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责发生制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编精心整理了《权责发生制论文(精选5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政府传统的收付实现制会计受到猛烈的冲击,由此成为各国政府,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会计改革的重要议题。文章从我国现行政府会计基础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实行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医院、高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对政府会计改革的影响,提出了我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相关建议。

第一篇:权责发生制论文

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的核算基础

我国现行预算会计的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在国家的财政管理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各国公共财政管理的改革,权责发生制逐步引入政府预算会计中。由于长期以来,我们视事业单位为一种单纯的公共、福利事业,绩效不是事业单位惟一目标,也不是评价事业活动的惟一依据,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选择收付实现制作为确认基础。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公共财政框架的构筑,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制度、收支两条线等一系列改革的不断深入,收付实现制难以全面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和提供关于政府行为的长期持续能力的信息,不能将政府服务的成本与绩效配比,难以满足更加注重成果的公共财政改革的需要。而权责发生制则有助于加强预算成本与业绩考核,能够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一些长期项目和或有债务的信息,增强了预算信息的完整性、可信性和透明度,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改革已成为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改革的国际趋势

在29个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以下简称OECD)国家中,有15个的预算会计已经在政府机构或部门层次上实施或试行了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有12个的预算会计则在政府层次上或多或少采用了权责发生制财务报告方法。有20个国家的预算会计在特定的层次和范围上,各自进行了其权责发生制改革尝试。目前,只有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三国的预算会计已经完成了向完全权责发生制基础预算转轨,加拿大、冰岛、芬兰和意大利等在积极推进权责发生制预算改革的立法,丹麦和美国正在进行局部改革,立法要求对利息费用、员工养老金计划按权责发生制要求列入预算。除OECD国家外,一些亚洲、非洲和南美洲国家预算会计也在逐步放弃完全的收付实现制,不同程度地采用了具有权责发生制的修正模式。目前,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在不遗余力地推进预算权责发生制,应用程度日益深化。这一方面表明,这些国家在管理上正在顺应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改革初步成功国家的经验证明,实行权责发生制预算对于政府管理的现代化,以及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二、实行权责发生制是预算会计改革现状的要求

1.应对入世的挑战

对于入世,我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给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至于给政府带来的影响却容易被忽视。中国的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2001年在广西就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关问题所作的专题报告中称,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受冲击最大的是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和职能。中国的入世,关键是政府的入世,要求按照国际通用规则,对我国政府进行改革,也就是建立政府公共管理体制。通过权责发生制来改变政府管理方式,并改变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下会计信息不够全面、准确、真实、透明的现状。

2.实现对政府和公共部门绩效评价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世贸组织的加入,建立信息透明的政府核算体系已是当务之急。研究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探索政府权责发生制会计和预算的绩效管理框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建立廉价政府的确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廉价政府,并不是指公务员应该待遇低廉,而是说政府应是低成本、高效率运转的政府。它必须是精干的政府,使纳税人承受较低的负担;廉价政府应该是高效的政府。应该为社会提供越来越多的公共产品(这里也包括“政策制度”)和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并且具有行政成本意识;廉价政府又是廉洁的政府,廉洁奉公,不以权谋私。现代政府不仅是国家机器,更是一个要讲究绩效的经济组织。

三、权责发生制的优越性

1.建立了相应的行政管理体制,实现政府职能转换

政府职能转换,要求政府把直接管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转换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公共行政服务和依法管理的轨道上来。这种职能转换的前提是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国家财政职能的转换。这种改革和转换使会计提供评价政府履行受托业绩信息的重要性显凸出来。这需要有全面信息作为决策依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反映财政资金运动的信息。且《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十一条规定:“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适应预算管理和有关方面了解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及收支情况的需要,并有利于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经营管理。”这种由不同的公共管理理念决定的会计目标差异,必然导致不同的会计技术选择,也就是它决定了预算会计方法基础的选择。权责发生制在加强资产和负债管理,控制财政风险,提高预算及会计信息的透明度等方面,比收付实现制具有明显优势。

2.评价政府财务状况和运营绩效的信息,促进了有效的管理

在反映中央和地方政府财务状况信息方面,权责发生制报告信息包括了政府运营方面的综合数据,如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对某些约定承诺和突发事件等也可以以报表注释形式说明。进一步就信息各层面来说,鉴于权责发生制划清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因而在报告日可以充分、真实地呈报所有资产与负债项目,有利于政府资产与负债的管理。(1)权责发生制有利于对资产的持续管理,对使用年限长的基础建设尤其如此。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下,政府面临的不仅是增购资产问题,而更应重视如何对现有资产进行养护、改良以及使用年限的延长。通过确认持有资产的成本并将其与使用情况进行比较,可以更好地认识持有资产的成本。(2)在促进资产持续性管理的同时,负债管理也得到了加强。权责发生制避免了隐性负债藏而不露的问题,机构管理者也难以将他自知应承担的当期成本转嫁给继任者。以养老金、社会保险和贷款等长期承诺,若以政府负债的形式加以揭示,既有利于今后的预算制定,也在真正意义上增加了信息的透明度。(3)权责发生制揭示的政府负债情况,有利于政府正确的融资决策。(4)权责发生制下的资产减负债的净值,体现了政府公共部门的净财富,净财富额及其变动支持政府长期的决策。政府将随时关注当前和今后财务状况、各届政府权益,以及在实物、人力和研究开发资本的结构方面对现在和未来福利的贡献。

