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60年

2022-12-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建国60年

建国60年学校体育课程结构的构建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学校体育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走过了令人难忘和值得回顾的历程。特别是在改革开放30年间,我国的学校体育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当然,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也曾经历过曲折、争论和困惑。从解放初期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全民大健身”到“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停滞,再到后来的改革开放30年,我们不能不以历史的责任感去冷静地回眸学校体育的历程,从中获取经验和教训。总结60年来我国学校体育理论的发展,除了借鉴苏联经验外,我们更应该以开放的态度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探讨学校体育课程结构的改革与创新,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发展的学校体育课程结构体系。

体育课程改革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结构的改革又关乎体育课程改革的成败,所以说体育课程结构的改革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改革的发展。体育课程结构是指在学校体育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将所有课程类型或运动项目组织在一起所形成的课程体系的结构形态。这种形态的形成是以体育课程的目标和锻炼价值为依据,以此确立了各种体育课程类型以及运动项目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差异和比例关系。课程的一般结构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她是课程内部各要素、各成分、各部分之间合乎规律的组织形式。体育课程改革归根结底是课程结构的改革,落实到体育课程结构中就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的改革。

一、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参阅了相关书籍,查阅中国期刊网等电子文献中有关学校体育课程结构改革与发展的文章,通过网络查询了相关的学校体育教学大纲或学校体育课程标准等文件。

2.调查访问法:2007年9月到2009年6月前通过书面或网络调查和咨询相关专家19人。

二、 结果与分析

1. 1949-1978年,初步建立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结构的基本框架

1.1 1949-1961年,体育课程结构从苏联经验到本土化阶段

建国初期,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理论主要是借鉴苏联的经验,并于1956年制订和颁布了第一部全国统一使用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为我国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1961年,国家教委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指导下,制定了第二套体育教学大纲《中学体育教材》,标志着新中国体育课程建设走出原苏联模式,探索本土化体育课程研究的开始,大纲确立了学校体育教学要增强学生体质的思想,新增加了武术等民族教材。

1.2 1961-1978年,体育课程结构从缺失到重新恢复阶段

60年代初,因国民经济困难,多数学校的体育场地改作菜地,体育教学秩序受到影响。1963年后逐渐恢复。随后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我国学校体育遭受了极其严重的破坏,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基本缺失。1978年,教育部制定并颁发具有中国特色的第三套体育课程《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它以培养现代化合格人才为宗旨,教学目标强调体育课程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保卫者”。选编教材原则要从实际出发,体现民族特点等。教材体系按运动项目进行分类,力图打破以运动竞赛项目为中心的编排体系,大纲首次详细地规定了体育课考核项目和标准,不同的地区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和条件,制定出本地区的考核项目和标准。大纲还加强对体育基础理论的教学,要增加“卫生保健知识”,并在教学实践中引进了“课课练”的形式。初步形成了我国学校体育课程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出发点的指导思想,以及以两课、两操、两活动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体育课程结构体系。

2. 1979-2001年,学校体育课程结构的改革与发展

2.1 1979-1984年,学校体育课程结构改革的准备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各地的体育课程改革蓬勃地开展起来了。在1979年召开的扬州会议上,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学校体育工作的重大措施,在明确提出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的同时,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展开了大讨论,提出了“竞技体育”“技能教育”“快乐体育”“全面发展”等学术思想和观点,创办了学校体育专业杂志《学校体育》,编写了我国第一部《学校体育》教材,新修订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制订了《全国学生体育运动竞赛制度》,颁布了《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使学校体育工作逐渐朝着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为学校体育课程结构改革铺平了道路。

2.2 1985-1992年,学校体育课程结构改革的初级阶段

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与发展,1987年国家教委根据中小学学制的变化,对旧的十年制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学大纲》进行了修改,颁布了十二年制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新的《教学大纲》显著特点是,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发生了极大地变化,即由过去单纯的生物体育观向生物、心理、社会三维体育观转变。学校体育基本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开始重视各种体育教学模式、方法、手段的研究与探索,在继续强调体质教育的同时,重视学生终身体育教育,积极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服务。

2.3 1992-1999年,学校体育课程结构改革的发展阶段

1986年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的《九年义务教育法》,首次把我国基础教育通过法律形式确立下来。作为制定九年义务教育大纲的过渡性教学大纲,1992年国家教委正式制订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初中体育教学大纲》,并在随后的1996年正式启动了高中新体育教学大纲教材实验工作。《九年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学校体育进一步改革。在这期间,1993年2月党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地把调整和改革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推行体育课程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开始重视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和学生个性的培养,重视体育课程的体质教育内容。

2.4 1999-2001年,学校体育课程结构改革的调整阶段

1999年6月提出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学校体育课程结构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探索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素质教育相适应的现代学校体育教育体系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贯彻落实中央的《决定》,教育部于2000年12月颁发了新制定的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和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适用修订版)》的过渡性大纲,随后于2001年制订和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1-12年级)(试验稿)》。2001年的学校体育课程结构的调整,是在对我国学校体育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出发,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重新构建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结构、内容等作出的重大调整,是在树立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全面实施学校体育课程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学校体育课程至此结束了运行半个世纪的学校《体育教学大纲》,结束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推行的体育教学大纲的课程结构模式(见表1)。学校体育课程正式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3.2001-2009年,新的学校体育课程结构的构建与创新

3.1 2001-2003年,新的学校体育课程结构基本框架构建阶段

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1-12年级)(试验稿)》的推行,促进了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体育课程结构体系的改革,突破了传统的课程结构模式和课程指导思想的束缚,并以现代课程结构理论为指导,以“三层次——两类型”的整体性课程结构的基本框架为代表(见表2),开始重新构建新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集中体现体育课程体系结构的整体、和谐的功能效应。这一阶段的学校体育课程结构改革,主要是围绕着体育与健康课程展开,着力解决学校体育课程结构改革中的社会需求、知识体系、全面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提出的5个领域的教学目标。

3.2 2003-2009年,学校体育课程的创新与体育课程结构的优化阶段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明确以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来统领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确立了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一阶段学校体育课程结构改革主要回顾了第八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的经验教训,拓展体育课程结构改革的广度和深度,修补和完善前7次体育课程结构(《体育教学大纲》)中缺失的“实质结构和形式结构”的内容。围绕着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把体育教学中有关体育知识教育、人格教育、情感教育、创新教育、体质教育、自我发展教育等内容纳入学校体育课程结构改革之中,推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可持续发展,完善学校体育课程结构内容。优化学校体育课程结构,把体育课程结构中的形式结构和实质结构两者结合在一起,将学校体育工作管理条例和课程目标及党的方针政策;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教学资源;课程类型与关系、课程分类与内容设置;教材内容及课时比例、教材编制顺序等,合理地设置和安排在学校体育课程结构中的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上,“构建整体性体育课程结构模式”。(见表3)

三、小结

建国60年学校体育课程结构改革与发展的过程表明:从建国初期照搬苏联的体育教学模式所形成第一套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到2001年9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实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校体育课程结构大致经历了3个时期、8个阶段。体育课程结构的发展过程体现了时代发展和社会化的转变,是由单一的体育教学大纲转变为体育课程体系,从推行体质教育为主,强调运动技术教学,围绕着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学校体育教学大纲,转化到以素质教育为主,强调以人为本,围绕着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以“三层次——两类型”为代表的整体性结构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优化了学校体育课程结构,把体育课程的“教与学”的内容,更加合理地设置和安排在学校体育课程结构的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上,推进学校体育课程结构的科学化建设。

建国60年学校体育课程结构改革与发展的经验表明,构建和谐的学校体育课程结构,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学校体育课程结构改革的可持续发展。遵循体育课程培养目标,遵循体育课程发展规律,结合体育教学实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多途径、多层面地改革与创新学校体育课程结构。

参考文献:

[1]从立新.课程论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5-118.

[2]郝德永.课程研制方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47;64-82.

[3]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46-51;163-165.

[4]郭晓明.课程结构论:一种原理性探寻[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7-139.

