百湖”逐步推进城市水体综合整治,邕江综合整治与开发利用、重点河湖结合公园打造、城市内河全面整治、截污治污同步开展,目前“中国水城”格局形成;作为国家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在海绵化改造工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完成了南湖公园环湖路改造工程、石门森林公园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白沙大道后排绿地、竹排冲海绵化改造示范工程、那考河流域治理PPP项目等多个示范项目,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2 问题与不足

2.1 市域绿地系统未统筹

《南宁市绿地系统规划(2011-2020)》等规划侧重的是对城市建设区的关注,在2015年《南宁市中心城区绿线控制规划》中,规划“一江两山、三环多楔、斑块镶嵌、绿羽网脉”的网状绿地系统结构,侧重的是在对各类绿地“定位、定性、定量、定界”几个方面考虑,关注的核心点还是在城市中心城区的绿地系统结构上;对于南宁市域的六个县城,也编制了县域中心、中心镇绿地系统规划。但综合来看,目前仍然缺乏对市域范围空间综合的、长远的、合理的规划,未将城乡一体化统筹起来。

2.2 城市绿地发展不平衡

南宁市城市建设区各片区绿地发展参差不齐,尤其在新区与老区之间绿化水平与建设程度差异悬殊,如江南組团、与城北组团绿地类型不够丰富、绿地指标不够理想、绿地布局不够均衡,部分绿地没有充分的体现文化内涵,园林精品不多。而青秀组团、良庆组团作为城市新区各方面则更为合理。

2.3 园林绿地建设不节约

截止2016年,南宁市城市建成区绿地率已达到36.98%、绿化覆盖率42.9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1平方米,超过了生态园林城市考核的标准,同时也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指标要求,但绿地质量上还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部分绿化施工质量较差,大部分园林景观苗木从广东、云南、福建等外省采购,且多为截干苗,种植的景观效果不佳,部分苗木成活率也不高,这与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宗旨相背离;再者,节约型绿地不多。目前南宁市绿地主要以公园绿地、道路绿地、滨水绿地居多,单位面积绿地建设维护成本高,较少有节约型的立体绿化和屋顶花园。

2.4 园林绿化立法不健全

目前已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城市绿化条例》、《南宁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虽然可以作为园林绿化管理的参照依据,但仍缺乏配套的法规,导致园林管理体制的诸多环节没有发挥出作用,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监督机制,无法有效的监督管理园林设计与施工,不利于生态园林城市长远发展。

3 建议与策略

3.1 统筹城乡绿色生态网络

进一步完善市域绿地系统规划,树立系统性思维,将绿地系统规划范围外延扩大,把南宁市市域范围内的山、水、林、田、河、湖等整个区域生态系统结合起来,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明确市域生态空间布局与管控。并促进多规融合,明确各政府部门管理职责与协调机制,协同发展,构建良好的区域生态系统,从顶层设计上确保生态园林城市长远发展。

3.2 多途径均衡绿地发展

首先,老城区见缝插绿的同时还应注重绿地景观质量的提升,可通过增加垂直绿化和屋顶花园等立体绿化,进一步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创造多样化绿地类型和生态空间,倡导节约型绿地建设,以最少的建设维护资金打造最佳的绿地景观;其次,划定永久性绿地,确保重要绿地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不被侵占,为生态园林城市可持续奠定良好基础;再者,结合南宁特有历史文化、城市形象定位和亞热带自然环境,继续提升绿地质量,增加园林精品数量。

3.3 构建智慧平台动态评价

首先,建立智慧园林绿化管理系统,结合园林绿化评价标准,以大数据平台为支撑,动态评价城市园林绿化,尤其是景观特色、施工工艺、养护管理、植物材料应用等方面实行动态监管与评价,提高园林绿化综合水平;其次,结合大数据平台开发网络平台、手机APP等,提高公众参与度与监督度,让市民随时随地都可以对决策方案、建设过程等提出实时、有效的意见;再者,统筹智慧城市管理(园林绿化、人居环境、节能减排、市政设施等多方面),推进生态园林城市综合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3.4 立法保障城市生态保护

完善绿化管理法律制度体系,出台公园管理、绿化施工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确保现有绿地得到有效保护和管理、施工得到监管;出台生态控制线法律法规,明确对南宁市重要生态空间的严格保护,明确政府在保护城市生态的投入和生态保护的责任,让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和巩固有法可依。

4 结束语

生态园林城市是对一个城市生态环境安全和人居环境的质量综合提升的一个过程;南宁近年来的努力已初步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但仍需继续巩固和提升,希望本文通过对南宁市生态园林建设的分析能为南宁市与其他城市提高城市绿化品味与档次、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张云路.从园林城市到生态园林城市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响应[J].中国园林,2017.

[2]高芬.小议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J].现代园艺,2017.