3.权责发生制给政府部门带来了一种文化的转变

权责发生制给政府部门带来了一种文化的转变,使得管理者更重视政府机构的效率、效果等财务绩效管理问题。全面、深入地向权责发生制框架转轨,将使得政府官员和部门管理者对政府行为控制、业绩管理的作用有更深刻的认识。权责发生制方面的专业培训,增进了管理人员的决策能力和会计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使政府预算管理者自觉向企业管理者靠近,从而在根本上带来了政府文化变化。(3)增加了人民对预算会计的监督机制,对预算会计的防腐工作起了相当的作用,全面、持续地推进权责发生制基础预算会计可以提供增强财政长期支持能力方面的信息,从而优化政府的中长期决策。

总而言之,在继承和发扬我国几十年预算会计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从我国国情出发,吸取其他国家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改革的成功经验,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有步骤地采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和修正的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形式,逐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预算会计核算基础和财务报告体系,使改革后的预算会计信息能更客观、准确地反映国家预算的执行结果,全面反映政府整体的财务状况和公共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汪生科罗小军金人庆:问计财政预算改革[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03-10:19~20

[2]马翠荣于安志马庆红:关于改进我国预算会计核算基础的思考.财税与会计,2003,(3):15~17

[3]刑俊英:改革政府会计制度,防范财政负债风险[J].会计研究,2004,(4):30~31

[4]邱丽红:浅谈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的应用[F].湖南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5,(9):15~16

[5]李雄飞:OECD国家权责发生制预算和政府会计改革探析[F].企业经济,2003,(2):23~24

[6]郭疏亭:关于预算会计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思考[F].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20~21

作者:蔡风泉 李燕芳

第二篇: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核算基础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及预算管理制度“三项改革”的深入,现行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体系已无法真实、全面地反映和披露会计信息。预算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势在必行。

关键词 预算会计;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执行的是1998年实施的预算会计制度体系,这种制度体系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基本满足和适应了中国的财政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需要。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现行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体系已无法真实、全面地反映和披露会计信息。其自身的局限性也不能适应预算管理制度“三项改革”的深化。也不利于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因此,改收付实现制为权责发生制是预算会计核算基础的现实选择。

一、权责发生制概述

权责发生制是以权责发生为基础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凡应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已收付,均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处理;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其款项已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处理。

所谓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是指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以权责发生为标准确认收支,而不是在现金实际收付时确认。

与收付实现制相比。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为使用者提供更为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主要表现为:有利于全面反映单位的资产和负债;有利于加强单位资产和负债的管理,控制财务风险;有利于真实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明确经济管理责任。

二、现行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预算会计的局限性

长期以来,在各国政府预算会计中。采用的一直是收付实现制计量基础。其原因在于,在传统理念上,公共部门的活动和目标是非营利性的。不需要进行相对复杂的成本与收益配比。相应的绩效评价也不很必要。因此。从节约会计计量成本与简化财务核算的角度出发,采用收付实现制基础是比较适宜的。

然而,近20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在政府会计管理中引入权责发生制原则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在29个OECD国家中。有15个国家的政府会计已经在机构或部门层面上实行了权责发生制计量基础,有121个国家则在整个政府层面上采用了某种形式的权责发生制财务报告模式。究其原因是收付实现制计量基础存在诸多局限性。

首先,难以全面反映公共部门的资产负债情况。在收付实现制下,政府会计的固定资产仅反映其原值的增减变动。而不反映资产的累计折旧。导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不实;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的“暂存款”和“暂付款”科目,对应收未收、应付未付的具体事项无法如实体现,导致政府公共会计对相关资产与负债核算的失真,不利于正确处理年终结转事项。

其次,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收付实现制在会计信息可比性方面的影响主要有两个。其一,由于企业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而预算会计则以收付实现制为计量基础,导致政府和企业之间会计信息不对称;其二,我国政府会计核算基础与很多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会计核算基础不同,影响与其他国家政府财务报告的国际可比性。

最后,不利于公共部门资金使用情况的综合评价。收付实现制更侧重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现金流反映,难以达成资金使用综合效益评价等更高层次的管理目标。而权责发生制可以更好地解决公共预算支出的绩效考核问题,提高有限预算资源的使用效率。

三、我国预算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的必要性

(一)适应预算管理改革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正以公共财政为中心进行改革。一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使财政资金的流向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需要对预算会计制度规定的核算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二是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不能为编制部门预算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而预算会计信息是编制部门预算的一个重要依据和基础。三是我国的预算编制正在以“零基法”取代“基数法”。充分了解各部门资源占用和使用情况对编制“零基预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防范政府财政风险的必然要求

以国债为例,近年来,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时发行了大量国债。这些均为政府现实的债务,但现行预算会计在财政支出中只反映当期实际的还本付息数。不能计提利息支出,无法反映出应由本期负担、以后年度偿付的利息数。夸大了政府可支配的财政资源,不利于政府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给财政经济的持续、健康运行带来隐患。而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能够真实、全面反映政府的财政状况,使政府能够掌握各种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防范和化解风险。