[5]郭晓明.整体性课程结构观与优化课程结构的新思路[J].山西: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21(5):38-42.

[6]钟启泉.现代课程编制的若干问题[J].教育研究,1989(3):24-27.

[7]张廷凯.我国课程理论研究的历史回顾.http://www.eud.cn/20020304/3021604-8.shtml,2008-08-10.

[8]王琪.我国建国以来普通中学体育课程结构的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

[9]毛振明.对第八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前一阶段)的回顾与认识[J].中国学校体育,2009(8):20-23.

[10]郑保华.试析我国学校体育整体性课程结构模式[J].武汉: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5):45-47.

[11]庄弼.我国中小学体育教材建设发展初探[J].体育教学,2008,(12):10-12.

(湖北江汉大学体育学院430056)

作者: 郑保华

第2篇:建国60年来我国学前教育财政制度改革研究

【摘要】建国60年来,我国学前教育财政制度变化明显,由最初的单位和社队福利体系下的财政制度发展为政府和事业单位办幼儿园、转制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并存的格局。在财政制度改革过程中,我国要在社会福利、经济和教育三种框架下确定学前教育的定位,以明确政府投入的济贫性质,从而解决成本核算和管理问题,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建国60年;学前教育;财政制度改革;学前教育定位;政府投入

和其他教育阶段相比,我国学前教育的财政制度改革一直处于过程之中。本文试图仔细梳理建国60年来我国学前教育财政制度改革的过程,分析学前教育财政制度改革的关键问题,以期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一、学前教育财政制度的历史变迁

1.1949~1978年:单位和社队福利体系下的学前教育财政

虽然早在20世纪初期学前教育就伴随着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来到中国,但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却和之前截然不同,从专注于儿童的早期发展转向为方便劳动妇女就业服务,学前教育的基本任务出现了重大调整。

新中国成立初期,学前教育为妇女解放事业服务的使命在中央人民政府的多项政策中得到体现。1952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明确规定,幼儿园的任务是根据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教养幼儿,使他们的身心在入小学前获得健全的发育;同时,减轻母亲的育儿负担,以便母亲有时间参加政治生活、生产劳动、文化教育活动等。〔1〕1956年教育部、卫生部、内务部发出《关于托儿所、幼儿园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强调发展托儿所、幼儿园是为了帮助母亲们解决照顾和教育自己的孩子的问题,托儿所和幼儿园必须有相应的增加。〔2〕与此同时,学前教育的单位或社队福利属性在财政制度上逐步得到完善。1953年政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规定各企业工会基层委员会要根据本企业的经济情况及职员的需要,与企业行政方面或资方共同办理疗养所、托儿所等集体劳动保险事业。这一条例明确规定了幼儿园、托儿所是单位为职工提供的劳动保障和社会福利的一部分。1973年财政部发布财企字第41号文,规定学前教育成本改在营业外支付,〔3〕从制度上完全确定了幼儿园归属后勤服务开支的准则,强化了托儿所和幼儿园的单位福利属性。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适应计划经济下财税体制特点的学前教育财政体制。

学前教育事业是社会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学前教育体制是社会体制的反映。从新中国成立后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学前教育为妇女就业服务的单位福利定位是非常清晰的,学前教育体制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了政府和事业单位、企业、街道、农村大队四种不同供给方式并存的财政格局,适应了当时城市单位制度和农村社队制度的基本社会组织形式。任何一个人,只要被纳入了单位或者农村的社队组织,就可以享受到包括学前教育在内的社会福利。

单位和社队作为社会福利的供给机构,必须有分散的财政投入体制作保证,即将学前教育等福利列支在单位和社队的运行成本中。这种学前教育的分散投入制度适应了“国家辛迪加”的经济制度,即各个经济体没有独立的利益,各个组织除了自己的成本外,全部剩余财富由国家统一支配。然而,分散的财政投入方式是有条件的,即整个社会必须作为一个“国家辛迪加”的会计核算体系,企业行为等同于国家行为,学前教育资金在企业列支和在政府预算中体现都一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施使得“辛迪加”中的各个组成部分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在市场中检验产品和核算成本,于是,学前教育等单位福利作为营业外成本加以核算的财税基础被打破,导致学前教育财政制度出现巨大变化。〔4〕

2.1978~1992年:恢复发展时期的学前教育财政

从1978年开始,恢复和重建是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主旋律。学前教育也和其他部门一起,逐渐走向规范化和系统化。1993年,我国以单位和社队供给制为基本特征、投资分散化、人员分散化管理、业务统一指导的学前教育格局正式形成。与之前相比,学前教育财政制度没有明显创新,只是在既有的框架下,借助恢复和重建的力量,更加规范和强化了以往的财政制度。在这期间,《全国托幼工作会议纪要》《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教育部关于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意见》《关于明确学前教育事业管理职责分工的请示》先后推出,分别从体制、办学行为规范、行政管理权限等方面对学前教育作出了规定。到1993年国有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前,我国学前教育财政制度一直在1973年财政部文件奠定的制度框架下恢复和稳定发展。在1978~1990年出台的相关文件里,促进儿童发展代替为妇女就业服务,成为学前教育事业的基本职能。于是,规范课程、规范保教人员素质、规范学前教育办学体制成为这一时期的政策要点。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全国托幼工作会议纪要》,再次重申了教育部和卫生部在职能上的分工,强调统一领导和分工合作的关系,并首次提出教育部、卫生部与城建、房管部门一起,统筹规划与居民人口相适应的托幼机构,开始要求企业办托幼机构向社会开放。〔5〕这表明,在强化单位提供托幼服务的同时,开放学前教育体系开始被提上议事日程。

经过恢复和发展,单位供给、分散投资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格局完全确立。一是政府、部队和事业单位,按照中央规定的人员编制和供给标准,将学前教育支出列支在政府和事业单位的经费中。二是企业用“合理留利”的方式留下等于某一社会平均利润率的计划利润。企业的“留利”过程从两个方面反映了当时的计划经济色彩:留利多少取决于中央政府的产业发展规划,没有税赋公平的考虑;成本核算无法反映真实的生产过程,往往是留利多少就意味着职工福利的多少。三是城镇街道和农村大队采取集体兴办的方式,保教人员的待遇等同于同等劳动力的报酬。

1978~1992年,不同类型的公共资金沿着各自的渠道支持学前教育供给体系中的不同部分,但是实际上,由于资金来源稳定性和资金水平的差异,政府机关办幼儿园质量好、教师素质高、经费充足的优势日益突显。可见,在既有体系下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在客观上起着强化学前教育体系各个构成部分之间差异的作用。

3.1993年后: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对学前教育财政制度的影响

1993年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企业剥离社会职能的需要日益迫切。在国务院启动企业剥离社会职能试点之前,伴随着财税制度改革,“企业留利”的学前教育财政体制首先被打破,许多企业实际上已经停止或减少学前教育投入。到2002年国务院第二批中央企业脱离社会职能试点工作开始时,企业已经逐渐撤出学前教育领域。另外,由于街道和社队集体经济的瓦解,集体办幼儿园缺乏明确的投资来源,大多数变为依靠收费维持的机构。于是,政府投入的学前教育体系仅剩下政府、事业单位、部队等举办的幼儿园了。在学前教育供给方面,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三类学前教育机构(政府和事业单位办幼儿园、国有企业办幼儿园、街道和社队集体经济办幼儿园)转变为新的机构形式,即政府和事业单位办幼儿园、转制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

政府和事业单位办幼儿园借助财政力量和系统的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成为优质幼儿园的主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政府机关公务员子女或事业单位职工子女,因此,它面临巨大的道德压力。社会批评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此类幼儿园获得唯一财政支持的合法性,二是在招收服务对象之外儿童时收取巨额赞助费的合法性。

各种形式的转制幼儿园来源复杂,性质多样,和举办者之间关系随意。转制幼儿园的种种问题,既有国有企业改革带来的问题,也有政府和事业单位后勤制度改革带来的问题。要想理顺转制幼儿园的问题并不容易。同时,转制幼儿园的性质问题和经营问题经常混杂在一起,这更加大了问题解决的难度。其实,对于转制幼儿园来说,最关键的还是性质问题,只有确定了性质,经营管理中的问题才能依据公共和市场两种不同的渠道加以解决。