收稿日期:2017-05-10

作者简介:刘小英,硕士,广西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

作者:刘小英 刘海磾

第4篇:国务院关于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发布单位】国务院

【发布文号】国函〔2011〕121号 【发布日期】2011-10-10 【生效日期】2011-10-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关于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国函〔2011〕121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你区《关于审批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的请示》(桂政报〔2009〕7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修订后的《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南宁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北部湾经济区中心城市,我国西南地区连接出海通道的综合交通枢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做好南宁市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要按照合理布局、集约发展的原则,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功能,加强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逐步把南宁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三、重视城乡统筹发展。在《总体规划》确定的6559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要加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整治和改造,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应当统筹考虑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要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的条件,重点发展县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优化村镇布局,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四、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到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30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300平方公里以内。根据南宁市资源、环境的实际条件,坚持集中紧凑的发展模式,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重视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合理规划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要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先规划、后建设”的要求,严禁在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

五、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要加快公路、铁路、港口和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与周边地区交通运输条件。加强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统筹规划建设城市供水水源、给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划定基础设施黄线保护范围。重视城市防灾减灾和公共安全工作,加强重点防灾设施和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合理规划布局应急避难场所和疏散通道,建立健全包括消防、人防、防震、防洪等在内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城市发展要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集约化道路,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工业、交通和建筑节能,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要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的发展,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严格按照规划提出的各类环保标准限期达标。要加强水资源保护,划定城市水系蓝线保护范围,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设节水型城市。要加强城市绿化工作,划定城市绿地系统绿线保护范围,加强对大明山等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特殊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制定保护措施并严格实施。

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要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宜居环境。统筹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市政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和建设。将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目标纳入近期建设规划,确保城市保障性住房用地分期供给规模和区位布局合理。根据城市的实际需要与可能,稳步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提高城市居住和生活质量。

八、重视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保护。要统筹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按照整体保护的原则,切实保护好城市传统风貌和格局。要落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紫线管理要求,重点保护好兴宁路、民生路等历史街区和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围环境。加强对邕江沿岸建筑高度、体量和样式的控制和引导,保护好自然水体、生态岸线和景观风貌,突出壮乡首府、中国绿城的民族文化和风貌特色。

九、严格实施《总体规划》。城市建设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城市管理要健全民主法制,坚持依法治市,构建和谐社会。《总体规划》是南宁市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活动都必须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要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实施《总体规划》的重点和建设时序。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包括各类开发区)的一切建设用地与建设活动实行统

一、严格的规划管理,切实保障规划的实施,市级城市规划管理权不得下放。要加强公众和社会监督,提高全社会遵守城市规划的意识。驻南宁市各单位都要遵守有关法规及《总体规划》,支持南宁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共同努力,把南宁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

南宁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批复精神,认真组织实施《总体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改变。你区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要对《总体规划》实施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国务院

二○一一年十月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5篇:国务院关于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5〕214号

【发布单位】国务院

【发布文号】国函〔2015〕214号 【发布日期】2015-12-13 【生效日期】2015-12-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国函〔2015〕214号

青海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报请审批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2015年修订)》(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西宁是青海省省会和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西宁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要不断增强城市功能,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按照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目标,逐步把西宁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

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在《总体规划》确定的5177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的条件,重点发展县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镇,建设农村社区,促进牧民定居。逐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与海东市的合作对接,发挥西宁对全省的引领带动作用。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143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40平方公里以内。要贯彻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新城新区。要根据西宁市资源、环境的实际条件,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加强边界管控,促进城市紧凑布局。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潜力度,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公路、铁路、机场等对外交通基础设施,发挥西宁联通西部边疆、青藏高原与内地的交通枢纽作用,加强城市内外交通衔接。加强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方便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做好停车场规划布局,推动城市停车场建设。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统筹规划建设城市供水水源和给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按要求开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划定基础设施黄线保护范围。高度重视城市防灾减灾工作,建立健全包括消防、人防、防洪、防震和防地质灾害等在内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

五、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要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促进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发展。要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工作措施,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支持发展绿色建筑。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限期达到《总体规划》提出的各类环境保护目标。西宁是严重缺水城市,要划定城市蓝线保护范围,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设节水型城市。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模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要加强对大通老爷山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湿地、水源地等特殊生态功能区的保护,控制山林生态保育区内的开发建设,制定保护措施并严格实施。

六、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市政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和建设。将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目标纳入近期建设规划,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分期供给规模、区位布局和相关资金投入。加快棚户区、城中村、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城市的实际需要与可能,稳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七、重视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保护。要统筹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按照整体保护的原则,切实保护好城市传统风貌和格局。要落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紫线管理要求,重点保护好塔尔寺、丹噶尔古城等历史文化街区,东关清真大寺、沈那遗址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围环境。加强绿化工作,划定城市绿地系统的绿线保护范围。依托西宁市“山川峡谷、五水汇流”的自然山水格局,加强城市整体设计,做好湟水河、南川河、北川河两岸建筑高度和景观视廊控制,将西宁市建设成为民族特色和现代功能有机融合的雪域高原城市。

八、严格实施《总体规划》。城市建设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城市管理要健全民主法制,坚持依法治市,构建和谐社会。《总体规划》是西宁市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活动都必须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要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实施《总体规划》的重点和建设时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包括各类开发区)的一切建设用地与建设活动实行统