(三)政府预算会计信息及时准确披露的必然要求

在收付实现制核算基础下披露的会计信息主要是针对财政收支和预算执行情况,对于使用财政资金所形成的庞大的固定资产及其使用情况、政府举借的债务以及还本付息情况、预算资金的使用效果等缺乏有关的信息披露。不仅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难以进行监督。财政部门自己也缺少了宏观决策所需要的重要信息。因此,应选择更为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基础。形成及时准确披露信息的一套完善的机制。

(四)评价政府绩效的必然要求

政府既然代表国家的意志行使国民收入或资源分配和再分配的权力,就必须对资源使用的经济性、有效性和效果负责。政府预算作为一种表明政府履行受托责任的重要法律文件,对政府行政部门具有严格的约束力。在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下。政府部门拥有的各种资源都能得到清楚反映。决策者和预算的外部使用者都可以充分了解这些资源的状况和使用效率,有利于政府部门进行合理的长期决策。同时,权责发生制有助于准确地反映政府现在和未来的负债情况,使项目的长期费用直观化,更有利于评价政策的持续能力。

四、我国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改革建议

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改革是一个系统的改革工程。是政府公共管理体制的变革。目前我国的预算会计三套制度并存。没有统一规范的预算会计准则作为操作指南、现有的政府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都有待提高、缺乏健全的法律环境作保障,这些都是实施改革所面临的现实困难。因此,我国的权责发生制改革尚不具备“一步到位”的条件。必须从我国现实的国情出发。从基础建设入手,完善现行的制度,为权责发生制政府预算与会计改革的顺利开展清除各种阻力与障碍;同时做好各项配套措施的改革,建立一套完善的权责发生制政府预算与会计体系,走“逐步推进式”改革道路。

因此,在具体推进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改革时,应该分阶段进行:

(一)基础建设阶段

对与当前的财政预算管理改革不相适应的内容,应抓紧制定相应的会计核算规范。对现行预算会计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加快权责发生制改革相关的立法工作,为改革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将固定资产购建业务纳入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中,并对固定资产采取折旧政策,真实反映各单位的资产存量及使用情况,规范固定资产记录,为今后资本化管理打好基础。同时对政府收支分类的不合理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为权责发生制政府预算与会计改革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二)改革实施阶段

构建我国政府会计体系,对于实施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以后出现的新业务加以研究并制定相应对策,同时研究制定我国的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真实、完整地反映政府的整体财务状况,全面核算和反映政府的经济资源占用及使用情况、债务规模及偿债情况。新制度出台后,可先在部分地区和部门进行试点。条件成熟后再全面推广。把权责发生制改革逐步扩展到政府预算与会计的各个具体项目。

在进行上述两个阶段改革的同时,还应该做好一系列配套措施的改革工作,例如:研究开发统一的适合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汇总及调整的软件系统;加强预算监督;做好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的工作等等。这样才能保证基础建设和改革实施阶段的各种措施能够在一个健康有序的大环境下顺利进行。

作者:汪 洋

第三篇:我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思考

【摘要】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政府传统的收付实现制会计受到猛烈的冲击,由此成为各国政府,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会计改革的重要议题。文章从我国现行政府会计基础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实行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医院、高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对政府会计改革的影响,提出了我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政府会计; 预算会计; 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

20世纪80年代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推动管理型国家向服务型国家转变,强调政府绩效及其责任政府,很多国家,包括我国开始关注对政府资产、负债状况的计量和管理,由此在政府会计领域引发了一场权责发生制会计改革的浪潮。

一、我国政府会计基础的现状

政府会计本来应该是全面反映政府经济资源、现时义务和义务活动全貌的体系,我国的政府会计大体延续于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适用的制度规范是1998年开始实施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收付实现制为主要核算基础,缺乏对政府经济状况的全面反映。因此,许多人认为“我国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政府会计”(刘玉廷,1996),但即便如此,中国政府会计的前身是预算会计这一判断应该是毫无疑义的。

根据IFAC界定的会计基础,主要分为收付实现制、修正的收付实现制、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和权责发生制四种会计基础。在政府会计领域,实际上并不存在纯而又纯的权责发生制或收付实现制,一般是在两个极值之间进行调整,不同程度地进行应用,因此采用修正的会计基础比较多。

一般学者认为我国政府会计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事实上,早在2001年我国财政部发布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暂行补充规定》中,对个别事项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允许在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中采用权责发生制。此外,在事业单位会计体系范畴内也有医院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了采用权责发生制,虽然这种权责发生制并非完全意义上的权责发生制,而只是适用于部分资产、负债中。由此可见,我国现行政府会计基础也并非完全的收付实现制,而是一种修正的收付实现制。

二、我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权责发生制改革的必要性

国内很多文献中都提到了收付实现制的诸多缺点,权责发生制更有优势。比如陈工孟(2002)认为,“收付实现制基础所反映的受托责任狭窄,提供的财务信息有限且相关性较差,对于新公共管理国际竞争环境下的政府绩效最大化目标、信息透明度问题、为社会公众维护国有资产的责任等,它可能无能为力,有时甚至会误导政府决策。”张茅(2003)认为,权责发生制通过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可以有效对国有资产进行控制和监督。王雍君(2004)认为,收付实现制基础的会计信息通常是在“坏结果发生之后”的信息,存在“狭窄”、“失真”的固有弱点,这对于财政风险的防范、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都非常不利。