民办幼儿园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学前教育供给体制中的重要力量。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成为我国学前教育行政管理面临的新课题。同时,民办幼儿园也以自己的力量推动着民办教育基本制度的建立,推动着政府管理市场能力的提高。

伴随着2002年国务院第二批中央企业脱离社会职能试点工作的展开,公办学前教育体制改革问题日益突出。正因为如此,江苏省宿迁市和广东省深圳市的公办幼儿园改制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2003年上半年,江苏省宿迁市开始了非义务教育阶段的转制探索。宿迁市政府公布的《宿迁市学前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情况汇报》提出:“对学前教育的改革,要求将现有的各级各类幼儿园,采取公有民营、股份制改造、拍卖等形式,使之全部变成民营实体,使各幼教单位真正成为适应市场要求的主体,在市场竞争中主动寻求发展,主动壮大自己,在责、权、利统一的过程中,转换机制,提高效益,永葆办学活力。”〔6〕

从性质上看,江苏省宿迁市的改革主要触及的是公办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问题。从财政体制改革角度看,它也涉及到政府与市场在投入上如何相互配合的问题。

与江苏省宿迁市学前教育体制改革相比,广东省深圳市改革公办学前教育体制的动力带有强烈的公共财政思想指导下主动改革的色彩。深圳市共有幼儿园744所,在园幼儿15万人,其中市属公办幼儿园22所(占全市幼儿园总数的5.6%),在园幼儿1.4万人(占全市在园幼儿总数的9%)。深圳市政府每年对22所市属公办幼儿园下拨财政补贴5000万元,这也是深圳市政府每年投入到学前教育领域的全部经费。“市财政对学前教育的全部投资,仅用于占全市幼儿园总量5.6%的市属22家公办幼儿园,这样既不公平,也不利于教育部门加强对全行业的管理。”为解决这一问题,“深圳市将原财政对公办幼儿园每年5000万元的拨款,改为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对全市学前教育的支持”。〔7〕因此,从性质上看,深圳市的改革带有财政体制改革的色彩。

以2002年国务院第二批中央企业脱离社会职能试点工作开始为标志,我国学前教育财政体制改革也开始了新的进程。财政体制改革面对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学前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不清晰。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加强政府责任,还是调整财政投入方向,对于这一问题始终没有达成共识。二是由于民办教育法对办学机制问题的模糊处理,导致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如何处理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二、学前教育财政制度改革的几个关键问题

计划经济下财税体制的最大特点就是公共财政与企业财务合二为一。整个社会组织成为一个大公司,物品供给的权力集中在政府手中,政府在不同部门之间进行调配。计划经济体系下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主体的分散状态,给包括学前教育在内的社会基本服务供给体系的建立带来许多理论和实际问题。

1.定位问题

学前教育事业兼具社会福利、经济和教育三重职能。从社会福利上看,学前教育是政府支持家庭养育下一代和减少儿童入学起点差异的手段,对于缓解由社会阶层差异导致的教育不平等有重要作用。从经济上看,学前教育为妇女就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对增加家庭收入、增加家庭消费有重要意义。从教育上看,学前教育对于儿童早期认知、情感和技能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定位,需要在社会福利、经济和教育三种框架下确定。

从社会福利角度分析,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将进入从最低社会保障到部分福利项目广泛覆盖的转型阶段,其中,医疗、学前教育和养老等应该成为社会福利事业优先发展的项目。社会福利框架下的学前教育应该满足社会福利服务的基本要求,即广泛覆盖、基本标准、城乡统筹、节约运行成本。

从经济发展战略上看,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任务,其中,增加家庭收入、将家庭经济观念从重财产积累转向重生活消费、扩大国内需求是经济转型的关键。另外,到2015年人口红利消耗完成后,我国将迅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因此,学前教育支持妇女就业就超越了谋求性别平等的意义而具有了经济意义。经济框架下的学前教育在满足妇女就业方面应达到多层次、满足个性需要、市场与政府相协调的要求。

从教育发展战略上看,学前教育集中体现了非义务教育阶段跨部门统筹规划、协调多种供给力量、行政和市场手段同时存在的特征。教育框架下的学前教育,需要在终身学习的理念下,组织和协调各种办学力量,即以终身学习为起点、对质量和课程严格监管、多部门协调。

然而,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现归教育部门管辖,缺乏必要的协调机制,致使学前教育机构的职能单一,无法为公共投入提供有力的合理性基础。

2.优先顺序问题

政府首先应该承担哪一类学前教育责任?在我国,从陈鹤琴时代起,学前教育就缺少济贫性质的保育和看管职能,注重的是教育儿童和开发儿童的潜能。新中国成立后,虽然企事业单位办幼儿园是为了解决女性就业的后顾之忧,但计划经济时代的福利制度并未包含广大的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服务跟着预算体制走,能够列入预算体制的,就享有公共财政的支持;不能列入预算的,也就失去了公共财政的支持。学前教育服务游离于政府职能之外,而附属于国家基本的预算制度。

制度原有的形态和企事业单位剥离幼儿园的实际决定了我国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结构,即公共学前教育投入集中于政府办幼儿园,忽视其他幼儿园,导致了不同类型和不同地区幼儿园的发展极不平衡。因为拥有大量财政投入,政府办幼儿园(政府机关办幼儿园和教育部门办幼儿园)的园舍、设备和师资水平十分优越,教育质量较高。而为城市普通民众服务的街道幼儿园、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等,由于没有被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事实上基本得不到政府财政支持。学前教育投入制度附属于预算体系的事实导致政府行为与公共财政的公平原则和教育投资的能力支付原则①相违背,与政府的济贫职能相违背,不利于社会基本服务体系的健全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3.成本核算和管理问题

如果说学前教育的定位影响财政资金支持的合理性,优先顺序影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那么,学前教育的成本核算问题则直接影响公办学前教育机构的收费合理性,继而影响公办学前教育机构的财政体制改革,影响教育行政机构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

就收费问题而言,由于学前教育机构是依据各地教育部门和物价部门共同制定的幼儿园“分类评估,按质论价”的标准收费的,导致了少数公办幼儿园“越办越好”,随之收费也“越来越高”现象的产生。有关报道显示,目前不少幼儿园赞助费收费混乱,使用上缺乏有效监管。例如,某省级示范幼儿园2005年在园幼儿420人,全年收入共计2,976,770元,其中保育费782,074元,赞助费和特色班收费2,094,696元。赞助费和特色班收费是保育费的2.7倍。〔8〕

在成本核算问题上,很多人提出学前教育服务应实行按成本收费原则。2003年,教育部、财政部、卫生部等部委联合发出的《关于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根据生均培养成本、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承受能力等情况,提出对本地区公办幼儿园(班)最高和最低收费标准的意见;民办幼儿园(班)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办学成本确定收费标准。”从中可以看出,按成本收费日益成为学前教育服务收费的一个基本原则。在幼儿园收费问题上强调按教育成本计算,其目的不是为了解决教育成本计算这样一个教育经济学的理论难题,而是为了规范幼儿园的收费行为。学费是价格的体现,而价格取决于需求而不只是成本。仅根据成本制定价格,从某种程度上讲,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定价思路。在政府没有对价格进行干预或缺乏有效干预的情况下,作为卖方市场的幼儿园收取较高的学费是很自然的选择。而政府站在公共利益的角度对幼儿园的收费行为进行约束,其性质是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如果只局限于对教育成本的计算,无疑会限制学费管理制度的设计思路。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财政制度改革在实践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反映了市场经济体系下学前教育供给理论的缺乏,学前教育供给呈现出非常明显的经验主义色彩,教育行政部门对学前教育的管理长期定位于业务指导,缺乏对整个社会学前教育发展的规划和领导。随着政府职能转型和学前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问题亟待得到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2〕〔5〕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幼儿教育重要文献汇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9,76,118.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财政部财企字第41号文〔EB/OL〕.〔2009-05-02〕.http://www.chinalawedu.com.