一、严格的规划管理,市级城市规划管理权不得下放,切实保障规划的实施。要加强公众和社会监督,提高全社会遵守城市规划的意识。驻西宁市各单位都要遵守有关法规及《总体规划》,支持西宁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共同努力,把西宁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

西宁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批复精神,认真组织实施《总体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改变。你省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要加强对《总体规划》实施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国务院

2015年12月13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6篇:安宁市温泉旅游小镇总体规划文本

安宁市温泉镇总体规划

指导老师:刘 嘉 伟 设 计 人:任 杰 学 号:20130557002 专 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2013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规划指导思想 第二条 规划设计理念 第三条 规划年限 第四条 规划范围 第五条 规划依据

第二章

现状分析

第六条 区位现状分析

第七条 基础设施现状分析 第八条 人口规模分析 第九条 资源分析 第十条 分析结果

第三章

城镇发展性质和目标

第十一条 城镇性质 第十二条 城镇发展目标

第四章

城镇总体布局

第十三条 布局思想 第十四条 城镇功能布局

第十五条 城镇规划用地平衡表

第五章 城镇交通布局

第十六条 城镇交通现状分析 第十七条 城镇交通规划目标 第十八条 近期交通规划重点 第十九条 公共交通 第二十条 对外交通规划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规划的法律效力 第二十二条 规划的解释权利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规划指导思想

突出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发展。合理制定温泉镇的发展规划,做到以中心区为核心、交通道路为纽带、周边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发展格局。

紧握全球化背景,增强城镇辐射力。温泉镇作为滇中城市群内著名的旅游景点,需要在规划过程中合理确定温泉镇的职能和角色,最大程度发挥温泉镇的城镇职能。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对安宁市温泉镇进行详细的研究,了解温泉镇的发展优势与劣势,注重产业发展对城镇总体平衡的影响程度。

强调规划的系统性、动态性和适应性。以长远的目光,充分考虑城镇在不同时期的动态发展。发展规划在满足现阶段的建设需求时,也要兼顾未来的发展需要。

第二条

规划设计理念

“历史风貌,小镇格局”是构建温泉旅游小镇核心旅游吸引力的基础。 “展开两翼,构建中心,打通水路,立体发展”是温泉旅游小镇整体旅游发展思路。

“有机梳理,功能明晰,紧凑发散小镇空间布局”是安宁温泉旅游小镇城镇发展格局。

第三条

规划年限

规划年限为2015—2020

第四条

规划范围

温泉旅游度假中心区板块、凤凰山公园板块、龙山佛教文化旅游板块、秋木园主题公园 板块、牧羊村田园生态旅游板块、城镇扩展区板块。

第五条

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5年第146号令发布) 《云南省城市规划管理条例》(1992) 《昆明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2004) 《安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温泉镇已编制的各项规划

第二章 现状分析

第六条 区位现状分析

温泉镇隶属云南省安宁市,地处滇中中部,安宁市北部,因境内有天然温泉碧玉泉而得名。距安宁城区7公里,离昆明城区35公里。东南与本市连然镇毗邻,西同本市草铺镇相连,北分别与西山区团结乡和本市青龙镇接壤。全镇辖区面积109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538米,最低海拔1820米,年平均气温14.6℃,年降水量850毫米,适合种植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作物。

第七条 基础设施现状分析

截止2006年末,全镇5个村(居)委会已实施村村通工程,行政村通达率为100%,30个自然村已经实现通电、通路、通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五通。集镇及各自然村基本实现路面硬化;通有线电视2107户;通固定电话2430户。全镇有2926户通自来水,有7户饮用井水(分占农户总数的99.76%和0.24%)。拥有电视机农户2596户,安装有线电视的农户有2107户(分别占总农户数的88.51%和71.84%);安装有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43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009户(分别占农户数的82.85%和68.50%)。

全镇有1个集贸市场。共拥有汽车199辆,农用运输车46辆,拖拉机206辆,摩托车441辆。耕地有效灌溉面积4205.39亩,有效灌溉率为77.71%,其中高稳产农田地面积3804.39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44亩。

截止2006年末,全镇建有沼气池农户254户;装有太阳能农户484户;建有小水窖74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5户。农户住房以砖(钢)混结构住房为主,其中1448户居住砖(钢)混结构住房;1321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有157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其他结构住房的农户7户。 第八条 人口规模分析

2008 年末,全镇总人口12174人,其中,农业人口4367人,非农业人口7807人。总人口中男6039人,女6135人,汉族10797人,少数民族1377人,占总人口的11.3% 。世居民族主要有汉族、彝族、苗族三种,其中,彝族624人,苗族328 人。农村实有劳动力为6011人(含温泉、羊角社区居民劳动力),其中男劳动力2971人,女劳动力3040人。农村劳动力中,从事