由此可见,权责发生制的诸多优点成为我国政府会计需要进行权责发生制改革的原因。其实,权责发生制会计也会产生现金账户,这两种系统不应该仅仅看做是非此则彼,相互替代的。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并不需要完全摒弃收付实现制,因为权责发生制的引入会导致政府高成本的投入,其复杂性可能导致政府管理人员无法接受等,成为政府会计改革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二)权责发生制改革的可行性

很多学者认为我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应该逐步引入。如李建发(2001)主张,我国政府会计最好由原来的收付实现制扩展为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在条件成熟时再逐步向修正的权责发生制过渡。陈立齐(2003)认为,鉴于应计制固有的缺陷和引入的障碍,政府会计不可能一次性、全盘地引入应计制基础。王庆成(2003)、朱雪峰(2003)、张璇、赵惠芳(2007)等都有类似的观点。

对于目前我国政府会计是否需要进行权责发生制改革,部分学者持否定态度。如王雍君(2004)认为,我国现行预算会计的主要缺陷并非源于现金会计基础的固有局限性,转向应计会计基础的时机和条件尚不成熟,而且现阶段并不存在放弃现金基础转而采用应计基础的紧迫压力,因而沿着这一方向的改革并非预算会计改革的当务之急。徐镇绥(2006)认为,收付实现制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仍应作为我国政府单位收支确认和计量的主要核算基础。如确实要在预算单位中推行权责发生制,必须配合现金流量的核算反映与控制。

而也有学者持相反观点。比如,程晓佳,张琦(2009)从政府会计环境分析入手,认为我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有利于政府绩效考评制度的实施;目前我国适合进行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张琦、张象至、程晓佳等(2009)通过对政府会计环境、信息利益相关者等的调研,认为我国政府内部与外部利益相关者都具有获取政府信息的强烈意愿。政府会计改革试点的建立、公共管理改革的实施、公共部门人事与机构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的优化、税收制度的健全、激烈政治竞争环境等制度因素都将有利于政府会计改革的实施。

我国目前是否具有改革的可行性,对政府会计环境方面进行调研、数据分析似乎比单纯的理论分析更具有说服力,然而,问题的关键是权责发生制的引入又会产生对预算信息的误解。比如,如果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的财政收入可能以债权这种方式存在,必然会产生虚拟的收支问题,而政府利用权责发生制调节收支状况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三、两个“征求意见稿”对我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影响

财政部于2009年11月颁布了高校、医院会计制度的“征求意见稿”,其中,《高校会计制度》的征求意见稿中介绍了权责发生制的平行引入模式,似乎意味着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可能朝双基础制发展。所谓双基础制,指的是在同一个会计主体下使用两种会计基础进行日常账户记录,形成两套独立的账户,并且编制不同会计基础的两套会计报表。比如,在高校会计征求意见稿中,通过设置“预算收入”、“预算支出”、“本期结余”、“累计结余”四个预算会计科目,与财务会计科目进行平行核算。相应的,预算会计科目最后汇总为预算收支表,而财务方面的报表为资产负债表和收入费用表。资产负债表由原来的“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改为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表改为收入费用表,报告的是以修正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收入和支出,这样能够准确地提供成本信息。

笔者认为,“征求意见稿”的颁布其实是自1998年以来政府会计理论界对政府会计研究的成果展示。首先,体现了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分步改革的思路。征求意见稿的颁布只是对事业单位中的高校和医院做试点改革,而后是对整个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以及最终完成整个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的改革。其次,征求意见稿体现了政府会计改革中权责发生制的推进程度加深了。从高校会计制度的征求意见稿来看,从原来的收付实现制基础扩展到修正的权责发生制;而医院会计制度的征求意见稿,将原来实行的修正权责发生制范围进一步拓宽了,比如增加“预计负债”的核算内容。最后,征求意见稿中出现的平行设置账户的思路也是近年来学者们对政府会计实行“双基础、双目标、双体系”的思路,即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基础平行运行,分别实现预算管理和政府资产管理的双重目标,并形成预算会计体系和政府财务体系。

四、对我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建议

征求意见稿的颁布为我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的改革拉开了序幕,今后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将如何进行,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为权责发生制改革创造必备的基础条件

现阶段,我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首先需要对预算会计、会计基础等问题进行仔细研究,并通过对国外近年来权责发生制改革的背景、动因、实践经验和教训等进行总结,在推进权责发生制改革时,一定要清楚认识到改革需要耗费的成本以及带来的收益。其次,要加强财政部门会计人员的会计理论和实务培训,对于各种会计基础的含义和适应性要有足够认识,避免会计人员对权责发生制改革产生抵触情绪。最后是在各地进行试点实验。其实,近年来财政部已经在海南等省市进行了权责发生制改革的试点,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种局部性的试点范围还可以扩展到其他很多领域,比如债务利息、贷款、转移或补助等,尝试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会计进行记录和报告。