〔4〕曾晓东.我国学前教育由单位福利到多元化供给的变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1-16.

〔6〕王孝玲.身处困境与突出重围〔EB/OL〕.〔2009-05-02〕.http://www.lesun.org.

〔7〕姜锵.深圳公办幼儿园转企热议,独享5000万经费不公平〔N〕.南方都市报,2006-09-13.

〔8〕佚名.一公办幼儿园赞助费占收入7成〔EB/OL〕.〔2009-05-02〕.http://www.sohu.com.

On Preschool Education’s Fiscal System Reform in China during

the Past 60 Years since the Founding of PRC

Zeng Xiaodong, Fan Xin

(Faculty of Educatio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作者:曾晓东 范 昕

第3篇:建国60年我国大学成人教育研究综述

摘要:建国60年,学术界关于我国大学成人教育的地位和历史,贡献和价值,问题和困境,对策和创新,成人教育的转型等作了一定的探讨和研究,本文将对此进行整理和综述。

关键词:我国大学成人教育;研究;综述

一、我国大学成人教育的历史和地位

建国60年来,关于我国大学成人教育的历史和地位。学者们认为较为典型的有以下四种观点:

(一)“三阶段”论。成人教育曾被称为工农教育,又称业余教育。随着教育范围的扩大和开课的多样化,它被正式称为成人教育。建国60年来,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起步期:(1949-1966)。2.停滞期(1966-1976)成人教育因受“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的影响难以正常开展。3.发展期:(1978一)1978年中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成人教育迅速恢复,蓬勃发展,至1987年,中国政府正式确认“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此阶段,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开始了由分到合的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学校单独招生;省、自治区、直辖市统一招生;全国统一招生。

(二)“四阶段”论。学者认为,我国大学成人教育经历了四个阶段:1.萌芽阶段(1949-1966年)。虽然在近100年前就开始有了成人教育学校,但建国后至“文革”前的17年,我国的成人教育才真正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成人教育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先后经过三次扫盲教育,以及工农教育、干部教育的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工人、农民、干部教育为主体。初、中、高层次的成人教育的新体制。但成人教育理论研究仍非常零散,不成系统,表现在没有专门的成人教育理论研究机构和学术刊物,相关思想也只是体现在一些大会上制定和讨论的某些成人教育政策、决议、文件等。2.停滞阶段(“文革”期间1966—1976年)。“文革”期间,成人教育与整个教育事业一起,遭到了严重的破坏。3.起步阶段(1978-1986年)。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人教育才重新得到恢复和发展。但把成人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现代科学加以系统地研究。还是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这一阶段主要进行了开拓性的基础工作,第一,引进、翻译国外成人教育的研究成果。第二,建立机构,组织科研小组。1981年,华东师范大学组建了成人高等教育研究室,是我国最早的成人高等教育专门研究机构之一。同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成立,黑龙江《成人教育》、《北京成人教育》杂志的创刊。此后,成人教育研究机构和群众学术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人教育期刊普及全国,各种学术活动和课题研究蓬勃开展,出现了一大批有质量的学术成果。第三,成人教育学科的建立。4.发展阶段(1986年至今)。1986年12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会后,国务院批转了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明确“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它与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同等重要。”

(三)“研究成果丰富”论。有的学者认为,中国成人教育史研究在我国虽然开展的较早,但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开始获得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十年,其研究成果不断得到丰富。论著方面:李珠的《中国成人教育近现代史》(1996)等11部。论文方面:阎广芬的《雷沛鸿——探索中国成人教育出路的先行者》(1996)等无数,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选题也有涉及这一领域的。其中包括:何洪玲的博士论文《新中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研究》(2004)等。

(四)“研究四特点”论。有的学者认为中国成人教育史研究:1.研究力度强弱不均。2.研究水平参差不齐。3.研究方法缺乏创新。4.学科建设困难重重。近十年,我国的成人教育史学研究者虽进行了艰苦的努力,中国成人教育史的课程也已成为了一些高校成人教育学专业硕士生的专业必修课,但在不少人看来,成人教育史是面向过去的,成人教育史的研究与成人教育重视实际的特点相去甚远,在目前的教育研究以及成人教育研究中,中国成人教育史的研究不论是研究实践的开展,还是研究成果的发表都或多或少受到其他学科的排斥,即使是在教育史学界,其学术研究的价值和说服力,仍然会令人产生不小的疑问,由此致使中国成人教育史的学科建设仍然步履维艰。

二、我国大学成人教育的贡献和价值

关于我国大学成人教育的贡献和价值,学者认为较为典型的有以下六种观点:

(一)“四方面贡献”论。有的学者认为,成人教育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乃至人类社会发展中有着特定的作用,它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第一,成人教育对劳动者的素质的提高有着直接的作用。第二,成人教育对新农村建设、城镇化的发展进程有着独特的作用。第三,成人教育可以促进社会结构合理化,为社会文明与和谐起到基础性作用。第四,成人教育可以有助于改善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

(二)“作为,作用”论。成人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成人教育肩负的任务是什么?1987年6月23日国务院批转了《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这个文件明确了成人教育的地位、作用与任务。《决定》指出:“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育事业中,与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同等重要。”《决定》还指出了成人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已经走上各种岗位以及需要转换工作岗位或重新就业的工人、农民、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进行相关的岗位培训;二是对已经走上岗位而没有受过初等、中等教育的劳动者,进行基础教育,实际上就是包括扫盲在内的基础的学历或非学历教育;三是对已在职而达不到岗位要求的中等或高等文化程度的专业水平的人员进行相关的文化和专业教育,实际上就是中等和高等的学历或非学历教育;四是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进行继续教育;五是对成人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和生活的教育。1995年3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国家鼓励发展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使公民接受适当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

(三)“依托”论。有的学者认为,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发展,成人教育已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依托。1.成人教育体系建设夯实学习型社会基础,2.成人教育重点发展推进学习型社会进程。

(四)“使命”论。有的学者认为:1.成人教育是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重要途径;2.成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柱;3.成人教育是倡导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理念的先行军;4.成人教育是成人自学运动的推进器。

(五)“途径”论。有的学者认为,我国要把沉重

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就必须构建学习型社会,全面开发人力资源,全面提升人的学习能力,而构建学习型社会,成人教育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应完善成人教育服务体系:1.观念体系;2.目标体系;3.结构体系;4.教材体系;5.教学活动体系;6.组织管理体系,为构建学习型社会铺路架桥。

(六)“经济价值”论。有的学者认为,知识经济时代成人教育固有特性使其社会地位和经济价值提升。在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必然呈现多样化的特征,成人高等教育将处于不可替代的位置,发挥着直接为社会、经济服务的特殊作用。

三、我国大学成人教育的问题和对策

(一)我国大学成人教育的问题

1.价值“偏差”论。有的学者认为,我国成人教育走过了50年的历程,尤其在改革开放后,无论是从数量还是教育体制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成人教育还存在着许多差距:第一,成人教育目标定位上的不明确;第二,成人教育办学模式的单一性;第三,成人教育价值追求上趋向功利性;第三,成人教育办学机制上的相对封闭性。

2.“三个问题”论。(1)专业设置求多求全;(2)生源质量下降;(3)规模越大越好。

3.“三个歧途”论。(1)规模盲目扩大;(2)学与教目的的异化;(3)使用抹杀个体思维的低质教材。

4.“五缺失”论。(1)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缺失;(2)成人高等教育认识不足;(3)教学理念落后、培养模式单一;(4)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存在问题;(5)各类型成人高等教育办学形式缺乏沟通。

5,“特殊产业问题”论。(1)竞争激烈,行业逐步走向专一和垄断,成人高等教育在逐步走向专一和垄断;(2)经济效益逐步减少,利润趋近于零;(3)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标准在逐步提高;(4)“产品”的同质化逐渐严重。