二、三产业的1843人。

2009年末,全镇总人口12288人,其中农业人口4522人,1400户;非农业人口7766人。总人口中,男6074人,女6214人。

预测在2020年末总人口为20000人左右。

第九条 资源分析

温泉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以“天下第一汤”、曹溪寺、珍珠泉、摩崖石刻群、三潮圣水和金色螳川为主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使其成为全省重要的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和疗养圣地。境内山清水秀,环境宜人,森林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达79.38%。

第十条

分析结果

温泉镇具有良好的地理区位优势,依靠滇中城市群,拥有良好的发展前途。 温泉镇具有优质的地热资源,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空间,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开发价值。

温泉镇环境优美,适合作为度假场所。但不具备具有观赏性的景观资源。 历史古迹丰富,但受到人为破坏,保存现状不理想。

第三章 城镇发展性质和目标

第十一条

城镇性质

温泉镇的发展是为了发掘其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合理运用其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的历史内涵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打造出一个具有独特文化历史气息、自然环境舒适宜人、城镇功能齐全多样的温泉度假旅游休闲小镇。

第十二条

城镇发展目标

根据全国、云南省和昆明市旅游发展情况以及温泉镇旅游资源、现状,温泉小镇的发展应定为:

通过恢复核心区“历史风貌、小镇 格局”,形成温泉小镇的核心旅游吸引力。

把温泉镇打造成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结合当地宗教、历史、自然生态,来创意独特的温泉文化品牌 和旅游产品。 走高端旅游路线,建设现代化国际会议度假区、高品质生态休闲度假区。

整合各种旅游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开发多样化旅游产品,保持并强化对大众旅游市场 的吸引力。

第四章 城市总体布局

第十三条 布局思想

温泉镇组团发展较为分散,因此确立“各个组团分别发展,道路交通加强联系”的发展思想,不同组团依靠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形成各个具有不同特色的主题板块,形成以温泉文化以及温泉汤浴养生为核心的,包括工业能源,现代康体运动,乡村生态旅游等综合立体产业结构体系。

第十四条

城镇功能布局

规划布局为“一轴四板”。

一轴——南北走向。沿螳川旅游发展轴线。 四板:

牧羊村田园生态旅游板块:位于温泉镇西北部,风景宜人,适宜发展农家旅游和水上旅游等不同形式的旅游产业。同时可以弥补中心城区所缺少的旅游产业。

秋木园主题公园板块:位于中心区北部,处于镇中心和牧羊村之间,具有发展主题公园得天独厚的优势。

温泉旅游度假中心区板块:作为温泉镇的中心区,可以分为佛教文化旅游板块、中心区板块、凤山森林公园板块三个子板块。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完善的城镇职能。通过疏散机关单位,居住区进行规划,拆除改造低档次旅游接待机构,扩大中心区的温泉旅游地块及土地利用率,重点构建具有温泉镇特点的景观。

城镇扩展区板块:充分利用温泉镇现有的资源进行工业建设。带动温泉镇各种产业的全面发展。但不适宜安排重工业,避免对环境过度的负面影响。

第五章 城镇交通布局

第十五条 镇区道路系统现状分析

安富公路从温泉镇通过,联系着,温泉镇到昆明以及安宁的交通,同时也联系着镇区的沈家庄、安宁市第三中学、干部疗养院等部门机构,“天下第一汤”和摩崖石刻群也在这个道路一侧。但过境车辆从城市内部穿过,严重影响着镇区内部交通;

温泉镇作为旅游小镇,缺少必要的公共停车场,以及过境停车系统和加油供应系统;

镇区内部道路混乱,道路等级混淆; 一块板式的道路,不方便节假日游客出行。

第十六条 温泉镇交通体系规划目标

把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和铁路作为市镇交通主干线,继续发挥支线公路对市域纵深地区的辐射通道作用,形成“流动”城市。

第十七条 近期城镇交通发展重点

螳螂川西侧增加一条带状主干道;中央温泉休闲区的道路分等级规划;把过境道路有城市内部穿越,改为从城镇外围通过;南部组团内部新增道路系统。

第十八条 对外交通设施

铁路:成昆线通过安宁市温泉镇镇区,共有四个站台分别是:温泉站、秋木园站、牧羊村站、奶姆庄站,现已在各站台配置了便利的交通路线,并在各站点之间有快速路相连接,加大站与站之间,站与镇区之间的道路交通联系,使铁路真正起到第二交通途径的作用。

公路: 安楚高速公路从温泉镇以南两公里处通过,安楚公路东连昆明,西接大理,辐射滇西地区,也是一条与西亚相连接的承载着西亚地区与昆明之间经济互动的主要路线,是一条不可或缺的高速路,和过境的高等级公路连接,承载着整个安宁市温泉镇的主要交通负担,形成一个便利通达的主交通路线 。