(二)权责发生制改革前必须考虑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改革的问题

1.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范围的界定

医院、高校会计制度的改革,必然波及到整个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问题。然而在我国,事业单位情况比较复杂,有的事业单位自负盈亏,更倾向于企业化特点;有的事业单位则倾向于非营利组织,更具有公益性特点。各个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不同,也不能完全按一种标准来制定会计制度。因此,笔者建议,在进行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之前,必然要对事业单位会计中所适用的范围进行明确界定。企业化或者完全与财政资金脱钩的事业单位应该适应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相关规定;而依靠财政资金补助,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非营利组织”应该归入事业单位会计中进行核算,纳入政府会计的范畴。

2.行政单位会计和财政总预算会计体系的构建

在现阶段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环境和源动力主要来自预算管理系统的需要。其中,我国所进行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部门预算改革、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都显示了我国政府强调对资金的集中化控制,其最为关心的是预算资金的安全,其次才强调预算资金的使用效果。因此,现阶段我国政府会计应该以服务和服从预算为主,首要任务应该是以建立强大的预算会计为主,改变现行预算会计只有“核算”功能,缺乏“监督”职能的现状。

因此,笔者建议在对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之前,应该打破现有以组织为基础的“三分”格局,将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进行合并,以支出周期概念,即构建以“拨款、承诺、核实、付款”为周期的预算会计体系,使得财政总预算这一核心部门的会计核算能够追踪行政单位这一支出机构层,避免了核心部门与支出机构之间的严重信息不对称。

(三)权责发生制改革应该是渐进式的转变

我国需要采用渐进模式的权责发生制改革的思路毋庸置疑,这与改革本身的复杂性和难度有关。首先,我国权责发生制改革应在目前收付实现制得到巩固的前提下进行,很多国家是在收付实现制基础的会计、预算和报告比较完善的前提下进行权责发生制改革的。其次,先修正权责发生制,而后才是全面权责发生制。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可以确认和记录一些主要的政府资产和负债类别,修正权责发生制实施一段时间后,可视条件成熟再全面引入权责发生制基础。最后,在改革中应先考虑在地方推行,再考虑在中央推行;先考虑支出机构,再考虑政府整体等。●

【参考文献】

[1] 王雍君.政府预算会计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79.

[2] 徐镇绥.试论政府会计改革中会计基础选择问题[J].会计研究,2006(12):24.

[3] 程晓佳,张琦.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实施的可行性分析与启示[J].财务与会计,2009(7):66-67.

[4] 张琦,张象至,程晓佳.政府会计基础选择、利益相关者动机与制度环境的影响[J].会计研究,2009(7):35-41.

作者:柳宇燕

第四篇:政府预算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探讨

【摘要】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相较于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更加匹配政府预算会计的发展。本文首先从政府信息公开化、职能转变以及责任归属等方面简单的阐释了政府预算会计中引入权责发生制的重要性;其次从传统的收付实现制体现的局限性、财务体系建设的客观基础等方面剖析了机制引入的必要性;最后就其机制引入在法律法规、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引入权责发生制,实现政府预算会计的有效性。

【关键词】预算会计;权责发生制

一、政府预算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意义

伴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发展,权责发生制对我国政府会计预算管理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两者之间匹配程度较高,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预算管理已不再需要传统的收付实现制,只是需要对其加以修正,将其和权责发生制融合使用,在某些项目上或是以收付实现制为主,或是以权责发生制为主进行融合使用,更好的服务于政府会计预算管理。相比于传统的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能够强调效率和效益目标的实现,有效披露资本支出流向以及资产使用状况,权责发生制是以真实成本为基础,以其成本以及真实结果进行体现,成本信息一目了然,能够良好的反映政府运营状况和资产使用情况。再者,从权责发生制的解读中可以看出,强化了政府资源的责任归属问题,加强了各机构对各部门资源绩效评价等,强化了受托责任机制。最后,权责发生制的运用能够使国家有效地把控政府对于经济发展的干预态势、把控程度,使其能够进行合理调整,保障政府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政府预算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

(一)收付实现制自身局限性对于政府会计预算管理的限制

收付实现制作为政府会计预算管理的主要机制,随着政府职能转变以及会计体系建设等的信息化转变,其自身存在的局限性慢慢展现出来,与政府财务管理目标相背离,限制了政府会计预算管理机制的建设。具体来讲:政府在采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政府各个部门现有的资产状况以及负债等无法在财务报表中进行有效的展现,其各部门存储的资产价值或是提供各项服务的开支等没有进行详细的披露,导致政府各项财务数据信息披露不全,透明化程度较低,政府部门财务信息扭曲程度较为严重。且收付实现制往往不考虑资产的长期损耗,也没有将成本纳入考核范围之内,存在政府各成本信息严重失真,无法清晰的界定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且对于负债处理隐含不清,在收付实现制下以政府担保的贷款等会出现偿还计划不清晰等现状,其局限性不能够有效的匹配政府新的会计预算管理体系,对政府资产等产生较大的影响,进而使得政府的服务质量与效率和预期轨道发生偏离,降低公众对于政府信任度的建設。