6.“六突出问题”论。(1)成人高等教育逐步丧失本位。个别人的求学观念和学校创收观念的“交融”,成就了金钱和文凭之间的交易;(2)生源竞争激烈,生源质量下降;(3)教育质量有待提高;(4)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善;(5)教育管理体制不灵活,办学模式呆板、缺乏自身特色;(6)教育管理者素质有待提高。

7.“模式普教化”论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却存在下滑现象,尤其是“普教化”现象严重。

(二)我国大学成人教育问题的对策

1.“三预测”论。有的学者认为:(1)学历型成人教育将逐渐萎缩,发展型成人教育应当成为未来成人教育的主流;(2)低层次成人教育国家承担,高层次成人教育市场引导。

2.“四个对策”论。有的学者认为:(1)转变办学理念;(2)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3)走特色化办学道路;(4)以立法的形式建立考核评估机制。也有的学者认为:(1)要体现成人学习特点。成人学习的自觉性;成人学习的实践性;成人学习中的自我导向性。(2)要调整培养目标。办学主体的多元性;普及性;可转换性。(3)要建立开放式教育环境。(4)要强化教学改革。

3.“成教特色”论。(1)专业设置上应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和市场经济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2)课程设置上应探索“公共课+专业综合课+专业技能课”的课程体系。(3)加强教材建设,举办成人高等教育院校要积极组织专家、教授编写适合成教特点的高质量的教材。(4)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保证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5)教育管理上应采用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方式。

四、我国大学成人教育的战略转型

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我国大学成人教育?学者们归纳为四种:

(一)“三大战略”论有的学者认为:(1)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科学定位,职能、作用的进一步扩大,将成为促进人的道德品质、知识、才能及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2)成人高等教育的战略选择,理顺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体制,将有利于促进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内部与外部相互衔接。(3)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思考,将对成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职业化改造。

(二)“层类化”论。有的学者认为,我国大学成人教育的发展应调整办学重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各类高校根据自身的办学方向和层次自我定位。不同类别恰当定位,逐步向继续教育转型。也有的学者认为,面对日益强盛的多样化继续教育需求,大学继续教育应合理利用自身资源,科学确定教育方向,开展差异化办学道路,是当前大学继续教育的重要选择。

(三)“社会市场观”论。有的学者认为,社会市场观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种重要经营思想和经营原则,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论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产物,社会市场观对大学继续教育科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大学教育与企业一样面临着市场,存在着生存与发展问题。

(四)“全面质量管理模式”论。有的学者认为: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不断改进使用选择的工具和技术,训练指导决策和规划行动的过程,使高等院校各个领域不断接近最优化的目标”。成人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是指参与成人高等教育的所有部门包括校内和校外和全体教职员工参加的,以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为中心,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对象和成人高等院校的全面工作所进行的全过程的,系统的管理活动。其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审核、质量评估和质量改进等构成了成人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范式的概念框架。

作者:李红亮

第4篇:60年建国征文

“一碗米饭”看60年沧桑巨变

——读《新中国60年辉煌成就900问》有感

无锡市一中高三(9)班李星悦

这是一年中最为酷热的盛夏季节,斑驳的绿叶挡不住升腾的热浪,这是一段让人心中振奋的历史章节,时间的车轮滚滚,铺开了一条60年强国富民之路。 伦敦二十国峰会前的高调,博鳌亚洲论坛上的强势,青岛海军阅兵的大国自信,以及激荡在索马里海域的护航决心„„一个叫中国的自信已在每一个时间,每一个地点,展示在世界的面前。

阅毕《新中国60年辉煌成就900问》,望着那中国红的扉页,我的思绪仍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飘荡。从富裕的珠三角到开发中的大西部,从乡村的田间地头到都市的大街小巷,复兴中华民族的和谐之音仍在空穹回响。

新中国60年可写可记的成就不胜枚举,可圈可点的精品目不暇接,纵有万千感动涌上心头,却不知如何落笔是好。或许,我这渺小的十三亿分之一能写的,只是餐桌上小小的一碗米饭。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一箪饭,一瓢汤,折射出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兴旺,更是一个民族的强盛,一个国家的繁茂。

从49年建国到70年代,在那个物质严重缺乏的时期,吃饱一直是老百姓餐桌上的主要话题。生于60年代的父亲告诉我,他作为家中的长子,年纪很小的时候跟着家人一起拿着粮票步行去五里外的国营粮店买米。正值三九寒冬,八岁的他用弱小的身体支撑着二十多斤米的重量,顶着凛冽的北风一步一步艰难的行走着。一家四口一个月的口粮,就这样压在两个男子汉的肩头。1角4分3,这是一斤粳米的价钱。这个数字,父亲几十年后依然能脱口而出。

进入80年代,从温饱走向小康的中国人,餐桌上逐渐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盛,糙米饭逐渐淡出百姓的视线,“细米白面”成为餐桌上的主角。1980年袁隆平成功研制出“南优一号”杂交水稻,大大缓解了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问题。

90年代是一道华丽的经济分割线,“高价米”成为了时代的产物。1997年7月29日,我国第一个农业示范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陕西成立。至今我还记得十年前的我第一次偷偷用电饭锅为全家煮饭的情形——我舀了满满三勺米,照猫画虎般用水冲过一遍,然后倒入锅中接上电源。我搬来小板凳守在电饭锅旁直到父亲回家,才明白我的饭是根本不会熟的——因为没加水。这个笑话至今仍会被我父母在餐桌上提及,往事回想,想起的是浓浓的亲情和白驹过隙的匆忙。

如今,各种各样的米早已走进千家万户——东北米、泰国米、小米、黑米„„而五颜六色的小小的粮票,早已变成了私人藏品。一到吃晚饭的时间,家家炊烟袅袅,饭香四溢,餐桌边围满了欢声笑语。

一碗饭里盛的,是中国60年沧桑巨变。

一粒米看世界,两根箸间话国情。60年间“一碗米饭”的内容、品质真实生动的反映着中国经济的腾飞。

第5篇:纪念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60年坎坷,60年风雨,60年辉煌

1949年10月1日,随着伟大领袖毛泽东铿锵有力的一声宣告,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诞生了,而这一天注定要载入史册!历史是这样定格中国的:21世纪的中国一定会成为全世界的中流砥柱!

细数伟大祖国走过的风风雨雨,至今已经60年了,在这60年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全世界震惊的奇迹!60年哪那一世小说网 http://,我们有过伤痛,更有过骄傲与自豪。

60年的风风雨雨,我们经历了建国初期的政治动荡,使我们的党和国家遭受了惨重的损失;我们经历了惨不忍睹的三年自然灾害,使我们的人民几乎对中国社会主义失去了信心;我们经历了“悲壮”的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经济建设蒙受了巨大损失;我们经历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使我国蒙受建国以来的巨大耻辱;我们亲身经历了伟大的中国人民与“sars”的英勇斗争,可爱的白衣天使再次为人民付出了一切;我们经历了震惊世界的3.14打、砸、抢、烧事件,使全世界认清了**喇嘛的罪恶的丑脸;我们经历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使全体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我们亲眼目睹了奥运圣火在境外传递时受到的种种刁难,使我们更加坚定信心要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而就在这些意外和灾难发生的同时,我们也创造了属于我们的奇迹!我们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有了自己的原子弹、氢弹,从而从根本上瓦解了帝国主义亡我之心;我们发射了东方红1号卫星,使我们中国人的声音永久的响彻在浩瀚的宇宙当中;我们恢复了高考制度,从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中国变成了真理;我们经历了伟大领袖邓小平设计的改革开放,从此我们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经济奇迹,连续二十几年经济增长率超过两位数!从而也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不可思议的脱贫神话!我们见证了“一国两制”,见证了香港、澳门的回归,从此帝国主义的铁蹄永久的离开了中国的领土;我们见证了98特大洪水灾害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神武,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有这样的人民军队我们心里——踏实!我们见证了申奥的成功,那一刻13亿中国人沸腾了,从此中国人民与奥林匹克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见证了神

五、神六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从此中国跻身世界航天强国行列;我们见证了“嫦娥一号”飞向月球的优美姿态,从此月球上不再缺少中国人的“脚印”;我们见证了奥运圣火在海外传递时,海外华人华侨,留学生炽热的爱国热情;我们见证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后,中国人民打不倒,压不跨的民族精神;我们见证了中国人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民族亲情;我们见证了80后能够承担起建设国家重任的感人时刻;我们亲身经历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健儿以实力向全世界说明了中国体育事业的辉煌成就;我们经历了“神七”的太空漫步,那一刻,全体国人屏住了呼吸,那一刻,中国人的爱国热情再一次得到释放!