第十九条 公共交通

大力整治镇区道路,在原有基础上扩宽狭窄的道路,打通扭曲不直的路线,做到主次分明,交通合理,以镇主干道为骨架,环状与方格网的结合形成一个布局合理、干支衔接、覆盖面广的 现代化公路网络,最大限度发挥道路的疏导作用。大幅度提升交通道路的承载力。 按主干道、次干道、支路、村镇小路四级系统进一步完善地面公交线网结构。根据客运枢纽的发展,动态调整优化全区公交线网布局。在牧羊湖新区中心休闲区和南部城镇新区之间建设快速公交走廊、公交场站。按照保养场、中心站、首末站、到发站四个层次安排公交场站规划用地与建设。继续改善首末站和到发站的条件。公交场站设施应与城市的开发和改造同步建设。公共交通枢纽与换乘。在客流集中的区域建设公共交通枢纽,牧羊湖新区规划多处。改善大型道路交叉口处的公交换乘条件,缩小换乘距离。控制出租汽车总量,提高服务水平,改变运营管理模式,逐降低出租车的空驶率。在居住区、大型公共建筑、各类交通纽等流集聚的地区,设置出租汽车候客区。

严格控制路上停车。促进既有停车设施的充分利用。加强停车场的布置和建设,配合道路系统形成一个方便快捷的道路交通网。

第二十条 规划用地平衡表

规划用地平衡表

占总用地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M2)

面积的比例(%)

居住用地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工业用地 物流仓储用地 交通设施用地 公用设施用地 绿地 水域 总计

1366143.599 403260.17

21.81% 6.44%

1016614.15 139092.23 13694.97 732754.84 50735.32 2101680.9 438885.7 6262861.879

16.23% 2.22% 0.22% 11.70% 0.81% 33.56%

7% 100%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条 规划的法律效力

● 法律规定的“权利”是指法律赋予人们的某种权能,法律规定的“义务”是人们必须遵守、履行的某种责任。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城乡规划,服从规划管理。这是对公民和单位义务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设活动是否符合规划的要求向城乡主管部门查询;有权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或者控告违反城乡规划的行为。 ●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城乡规划的义务,就是指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城乡规划区内进行建设,都必须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能实施违反城乡规划的建设行为。这些义务具体是: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核准、备案后,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申请,并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应当包括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作出的地块规划条件,并应当持建设项目的批准、核准、备案文件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等。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没有取得上述规划许可前,都不能从事有关的建设活动,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近年来,一些地方违反规划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随意修改土地利用规划设立开发区和城市新区,有的超计划占用土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的编制,都要坚持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则,都必须按程序严格审核。土地利用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任何人都不得擅自修改。凡涉及改变土地利用方向、规划、重大布局等原则性修改,必须报原批准机关批准。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外,不得设立各类开发区(园区)和城市新区(小区)。土地占用必须有计划进行。任何地方都不能超计划批地用地。没有纳入用地计划的建设项目,不得批准用地。国家鼓励节约用地,当年用地指标有节余的可转下年使用。

第二十一条 规划的解释权力

●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说明规划图组成。规划说明是对规划文本的解释和补充。

第7篇:西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标语口号

1、全民参与支持,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2、创建文明城市,全面构建和谐社会

3、文明城市大家创建,文明成果人人共享

4、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建文明城

5、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6、全市人民万众一心 合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7、人人参与文明创建,个个正当文明市民

8、文明从脚下起步,创建自你我做起

9、创建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做党满意人民满意的公仆

10、创建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 提高依法治市水平

11、创建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

助推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

12、创建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14、人人讲礼仪 家和万事兴

15、积极行动起来 为创建文明城市增光添彩

16、西宁是我家,文明靠大家

17、携手奉献爱心,共铸西宁文明

18、以文明求发展,以发展促文明

19、手牵手共建和谐,心连心同讲文明 20、继承传统美德,弘扬时代精神

21、倡导诚信经营,打造诚信品牌

22、共创全国文明城市,同享文明幸福生活

23、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营造百姓温馨家园

24、人人都是文明城市创建参与者,个个都是文明城市创建主力军

25、文明西宁人人参与,西宁文明人人受益

26、学习雷锋、帮助他人、提升自己

27、加强未成年人教育阵地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28、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29、参与志愿服务、塑造城市形象

30、弘扬志愿精神、优化发展环境、共建西宁文明

31、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间

第8篇:浅析南宁市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与对策

职称论文发表网

http://

浅析南宁市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与对策

一、南宁市城市交通拥堵原因分析

1、汽车增长速度过快

南宁市路网存在密度低、间距大、次干路支路短缺、功能混乱以及道路宽度不够等状况,基本属于低速的交通系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市民购买了汽车。据统计:在1995年,南宁市曾设置有20条左右的单行线,但之后逐渐“由单改双”,到2010年11月份,仅剩2条单行线。与此同时,南宁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了69万辆,目前平均每个工作日增加200至300辆汽车,预计到2020年机动车保有量将到达100多万辆。汽车增长速度惊人,南宁市城市道路交通状况日益严峻,难以适应现代汽车交通发展的需要。

2、城市规划、道路建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1)城市道路网络密度严重不足,车辆行驶较多处,其道路往往较为狭小,甚至有些路段交通设施不健全,如没有设信号灯等,故造成交通拥挤,从而堵塞之事时有发生。(2)客运站等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选址位置不合理;如北大客运站接近市中心,埌东客运站位于城市交通咽喉部位。(3)断头路和瓶颈路存在,如园湖路、望园路、长湖路、建政东路、衡阳路东路、新阳路、民族大道的古城路口、园湖路口都是有名的“断头路”“瓶颈路”等。