(二)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内部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的过程中,我国政府的职能与经济体制相匹配也在潜移默化的发生改变,从大包大揽的全掌控到后面的分工管理,从原先的直接干预到现在的间接调控。这显现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强化,政府也不再是原来的万能政府。传统的收付实现制更加注重对于支出方面的把控,而政府会计预算管理强调的是预算体系的构建,两者之间存在不匹配的问题,且收付实现制使得政府的愿景目标或者是绩效考核形同虚设。相较于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更加注重结果的体现。政府改变会计预算方式,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过渡,要求政府要加强会计信息处理的标准化和透明化,而这正是政府会计预算管理决策的信息依据,要正确反映政府资金运转流向,必须建立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会计预算。

(三)改革政府投融资以及财政预算管理机制的客观基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部门进行投融资的形式变得不再具有局限性,多样性多元化的主题方式代替了原来单一化的形式,政府加强与民营和外资进行合作的形式,服务我国基础设施的开发,进一步要求透明化公开化的政府财政信息的披露,而收付实现制不利于政府投融资新形式的出现,不能和其制度进行良好的匹配,因此权责发生制的出现可以有效缓解这部分问题。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作为我国经济体制伴随市场机制的变化而有所变化,政府采购等财务管理的变革影响到政府会计预算的形式和内容,收付实现制不能有效的匹配机制,造成不能够实行零基预算等问题的出现,而权责发生制可以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改革政府机制,实现政府会计预算信息的有效性。

三、政府预算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实施建议

(一)完善预算会计改革的政策法规制度

在会计改革中,将权责发生制引入政府预算体系内,必然要完善强化政策法律法规制度的保驾护航作用,为权责发生制的纳入建立一个良好的外在法规环境。在建立法律法规等各类制度上,我国政府预算会计与权责发生制的融合尚在初期阶段,各方面经验稍显不足,因此需要借鉴国际上具有成功经验的国家,并结合自身国情,制定出符合我国发展的预算会计体系下的权责发生制的法律法规等,提升政府财务、审计等各方面的制度规范化建设,明确政府各部门在预算会计改革进程中的职责,对政府各部门尤其是财务部门建立统一的制度规章,使其行为得到规范化的发展。我们可以以美国为例,美国在将权责发生制融入到预算会计体系的一系列过程中,先后出台了包括《政府管理改革法案》、《一法案》等一系列的保障性法律政策。

我国在基础经验不足、预算会计法律保障不足的状态下,应尽快结合预算会计的特征,制定切实可行的法规政策,可以考虑将处于预算之外的收支作为政府预算会计权责发生制的审计标准之一,进一步推动政府预算会计体系透明化的建设,切实保障政府预算会计改革进展的顺利,进一步完善政府预算会计体系的建设。另外,自古至今任何一项事物的改革必然涉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同样在政府预算会计体系改革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预算会计体系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同时在优化预算会计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的基础上,其政府各机构对应的组织架构、人员培训以及信息化平台建设也要与时俱进,使其相互匹配,协调处理各方面以保障预算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构建政府预算体系

政府预算体系在纳入责权发生制后,需重新构建修正新的预算会计体系,以与现有机制相匹配。新预算体系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原来我国政府预算会计实行的是收付实现制,在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初期,建议建立以收付实现制为主,以权责发生制为辅的核算方法,待稳步发展之后,逐渐稳步过渡到权责发生制为主的阶段。需注意的是,预算体系的修正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政府预算,追踪控制预算资金从获取到运转的全过程,注意保证从收付实现制到权责发生制后过渡的稳定性,避免制度的转变对政府预算造成过大冲击。其次,从组织结构入手,从预算决策到监控评价等五个机构进行全面配合,明确各机构部门职责和工作流程,将权责发生制理念深入到组织机构的各个部门,初期采用渗入的方式将权责发生制影响到政府预算的各组织部门,保证各组织部门参与到政府预算管理过程中,将预算管理的内容和流程有效衔接、顺畅运行。再者,科学有效、统一一致的预算编制方法是预算体系有效建设的前提。要保证预算目标等与政府发展战略规划相一致的情况下,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必不可缺。政府各部门要坚持以实事求是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会计预算的编制,且注意不应随意更换。最后,在权责发生制下构建预算会计体系也应遵循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加强预算过程的监督和控制是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举措,同样也是权责发生制下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将各预算进行分解细化,明确政府各部门的具体任务,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动态监督机制建设,做到及时控制及时调整。在政府会计预算的常规工作控制中,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在以应收未收等事项上可能会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动态调整,各政府部门要明确这种动态调整,及时适应,以保证政府预算体系的有效建设。

(三)提升政府预算人员素质和信息平台建设

我国政府預算会计和权责发生制的融合尚处于初期阶段,依据国外成功经验显示:快速高效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预算会计人员素质的有效提升是权责发生制有效纳入政府预算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保障。从信息化平台建设来讲:我国预算会计平台建设大多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而我国政府在引入权责发生制后,旧有的信息化处理平台与预算机制不相匹配,无法满足政府预算会计的现有需求。因此,初期阶段应建立以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相融合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待逐渐稳定后,建立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信息计算系统,开发多种会计预算软件,及时更新提升软件运作性能,同步更新政府会计预算改革机制和信息化数据化建设,以先进高效的数据化技术预算系统来保障支撑政府会计预算运行的有效性。