60年弹指一挥间,伟大祖国已今非昔比。我们取得的成就让世界羡慕:我们的经济总量在60年间跃居世界第三位,我们的国库充裕,财政收入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我们有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我们是世界超级大国美国的“头号”债主。尤其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国际地位再一次得到质的提高:2008年华盛顿g20峰会上,布什总统特意把胡锦涛主席的座位安排在他的右边(在西方,右边代表的是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秘鲁举行的apec会议,秘鲁总统加西亚抛开布什总统,唯独邀请胡锦涛主席乘坐总统专车检阅仪仗队;2009年在英国伦敦举行的g20峰会东道主英国首相布朗有安排胡锦涛主席坐在他的右边,这些都在一定意义上象征着中国的强大和自信!

曾经有一首歌“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不知道感动了多少中国人!在经过了数不清的风风雨雨以后,我们自豪的迎来了祖国60周年华诞,我们激动,我们渴望……

风雨同舟60年,09开启新篇章,扬我中华大风帆,乘风破浪奔小康,华夏儿女齐划桨,奔向和谐新世界……

超级炼器 最后的修仙者 网游之吸血生涯 腾龙神剑 邪影本纪 界王 http://

第6篇:建国60年诗歌征文:共和国60年沉思

一手揽着世界上最巍峨的山峰,

一手挽着世界上最宽广的海洋,

一个巨人艰难、坚毅地开拓奋进,

走过了60年曲折而辉煌的时光。

这60年承继着悠久的5000年,

与华夏文明的血脉紧密相连。

无论是尧舜禅让的佳话,

还是秦皇汉武的雄才大略;

无论是那一世小说网 http://孔孟老庄的思想风采,

还是屈原和李杜的华美诗篇;

当然还有宗法等级的陈年枷锁,

以及皇权至上的陋习顽劣……

都延伸于共和国的根须和基因里,

是她利弊兼有的历史积淀。

这60年洗刷了屈辱的100年,

炎黄子孙找回了应有的尊严。

开国大典响遏行云的礼炮轰鸣,

扫除了鸦片战争带来的民族悲怨;

戈壁滩上荡气回肠的蘑菇烟云,

埋葬了旧中国任人宰割的惨痛岁月;

北京奥运举世喝彩的黄钟大吕,

永别了“东亚病夫”的屈辱梦魇……

龙的传人自立自强于世界东方,

成为国际大家庭有尊严的一员。

这60年蹉跎了28年,

贻误了和平发展的大好机缘。

建设新民主主义的科学蓝图,

刚展开就被抛到了一边;

领袖的主观意志至高无上,

连绵的政治运动令人苦不堪言;

反右派、大跃进、庐山批斗……

可怜神州大地狼烟四起、饿殍遍野;

更有“文化大革命”十年祸患,

使全国人民遭遇了惨痛的浩劫。

这60年自豪的是改革30年,

华夏儿女实现了举世惊叹的历史巨变。

指导思想的失误基本上得到纠正,

积压如山的冤案被平反昭雪;

联产承包的洪流势不可挡,

市场经济震慑腐朽的政治专权;

普世价值显现出无比神威,

与国际接轨成为国人共同的心愿;

只可惜民主与共和姗姗来迟,

致使腐败和贫富悬殊仍在蔓延。

这60年奠基了未来的40年,

物质和文化的准备已基本齐全。

沿海地区的成就举世瞩目,

中西部和东北奋力崛起号角震天;

科学的理论导向正逐步成熟,

还有正反两方面的宝贵经验;

喜看亿万公民愈益觉醒和理性,

全面小康正在艰难中逐步展现;

当共和国举行百年庆典之时,

中华民族必将攀上现代化的峰巅。

一手揽着世界上最巍峨的山峰,

一手挽着世界上最宽广的海洋,

一个巨人艰难、坚毅地开拓奋进,

任何逆流都不能阻止她勇往直前!

新徐懋公传奇 不同凡想 七重变 国运红颜 超越立方体 末日家园 http://

第7篇:建国60年德宏水利成就辉煌

更新日期:2009-9-15 17:05:35

索 引 号:533100-008919-20090915-0001 发文日期:2009-09-15 名 称:建国60年德宏水利成就辉煌 主 题 词:德宏 水利 成就

德宏州水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959.4mm,多年年平均产水量136.3亿m3,入境水量81.7亿m3,共拥有水资源总量218亿m3。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雨水多但时空分布不均,春冬干旱少雨,夏秋洪水成灾,水旱灾害频繁发生。为求生存和发展,德宏各族人民与水旱灾害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抗争。

在解放前的漫长历史中,德宏一无水利水电科技人员,二无水电,三无蓄水工程,农田灌溉多处等雨栽秧的自然状态,“田在大江边,栽秧还靠天,下上三天雨,农田被水淹”,成了德宏历史上农业灌溉的真实写照。1950年,德宏和平解放,中国共产党和各级人民政府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兴水利、除水害,广倡水土资源保护、大兴治水办电之工,开始了水利水电建设的新篇章。经过50多年的艰苦努力,德宏水利发生了沧桑巨变,走过了辉煌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德宏州努力构建平安水利,打造生态水利,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以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前提,以江河治理、水毁修复、节水工程为重点,把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放在重要位置,抓好水土流失小流域综合治理,切实加大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在国家及省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多渠道增加投入,德宏水利实现重大跨越,治水思路发生重大转变,水利投入大幅增加,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水利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有效灌溉面积累计达到89.91万亩,水电装机容量达147.0272万千瓦。

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水利水电建设成就辉煌

水源工程和江河治理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绩,防洪保安能力大幅提升。德宏州境内江河密布,大小河流近千条,其中大盈江、瑞丽江属国际河流,两岸居民、土地众多,加强水工程防洪保安能力意义重大。建国以来,我州高度重视和加强水源工程建设,共建成潞西市芒究、瑞丽市姐勒、盈江县户宋河、陇川县芒旦4座中型水库以及潞西勐板河等19座小

(一)型水库和43座小

(二)型水库,并先后对潞西市芒究、瑞丽市姐勒、陇川县芒旦3座中型水库以及潞西市芒别、瑞丽市勐卯、陇川县海岗等小

(一)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结束了带病运行、限制蓄水的被动局面。全州中小型水库累计达66座,总库容20872万立方米,塘坝总数达到171座,总库容437万立方米。已建成的水库工程,在防汛抗旱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全州人民期盼已久的陇川县麻栗坝大

(二)型水库也已基本建成,盈江县回龙河和瑞丽市芒林中型水库开工建设。

我州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并且随着全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灾损失程逐年增大趋势,水灾已日益成为坝区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心腹之患。建国以来,江河治理作为全州各族人民向洪水作斗争、求生存的一种手段,从未间断。德宏州各族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各级政府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坚持不懈地对江河堤防进行治理。特别是90年代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江河治理的投资力度,1990年安排以工代赈资金对大盈江河堤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治理,1998年特大洪灾以后,又投入了大量专项资金对大盈江、瑞丽江、南碗河瑞丽段和畹町河等实施了大规模的治理,防洪标准达到了二十年一遇,瑞丽江部分河段达到三十年一遇,设防标准显著提高。全州堤防总长度达到379.46公里,其中达标堤防166.03公里,保护人口51.65万人,保护耕地60.09万亩。2004年,德宏州遭遇了“7•5”、“7•20” 特大洪涝泥石流滑坡灾害,由于大盈江、瑞丽江工程防护体系基本形成,经受住了两大洪灾的考验,整治综合效益非常明显,有效支撑了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农村水利事业健康发展,农村基本生存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建国60周年来,我州坚持利用冬春农闲时间,动员群众大力开展以堤防加固、沟渠整治、农村人畜饮水等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原因,我州农村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突出,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德宏州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努力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全州累计解决70.3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饮水工程成为“民心工程”。通过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边疆少数民族群众安居乐业,饮水安全得到保障,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我州坚持以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加强干支渠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挖潜配套。全州共建成引水渠道累计达9858条,其中0.3方/秒以上引水工程339条,水利工程年实际供水能力94854.94万立方米。农村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农田灌溉保证率明显提高,农田灌溉面积显著扩大。我州还坚持巩固坝区,加强山区的原则,切实抓好山区“五小水利”建设,引导山区农民积极兴建小型蓄水、引水、提水等水源设施和灌溉设施,努力改变山区“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为山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保障。