3、市民的交通意识淡薄。

行人、自行车、电动车、小汽车以及公共汽车往往相拥而行,杂乱无章,故对交通的顺利运行造成极大不利;行人随意横穿马路,流动摊点占道经营,车辆无视路牌随意掉头、占道停车等等。

4、日常交通管理不严格、不到位、不科学、不规范。

如因红绿灯、箭头灯设计、设定不合理,有时候甚至会出现混乱的状况,有时候不根据时段或路口交通状况及时调整,常见路口部分方向车辆排成长队,而其它方向却无车通行的状况。此外,在上下班高峰期拥挤时,部分交通压力较大的路口却没有交警指挥疏导交通,造成场面极端混乱。

职称论文发表网

http://

5、对非机动车辆的管理存在很大的疏漏,南宁市的非机动车辆数量很多,其中以电动自行车为主的非机动车辆所占的比例最大,这也是车辆在行驶中存在的最大的安全隐患。

6、公共交通发展相对缓慢,市民出行交通系统结构不合理。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市民出行距离的逐步加长,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的比例将逐步下降,但是公共交通发展却较为缓慢,拥有公交营运的车辆不多、线路过于集中,导致了交通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7、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

城市交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研究交通需求和供应的平衡,还要考虑土地和财力的可能,是一项决策性很强的工作。当前出现的城市交通问题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的整体交通战略和规划,治理工作往往顾此失彼,前后失调,投入不小,收益却不大。近年来,因市政道路改造工程、地下水、供电、天然气、通信管线改造等原因而占道开挖阻断交通现象频繁发生。

二、南宁市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对策

1、提高南宁市民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造成南宁市交通拥堵问题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一些市民不遵守交通规则,给车辆的通行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因此提高南宁市民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就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对象是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车主,其中又以非机动的车主为主要的宣传对象。形式可以是对他们进行违规罚款,发放一些宣传标语等等。

2、坚持公交优先的原则,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据测算,道路交通中每人单位时间内所占用的道路面积,公交车最少,小汽车最多。通常以每平方米每小时运载人数多少作为衡量道路的使用效率的标准,一般来说,公共汽车是小汽车的10一15倍。而且公共汽车的综合能耗、污染要小得多。在城市道路供给既定的情况下,发展城市公交是减少交通需求量的最佳选择。国际经验表明,200万人口

职称论文发表网

http://

以上的城市,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其承担的出行比例应当在40%以上。公交优先应成为城市发展交通的政策理念,并从城市规划、交通治理、政策支持等多方面优先实施。公共交通工具主要包括公共汽车、出租车、轨道交通等。发展高效的公交出行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公交的吸引力,较大程度的吸引出行选择公交方式,减少个人交通方式出行的比例,使城市交通模式更加趋于合理化。例如,巴西的库里蒂巴市正是因为公交系统的发达,被联合国和世界银行一致评价为“当今世界最好和最实际的城市交通体系”,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因此,大力发展公交系统将作为南宁市交通发展的一个根本性战略,为解决交通拥堵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

3、完善全市道路网路建设。加快推进东西向、南北向快速路的建设工作,完成快速环道江南段的快速化改造。加快主、次干路网的建设进度,重点打通中心城区和凤岭片区的断头路,构建凤岭与中心城区的联系通道。完善交通性干道网络,按规划加快完成一批城市主干路、立交桥的建设,如:凤岭南路、凤岭北路、长堽路、望园路、园湖路、衡阳路东延长线、长湖路北延长线、民族大道—朝阳路七叉路口改造、新阳路、民主路平交道口、中华园湖立交等。进一步梳理支路网,加快一批城市支路的建设,增加资金投入,改善支路的交通条件,提高支路的交通能力,有效疏解主干道交通压力。

4、增设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是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对传统的运输系统进行改造而形成的一种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新型运输系统,是日前世界上交通运输科学技术的前沿。目前我国的基础设施资源严重短缺,且运输效率十分低。综合交通运输研究所研究结果表明,从铁路、公路、航空等城市间的交通方式分析,我国交通运输效率综合评价值仅为0. 238,(美国是0. 648,日本是0. 752),主要原因是管理水平太低。因此,迫切需要运用智能交通技术,大力提高我国交通运输的管理水平和运输效率。

5、政府统筹规划,统一治理。(1)根据交通流量均分的理论,即道路交通流分布规律,交通流或交通拥堵有明显的时间性 (一般早上 7~9点和下午 5:00—7:

职称论文发表网

http://

00为交通流高峰)、方向性(上 、下班的方向、入场和出场的方向、进城和出城的方向等)和区域性 (物流 、客运 、市中心区、商业区、码头等)。为此政府可以用调整上班制度来解决 ,如实行弹性上班制。(2)城市交通一体化的统筹规划与城市发展建设相配套的交通运行体系和交通管理体系、相关行业、部门之间工作协调和职能的完善等都需要政府来统筹规划和协调 。根据调查,有些交通拥堵的生成是因政府部门的多头管理、职能碰撞和扯皮引发的,如政府部门职能分工不清晰和相关部门工作衔接力度不够。因此,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党政领导亲自挂帅,治理交通拥堵状况才会取得明显收效。

第9篇:安宁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

㈠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委员会

主任:马法周

副主任:桑希斌

委员:王晓松鲍 华李继光许振征 洪继海

㈡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工作组

组长:桑希斌

副组长:王晓松鲍华洪继海

成员:王瑞平温爱红周凯蒋运忠

王勤王良刘蔚峰

㈢工作程序

分块设置校园文化建设责任人,各分块责任人负责拟出各分块的实施方案,报领导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实施。工作组成员负责督促实施情况。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指导和原则

㈠指导思想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学校风气、学校氛围的体现,是学校精神文化、教育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共同构成的一种文化,代表着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

学校的文化建设,以致力于提高未来国民的思想和文化素质为目的,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针为指导,以素质教育的精神为要求,为创建品牌名校工程扬帆添翼。

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体现:志向远大、自强创新、全面发展的特点。 ㈡校园文化建设的四项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2.和谐共进的原则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4.统筹兼顾的原则

㈢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传承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

2.建设严肃活泼的良好校风

3.营造芬芳浓郁的文化氛围

4.形成井然有序的校园环境

㈣校园文化建设的三个把握

1.把握时代特征

2.把握地域特色

3.把握学校特点

㈤校园文化建设的四个结合

1.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2.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3.教师与学生相结合

4.学校与社会相结合

㈥校园文化建设的特征

1.先进性:学校具备文化水平高、知识丰富、精神境界高、思想敏锐、品德高尚的优势,因此应该立足于本地文化界的高端位置,并能够继承和发扬古今文化的精华。

2.规定性:校园文化是在一定时代和社会背景下形成的亚文化形态,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政治需要、法律法规和文化背景的限制。

3.教化性:学校是传播文化的阵地,是知识密集,人才集中的教育场所,其根本任务是育人,是提高师生员工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

4.辐射性:校园文化融合了学校管理目标和成员的价值取向,融合了课程教学、管理制度等文化特点,从而形成了特定的校风、教风、学风,对全校成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通过全校成员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㈦校园文化建设的五个作用

导向作用:是由校园文化的先进性和规定性共同作用决定的。校园文化特别是作为其核心的办学宗旨和价值取向确立后,能够增强学校师生员工的目标意识,引领其思想和行为朝着明确的高尚的方向发展。

约束作用:作为学校主体的师生员工,既是校园文化的创造者,同时又要受到既成文化的约束。表现为政治需要、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对师生员工有硬性约束作用,办学理想、育人目标、价值取向对师生员工有软性约束作用。

凝聚作用:师生员工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不论性格、情感,还是人生理想、价值追求,都呈现出多元特点。校园文化中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群体意识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能使师生员工自觉调整个体观念和价值追求,逐渐融入健康向上的学校集体,进而发展成为具有鲜明校园文化特征和气质的社会人。

育人作用:校园文化的根本作用是育人。首先,学校的物质文化能够娱悦师生员工的身心;其次,学校的精神文化能够培育师生员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再次,学校的践行文化能够促进师生员工进一步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传承作用:主要表现在精神文化方面。精神文化具有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学校精神文化本身就是代代师生员工不断发扬、继承和创造的结果。作为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学校精神文化对社会方方面面具有强烈的影响,成为推动社会文化进步的强劲动力之一。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

(一)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校风、教风、学风的提炼及建筑物标语提炼与安装

产生方式:组织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师生讨论和征集,最后交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委员会讨论、审议确定。

展示方式:定稿后,可制作成铜字,或直接书写于教学楼、宿舍楼、食堂、体育馆适当楼层的外墙面。

学校的每一幢主体建筑上都应有一条标语。

责任人:李光宁、肖乐

工作时段:2007年3—4月

参考材料:

①硬件一流、理念先进、管理科学、效益显著

②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书香校园

③聚精会神抓质量、真心实意谋发展

④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符合其自身个性特点的最优化发展

⑤一切为了学生

⑥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激发兴趣、培养特长

⑦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学校发展

⑧理念先进、管理科学、设施齐全、环境优美

⑨以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引导人、以健全的制度规范人、以荣誉与物质利益激励人

⑩没有不适合教育的学生、只有不适合学生的教育

⑪敢为人先、争创一流

⑫我不做事业,谁做事业

⑬以美立校、以美施教、以美育人、以美促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 ⑭工作就是生活,教学就是事业

⑮科学管理、民主决策、人文关怀

⑯塑造心灵美、学习语言美、养成行为美、保持仪表美

⑰人人能成功、个个能成才、时时需提高、处处求发展

⑱以学生为本、以质量为魂

⑲人人都是教育者,个个都是管理者

⑳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21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

22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3)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二)校训