另外,从政府预算会计人员素质的有效性提升上来讲:政府会计预算的实行离不开会计人员的操作,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能够为权责发生制的有效运行提供基础保障。政府部门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会影响到政府会计预算改革的有效性,高素质高业务水准的政府从业人员能够有效的支撑会计预算中权责发生制的引入。这就要求政府各部门对于会计从业人员以及各单位公职人员不仅要进行权责发生制、会计预算信息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同时加强对其综合素质提升的培训,从整体上提升政府部门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培训可以讲座举办的形式,也可以同政府所在地区高校进行合作,设立政府公职人员相关课程培训等,通过各方面打造高水平的人才梯队建设,以保障权责发生制的有效纳入。

四、结语

在效率和效益为优先发展的市场环境下,权责发生制更能匹配政府预算会计的路径。从传统的收付实现制局限性出发、政府职能转变必然性等方面剖析权责发生制引入的必要性,并从人才建设、预算会计体系建设、法规政策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实现政府预算会计的良好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韩海燕.政府预算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探讨[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10):166-167.

[2]岳景翔.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

[3]任占国.政府预算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01):48-49.

作者:吕利萍

第五篇:预算会计运用权责发生制的研究

[摘 要] 本文论述了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的局限性,并指出我国政府预算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最后探讨了预算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设计。

[关键词] 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 政府预算

传统的政府预算编制和预算会计核算一般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一种较收付实现制更加全面、完整、准确地反映政府综合财政经济状况的核算基础——权责发生制逐步被引入政府预算编制和会计核算领域。随着财政部财政支出方面的改革,积极推进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并积极推进以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为核心的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以及在更大范围内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改革已成为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对我国预算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一、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的局限性

1.财政支出反映的内容不全面

按收付实现制记账,财政支出仅反映以现金实际支付的部分,不能及时反映那些在本期实际已经发生,但尚未支付现金的支出。如一些基层政府拖欠职工工资的问题,会计上得不到反映,一些应由本期支付的国债及借款利息等,而在以后年度偿还的债务本金或利息,也不能在会计中得到及时反映。另外,有些地方政府为企业提供担保等事项时有发生,这些或有事项形成的或有负债在现行政府预算会计中也没有得到充分披露。这样,在客观上,一方面造成了当期财政支出被低估,虚增了国家财政可供支配的财力资源,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一些相关的债务被掩盖,不利于国家财政风险的防范,不利于强化政府的受托责任。

2.成本、费用的核算不准确

现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行政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使行政单位提供公共服务的资源耗费不能在预算会计中进行完整的核算和反映,不利于对部门实施绩效考核。《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虽然规定了事业单位经营性业务要进行成本核算,但一些事业单位的经营性业务和非经营性业务通常混杂在一起,费用难以合理分摊,不利于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

3.不能真实、完整地核算和反映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购的新业务

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存在采购环节与付款环节相分离的现象,出现了货物已到、发票账单未到款未付的业务,也出现了货款已一次性支付,但货物尚未到达的业务。在物资采购的货款支付方式上,可采用一次付款、分期付款,或按合同规定在采购合同完成以后,要保留一部分尾欠在以后支付等方式。在收付实现制下,行政事业单位对未支付货款、但已收到的物资,不登记入账,不利于对各项物资进行全面管理。对仅支付部分款项的物资,也只能按拨款单据中的实际支付金额确认和计量,显然不能对采购业务进行确切地反映。

4.年度间收支波动较大,不利于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收付实现制下,记录收入、费用的时间是以款项的实际收到或付出的时间为准,而不考虑收支项目的匹配性,从而引起不同年度间预算收支规模的较大波动。例如:各部门都存在着并非每年都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在修理费发生的年份,支付规模较大,其余年份则没有或发生数额较小的支出,造成各年度的支付规模不一,缺乏可比性。另外,在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预算年度内已经安排或发生,但由于各种原因当年无法支付的事项,若在权责发生制下,可采取“列支出、增应付款”的方式来解决。但在收付实现制下,则成为无法解决的难题,不得不作为年终结余转入下年。这种做法极不规范,预算的执行无法得到真实的反映,从而使年终结余出现虚增现象。同样,有些政府预算收入是本期一次性收取的收入,在当期会出现收入大幅度增长,以后则可能出现负增长现象。所有这些,都不利于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对宏观财政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决策。

5.收付实现制下的财务会计报告不能完整地、透明地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信息

在我国预算会计体系下,预算会计报告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必要的附表及会计报表说明书等,并且各预算会计的报表自成体系,分别编报。另外,有些报表项目缺乏必然的联系,且报表内容不全,如未有涉及到应付未付的项目,没有一套能够完整地反映各级政府的资源、负债和净资产全貌的合并会计报表。这不利于社会各方面监督,难以满足宏观决策所需的重要信息,不能反映社会大众要求与政府职责的“受托”责任关系。

二、我国预算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

1.引入权责发生制可以更好地评估和管理财政风险

中国各级政府的局部性的财政危机可能蔓延到上级政府,从而对政府的财政可持续性造成严重危机,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是获得前瞻性信息,以便在危机出现之前能采取必要的调节措施。与收付实现制基础相比,由于确认和记录交易的时间大为提前,权责发生制基础在提供这类信息方面显然更有优势。原因在于在政府引入或有义务或提供一项免税时,在预算中并没有支付任何现金,因此收付实现制基础的会计系统不能评估和管理这类财政风险。对于管理跨年度交易引起的风险,采用权责发生制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2.引入权责发生制是增加财政透明度的需要