水土保持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德宏州土壤侵蚀较为严重,滑坡、崩塌、泥石流相伴发生。建国以来,特别是从98年开始,国家和省加大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力度,我州抓住机遇,先后完成了国家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土保持项目,梁河县弯中河、猛科河、杨柳河、赖帕河、平山小河小流域,潞西市邦滇河、放马河、清塘河小流域,盈江县水槽河、朋果河、勐勇河小流域治理以及省级重点工程浑水沟泥石流治理工程建设,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1.7平方公里。

浑水沟位于德宏州盈江县境内,属大盈江左支的一条支沟,是一条暴雨型暴发频率很高的粘性泥石流沟。浑水沟滑坡泥石流暴发至今已有150 余年,治理初期年暴发频率每年在50次以上,是大盈江流域的第一大沙源,是造成大盈江洪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尽快根治浑水沟滑坡泥石流灾害,从1966年开始至2005年进行了四十年的连续治理,共建成拦沙坝7 座(含门坎坝1座),梯级拦沙坝群总高程达88米,分凹治理共建谷坊19 座,植树造林8000亩,完成投资1400万元。通过连续治理,浑水沟泥石流治理工程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非常显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坚固的大坝,把暴烈肆虐的浑水沟滑坡泥石流这条“泥龙”牢牢锁住,拦截了大量泥砂、减轻洪涝灾害、恢复流域生态,泥沙下泄量由治理初期的每年约150万立方米减少到3~5万立方米。

水电建设突飞猛进。德宏山势陡峻,河流落差大而集中,水能资源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为362.4万kw,可开发利用300多万kw。50年代德宏地方电力建设开始起步,几十年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难历程。70年代,州和各县市因地制宜地建设了一批小水电站,到1980年,水电装机容量达到6939千瓦,年发电量0.31亿千瓦时。1999年,全州建成了110kv单环网区域电网, 2000年全州“村村通电”工程全面完工,实现了村村通电的目标。全州各县(市)在实现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的基础上,率先建成我省第一个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州,也是全国第二个实现农村初级电气化的地州。从2000年12月开始,共进行了两期农村电网改造工程,进行了潞西市小水电代燃料试点项目建设,完成了“十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组织实施220kv电网工程。2003年开始进行水电大开发以来,全州先后有49座水电站建成并投产发电,新增装机127.718万千瓦,截止2009年7月底,共有水电站103座,总装机容量达147.0272万千瓦,年发电量达398399万千瓦时,电力成为了德宏又一新的支柱产业。水电业的迅速崛起使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目前全州已实现了村村通电的目标,户通电率达到了99.46%。潞西市是全国26个(全省6个)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县之一,并于2005年8月13日通过省、州级验收,试点区内1282户农户从2004年10月起已经享受到以电代柴的优惠政策,烧水做饭都用上了每度0.18元的优惠电价,彻底告别了烟熏火燎的日子,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二、防汛抗旱能力明显提高

德宏江河在上百年的水灾记录中,有小灾年年出,大灾10年发的一般规律。2004年发生的 “7•5”“7•20”特大洪涝泥石流滑坡灾害和2005年发生的旱灾分别是建州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涝泥石流滑坡灾害和最大的一次旱灾。在洪旱灾害面前,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及水利防汛部门致力于为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安全的水环境,科学规划,科学调度,全力以赴抓好防汛抗旱工作,为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安全的水环境。汛前,精心制定度汛计划,修订和完善各项防洪预案,组织开展汛前检查,落实防汛责任制,抓好组织准备、工程准备、方案准备、队伍准备、物资准备工作。汛期抓好防汛值班,加强对蓄水工程的安全调度运行管理,做好防汛抢险救灾和水毁工程修复等项工作,将灾害损失降到最底程度。2004年“7.5”、“7.20”洪灾发生后,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及水利防汛部门行动迅速,积极应对,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精心组织,一线指挥,科学调度,规范运作,措施得力,经过广大军民的团结奋战,确保了大江大河、中小型水库、重要城镇和重要设施的防洪安全,做到蓄水工程没垮一库,达标防洪堤没决一口。旱灾期间,各级党委政府积极组织和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克服困难,全力投入到抗旱工作中。为确保春耕备耕用水,全州各县市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做好抗旱救灾工作,采取科学调度、节约用水以及其他应急工程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管好用好现有水资源,夺取了抗旱斗争的胜利。

三、依法治水管水水平持续提高,水利法治化进程不断加快

目前,州和各县市都已成立了水政监察队伍,覆盖全州的水行政执法网络基本建立,水政监察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执法装备不断改善。水利法制宣传教育取得实效。坚持普法和依法治理相结合,圆满完成了四个五年普法任务,扎实推进“五五”普法工作,实现了由增强法律意识向提高法律素质的转变,水利依法行政的能力明显增强。水资源管理保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我州不断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切实加强了对水资源的保护工作,以水资源优化配置、节约、保护为核心,认真落实取水许可制度,严把新建工程项目的水资源论证审查关,依法进行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设施方案的审查,把水量水质的监管落到实处。截止2008年底,全州保有取水许可证347套,许可水量17.2511亿立方米。1997年开征水资源费以来,全州共计征收水资源费5339.5万元。水利建设程序得到全面落实。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始终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全面落实和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特别是强化对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加大招标投标工作透明度。按照“业主负责、施工保证、监理控制、政府监督”的质量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工程建设的质量保证体系,实行质量终身负责制,稳步提高水利工程质量。

四、水利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30年前,改革开放扬起风帆,成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给中国带来了惊世巨变。30年来,德宏水利乘改革开放东风,调整治水思路,深化水利改革,水利由主要为农业服务,以社会效益为主,逐步向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效益转变。解放前,德宏水利工程形式单一,无专门管理机构,以村规民约形式规范用水行为。建州后,水利事业开始长足发展,工程门类增多,规模增大,管理机构逐步建立。1981年,新的农村生产责任制建立后,水利工程管理面临新的困难,州、县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加大了水利工程管理改革的力度。1987年7月,州人民政府发布《德宏州水库工程管理守则》,规定了水库工程管理单位应建立的制度,对水利工程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中型水库县管州指导,小(一)型水库乡管县指导,小(二)型水库村管乡指导。目前,全州蓄水工程、堤防工程、人饮工程都建立了规范的管理规章。州、县、乡、村分级管理的网络基本形成,各类工程的专管机构基本建成。全州共有各类水利工程管理单位26个,其中纯公益8个,准公益18个,管理人员240人。

水费改革迈出了较大步伐。80年代,国家针对全国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费用由国家包揽,工程管理难以为继的局面,加大了水费改革的力度,提出了合理核定各类水价的指导原则和农业水费可采取以实物计价、货币结算或计收实物的灵活多样的收费办法。我州制定了指导全州水费征收的原则和具体办法,各县、市也因地制宜地制定了自己的收费办法和标准。针对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职责不清,运行机制不活,维修养护经费不足的问题,2003年以来,遵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要求,我州积极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对潞西市芒究水库管理所等26个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进行了改革,一是出台了水管体制改革方案;二是理顺了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分类定性了管理单位性质,明确了管理权责,健全了管理制度,落实财政负担经费;三是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出台水价改革方案和计收管理办法;四是搞好水管单位内部改革,严格资产管理,落实社会保障政策。2005年11月水管体制改革工作顺利通过了省级考核验收。通过改革,水管单位存在的定位不准、人员臃肿、经费短缺、管理粗放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电力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从2000年开始,我州先后经历了三次大的改革。2000年2月,成立了云南德宏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全州电网联网运行。2002年底,实现了“一县一公司”的改革。2003年9月,将股份公司所属的水电站、三产项目进行公开拍卖,国有资本退出,实现了“厂网分开”。2003年以来,为把电力建设成为支柱产业,我州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全面开放电力市场,鼓励国内外投资商到德宏投资开发水电,迅速掀起了中小水电建设热潮。