校训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学校精神和灵魂的象征,是学校办学理念、校风、教风、学风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是师生员工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学习中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校训创作的要求:

1.具有历史性,有厚实的底蕴;

2.体现文化性,寓意深远,文化感强;

3.注重前瞻性,蓬勃朝气,时代感强;

4.文字力求精练而博大,字字珠玑,词词蕴厚。

责任人:李光宁、肖乐

工作时段:2007年4月

创作方式:在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校风、教风、学风的基础上,在师生中征集和讨论,最后交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组和领导委员会讨论、审议确定。

书写:请国内或省内著名书法家书写

安装位置:

1.制作成金色铜字,安装于星光大道门廊正上方。

2.装裱为条幅、卷轴或横批,根据需要,悬挂于校长室、会议室、报告厅、图书馆等场所。

校训参考材料

①树人立德——昆钢四中

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北师大

③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复旦大学

④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北京大家

⑤教人先教心,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树人先立德

⑥精于心,简于形,重于质

⑦纯正正心,端正正学,方正正人,公正正事,清正正风

⑧追求卓越发展,铸就师生品牌,打造办学特色

⑨学生获取知识,锻炼才干,求真进取的乐园;教师发挥才智,彰显价值,开拓创新的沃土

(三)校徽

校徽是一个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性标志,是学校完整形象的浓缩展示。 校徽的创作应与校训相映衬,应反映学校的总体特点,精神追求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虚实结合,讲求视觉美感和深远意蕴。

责任人:罗宏

工作时段:2007年5月

创作方式:自主设计与专家参谋相结合

制作款式:

1.制作成大型图案,安装于学校办公楼正面上方墙面

2.制作成小型实物徽章,给在校师生佩戴

3.作为学校的标志图案,印刷在学校的代表性印刷物上

(四)校歌

作词:校内征集,校长审定

作曲:余盛或外请专家

责任人:罗宏

工作时段:2007年—2008年

(五)校旗设计:

校旗是一所学校形象的重要代表和品牌宣传的旗帜,也是各种仪式、典礼、重要活动中不可少的学校象征。

责任人:罗宏

工作时段:2007年6月

(六)学校宣传栏:

内容:学校介绍、学校宣传、创建绿色学校专栏、晋等升级专栏、学校重要活动展示等

位置:学校正大门至校前广场的适当地点

款式:不锈钢框架,玻璃蒙面

长度:40米左右

责任人:张德祥

工作时段:2007年3—4月

工作时段:2007年3—4月

(八)科技楼科学长廊:

位置:科技楼各层内走廊墙面

内容:科学家画像,名人名言,科普图画,科学常识,实验室相关图表 责任人:张绍俊

工作时段:2007年3—4月

(九)大小会议室、校长室、图书馆、报告厅、食堂、体育馆等室内装饰: 内容:字画,自书自画为主

责任人:罗宏

工作时段:2007年内

(十)校园提示牌:

内容:爱护花草、讲究卫生、节约资源、遵守秩序、注意安全等,力求人性化,以引导为主。

款式:根据内容和安置环境而定,讲求协调、美观

责任人:张绍俊

工作时段:2007年3—4月

(十一)校园示意图:

款式:不锈钢框架,玻璃蒙面,或刻在一块石碑上

位置:学校正大门内侧适当地点

责任人:李兴

工作时段:2007年内

(十二)安宁中学建校志

材质:花岗石

责任人:张绍俊

位置:校门附近绿化带中

(十三)校园内建筑命名:

责任人:李兴

工作时段:2007年4—5月

(十四)校内景观、雕塑设计:

责任人:罗宏、李兴、张绍俊、张德祥

工作时段:2007—2008年

(十五)校园灯光设计与维护

责任人:张德祥

(十六)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涵盖面较广,是整个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各部门、各年级的各项工作都要在网络上有所反映、有所展现。校园网是网络文化的载体,对外展示学校的文化风貌和形象,加强与社会的交流与沟通,对内成为校园里的一个主要媒体和重要的信息源,发挥宣传、教育、引导和活跃文化的作用。 网络文化必须注意思想性,必须坚持先进的文化方向和正确的舆论导向。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范围:学校网站、师生论坛、校校通办公系统、教师备课系统、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图书馆电子管理系统、校内教学资源库建设等。 责任人:张炼

(十七)校史陈列室:

地点:图书馆三楼

责任人:李兴、张绍俊

工作时段:2007年内

(十八)学校宣传片

1.DVD:张炼

2.幻灯片:张绍俊

工作时段:2007年3—4月

(十九)办公识别系统设计制作:

内容:名片、信笺、信封、会议记录格式、纸杯、请柬、笔记本、通讯录等 款式:有明显的学校标志,如:校名、校徽、校训等

工作时段:视学校需要和实际情况而定

(二十)师生校服

校服上应有明显的学校标志物

(二十一)组建教师合唱团

责任人:沈烨

(二十二)校刊、校报、学生社团

另作安排

2007.3.12菏泽学院附中

上一篇:工会表彰会总结讲话稿下一篇:建国60年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