权责发生制会计可以确认和记录全部负债和资产,这是收付实现制基础会计无法实现的。另外,公共部门的活动和目标本是非营利的,采用收付实现制是比较合适的,但这不意味着公共部门没有营利性活动,实际上,每个国家的公共部门都多少从事一些商业目的的活动,只不过程度和方式不同而已。中国公共部门的营利性活动的相对规模比其他国家都多,这与中国特殊国情和计划经济的背景有关。而对营利交易的确认和记录正是权责发生制基础的优势,这也正是权责发生制基础在企业财务会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因此,公共部门的营利性活动可以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下得到更好的记录与报告。

3.国家税收监管的需要

众所周知,与传统预算会计的核算基础不同的是,企业会计的核算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因而在企业定期报送的资产负债表及其附表中必然反映应付国家的各项税金。但是,由于政府预算会计的传统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对于企业已纳税申报但因各种原因而未实际缴纳的应交税金,在政府预算会计的整个核算体系中均未加以记录和反映,从而造成在国家税收监管方面政府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的严重脱节,使得二者无法核对。为加强国家税收监管,笔者认为:首先,在政府预算会计核算体系中有必要将各级政府的各种应征未征税金纳入核算范围;其次,对上述应征未征税金的征缴、减免甚至核销都应加以记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政府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有机协调,才能有效防止国家税收的越权减免甚至流失。为实现上述目标,一个重要的改革措施仍然是要将政府预算会计的收付实现制变革为权责发生制。

4.政府管理效率考评的要求

经济全球化使政府变成了“企业”或使政府“企业化”。既然是“企业”,当然就要按“企业”规则行事,这样才能生存和发展。众所周知,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其经营管理的效率高低,同样,一个政府的生存和發展也要不断地提高其政府管理效率。为此,要加强政府管理的效率考评,政府预算会计必须首先计算其公共产品的提供成本,逐步推进公共产品的市场化改革;其次,政府预算会计还必须计算其行政管理效率,如进行某一行政性工作或单位公务人员某一期间所花费的经费大小及效率高低。如前所述,传统核算的收付实现制基础,使得政府预算会计并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待摊费用摊销、预提费用预提以及成本核算等,要实现上述要求,政府预算会计的核算基础必须引入权责发生制,以适应政府公共管理的要求,实现以“绩效”为导向的管理。

三、预算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设计

1.借鉴他国经验,结合本国国情,逐步推进改革

在世界范围内来看,完全实行权责发生制的国家毕竟只是极少数,大多数国家都是循序渐进地推进改革。我国的权责发生制改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仍不完善的现状。改革可以搞试点,先从一个县做起,再逐步向全省、全国推广;或是部分会计核算项目先引入权责发生制,再进行全部会计核算项目的核算变革。

2.加快相关法制建设,保证权责发生制改革顺利实施

从西方各国改革的经验教训来看,一个健全的法律环境对改革成败至关重要。我国的法制还不健全,规范预算会计的主要有会计法、预算法以及相关的会计制度。并且其中的一些规定与权责发生制是相悖的。因此,必须加快制定修改相关法律,为改革提供法律保障,使权责发生制的改革可以有法可依。

3.加强政府审计监督职能,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政府审计主要是从政府内部对财政收支进行监督和制约,在权责发生制的改革过程中,为保证政府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保证改革的效果,可以建立这样的一种制约机制——即政府的财务报告只有在经过国家审计部门的批准后,才可以正式递交人民代表大会和向社会公众披露。

公众监督则主要是从政府外部对财政收支进行监督。政府必须向公众公告年度收支计划和目标,公告财务报告和资金使用的详细情况。有了公众的参与,更容易发现改革中的不足,及时纠正、解决问题。也可以获得公众的理解与支持,有利于将改革进行到底。

4.克服困难,加强宣传,使权责发生制深入人心

从西方国家权责发生制的改革歷程来看,改革初期往往遭到政府官员、公众、甚至部分经济学者的质疑,给改革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因此,我国必须加大宣传的力度,使人们了解到为什么要改革、改革的好处以及怎样改革,使人们充分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更新观念,减少改革的阻力。

5.推进政府会计教育,为权责发生制改革提供智力支持

当前,在我国的会计教育中,无论是在学历教育还是在职业教育方面,政府会计都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我国的高等财经院校会计教育中,基本上不开设政府会计课程,个别院校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但因为不是必修课并且课程讲授枯燥,得不到学生的重视,效果也不好。可以说,近几年会计学专业的毕业生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政府会计教育。在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定教材中,预算会计只有极少的内容,在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中,预算会计的内容更是一点都没有涉及。因此,在改革过程中,教育应当先行,相关部门应当组织人员编写高质量的教材,为改革的深化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郭彤陈胜群陈工孟:试析政府会计转换权责发生制的成因[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2(3):7-10

[2]王淑梅:关于改革我国预算会计核算基础问题的探讨[J].财政研究,2002(7):35-37

作者:黎婧一

上一篇:劳动教养论文下一篇:自动化应用论文