目前,我州水务体制改革工作已开始启动,通过涉水行政事务的管理体制改革,整合涉水行政职能,提高水行政的社会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逐步建立政企分开、政事分开、责权明晰、运转协调的水务管理体制和政府引导、社会筹资、市场运作、企业开发、产权明晰的水务运行机制。

建国以来的治水实践已经充分证明,治水思路的调整和完善是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不断深化水利各项改革工作是水利发展的强大动力,国家重视和加大对水利的投入力度是加快水利发展的根本保证。正是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致力于打破“福利水”、“大锅水”、“等靠要”的传统观念,不断深化水价、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广泛发动群众,深入持久地掀起兴水利、治水害、保水土的水利建设高潮,才会有德宏水利的辉煌成就。

回眸六十年的发展,德宏水利亮点频频,放眼未来,我们充满信心。目前,党中央、国务院采取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将水利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予以安排,德宏水利大建设、大发展的又一个春天己经到来。我州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在中央、省的大力支持下,齐心协力,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以人为本,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切实抓好水源工程、防洪工程、饮水安全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等,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德宏水利必将再上新台阶,再铸新辉煌。

第8篇:退休党员干部建国60年征文

1964年秋学期一开学,我所在的北京农业大学召开全校动员大会,传达上级指示,布置全校学生组成一个方阵,参加 “首都民兵师”的游行队伍,国庆节去天安门广场接受毛主席和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听完动员后我们群情振奋,磨拳擦掌投入到一个月的军训中去。

动员大会后,全校上下立即掀起了军训热潮,迅速组成了1200人的方队,每天集中

到学校大操场训练。我们学校的一个方队是步兵方队,全方队24排,每排50人,每排分为三个班。训练时,先是以单兵徒手训练为基础,以班为单位训练,再以排为单位训练,最后合成方队训练。教练是北京卫戍区派来的,每排3名教练。

一个月的军训,内容主要是:立正、稍息、齐步走、正步走、向左向右看齐,正步走时每步75公分,每分钟73步……。从早到晚地训练,每天八小时下来,每个人都腰酸背痛,但强烈的责任感和光荣感使大家丝毫不感到疲倦,个个精神抖擞。训练中最感到困难的是单兵训练正步走,我常常被叫出队列进行演示,右脚着地,左脚踢出,左臂弯曲前举,右臂尽力后伸,一直保持这种姿势,教练还不发出下一声口令。我只能一脚着地,单腿直晃地立在那里,直到挺不住了,左腿跌了下来。北京的九月,太阳还火辣辣的,天再热也得穿着长袖衣服训练。单兵训练完成后,是队列训练,先是一个班、再是 一个排合成,练了好久,50人一排的长队才有点象个样子。

队列训练完成后,接着进行全付武装的训练,每人身着一色的白衬衫、蓝长裤,腰系军绿色武装带,上面有两个子弹袋,肩扛一杆半自动步枪。行走起来,步伐一致、整齐划一,伴随着《解放军进行曲》乐曲的节奏,整个方队只听到非常好听的“嚓嚓”步伐声。

9月25号左右,首都民兵师各方阵全部集中到西郊翠微路附近的大马路预演,十个方阵,一万余人,秩序井然,市领导亲自审查,整个预演一个下午就结束了。从这次预演开始,我们的方队前增派了两名总指挥、一名旗手和两位护旗兵。9月27日晚,我们又集中到天安门广场进行了一次预演,直到东方欲晓。

9月30日吃完晚饭后,指挥部命令大家休息, 1日凌晨2时就餐。饭后每人带着干粮(两只馒头、两根香肠)和水壶,乘大客车到王府井华侨大厦附近下车,然后逐步向东长安街方向移动,至王府井北货大楼前停了下来,这时还不到早晨五点,我们奉命在这里原地休息。接下来的时间最难熬,为了解决几个小时等待的寂寞,各方阵之间互相拉歌,整个一条大街上歌声此伏彼起。

9时55分,大街上高音喇叭里响起了《东方红》的雄伟乐曲声,我知道,伟大领袖毛主席以及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开始登上天安门城楼了。10时,庆典开始,北京市市长彭真发表了国庆讲话,随后,国庆游行正式开始。这时,我们的队伍还停留在王府井大街。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队伍开始向前移动到了长安街上。这时,广播里传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的声音:“首都民兵师过来了!”我们顿时紧张起来,紧握枪柄的右手直出汗,心脏也激动得要跳出胸腔。从东华表到西华表之间一百米是接受检阅的核心地段,随着雄壮有力的军乐响起,在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中,我们开始了正步走,与此同时,所有接受检阅的民兵一律向右看齐,向天安门城楼行注目礼。

说实在的,平日里早也盼晚也盼见到毛主席,可是在接受检阅时,由于神经高度紧张,又要按照规定保持一定的姿势和前进速度,在天安门前的短短几分钟,我根本没有时间多看毛主席一眼,留下了终生的遗憾。队伍走到南长街口时,我那激动的心情才开始平缓下来,摸摸身上,衣服都湿透了。

事过几十年,每当回想起当年参加首都民兵师,在天安门前接受毛主席检阅的场面,我仍然十分激动,这是我一生的自豪和光荣。

第9篇:庆建国60周年演讲稿:60年铸就辉煌

60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20xx年我们迎来了伟大的祖国母亲60岁华诞!千年,百年,六十年,岁月转瞬成永恒的记忆,请随我一起,回忆母亲曾经走过的足迹

从49年建国,到51年西藏和平解放,再到52年彻底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到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中国不断的发展变化着,在第一代共产党人的引领下,我们在摸索中不断地前进着,寻求着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在“黑暗”中摸索出一条富国强民之路。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中国的发展陷入了一个低潮,思想决策上的失误,让整个中国的发展如逆水行舟,没有进反而退了许多。76年四五运动打响,全国优秀青年站起来,重新领导中国的发展,文化大革命结束。当时的中国,只能用一句话来描述:辛辛苦苦二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百业待兴,百废待举,谁能挑起这个重担,继续引领中国革命向前发展?就在1978年,邓小平重新站了起来,领导中国搞改革,搞开放,从此,中国的经济发展又一次步入了正轨。92年他发表了重要讲话,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和力度,在他的带领下,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的提高, 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祖国,这是“一国两制”政策在中国创下的第一个业绩。

前人为我们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中国社会主义接班人更是前赴后继的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形成了以江泽民为表的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仍然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将中国的发展领上了一个新台阶。我们的国家在光荣和挑战中前进着。98年,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给人民的生命以及财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我们的党领导全国人民抗洪抢险,取得了胜利。. 20xx年7月13日 北京申奥成功,举国上下欢庆,这代表着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认可。 02年11月8日 -14日党的十六大成功召开,会上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此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正当全国人民忙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席卷了大半个中国,人民的生命受到极大的威胁,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经住了这次考验,而且是越挫越勇。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上天,05年10月17日神舟六号升天我国的航天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在不断发展同时,我们党将“三农”问题放在首位。05年一号文件关注"三农’’ ,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在党的英明指导下,我们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大坝,我们建成了而世界上最高的铁路。在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共同度过了南方大部遭遇了百年难遇的冰雪灾害和四川省汶川发生的8.0级特大地震,在灾难重重下,我们举办了历史上最成功的一届奥运会,相继发射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和“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将一个全新的社会主义中国展现在世人面前。

上一篇:安宁市城市总体规划下一篇:节能监督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